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推荐8篇)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1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重点难点: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聚集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自主学习篇

读书摘要 自我检测 落实“双基” 预习达标

、文化现象

不在,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 环境,也有不同的 环境,呈现出各自

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

(1)含义: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

,属于

范畴。

(2)内容: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

、、等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

思想、、信念、、、教育

、文学

等都属于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材97页,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总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的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活动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这种转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的。

3.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具有双重性)。

知识拓展: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学以致用篇[:学*科*网]

探究创新 强化认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11月29日至30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据此回答1~2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 ②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③就是文化 ④有利于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之所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 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3.济南市杂技团、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等单位参加了第

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举办专场演出14场。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

甲:文化是精神力量,但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乙: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下甲,乙的观点

三、社会实践探究

本地文化景观调查,确定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

cBc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2

本专题是实施新课 程以来高 考考查的 重点, 试题多依托重大的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有关《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 关注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 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培养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源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2) 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 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 接受文化 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深远而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与深渊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促进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比较鉴别】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5.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风尚, 抵制腐朽, 改造落后文化。

(6) 精神文明: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保障人民群众基 本的文化 权益, 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

6.有关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与答题模板

(1) 宏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等。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 微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等。

答题模板: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2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文化实质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人 + 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3结合材料分析传 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 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 先进文化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

1. (2013·江苏)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 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12B.13

C.24 D.34

解析:从关注韩国歌手, 喜欢韩国, 再到购买韩国产品,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说明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3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起决定作用, 2错误。4本身说法正确, 但题干强调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4不选。

答案:B

2. (2014·山东)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解析:题意强调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A正确。B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鲁商文化能体现齐鲁文化但不能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 D观点错误。

答案:A

3. (2014·安徽)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12 B.14

C.23 D.34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排除1。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排除4。文化事业的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 可见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23正确且符合题干意思。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1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3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4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4 D.34

解析:小薇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称号, 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自信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13正确。2错在“决定性”的说法, 4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B

5. (2014·广东)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 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 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解析: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A表述错误。小 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 反对“浅阅读”, B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 小张认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D符合题意。

答案:D

6. (2013·福建)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 智慧, 揭示世界 本质, 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 情操, 丰富精神 世界, 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 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 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 但是从不自惭形秽, 仍然自豪地活着, 这比喻人自强不息, 不服输的精神, 能够鼓舞 人心, 催人奋进, 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本质、追求真理、人生价值等知识, 故A、C、D不选。

答案:B

7. (2014·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 雷山的糯 米稻花鱼等, 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 或炸, 或煮, 或蒸, 或腌, 或酿, 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 要注意设问要求 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等 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 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8. (2013·重庆)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 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 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 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关于答题的思维方向上,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坚持先进文化→身体力行上说明, 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具体表现→呈现特点→践行上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一:1人创造文化,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2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 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1人创造文化, 文化影响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 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激情演绎。许多商家适时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 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 这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 识说明, 漫画 (图1) 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文化源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B.文化作为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源自于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

D.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3.漫画 (图2)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1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2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4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12 B.14

C.23 D.34

4.在新加坡, 购房若靠近父母的住家, 政府则会给予优惠资助, 因为这既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 又能减轻老人的社会负担。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需要建设

A.13 B.14

C.24 D.23

5.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 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 力越来越 成为文化 发展的源泉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实现“中国梦”, 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坚守文化追求, 传播正能量, 建设软实力, 方能成就一个文明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种说法是基于

1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2文化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文化塑造着国家的优秀品格气质4优秀文化能滋养社会的道德心灵

A.13 B.14

C.24 D.23

7.“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 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1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抵制文化交流2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3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 B.23

C.13 D.34

8.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 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1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2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3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4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

A.12 B.34

C.13 D.24

9.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 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 因为在诸多成功中, 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 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过程

