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简介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成公主简介(精选12篇)

文成公主简介 篇1

文成公主

(?~680)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妻,唐宗室女。634年,松赞干布始遣使至唐,唐遣使回访,干布因求联姻。640年吐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黄金为聘礼,唐以文成公主许婚。次年,唐遣宗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干布为公主筑城邑、立屋宇,以为居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修建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亦松赞干布之妻)修建大昭寺。她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唐朝僧人玄照经吐蕃往返天竺,曾得到她的资助。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她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不小影响。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她在喇嘛教中被认作绿度母的化身(度母,藏语中作卓玛,藏族佛教传说中的观音化身。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分别被认为是白度母,即尺尊公主;绿度母,即文成公主),受到极大崇敬。

文成公主简介 篇2

建设单位:玉树三江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307m2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钱方、黄怀海、李峰、王笑南、冯泰林、张嘉琦

结构设计:冯远、陈文明、付刊林、雷云、陈章斌、王飞

给水设计:孙钢、杜毅、谭古今

电气设计:银雪、郑祖雷、温苾芳

暖通设计:戎向阳、司鹏飞

1 项目概况

建于文成公主庙东侧的文成公主纪念馆, 是玉树灾后重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钱方总建筑师担纲设计。与其余重点工程不同, 文成公主纪念馆不在房屋密集的结古镇上, 而是独处勒巴沟沟口的南向坡地, 旷野之中, 崖壁之侧;入口侧紧邻原有的玛尼石堆以及白塔, 周边有零星的夯土民居。其用地地形及周边建成环境均较为特殊。

基地西南侧的文成公主庙又称大日如来堂, 始建于唐, 因守护公主进藏时在山崖上所刻佛像而建,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千三百余年来, 它承载着汉藏两族人民对于千里联姻的共同记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进行设计, 地形、气候所呈现出的挑战不能忽略, 藏汉世代友好的主题表达更需要仔细推敲。

2 大唐天路——汉藏相融

出于对文成公主庙历史建筑的尊重, 以及对场地15%平均坡度的考量, 建筑依山就势、低调谦和的总体布局成为自然的选择。

建筑设计以“大唐天路”为主题, 以唐风木构门楼寓意“大唐”, 藏式蹬道主体寓意“天路”, 通过两者形态与喻意的结合, 表达汉藏两族的相融共生。主体体量顺应地势, 沿等高线布置为顺时针展开的三个台地:第一台地为办公及服务区;第二及第三台地为展陈区, 按照大唐盛世、吐蕃兴邦、千里联姻、和谐繁荣的展陈主题, 环绕中央多媒体厅进行布展。

唐风门楼为三开间庑殿顶木构, 古拙厚重, 与现存白塔共同围合出入口广场, 气韵深远。木构门楼保持原木本色, 上以清漆;屋面选择同色调的瓦作, 整体颜色和质感力求朴实厚重, 仿佛冽风拂过, 建筑从大地上展露出来。

藏式主体以玉树本地毛石砌筑, 墙体收分显著, 白色女儿墙压顶。白色压顶在总图和剖面上的转折布局, 是结合地形、根据主要来向的景象做仔细推敲的结果。连续的压顶勾勒出转折的体量, 蜿蜒而上, 状如天路。

方案设计在入口广场满铺蓝灰色砾石, 以芝麻白石材铺砌踏步, 游人到访之际, 踏上窸窣作响的入口广场, 在苍茫中进入一段千年的记忆。

3 适宜技术、绿色建造

玉树高原生态脆弱, 纪念馆的设计通过合理就地取材、运用适宜技术, 力求将对基地生态的影响减至最小。

建筑外墙及主要内墙表面, 均采用特色显著的当地毛石砌筑, 回应地域石砌文化。外保温材料选择现喷硬泡聚氨酯;相较挤塑聚苯板, 运输成本低, 施工工序简化且无缝保温效果更佳;入口广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及散铺砾石, 保证地表水回渗;屋面设置电动天窗, 同时满足自然采光通风及防排烟要求。

结构选用本地毛石砌筑俯斜式挡土墙, 抵抗山体侧压力, 将主体结构与山体脱开;主体结构配合“天路”形态, 采用阶梯状布置的单向清水肋梁, 通过精细配合, 将梁高控制在0.6m之内, 在室内顶面取得良好观感, 达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统一。展厅空间顶面设计为露明清水混凝土, 节省面层及吊顶。

