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对高中生作用(精选8篇)
——发挥辩论赛的育人功能,建构校园德育精品活动
朱建林
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一种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竞赛。
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人们有关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弊得失,解决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惑。辩论可以让人辩是明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
校园辩论赛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发掘培养学校辩论人才,体现青年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的一种重要活动。笔者从校园辩论赛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如何开展辩论赛等方面来谈谈“发挥辩论赛的德育功能,建构校园德育精品活动”的话题。
一、校园辩论赛的作用
1、校园辩论赛有利于参赛选手能力的提高:辩论赛是对辩论者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考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论者要想在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辩论中征服战胜对手,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在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首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口若悬河。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最开始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少了,哑口无言没了;妙语连珠,以巧制胜多了,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在赛前准备时看问题更深刻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表面,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其次,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经过几场锻炼,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都很好,甚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对汉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强,辩论中经常出现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学们还注意了修辞语句的使用,给观众留下许多可以学习和回味的东西,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俗语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精彩的几分钟,他们在课余下足了工夫:自己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撰写辩词等。
2、校园辩论赛有利于学生整体辨别能力的增强和校园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辩论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如我校第六届校园辩论赛,从初赛“中学生上网利与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与弊”等、复赛“挫折有利于学习进步(正方)挫折不利于学习进步(反方)”到决赛“压力是否有利于中学生成长”,辩论赛的主题都相当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现实性强,使同学们有话可说。辩论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给全体同学展现事物的两方面,而听众则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激烈的思考,最终明白问题的实质,学会了分析问题,提高了辨别能力,为后面的有效行动奠定了基础。浓郁的辩论氛围也使学校的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同学们能够讨论更高雅的话题,学会以理服人,不会毛躁地与人对骂,更加文明地参与活动。
3、校园辩论赛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辩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四人小团体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赛前班长、学习委员积极有序地组织全班同学分工找资料,赛中为选手们打气,为他们鼓掌和喝彩,赛后分享胜利的欢乐和失利的酸痛。比赛让他们走得更近,更像一家人。
4、校园辩论赛有利于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我校校园辩论赛活动邀请语文组老师作为评委和点评嘉宾,每场辩论赛不仅设有陈述观点环节、提问应答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总结称词环节,还设有观众互动环节。在辩论赛中,辩手与辩手之间、观众与辩手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评委与辩手之间,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校园辩论赛应该注意的几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赛的规则。有些辩手由于不熟悉辩论赛的规则,而不能正常发挥水平。
2、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要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3、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
4、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整体配合的考验。)
5、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6、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7、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8、避免硬伤(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
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9、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
要认真听取对方辩手的发言抓住其漏洞,不要死缠着一个问题不放,不要完全去攻对方的话题,主要要让对方对自己的话题无话可说。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答不上来转化话题,他们分数就很快下去了。
三、如何开展校园辩论赛
一是选好内容,力求有针对性。组织开展辩论赛,首先要考虑的是重点内容是什么,关键性问题是什么,怎样恰当解决等诸方面的因素。内容力求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就要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近期中心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求。比如,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行为、生活等
方面的情况,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选好主题。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只有针对性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做到一会一得,达到辩论赛的应有效果。
二、充分准备,广造舆论。辩论赛的内容确定后,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辩论赛在确定命题后,就要分好小组,各小组按命题内容准备。同时,要广造舆论,在辩论赛之前,利用各种途径引发大家思考,让大家有所准备,赛上才有真知灼见这样,才能使会开得热烈,达到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增长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大家觉得辩论赛组织得成功,有水平,也就乐意参加。
三、把握气氛,驾驭赛场。开展好辩论赛,除充分的准备和广泛宣传外,还要注意把握好赛场的气氛,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要谦虚谨慎,能容百家之言,不能一人说了算,要善于诱导鼓励参与者发言,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讨论、果断地做出决定或结论。同时,主持人对所辩论的内容要理解得较深、较透、且知识面较广泛,反应敏捷、机智。这样就会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赛场的气氛。
辩论是智慧与力度的展现,儒雅与思想的融合,一场辩论赛的成功,不仅是个人风采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精神,是群策群力。比赛中较量的,不仅仅是知识,智慧,还在于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很好的合作。男:他们在一场场智慧的碰撞和交锋中辩是辩非,论天论地,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精妙的语言、活跃的思维,更向我们传递了他们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女:的确,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他们为了一个分歧而争论不休,为了一个难解的推理而绞尽脑汁。他们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我们都还记忆犹新。男:而此刻,我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里,三轮会战终聚首,此时决战论高低。不知谁将笑到最后,问鼎冠军宝座呢?女:那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管理学院代表队和地球科学学院代表队的精彩表现吧!女:2009年11月27日,第十九届大学生辩论赛表演赛鸣锣开赛,到现在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我校的14的个学院的代表队以饱满的精神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到这备受瞩目的辩论盛宴当中。
接下来又是各位辩手施展才华,智慧碰撞的时刻了,也是辩论赛最精彩的时刻——自由辩论.感谢双方辩友
感谢双方辩友,我们此次大赛的第一场比赛就此结束了。
下面,让我们欢迎第二组代表队上场。
·······
紧张的攻辩环节过去了,下面进行·····
激烈的自由辩论之后,将进入第四环节:····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宣布·····
女:各位观众,桂林理工大学第十九届大学生辩论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虽然此次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辩论赛给我们带来的无数次惊喜和感动却久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男:在辩论中,我们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我们感受到语言的力量,更是获得了一份份真挚的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辩论赛的到来。
合:我们明年再见!