A.13 B.24

C.23 D.14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个大型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节目, 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 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 遇到老人, 会不会让 座?一张废纸, 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 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12.“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 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 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 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3.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 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材料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5月22日宣布,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 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微信是一 款快速发 送文字和 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人担忧地指出, 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 沉迷于用微信交流, 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 久而久之, 每个人将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很冷漠。

(1)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

(2)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14.平民英雄“模范范儿”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中国好路人、好军人、好司机、好干部等“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民道 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一个好人的平凡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 甚至好人 微博群……“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1)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 从个人角度出发, 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通过足球纪念品传播巴西文化, 体现了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2.A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决定文化, 树立“此处危险”的警示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体现, A正确。B、D与材料无关, C观点错误。

3.B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载体而不是保障, 1应选, 2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3不选。4正确且符 合题干的意思。

4.C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3错误。24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5.D抓住题干中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直接选出D。

6.B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优秀品格气质, 3说法错误。

7.D题干没有涉及文化霸权, 且正常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 1不选。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2说法本身错误。

8.B文化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 而不是决定, 1说法错误。文化差异并不能体现经济地位的不同, 2说法错误。

9.C题干中的关键在“要从小培养”, 所以, 14与题干主旨无关。另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0.C文化对 人的影响 不是有形、强 制的, 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 深远持久, 也没有说明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D不选。

11.D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意思, A不选。B说法错在“有形”上, C说法不符合文化的内涵。

12.C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选C。题干没有涉及丰富精神世界, A不选。电影是一种精神力量, 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不选。

13. (1)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防止西方的不良文化渗透, 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

(2) 1文化对人的影响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使用微信交流的方式, 会形成不利于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氛围。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期使用微信交流会削弱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14. (1) 1“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 民道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 同时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甚至好人微博群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2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3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②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特别提醒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为: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与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①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当前我国国际竞争中的文化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试题往往以时政材料或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以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相关知识。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中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别提醒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特点

(1)潜移默化。①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endprint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且反复考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本考点有可能仍然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且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知识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特别提醒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i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除此之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手段:传媒。①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②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做法。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而且多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有关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活动,运用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endprint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如下表)。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只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m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特别提醒 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认为要先继承后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复习备考时,我们可结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事例,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统习俗在今天的价值;也可结合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今天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还可结合“洋节日”在我国盛行、传统节日受冷遇的现实,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醒 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创新与借鉴、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防止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3.盐城因盐设城,因盐得名,两千余年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精髓。其中,“盐城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凝聚了海盐文化之魂,作为城市名片,被评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这说明()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C.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核心

5.山东煎饼源于泰山,非常薄,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制成,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葱或其他蔬菜肉类,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特地为它创作《煎饼赋》,可见其对煎饼感情之深。《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山东煎饼后,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打着“舌尖上的中国”招牌卖煎饼。材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物质产品可以附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 ④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蕴含的道理是()①精神活动可以脱离物质活动 ②丰富学识能够促进道德修养 ③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积极人生 ④精神食粮比物质产品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这突出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传承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9.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10.半部论语治天下,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论语》的影响体现了()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11.由著名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乐视视频APP播出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平凡的世界》为读者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小说。由此可见()①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小苹果》MV登陆视频网站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华语歌坛。从萌妹子到广场大妈,从广东校园到北方爷们,筷子兄弟在《小苹果》MV里的搞笑演出和超洗脑的舞蹈动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不是主动积极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借助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这次申办成功将大力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加速“健康中国”理念的实现,大力造福人民群众,同时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24分)

14.材料一 爱国,这是我们对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材料二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打算以举行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18分)(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订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10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Ⅱ,39(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1)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2.(2015·四川文综,5)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下题。

3.(2013·课标Ⅰ,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浙江文综,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江苏单科,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 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练模拟—明趋势] 6.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我国必须()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②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③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科技优先发展 ④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7·河南联考)2016年春节前夕,中宣部、国新办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力推进春节文化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春节文化精品,努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这些做法有利于()①增强各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提高春节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山东青岛期末)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博会专门增设了丝绸之路馆,馆内优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材料表明()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功不可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17·福建漳州质量检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下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及痛悼。这体现了()

