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共8篇)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1

1、加快在手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度。一是积极推进科举博物馆布展工作,按时建成开放并精心组织好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二是实施区新图书馆、文化馆新增面积装修工程,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今年新建3家分馆,其余9家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三是跟踪南部新城文化艺术中心及其它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四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共文化阵地有条件向社会开放,全区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400平方米。

2、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完善标准化服务推进机制与考核办法,统筹建设25个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览、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发挥街道文化站综合职能,打造“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朝天宫街道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三是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社区文化活动团队的培训和辅导,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每周为街道文化站、团队等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3、提升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一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网站进行改版,建立数字化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对接省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后的联网联通;在建立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点的基础上,预计年底前为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等配备共15台电子书借阅机,为移动读者客户端提供APP服务,为群众提供图书免费借阅和数字阅读服务。二是推进 “秦淮文化”、“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公众微信个人号”等交流展示平台建设。

4、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文化园区、文化街区、文化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形成春季“和谐大戏园”——文艺团队、夏季“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居民、秋季“都市文化节”——园区企业、冬季“秦淮灯会”——景区游客活动格局。二是注重文化服务对象的均等化,20**年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1774场,其中演出进校园300余场,进军营10场,进养老院10场;送图书进军营、进残联活动各一次,分别送出精品书籍300册。

5、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途径。一是联系省、市、区各类优质文化团队,采用政府采购长期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先锋书店、大众书局、南京出版集团等企业参与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中来。三是建立文化团队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区文化馆30余支馆属团队的带动作用,推动文艺团队活动市场化。

6、发挥好文联各协会和文艺团队作用。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织文联各协会和文化团体开展创作活动,全年共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600余件,部分作品在市级以上评比和表演中获奖。二是不断加强文联队伍建设,与省、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金陵摄影公益大讲堂”活动,受到广大会员的好评;组织了秦淮区机关干部兴趣爱好培训班。

(二)改进文物保护工作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梳理、开发和利用水平。

1、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一是利用文物巡查保护三级网络责任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巡查工作。二是完成为期三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完成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核查以及数据的.上传,建立相关文物信息档案;完成我区水文化遗产试点调查工作。三是结合《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认真梳理全区各文物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五华里改造、太平南路复兴等相关工作及时提供依据材料。四是启动不可移动文物解读工程,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地图》,出版发行《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

2、做好文物修缮与展示利用工作。一是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加强汛期文物巡查,全面排查文物安全隐患,截止10月底,对全区各级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共巡查2220人次。二是制定秦淮区文物保护维修服务单,明确维修程序,以法律规定推进文物保护维修,现已完成糖坊廊河房、古四眼井、李鸿章祠堂、张佩纶宅等省市文物的抢险维修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程先甲故居的抢险加固工程。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参与西白菜园、大油坊巷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做好城市拆迁、老城改造、环境整治中的文保服务工作。四是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规及历史城区保护条例宣传,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中考古服务工作。

(三)实施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工程,全面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

1、按序完成文化产业相关指标。按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截止11月份,全区文化企业税收5.4亿,公共预算收入2.76亿,规模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04.8亿元。完成秦淮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一是启动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广电越界园正式开园运营,63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国创园创成第二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争创首批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建立高校文化产业实习基地,增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与高校的联动。

3、大力扶持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

一是科举博物馆、门西B地块、1865文化艺术街区等七个项目入选全市文化产业“七个一批”重点项目库。二是共有11个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330万元,其中5个项目获得(文化综合类)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20万,6个项目获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710万,扶持项目数、扶持金额均列全市各区第一。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牵头协调省文交所搬迁事宜,永银文化入选民营文化企业10强,艾米江苏等四家企业入选“文化创意企业10佳”,海峡两岸(苏台)元宵灯会等7个项目入选“文化产业创新奖”;南京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民国文化”主题系列产品入选“文化创意设计奖”。

(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充分释放非遗魅力与活力。

1、全面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精心组织策划“秦淮灯会”30周年系列活动;完成胡家花园开园仪式及专项展活动,与西藏墨竹工卡县文化局合作组织开展唐卡专项展;积极参与市文广新局 “金陵传颂工匠精神”—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组织20**年南京市民间艺术展演系列活动,用白局、古琴、木偶等非遗技艺展示老南京市井民俗;组织全国曲艺“牡丹奖”曲艺非遗项目专场演出。

2、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积极组织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三批市级传承人申报以及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二是开展非遗传承普及进校园活动,组织20余位优秀传承人走进考棚小学、武定新村小学、盲人学校、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5个大中小学组织开展南京白局、古琴金陵琴派、秦淮灯彩等10多个项目传承普及长期固定教学;下半年与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各门类40余位优秀传承人到我区20余所小学进行非遗项目普及教学。三是组织第三届“传承与弘扬·状元杯”南京市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对优秀传承人授予“秦淮工匠”奖牌,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确保文化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1、扎实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各项工作。截至目前(20**年11月底)共完成行政许可80件,组织企业人员培训680人次。综合执法共出动5002人次,检查场所2501家次。检查网吧1106家次,娱乐场所325家次,电子游戏机室204家次,印刷企业190家次,出版物市场305家次。取缔摊点游商2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202本。文保单位巡查276家次。行政处罚共26件,罚款55000元。受理举报19件。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成上报公开区审改办“四单一图一机制”,及时发布文化市场的法规政策、办事程序、工作动态以及审批信息。

2、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国庆和2会期间文化市场管理,扎实开展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网吧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清源20**”、“护苗20**”等专项整治行动。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2

一、798艺术区文化发展

1.798艺术区也称“大山子 (文化) 艺术区, 位于北京朝阳区, 总占地面积138公顷。798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一片古老而破旧的厂房, 园区内工业厂房错落, 砖墙斑驳, 管道纵横。是当年由民主德国援建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推开沉重的厂房铁门, 里面还保留着当年那些沉重的机械部件, 很多厂房的外壁上, 有些标语仍然依稀可见。

2.798艺术区的最初形成还要归功于其附近的中央美术学院,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地址东迁, 以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为首的一批教师最先租用了798工厂闲置厂房作为工作室, 开创了利用旧厂房进行艺术创作的先河, 也为798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后来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涌入798。

3.2002年2月, 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 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罗伯特是做中国艺术网站的, 一些经常与他交往的人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 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由于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 整个厂区规划有序, 建筑风格独特, 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 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

二、798艺术区的建筑艺术文化发展

798那种高大宽阔的厂房、圆拱形的房顶, 均匀、柔和、实用的光线及稳定的天窗散发着一种浓郁的艺术理念, 而这正是艺术家们寻找已久的创作空间。这正体现了798艺术区独特的建筑风格。798是拥有淳朴独特的历史建筑风貌和宽容开放精神的社区空间。798艺术区最具特色也随处可见的便是包豪斯建筑物, 这里的包豪斯风格建筑仿佛预测到自己的价值, 考虑了备战的需要, 福鼎很薄且有细缝, 整体浇注, 而骨架却非常结实, 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文物。该建筑类型在北京地区具有稀缺性。2005年, 北京市政府根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建议, 将其列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予以保护。当然如此个性, 独特的造型更加增添了798艺术区的神秘感和艺术感。

三、798艺术区对艺术产生的两面性

1. 利。

由于艺术家的“扎堆”效应和名人效应, 加上从2004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两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 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届艺术节 (2004年4月至5月) 吸引了80000人次前来访问。第二届艺术节 (2005年4月30至5月22日) , 吸引观众80000万以上, 最多的一天达近万人。在2005年9月22日至10月7日, 798艺术区进行了“双年展”, 竟然有6万以上的观众慕名而来。致使798艺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 交易额也与日俱增。2004年以来, 瑞士首相、德国总理施罗德、奥地利总理、欧盟主席巴罗佐、安南夫人、比利时王妃等都先后参观访问过798艺术区。施罗德在参观798艺术区时感叹:“包豪斯建筑在德国都很少发现了, 今天居然在北京存在, 真是太珍贵了!”在2003年, 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2004年, 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 入选理由仍然是798。