主持稿
辩论是智慧与力度的展现,儒雅与思想的融合,一场辩论赛的成功,不仅是个人风采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精神,是群策群力。比赛中较量的,不仅仅是知识,智慧,还在于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很好的合作。他们在一场场智慧的碰撞和交锋中辩是辩非,论天论地,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精妙的语言、活跃的思维,更向我们传递了他们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的确,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他们为了一个分歧而争论不休,为了一个难解的推理而绞尽脑汁。他们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我们都还记忆犹新。而此刻,我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里,三轮会战终聚首,此时决战论高低。不知谁将笑到最后,问鼎冠军宝座呢?____________代表队以饱满的精神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到这备受瞩目的辩论盛宴当中。那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管理学院代表队和地球科学学院代表队的精彩表现吧!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评委和嘉宾,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的,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一组参赛队伍,他们的辩题是·······坐在我····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
坐在我····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辩手,同学们下午好: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和现状
人文素质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人的内在品质,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两大范畴,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包含五个层面:科学层面,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和求索。道德层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求。人生态度层面: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自强不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社会关怀方面:对社会庄严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终极关怀层面:人的精神要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表现为对信仰、信念的追求[1]。
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知识储备;2.道德修养;3.健全人格;4.社会责任与理想信念。
而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随着一些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导向的逐步渗透和影响,使我国大学的人文素质缺失严重,现状让人担忧。具体表现如下:
1.人文知识匮乏。当代大学生因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重视技术和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健全,人文素质缺失,对公共课程中的哲学、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要求60分万岁,亦或是考试时候临阵突击应付。吴巧玲在她的硕士论文中以西安某三所一本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回答历史、哲学、艺术问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关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回答正确率仅34.7%,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正确率17.2%,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回答的正确率为13.8%[2]。由此可见,大学生人文知识相当匮乏。
2.思想道德修养不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生由于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不良价值导向的影响在思想道德方面较之以前有滑坡的趋势。吴巧玲的调查结果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他针对“当遇到别人违反社会公德时,你所持的态度”。进行调查,51.3%的同学选择假装没看见,35.5%的人选择与自己无关,只有13.2%的人选择上前制止[3]。
3.人格不够健全。人格是决定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内部机制,是精神健康的基础,也是影响智力效能的关键因素[4]。健全的人格是良好人文素质的重要表现。当前大学生因人文素质缺乏出现的人格障碍的现象越来越多,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精神疾病是大学生病休、退学、成瘾、犯罪、自杀的重要原因[5]。
4.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不够。当代大学生由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严重,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社会问题表现出一种漠视的态度,大多数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业、就业和职业发展,对关于社会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等问题认为与自己无关。也不愿为他人、社会积极奉献,集体观念淡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生活中更是奉行个人利益第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些种种表现正集中反映出人文素质的缺乏。
5.人生境界低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好多同学认为: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钞票是实的。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仅定位在“找个好工作挣大钱”的低层次上,完全丢失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境界。关于理想信念更是认为“什么理想不理想,只要有利就想,什么前途不前途,只要有钱就图”。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只有物质享受的追求才对生活具有真正作用[6]。
辩论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1.通过辩论学习和思考,可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
首先,辩论是一种高密度的知识竞赛,是对人们知识潜力和储存的最无情考验。辩论的根本就是思想和观点的交锋,而思想和观点取决于平时的知识水平高低和知识积累的薄厚,如果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7],甚至连对方的立论观点都一知半解,更谈不上驳斥对方观点。其次,辩论的内容大多都是围绕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展开,辩论活动中一般很少有围绕自然科学展开的,因此,校园辩论活动有利于促进人文知识的积累。再次,辩论的精彩取决于辩论双方人文知识的丰富程度,思想碰撞的频率。如果辩论双方都拥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理论,都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知识融会贯通,辩论才能辩起来,才会精彩。如果听不懂对方观点,抓不住对方破绽,只能各执一词、答非所问、一味地回避对方的问题或信口开河,辩论就会脱离辩题,失去辩论的意义。第四,辩论的灵魂在于辨明真理,而不是语言的秀场,有人认为辩论技巧比知识积累重要,殊不知辩论技巧是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形成的,知识是内容,技巧是形式,知识决定技巧,没有知识,何谈技巧。基于以上几点关于校园辩论的分析,辩论会促使学生在平时就自觉地去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参加辩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学习的强化过程。所以,辩论能加强大学生的知识筹备,提高人文素质。
