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2025-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精选9篇)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1

5.MCS-51 单片机内部RAM 可分为几个区?各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内部数据存储器分为高、低128B 两大部分。

低128B 为RAM 区,地址空间为00H~7FH,可分为: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堆栈及数据存储区。存放程序运算的中间结果、状态标志位等。高128B 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地址空间为80H~FFH,其中仅有21 个字节单元是有定义的。

6.MCS-51 单片机的P0~P3 四个I/O 端口在结构上有何异同?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P0 口是一个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端口。

P1 口是一个内部带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O 端口。P2 口也是一个内部带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O 端口 P3 口是一个内部带上拉电阻的8 位多功能双向I/O 端口。

9.指出8051 可进行位寻址的存储空间。

00~7FH(即20H.0~2FH.7)及SFR 地址能被8 整除的寄存器中的各位。

10.位地址90H 和字节地址90H 及P1.0 有何异同?如何区别? 位地址90H 表示P1.0 位

字节地址90H 表示P1 口

11.在访问外部ROM 或RAM 时,P0 和P2 口各用来传送什么信号?P0 口为什么要采用

片外地址锁存器?

P0 口传送地址低八位后可复用数据线,所以,P0 口要采用片外地址

锁存器。P2 口传送

地址高八位。

12.什么是时钟周期?什么是机器周期?什么是指令周期?当振荡频率为12MHz 时,一

个机器周期为多少微秒?

时钟周期:也称振荡周期,即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osc 的倒数,是时序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机器周期: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规定的操作,完成一个规定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12 个时钟周期。

当振荡频率为12MHz 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2/(12×1000000)秒=1 微秒

指令周期:定义为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13.MCS-51 单片机有几种复位方法?复位后,CPU 从程序存储器的哪一个单元开始执行

程序?

MCS-51 的复位电路包括上电复位电路和按键(外部)复位电路 0000H

1.MCS-51 有哪几种寻址方式?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寻址的? MCS-51 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有以下7 种:

立即寻址方式:操作数直接出现在指令中。

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单元地址直接出现在指令中。

寄存器寻址方式中: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操作数。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指定寄存器中的内容是操作数的地址,该地址对应存储单元的内容才是操作数。

变址寻址方式是以程序指针PC 或数据指针DPTR 为基址寄存器,以累加器A 作为变址

寄存器,两者内容相加(即基地址+偏移量)形成16 位的操作数地址,相对寻址是以程序计数器PC 的当前值作为基地址,与指令中的第二字节给出的相对偏

移量rel 进行相加,所得和为程序的转移地址。

位地址:内部RAM 地址空间的可进行位寻址的128 位和SFR 地址空间的可位寻址的11

个8 位寄存器的88 位。位寻址给出的是直接地址。

1.MCS-51 系列单o片机能提供几个中断源、几个中断优先级?各个中断源的优先级怎样确

定?在同一优先级中,各个中断源的优先顺序怎样确定?

答:MCS-51 系列单片机能提供5 个中断源,2 个中断优先级。各个中断源的优先级是由

特殊功能寄存器IP 来确定,IP 中和各个中断源对应位为1 时,此中断源为高优先级,否则为

低优先级。在同一优先级中,各个中断源的优先顺序是由自然优先级来确定的。

2.简述MCS-51 系列单片机的中断响应过程。

答:MCS-51 系列单片机的中断响应过程是按照以下顺序执行的:开中断-----中断请求-----

-中断判断-------中断响应-------中断返回。

1.8051 定时器/计数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8051 定时器/计数器有0,1,2,3 四种工作模式。模式0 为13 位1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1 为16 位1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2 为自动赋初值的8 位定时器/计数器,模式3 可以增

加一个8 位定时器(T1 没有模式3)。

1.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MCS-51 串行口有没有同步通信功能?

答案:

异步通信因为每帧数据都有起始位和停止位,所以传送数据的速率受到限制。但异步通

信不需要传送同步脉冲,字符帧的长度不受限制,对硬件要求较低,因而在数据传送量不很

大。同步通信一次可以连续传送几个数据,每个数据不需起始位和停止位,数据之间不留间隙,因而数据传输速率高于异步通信。但同步通信要求用准确的时钟来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严格同步。

MCS-51 串行口有同步通信功能。

2.解释下列概念:

(1)并行通信、串行通信。

(2)波特率。

(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4)奇偶校验。

答案:

(1)并行通信: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其特点是传送速度快、效率高,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有多少根传输线。当数据位数较多和传送距离较远时,就会导致通信线路成本提高, 因

此它适合于短距离传输。

串行通信: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进行传送。其特点是只需一对传输线就可实现通信,当传输的数据较多、距离较远时,它可以显著减少传输线,降低通信成本,但是串行传送的速度慢。