2. 弊。

终于, 这一切加速了798艺术区朝着综合性艺术和文化商业区急剧发展的步伐。2004年至2006年798的房租终于飙升到艺术家们无法承受的程度, 他们开始陆续转移到索家村、费家村、宋庄等地。目前798终于成为以画廊为主, 其他各种艺术产业为辅的商业区。康德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是“无目的无功利性”的。艺术创造只体现出作者对艺术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但是艺术家靠艺术作品获得利益是生存的本能, 也是激发他们创作的基础和动力。宏伟的大理想正在消失, 人们在为一些小理想——房子、车子以及自己的具体权利发生质变, 各种矛盾逐一暴露。

作为观众, 我想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振奋人心, 触动我们心灵的作品, 需要那些有着精神承担的真正的艺术家。那些在艺术喧嚣的背后默默坚守的艺术家们, 他们是中国原始艺术生态的重要支柱。眺望未来, 让我们权衡好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重要性。一直这样下去, 798艺术区的未来还有多远?是否会被宋庄、索家村、费家村所替代?798艺术区的宿命真的只是为了让纯艺术沦为商业化的铜臭濡染, 不再是艺术的圣地?

摘要:特殊的地理位置, 特殊的环境, 特殊的群体, 产生的特殊的区域文化798艺术区。从其诞生到发展, 从自发无序, 到引导培养, 到逐步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型, 对于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如此快速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文化空间站, 我认为798文化区的发展必须同时处理好内外部的关系, 即要求艺术家们必须放下自己的小理想, 树立宏伟的大理想, 真正做到无功利性的创作, 才能稳步前进, 建立一个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空间文化。

关键词:798艺术区,文化,两面性,宿命

参考文献

[1]北京798艺术区官方网站.http://www.798art.org/

[2]孔建华北京798艺术区发展研究经济决策分析2009-01

[3]魏文霞.作为收编的亚文化——以798艺术区为例文海艺苑2010-8.

[4]张利语.中国当代艺术中精神性的缺席-798艺术区、艺术市场、人文责任及其他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0 (1)

康区文化的盛典 篇3

藏族传统的历史学者习惯上把广大的藏区分为三大区域。这就是“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见藏文文献《智者喜宴》)。据藏文文献《自史》记载:康(khams) “总合之东方地区……所言康者,系指边地”。由此可见,古代藏族在交通不便、自我封闭的时代,认为藏族地区的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也就是藏族和藏族文化起源之地),包括拉萨,因而称为“卫”,意为中心。西部阿里称为“堆”即上。东部的昌都、甘孜、迪庆一带称为“康”,即边地之意。在古代汉文文献的记载中,《北史附国传》和《隋书·附国传》中的“附”,指的就是如今的康区一带,“附”是藏语Bod的译音。现在甘孜州的史志工作者认为他们地区的古名即为附国。到了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的割据时期,藏区分成三大块,卫藏地区为法区,安多地区(朵思麻mdo-smad)为马区,多康地区(mdo-khams,一作朵堆)为人区。元代在多康设朵甘思都(mDo Khams)元帅府,明代在多康设朵甘思宣慰司和朵甘思招讨司等,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由于清军的入藏,人们开始对川藏线沿线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实际上,康区还是以方言来划分的。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是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讲安多方言的安多人,分布在甘肃、青海及川西阿坝州等地:讲康方言的人,分布在西藏的昌都地区、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这些地区加起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康巴或康藏地区,或西康地区。

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高原台地不同,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貌特征上,这里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高原台地不同,自东往西比较大的河流就有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通称“六江流域”,形成了两山夹—江或两江夹一山,山水相间,连绵千里,纵贯南北的地势,构成了中国地理中著名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系统。其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全境处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隆宝湖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整个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长江的重要干流,金沙江和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流域面积14.6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5%。西藏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横断山脉地带,位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四省(区)交接的咽喉部位。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区。总之,纵观康巴地区,既有宽广的草原,又有巍峨的雪山,既有起伏的丘陵,又有富饶的河谷盆地,加上海拔的高度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构成了这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康区积淀了自己独有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语言为表征的区域文化整体特色,这种特色,在人文精神的体现上,有人把它总结为乐观、奔放、大度、坚韧、豪爽、博爱、勇敢等。

藏族人类学家格勒博士曾经论述: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惟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6条江河,把千万年来无法互相见面和交流的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在此连接起来。沿江河而上的北方和南方各民族终于在横断山区相见、相交、相知、相融。因此,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康巴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多重性特点,形成了我国民族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走廊”。各民族的活动为康巴地区留下了许许多多极为珍贵而又非常独特多样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这个地区仍然保持着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文化的特点。就民族而言,有汉、藏、彝、纳西、羌、傈僳、白、独龙等10多个。就语言而言,康巴地区能找到许多令人震惊不已的许多语言小孤岛。就宗教而言,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在此发展,此外,康区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形成了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彼此兼容,既求同,又存异的优良文化传统。此外还有建筑、艺术、风俗等,也处处表现其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多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的确形成了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一山一文、一沟一寺、一坝一节的文化现象。整体而言,在一个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多种文化经常交流相融的人文环境中,形成了康巴文化的宽宏、开放、兼容性的特点。

那么,在当今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对于康区这样丰富灿烂,具有深厚底蕴和特殊价值的优秀的区域文化,如何展示和保护它们就成为摆在地方领导面前的一道深刻的课题。

为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延续传统友谊,加强康区四地州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促进共同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共青海省玉树州委和州政府向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和西藏昌都地区行署发出倡议,由这相毗邻的4个地州联合,定期举办并轮流承办以整体展示康巴文化的传统特色为宗旨的康巴艺术节。经四地州政府共同协商,达成了共同的协议,确定“康巴艺术节”是四地州共同的节日。

1994年8月第一届康巴艺术节在青海省玉树州举办。此后,第二届康巴艺术节于1997年8月在云南迪庆州举办;第三届艺术节于2000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举办;第四届艺术节2004年8月在四川省甘孜州举办;第五届艺术节2007年8月再次在玉树举办。康巴艺术节在四地州的共同努力下,一届比一届更精彩。艺术节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康巴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盛会,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区域性艺术节。按照惯例第六届康巴艺术节应再次轮到迪庆州举办。

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的筹备与举办

2010年6月18日,四地州在迪庆香格里拉县城召开联席会议,商谈举办第六届康巴艺术节的事宜。因为玉树州今年遭受严重的地震灾害,救灾工作依然十分艰巨,基本不具备以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参加艺术节的各项条件,所以联席会主要是听取玉树州的情况和态度。而玉树州表示,为了感谢党和全国人民对玉树的关怀,为了表达玉树人民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玉树州决心克服困难,组团参加第六届康巴艺术节的各项内容。有了玉树州的表态,会议就确定了今年9月份在迪庆州州府举办第六届康巴艺术节,通过了《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总体方案》。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共有25个民族,其是世居民族有9个;这里有10种少数民族语言,5种少数民族文字,在将近2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共存。总结多年来成功的发展经验,中共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深切地意识到,民族团结、地方稳定不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根本保证。于是利用自治州的优势,他们设计了民族团结进步条例。2010年3月29日,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2010年5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该条例,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一个自治州内将民族团结以法律的方式规定下来,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自己的特点为使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而实行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良好措施。