给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地形, 因势利导, 山体截洪沟在外, 排水明沟在内;系统配置简洁易于管理。暖通设计结合高原高海拔高寒特点, 采用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的新型供暖技术, 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污染排放, 克服管道冻结。

4 分部建造:重走千年之路

综合技术、文化、经济等要素的考量, 对于真实的建造, 我们策划“重走千年之路”的分部建造:寓意“天路”的纪念馆主体, 在玉树现场施工;寓意“大唐”的唐风门楼在西安施工建造, 以“重走千年之路”的文化行为, 运抵玉树, 与“天路”主体组合安装。这个分部建造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纪念场所建造过程的文化隐喻。新的纪念馆将与文成公主庙一起, 作为时空事件的纪念场所, 共同见证汉藏两族的世代友好。

分部建造构想, 保证了唐风门楼的建造质量, 缩短建造工期, 降低建造成本, 是木构建筑特点的再次体现;分拆运输, 千里组合的建造过程, 更抓住了文成公主纪念馆的历史内涵——展现汉藏两族绵亘不断的动态交流, 达到建筑与文化共生的新高度。

文成公主走过的地方 篇3

细雨飘飞的凌晨,我们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出发,一路向南行进。翻河卡、越鄂拉,过温泉、穿花石峡,经黄河、过巴颜喀拉,沿着唐蕃古道在草甸、雪山、峡谷中行进。繁星般点缀草原的海子、珍珠般散落的牛羊、平镜般铺开的湖泊、老人般颔首的雪山,以及雨中摇曳的小花、牧人住宿的黑帐篷、标着海拔高度的山垭口,都成了车上兴奋的人们争相拍照的对象。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行程,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此时,花灯初上,车流如织。

是夜,雨有所减轻,有星星渐次在夜的上空闪动。不绝于耳的狗吠,高一声低一声地回荡在夜空中,恍如回到了家乡的小村庄。一天的劳顿之后,我全无睡意。躺在宾馆的床上,回想一路走的风景,心中盛满了圣洁之情。

是的,我所走过的路,正是千年前一位16岁的花季少女文成公主走过的路。这一条路,历经千年而不衰,这一条路,走过太多游历、买卖、打仗、和谈、返乡的人,那些一路打马走过的侠士,那些一路风餐露宿的商人,那些带着浩浩军队繁多辎重的将军,那些揣玉抱金心思重重的说客,那些满面尘灰尽现沧桑的游子,一切都在岁月中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却只有文成公主,被玉树人永远地怀念着、传颂着。她不仅活在传说中,更活在玉树人的心中。这条昔日的唐蕃古道,今日的通衢大道,一路蜿蜒迂回,一路高山峡谷,一路风霜雨雪,尽现高原的壮美与奇峻,但这一切却因为文成公主又多了一份女性的温柔,充满着长袖飘飘的轻灵与温馨。

在快要到达结古镇时要经过一个叫歇武镇的地方,我的激动程度不异于同行的外地人。歇武宽阔的街道上,袅袅炊烟盘旋,平静如水、面色黝黑的藏族同胞三三两两地走过,善意地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新奇地打量着我们的大巴车。在一面陡峭的山坡上,一片白墙红顶的寺院,掩映在雨幕中,大约是近晚的原由,不闻钟声,不见人动,安静如打坐的高僧,庄严似慈目的菩萨。在经歇武至结古的路上,我发现这里的山也与青海其它地方不同,高高低低的树林灌木,覆盖了山石,满目苍翠,大有南方的景致。这里的水也极尽清澈之能,如丝绸一样的润滑,像小孩子皮肤一样的光洁,就连那响声,也是别有一种清脆、含蓄的美。这是怎样超然、干净的一片土地,让久居城市的我,情不自禁地有一种舞蹈或唱歌的冲动。一路上,我也看到了一些生长庄稼和油菜,叫前进、东风、跃进的村庄,大约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这片土地的印记。

傍晚的最后光亮中,我们参观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牛头碑。清风中雨丝斜飞,牛头碑在雨中静静地伫立,远山含黛,云雾缭绕,如梦似幻。兴奋的同行者,有的竟忘记了一路高原反应的不适,拿着照相机拍个不停。牛头碑边上,便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上游通天河。这条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静谧如处子,不闻声响,悄然流动。当我告知同行人三江源的来由,并告诉他们这条河就是长江时,大家更是惊讶不已。那一刻,我为玉树骄傲,也为自己身为青海人自豪。