A.民族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B.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文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10.(2017·福建师大附中考试)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7·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体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7·乌鲁木齐诊断)在礼乐至上的西周时期,按照周礼规定,战场上失败后撤的一方只要退出五十步,胜方就会停止追击,于是有了“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变成了自己与别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却因程度轻而讥笑别人。“五十步笑百步”寓意的变化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政治的反映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④社会制度的变化影响文化的变化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2017·淄博模拟)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是因为()①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布置墙壁可以美化环境 ③校园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4.(2017·温州十校联考)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这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7·青岛一模)甲乙两人约在地铁见面,出发前甲致电乙:“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同样的“你就等着吧”让我们会心一笑,而在初学中文的外国友人眼里则是莫明其妙,最后只能去翻字典查找句号与感叹句的含义和区别。这说明()①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度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7·衡水联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20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①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7·武汉调研)发红包是中国人过年的一大习俗。小小的红包不仅寄托了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祝福,也包含着孩子们对于过年的期待,而今年春节的互联网红包则让年味更加多彩。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习俗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7·山东淄博一模)从2016年1月1日至2月23日,全国电影54天的票房已超过100亿元,与2010年全年票房相当,其中《美人鱼》贡献了28.84亿元,占比近29%,相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由此可见()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经济效益是文化的最大价值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2017·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联考,11)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课练21 文化及作用

1.D 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D 材料中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项符合题意;A项“如实反映”说法错误;B、C均与题意无关。

3.B “‘盐城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凝聚了海盐文化之魂”反映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不选;C错在“决定”上,不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D不选。

4.A 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B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D说法错误;“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说法正确;C与题意不符。

5.D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②④均正确切题,故选D。

6.B 本题考查了文化、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通过手机短信信访,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①④符合题意。②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文化与政治有着明显区别。故本题答案为B。

7.D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说明了丰富学识能够促进道德修养,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②③正确;①④本身说法明显错误。

8.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便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A正确,B、C、D排除。

9.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A排除,因为与材料不符。“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文化环境,它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状态,B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0.B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11.C “《平凡的世界》为读者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小说”,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乐视视频APP播出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这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正确;①错误,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12.D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积极的,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意不符;“筷子兄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借助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13.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举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举办冬奥会,能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冬奥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④举办冬奥会,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践行“健康中国”理念,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6分)14.(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6分)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6分)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6分)(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5分)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拟订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 第(1)问,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可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方面结合材料回答,解答本问要求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第(2)问具有开放性,要认真审题,明确不但要拟订主题,还要回答理论依据。回答时要注意主题与理论依据对应。

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1)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产业。

解析(1)本问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设问要求看,主要考查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首先说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的不同影响。然后从落后观念导致贫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2)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扣住试题的设问组织答案。本问一定要通过审读材料,明确十八洞村有哪些经验,然后根据其经验提出有针对性 的建议。

2.D 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故A错。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营利,故B错。题干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排除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优秀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故选D。

3.B ②错,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影响而非决定性作用;④错,优秀文化不能成为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慢慢摆脱自卑心理印证了①;“关心集体”等优秀文化,使小薇摆脱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塑造健全人格,③正确。故选B。

4.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政府和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④正确切题。②中“直接”一词说法错误,“文化车间”建设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间接的,需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换为现实生产力。③中“源自”一词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故正确答案为B。

5.A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材料中“好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③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排除④。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6.A 发展科技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①②都是我国重视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入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③错误;材料与发展文化产业无关;④不选。

7.D 推动春节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春节文化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有利于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③④正确切题。①中“各国”说法不准确,排除。②中“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8.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且克服时空局限是大众传媒的作用,③观点错误。题干不涉及大众传媒的作用,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

9.D 通过刻碑、铸鼎记载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符合题意,故选D。A、B、C不符合题干要求。