根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规定,每年明定为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月,每年8月12日定为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日。今年是贯彻条例的第一年,又恰逢康巴艺术节在迪庆州举办,中共迪庆州委和州政府决定,第六届康巴艺术节和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同时举办。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首届民族团结节于9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13日晚,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各族代表再度聚首香格里拉,与56个民族友好使者及迪庆各族群众一起共同庆祝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开幕。中央西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宣布开幕。云南省委常委、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致辞。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在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上演,晚会被命名为《香格里拉——梦开花的地方》,整个演出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广场演出展示传统的康巴魅力

依据历届康巴艺术节的传统,歌舞演出是艺术节最重要最能唤起广大群众参与热情的部允第六届康巴艺术节共进行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两场大型文艺晚会,3场剧场演出和8场广场演出。其中广场演出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玉树、甘孜、昌都三地州的歌舞演出。

玉树州代表队带来的节目是:《美丽的家园·美丽的玉树》。在经历了“4·14”地震后,州歌舞团“家产”全无。玉树州歌舞团在灾后重建中,抽出短短20多天时间,在西宁租到一个小旅馆进行参演节目排练。

尽管排练条件有限、时间短,但玉树州歌舞团为“两节”带来的节目依然十分精彩。他们带来的“锅哇”表演,舞姿徐缓庄重、场面肃穆、风格古朴凝重,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玉树风格独特的礼仪;在舞蹈《卓巴布姆》中,他们用迷人的舞姿、悠扬的歌声,把牧区草原变成了幸福欢乐的世界;玉树州歌舞团还把比较抽象的新作《升》带给广大观众。舞者身着黑色服饰,在阵阵诵经声中,怀念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玉树歌舞用饱含生命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表演表达着无限的感恩之心。

9月14日下午,香格里拉县坛城广场又是一派欢乐景象,“两节”系列活动之四川甘孜州文艺代表团专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吉祥面具舞》拉开了演出的帷幕。《多彩的哈达》、《乡情》、《雪域颂》、《热情的湖水》等一首首对故乡充满深情的歌曲,一次次打动了现场观众,他们有的跟着唱,有的用手轻轻地合着节拍。曾荣获全国舞蹈比赛优秀奖的《锅庄之魂》和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金奖的男女群舞《弦子》更是让观众折服在甘孜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最后,演出在组合舞《康定隋歌》中落下了帷幕。

西藏昌都地区文艺代表团的专场演出在香格里拉古城月光广场上演。淳朴的观众表露出了如火的观看热情,每一首歌、每一段舞,都赢得了围观人群的由衷喝彩。此次昌都代表团主推的亮点节目有热巴舞《琼布鼓韵》、《舞动雪域》、《富饶三江》等。而这些舞蹈是昌都地区精心组织丁青县热巴民间艺术团和赤牍乡民间热巴队编排的。来自民间的农牧民演员通过这台节目,展现了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的魅力,震耳欲聋的鼓声,热情、粗犷、奔放、豪迈的热巴舞步,反映了昌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创造的精神。

广场演出的第二部分内容是迪庆州第六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的内容。迪庆州每两年举力一次民族民间文艺汇演,由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和经济开发区从各乡镇直接选送节目,参加比赛。州文化局局长浦江讲到,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因为很多优秀的传统歌舞长期留存在农村基层,生存在广大农牧民中间,通过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很多好的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可以被挖掘出来,让这些歌舞走出深山草场,向更多的人、向全社会展示出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珍贵性和丰富性。同时,通过比赛和奖励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民族民间的歌舞爱好者增强自豪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秉承的传统艺术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今年汇演的节目共有46个,调集演员近400人。节目有一些是传统的优秀节目,如奔子栏锅庄、思农热巴和傈僳族的阿尺木瓜等等。另外,也有一些本次汇演新发掘出来的节目,如玛理玛撒人的歌舞等。

广场歌舞的观众不仅是从迪庆各地赶来参加两节的群众和四地州的代表们,还有不少来香格里拉旅游游客,正好赶上了两节的广场演出,他们感叹地说,能在香格里拉欣赏这样丰富多彩的歌舞,真是意外又高兴,能在旅游期间亲身体会康巴人的热情和豪迈,不虚此行。

文化长廊为艺术节留下宝贵财富

作为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的一部分,康巴文化长廊展览是个新设立的项目,也是个新的亮点。展览分为藏族音乐艺术成果、历届康巴艺术节成果、藏族传统乐器汇展、书法美术摄影、藏族文学创作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走进香格里拉系列等专题。

其中“圣地古韵——藏族传统乐器展”有西藏昌都地区选送的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的鹰笛及一些流传了数百年泥笛、法号、法螺、铁鼓等品种丰富、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共有120多俄

“天籁妙音——当代藏族音乐作品展”共设展品400余件,通过人物介绍和音像制品特别展示了新中国成立藏族民间音乐家及专业的词曲作者所取得的成就。

“雪域风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则通过四地州的近280幅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直观地展现了康巴地区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多彩的人文风情,作品中有不少在全国乃至世界获得过奖项。

“康巴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康巴文化艺术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情况,展示了东巴造纸术、傈傈族草编、尼西黑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迪庆州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在现场展示尼西土陶制作、唐卡制作。

文学艺术成就展收集了2400多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老一辈文学家的作品、中年作家的作品,甚至也包括正在成长的非常年轻的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作品,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基本上可以看到康巴地区文学发展有道路。

而历届康巴艺术节成果展也是这个文化长廊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创意,它的第一件展品是17年前在玉树举办第一届康巴艺术节的一张老照片,它通过48幅照片和大

量的文字解说向观众展示了17年来四地州共同努力,把康巴艺术节越办越好,使康巴文化越来越得到彰显的真实成就。

整个文化长廊展览,共收集作品4000余件,是本届康巴艺术节的一个新的创意。它集中地展示了康巴地区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当代的各种艺术成就,从展览中,观众既能感受到康巴文化浓厚的区域特色,同时又能了解到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个展览也为此后的艺术节留下了一笔值得纪念的珍贵的财富。

两节内容丰富多彩

“五个一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受到表彰

9月12日,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在迪庆州政府报告厅隆重召开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届民族团结节表彰大会,表彰迪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五个一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本次民族团结节旨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迪庆州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发展,努力构建平安和谐藏区,充分展示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迪庆州人民政府授予香格里拉县委办等100个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德钦县奔子栏镇子栏村等100个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荣誉称号,授予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阵金星村史跨迪村民小组农户雀坤华户等200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户”荣誉称号,授予维西县保和镇镇长何树勋等100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方寸天地秀香格里拉风采

9月13日,由省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办,迪庆州政府和云南省邮政公司协办,以展现迪庆州秀美风光为题材的《香格里拉》特种邮票首发式在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冯新生为首发式致辞。

这次发行的《香格里拉》特种邮票选题于迪庆州的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和纳帕海等景观,共4枚邮票和1张小型张。小型张图名《日照金山》,4枚邮票图名分别为《霞蔚古寺》、《碧水青天》、《平湖叠翠》和《雪域古城》,五个极具代表性的绝美佳境集纳了香格里拉的自然美景、民族风隋和人文风貌等诸多元素,将香格里拉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经理邓慧国宣读的发行通告称,从即日起,《香格里拉》特种邮票在全国发行,发行期限为6个月。

大型游演活动在长征大道举行

8月14日上午9时30分,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吉祥康巴·和谐迪庆”大型游演活动在香格里拉长征大道举行。各级领导、代表团嘉宾和各族各界群众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后,四名英姿飒爽的藏家小伙手执康巴艺术节节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缓缓前行。紧随其后的是横标队、彩旗队、红旗小学鲜花队、鼓号队,香格里拉锅庄舞代表队、维西阿尺目刮代表队、德钦弦子舞代表队、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代表队,昌都、玉树、甘孜三地州代表队。此次大型文艺游演活动有13个方队,活动从长征大道飞马拾银雕塑段开始至独克宗古城停车场,在坛城广场设立主表演区,演出时间90分钟,近千名演员参加了演出。