2.通过辩论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首先,辩论的目的在于明辨是非,弘扬真善美和核心价值观,抵制欺骗和邪恶行为的得逞。真理越辨越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斗争,当非主流价值观占据上风,就要通过辩论来辨明真理,例如我国古代社会长期进行的“义利之辩”,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之争都是价值观之辩,旨在通过辩论弘扬优秀文化、弘扬真善美。因此,今天,当西方不良价值观导向致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加剧的情况下,更要发挥辩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用,弘扬中西优秀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辩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体现道德修养的过程。辩论的规则中要求辩论双方必须遵守规则、辩论中封闭训练不能窥探对方立论、观点,辩论中禁止有人身攻击言论和不文明用语,辩论中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不以虚假的论据糊弄对方。大学生辩论赛中所倡导的“儒辩”,其实就是强调辩论选手的道德修养和儒雅风度,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真才实学辩论,不得断章取义,干扰对方发言,甚至胡搅蛮缠。所以,大学生经常参加辩论活动,有助于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3.通过辩论增强心理素质,加强团队合作,可以促进人格健全
首先,辩论赛能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参加辩论赛的选手在赛前训练、赛场辩论、赛后结果都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赛前训练中要一场又一场的模拟辩论,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立论稿,不断地找新论点、事例、设计质询问题,身心压力很大。赛场如战场,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恰当的语言、适当的方式非常敏锐地作出反应,精力高度集中,还要经受对方的一次次攻击并给予反驳,赛后还要承受失败的压力,坦然面对来自于学生、老师的消极评论等,并且一个赛程下来要经历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多个阶段。这种超强度、要压力的比赛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为有效。其次,辩论的过程中能促进大学生相互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辩论的过程中,论辩双方都要把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传递给对方,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辩论选手形成一种稳重而不失机智、幽默而不轻佻的人格魅力,在辩论赛中,辩论双方都是竞争对手,要想在比赛中略胜一筹就要具有竞争意识,在论辩立论、技巧、语言风格、攻守策略上知己知彼,方能取得胜利。再次,辩论赛又是团队与团队的激烈交锋,更要求每个团队的成员精诚团结,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在这种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心理素质、交流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通过辩论培养人文精神,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校园辩论赛的辩题主要集中在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之辩、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社会热点问题之辩这几个方面。以历届国内外校园辩论赛经典辩题为例,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的辩题有: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以统一还是不能统一;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可以两全与不可以两全等。反映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的辩题有: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儒家思想能够抵御西方歪风与不能抵御西方歪风等。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辩题有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与不利;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与不利于人类发展;网络使人更亲近,网络使人更疏远等。以这三个主题为内容的辩论,使大学生辨明了真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了社会责任感。社会热点问题之辩,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能激发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这几种主题的辩论内容都加强了大学生对自身、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思考,使他们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而这种情怀正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辩论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范美香:《论人文精神的培育与21世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2期,第35页。
[2][3]吴巧玲:《儒家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硕士论文,西安理工大学,2013年3月。
[4]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
[5]凌辉、黄希庭等:《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心理科学》2008年第31期,第277页。
[6]宁一伟:《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硕士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3月。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一次辩论赛。现把一些点评的方法分列如下:
一、按照评分内容的四大方面去评点
1.演讲内容:评价演讲内容能否紧扣主题,是否鲜明深刻,格调是否积极向上,这些是基本要求,很多辩论队都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多加注意在内容的丰富性上。
2.语言表达:点评者对辩手在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反应敏捷、有针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形象风度:展示辩论员们风度、气质、涵养的舞台就是辩论台。这就要求辩论员衣着得体,仪态大方,举止适宜,注意礼貌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4.综合印象:由评委评价辩手的综合素质,可就个体选手评价(此项内容详见第四种评价方法),也可就整个队在整体配合、辩驳能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点评时可以从按顺序从“1.演讲内容”评到“4.综合印象”,先评价正方的一辩,然后到反方的一辩,再到正方的二辩……依次类推。或是有侧重点地选择其中较为突出的某一点或两点详细评价,其他简略评价或不评价。有较典型的地方,还可以做对比性的评价。