10.A 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1.C 书法艺术作品可以体现个人修养和境界,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②③符合题意,都入选;①④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表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D 材料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致使“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一定的文化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也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影响文化的变化,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五十步笑百步”寓意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不符合题意。

13.B “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是因为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④当选。②③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

14.C ④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微笑,进而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①③;②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

15.C 初学中文的外国友人对中文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所接触的文化等不同,所以弄不懂同样的“你就等着吧”代表的不同含义,这体现了①④;②中的“交往行为”、③中的“实践活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③都不选。

16.A 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表述错误。

17.D ①中“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④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都入选。

18.C 电影票房增长显著,相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文化产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且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B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说法错误。故选C。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5

1.(2016·河南郑州思齐实验中学月考)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对人有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错误;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90%的老人认同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②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居家养老的传统文化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④与题意不符。

2.(2016·辽宁沈阳二中阶段测试)“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①中总是落后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故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答案:B

3.(2016·海南中学月考)M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参与社团活动寻求青春与梦想,表现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培养了人格,故选②④。①与题无关。③没有表现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C

4.(2016·河北唐山一中月考)“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下列观点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①体现了文化对人们交往的警示。④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答案:C

5.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和场景;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人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人创造的文化遗迹,对不同领域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A

6.(2015·浙江卷,34)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等知识的理解。吸毒在某些小圈子被认为是时尚,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①正确;个别演员聚众吸毒锒铛入狱,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正确。人可以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故③错误;题干中的信息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持续时间的长短,故④不符合题意。

7.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被中国文化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气节,与兰、梅、菊并称为“四君子”。气节,是一个民族不可少的灵魂,是一个人不可缺的操守。古代君子之所以欣赏竹之气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在于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失去人之尊严和节操。在依法治国,重拳反腐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启示我们()①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性正直的人 ②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做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③要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④要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一个学贯古今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竹子的文化象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行为标准,古代君子赏竹爱竹,是赋予竹子文化的象征意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尊严的正直的人,①和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科学文化,②和④不选。

8.(2016·江苏运河中学检测)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②修身的途径因人而异。③与题无关。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选①④。答案:C

9.(2016·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②中自然而然说法错误,需要实践转化。③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④符合题意。答案:C

10.(2016·浙江杭州二模)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①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排除①;②应该是优秀文化。

11.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七部委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此,有人认为,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回答该问题不要偏离“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这一要求。首先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角度,肯定国家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角度,指出个人要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 动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2.“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不仅影响从古至今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

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比如,古代仁人志士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态度;践行“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等等。这些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解析:该题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重点考查了“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该问题属于关系论证型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文化的作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进行整合;在时政方面,需要学生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然后,需要学生能打通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答案的组织要能把握“民族凝聚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民主法制建设”这四个方面,要避免出现只局限于对某一个方面的反复论证。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6

一、文化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或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例题:2004年6月底到七月初,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在全国掀起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努力实现共同理想的高潮。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例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例题:材料(略)

(1)结合材料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或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作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文化对人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题一: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

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铬心;

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阅读这段话,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参考答案:①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深远持久的,它深深的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还能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题二:(辨析题)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参考答案:(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2)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糟粕之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游行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五、文化如何影响个人成长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3)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例题:材料: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据此有人认为,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参考答案:(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2)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3)只有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因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综合练习:

材料一: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3年已经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居于前列的创汇行业,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并驾齐驱。

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做作业的5%,每年的出口达80亿英镑。

在日本,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

材料二: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为43、59亿美元。其中绒毛玩具、电视游戏、电视节目等版权上,收入约39、87亿美元,录象带、DVD等音像制品销售4、14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额的4倍。

结合上述材料,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文化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中文化产业的兴起,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表明了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7

一、任务说明

(一) 任务及目标

1. 任务内容

2. 任务目标

(1) 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 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整理这个单元的内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3) 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说明