种下团结树,共谱和谐曲

9月14日上午,56个民族团结林纪念碑揭碑仪式在独克宗古城龟山公园举行。云南省委常委、迪庆州州委书记齐扎拉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巡视员马泽共同为民族团结林纪念碑揭碑。州委副书记杨铭书主持仪式并致辞。

领导们与56个民族友好使者一起种下一棵棵象征民族团结的常青树。这些“团结树”依偎在龟山公园的怀抱中,见证着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在香格里拉永存。

56个民族友好使者在祝福墙贴上了自己的照片和签名。他们表示,将团结一心、携手并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旅游论坛携手共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经贸洽谈齐获硕果

9月14日上午,第六届康巴艺术节举行大香格里拉旅游论坛。来自国家旅游局及西藏昌都、云南迪庆、四川甘孜、青海玉树四地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国60多家知名旅行社的100多名业内人士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就携手共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及大香格里拉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和交流,通过旅游推介会的方式,各方携手,力求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康巴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更名以后,香格里拉县和迪庆州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开发。为了与周边地区一起发展,实现多赢局面,以迪庆州为主,四地州共同提出了大香格里拉概念。此次论坛上,四地州旅游局共同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进一步打破壁垒,深化合作,携手共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论坛上,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透露,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已经有了实质性推进。在国家旅游局的主持下,相关旅游规划已经完成,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四省区的联合与协作也在不断加强。国家旅游局已经明确确定,将“香格里拉”列为十大国家旅游线之一。

经贸洽谈将为四地州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9月15日,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推介会及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香格里拉天界神川大酒店举行。14家省外驻滇商务会、68家省内外知名企业、38家在迪外来投资企业参加推介会。会上,云南迪庆、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以及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楚雄共7个地州市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地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招商引资政策。据悉,“两节”期间,迪庆共有13个招商引资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75.28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从第六届康巴艺术节开始,经贸洽谈将正式列入此后康巴艺术节的正式项目,为四地州的整体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在《香格里拉之夜》的欢呼声中,两节完满落幕

在5天紧张热烈、令人极度兴奋的精彩活动之后,9月16晚,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大型闭幕式演唱会《香格里拉之夜》在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激情上演。近万名各族观众在充满激情的演唱会中度过了难忘之夜,在绽放的礼花和人群的欢呼声中“两节”圆满落下帷幕。

迪庆州州长黄政红在致辞中说,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的成功举办,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康巴地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本届艺术节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加强交流协作,促进康巴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为宗旨,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既充分展示了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和康巴地区各族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闭幕式上,迪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家训与下一届康巴艺术节举力地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杨树海进行康巴艺术节节旗交接。

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半年总结 篇4

区政府:

201*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围绕全区“城市拓展年”工作主题,我局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得到积极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工作任务,现将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后续工作,完成了涪陵大剧院办公、演出等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涪陵大剧院实现正式营运。截止目前为止,涪陵大剧院已开展商业演出23场、公益讲座2场、公益演出4场、市民免费开放参观2次,观众近2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区图书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参加了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获得市专家组肯定;三是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电影惠民工程共放映电影**场,观众**万人次。完成了**全区**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及外借点出版物续配更新工作,共发放图书132种4.4万余册,音像制品18种6000余张,期刊1种**份(月刊),价值**万元;四是增添设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成了涪陵区首个监区图书分馆,开展了红岩革命教育活动,并通过设立电子阅读触摸屏、建设读者接待大厅、实现公共服务区域无限网络覆盖及建立门户网站等措施,改进硬件设施,提高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上半年区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余种、报刊480种、音像12件、图片3幅,收集地方文献53种。区图书馆被市文广局授予“免费开放”先进集体称号,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白薇获市文广局全市“十佳服务明星”;五是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多样。开展了“第25届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数字阅读推广月”活动、“我的中国梦”读书演讲比赛和第五届“红岩少年”读书活动。举办了2期“涪州讲坛”活动及“助残日”系列文化活动;六是加强对民间文艺表演团队的指导工作,开展了民间文艺表演团队培训,全区8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演艺参加了培训活动,有效提高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整体素质。

(二)文艺创作

一是参加了由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年重庆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征集作品**件,获优秀作品奖9件,入选参展作品12件;二是区歌舞剧团演员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演唱的歌曲《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节日欢歌》获**赛区优秀奖;三是我区摄影者作品《写春》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春节文化摄影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四是陈曦震所着的《一树梨花·舞台艺术文学作品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入编到市老艺术家作品丛书第四辑《春山秋水》。

(三)文化艺术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承办了区201*年新年音乐会,邀请到布拉格爱乐乐团及杨丽萍大型舞剧《孔雀》等国内外知名演出团体来演出、举办了区**年春节团拜会暨专题文艺演出、区第八届闹元宵龙舞比赛活动;二是城乡文化活动互进互动。开展了周末广场文艺演出10场次、201*年“**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暨**年元旦春节期间送演出进基层活动24场次,观众3万余人次、201*年“送文化进基层”集中展演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文艺表演,图书展阅、图片展览、电影放映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免费书写春联300余幅;三是举办了“4?23”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涪陵党史社科文艺作品进入书城活动;四是举办了民间文艺表演团队“送演出进社区”活动;五是举办了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共收集作品400幅(组),评选出74件获奖作品;六是举办了涪陵歌手张琼个人演唱会。七是举办了“游离与张望”-李劲松当代艺术展。

(四)广播电视

一是完成了201*-2017全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情况调查统计和全区农村广播电视摸底调查及核报“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完成了全区有线电视“小片网”和非法电视台(点)的调查工作及全区广播电视站点许可登记证发放;三是完成第三批直播卫星设备差损件发放工作;四是加强对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召开了四个片区会议;五是完成了**年《**广播电视年鉴》区广电年鉴的初稿撰写;六是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五)新闻出版

一是完成了全区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采购安装工作。全区共投入156.8万元,与永中软件公司和微软公司达成协商,通过场地授权方式,现已全面完成安装,达到重庆市政府要求,首次成为重庆市免检区县;二是完成了重庆市读书办“三评”推荐工作。我区推荐的陈朝晖在全国“书香之家”推荐评比活动中获选。

(六)文物博物

一是开展了“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举办了“5·18”世界博物馆日、“6·8”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了首届文物线路免费游活动,通过网络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近80人参加,发帖126篇、图片**张、视频9段,有近3000人跟帖及转发,观看文物点10处,有效促进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待市民咨询200余人次;开展了“走近**古籍”活动;二是启动了博物馆改陈工作,完成前期意向性设计评选及改陈大纲讨论等相关工作;三是启动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拥有可移动文物的单位逐一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和汇总;四是大顺乡大顺村、青羊镇安镇村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五是协调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对周煌墓石牌坊柱基台、堡坎、牌坊抱鼓石、拜台及周边青石板修复;六是开展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共确定传统音乐《焦石山歌》、传统医药《传统中医正骨术等2个项目为**区申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七是完成了消落区香炉滩遗址地下文物保护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615平方米,发现墓葬7座,灰坑5处,沟1条、柱洞3个,出土文物**余件;八是协助市文物局完成了《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办法》调研、征求意见及白鹤梁题刻保护规划再次上报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工作。