夜深人静,雨又落下来,在屋檐下敲打出悦耳的音符。一路的怀想,一路的激动,一路的感触,至此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交待,于是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天放晴。在明媚纯粹的阳光里,我们来到新寨村嘉那玛尼石经墙参观。这些手工凿刻出的,用白蓝黄绿红黑六色染了的六字真言石,层层叠叠,大如肥羊,小如鸡卵,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方形石阵。据导游介绍,这是由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于1715年创建的,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约3.4米。经过几百年的累积,石头已经有几十亿块之多,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现在,经石正以每年30万块的速度与日俱增。手持经筒的藏族人,口中念念有词,按顺时针方向围绕经墙做着他们每天的必修早课,还有的信徒一步一步磕着等身长头。一拨又一拨的人,如潮水般来又如潮水般退去。他们把心中虔诚的祈祷,对于佛的真诚,寄予了这些无言却又温情的石头。无论今生幸福还是苦难,因为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们活得充实和满足。所以,在他们脸上,永远是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样子,你根本看不到怨天忧人的丝毫表情,看不到斤斤计较得失的落寞。他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更多地表现在现实当中对所有生命爱护的行动中。在玛尼石经墙周围,有很多毛色灰暗的流浪狗,郁郁徘徊,无所事事,表情漠然,目光混浊。但它们身边,放着信徒们施舍的大量糌粑等食物。甚至有的健康狗欺负其它残疾狗时,就会有人出面及时予以呵斥阻止,俨然像个“劝架人”。它们被主人抛弃无家可归,却依然享受到了人类的关爱。或许这就是这些狗之所以集聚这里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这些信教群众的博爱与慈善。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平等。

驱车来到巴塘。看到因文成公主庙和白纳沟石刻而闻名天下的这片纯净纯情的草原——各色鲜花盛开、青草香味飘逸、小鸟歌唱蝴蝶飞舞。我就坚信,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草原。我们首先一定要看的,自然是文成公主庙了。规模并不大的文成公主庙座落在清溪涓涓,经幡猎猎、峻秀脱俗的白纳沟内。据说文成公主在白纳沟住了进入藏区以后最长的一段日子,并在这里亲率工匠艺人,在悬崖陡壁上凿刻了许多佛像、佛塔、经文等与佛教有关的浮雕。在她离开之后,无论僧侣还是俗世男女,都来这里膜拜,并参照她的做法,纷纷雕佛刻经,以至于白纳沟里的石头几乎都刻上佛像和经文。传说中讲,由于文成公主虔诚信佛,感动上天,白纳沟所有的山岩和石头上都神奇地出现了释迦牟尼的化身和与佛有关的圣迹。这样的一个神圣之地,当然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朝拜,有的甚至不远千里,以到白纳沟为生平夙愿。当我们进入庙内之时,喧哗的人群一下子悄无声息,大家都遵守要求,脱鞋摘帽,鱼贯而入。在佛灯照耀的文成公主塑像前,大家屏声静气,怀着崇敬之情瞻仰着藏族人心中的度母,生怕一说话就会惊扰这位久远的年轻女子。后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样一位女儿家,得到了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千百年来就如佛前的长明灯一样,生生不息。也许正是她小小年纪就为大局着想,抛却繁华长安的富贵与安逸,不辞鞍马劳顿毅然远走逻些的精神,时时激励着人们。也许正是她心系天下苍生,教会藏族人稼穑纺织、饲畜养殖技术的善举,时时感动着人们,于是才有了今天那些优美的传说,有了人们对她无比亲切的怀念。

正午时分,我们来到草原深处就餐。宽阔、舒缓的草原,让我们的心情也像快乐的鸟儿,放飞在蓝天白云之间。正宗的藏餐,让我们大饱口福,而帐篷餐馆的藏族老板潇洒的锅庄舞表演,更让我们心动不已,纷纷跟上去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一时间,欢声笑语响彻在草原上。草原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忘忧器,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渲嚣的闹市,忘记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次日清晨,我们在星光中踏上了归途。结古还在梦中,我们也处在残梦未尽之中。汽车离开时的马达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这是我们留给玉树的唯一声音,一如我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我们在玉树留不下任何痕迹。天上仙境,地下玉树。这片固守和传承着藏族文化、生长和守护着梦想与浪漫的土地,与唐蕃古道,这条用女人眼泪和心思筑成、用男人汗水和生命筑就,交织着温柔与冷峻、呈现着春秋和冬夏景色的大道一起,永远地走进了我的心中,成为城市的夜晚不可或缺的温馨记忆。

