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精选7篇)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1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越来越明显,旅游总收入已经相当于全省GDP的7.8%.,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6.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外汇收入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接待国内旅游者7217.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国内旅游收入363.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1.1%;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1%;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和10.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和增幅位居西部地区首位.

作 者:彭祖德  作者单位: 刊 名: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英文刊名:SICHUAN DANG DE JIANSHE(CHISHIBAN) 年,卷(期):2003 “”(9) 分类号:F59 关键词: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2

1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影响

1.1 入境旅游收入下降

在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者支付能力萎缩的同时, 旅游企业的投融资和旅游消费信心指数也都出现了下跌的局面。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入境游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 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周边地区和国家, 如:港澳台、日韩俄等。目前, 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被誉为经济增长“晴雨表”的股市均已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房地产等其他资产价格不断缩水, 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放缓或停止增长的迹象。作为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国的日韩两

以成熟独特的陶瓷文化、茶文化、木文化、渔文化、酒文化和中国最美乡村的旅游产品组合, 开发挖掘干越东山──琵琶洲、康郎山、军山湖、李渡千年酒窑、文港笔都、烟花等具有千年文化底蕴, 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原生态景点, 以带动余干、进贤的旅游产业经济, 为鄱阳湖区生态旅游增添亮色。

(4) 以万年──龙虎山为丹霞地貌、道教文化的景区群。

以江南最早的稻作文化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万年贡米为主题, 以借助丹霞地貌、中国道教文化发源地、世界地质公园客源群和知名度, 带动万年、弋阳的新景区旅游发展。

3.3创建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鄱阳湖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 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鄱阳湖水质水量良好丰富, 是长江中下游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的湿地区域, 蕴涵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鄱阳湖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 可以开发吴城─南昌天蓝水绿, 众鸟翔集的候鸟湿地景区群;以永修、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冬季观鸟、南昌天香园──“都市中的候鸟天堂”和鄱阳湖湿地公园等为主题亮点支撑, 开发纯生态的观鄱湖水色, 赏珍稀动植物, 进行科考和休闲旅游产品;以“鄱阳湖湿地博物馆”为主题, 传播鄱阳湖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知识, 形成旅游科普趣味的组合产品;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增加了对江西母亲湖的湿地动植物的了解, 提高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 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使国, 经济危机对其的影响均已经开始显现, 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低迷, 企业投资热情不高, 各种宏观经济指标如经济景气指数等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降低, 上述情况必然会导致日韩两国居民资产的缩水, 使他们的支付能力下降, 从而使原本想去中国旅游的人们, 由于支付能力降低和人民币升值, 而被迫取消行程。在欧美等旅游市场方面, “G7”中的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等都是我国入境旅游者的主要来源。作为金融危机的主要发源国或者受影响国, 目前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普遍比较低迷, 工商企业家投资缺乏信心, 居民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这个大背景下, 公务、私人等各种形式的旅游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举办奥运会给我国旅游业所带来的拉动效应, 从而使得我国的入境旅游增长速度放缓, 甚至可能会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

1.2 价格优势受到较大削弱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美国经济陷入了持续衰退,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的“救市”措施, 包括向频临破产倒闭的工商企业进行贷款, 将受到资产证券化较大冲击的金融机构收归国有等。而这些措施执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美国政府必须大量发行美元, 才能保证收购的顺利完成。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美国政府的救市规模越来越大, 发行的美元也越来越多, 导致了美元汇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旅游的核心部分。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 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增长模式, 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要有中长期规划,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政策资金建改的配套支持, 引进一些外国的生态旅游产业的经验和国内外专家, 引导一些国内外生态旅游要素产业入驻。要挖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红色、古色、绿色文化内涵及景点, 成立“鄱阳湖旅游集团”, 搞好鄱阳湖生态旅游交通规划及信息系统的建设, 整体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素质, 树立鄱阳湖生态旅游形象, 建设好生态旅游示范区, 拓展市场宣传渠道, 打造好鄱阳湖─湖清水的生态旅游产业名片, 真正达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旅游、生态效益的统一和谐。

参考文献

[1]曹国新.中国旅游业的六大发展政策问题探究[J].产业经

济, 2008, 4.

