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精选11篇)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1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

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关于“”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2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篇3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A.半岛 B.海峡

C.岛屿 D.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又被称为“水星” 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C.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D.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约占

A.71% B.48% C.90% D.29%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丁丙

区域地理大洲大洋教案 篇4

总路咀高级中学 孙文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力利用地图说明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

廓和分布特征;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2.能力目标:

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学会利用经纬网对地球上的大洲大洋进行定位,培养识图用图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探索,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相对位置和所跨经纬网。

2.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图对大洲和大洋进行定位。

三、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开展学生读图,拼图的活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学生讨论地球的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从而引入新课。

(一)、海陆分布不均匀:

给出地球海陆分布饼状图,学生读图,得出: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由此得出:地球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不均匀的表现:

给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学生观察得出: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但南北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观察得出: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于东半球,海洋集中于西半球。

由地球海陆分布不均,将地球划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在学习七大洲之前,先了解四个概念:

1.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洲?

出示一幅海陆分布图:学生读图,说出箭头指示的地方的名称: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连接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

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2.认识七大洲:

展示世界大洲分布图,学生找出七大洲说出它们的名称;

并思考: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给出东西半球大洲分布图,并回顾东西半球的划分:以160°E和20°W为界。

学生回答: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给出南北半球大洲分布图,学生回答: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学生读七大洲面积直方图和轮廓图,比较得出,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给出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开展活动一: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认一认各大洲,记住它们的轮廓,并动手画一画。4.主要的大洲分界线:

展示欧亚非三大洲界线图:根据图示,得出: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读亚洲和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亚洲、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读南、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拉马运河;

并指出: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读欧洲、非洲界线图,得出,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5.根据地图的“关键”经纬度进行定位:

给出地球上关键经纬线,学生回答,这些关键经纬线,经过的大洲:

重要的纬线:

如:赤道通过:南美北部、非洲中部、亚洲东南部、大洋洲;

30°N通过:北美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亚、中国中部);

40°N通过:北美中部、欧洲南部、亚州中部;

30°S 通过:南美南部、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大陆南部。

重要的经线:

如:90°W通过:北美东部、南极洲;

60°W通过:北美东南部、南美中部、南极洲; 0°

通过: 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南极洲; 30°E通过: 欧洲中部、非洲中部、南极洲;

60°E通过: 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南极洲;

90°E通过: 亚州中部(中国西部)、南极洲;

120°E通过:亚洲东部(中国东部)、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南极洲; 150°E通过:北亚东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南极洲。

随即检测学生利用经纬网的读图能力,展示只有经纬线的图形,学生确定图中A、B、C、D、E五点的所处的大洲,并请同学回答:

A位于北美洲,B、C位于南美洲,D位于亚洲,E位于非洲。6.各大洲的关键经纬线:

北美洲的关键:三线:90°W、30°N、40°N

两点:(90°W、30°N)、(90°W、40°N)南美洲的关键:三线:60°W、0°、30°S

两点:(60°W、0°)、(60°W、30°S)

欧洲的四个关键点:(10°E、40°N)、(0°、40°N)

(10°E、50°N)、(0°、50°N)

非洲的十字坐标经纬线:20°E、0°

东亚的四条关键线:90°E、120°E、30°N、40°N

四个关键点:(90°E、40°N)、(90°E、30°N)

(120°E、40°N)、(120°E、30°N)

大洋洲的两个关键点:(120°E、30°S)、(150°E、30°S)

学生记住这些关键经纬线,并能够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认识了七大洲,我们再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在认识四大洋前,先来了解以下概念: 1.什么是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

展示相应图片,总结出: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指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狭窄水道;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

陆间海: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大陆之间的海。2.认识四大洋:

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找出世界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四大洋面积饼状图,可知: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给出记忆口诀:太大印,小北冰。3.四大洋之轮廓图:

(1)出示太平洋的轮廓图,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学生判断太平洋周围的大洲,如:西北是亚洲,东北是北美洲,东南是南美洲,以南是南极洲,西南是大洋洲;

欣赏太平洋中夏威夷风景图。

(2)从世界海陆分布图中,找到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轮廓略象“S”形。

学生判断大西洋周围的大洲,如:以西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以东是欧洲和非洲,以南为南极洲;(3)读印度洋轮廓图,确定印度洋的位置:

如:以北是亚洲,以西是非洲,以东是大洋洲,以南是南极洲;

展示印度洋海啸图。

(4)展示北冰洋位置图,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从中读出:北冰洋周围是北美洲、欧洲、亚洲。

欣赏北冰洋景观图。

学习完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开展活动检测一下学习效果。

(四)、活动二: 1.拼图: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图中各大陆分别为不同的颜色,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各大陆和大洋的位置,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拼图。2.拼一拼:

出示只有赤道、回归线和极圈五条线的东西半球图,图中只有南极洲和大洋洲的位置,给出另外五大洲轮廓图,学生先判断,轮廓图分别对应的大洲;后讨论五大洲轮廓图应在的位置,并请一位同学来拼图。3.练一练:

展示中国海南岛区域图,学生判断图中对应序号的名称:

海南岛

琼州海峡

雷州半岛 4.知识的运用:

给出“金砖五国”分布图,学生说说它们的海陆位置。

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它的南部是印度洋;

俄罗斯位于欧洲,它是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它的北部是北冰洋,并复习亚欧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南非位于非洲的南端,以东是印度洋,以西是大西洋。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南美洲以东是大西洋,以西是太平洋,它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等等。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了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认识了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学会了确定它们在经纬网中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经纬网确定世界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六)、作业: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问题:

判断PQ是哪个大洲? P点以西是哪个海洋?Q点以东是哪个海洋?