文成公主进藏[范文] 篇4

左小凤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2、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3、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4、学完课文,可请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推荐读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1 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练习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阅读答案 篇5

文成公主出发到吐蕃去了。她带去了各种庄稼的种子,带去了牛羊和鸡鸭,还带去了许多工匠。传说临行时,唐朝皇帝怕文成公主到那里后想念家乡,便叫工匠制作了两面能照见内地风光的日月宝镜,送给公主。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她取出日月宝镜一看,镜子里出现了长安的热闹情景,她伤心地哭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毅然将日月宝镜扔到草原上,向西进入了吐蕃。据说,日月宝镜很快变成了两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

毅然:

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篇6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教学时,林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林老师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出示西藏的图片,配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西藏,了解西藏民间传说的兴趣。其次,运用多媒体出示的填空和提纲复述课文。最后,运用视频了解文成公主为藏族地区做出的贡献。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与“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这两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在“自读自悟”这个阶段,我放手让他们去读。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接下来的“交流汇报阅读收获”时,我想虽然是“自主学习”,但是还是必须“放而不乱”的,就是说必须是有目的有限制的“自主”,因此在我还是让他们围绕着几方面进行交流。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预设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缺点,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指导——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我,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和我都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我还是有点担心他们“研读”不到“重点”,不大敢放手,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文成公主简介 篇7

一、悬念的“主体诱惑”

关于悬念, 有不同的解释【1】, 从受众角度解释是, “悬念就是指在文学艺术接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接受者在审美接受时所产生的对故事和人物命运的悬挂、牵系和惦念的期盼心理和情绪。”【2】而从创作的角度说, 悬念既是一个结构问题, 更是一个技巧问题, 是一种在叙述艺术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是一种以激活受众期待值, 形成接受心理, 生成审美接受心理的内在动力的一种积极手段。因为, 一个戏剧家运用戏剧技巧的原因归结于一点就是把握观众心理, 而悬念的设置就是要调动受众对于戏剧人物、戏剧情节和戏剧事件的牵挂, 以此来产生强烈的艺术诱惑吸引住观众。这就决定了戏剧家在处理整个戏剧情节、设置戏剧冲突、展示人物命运时必须做一种悬而未决的处理, 来激活剧场, 引导受众进入剧情的发展之中。

在田汉的历史剧中, 悬念的设置是最重要的戏剧技巧。由于历史剧借助侧重于人物刻画与故事讲述, 来形成剧作家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这种动态的交流过程, 除了剧作家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 如, 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过程, 文成公主入藏的经历;戏剧本身可能暗含的戏剧张力, 如, 关汉卿在写作《窦娥冤》时可能会遭受到的重重障碍, 文成公主入藏途中两方不同力量的交锋以及强烈的戏剧动作;更多依赖于戏剧悬念的设置来充分调动受众的预设心理。

悬念的设置包括总悬念的设置与悬念的设置。总悬念是整个戏剧的灵魂所在, 也是调动受众心理的关键。田汉非常重视戏剧总悬念的设置。在《关汉卿》的第一场中, 田汉就安排了一个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场面:一个叫做小兰的弱女子在未经“三堂会审”的情况下, 就被随意处死的血腥场面, 这样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场面先给受众的心理一个巨大的冲击。戏剧的总悬念顺其自然地抛出:具有“为民请命”性格的人民剧作家关汉卿会怎么做?由这个总悬念又会引起一系列局部悬念:他的做法会得到同行们的支持吗?当朝的权贵面对他的做法又作何反应?他会遇到哪些挫折?又能安全度过吗?因此这个关汉卿会怎么做的总悬念成为了牵系全剧的主要冲突掌控着整部剧作的情绪, 直到全剧的高潮。这能长久性地保持住受众的这种兴趣直到戏剧落幕。但在《关汉卿》的第一稿当中, 第一幕是一幕戏中戏的场景:观众席上的两个老人争论舞台上演着的《窦娥冤》, 并就关汉卿怎么创作《窦娥冤》而争论起来, 接着导演上来劝解来引出下一场戏 (即现在的第一场) 。这种戏中戏的戏剧安排, 虽形式新颖活泼, 但却显得过于平静, 不容易抓住受众好奇的心理, 并且, 戏中戏的结构与后面的戏剧内容不好衔接, 会使得整个戏剧的情绪受到损失, 因此“田汉同志害怕这场戏破坏了整出戏风格的统一……观众也不易接受。”【3】最终删掉了这个戏中戏的一幕。也同样是出于对受众的审美期待情绪高低的考虑。