(七)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

一是上半年完成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行政审批38家,其中:营业性演出团队21家、歌舞娱乐场所7家、电影经营单位2家、印刷企业4家、打字复印3家、书店1家。新审批营业性演出活动7家,确认文化微企43家;二是完成了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和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起草工作;三是**创意产业园区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平基土石方施工单位招标、地勘初勘等前期工作;四是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文化微企-绣花一族服装加工有限公司作为市代表团4家参展企业之一参展。五是配合区政协开展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调研工作。

(八)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以国有文艺院团为主的文化体制改革,草拟了《**区歌舞剧团转企改制工作实施方案》和《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上级部门。

二、下半年工作任务

**年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全区工作中心,结合文广新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文艺创作与文化活动:继续开展戏剧小品征集活动,力争挖掘出一批优秀小品脚本,推动全区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参加第四届重庆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围绕传统节庆,开展中秋节、国庆节等系列节庆文化活动和**年新年音乐会;举办老年文化活动周、周末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惠民工程,确保完成全年放映任务。

2、文物保护与文化资源利用:继续推动区博物馆陈列改造工作,做好区博物馆改陈文本编制;推进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陈万宝庄园二期维修;做好三峡后扶项目-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继续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推动《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办法》出台。

3、广播电视:加强对全区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举办全区基层农村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培训会,充分发挥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作用;指导、督促广播电视台及**广电网络公司开展广电安全播出“三级保障”达标建设;推进区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力争年内将区广电台建成市一级台;大力推进区广播电视节目监测平台建设。

4、新闻出版: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伴我行”-读书荐书竞赛活动;承办市优秀出版物惠民巡展活动;启动**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统计年报工作;做好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审批工作。

5、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积极争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助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依法做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加大对歌舞娱乐场所法律法规培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组织开展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统计年报。

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简报 篇5

会上,一是区文化委党委副书记黎晓春同志就树立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文体产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等方面作了动员讲话。

二是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队长廖晓波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文体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认真分析和研判今年文体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对今年继续深入开展的“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平安”五大专项行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就做好新形势下文体执法和“扫黄打非”工作,他强调:今年文体执法和“扫黄打非”工作要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主线,坚持专项治理与综合施策相结合,网下清查与网上净化相结合,以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首要任务,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以开展专项行动、查办案件为主要抓手,改进和创新执法监管方式,着力打击网上非法文化产品和有害信息,着力整治出版物市场,着力规范文体市场经营秩序,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是区文化委法规产业科科长颜怀春同志对文体市场行政审批和统计年报工作进行了培训,并就文化市场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新出台鼓励文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发放了新编印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汇编》360余册。

会议还邀请到重庆市安防知识宣传培训中心的黄教官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了培训。培训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重大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向参会人员讲解了常见消防隐患、防火灭火、应急避险、逃生自救等知识,并现场示范讲解了灭火器、逃生绳等的使用方法。会上区文化执法支队与文体市场重点防火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6

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首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我局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班子,抽调专人、专车、专项经费,倾合全系统之力集中攻关。几经反复,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通发实业有限公司落户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占地183亩,投资3亿人民币,生产特种建筑机械设备,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0万元以上,部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当前实际到位资金已达千万元,占地院墙已建好,近期正在进行开工准备。鲁发公司的搬迁工作也已开始,预计本月20前能全部结束。该公司生产近一年时间,完成产值近亿元,上缴利税过百万元,此次迁址虽造成近千万元损失,但为了补回损失,在新建过程中又追加投资近两千万元,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预计明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在抓好生产企业项目引进的同时,还积极争取省市体育系统的建设项目到长清来。目前除市皮划艇素质训练基地已开始正式启动训练外,水上训练基地定点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省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项目也在积极地争取中。

二、缤彩纷呈,文化事业再展新姿, 成功争创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经过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举办了庆新年“流金岁月”大型歌唱会、庆新春民间艺术表演,新春元宵灯会和庆新春大型焰火晚会等共16项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广场的地理优势,搞好广场文化活动消夏文艺晚会,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的局面,举办消夏广场文化活动38场。参加省市演出比赛13场,书画展5场,戏剧演出300多场,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全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喜悦,使全区城乡呈现处一派安定祥和的热闹景象。

文艺创作再现新气象。2006年长清区面对新机遇发展迅速,为歌颂长清的大展示、大发展,以长清区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为主要内容,创作出大量新的文艺作品,如:《逛新城》、《村村通》、《电业孺子牛》等,种类涉及歌曲、山东快书、豫剧小品,新排豫剧《借妻》、《卷席筒》、《风流才子》。更不惜重金请省剧作组编创的宣传我区著名历史医学科学大家扁鹊的历史剧《神医扁鹊》,将在明年向社会公演;宣传灵岩寺的历史剧《灵岩寺》也正在创作过程中。

文化市场文明、安全、无事故。在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加大管理力度,为进一步使经营者知法懂法从而守法,我们在网络市场和音像市场上采取跟踪管理,介绍法律法规到门的形式,帮助经营者学习法律,加大检查及巡查力度。今年以来,稽查队出勤检查达1770余人次,受理举报13件,接纳外来演出团体32个,检查演出场次470余次,逐出境外演出团体2家,没收非法音像制品3800余盘(盒),停业整顿9家,取缔4处音像制品摊点,没收演出器材设备9件套,暂扣电脑主机及附件32件,立案查处违规经营业户15家,罚款15300元,为全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健康文明起到了保障作用。由于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成绩突出,连续十年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

乡镇文化出现新局面。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文体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体活动。平安、孝里、马山、双泉、五峰等乡镇办事处都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庙会,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归德镇对剧院进行了装修,更在今年成功争创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近十年来,全区社会文化工作保持良好的势头,今年8月8日省委、省政府发布文件命名我区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标志着我区社会文化工作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同时也为下争创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绩显著,文物工作再创新高,成功争创了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

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年内以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为目标,自年初开始,大抓基础性建设工作,以完善四有和文物安全责任制为重点,结合本区内国家重点工程多,配合业务量大,调动全系统工作人员日夜突击,出色地完成了省市交办的各项业务工作。对孝里镇大街遗址、孝里镇金村墓地、张营遗址、广里店墓地、归德镇前夏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发掘,对天然气管线工程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墓葬清理工作,揭露遗址面积400余平方米,发掘清理古墓葬7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余件,对孝里镇大街汉画像石墓进行了妥善保护。

安全责任充分落实。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纪念长清实行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十周年暨全区文物工作会议于7月23日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厅长、局长均到会作了指示。中国文物报等一大批新闻单位就其进行了充分报导。根据会议精神,于8月底自上而下的新一轮责任状签订完毕,对辖区内各主要文物景区进行了以文物安全为主的大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下达了通知书,提出了整改意见,消除了安全隐患。

文物展览成效显著。为使当地人了解家乡,关爱家乡,使外地人认识长清的巨变,了解长清的历史,进而增强长清的影响力、吸引力,并使其长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特举办了长清文物通史展、汉王陵精品文物展。其中文物通史展以展示、宣传长清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主,从文化角度突出长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以新石器---建国期间在长清境内出土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代表实物为主,对各时代具有纪念意义及知情意义的重大事件、历史变迁无实物的用图片补充,共展出235件精品文物,搜集、拍摄相关图片200余幅。

9月底,我区文物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审查,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候选单位报到国家文物局,现已通过审查验收并登报公示,我区领导将于12月18日在四川省参加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表彰大会。

四、全面普及,积极推动,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区体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区城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正日益显现出独特的作用,目前,全区体育工作者痛定思痛,正以高昂的精神为使我区重新步入体育活动先进社区而进行最后的冲刺。