[2]袁志超.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 2009, 5.[3]李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3.[4]揭珊.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措施[J].当代经济, 2009, 8.率的一路狂泻, 大幅贬值。与此同时, 与美国经济联动性较强的欧洲各国也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 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 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 人民币受到各方的压力而被迫加速升值。根据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 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2008年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数关口之后, 此后不断攀升, 在2009年1月已突破1比11整数关口。此外, 人民币兑欧元、日元、港元等其他国际通行货币也呈现出不断升值的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 将从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被迫提高我国入境旅游相关产业及服务的价格, 降低我国入境旅游的竞争力。

1.3 国内旅游支出减少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 使中国广大投资者的资产大幅缩水, 削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内部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也使得人们的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升, 从而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的预期不甚乐观。当人们的收入预期不佳时, 首先受到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 综合上述两点, 金融危机对国内旅游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旅游企业融资趋于困难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美国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 造成了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 从而使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所面临的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剧增, 同时也造成从事担保的保险公司的风险上升, 进而导致大量配置该类资产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快速上升, 而银行间的资产交叉持有, 又使风险快速地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 甚至不同的国别之间进行迅速的传播和扩大, 最终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 增加手里的流动性, 普遍收缩银根, 并产生了一种“惜贷”的现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了“华尔街”模式所暴露出的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 为此, 在金融危机后, 各国普遍对本国的金融业进行了监管制度层面的改革。针对我国来看, 在金融危机后, 我国政府在加强对金融业监管的同时, 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 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物价过快上涨, 实现保八的目标,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 央行货币供应量将受到控制,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将趋于减少, 造成了旅游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来源的障碍。从微观层面来看, 旅游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相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来讲, 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难, 这种困难在金融危机下变得更加令旅游公司窘迫。虽然华夏、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启了一些关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项目, 但由于受到政策的制约, 而无法对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方向进行投资。因此, 综合以上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旅游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2 我国旅游业应该采取的政策建议

在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 为了保证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发挥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国内旅游为重点, 调整我国旅游的产业结构, 加快我国旅游的软环境建设, 并着力加大政府对旅游企业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 提升我国旅游企业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 调整我国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加快我国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在入境旅游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 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内功”修养。调整不同地区间、旅游项目间的资源分配, 深挖国内各个旅游景点的内在潜力, 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借鉴国外旅游业的优秀经验, 提高我国旅游服务业的软环境建设。

(2) 立足国内旅游, 扩大国内旅游市场。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 只有依靠国内旅游, 扩大内需, 才是度过这次危机的唯一途径。因此, 我们要放弃以往的将入境旅游放在首位的旅游思路, 着力开发各种形式的国内旅游, 丰富和繁荣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把握党中央加大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倾斜的政策,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拓展“红色旅游”市场, 努力将其培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3) 加强政府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和人才的培养。我国政府应着眼于扩大就业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深入分析我国旅游业面临的现状和解决的措施, 不断重视和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 特别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 以使其能够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同时, 政府应该通过出台各种措施鼓励旅游企业节能降耗, 缓解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为了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政府还应加强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 只有有了指引产业发展的各种人才,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才有了真正的推动力。

(4) 着力提升旅游企业的质量。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微观经济主体, 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作为旅游企业自身来讲, 要提升企业质量, 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提高公司服务的质量;同时, 研究、调整旅游客源结构, 加强对市场的细分以及目标市场的选择, 改变对外向型经济的过分依赖。

参考文献

[1]张松涛.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贸易, 2008, (10) .

[2]于成国.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10) .

非典对特养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3

近日,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立即停止猎捕、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场所实行全面监控。据报道,广东省最近10天内就查处各类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的案件317起,清理违规市场957个,宾馆、酒楼5500家,收缴野生动物5.9万多只(头)。由于受“有关野生动物禁令”的殃及,致使驯养珍禽也被封杀,铁路、航空拒绝托运,公路运输即使有证明也无法通行。上海奉贤养殖户挥泪斩“禽苗”,挖土深埋100万羽珍禽幼苗,尚有200万羽珍禽苗无法销售,仅此一项养殖户损失就达5000万元。奉贤一养殖户饲养的十多万只绿头鸭积压在棚无法销售,每只原可卖到8~10元的绿头鸭竟跌到4元多。上述现象在浙江、江苏、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均较严重,直接影响的养殖品种达数十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人们开始进一步自觉地思考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才能拥有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专家们发出呼吁:善待野生动物吧!

江西省野生动物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涂晓斌认为: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1.正确认识野生动物与人类疾病的交叉感染。科学研究表明,很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所带病菌及病毒与人类具有同源性,且相当多的种类可以互相传染,交叉感染。最典型的例子如:肺炎可在人与猕猴间相互感染,肺结核也是二者共患的疾病,爱滋病是由黑猩猩传染给人的,早在上个世纪抗日战争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就用培植的鼠疫病毒来残酷杀害中国平民和抗日将士。现在发展起来的生化武器,其破坏性决不亚于核武器,这是有害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类也有很多疾病是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而得到控制的。