(2)波特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称为波特率(也称比特数),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即位/秒。

(3)单工: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即一方只能发送,另一方只能接收。

半双工:允许数据双向传送,但由于只有一根传输线,在同一时刻只能一方发送,另

一方接收。

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送,由于有两根传输线,在A 站将数据发送到B 站的同

时,也允许B 站将数据发送到A 站。

(4)奇偶校验:为保证通信质量,需要对传送的数据进行校验。对于异步通信,常用的校验方法是奇偶校验法。

采用奇偶校验法,发送时在每个字符(或字节)之后附加一位校验位,这个校验位可以是

“0”或“1”,以便使校验位和所发送的字符(或字节)中“1”的个数为奇数——称为奇校验,或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接收时,检查所接收的字符(或字节)连同奇偶校验位中“1”的个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2

1 单片机工作原理

单片机是把微型计算机主要部分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单芯片微型计算机, 又叫单片微控制器 (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 , 国外又称作单片微计算机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虽然单片机种类繁多, 但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包含中央处理单元 (CPU) 、存贮器 (存放程序指令或数据的ROM、RAM等) 、输入/输出口 (用于与外部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控制电路等连接通信的I/O口, 分串口和并口) 及其他功能部件如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 (优先接受外部信号执行相关程序运行) 等, 通过地址总线 (AB) 、数据总线 (DB) 和控制总线 (CB) 连接。通过I/O口与外部设备及外围芯片相连。其系统结构如图1。

单片机典型应用系统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包括基本部分和测、控增强部分以及外设增强部分。基本部分主要是计算机外围芯片的扩展及功能键盘、显示器的配置, 通过内总线连接而成。测、控增加部分主要是传感器接口与伺服驱动控制接口。外设增强部分主要是外设接口, 通常采用标准外部总线, 如RS-232C通用串行接口、IEEE-488仪器接口和圣特尼克 (Centronic) 打印机接口等。

2 单片机系统维修

从单片机原理可知, 单片机作为高集成微型计算机, 主要是通过软件编程、接口扩展来实现控制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 需要外围电路来保证。现就几例实例加以说明。

故障一:一台KN601M多参数监护仪, 各按键失灵, 屏显正常;

屏显正常, 各按键失灵, 怀疑按键电路无供电或公共线断路。打开机箱, 任选一按键, 测其两端电压为5 V, 测按键一端与地电阻为0 Ω, 说明按键供电电路正常;分析按键电路得知, 各按键连接至一集成块AT89C2051的11~19脚;因各按键都失灵, 故怀疑此集成块损坏。通过网上查知, AT89C2051是一单片机, 其引脚如图3所示。

测得第20脚电压为5.01 V, 工作电压正常, 第4、5脚间电压约0.45 V, 晶振工作正常, 测第1脚电压在开机瞬间0 V升至5 V, 正常。单片机正常工作条件俱符合要求, 故障在于接口电路及其外围扩展电路或单片机本身。测按键5 V工作电压正常, 工作电压通过一提升电阻连接到单片机接口, 并无接口扩展, 可知单片机是通过扫描第11~19脚的电位高低变化来确定各按键作用的, 若某键失灵或对地短路致使长期闭合, 则其他各按键即失去作用, 测第11~19脚的电位, 第11、18脚电压为0 V, 其他各脚电压为5 V, 分析电路板可知, 第11接地, 第18脚为按键, 正常情况下为高电位5 V。拆下该按键, 发现原来是开关内金属触点移位使开关常闭, 复位触点后, 故障排除。

故障二:一台XFRAME II 数字胃肠机, 透视时屏显呈周期性亮、暗变化;

无论在自动还是在手动情况下, 透视图像呈周期性亮、暗变化, 首先可排除显示器故障。仔细观察透视时kV、mA的变化, 发现在连续透视情况下, mA值基本不变, kV值在45 kV~120 kV之间周期性变化, 并与屏显的周期性亮、暗变化同步。由知可知, 故障在于kV控制电路, 而且手动和自动情况下故障现象相同, 故障应在手动和自动kV控制的公共部分。分析电路图, 发现无论自动还是手动, 其kV控制都是由IC单片机系统完成的。

根据单片机原理可知, 该故障可能原因: (1) 单片机工作电源不正常; (2) 单片机本身损坏; (3) 存贮器损坏; (4) I/O接口损坏, 测得电源电压5 V正常。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 首先更换插件RAM6116, 试机, 故障排除;原来是存贮临时数据的RAM损坏, 使得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透视情况下的设定或自动控制计算出来的kV值未能存贮, 致使曝光kV值失控。单片机系统在工作正常情况下, 通过设定值或计算值进行控制, 数值存贮在临时存贮器RAM中, RAM损坏, 从而产生透视图像周期性变化的故障。