二、从辩论赛的五个阶段去点评
1.开题立论阶段的评价。辩论的双方辩题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是辩论的特点。我们辩论时,就要做到使己方的合理性膨胀,淡化己方不合理性。同时,须发现、放大对方的不合理性,压缩对方辩题的合理性,以此使对方观点站不住脚,使我方获得主动。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绕辩题。
2.攻辩阶段的评价。(略)
3.自由辩论阶段的评价。(略)
4.总结陈词阶段的评价。(略)
5.总体评价。(略)
三、从辩论中的几组关系分析评价
指导过1993年大专辩论赛的复旦队教练俞吾金教授,总结出在指导辩论或评价辩论时应注意的十种关系:
1.人格形象与辩论员形象的关系。2.自我表现与听众接受的关系。3.知己和知彼的关系。4.知识积累与辩论技巧的关系。5.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6.预定陈述与临场应对的关系。7.正与奇的关系。8.规范与描述的关系。9.收敛与发散的关系。10.辩论运思与哲学运思的关系。还有①可能与现实。②偶然与必然。③主流与支流。
点评者可以从中选一些关系项出来评价。由于这些关系中相当一部分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稍显深奥,所以不作更多的解析。
四、从辩论员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去评价
张蔼珠教授认为,辩论员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德修养与人格素养。2.理性、逻辑素养。3.幽默素养。4.知识素养。5.意志力素养。6.风度素养。7.语言素养。8.整体素养,即以上各项的素养的综合表现。
五、可以按照论点的确立,论据、论证的使用三方面去评价
1.评价论点的确立是否利于攻防。点评者评价某辩论队能否对辩题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个层面分析、理解,对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同时也可以谈自己对辩题的理解。
2.评价论据的使用恰切与否。(略)
3.评价论证的严密与否。(略)
六、可以单纯地从辩论技巧去评价
1.移花接木。把一方的论点和材料顺势接上另一方的材料上,是为移花接木。
2.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要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3.釜底抽薪。对方提出选择性问题,它能置己方于二难境地,无论己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应对办法是,抽出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的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攻,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此外还有诸如连续发问、巧设陷阱、反客为主、声东击西、攻其要害、利用矛盾、引蛇出洞、李代桃僵、借力打力等技巧。
七、根据辩题的不同类型去点评
辩论的题目,只有适合中学生与否,无所谓对错,只需要辩论者用语言去说服评委,赢得观众。在辩论时,有些辩题一般而言要兼有两种情况才较合常理,但说话不能模棱两可,辩论者必选其一,而且由抽签决定,这样就要求参加者学会思辩,使你所论的观点能自圆其说。中学生的辩题一般都是和校园生活、成长经历有关,是学生中的敏感、热点话题。如“机遇是成材的关键因素/机遇不是成材的关键因素”“代沟的产生责任在于父母/在于子女”“高分是高能的表现/高分不是高能的表现”“中学生不应该追逐时尚/可以追逐时尚”等辩题,它们对于学生来说有话可以说,我们老师也可通过倾听辩论,让我们方便与学生沟通,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对辩题涉及的问题,点评者也可据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施加影响。
辩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是否较好,如“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类命题注重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无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娱乐节目充斥荧屏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退步”。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评价论辩者能否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最好和国家政策紧密联系,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评价论辩员能否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能否知己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评价他们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的能力。
八、综合侧重点评
实际上,大部分的点评都是多种方法的糅合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在点评选手的逻辑,有的着重点评语言,不一而足,各有妙处。
正方:知识就是力量 反方:知识不等于力量
正方:不可“异想天开” 反方:尽可“异想天开”
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 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
正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方:书读百遍,其义未必自见
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正方: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反方: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正方:勤奋可以出人才 反方:勤奋未必出人才
正方:学习好靠勤奋 反方:学习好靠天资
正方:中小学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学生成才 反方:中小学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成才
正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反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正方:机遇是成功的关键 反方: 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正方:万事开头难 反方:万事中间难
正方:笨鸟应当先飞 反方:智鸟应也要先飞
正方:学海无涯苦作舟 反方:学海无涯巧作舟
正方: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时势造英雄 反方:英雄造时势
正方:宽松式管理对学生利大于弊 反方:宽松式管理对学生弊大于利
正方:挫折有利于成才 反方:挫折不利于成才
正方:成事在天 反方:事在人为
正方:机遇出人才 反方:机遇未必出人才
正方:不可“得寸进尺” 反方:应当“得寸进尺”
正方:不应“吹毛求疵” 反方:应当“吹毛求疵”
正方: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反方: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正方:逆境更能出人才 反方:顺境更能出人才
正方:功夫不负有心人 反方:功夫也负有心人
对高考填报志愿指导作用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众多家长和考生正面临着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这正是由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和专业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考生个人的兴趣能力特点的综合分析而盲目填报造成的。另据《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分析130多名高考状元数据显示,“高考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职业发展缓慢,职业成就平平,这与高考状元们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导致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大部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不无关系。他们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宝贵精力,也浪费了教育资源,值得反思。