2.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人类必须尽快地转变观念,对野生动物不能仅停留在索取上。野生动物虽是可再生资源,但这种再生必须有适合的生态环境和一定数量的种群作为基础。同时,现代文明必须承认动物的“生存权”,大自然并未给人类为了自身就可以剥夺其他动物生存的特权。另外,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掠夺,反过来也可能导致人类的灾难,因此,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已是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动物保护等工程建设来拯救和恢复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执法力度,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等措施来拯救、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强化管理,大力发展野生动物产业。这次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产业的误解,对野生动物产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少数地方,由于认识的偏差,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野生动物产业特别是养殖业一棍子打死,这是不科学的,更是不理智的,甚至是一种无知。就说少数专家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与果子狸、蝙蝠、蛇类等几种动物冠状病毒同源性大于99%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的态度应是慎重对待结论,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取样、实验。从目前来看,全国人工饲养的果子狸超过10万只,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但并未在他们当中发现患非典型肺炎者,即使通过科学论证后,得出非典型肺炎是某种或某几种动物传染给人的结论,也不应一味棒杀,科学的态度应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强控制和预防,尽快地制作出疫苗,变坏事为好事。

野生动物产业在我国由来已久,具体来说它可分为野生动物养殖、野生动物观赏、野生动物产品加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又被称为当前世界“暴利”产业之一。每年我国仅野生动物观赏的门票收入就近10亿元,野生动物养殖业及贸易收入数字更是相当可观,而且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致富。如果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野生动物产业必将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福建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总经理蓝招衍先生认为:

有关养殖户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压缩生产及转产,饲养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野生动物。相信国家会以此为契机,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出售和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行为,野味市场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更加健康有序发展。驯养野生动物一定要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今后农户引种时一定要到规模大、证件齐全的正规养殖场引种。经过市场的重新洗牌,市场上野外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没有了,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销量将大大增加。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邢廷铣教授指出:

森林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者,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远离都市融入自然, 使森林生态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 森林生态旅游区这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据有关调查, 在已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中, 有40%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2%出现水污染, 3%有空气污染。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景区经营者的短视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就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意或是无意的污染。

一、森林生态旅游者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的细分, 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 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由于广义的论述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 所以本文采用的是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 即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可以把这部分游客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生态旅游者概念系统中的理想类型,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 他们信仰生物中心论, 即以自然为中心, 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敬畏与关爱, 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他们一般不会对森林生态景区造成破坏或污染。第二种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 具有明显的人类中心论倾向, 认为人类优于自然界, 或是独立于自然界。因此, 他们只是把大自然当作一种旅游消费对象。还有一种是介乎于在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另一种生态旅游者——他们拥有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旅游动机, 他们也具有较强的环境责任感。因此, 他们是通过传统的正规旅游业来参与生态旅游的自然爱好者, 也就是森林生态旅游者的主要构成。

二、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所产生的影响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自然旅游, 它强调在体验自然的同时要对保护自然做出贡献, 这就要求参加旅游的人必须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觉悟, 并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付诸行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 只喜欢自然风光而缺乏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者却大有人在, 短期内还是难形成高素质的森林生态旅游队伍, 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区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带来的环境冲击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 旅游设施密度过大,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旅游者的增多, 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目前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旅游者生态意识较差, 可以说人们旅游到哪里,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跟到哪里, 生态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增多, 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造成景观生态的严重污染。旅游者遗弃在生态旅游区内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使其取食无虑, 繁殖加快, 而到了旅游淡季, 因游人减少, 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 对植物产生危害。并且由于游览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游人的需要, 大批游人践踏人行道两侧地面, 这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 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 也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度。

根据对森林生态旅游者调查汇总, 有90%的旅游者会选择将垃圾丢到垃圾筒里, 说明在维持森林旅游景区基本卫生条件的问题上, 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自我约束的, 但是还有1%的随意丢弃率, 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能爱惜生态环境, 将这小小的1%放到宏观角度去看, 就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个数字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是极其严重的。

(二) 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冲击

1. 生态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潜在威胁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将给保护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森林生态区旅游经济发展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解决就业等问题, 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使地方形成单一的旅游经济, 对旅游的依赖性增加, 由于旅游业的季节性和受外界的影响性, 如果地方经济过分地依赖于旅游, 一旦遇到旅游淡季或是旅游市场萎缩时, 将导致旅游目的地经济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稳定性甚至衰退。另外国内外经济的波动均会影响森林生态旅游的市场, 像目前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致使世界的旅游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将影响国际旅游市场的布局和发展, 进而也影响到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开展。