社会体育有声有色。为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比赛。今年以来各项赛事接连不断,活动频繁,举办各种赛事10余次,共计2000余场,特别是全区职工篮球赛和全区乒乓球大赛,两次比赛就组织了60支代表队,800余名运动员参加,都历时7—8天,在全区起到了轰动效应。此外,还为兄弟单位指导体育工作,帮助公安局、地税局、港基公司、农信社等单位举办了综合性运动会,促使全区各单位把体育工作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老年体协换届以来,老年体育工作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老年体育工作年会,表彰了21位先进个人、8个先进活动点和12个先进单位。新成立了登山协会和戏曲协会,使单项协会达到10个。如今我们有近300人的武术表演队、300余人的腰鼓队、近500人的健身秧歌队,最近新成立了150 余人的大竹板表演队。“九九”老人节举办的活动成为全区群体活动的靓点,共举办了14项比赛及活动,有2000余人参加。同时积极参加省市比赛、培训及活动,先后参加了省“全民健身”启动仪式、省第五届健身秧歌比赛、全市太极拳、剑表演赛等,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各街道、乡镇都能立足实际,充分发展农村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骨干,特别是在全区篮、乒两大赛事中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各街道、乡镇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村的体育生活,从而提高了农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意识,促进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

竞技体育蓬勃发展。为迎战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全运会,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走体校创新的路子,走专业体育和业余体育的相结合的路子。与济南军区政治部幼儿园联合办学,投资30余万元,建立体育幼儿园,进一步实现了国家总局 “体育从娃娃抓起”的方针政策。又先后开办了武校、足球学校,实现了“三校合一”,在原来初中部的基础上增设了体育幼儿园、体校小学部、业余足球小学、业余足球中学,从幼儿到高中全面辅开,使之成为较完备的专业体育学校。体校目前在校生200余人。同时,积极筹建济南市皮划艇素质训练基地,目前已正式投入训练,现在培训学生10余人,其中有两人送到省队试训,该项目有了初步的成果。由于大胆改革,联合办学,使竞技体育上了新水平,努力培养输送了一批体育优秀人才,全年共向上级输送人才12人,引进人才12人。2006年市局安排了九大项比赛,我区参加了六大项比赛。荣获两个冠军(拳击、跆拳道)、两个亚军(举重、摔跤)、一个季军(散手)、一个第四名(射击)。总成绩(281分)列全市第二名(第一名市中区292分)。运动员注册84人,为在2007年四青会上取得较好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区体育人才队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共填表格300余张,制作软盘4张,书面材料3份,迎接省、市检查两次,所报材料都达到了准确及时、不重不漏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长清区体育人才队伍状况调研工作。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优质的服务,常年加强对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全天安全对外开放。成立了长清区乒乓球协会,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乒乓球训练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运动的蓬勃发展。到区体育场、馆参加跑步、打球、跳舞等健身的市民每天可达数千人次,真正成了体育爱好者的家园。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使管理工作上了个新水平,我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省体育局推荐为“全国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自已动手,对体育场外进行了绿化美化和新年春节的火树银花工程,对体育馆进行亮化装饰。为加强体校建设,年初投资两万余元重建食堂,新聘业主,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环境,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与区教育局联合投资7万元,建起了微机室,置办了语音室,为学生学计算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配备了训练房、体操房和部分教学训练器材,扩建了学生宿舍,使之成为配备齐全、发展规范的竞技体育学校。

体彩工作创新纪录。今年1—11月全区体育彩票销售完成2549590元,完成年任务的450%,比去年增幅5倍之多,创造了我区体彩工作新纪录。我们本着积极主动、全面提高的原则,充分利用报刊、广告牌、宣传车、户外广告、条幅等有效途径,加大宣传,广造声势,使体彩声誉逐步升高。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销售网络的积极性和运行质量,突出指导服务,做到服务规范、管理科学,建立站点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激励机制,形成完善的系统销售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加强对数据传输和上交款项的管理,全年无事故。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新举措,占县下乡,搞好服务,拓展新市场,开创新局面。9月份后又在乡镇新布设终端机6台,进一步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了体彩销售量,也使销售额稳步提高。

五、稳中有升,常规工作保持良好水平。

除了完成政府中心工作和专职工作外,我们在计划生育、安全、档案等工作方面也保持良好水平。

在计划生育方面,各单位与局密切配合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较好地完成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晚婚晚育率、合法生育率达到100%,流动育龄妇女验证率、建档率、回执率、联系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责任目标要求,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以上,查体率达到了100%,无一人违犯计划生育规定,并组织计生干部和育龄妇女认真学习了“一法三规一条例”。为推进我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升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工作始终贯彻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不同单位的业务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排查不安全因素,加大安全措施力度,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档案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对各类档案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标准,档案资料集中保管。案卷质量符合要求,实行发文二套制,严格库房管理。档案管理规范,排列条理系统,所属档案无丢失、褪色、虫蛀、污损等现象,建立了《档案收进、释出登记》。

六、2007年工作目标、重点和计划。

工作目标:

1、继续巩固保持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成果,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

2、招商引资工作首要抓好鲁发公司的搬迁投产工作;进一步加快“通发实业公司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投产;继续抓好省市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落户长清。

工作重点:

1、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开展不少于百场的文艺演出和文化下乡活动,特别是在新年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和消夏广场活动中再创新水平。

2、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创作活动,努力打造社会文化品牌,完成历史剧《神医扁鹊》和《灵岩寺》的创作,争取参加“五个一”精品工程大奖赛。

3、加强完善城乡文化体育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争取100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工作计划:

1、力争实现游泳池建成投入使用。

2、在本“双创”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将活动开展下去,向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迈进一大步。

3、大搞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年内不低于10个系列百场比赛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以上各项比赛,金牌数争取突破50枚大关。

4、加大体校办学力度,广开生源,建立竞技体育训练网点,多输送和引进优秀体育人才,努力完成市交给的输送任务。

5、加大体育彩票销售力度,2007年争取再布终端机5—8台,全年任务400万,奋斗500万。

6、完成好区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7

依托高校的知识溢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与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和前进动力。这种模式建设整合了高校、企业和当地政府三方的资源, 不仅有利于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为培养创意人才, 加快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且有利于企业创意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推动制度创新, 带动区域经济活力。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 如北京的中关村、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上海的环同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广州的五山高校区创意产业园等。这些集聚区的建设经历了最初的自发组织到目前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机制的历程已日渐成熟。目前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从经济学、地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进行, 缺乏以集聚区环境为对象从微观层面对环境规划、建筑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无法为中小城市发展同类型集聚区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从此类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环境空间要素出发, 总结此类型集聚区的设计思路, 进而推动和完善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设计的相关理论的形成。

2 理论基础

2.1 3T理论

斯哥特 (Scott) 最早提出“创意环境 (creative field) ”的概念, 认为地理邻近性会影响企业之间创造力[1]。在此基础上,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创意环境的所需条件。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美国城市社会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的:创意阶层往往出现在“3T” (Technology, Talent, Tolerance) 指数高的区域, 即城市环境是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 这些区域可以引发更多的文化思想交流[2]。

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载体, 最大优势是其能够不断提供新的知识和优秀人才, 此类型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 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本文以佛罗里达提出“3T”理论为基础, 分析高校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载体的环境要素。

“3T”理论是:Technology (技术) , 在这里是指科学的应用, 尤指为了工业或商业目的;Talent (人才) , 即人力资本, 这里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及有创意能力的优秀人才;Tolerance (包容) , 则意指承认并尊重他人的信仰或行为的能力与城市环境对新创意的容纳和接受程度[3]。这三个要素是每一个创意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2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

环境艺术是人们为了获得更适宜的生存、生活空间, 通过科学和艺术设计手段对人类聚居环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是以“人的需求”为本质, 以“人—环境”关系为出发点, 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学科。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角度出发探索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思路首先考虑到学科和产业以及高校周边城市环境更新的紧密联系;其次, 希望从这一空白角度来研究目前城市发展方面的这两个热点问题, 取得新的进展。