故障三:意大利MOONRAY C臂血管造影X机, 开机后计算机主机与分机通讯失败;

该机主机主要是用于图像采集和处理, 分机主要控制曝光, 主、分机通过RS232接口通讯。由于主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 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 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 该机采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通讯失败主要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主机软硬件故障;二是分机单片机故障;三是主机与单片机之间通讯电缆、转换接口故障。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测量通讯电缆正常。考虑主机和单片机系统故障的检测面较广, 而转换接口作为通道, 电路简单, 同时若出现故障, 同时影响主分机的正常工作, 故接下来检测转换接口。如图4所示。

测得IC第16脚工作电压5.0 V正常, 将MAX232的第9脚接地, 测量IC第8脚对地电平, 为10 V。再将MAX232的第9脚接+5 V, 测量IC第8脚对地电平仍为10 V, 原来是Tx持续保持高电平, 故通讯失败。更换MAX232后试机, 通讯正常, 故障排除。

结论:根据多年维修经验, 单片机系统故障, 单片机本身出现故障较为少见, 多为外围电路故障。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 需要对单片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注意积累资料。在维修单片机电路时, 不要轻易地把故障点归结为单片机本身故障, 而要根据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应重点排查电源供电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等单片机工作的基本电路是否正常, 继而排查I/O口及扩展电路和RAM、ROM及扩展电路。

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实践 篇3

【关键词】单片机 项目教学 仿真开发 Proteus软件 Keil软件

一、单片机教学难点和不足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及系统设计水平的提高,单片机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单片机的从业人员将更为抢手。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我认为这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单片机应用技术包含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网络通信等各方面的知识,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好单片机的基础。

2、单片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多而复杂,不好理解。学生不但要对单片机本身和外围电路的工作原理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各外围器件的接口方法和使用技巧这是一个困难。

3、单片机应用系统电路复杂、接口芯片多、元器件多、线路多,学生分不清各部分的作用,分不清线路主次,这又是一个因难。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 (1)总是强调理论知识点,强调程序设计,花费大量时间讲授程序设计方法和硬件工作原理,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与实际应用产品联系不紧密。当前的实验教学大多以单片机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开设的多为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实验结果,而忽略了硬件设计、软件调试等过程。而单片机课程设计的选题也没有紧密联系市场实际应用,单片机的应用能力、开发技巧、产品创新能力都没能得到很好地锻炼。(3)教学资源不足。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出现多人共用一台实验装置的现象。

二、仿真项目教学

Proteus和Keil的完美结合,可为单片机系统资源、软件技术、硬件接口电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应用系统等单片机理论和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实验仿真平台。在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引入项目教学并利用单片机开发工具,以案例教学方式从简到难详细指导学生单片机开发的操作方法。在开发中掌握相关指令和硬件知识的学习。

1、从简到难的项目任务:①简单信号灯控制;②按键控制信号灯;③跑马灯控制;④数码管显示;⑤定时器和中断控制数码管循环显示;⑥按键控制数码管显示;⑦交通灯控制;⑧电脑时钟;⑨红外线摇控器;⑩红处线接收器。

基于以上10个项目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单片机的编程和硬件知识,也能熟悉一个产品的研发过程,并将所学知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2、Proteus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是模拟单片机及其外围器件的很好的工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仿真51系列、AVR、PIC等常用的MCU及其外围电路,如LCD、LED、RAM、ROM、键盘、马达、AD/DA、部分SPI器件、部分I2C器件等,可以直接在电路原理图上实现硬件的虚拟仿真,实现程序的调试,并提供进行测试与分析的虚拟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虚拟仪器及仿真图表。

3、Keil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开发的,是目前广为应用的51单片机软件开发工具之一。它支持汇编、C语言以及混合编程,同时具备功能强大的軟件仿真功能,在软件模拟仿真方式下不需要任何单片机硬件即可完成用户程序仿真调试,同时也提供多种硬件仿真功能,可以与Proteus单片机仿真软件联合实现虚拟硬件仿真。Keil软件具有良好的调试界面,操作不复杂,具有优秀的编译效果,丰富的学习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实例都采用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联合仿真对程序都像仿真器一样调试,同时在屏幕上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电路输出状态,比较容易读懂并理解所调试的程序。边学边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又解决了缺乏硬件条件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 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联合仿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这样进行教学可充分做到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不脱节,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掌握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满足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睿. 关于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08,(07) . 

[2]朱华贵. 《单片机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36) . 

[3]欧阳慧平,张蒂如.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4]蔡成炜. 在教学中寻找单片机教学的改革方案[J]苏州工职院, 2007,(02) . 

[5]徐敏,卢周平.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1) . 