2. 生态旅游对地方文化的潜在威胁

许多森林生态旅游区地处边远的山区,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民俗文化是森林生态旅游区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代表, 包括有形的森林、村落、小径、建筑、传统的手工活动 (如编织、雕刻等) 以及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献等;无形的有森林生态旅游区居民世代相承的家庭生活、神话、民间歌舞、口头传说、宗教信仰等。这些森林生态旅游区文化资源是独一无二的, 具有不可再生性, 一旦遭到破坏, 就不可能恢复, 而且更是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随着森林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的开展, 外部旅游者的进入, 外来文化对生态旅游目的地原有的文化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来自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游客的生活方式和意识, 会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地本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 它会使作为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很多文化迅速丧失, 产生如语言、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的变化。

三、减少森林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区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 加强管理, 制定和实施森林生态旅游行为规范

要使每个游客都能尽到保护环境的职责, 制定和实施森林生态旅游行为规范是关键。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立法基础之上, 各森林生态旅游区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自己的旅游者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应有明确的惩罚措施, 如“游客须知”、“公园管理办法”等。但是作为一种生态伦理和文明, 它将成为一个公众评判道德的标准, 必将涉及到环境态度、具体行为诸多方面。同时, 旅游区的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以适当的惩罚约束旅游者本身文明道德规范下的自主行为, 另一方面来自管理者的失误及诱导下产生的行为。因此, 首先要规范管理者的行为, 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科学管理, 利用良好的管理方法来诱导旅游者产生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二) 在生态旅游区开展全程的生态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

国家有国家的文化, 企业有企业的文化。作为森林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森林生态旅游者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即森林生态环境文化。文化本身在非正式组织和“小群体”中传递迅速并且波及面大, 对公众的影响深度远比直面宣传效果要好。因此创造森林生态环境文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利法宝。森林生态环境文化要求生态从业者和森林旅游者置身其中, 自我遵守并以此行动准则。这种文化的创立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思维导向, 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有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森林旅游者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舆论监督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将是实行生态环境文化的保障措施。对森林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文化的宣传的教育, 能够提高人们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促使人们提倡生态文明和履行生态义务。目前, 可以采取的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教育的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向游客提供生态旅游宣传资料, 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特别是应该在出游前向游客详细介绍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 使旅游者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在旅游过程中, 要尊重当地的文化, 通过与当地社区的接触,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欣赏, 不对目的地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积极参与各种保护活动, 通过自身的行为保持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刘欣.议森林生态旅游中生态环境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 (3) .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5

“营改增”,也就是将原来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1994年,在当年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按照产业结构的划分,人为的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管范围进行了划分,将第一、二产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而将第三产业纳入了营业税的范围,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可以抵扣进项税,其征收可以避免流转过程中的重复征税,而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全部的营业额,这样使得税负一级一级的往下,每一个流转环节都会被征收一次营业税,税负重复并转嫁给消费者,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形态的优化和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要促进我国税制的合理化,发展第三产业,全面“营改增”势在必行。

二、“营改增”实施对旅游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结构性的税负减少,而作为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旅游社、旅行景点、宾馆饭店等。根据财税2016第3号文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将旅游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税率定为6%。即由目前营业税率5%(旅游饭店与旅行社)或3%(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改为增值税率6%,会对不同旅游企业产生不同的税负影响。

1. 旅游饭店税负影响。

“营改增”之后,低于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旅游饭店,其税率降至3%,税负明显下降。而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税率由5%上升到6%,并能抵扣其经营过程中进项税,税率表面上升,但整体来看,税负有所下降。

2. 旅行社税负分析。

“营改增”之前,旅行社的收入要按照生活服务费以其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而根据“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税负明显下降,而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税率变为6%,由于旅游企业很多成本项目无法取得专用发票,例如餐饮费属于个人消费,交通费属于旅客运输,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营改增”试行办法里规定纳税人可以选择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旅游服务购买方收取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签证费、门票费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用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并可抵扣其日常经营中的进项税。例如假设某旅行社当月取得收入100万,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为30万,餐饮费为10万,交通费为30万,景点门票为20万,则在营改增之前其需要缴纳的营业税是(100-30-10-30-20)×5%=0.5万,附加税为0.05万,实际税负为0.55%。“营改增”之后,如果该旅行社采用差额计征的方法,则其需缴纳增值税=10/1.06×0.06=0.56万,其税负的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是否可取得足够多的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够获得足够的进项税发票,实际税负将会减少。如果不能,可能会导致实际税负比“营改增”前高。

3. 旅游景区点税负影响分析。

据《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提供数据测算,2014年全国旅游景区缴纳的营业税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是3.8125%,接近3.8%。“营改增”后,即由原来3%的营业税率改为6%的增值税率,对固定资产投资量大的旅游景区点,由于门票收入要占其总收入的80%~90%之间,可以抵扣其固定资产项目进项税,在投资前期,税负有所下降,对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其固定资产可抵扣项目很少,主要为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目前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除非其所有员工都来自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公司开具专用发票,这样会使它的实际税负由原来占营业收入的3%提高到占营业收入的5%~6%左右。