综上发现, 3T理论中所提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空间需求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宗旨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得出高校周边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设计思路, 即围绕“人—环境”这个大范畴, 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使用者———“人”的需求为根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环境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

3 满足“人”的需要

3.1 使用人员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其人员的核心部分我们称之为“创意阶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他认为, 美国社会阶层构造在劳动者阶级、服务者阶级以外, 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 就是创造阶级 (creative class) 。创造阶级的人虽分属于不同的行业, 但有一个共同点:有创新的想法、技术, 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我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给“创意人才”的定义就是“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 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能够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创意产品 (或服务) 中去, 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 (或服务) 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4]。

总而言之, 创意阶层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新, 并呈现出年轻化、流动性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等特征。

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创意阶层”的组成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 艺术家、设计师不占绝对比例, 主要由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组成, 他们都是创意知识的输出者, 也是集聚区的主要知识力量。高学历的人员占了绝大部分, 更加注重知识构成, 这也是产学研结合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3.2“人”的特征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集聚区内人员需求, 从集聚区人员的教育层次以及收入物质水平来看, 创意人员更关注收入之外获得的满足、个人成就感的实现、与他人的愉悦的沟通、通过周围的环境获取自我评价, 获得他人的尊重等等。我们分别从年龄、工作, 文化娱乐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将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人员特征统计 (见表1) 。

理解人员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 才能明确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环境规划中的设计思路。具体表现为环境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高度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4 环境具有高度的包容性

4.1 环境包容性的内容

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构建所需的包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环境的便利性。

主要指环境中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否健全方便, 这是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

2) 环境的创意氛围。

创意氛围是指具有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等必要先决条件的集聚区, 在这里企业家、知识分子、艺术家、管理者、学生处于开放心态、能互动创造出新的观念、事物、产品等。这种创意氛围主要通过建筑空间以及公共艺术表现出来, 体现个性表现力。

3) 环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具有满足不同人群, 不同活动需求的环境, 是包容性最直接的体现。创意阶层因为久坐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所以需要多姿多彩的生活, 需要能随时参与的街头文化, 需要能够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场所, 需要体育锻炼设施等。所以有活力、刺激的、非正式、街头形式的各种便利设施和各种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对创意人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4.2 环境包容性的具体表现

环境的便利性、创意氛围和多样性等包容性要素最终要通过环境设计中的物质要素表现出来。我们以建筑作为界面将其分成建筑外部环境和建筑室内环境。

1) 建筑空间。

高校及周边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建筑空间承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通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 高校内部部分公共建筑可以进行利用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其次, 提升利用和新建高校周边建筑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业厂房、旧居住区甚至农田进行功能置换, 重新改造设计, 形成新的富有活力的建筑空间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此外, 高校周边未开发土地相对丰富, 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在高校周边新建建筑以发展新型产业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优势。

2) 外部公共空间。

首先, 学校本身作为整个社会、城市的较为独立运行的团体, 以及政府对高校环境的投入, 使得高校在城市设施建设方面比其他空间环境有更好的优势, 比如供电系统, 通讯系统, 给排水系统, 道路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等, 能够为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 高校从占地面积上通常占据整个城市很大一部分区域, 有的甚至相当于一座城镇, 例如英国的牛津、剑桥等。许多学校与城市其他区域的界限也日趋模糊, 学校成为一个较为开放区域, 在校内、校外, 校内外之间的灰色区域具有不同开放程度的公共空间, 正好满足了创意阶层的多种活动需求。运用高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元素以及景观资源为创意阶层留下了足够的创意空间和人文环境。

5 结语

满足“人”的需求、高度的环境包容性是依托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思路主要的原则,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人”要求环境具有高度的包容性, 高度包容性的环境又能吸引更多的“人”的集聚, 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机制, 促进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繁荣发展。

摘要: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角度, 深入挖掘了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设计思路, 对“人”的需求与环境包容性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终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8

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脉络

以2005年宋庄镇《文化造镇战略实施纲要(2005-2020)》的制订为节点,宋庄的发展可分为1993至2005年宋庄艺术家聚集区的自发形成时期和2005年之后由政府引导建设宋庄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自觉发展时期。

宋庄艺术家聚集区的前身是圆明园画家村,由于文化体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自1993年开始,从圆明园画家村撤离出来的艺术家陆续迁入宋庄镇小堡村。1993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工作室进驻宋庄, 1994年,方力钧、栗宪庭等第一批画家、批评家在宋庄开始创作生活,1995年10月圆明园画家村完全解散后,一部分艺术家集体搬迁到宋庄小堡村,宋庄艺术区便逐渐自发形成。到2005年,拥有316名艺术家的宋庄艺术群落形成。

2005年,宋庄镇开始引导艺术资源向产业资源演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成立宋庄艺术促进会、举办宋庄文化艺术节、创立北京宋庄文化创意发展公司、开办“中国宋庄网”等一系列工作平台,高效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和管理。2006年底,宋庄获得北京市首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资格认定。

2008年1月,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具体负责集聚区范围内14.6平方公里土地一级开发,以及产业发展、开发建设等各项相关管理工作,积极引进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及项目。

目前,在宋庄生活的艺术家已由2005年底的400多人增加到近5000多人;集聚区内现有大型美术馆14家、画廊113家,艺术家工作室45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企业5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艺术工作区从原来的零散发展到现在近20个,餐饮、休憩、时尚空间150个;自2005年至2011年组织了7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集聚区内年均举办各类活动过千场次,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已达到年均50万人次。

政府三阶段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对宋庄管理建设的介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08年,以宋庄镇政府为管理主体,主要以管理为主;第二阶段是2008—2011年,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成立后对宋庄的发展建设进行规划,并将其纳入通州区乃至北京市的整体城市规划当中;第三阶段为2011年之后,按照文化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进行建设的阶段。

第一阶段宋庄镇政府的主要管理措施可概括为三个平台的搭建。一是成立宋庄艺术促进会,此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艺促会是政府发起的民间组织,是非营利的、非官办的新型社会组织;是在通州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间社会团体、独立法人机构。会长由通州区政府任命或聘请,副会长及理事由知名艺术家担任,工作人员外聘,按照社会组织的模式运营,艺术家注册成为会员,艺促会为艺术家提供资讯、宣传、协调、沟通等公益服务。宋庄艺术促进会是宋庄艺术家与其它艺术团体之间的桥梁,也是艺术家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亦是艺术家和宋庄镇域内村民之间的桥梁。宋庄艺术促进会现有注册登记艺术家人数为4700多人。

二是成立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此为市场化运作平台。经营范围包括艺术家作品的授权、文化项目的引进、基础设施前期招商等,营业利润部分用于艺术促进会的运营。现在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下属8个子公司,包括网络文化公司、建筑设计公司、餐饮公司、旅行社、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个平台,由子公司来运营。

三是举办“宋庄艺术节”,此为展示交流平台。从2005年到2011年,宋庄举办了7届宋庄艺术节,分别以“宋庄路”“打开宋庄”“艺术链接”“宋庄进行时”“群落!群落!”“跨界”和“生态宋庄”为主题。旨在通过艺术展览、学术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宋庄当代原创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为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集聚人气和影响力,也带来更多国内外交流机会和商机。

第二阶段从2008年1月,通州区委、区政府设立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开始,管委会的主要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建设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集聚区所处地域整体的既有基础配套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管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了园区市政配套整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协同推进的方法,对集聚区新城范围内10.3公里的水、电、气、暖等急性整体规划。同时,以重点道路为载体,同步进行配套市政管线建设。集聚区2010-2012年安排自建道路7条,包括城市主干路1条、城市次干路4条、城市支路2条,总长度约10公里,估算总投资约5.8亿元。并全力推进宋郎路、潞苑北大街等区属重点道路宋庄段的拆迁工作,加快集聚区路网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