同样, 在《文成公主》中, 第一幕就是几个土蕃的史臣通过回忆禄东赞在唐太宗面前的俱佳表现来赞赏他的机智, 来引出禄东赞奉命来大唐求婚的事件, 用这样一个“现场直播”场面抓住受众情绪, 再提出本剧的总悬念:文成公主会去往土蕃吗?再引起一连串的局部悬念:文成公主是自愿到达吐蕃吗?她的入蕃之路会顺利吗?她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等她到达吐蕃, 她又能顺利地见到松赞干布吗?这一系列的悬念如同一根根绳索牵引着受众慢慢陪文成公主走上入蕃的路途。

田汉设置悬念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欲言又止, 巧用预示。田汉并不为设悬而设悬, 而是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予以艺术处理。在他的历史剧中, 总是先告诉受众一些情节关节点, 以抓住受众知其一二, 又急于知道其底细的心理, 激发受众兴趣。如, 在《文成公主》中, 从第一幕开始, 吐蕃使臣来访就设下总悬念:文成公主究竟会不会入藏嫁给松赞干布。紧接着告诉观众几个信息:一、文成公主对传说中的吐蕃环境心有恐惧;二、吐蕃统治者内部反对“和亲”的势力强大;三、唐太宗有意要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四、松赞干布有意娶文成公主为妻。因此, 文成公主究竟会不会成功入藏?这种在对戏剧情节抑制性的表现, 会引起受众强烈的审美兴趣。正如余秋雨说的:“兴趣的产生, 在于似乎依稀有路与路途并不明确这两者之间。”【4】这种把剧中即将发生的事件, 向观众预先作一些提示, 使受众处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 使受众在心理上对剧中人物, 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命运遭际形成一种焦虑和担忧, 激发出其的审美兴趣。

第二种设悬方式是牵系人物, 凸现效果。由于受众对剧作的第一印象就是剧中人物, 他们会深深关注剧中人物在戏剧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危机, 继而产生对其命运走向的强烈担心。尤其当剧作家将关系人物命运的重大情节放到靠后的几幕中展示, 受众们自然会急不可耐, 又不得不继续等待下去, 这样便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众的期待心理。如, 在《关汉卿》中, 剧中关汉卿的命运结局成了受众们最关心的情节。在剧中, 剧作家从安排关汉卿在看到小兰被杀从而写作《窦娥冤》起, 到坚持不改戏, 再到深陷囹圄, 众人想方设法搭救却又因其“妄撰词曲, 犯上恶言”而困难重重, 再到关汉卿作《双飞蝶》与朱帘秀告别, 关汉卿的命运究竟会怎样, 成了受众心中最大的疑惑。剧中的关汉卿每多遭遇一层苦难, 戏剧悬念也就强化了一层, 这样, 受众的心理就不断地被搅动着, 不断地追随剧中人物的命运发展。

因此, 田汉设置的总悬念在整部戏剧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且迅速激发了受众审美兴趣, 生成剧场引力。而由总悬念引起的各个局部悬念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戏剧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方面将剧情一步步推进, 一方面又不断积累戏剧情绪, 丰富和强化总悬念。这样在总悬念和局部悬念的交织中, 在“设悬”和“释悬”的交替中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 使得受众始终对整部戏剧保持审美兴趣。

二、古典的“诗意召唤”

田汉的历史剧都深深地烙上了自己的个性标签。这与剧作家本身的气质和创作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田汉早期创作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到《湖上的悲剧》, 无一例外地都带着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 田汉的浪漫主义并不是西化的, 而是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 田汉能认识到古典文化的巨大文化价值。所以他认为现代戏剧可以和古典戏剧很好的结合。

在田汉的历史剧中, 浓烈古典诗意的融入更是其常用的戏剧技巧。这种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古典意味, 给受众的感受不会是不伦不类, 而是能深深地将受众引回剧作所描述的时代, 让他们能“身临其境”。这种“诗意召唤”, 在田汉历史剧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将古典诗词融入剧作中:唱, 吟等。它们的作用基本上被分为两类:一是烘托整个戏剧的气氛, 一是更好地表达剧中人物的心情。