三、“营改增”背景下旅游行业降低税负的策略

1. 规范旅游行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从以上分析来看,旅游行业“营改增”后其税负下降程度,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其进项税抵扣的力度,而进项税抵扣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旅游行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采取纳税筹划措施,积极取得规范发票,获取更多的抵扣税款,才能降低企业税负。

2. 提高旅游业纳税筹划质量。

旅游行业应该根据其经营特点,积极寻找纳税筹划的切入点,例如,对于旅游业人力成本,其所占比例非常大,但是在“营改增”后很多都不可以直接抵扣,因此,可以与符合规定的劳务派遣公司进行合作,将其员工以劳务派遣方式聘用过来,并由劳务派遣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其次旅游企业还可以加强其财务预测分析能力,合理选择合适的纳税人身份,根据其是否能获得足够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选择是否成为一般纳税人,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四、结束语

“营改增”在旅游行业的实施从整体上来看,避免了重复征税,降低了税负,然而其业务的复杂性和行业的个人消费的性质,使得其在进行抵扣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挑战,国家税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旅游业营改增税制,建立有效的优惠制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企业也要加强其自身财务制度的完善,适应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建民.“营改增”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J].旅游学刊,2015,(07):1~3.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人力成本,旅游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旅游业一如其他诸多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不断地继续迎头前进。探究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毋庸置疑,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是人力资源,因而在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人力成本也自然成为了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出现一个提升拐点,处在这个自然的提升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显然又会成为一个典型。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低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已经渐行渐远,加之起初诸如在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的改变即“隐性成本”的显性化,使得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美国次债危机的发生、国际油价的波动、全球大宗物品的价格上涨、国内以食品价格为主的诸多产品价格的上升等都对人力成本提出了挑战[1]。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劳动合同法更是较大程度地影响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旅游业人力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而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无固定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企业员工保障制度的规范化也在新的层次上对旅游业提出了要求。

1旅游业人力成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1.1旅游业人力成本现状分析

本文对旅游业人力成本的现状分析是通过问卷调查而展开的。通过以青岛市酒店业、旅行社业和餐饮业员工收入福利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我们对2008年至今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员工奖金、带薪假期、三险一金、员工流失率、员工培训、各种补贴等基本情况的调查,进而展开对旅游行业人力成本现状的分析。

该调查问卷根据青岛市旅游业中不同行业所占比重情况不同,在调查内容大体相同的基础上分为三类,选择了酒店业、旅行社业和餐饮业等典型行业。调查问卷在酒店行业做了200份调查,在旅行社业做了100份调查问卷,在餐饮业做了100份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不仅调查了员工的目前情况,而且调查了员工自我感觉到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几年间相比的涨跌情况。通过对4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表格,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业人力成本上涨过程中主要是员工基本工资、员工食宿交通等各种补贴、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多。另外通过该表格还可以看出目前多数旅游企业应对人力成本上扬的主要对策之一是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以此来弥补上述增添费用的开支。

1.2我国旅游人力成本上扬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青岛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我们会发现旅游行业人力成本不断上扬的大趋势。为了探讨人力成本上扬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需要对上扬原因作具体分析。我国旅游行业人力成本的上扬既有经济的原因,又有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进而使得国际大宗物品物价上涨,最终牵引到其他的诸多物品。众多物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导致国内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的降低,为了维持人们实际购买能力的稳定,国内政府部门会制定出一个新的工资基准线,企业亦会调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使得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增大,旅游业尤其明显。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人们生产所需要的诸多要素会出现供求关系的转变,由于供给相对需求减少,其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源在这样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况。社会条件的改善,国家的保险、福利、赋税制度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逐步摆脱了贫困,不需要为了糊口而四处以劳动力间的恶性竞争形成的低工资搜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企业间为了取得相对优秀的员工,不惜以提高工资、提高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对于旅游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就出现了人力成本的上扬。

第三,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改进,或者叫“隐性成本”的显性化。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了迅速的发展经济以提升国力,尽量地人为压低成本获得高利润和外汇收入。所谓人为压低成本就是制定有利于企业成本隐性化的法律法规,人力成本便包括在其中。随着改革开放成效的逐渐显现,国家每个五年计划所定目标的相继完成,劳动力已不单单是经济发展的工具,改善劳动力状况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国家与企业将为劳动力提供更加优越的工资保险与福利,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无疑使得其人力成本上涨。[2]