如果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认清自己,合理规划人生,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则能发挥个人的潜质和优势,准确把握职业方向,则能避免偏差,节省大量精力,走上成为职场状元的捷径。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就进行。每年国内有一千多万高中毕业生面临人生的选择,对他们而言高考不仅仅是升学,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因此,在中学阶段即向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传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实是迫在眉睫的工程。
泰莱特生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各类学校的高中生,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自我的了解程度
自我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与特长等。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非常了解”(32.7%)和“比较了解”(46.8%),有20.5%的高中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对于自己性格,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为54.7%,一般了解及以下的为45.3%;对于自己能力特长, 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42.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57.1%。这说明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程度较高,对于能力与特长了解还不够,对自我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自我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对职业的熟悉程度
对职业的熟悉程度主要包括对职业具体内容、职业前景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具体工作内容,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的占33.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66.1%;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的前景, 非常了解及比较了解的为30.2%,不了解及很不了解的为69.8%;对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仅有30.5%的高中生非常了解,有69.5%的高中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在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只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律师、工程师、公务员、演员等,而且选择职业时更看重收入、声望和热门。这些结果表明,高中生总体上对职业缺少认识和了解,而且职业价值观存在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
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主要包括职业目标的明确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及有无规划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4%的高中生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剩下的82.6%的高中生对于的职业目标一般和不明确;对于你是否认为有必要对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高中生认为非常必要的占53.5%,比较必要的占30%,一般及不必要的占16.5%。这表明随着目前就业压力的加剧,高中生已初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在你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或专业)有过规划的调查中发现,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的高中生仅为5.2%,有比较清晰的近期规划的为11.3%,有但没有考虑充分的为30.4%,没有及从未考虑的为53.1%。这说明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少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
(四)对父母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评价
父母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应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但调查结果表明,在你的父母是否经常和你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和对未来的打算中,有22.6%的高中生的家长经常讨论,有42.8%的家长有时,很少及没有讨论的占3
4.6%;在你的父母是否经常帮你收集有关的职业或专业的信息一项的调查中,经常帮助孩子收集提供信息的仅占11.3%,没有的占88.7%。通过对父母的访谈发现, 父母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以及学习成绩, 对于孩子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关注明显不够。上述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概念和浅显的职业意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的需要,但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着对自我了解不深入、对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偏颇、规划意识淡薄、规
划的行动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失, 父母在孩子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缺位。
国外针对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远远领先于国内,日本甚至会为一个有志于卖菜的中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美国中学在入学即给新生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学校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在国内,目前只在北京、上海、浙江和辽宁等部分省市的部分重点中学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高中生认识到与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职业方向,从而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人生规划。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完善。针对高中生尤其是为高考生提供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在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中选择对口的专业,合适的高校,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系内基本上是片空白。泰莱特生涯针对此薄弱环节,联合国内顶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运用国外先进的职业生涯测试量表,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出了针对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运用这套系统,在为高考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时,可以提供适合考生的职业规划深度咨询和高考填报志愿的专业方向的个性化建议。