[6]赵天翔,肖寒鹏. 对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 2008,(07) .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4 篇4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建立应用电子产品系统开发思想,掌握可编程主控芯片产品、系统开发的开发原理、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模型,并划分软、硬件功能;

2、以DVCC598JH++仿真器为基础,设计硬件电路;

3、设计软件程序;

4、软、硬件仿真与调试。

三、交通灯设计:

1、交通灯模型:

把红、绿、蓝3个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组,分别用4组发光二极管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正常情况下,各道口通、断50s,通、断之间等待10s;特殊情况各道口分别可以一直通断,直到特殊情况解除。

2、软、硬件功能划分:

发光二极管亮、灭显示由硬件电路完成;亮、灭的时间由软件控制。

3、交通灯硬件电路设计:

4、软件设计: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MCS-51单片机有片内ROM容量( )

A. 4KB B. 8KB

C. 128B D. 256B

2.MCS-51单片机的位寻址区位于内部RAM的( )单元。

A. 00H—7FH B. 20H—7FH

C. 00H—1FH D. 20H—2FH

3.MCS-51单片机的.串行中断入口地址为( )

A. 0003H B. 0013H

C. 0023H D. 0033H

4.MCS-51单片机的最小时序定时单位是( )

A. 状态 B. 拍节

C. 机器周期 D. 指令周期

5.若MCS-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6MHZ,定时器/计数器的外部输入最高计数频率为( )

A. 2MHz B. 1MHz

C. 500KHz D. 250KHz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MCS-52单片机片内共有______字节单元的RAM.

2.若MCS-51单片机的程序状态字PSW中的RS1,RS0=11,那么工作寄存器R0-R7的直接地址为______.

3.对于指令SJMP $,其操作码为80H,其操作数(即偏移量)为______.

4.当EA接地时,MCS-51单片机将从______的地址0000H开始执行程序。

5.微处理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____________.

6.单片机的工作过程就是______的过程。

7.I/O编址技术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8.I/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有______、程序查询方式、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数据总线

2.相对寻址

3.中央处理单元

4.内堆栈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单片机是如何区分片内片外RAM的?

2.简述单片机的接地系统。

3.MCS51单片机的伪指令有哪些?

4.串行通信有哪几种制式?各有>5.D/A转换器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

五、读程序(阅读程序后填空。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已知(SP)=60H,(DPTR)=3456H,在执行下列指令后,(SP)=______,内部RAM(61H)=______.

PUSH DPH

PUSH DPL

2.执行下列程序后,(A)=______,(B)=______.

MOV A,#0AH

MOV B,#20H

MUL AB

3.请分析下面程序执行后的操作结果,(A)=______,(R0)=______.

MOV A,#60H

MOV R0,#40H

MOV @R0,A

MOV 41H,R0

XCH A,R0

4.内部RAM从list单元开始存放一单字节正数表,表中之数作无序排列,并以-1作结束标志。编程实现表中找出最小值。

MOV R0,#LIST

MOV A,@R0

MOV MIN,A

LOOP5:INC R0

MOV A,@R0

________,LOOP3

RET

LOOP3:CJNE A,MIN,LOOP1

LOOP1:________ LOOP2

MOV MIN,A

LOOP2:SJMP LOOP5

5.设两个十进制数分别在内部RAM40H单元和50H单元开始存放(低位在前),其字节长度存放在内部30H单元中。编程实现两个十进制数求和,并把求和结果存放在40H开始的单元中。

MOV R0,#40H

MOV R1,#50H

MOV R2,#30H

_________

LOOP:MOV A,@R0

ADDC A,@R1

_________

MOV @R0,A

INC R0

INC R1

DJNZ R2,LOOP

RET

六、综合题(共32分)

1.设单片机晶振频率FOSC=6MHZ,使用定时器0以工作方式1产生周期为800μs的等宽方波,用中断方式实现编程,并在P1.0输出。(10分)

2.用8255A设计一个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

(1)完整打印机接口电路(4分)

(2)写出8255的控制字及初始化程序,假设片选地址为4000H.(4分)

(3)写出打印字符串“ABC”程序(4分)。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6

随着电力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成为现代科学领域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成为通信专业、电信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必设的一门课。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单片机是一门应用设计类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考虑了如下问题:

1.1避免仅仅从原理上去对单片机进行分析和介绍,而是在对其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硬件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如何组成硬件系统以实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介绍,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常用的应用系统设计。

1.2为学生提供大量实用性、典型性的接口设计实例和设计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工作的效率。

1.3对系统设计用到的新器件,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各种新型的单片机芯片、存储器芯片、新型功率器件等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理念的改革