第四,由于国内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多安全感,保障了员工利益,但同时该法无疑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更是如此。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保障员工福利,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一周双休制,为员工购买三险一金、规定试用期限等,这些条款无形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人力成本。另外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使得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从而又会增加旅游企业的招聘费用、广告费用、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力成本[3]。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管理公司派遣、加班等问题的规定对于喜好非全日制用工及加班的旅游企业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加大了旅游企业的用工风险,提高了人力成本。

2人力成本上扬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在服务行业,好的员工就意味着好的服务,最终带来高的利润”,这一句话阐述了旅游业这一服务性产业中的服务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映射出旅游业人力成本的变化将密切影响着其发展程度。

2.1人力成本上扬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人力成本上扬会导致旅游业在一定时间内利润下降。旅游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综合性、季节性等特点,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得人力成本在旅游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人力成本上扬会使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从而在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旅游业总成本,导致利润下降。旅游业是极具综合性的产业,包括了诸多松散的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企业,任一类型旅游企业因人力成本上扬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波及到其他类型旅游企业,从而使整个旅游产业受到影响。如航空业因人力成本上扬使得企业不得不在一定时期内裁剪部分航空飞行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而影响到达某一目的地的客流量,使得该目的地住宿业入住率及旅游景点客流量的下降,最终引起整个旅游业的连锁反应,利润下降。旅游业季节性的特点,加之人力成本上扬使得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不得不以高人力成本为代价吸收部分员工以满足众多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在旅游淡季又不得不以高人力成本为代价维持在编的旅游业从业人员,这些都无疑使旅游业总成本提高,在销售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导致旅游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润下降。

其次,人力成本上扬会导致旅游企业形成恶性竞争。人力成本的上扬会使得旅游业的总成本提高,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标之一是保持其投资报酬率的基本稳定。为了维持投资报酬率的基本稳定,在总资产规模无大的变化前提下,企业必须使得利润在合理区间内波动。但由于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为了维持利润的基本稳定,旅游业内部的同行业间会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下降,最终会形成恶性竞争,破坏旅游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第三,人力成本上扬会降低投资者对旅游业的投资需求。投资者投资于旅游业看重的是其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当预期收益率高时,投资者便增大对其投资需求,相反便降低对其投资需求。而投资预期收益率是这样得出来的。设定投资者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再假定投资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为R,投资者预期在投资后每年将收益R1,R2,R3,……,不变时,因则有R=R1/(1+r)+R2/(1+r)2+R3/(1+r)3+……+Rn/(1+r)n,当每年预期收益基本人力成本上扬将导致旅游业总成本上扬,从而使得R提高,若等式成立则投资者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下降,进而投资者降低对旅游投资需求,延缓旅游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2.2人力成本上扬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首先,旅游业人力成本的上扬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旅游业技术含量。旅游业是一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旅游业服务人员应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正常的运营,而这一规模又是适度的。在过去几年,由于人力资源的较低成本,多数旅游业通过扩容服务人员代替资本技术以实现高利润。而面对今天人力成本的上扬,这种做法对企业而言又是不利的,为了规避人力成本的上扬,旅游企业开始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部分从业人员,用技术进步加以代替以维持总人力成本的基本稳定,从而提高了旅游业整体的技术含量,使旅游业在人力成本上扬的劣势环境下更具竞争力,实现旅游业持续的经济效益。

其次,人力成本的上扬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今中国的旅游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旅游企业小、散、弱、差,使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竞争能力低下,人力成本的上扬以及技术进步,更使上述弱点凸显,原本规模小、结构零散,在旅游业中投机取巧、苟延残喘得以度日的旅游企业淘汰出局。但从另一角度看,正如经济学家马歇尔所阐述的“大森林故事”一样,旅游业中的中小企业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中小企业本身的求生欲,他们不可能在这次人力成本上扬过程中全部灰飞烟灭,而是积极予以挑战,改变其小、散、弱、差的特点,实现旅游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经营。通过规模经济或专业细分等减弱人力成本上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以旅行社业为例,中国旅行社企业数量多,但多为中小型企业及挂靠企业,其经营方式简单,成本较低,一旦人力成本上扬,会直接影响旅行社的正常经营。此时若多家旅行社合并为一家大型旅行社,取长补短,以规模经济弱化人力成本上扬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是通过专业细分,以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来应对当前人力成本的上扬,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人力成本的上扬有利于旅游业的制度创新及竞争战略的转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结构框架和制度体系中进行的,人力成本上扬使得这原本的制度体系成为旅游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只有打破原有的制度体系,建立起适应人力成本上扬的新的制度体系,实施旅游业的制度创新,使旅游业有一新的基台,在这一基台上得到发展,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旅游业内部的同行业间将更多地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差别化竞争。不同企业通过对部分可更新换代的旅游吸引物进行改进,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其更具吸引力,从而降低旅游者对此旅游吸引物的需求弹性,以保持总销售额的相对稳定及持续增长,实现投资者与旅游消费者的价值双赢。