作者介绍:
周建波
泰莱特咨询(Talent consulting)首席职业规划师
东港三中
姜其林
优质教育具有特色性。优质寓于特色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日益突出。而运用积极的心理导向,创新德育模式,将有效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势必要考虑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为此就要确定带有方向性的班级目标,进而凝练成班级誓言。巧妙、准确地运用学生誓言,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助手,也是创新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誓言具有导向、激情、砺志、凝聚和规范等多种功能,对高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于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一、对学校运用积极的心理效应德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不但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会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走出只关注教学成绩,只关注铁的纪律约束,轻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轻视学生自信品质、积极情感、坚强意志培养的教育误区,才能成就鲜活的教育环境。
学校运用积极地心理效应开展德育工作,实质上就是学校为实现自己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文化追求以及独特个性所设立的目标,她是在充分尊重心理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校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为立足校本、立足学情、立足发展服务的产物。学校只有目标端正、理念向上、规划合理、行动积极、评价有力,才能真正提升德育的影响力。
东港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在培养“合格加特长,质量加特色”成才目标的引领下,东港三中已经打造出极具特点的橄榄球、跆拳道、手球运动项目,创建了富有创新思想的美术教学模式以及充满活力的十几个学生社团,这些学校特色项目的有效开展,不仅使我校特色教育生机盎然,更为我校有效开展“尊重个性、启迪心灵、培养人格、和谐发展”的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只有摆脱空洞乏味的说教才能切实走进学生心中,只有将德育内容打造成学生内心的需求才能具有生命力,只有让德育形式、德育思想丰富多彩才能使德育植根学生于心灵。
二、喊响誓言,聆听心声
誓词就是宣誓的言词,对学校而言,她是学校或班级文化的一个载体,是学校或班级向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宣誓,不仅可以振奋学生精神,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全校和班级学生齐诵誓词,这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东港三中学生誓词分为全校誓词、年级誓词和班级誓词三种类别,全校和年级誓词由学校组织确定,班级誓词由学生自主完成。分为爱国励志篇、勤奋好学篇、习惯养成篇、团结友爱篇、健全人格篇、诚实守信篇、感恩亲情篇等七大类。全校誓词和年级誓词分别在各种大、中型集会上诵读,班级誓词则在每天早晨6:57~7:00统一时间诵读。每当誓词诵读时,全校学生、年级学生或班级学生由领誓员统一领誓,一种心的呼唤,情的呐喊,顿时激荡在校园中。这种斗志的张扬,凝聚力的爆发凸显出我校学生的朝气和奋发。我们试图将誓词这颗凝聚群体智慧、期待和信念的种子牢牢植根学生心中,营造星火燎原、势如破竹的育人之势。
三、德育品牌建设措施
1、成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家增(校长),负责此项工作的导向定位,内容定位,管理定位。
副组长:李玉盛(德育副校长),负责学校誓词,年级誓词的材料组织,文稿形成以及诵读工作的落实;负责班级誓词形成的指导管理,诵读时间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成员:政教处两位主任和各班班主任。负责德育内容、德育内涵、德育特色工作的渗透、整合与更新。
2、品牌建设的方法
(1)提高认识,形成思想合力
为了让“喊响誓言,聆听心声”这项工作切实走进学生心中,从2010年3月开始,学校首先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工作动员,并把事先形成的学校学生誓词和年级誓词向学生诵读,进而达到师生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的目的;其次我们又分别召开班主任会,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全面阐释,力求使班主任老师都能真接受,真拥护,真参与;再次,召开班长会和学生座谈会,在倾听学生心声的前提下,让他们解放思想,并带头投入到此项工作中。第四,将各班写好的誓词报各年级政教负责人把关定向,初步合格后开始在班级集体使用。
(2)誓词诵读的时间安排(2010、4开始)
第一,凡是全校和学年学生大型集会(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年级学生会等),第一项内容就是齐诵学校学生和年级学生誓词,以此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第二,班级每天早6:57~7:00全校统一时间诵读班级学生誓词,学生每天都在气壮山河的誓词引领下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3)誓词内容的规定 东港三中学生誓词,整体按“爱国励志、勤奋好学、习惯养成、团结友爱、健全人格、诚实守信、感恩亲情”等七个篇章来组织内容,学校和年级誓词由学校组织编写,班级则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编写,各班级要充分体现自己班级发展目标和教育特色,文体不限,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
(4)誓词文稿征集和评比
为推动学生誓词向高质量、深层次方向发展,学校以学期为节点进行评比。一是向学生征集誓词文稿,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奖,并公开进行展示;二是以年级为单位,评出优秀班集体,同时对优秀班集体的班主任进行公开表奖。
2011年4月,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诵读誓词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将各班级学生誓词、班级发展目标、班徽、班级德育品牌创建成果按统一标准制作成大的宣传板,每个班级一块,集中在校园用路两侧展出一周,这个举动不仅全面展示出我校各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风采,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而且也得到了前来参观的学校领导、教育局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
(5)誓词诵读的管理
一是誓词诵读时班主任要进班级参与活动;二是由政教处组成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情况通报;三是誓词内容保证一周一更新;四是学生要定期写出誓词诵读心得体会。这些检查结果都将纳入班级评比考核之中。
四、德育品牌创建的成果 学校通过开展“喊响誓言,聆听心声”的德育实践活动,辅之以其他德育特色工作的齐头并进,在短短的三年中,学校德育不仅为学生创建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生动活泼又科学高效的学习环境,而且初步实现了学校“阳光下成长,快乐中进步”的办学目标。同时,良好的育人环境已经全面提升了东港三中的办学地位和在地区的影响力。目前,学校正步入到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
1、文明校风吹遍校园
从“喊响誓言、聆听心声”以来,我校学生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诵读誓词的活动如一缕春风,吹开一池涟漪。它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每天都生活在高雅与自省自律的追求中,更使学生心灵在誓词的引领下得到净化、亮化与美化,碌碌无为混日子的学生少了,追求上进、立志成才的学生多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学生少了,感恩父母、尊师重道的学生遍布校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阳光下成长、快乐中进步”的办学目标已经成为学校健康发展、学生和谐成才的一种文化。