烘托气氛方面, 在《文成公主》一剧中有很多表现, 如:在每一幕的开头, 都有一段歌声, 这段歌词采用古体诗格式改写而成, 歌曲的内容就是其对应的一幕的内容。如在第一幕中交代了土蕃大使为求亲所受到的考验:

“歌声:汉藏一家, 开始在唐蕃联姻的时候。千三百年前吐蕃英主挺生, 受大唐‘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印绶。当贞观中叶文治初隆的时候, 东赞西来, 黄金宝甲, 万里求红豆;一蚁求珠, 百驹求母, 名臣智慧稀覯, 更喜琼林贝海辨认出唐宫奇秀”【5】

再如最后一幕:

“歌声:啊, 一片欢声迎贵主, 不分男女老幼, 看吐蕃雪岭春回, 冰川冻解, 百草争繁茂。耕嫁、工艺、歌舞, 恩泽流千载后。”【6】

在欢声笑语的歌声中, 喜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终成眷属。这些别致的古体诗一开始就把受众们带进那个盛世大唐。那个中国最具有诗意气质的朝代, 为全剧营造了一个古典, 浪漫的戏剧氛围。并且, 每首精心创作的歌曲都概括了每一幕要交代的故事内容, 也给观众们留下一个预设的心理暗示, 有足够的时间来调动受众的审美兴趣以便更好地展开下一幕。

而在辅助剧中人物表达感情方面, 《关汉卿》中的《蝶双飞》是不可以不提的:

“将碧血, 写忠烈, 作厉鬼, 除逆贼, 这血儿啊, 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 怎及得傲千奇枝斗霜雪?念我汉卿啊, 读诗书, 破万册, 写杂剧, 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 珠帘卷处人愁绝,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差胜那孤月自圆缺, 孤灯自明灭;坐时节共对半窗云, 行时节相应一身铁;各有这气比长虹壮,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相永好, 不言别!”【7】

这首词是关汉卿“生命即将结束”时写给朱帘秀的。它沿用了宋代“蝶双飞”的词牌, 却很充分地表达了关汉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英雄气概, 以及他对朱帘秀惺惺相惜的爱意。在《蝶双飞》的吟唱中, 整个戏剧也发展到了高潮, 观众们也在极具煽动力的戏剧氛围中, 审美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将自己的命运与剧中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在田汉历史剧中, 这样的诗词比比皆是, 它的功用却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 在烘托气氛和人物情绪的表达上达到了一个完美功用的效果。由此可见剧作家的用心良苦。

结语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观众,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要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就要求剧作家要充分重视戏剧技巧的运用。因为每部戏剧的价值实现都是依赖于受众的认可程度, 完美的戏剧技巧可以很好地掌控住受众的心理节奏, 让受众对戏剧产生兴趣。能与剧中人物感同身受, 深刻了解剧作家的创作的意图。田汉的历史剧就因能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 注重多种戏剧技巧的运用, 才使得受众们能在理解其创作意图的同时, 拥有自己的看剧感受, 来获得无穷艺术享受。最终也使得他的历史剧能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剧场吸引力。

摘要:田汉在建国后创作了一系列历史剧, 其中《关汉卿》和《文成公主》多次被搬上舞台, 完成了文本到舞台表演的成功转变, 设置悬念与融入古典诗意等戏剧技巧的运用, 使得历史剧具有了强大的剧场性。

关键词:《关汉卿》,《文成公主》,剧场性,戏剧技巧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版, 第1426页

[2]转自刘家思《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第346页

[3]韦启玄:《田汉同志创作<关汉卿>散记》[J].赵铭彝、魏照凤等编:《田汉全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第527页

[4]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126页

[5]田汉:《文成公主》[M].《田汉文集》 (第七卷) [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第267页

[6]田汉:《文成公主》[M].《田汉文集》 (第七卷) [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第352页

文成公主过得并不好 篇8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并借此与中原加强往来,从而获取政治、贸易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时的唐太宗压根儿瞧不起吐蕃这个蛮夷国家,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大唐无力庇护自己的藩属,只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但松赞干布仍不解气,4年后又挥师攻入大唐本土,扬言如果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强掳。

唐太宗此时尚没有妥协之意,非但没有送出公主,反倒紧急从各地抽调军队,又征发东突厥和铁勒各部,集结大军前去救援,结果大败。此后,松赞干布一直不断袭扰唐朝边境,大唐军队屡战屡败。