(七)板书:

大洲和大洋

1.地球的海陆分布: 2.七大洲:

(1)了解以下概念: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2)认识七大洲

(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4)大洲的分界线

(5)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6)各大洲关键经纬线 3.四大洋:

(1)学习以下概念:

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2)认识四大洋

(3)四大洋的面积大小(4)四大洋的轮廓比较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篇5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6

如何让学生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本我从以知识点在本节中的重要地位我从下两个方面入手:

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前一课时的类容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而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

紧急着我请同学们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然后第一步: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第一步:引导学生在填充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第三步:请一位黄同学在挂图上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第四步:请一位同学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在画好的轮廓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读图的能力和方法,本知识点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后来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设置抢答题:(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3)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4)请同学们说出美国、俄罗斯、中国、南非、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所在的大洲。(5)请同学们说出大洋洲的东部、北部、西部、南部的海洋?加深对四大洋的理解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7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我感觉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比较理想。本节课通过“太空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 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 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 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 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看来要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三、对今后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 篇8

曹应华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

三是关注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

2、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

一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的轮廓的假想”等。

二是回顾了东西半球的经度划分的知识。

3、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影视教

育模式下由灌输到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一部分学生资助学习的意识,我看到 了学生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的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问什么有得陆地面积大有得又那么小?”等等。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强化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讨论、课堂练习活动等,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也体会到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因而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过多了些,对于讨论时间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们的学生认识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进一步变化与相结合运用才好。

《大洲和大洋》的说课稿 篇10

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l,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和四大洋相对位置(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5,”一笔画世界”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

竞赛话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七大洲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2,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每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答案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引发竞争意识,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六)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11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内容。课程标准为:海洋与陆地部分——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在地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初中世界地理学习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读图、指图、画图、拼图游戏等学习方式,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地理学科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学科特点。

二、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是初中世界地理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对之后“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学习,起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也是初步形成学生“全球意识”的开始,因此,此知识点是本节、本章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能力

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地理学习,自然对大洲和大洋没有什么概念和知识储备,或许会有小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知道一些知识,但都不成系统。

2、学习心理

由于本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期待地理这门陌生的学科能呈现生动、有趣的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学习过程设计得由浅入深,力求生动、活泼、有趣,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此外,还要注重逐步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基本情况预设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清镇市七年级某班学生,据了解,该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均较低,少有成绩突出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学习兴趣入手,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注重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提高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基本可以说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开始,涉及到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所以教学方法可使用读图法,初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读图方法,以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本课的学习虽然学生之前未曾接触,但许多内容较为简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智慧课堂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有趣,让学生感知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部分视频和图片,激发学习欲望,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全球观。通过引导、倾听、点拨、鼓励、肯定等诸多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状态。

2、学法

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初步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读图、填图等方式,认识地球表面基本的地理事物,学习到大洲大洋的分布,初步建立学习世界地理的空间思维。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利用地图获取、归纳有用的地理信息,即利用世界地图,识别七大洲、四大洋。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指图、填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大洲洋的相关知识。

3、通过阅读资料和看图,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六、教学重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七、教学难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八、教学准备

1、e-world 软件

2、七大洲、四大洋相关地理图片

3、大洲和大洋相关习题

九、教学过程

如何在世界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1、通过大洲轮廓 认真观察各个大洲的轮廓特点,通过记忆轮廓来准确识别

2、借助特殊的地理事物来识别,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北极圈等

例:赤道横穿非洲中部,还穿过南美洲北部,由此可以借助赤道找到非洲和南美洲;北冰洋纬度位置非常高,找到北极圈,就可以确定北冰洋的位置。

3、顺藤摸瓜(找参照物)

例:非洲的位置确定后,就可以知道其北部的大洲为欧洲,东北部的大洲为亚洲,因为亚、欧、非三个大洲是彼此相连的,相对位置关系一旦确定,就可以确定亚洲和欧洲;非洲东、西部分别是印度洋、大西洋,由此得以判断。

4、画七大洲四大洋简图,通过同学们画简图,可以熟知大洲、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掌握分布特点。

十、教学反思

1、微课所用教学资源不够精致,图片和设计不够美观。如: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图有点模糊。

2、地理指图有的地方不够规范和严谨。通过鼠标操作,指图不够到位。

3、语言不够精炼、准确。

4、方法过于局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如:找参照物的方法可以非常多样,但微课中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不够全面,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上一篇:总结上半年行政服务窗口下一篇:下肢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