2、主人翁意识在深入
通过学生誓词征集、评比以及誓词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再也不把诵读誓词看成是累赘,再也不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的局外人和旁观者,他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能全身心投入;他们不仅成为思想和心灵上的受益人,更成为学校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如今的三中校园中“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班级无小事,事事有人管”,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人文风貌。
3、校园文化得到彰显
在三中,“喊响誓言、聆听心声”已经形成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已经全面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行为、思想、素养和追求中,自主管理已经形成学生发展的主流,自主发展已经形成了三中的校园特色文化。特色教育模式,学生社团的良性开展,各类优秀个体和集体的评比,已经让三中满园春色竞芬芳。
4、德育成果彰显实力
近些年,东港三中在“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不仅跻身“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和“辽宁省特色高中”的行列,而且先后成为“辽宁省卫生模范单位”、“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校”、“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十佳双拥模范单位”、“辽宁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等,更可喜的是,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走在辽宁省的最前列,“活力课堂”的课改成果已经全面惠及到每一个学生。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三中人将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全面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与多元发展的教育浪潮中,用热情与执着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绚丽的华章,用辛勤和奋争去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东港市第三中学
一、高中生对光合作用迷思的成因
1.知识体系模糊,构建系统能力不强。光合作用作为高考的必然考点,一直是部分学生的难题之一,对光合作用的迷思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知识体系过于模糊,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能力不强。据以往的教学观察,对生物产生迷思现象的同学中,相当的一部分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零散的知识点“略知一二”,但对于整体概念却过于模糊。学生以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新知识会有自己的推导,因而知识的传授过程并非是由“空白”到“填满”,而是由新的正确的认知改变“想当然”的错误认知。
2.对能量转化的错误认识。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涉及到光能和化学能,首先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由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在学生解答的试卷中出现了认为光能直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种错误的认识。由此可见,虽然老师向学生讲授了正确的知识,学生仍然习惯于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其顽固性,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错误,甚至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出现多次,即便老师反复重申也不见效果,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的频率高,不是因为学生没有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而正是因为死记硬背却缺少深刻理解,才导致学生在面对本质为同一问题的多种题型时不能灵活运用老师所讲的内容。导致判断错误,分数不高。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模糊不清。光/暗反应的相互作用历来是一个重要考点,二者联系紧密,任何一个阶段的物质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阶段的进行过程。在以往教学案例中,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作用模糊不清的问题屡屡出现。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一是物质的影响,二则是涉及到能量的去向。光反应进行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与还原剂提供给暗反应,暗反应进行过程中的产物也提供给光反应,部分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认为为C3还原提供能量的是ATP,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学生只知道直接供能的是ATP,却没有准确地了解这一过程。与此类似,在学习暗反应对光反应的影响时,也有学生忽视了反应物的浓度对另一阶段反应的影响,比如二氧化碳对光反应的影响,显然二氧化碳的浓度的降低会导致光反应进行的效率降低。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互相混淆。学生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这一问题上出现的迷思现象不可谓不高,二者都涉及能量的转化,参与反应的物质也有类似,一个是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对氧气的释放,另一者则是恰恰相反。在学生的固有思维中,认为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的不在少数,除此之外,也有认为暗反应之所以称为暗反应,就是因为其过程一定要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这两种迷思现象的出现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惯于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生“旧”与“新”的冲突,如果这一过程不能被恰当处理,那么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不良干扰。
二、解决高中生对光合作用迷思的措施
1.整理知识体系,增强构建能力。为达成能够科学整理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构建能力这一目标,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更应向学生教授整体的“大局”意识。
2.比较出真知。在以往的迷思现象中,虽然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惯性错误,一再强调,但总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师虽然讲解了正确的知识,但学生不了解内在的区别与本质的联系。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暗反应与呼吸作用的区别,能量转化去向的差异等。鉴于这一点,教师可采取对比教学法,将二者的区别以区域图,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避免纯文字的教授方式,使内容更加直观。
3.事实胜于雄辩的实验教学。知识的传授不仅要做到全面,重要的还有需要根深蒂固。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结果,无疑是有力的说明理论的方式之一,避免了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枯燥,同时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三、小结