第四,人力成本的上扬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改善旅游业服务质量。旅游业人力成本的上扬使得其在旅游业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企业被动投入较多的资金放在人力资源上,自然会提高旅游业的进入门槛而招聘专业的高素质员工。而且面对旅游业的人力成本上扬,企业可变被动为主动,在所有旅游业以政策为驱力提升人力成本时,部分企业会继续追加少许人力资源成本用在招聘一批相对更加专业的人才,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从而改善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使企业在人力成本普遍上扬的前提下通过质量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另外,我国旅游业人力成本的上扬,不仅让部分国外企业望而却步,而且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较有实力旅游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实施跨国投资经营,以寻找其竞争强势,规避人力成本上扬的风险,逐步带动整个旅游业的跨国式发展。

3人力成本上扬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研究

人力成本上扬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为了使我国旅游业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将人力成本上扬作为一契机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在“十二五”及更长时期内,我国旅游业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努力。

3.1努力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能够存在并发展的终极理由便是具有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业面对人力成本上扬,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和业务组合做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独树一帜。一方面,旅游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实施差别竞争战略,如旅游目的地增扩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同星级酒店间注重不同的个性化服务,不同餐饮企业的添备特色小吃等都会增强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降低其需求弹性,从而使得整个旅游业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不断树立品牌观念,努力提升品牌价值,进而形成一批忠诚的客户群体,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2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

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全球化,旅游电子商务应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争取建设覆盖旅游业全部的旅游中心网站,整合旅游业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形成新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改变原有的旅游业成本构成,逐步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以网络技术和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旅游者,进而将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转变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组建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使外部环境内部化,统一采购、统一营销、统一财务、统一人力资源配置,以便规避人力成本上扬等各种预期或未预期的风险,实现持续健康经营。[4]

3.3更加注重旅游产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的较高层次追求之一,有良好文化建设的企业,可以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尤其在企业遇到问题时,可以凭借员工的凝聚力使企业暂时摆脱困难,渡过难关。我国的旅游企业通过加强其自身的文化建设,使员工与企业同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无疑会降低旅游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进而降低了旅游业的人力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旅游产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以及整个产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提出今年工作重点——缓解饭店人力成本上升压力[N].中国旅游报,2012-05-02(5).

[2]林武.我国旅游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探析[J].中国商贸,2011(12):99—100.

[3]郝亚洲,许锋,马婷婷.重新定义“劳动力成本优势”—新劳动法引发的思考[J].北大商业评论,2008(2):12—15.

非典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7

自1978年以来,广东旅游业总收入位居全国各省的首位。无论是入境游客的接待,出境游的组织还是国内游的发展,广东的各项指标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新方式的实施或者是一个新制度的实行也基本上来自广东的经验。

最早的“出境游”是从广东开始的“港澳探亲”。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广东省出境游从无到有,从最开始的“港澳探亲游”到“探亲加旅游”再到现在的“观光休闲旅游”,每一个发展的步骤都蕴含着不同的特色和特征。从初期阶段的归侨,港澳居民为主的出境游主体到现在的任何有条件的中国居民,从以前的签证手续繁杂且耗时漫长到现在个别国家地区免签,这些发展体现的不仅是广东省出境旅游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国境外游的发展。

优先发展的广东出境游市场也成为了广东旅游业重要的第三大板块,与国内游,入境游一起推动者广东省整体的发展。2009年广东省各行业的总GDP为39081.59亿元,其中的旅游业就占到了当年GDP份额的7.85%即3068亿元;2010年和2011年的广东省的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占到了当年GDP总额的8.27%和9.13%均超过了8%,旅游业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广东省的支柱产业。

根据广东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下同),人民币未升值前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中入境旅游人数从6729.18万人次增长到了9579.12万人次,增幅达到42.3%。而在2005年至2010年人民币逐步升值的五年内入境游的人数从9579.12增至10485.82,增幅只有9.46%,同比减少了33.44%。另一方面,团体出境旅游的人数由2000年的116.20万人增到2005年的196.28万人,增幅仅为68.91%。但是2005年到2010年增幅达到117.30%且2010年广东省出境旅游的人数还突破了400万人的大关,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426.52万人。