随着教学的发展,那种以教师为主,我教你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学了。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注意转变思想,确立以“学生”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成为教学中的导航者、辅导者。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使教与学更加的融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双主线教学法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条主线是显式主线即对单片机理论知识的教授。第二条主线隐藏在第一主线背后,就是通过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我们的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2选择重点章节进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单片机接口程序的理解和应用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一个重点、难点,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不仅涉及到了硬件接口的设计,也涉及到了应用程序的编程方法和设计等众多知识。在教改中,对单片机的复位、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口、并行I/O口、A/D和D/A转换器的接口设计等章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法先对书中已有的实例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各种硬件接口以及相对应的软件程序的设计方法,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常常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能够相互的探讨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3.3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应用。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上实践课时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学到了很多单片机以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但一回到实践中来时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单片机应用技术和其课程结合的实际问题。而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单教学,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与实际应用相近的案例,能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例如在教学过程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为案例,做个智能万年历、智能机器,一方面趣味性增强,另一方面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反思、体验和感悟,进而进行举一反三。

4实验教学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似简单,说亦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在讲解理论课时补充一些实践内容,或做一些演示实验,而是从真正的意义上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改中我们首先加大了实验课所占的比例,其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4.1机动灵活安排实验。传统教学模式是整个单元理论课讲完后,再集中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实验安排,但它的弊端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知识的接受与掌握。如果灵活地将实验安插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克服这个难题,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了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内容后,马上让学生做:定时器实验;在讲解了中断系统后,马上让学生做:外部中断实验,接下来就让学生做;将定时器/计数器与中断系统综合起来的实验:电子时钟实验。这样安排,由于是在学生对理论知识还记得很深刻的情况下进行实践,不但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了理论内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实验效果。

4.2分组实验,逐步指导。传统教学模式是全班同学一起上实验课,仅由教师一人指导。由于需要指导的学生很多,一个教师实在是勉为其难,这种方法势必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采取了分组实验,逐步指导的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分3人一组或者4人一组。分组人数越少,教师就越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但是要注意如果每组人数过多,会减少学生的动手机会,因此分组要进行全面考虑,着重以保证实验效果为主。

其次,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组长在分组教学中主要担任辅助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的任务,因此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要选择成绩好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学来担任。

最后,对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这是分组实验中最关键的环节。全班同学一起做实验前,先对组长进行认真而具体的培训,提供机会让每个组长先做一次实验,教师细心指导。使每个组长都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各种注意事项,并能掌握一些基本错误的检查和排除方法。这样在正式上实验课时,每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指导各个组学生完成实验。教师主要是对每组同学讲解实验原理以及过程,组长则帮助教师检查同学们的实验是否有错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4.3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教学课时数的有限,让全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难度不同的实验,实际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这样只要学生想做实验,无需顾虑缺少实验器材、没有实验环境这些因素,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由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环境来完成实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自主创新和发明的天地。

实践证明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效果,而且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压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结束语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7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在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单片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并在很多的家用电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充分掌握该课程的技术知识,也是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由于单片机原理和应用原本就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内容,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在一起,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本文重点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传统的单片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比较侧重于对单片机原理知识和各零部件的介绍,教材内容也相对枯燥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并且,在对教学课程进行安排时,也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虽然充分保证了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实用性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的现象。以下本文就具体归纳了在当前单片机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1.1教学安排不适应现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案中基本是由教师对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内部构造等进行介绍,学生们只是被动的学习。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单片系统是怎样设计和组成的。而单片机工作原理内容又与微机原理课程存在着很多的相似点,如果教师一直过多的叙述这方面的知识,很难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情绪。

1.2實践环节重视不够

由于缺少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无法更加全面的掌握到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而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一般是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只是让学生们大致了解一下单片机的系统构造、输出输入等方面的实验。并且,还有大部分的验证性实验都是根据相关的指导书完成的。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指导书上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拓展,更无法有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还很可能形成敷衍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3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现如今,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样性的单片机集成芯片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大量山寨的仿真软件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还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1.4 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就我国当前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其中大多数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一直都没有对单片机系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开发,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只会照本宣读,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理论教学改革

2.1适当调整课程学时以顺应单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某院校为例,其结合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与多年来单片机教学的经验,对该院 5 个专业的教学大纲与学时进行了修订。从原有的 32 学时调整为 48 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从 4 学时调整为 8 学时,并且加上了一个周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先修完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之后才开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单片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的教学学时,这部分的内容既可以类比微机原理又可以作为基础,使学生易于入门。经过修订,MCS-51 单片机的硬件、指令系统压缩为 10 学时;单片机的扩展、接口电路与应用为 12 学时;其他类型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 8学时;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调整为 10 学时;实践环节为 8 学时。