高中生对光合作用的迷思现象,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身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而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摆脱迷思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摘要:对光合作用的迷思现象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得非常普遍,显然这种现象不利于高中生正确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本文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站在从思想的改革上,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类“顽固”迷思的方法,做出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京剧 高中 音乐 教学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一、京剧走进广元高中校园的意义
1.丰富了广元高中生的音乐形式
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第一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实质上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界所倡导的、也是广大音乐教师所遵循的一种教育哲学。而京剧作为国家的瑰宝,过去一直被音乐教育所忽略。在广元高中,目前还是大量的流行音乐充斥着校园,学生只知“超女”、“快男”,业余时间哼的都是一些缠缠绵绵的情歌,甚至是不健康的宣扬暴力色情的网络口水歌。京剧进入广元高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高雅的艺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助广元高中生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生的思想,人格正处在转折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光靠思想政治上的说教容易让学生产生“假大空”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则不同,它有着鲜明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唯美的唱腔和极高的传唱度,它为学生展示的是一种活生生的,浆汁饱满的价值取向形式。京剧里有很多中华传统的美德与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文学的、历史的、美学的、艺术的剧目,如刚正不阿的《包龙图》、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护国保家的《杨家将》、智勇双全的《阿庆嫂》……历史的壮丽画卷、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京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能极大地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通过唱念坐打等表演形式生动立体地感知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仁、义、理、智、信”。
3.使中华国粹得到传承,后继有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是,保护的前提是后继有人,是切切实实地普及,才能真正发扬与传承。一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都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模式,没有继承古人对于“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理念。在广元高中也是一直沿席着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民族的音乐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属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且不列入考核的范畴。这使京剧艺术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不仅没有人学,甚至都没有人懂得欣赏。这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作为中国一个人口最多的四川省,完全靠社会自发地去欣赏学习京剧这并不现实,学校才是重要的弘扬京剧的主阵地。以广元高中为例,学校这两年开始重视京剧在学生中的普及与传承,也选拔了一些业余京剧小票友,他们参加比赛也得到了较好的名次,同时在学生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作用。这有力地证明:只有学校的推动,特别是音乐课对京剧的重视,以及培养学生们对京剧的认识,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京剧。
二、京剧如何融入高中音乐课堂
那么,如何在广元高中的音乐课上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学习京剧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尊因势利导切入京剧教学
广元高中的学生都是听着流行音乐成长起来的,即使是对戏剧有兴趣的同学,也多以川剧和一些地方戏为主,博大精深的京剧对他们来说很神秘。尤其是传统京剧,唱腔婉转曲回,与他们的时代和生活背景脱节太大。广元高中生在面对那些“板眼”、“行当”、“志梆子”、“中平调”的时候,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如何老师一味灌输这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很可能使学生完全失去对京剧的兴趣。不防可以从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切入,就是故事性。往往京剧名段都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组成,先把故事娓娓道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一边介绍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形式,把人物带进来。在介绍的同时,可以同时穿插“生旦净末丑”,什么派的唱腔等京剧知识的介绍。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然后再为学生播放京剧名段。听的时候,要避免“面面俱到”,避开“以讲代赏”、“边听边讲”、“先入为主”等欣赏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勿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走形式上的捷径。
2.鼓励学生参与京剧创造工作
广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实践和探究讨论,是决定这节课音乐鉴赏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可以把一些常見的京剧唱腔的问题摆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探究兴趣,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成一派。如此学生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地会去学习,钻研京剧。
总结:广元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本来就比较沉重,他们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一些课外兴趣活动,唯有音乐,不需要专门抽时间和精力,却能够释放他们的心灵、舒缓他们的压力。高雅的京剧艺术,能够提升广元高中生的价值观与审美,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广元高中的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启京剧学习之门,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董艳娜,试论京剧如何融入高中音乐课堂,[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年7期
[2]王建国,高中京剧艺术鉴赏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实践,[J],无线音乐,2011年2期
[3]刘柯,高中鉴赏课京剧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