公元640年10月,松赞干布又遣使前往长安求亲,并以此为条件与大唐议和。唐太宗尽管心里对此次和亲非常抵触,但形势逼人,最终也不得不做出退让,将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松赞干布软硬兼施,最终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这不免令大唐的人们感到面上无光,于是史官们在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的同时,还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试图营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众蛮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这幕虚假历史被历代史官们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

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由此可见,大唐当初同意和亲,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只不过一些撰史者强撑面子,硬是把示弱说成示恩,编造出松赞干布数度请婚、大唐感其意诚赐婚的故事。可无论说法如何言之凿凿,都无法改变真实的历史。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9

课程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情分析: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二、初读故事,把握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学习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读课文,扩充内容。

四、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宣传《民族团结条例》

3.“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如果能下载下来的话可以放放),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用心欣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29、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0

1、读通课文,读准“松赞干布”等词语。

2、初步了解民间传说的一些特点,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1、欣赏一段西藏的风光。〈课件〉

2、你觉得那里怎样样?

3、西藏的确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许多地方都供奉着神的塑像。(板书:神)但是,在那里还供奉着两尊人的塑像(板书:人):〈课件〉一位是吐蕃的首领(男生读)松赞干布,另一位是唐朝的(女生读)文成公主。

4、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人→神)

5、答案就藏在流传在西藏的一个民间传说(贴纸:民间传说)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

3、既然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那么课文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肯定是写进藏,哪些自然段写进藏?(板书:5-13)那前面部分写什么在哪些段落?(板书:求婚1-4)后面部分呢?就在第几段?(板书:贡献14)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求婚,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皇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决定的?

四、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1、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

2、再读“进藏”部分,完成填空。

师过渡:这一路,文成公主主要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________;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_________________;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_________________;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文成公主历尽万难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3、我们不难发现,公主主要经历了几件事?

五、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课件〉“搭木桥”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之后,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请一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师小结:〈课件〉填空:其实另外三个故事:“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

3、练习讲述故事:

六、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七、作业布置,“传说”延续。

1、把《文成公主进藏》有条理地讲给家人或伙伴听。

2、读读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

求婚1-4

文成公主进藏5-13民间传说

贡献14?

人→神

文成公主简介 篇11

2014年7月,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首次走进西藏,开展“西藏行”慰问演出。

随团赴藏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7月12日刚刚抵达拉萨,便不顾连日来奔波演出的辛苦,傍晚,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位于布达拉宫对岸的慈觉林,观看《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演出。作为享誉全国的资深话剧与影视两栖明星,濮存昕有着高度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戏剧经验,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他一直全神贯注,自始至终兴趣盎然。现场恢宏的气势、舞台上震撼的场面、演员们忘我的投入、藏文化的精华、文成公主的命运、汉藏和美的史诗深深吸引了他!

演出结束后,有不少粉丝在观众席上认出了他,大家惊喜地聚拢过来要求合影、签名。濮存昕一方面友好地回应着大家的热情,一方面还沉浸在《文成公主》的余韵中,他称赞说,《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为西藏做了一件大好事……短短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对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的肯定。

在文成公主曾经走过的地方,《文成公主》唤醒历史记忆,讲述了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谱写出一曲汉藏和美的动人篇章,可谓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的大好事。在艺术表现上,提炼传统精华,沟通现代形式,运用高科技手段,整合戏剧、音乐和舞蹈元素,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为用艺术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经验,为提升中国实景剧发展水平开辟了道路。

遥相呼应的名家点评:魅力来自特色

作为戏剧世界中的一员,实景剧固然以自然实景获得定义,以恢宏场面见出特点。可是,每一部实景剧依然各有个性。

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西湖印象》等着重再现当地自然风光或文化遗产的实景剧不同,拉萨的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不仅有建立在历史依据之上情节跌宕的完整故事;还有包括藏地星空、大唐歌舞、高原藏戏等制造戏剧冲突、渲染情感的自然背景和充满汉藏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自然和人文景观,不是被拼盘似的简单再现,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展开而自然呈现。