整体建设规划方面,宋庄管委会于2008年委托美国龙安公司编制《集聚区城市概念设计》方案,为集聚区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2010年,管委会提出将宋庄升级为北京市中央艺术区(CAD)的科学规划,包括创意设计产业区、演艺传媒产业区、国际动画产业区、国际金融商务区、文化产业会展交易区、影视艺术创作合成产业区、艺术展馆区、商住开发区八大功能区域。2012年在原规划基础上再次进行调整,目前还没有完成,但管委会工作人员透露将会保留一个区域作为原创艺术群落的保留区。目前,整个宋庄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4.6平方公里,位于通州国际新城范围内的10.3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是目前的首期开发面积。已签约的主要项目包括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北京世贸艺术中心、宋庄文化产业园(三辰动漫游戏企业集群)、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址等。

宋庄发展的第三阶段刚刚开始,除了上述已经签约的项目之外,宋庄管委会还规划建设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等网络交易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但目前均未正式运营。已经落实的项目是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今年的博览会与原有的“宋庄艺术节”合并,其宗旨是打造国际级的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通过作品展览、拍卖以及签约、投融资洽谈会、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作品流通交易、产业信息交流以及资本和创意有效对接,全面促进产业各环节循环和产业发展。

2005年以来宋庄的发展及变化

政府部门的管理、引导和直接参与建设,让2005年以后的自觉发展时期成为宋庄发生迅速深刻变化的时期。

一方面,宋庄镇的文化造镇战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是艺术家集聚规模迅速扩大。宋庄已成为全球县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原创艺术家聚集地,聚居于宋庄的艺术家已由2005年的316名迅速增加到现在的约4600人。二是艺术作品数量和产值稳步增长。宋庄艺术家每年作品总数量约为10万件,总市值约15亿人民币,每年艺术品交易量约3万件,交易额约7亿元,已有5位艺术家个人作品交易总额超过1亿元。三是艺术家类型日趋多样。宋庄内居住的80多名国外艺术家来自18个国家,艺术家种类由以画家为主向书画家、雕塑家、音乐人、摄影家、诗人、批评家等多元化构成转变。四是产业链条逐渐形成。区内现有大型美术馆14家,画廊113家,艺术家工作室45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和服务企业75家,初步形成了集艺术创作、展示、交易、拍卖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五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在宋庄进行的艺术展演、文化交流活动超过1000场次,国际展览、论坛等活动约50场次,吸引的参观访客超过50万人次,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逐渐树立起“中国·宋庄”这一知名文化品牌。

另一方面,2005年之后的宋庄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这些质疑和批判不仅来自媒体和艺术评论家,也包括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一是商业化对原创艺术氛围的侵蚀与破坏。艺术家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被当地村民充分利用,装裱、物流、餐饮、住宿等个体服务业迅速发展,政府引进的产业项目也在不断开工。二是艺术家贫富分化严重。宋庄有11位个人交易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指标艺术家,但大部分艺术家生活并不宽裕,有37%的艺术家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不断上涨的房租让艺术家的处境更加艰难。针对以每年20%的速度上涨的房租,宋庄小堡村村委会对村民租房价格采取过最高限价等干预措施,但房租从2007年到2012年还是增长了一倍。四是在众多产业项目的包围下,原始艺术家群落尤其是中小艺术家被逐渐边缘化。宋庄的原始艺术家大多是体制外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如今的文化体制中本身就属于边缘地带,同时由于政府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他们越发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挤压。

政府角色定位的利与弊

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政府管理措施,大致可以看出2008年宋庄管委会成立前后政府在宋庄发展问题上思路是不同的。第一阶段宋庄镇政府基本以管理为主,政策措施主要围绕艺术家的创作生产和艺术品的交易展示。同时,由于艺术家主要租借村民住宅或村民集体修建、改造的工作室用于创作和生活,平衡村民和艺术家之家的利益问题成为镇、村一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而从第二阶段开始,宋庄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日益凸显。宋庄管委会的成立意味着宋庄的发展建设被纳入更宏观的政策视野,同时宋庄也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期望。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作为通州新城三大城市经济功能区之一,担负着建设通州新城,打造“北京市中央艺术区”的重任。区政府设立的管委会向下无法直接介入镇、村政府部门对艺术家的直接管理,从而只能将更多政策资源投入到重大的产业项目之中,完成更高层级政府对宋庄的发展期望。

以宋庄管委会为代表的当地政府部门在管理建设中,取得了一些可取经验和启示: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宋庄把握住区域内画家自然聚集这一文化资源优势,将艺术品产业打造为城镇名片,探索出一条乡镇和农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道路。二是搭建各类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宋庄艺术促进会、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宋庄艺术节等平台的搭建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格局。三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艺术家水、电、燃气、交通等方面生活条件,帮助艺术家解决生活困难,不断吸引艺术创意人才集聚宋庄。四是重视品牌推广。宋庄设计了包括宋庄的镇徽、标准字、标准色、广告用语在内的CI识别系统,并委托专门机构,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与媒体组合,借助专业咨询、广告、公关公司,对宋庄品牌的商品进行包装和推广,同时打造节庆活动提升宋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在管理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集聚区规划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宋庄首期开发面积10.3平方公里中包括了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及道路等,实际能够用于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的用地面积非常有限,用地指标的限制、土地开发手续办理周期过长、地方政府资金的短缺都导致了各大产业项目落地困难。二是综合发展的建设导向让艺术家群体趋于边缘化。宋庄规划的八大功能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商住开发区,管委会规划中的若干重大项目并没有为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三是没有建立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由于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居住群落大多由村民投资或村委会集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管委会几乎不能为艺术家提供直接的公共服务体系,因此也无法很好地抑制房租上涨。同时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较之前的宋庄艺术节而言,更关注产业项目和知名画家,普通艺术家感觉更加被边缘化。首届中国艺术品博览会项目签约额为647亿元,艺术品拍卖总额仅为3.7亿元。

文化产业繁荣下的建议

在对宋庄的发展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宋庄的核心资源是艺术家的自然集聚,这是具有独特性的稀缺文化资源,当地政府部门无论是想将其转化经济效益还是文化软实力,其首要前提都是保护好这一文化资源。因此,无论宋庄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当地政府部门在管理建设过程应该高度重视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该建立针对低收入艺术家的扶持政策,包括物质和资源两方面。文化产业尤其是原创艺术一直都是高风险的行业,艺术作为一种职业需要多年的训练和积累,艺术家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原创艺术的培育和推广阶段加大投入,将大大提高宋庄对潜在艺术人才的吸引力,并为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许宋庄目前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思路能够很好地为艺术家们解决发展问题,但在大多数艺术家生存生活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前提下,这样的产业发展最终会变成无源之水。

其次是产业项目开发应当围绕核心资源进行规划。文化产业目前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但以文化产业园区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园区项目全国不在少数。我并不反对文化地产项目,相反的确有曲江新区、深圳华侨城这样文化资源与地产项目结合得非常好的案例,但如果宋庄也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则会十分可惜,因为宋庄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具有独特性并且不可复制的。目前宋庄的规划和全国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并无二致,同时宋庄目前也并不具备按其现有规划全面开发的实力和条件。

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找准定位,避免“失位”和“越位”。政府管理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往往在于政府部门太想有所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在宋庄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尽量让市场力量参与宋庄的建设,让社会组织和艺术家参与宋庄的管理。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边界的守护者,为艺术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和安全感,协调艺术家和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平衡艺术创作和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

上一篇:调整心态名人名言下一篇:战胜挫折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