2.2以实际应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有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时,要向学生详细的讲述单片机这门课程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并重点对其重要性、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同时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先将单片机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利用数字电路观点进行叙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迅速了解到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与集成块的工作原理十分相似,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学习信息。并且,教师还应该对一些简单的驱动系统进行演示,让学生们直接观察单片机的应用过程,促使学生自发主动的参与其中。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结合,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平时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演示性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

在实际的操作动手过程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过从多种渠道来或缺更多的单片机资料,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资源,促进学生向着复合型人才而发展。

2.3加强C51语言的教学

多年来,单片机的教学和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大多都以汇编语言作为开发工具,这是由于汇编语言具有代码紧凑、执行时间短、控制及时且易于记忆等优点。但是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硬件结构的过分依赖,不同类型的单片机汇编指令有所不同,而且程序比较繁琐,可移植性差等。与汇编相比,C语言在功能上、结构上、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且C语言有丰富的函数库,可以有效减少编程工作量,对单片机的硬件稍作了解即可进行系统开发,特别是C语言对寄存器的分配与寻址方式都是由编译系统自动完成,由此可见,将C语言引入单片机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汇编语言与C语言并重。让学生能看懂汇编语言,可以用汇编语言完成简单程序的设计,但不要求完成复杂系统的程序设计,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用C语言完成简单和复杂程序的设计,从对比中加深对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理解。

3.结束语

由于该门课程相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开始学习的时候入门较难且难以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因此如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单片机技术?怎样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些问题已成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议题。 [科]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2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25.

[2]杨立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62-66.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8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icro-controll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学时数:18

学分数:1 使用层次和专业: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基本学完该课程之后,综合运用所学单片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从而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走出校门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该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对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和串行口通讯等,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能力,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硬件元器件的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学会方案论证的比较方法,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流程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4、这一环节对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软、硬件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掌握单片机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设计、调试及写出总结报告等,其中理论设计又包括选择总体方案、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包括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软件设计包括模块化层次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等。程序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调试,进一步完善程序设计,使之达到课题所要求的指标,使理论设计更接近于 1

实际产品。课程设计的最后要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理论设计内容,调试的过程及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下8个设计题目每组学生可任选一项: 题目一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1)用发光二极管模拟交通信号灯,用按键开关模拟车辆检测信号。

(2)A、B两车道交叉组成十字路口,A是主车道,B是支道。正常情况下,A、B两车道轮流放行,A放行50s,B放行30s,各含5s警告时间。

(3)交通繁忙时,该系统应有手受控开关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其中一车道放行期间,另一车道繁忙,可通过开关获得15s放行时间。

(4)有紧急车辆通过时,另需一开关设置两车道均禁止通行20s。

2、主要功能模块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和道路显示电路组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发光二极管,开关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

题目二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1)用单片机控制一个由1kw电炉加热的电烤箱,最高温度不超过120℃。(2)电烤过程恒温控制,温度可通过系统设置,误差不超过±2℃。(3)实时显示温度和设置温度,显示精确为1℃。

(4)温度超出设置温度±5℃时发超限报警,对升温和降温过程不作要求。

2、主要功能模块

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温度测量(温度传感器、放大器、ADC转换器)、温度控制(光电隔离、驱动电路、可控硅电路、电炉)、温度给定(按键)、温度显示和报警等几部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温度传感器、ADC转换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

题目三 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第8章)

1、设计要求

(1)设计4个16×16的LED电子显示屏,能稳定、清晰地显示图形或文字。(2)图形或文字显示通过编程能实现静止、左移和右移等多种显示方式。

(3)采用动态扫描方式,保证在目测条件LED显示屏可亮度均匀地显示图形和文字,并且稳定、清晰、无串扰。

2、主要功能模块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16×16的点阵显示、行驱动电路、列驱动电路、译码电路几部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题目四 密码锁设计

1、设计要求

(1)要求密码锁可以设置8位密码,每位密码值范围为1~8,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和修改密码。

(2)若输入的8位开锁密码不正确,则报警5s,连续错3次要报警1分钟,报警期间输入密码无效;输入的8位开锁密码完全正确才能开锁,开锁时有1s提示音

(3)锁内有备用电池,内部上电复位时才能设置或修改密码;电磁锁的电磁线圈每次通电5s,然后恢复初态;密码键盘上只允许有8个密码按键,密码设定完毕后要有2s的提示音。

2、主要功能模块

密码锁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按键扫描模块、蜂鸣器、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驱动电路几部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三极管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

题目五 LED点阵显示电子钟设计

1、设计要求

(1)时钟的显示由LED点阵构成。

(2)能正确显示时间,上电显示为12点,时间能够由按键调整。(3)误差小于1s。

2、主要功能模块

LED点阵显示电子钟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LED点阵扫描模块、电子钟模块组成。其中电子钟由显示电路、行驱动电路、列驱动电路、按键电路和复位电路、晶振电路、驱动电路几部分组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锁存驱动器、译码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题目六 智能抢答器设计