上演一年来,本剧独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持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观众。经济学家林毅夫、相声演员牛群、国画大师史国良、军旅画家敬庭尧、旅美当代艺术家何工,以及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钱金良等,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还记得,陈坤在观演过程中数次起立鼓掌,牛群在看完演出后赞扬本剧“是一场伟大的演出……绝对震撼,值得一看”,林毅夫说《文成公主》实景剧“比我想象的还要震撼、华丽、动人……它是中国文化复兴过程中的典范之作之一”。今天,濮存昕所给出的评价,恰与这些声音遥相呼应,可谓言简意永。

布达拉宫的凝望:一颗等待千年的夜明珠

一千三百多年前,经过漫漫征途,历尽千辛万苦,文成公主走到了逻些城;一千三百多年后,布达拉宫依然在高原的青空下静静耸立——红宫古朴沉着,白宫洗净铅华。人们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他们惊艳于这座宫殿的雄伟,沉吟于唐蕃路上所经历过的沧海桑田。

如果你曾爬上药王山,等待过第一缕阳光;如果你曾跟随转经的队伍,在大昭寺幽邃的通道中逆时针地穿行;或在被阳光铺了一地的八廓街,以一壶甜茶消磨过一个下午……待到日落西山,夜色来临时,你又该去哪里打量这昔日的逻些、今日的拉萨?

公元2012年,从那时起,隔着默默流淌的拉萨河,《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剧场从无到有,最终拔地而起,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从此,在拉萨河两岸,便开始矗立起两座相隔千载的宫殿,它们相互凝望,此起彼伏地传诵着文成公主的故事。如果说历经悠悠岁月,布达拉宫早已成为拉萨的守夜人,那么《文成公主》实景剧便是它守候千年,终于等来的一颗夜明珠,在山川之间、星空之下冉冉发光。它照亮了夜色,抚慰着布达拉宫的寂寞;它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吸引着远行者的脚步。

2013年9月,陈坤来了;2014年5月,新生代艺人、男模张威骑行数千公里,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6月,全国百家旅行社的代表也在此聚集一堂;7月,濮存昕来。林毅夫、牛群、史国良、敬庭尧、何工、钱金良都一一来过……,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来过,因为有一道璀璨的光,将在这里划破夜空。

每当夜幕降临,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便拉开大幕。音乐声起,远山渐隐,公主告别大唐,去到远方。随着情节的推进,大明宫、长安城、释迦牟尼等身像,逻些城、布达拉宫、巨幅唐卡相继出现。白昼和夜晚、春秋和冬夏,雪山、草地、森林、荒郊、城池、倒淌河交替变幻,而公主一路向西,日月同行,步步惊心。在“去远方,去远方……”的歌声中,千转百回,她逐渐褪去稚气的娇嫩。慢慢地,另一种歌声响彻天地,消除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

这时,你将会蓦然感到,高原的夜,真的不再寂寞。

文成公主简介 篇1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人们都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人—?—神)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留在那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吧。(板书课题:30* 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读阅读要求,明确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求婚、进藏、贡献给课文分段。

三、学生交流自学内容:

1.生字:豌豆、沼泽地、技艺、荞麦、血书等。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你是根据什么思路理清课文的的层次的?

答应求婚——公主进藏——不朽贡献

2.课文大致内容:这篇课文讲了文成公主历尽艰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到达拉萨,和年轻的松赞干布结为夫妻,并且为汉藏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伟绩。

四、走进课文中,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神奇

1、略读“求婚”,了解起因。(1-4自然段)

(1)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3)师引文中内容: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2.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1)一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

A、请生读5至13自然段,一个学生读一个小故事

B、让学生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C、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文成公主进藏很不容易。)

(2)再读“进藏”部分。师过渡: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历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A、生默读5—13自然段,默读故事,并给故事加小标题: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

B、交流:师读前面,生读所填的内容,适当进行修改。在交流的过程中讨论列出每个故事的小标题《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过渡:我们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同学们,文成公主这一路上经过的事岂止这些啊?你们知道吗?(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藏。

(1)让学生感情朗读: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2)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文成公主?(聪明能干 勇敢坚强 坚持不懈 被人民永远怀念的 ……)

(3)师小结:是啊,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板书:伟大)她进藏后,中原与吐蕃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争。她还教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纺织、酿酒等技艺。

(4)齐读最后一段: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六、师小结:

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藏族人民爱戴她,尊敬她,铭记她!正因如此,藏族人民把她当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特点。板书:爱戴,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最后一段: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课堂练习

请先默读5—12自然段,再把填空说完整。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_________;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_________;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_________。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系列介绍下一篇:2024年秋季学期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