在三角形单元复习课中, 常见的习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出示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按角和按边进行分类, 以选择的形式巩固三角形的分类; (2) 出示一组小棒, 以判断的形式巩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类练习侧重于记忆的简单回顾, 虽然也能复习相关的知识要点, 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缺乏探究的动力。

笔者设计的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凸显在两个点上, 第一是“让学生从7根小棒中, 任选3根小棒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几个三角形, 并把所有的三角形写下来”, 学生能想到一种答案、两种答案, 难度并不大, 但如果要把所有的答案都罗列出来, 就需要进行有序的思考,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 要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答案, 又要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是“把这些三角形先按边分类, 再按角分类”, 把这5个三角形按边分类, 对学生来讲, 没有太大的挑战性, 但让学生根据边的长短, 先想象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大小、三角形的形状, 再按角进行分类,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未接触过的, 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任务教学

教学从课件呈现任务开始:从7根小棒中, 任选3根小棒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几个三角形?把所有的三角形写下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并把答案写下来。然后组织同桌相互交流, 再进行集体反馈。教师可以指名学生口答, 并板书学生的答案,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完毕后, 教师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答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后, 组织交流, 从而揭示有序思考的方法, 并形成板书 (如右图) 。

接着, 继续呈现任务:把这些三角形先按边分类, 再按角分类。此时, 教师将印有表格的练习纸 (如下表) 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按边分类, 再按角分类, 在表格中写出三角形的名称。交流时, 先反馈按边分类。在按边分类中, (6, 6, 6) 既是等腰三角形, 又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 用集合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

然后再反馈按角分类。对于学生来讲, 根据边的长短来按角分类, 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教学中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反馈。

第一层次:寻找想象的参照物。

让学生思考:哪个三角形是能确定的?为什么?学生根据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 推断出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把这个三角形作为接下来判断的依据。

第二层次:提供想象的拐杖。

接下来判断 (6, 6, 2) 是什么三角形,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以 (6, 6, 6) 为拐杖, 去想象从 (6, 6, 6) 到 (6, 6, 2) 是怎么变化的?预计学生能想到把两根6厘米的小棒作为腰, 把底从6厘米缩短到2厘米, 但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其变化过程, 往往难以表述清楚。这时, 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用三支同样长短的铅笔, 来演示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

接着, 教师再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其动态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去观察三角形整个形状的变化和三个角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越来越窄, 越来越高, 顶角越来越小, 两个底角越来越大, 但两个底角再大也只能是锐角, 从而断定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让学生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

第三层次:验证想象的结果。

有了前面的经验后, 研究 (6, 6, 8) 时, 先让学生思考、想象从 (6, 6, 6) 到 (6, 6, 8) 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想象三角形越来越扁了, 顶角越来越大, 两个底角越来越小。然后用课件演示其动态变化过程, 让学生去判断想象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课件呈现三角形 (6, 6, 8) 时, 预计学生对“到底是什么三角形”这个问题的争议会很大, 那怎么办呢?这时, 可以引导学生用直角三角尺去验证。最后, 继续想象由 (6, 6, 8) 到 (6, 6, 10) , 会变成什么三角形,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活动经验, 阐述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第四层次:进行适当的操作。

最后一个三角形 (6, 8, 10) , 无法用前面的方法去想象、去判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怎么办”, 预计有学生会想到用“画”的方法, 也有学生会想到用“摆”的方法。考虑到此教学环节的时间关系, 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下用3根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小棒搭一搭, 再用直角三角尺来判断。

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 篇8

1.2013年8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把好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的立项关、内容关、监管关,切实担负起管理责任。对材料中的“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④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③

2.以下新闻报道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2013年6月22日,中英两国央行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②2013年6月20日,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③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布 ④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在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13年6月26日,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京揭晓。下表为占据榜单前四名的品牌。

中央电视台以较高的品牌价值位居品牌排行榜前列,这说明 (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圆我中国梦传播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传递活动"2013年7月16日在京启动。据此回答4~5题。