1、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智力竞赛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分别使用一个按钮,编号从0~7。

(2)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和抢答开始。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功能、显示功能和声音提示功能。抢答开始后,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锁存对应编号,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同时灯亮且伴随声音提示。同时锁存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显示编号一直保持到系统清零。

2、主要功能模块

智能抢答器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复位电路、电源电路、选手按键、控制开关按钮,声音提示和数码显示等部分组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蜂鸣器、数码管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题目七 比赛记分牌设计

1、设计要求

(1)启动时显示为0分,计分范围为0~100分。(2)得分时加上相应的分数,失分时剪去相应的分数。(3)刷新分数的按键按下时,伴随提示音。

2、主要功能模块

比赛记分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蜂鸣器、数码管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题目八 学习型红外线遥控器设计

1、设计要求

(1)适用于编码式红外线遥控型家用电器。(2)可遥控多台家用电器。(3)具有一个学习/控制复用键。

(4)可通过一个设备选择键和各个功能控制键实现对多台设备的常用功能的学习和控制。(5)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

2、主要功能模块

学习型红外线遥控器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红外接收及发射电路、复位电路、按键及状态指示电路等部分组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片机、一体化红外遥控接收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自行分工完成一个题目。

2、课程设计流程:

(1)审题、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系统总体方案;

(2)完成硬件设计,画出硬件设计原理图(包括设备模块选择、搭接线路、计算参数等)

(3)根据所完成的任务、硬件原理图绘制系统软件框图,编制程序;

(4)系统调试,认真客观地记录和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写出实验心得;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及答辩。

3、课程设计报告的编写要求:(1)设计任务书一份;

(2)硬件设计原理图一份(A4图纸);(3)设计模块说明;(4)软件调试说明;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调试分析)。

四、成绩考核方式

1、硬件设计成绩(20%);

2、软件设计成绩(20%);

3、实验调试(40%);

4、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20%)。

五、教材和参考文献

1、推荐教材

[1]杨居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2]李海滨.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与项目实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10月.2、教学参考书

[1]付家才.单片机实验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2]李广第.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9.[3]朱珍.单片机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6.[4]胡锦.单片机技术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5]薛钧义.微机控制系统及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2.[6]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大纲制定人:李娜、吴泽、赵忠彪

大纲审定人:白政民

单片机原理复习资料 篇9

(以步机电机控制为例)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②掌握步进电机转动编程方法。

2.实验仪器

微型计算机、试验箱等

3.实验内容

①电路方案

②芯片介绍

③程序

ORG 0A30H

MONIT2: CJNE A,#16H,KEYDISP0 LCALL DISP

;? MONIT: MOV SP,#50H MOV 7EH,#00H MOV 7DH,#02H MOV R0,#7CH MOV A,#08H MOV R4,#04H DEC R0 DJNZ R4,MONIT1 MOV A,#7EH MOV DPTR,#1FFFH

;DISPFLAG MOVX @DPTR,A MOV 76H,#00H MOV 77H,#00H JC DATAKEY AJMP MONIT2 DB 79H,7EH SJMP KEYDISP0 MONIT1: MOV @R0,A KEYDISP0:LCALL KEY DATAKEY:LCALL DATAKEY1

MOV A,7AH ANL A,#0FH SWAP A ADD A,79H MOV R6,A MOV A,7CH ANL A,#0FH SWAP A ADD A,7BH MOV R7,A MOV A,7EH CJNE A,#00H,MONIT4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6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C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9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SJMP MONIT3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C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6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3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SJMP MONIT4 CJNE R6,#0FFH,MONIT6 DEC R7 CJNE R7,#0FFH,MONIT6 LJMP MONIT MONIT3: MOV P1,#03H MONIT4: MOV P1,#09H MONIT5: DEC R6 MONIT6: LCALL MONIT7 RET

MONIT7: MOV R0,#79H MOV A,R6 LCALL MONIT8 MOV A,R7 LCALL MONIT8 LCALL DISP RET MONIT8: MOV R1,A ACALL MONIT9 MOV A,R1 SWAP A MONIT9: ANL A,#0FH MOV @R0,A INC R0 RET DELAY0: MOV R0,#7DH MOV A,@R0 SWAP A MOV R4,A DELAY1: MOV R5,#80H DELAY2: DJNZ R5,DELAY2 LCALL DISP DJNZ R4,DELAY1

RET

DATAKEY1:MOV R4,A MOV DPTR,#1FFFH MOVX A,@DPTR MOV R1,A MOV A,R4 MOV @R1,A CLR A POP 83H POP 82H MOVC A,@A+DPTR INC DPTR CJNE A,01H,DATAKEY3 DEC R1 CLR A MOVC A,@A+DPTR DATAKEY2:PUSH 82H PUSH 83H;***