二、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境外旅游的积极影响

(一)旅游成本降低,境外旅游人数增加。

在中国旅游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境外游,入境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较为主要的是入境游和境外游两个主要的板块。在这两个板块中,境外游主要的优势在于它虽然参与的人数少但是其利润空间大。虽然在广东省参加各个旅行社的境外旅游团均是由人民币报价的,表面看上去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对此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团费主要组成部分中的机票、接待、境内人工费等基本都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它与汇率的变动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团费中的有关于境外方面的费用,例如:住宿费,交通费等这些则是用当地的货币进行结算。那么在旅行团公司与其当地的地陪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结算就存在有汇率的影响因素,因此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境外旅游的旅游成本。2005年据“广东铁青”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当年前往欧洲五国8天团的参团价格是9680元并且不全包签证及其他附属费用。据广之旅官网介绍2013年1月26日旺季前往欧洲十一国14天之旅包含签证等其他附属费用总团费为17299元。总体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后旅游成本降低吸引了更多的顾客选择境外游,促进了广东省境外旅游的发展。

(二)促进了旅游营销方式的转型。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排序公告中,名列才“出境游十强“的排行榜上,排名从上到下依次为广东中旅,广之旅,深圳国旅,携程国旅四家旅行社。首次出有没有门店,只通过网络营销的旅行社上榜。今年以来,由于广东出境游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促进了广东省旅游业线上发展。像全国出境游十强排名的广东中旅,广之旅都在近几年开始了网上经营旅行社。由于广东居民网络消费观的逐渐开放以及网上购物等网上服务的普遍化,各大旅行社开始尝试在线上推出线路供潜在游客进行咨询选购。

(三)促进了旅游投资领域的改革。

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的旅游业国际化的程度较为不足。就广东省的各大旅行社而言,基本上旅行社出境游的组织方式都是境内旅行社派一个全陪跟团,到当地之后安排地接社来带领团员进行游览的活动。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境游市场的逐渐旺盛,在汇率的差异下促进了我国旅客在境外的消费,为旅游企业走出中国国门走向不同的地区、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和跨国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保证。再者,由于人民币升值在国外进行投资的成本降低,譬如在境外设立专属自己旅行社的分支机构,可以承接以前交由当地地接社的工作,省去了支付给地接社的劳工费,而且还可以保证旅行的质量并及时的解决旅行过程中的问题。

三、广东省境外游存在的问题

(一)境外旅游市场制度不够规范。

国家旅游局旅游政策为“大力发展入境游和国内游,适当发展境外游”,这个发展方针导致境外游市场的制度远远不及国内游等规范,存在着非法经营,服务不到位,游客被欺骗旅行货不对板,导游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2010年香港导游阿珍辱骂游客案。接待社导游阿珍因为此团为“零团费”团在港期间不断胁迫游客在港各大购物点购物,并进行人身侮辱被游客用手机录像,引起旅游业的广泛关注。

(二)旅游市场产品更新慢,消费者的观念有待提升。

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大多数都集中在表面上的观光购物上,没有深层次的去了解当地的风情。从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而言,像上文举的例子欧洲11国14天团一样,14天内要游览十一个国家的著名景点,这完全是偏向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除去飞机来回和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交通时间实际用于旅游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未能达到一部分消费者希望的真正的休闲度假,也未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产品体系。

(三)境外游旅行社的软件设施不达标

拥有境外游组团资格的旅行社虽说都是经过了政府严格的考察,但是由于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相较于其他两种出行方式,境外游无论从人数还是从业的人员来讲比例都相差太大。使得境外游的服务质量达不到消费者要求和希望的水准,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加上境外游是一种跨国界的人际交往活动就更要求作为纽带的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广东省原本属于一个外来打工者居多的省份,这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广东省境外旅游的绊脚石。

(四)形象问题。

形象问题不仅仅存在与广东省的境外旅游市场,它存在于整个中国。由于我国少部分人民在国外表现出来的低素养导致我国居民整体国际形象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旅游消费者存在着差别待遇。

四、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境外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广东省境外旅行社行业间的合作。

为避免行业间出现恶性竞争,广东省旅游业协会可以组织各大从事境外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之间施行强强合作,几家旅行社一起合作开发一条新线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节省下我省企业在境外的国际投资。在人民币升值的机遇下,在境外投资建设个合伙分支企业承担合伙成员的前往该地区的境外游业务。这种方式虽然在近期内不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甚至有收益指数可能还会下降,但是在长远期发展中,等它逐步成熟完善起来后,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推出创新境外旅游产品。

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内涵发掘,可以尝试着推出新的产品,譬如推出半自由行的方式,由旅行团代订机票和酒店但是游客可以自己选择时长和旅游的景点。不仅减少了旅行社负担的风险也给予了消费者一种新型的体验,提高了游客对境外游参与的热情。或是开发多条深度游的路线,改变以往单纯的观光购物,发展成了解当地风俗的人文旅行。用娱乐性与观赏性并重的旅游路线来吸引消费者。

(三)加强境外旅游市场的规范。

上一篇:童年趣事小学生550字作文下一篇:思绪毕业留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