4.2013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陆续播出一大批优秀公益广告,包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公益广告。这些广告不仅使人们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使人们的言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

5.制作并播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有利于 (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促进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③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 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3年8月16日至24日,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组委会负责人指出,亚青会除竞赛外,还注重青少年问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借助亚青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并以此让奥林匹克核心价值更广泛地被青年群体接受。这说明 (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3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刊载的《老模范评说新模范》一文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驱散我们前进中的迷茫。一个个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折射出时代主旋律、传递着时代的感动。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优秀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发展先进文化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13年5月29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肩动。经过几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该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广大人民受到了深刻教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

①文化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③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认识方式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②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也就搞好了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人民日报》2013年7月17日载文指出,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这样做有利于青少年 ( )

①改变自己盼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②改正自己所有的坏毛病和不良生活习惯 ③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④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陶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2013年8月30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召开“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座淡会。国家语委会主任李卫红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全民性和社会性。语言文字在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战略作用。上述观点 ( )endprint

①强调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②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论证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时强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演进,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这说明 (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④不同民族文化正在趋向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2013年10月6日至15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举行。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造型与艺术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杨柳青年画与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天津地域文化特征。这充分说明 ( )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②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④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3年5月8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白俄罗斯参加莫吉廖夫“独联体文化之都”框架内演出。演出中,《千手观音》让观众亲身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化蝶》让观众领略了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的无穷魅力;肓人歌手演唱的当地传统歌曲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们自发鼓掌为演唱伴奏。这表叫 ( )

A.不同国家的文化格局特色鲜明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是一致的、趋同的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5.2013年10月4日,日家主席习近平在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时指出,2014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暨中马友好交流年,双方要规划好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青年百人团交流。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报道,在你的报道中出现的关键词应该有 ( )

A.相互借鉴 相互融合 维护我同文化安全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C.相互学习 相互渗透 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坚持各同文化一律平等

16.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之所以要推进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科技创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3年9月9H,李克强在大连考察并看望师生,与基层教师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指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使他们成为孩子们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这说明教育 ( )

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1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令人痛心和担忧,是因为 (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2013年8月13日晚,在第三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闭幕式上,由西北民族大学带来的歌剧《文成公主》令观众耳目一新。作曲以中国民族音乐旋律特色与西洋歌剧音乐语言表现形式相结合为创作思路,为中国歌剧与世界接轨进行了大胆尝试。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③继承传统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继2013年5月24日中国男孩在埃及神庙刻写“XXX到此一游”后,敦煌壁画又被发现有人题字“XXX到此参观考察”,这两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文明出游的讨论。有的网友认为,这些现象折射出我们民族文明素质的欠缺,每个公民应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要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专家指出,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和素养亟待提高。2013年5月28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同时发布《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endprint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网友、专家对上述不文明现象的评论谈谈你的看法。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5月17日-20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吸引了欧洲设计展团和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玻利维亚、捷克、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参展,参展海外机构超过40个,海外展区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展会前三天,共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14622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文博会,文化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9.72%。文博会为本土文化企业提供了接触世界各地采购商的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中国的文化产品销售到国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意义。

2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26目,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于2013年4月12日启动,历时半年,经过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全国公示和公众投票、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5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此次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吸引各地群众和部队官兵参与,提名推荐候选人1.97万人,确定正式候选人319人。在规定投票期内,全国共有1.42亿人次参与投票。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

(1)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

(2)简要说明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D 6.A 7.D 8.C 9.B 10.B 11.A 12.D13.A 14.B 15.D 16.C 17.B 18.C 19.B 20.C

21.①文化体现为个人的一种文化素养。公民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我国应在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的进程中,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③不同的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因此要对公民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④文化塑造人生。要引导公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⑤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2.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②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3.(1)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积极发挥道德模范等榜样的引领作用。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重视大众传媒在传播榜样正能量中的作用。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我们要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上一篇:中学生班会目标600字下一篇:《混合运算》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