MOV DPTR,#1FFFH MOVX @DPTR,A POP 83H POP 82H INC DPTR PUSH 82H PUSH 83H RET MOV A,R1 SJMP DATAKEY2 MOV R6,#20H DATAKEY3:DEC R1 KEY0:

MOV DPTR,#1FFFH MOVX A,@DPTR MOV R0,A MOV A,@R0 MOV R7,A MOV A,#10H MOV @R0,A LCALL KEYDISP JNB 0E5H,KEY2 DJNZ R6,KEY3 MOV DPTR,#1FFFH

;*** MOVX A,@DPTR MOV R0,A MOV A,R7 MOV @R0,A LCALL KEYDISP

;***

;*** KEY3: KEY: MOV R6,#50H KEY1:

KEYDISP:LCALL DISP

LCALL KEYSM MOV R4,A MOV A,@R1

;KEYDATA MOV R1,#76H

;DATASAME TIME JNB 0E5H,KEY2 DJNZ R6,KEY1 SJMP KEY0 MOV R6,A MOV A,R7 MOV @R0,A MOV A,R6

;A=KEYDATA KEY2: KEYEND: RET

MOV R2,A INC R1 MOV A,@R1 MOV R3,A XRL A,R4

;TWO TIME KEYDATA

;NEW KEYDATA---R3

;TIME---R4 MOV R3,04H MOV R4,02H JZ KEYDISP1 MOV R2,#88H MOV R4,#88H MOV A,R4 XRL A,#82H JZ KEYDISP2 MOV A,R4

;R4=TIME XRL A,#0EH JZ KEYDISP2 MOV A,R4 ORL A,R4 JZ KEYDISP3 MOV R4,#20H

;R4=20H DEC R2 LJMP KEYDISP5

;LAST KEYDATA KEYDISP1:DEC R4 KEYDISP3:MOV R4,#0FH KEYDISP2:MOV R2,04H

DISP:

SETB 0D4H MOV R1,#7EH MOV R2,#20H MOV R3,#00H MOV DPTR,#0FF21H MOV A,R2 MOVX @DPTR,A MOV R4,03H MOV A,R2 MOV @R1,A INC R1 MOV A,R3 MOV @R1,A MOV A,R4

;**** CJNE R3,#10H,KEYDISP4 KEYDISP5:MOV R1,#76H KEYDISP4:RET

DISP1:

MOV DPTR,#DATA1 MOV A,@R1 MOVC A,@A+DPTR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DJNZ R3,DISP2 DEC R1 CLR C MOV A,R2 RRC A MOV R2,A JNZ DISP1 MOV A,#0FFH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CLR 0D4H RET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89H,0DEH DISP2: DATA1: KEYSM: SETB 0D4H

MOV A,#0FFH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MOV R3,#08H MOV R0,#00H MOV DPTR,#0FF21H MOVX @DPTR,A NOP RL A MOV R2,A MOV DPTR,#0FF23H MOVX A,@DPTR CPL A NOP NOP NOP ANL A,#0FH JNZ KEYSM2 INC R0;NOKEY DJNZ R3,KEYSM1

;OFF DISP KEYSM0: MOV R2,#0FEH KEYSM1: MOV A,R2

SJMP KEYSM10

;YKEY JB 0E0H,KEYSM3 MOV A,#00H SJMP KEYSM7 MOV A,#08H SJMP KEYSM7 MOV A,#10H SJMP KEYSM7 MOV A,#18H CLR 0D4H CJNE A,#10H,KEYSM9 MOV DPTR,#DATA2 MOVC A,@A+DPTR DB 07H,04H,08H,05H,09H,06H,0AH,0BH KEYSM2: CPL A KEYSM3: JB 0E1H,KEYSM4 KEYSM4: JB 0E2H,KEYSM5 KEYSM5: JB 0E3H,KEYSM10 KEYSM7: ADD A,R0 KEYSM9: JNC KEYSM10 KEYSM10:RET DATA2: END DB 01H,00H,02H,0FH,03H,0EH,0CH,0DH ④调试

1步进电机插头插到实验系统J3插座中,P10—P13接到BA—BD插孔。

2在“P.”状态下,从起始地址开始(0A30H)连续执行程序。输入起始地址后按EXEC键。

3在键盘上输入数字在显示器上显示,第一位为0表示正转,为1表示反转,第二位0—F为转速等级,第三到第六位设定步数,设定完按EXEC键,步进电机开始旋转。

4.实验小结

上一篇:石家庄都有哪些大学下一篇:学习胡锦涛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