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个人简历(通用7篇)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市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毕业院校:*****大学学历:本科
出生年月:1991年12月曾任职务:文体部部长
移动电话:********专业排名:24/51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信箱
计算机及英语水平
◆ 英语六级457分,四级490分
◆ 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及编程
◆ 会使用MatlabVC++等软件
获奖情况及证书
◆2008年****体三等奖
◆2008—2009学***二等奖学金
◆2009—2010学年*******干事
◆2009校数模竞赛三等奖
◆2009年6月普通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
◆2010年9月党课优秀学员
◆2011年4月“三航杯”羽毛球赛团体精神文明奖
◆2011年5月理学院文明宿舍
实习及社会实践
◆2010年暑期参加*****教团队。
◆2010年9月认识实习,了解了塑料成型的基本流程
◆2011年9月在*****机工业公司生产实习,了解了塑料成型生产条件的控制,以及气泡对制品结构性能的影响。
主修课程
塑料材料学、增强塑料、塑料成型设备及工艺、化学与环境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等。
自我评价
确实, 大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学生时代以创业为主, 那么学业必定会受到影响。但问题在于,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 大学生的选择也应当是多元化的, 求学也好, 创业也罢, 大学生完全可以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创业, 恰是习恒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对此, 习恒说得明白, “如果继续读完大学, 我能获得一张文凭和书本上的知识理论, 或许可以去找份工作, 但对创业帮助不大;休学, 可能晚两年拿到毕业证, 但这两年我自身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人脉圈子也不只局限于学校, 会更广阔。”
事实上, 在正式创业之前, 习恒已作过相应的尝试, 他在校园里卖过明信片, 也为驾校做过校园代理, 成绩都很不错。当然了, 与这些小打小闹相比, 创业无疑是复杂得多艰难得多。要确立项目, 要经营项目, 要筹集资金, 要租用场地, 要和各色人物打交道……这一切, 对年轻的习恒来说, 都是严峻的考验, 结果到底如何, 还是个未知数。
就大学生创业而言, 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失败, 但失败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一无所获。俗话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 经过失败的洗礼, 大学生就会知道知识的可贵, 也会知道自身的不足;在重归校园之后, 他们就会更加刻苦地学习, 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作为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 失败的创业也会令大学生终身受益。在此方面, 习恒说得好, “谁说创业就一定要成功呢?失败的人生就不去度过了吗?其实在校园里创业成本很低, 不一定赚得到大钱, 也不会亏得太多, 但这份经验是用钱买不来的。”有了这份人生经验, 大学生未来在求职、就业方面, 就会领先同龄人几步。
更重要的是, 年轻就是资本, 就算创业失败, 大学生照样可以从头再来, 或是回归校园继续学业, 或是汲取教训东山再起。只要用心去做, 大学生都有光明的前途。
那天在书店看到《记忆之塔》,匆匆翻阅,就决定买下它:只因为这本书的不少篇幅都记载了作者周志文读大学的一些经历,和对大学师生的一些珍贵感知。“桃园风景” “初进台大” “台大师长” “五经博士” “教育” “在我们的时代”……仅这些文章的标题,就让人浮想联翩,激动不已。
阅读台湾作家,一个总体印象是:他们的文字温婉、克制,或者回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跫音,或者尽显女性知识分子的娴静、淑雅——虽然也有例外,比如李敖、陈映真、龙应台等,但不足以打破这一整体感觉。翻开《记忆之塔》,读没几页,就为作者捏了一把汗。显然,周志文不是那种特别温雅、以至于掩饰或回避生存本身的窘迫、难堪与尴尬的作者。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可以自傲的家学,作为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夹杂着艰困与苦涩的乡下孩子的青春记忆。读来尤感真切,真实。
一、东吴大学
书的开篇,作者从自己高中毕业的“联考”写起。因为父母早逝,“寄居”在二姐家,考上了东吴大学中文系,因为是私立,学费要比一般公立大学贵一倍,很是犹豫。之前也曾报考陆军学校,虽然也考上,“但随即想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成语,便很自然地意识到,将来自己到底会成为成语中的‘一将’还是‘万骨’之一呢?”就神气不起来了。去找自己高三的国文老师商量,老师根据“个人的气质与‘气象’”,还是建议他去读。因为“当兵要从没有脑子训练出有脑子来,对‘我’这样天生有脑子的人很不适宜”。如果选择明年重考,前途仍然未卜,“因为考学校这件事不完全靠实力,有时更靠机缘”。最终,他接受老师的建议,“不如趁机会早点走出这个小地方,到台北见见世面”。此后的人生虽然曲折,却也果如老师所言,“也许突破了一点之后,其余就不成为问题了”。
录取通知书来了,“三姐”也寄来了注册费,“二姐”则帮忙解决生活所需。终于可以从宜兰乡下去台北了,作者不禁想起“零落的家庭,不幸的童年”,同时有些难以置信地自问,“我怎么又幸运地得到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从此之后可以在知识的大海里,我好像从一个莫名的地方领取了一副插满白羽的翅膀,进了大学,我就像有翅在身,能够‘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周游无限了。”
然而现实却是令人失望的。在作者看来,这所由于校友过于仓促而成立的大学,不仅交通不便,甚至有些草率。“学校在士林的外双溪,要从台北火车站前先搭十路公车到士林,再在士林转二十九路公车到外双溪,如果搭车顺利,光是一站一站地又停又开,在公车上就要花上一个小时,何况还要加上等车的时间……”为了节省住宿费,作者在“姐姐”安排的一个被服厂职工宿舍住,就这么每天往来。
“当时的东吴大学整个学校只三栋半的建筑,一栋是所谓教学与办公大楼,还有一栋是女生宿舍,一栋是男生宿舍”,正如作者所言,“不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所简陋的学校,一所有规模的中学甚至于小学,设备都要比它像样。”比如图书馆,“它的图书馆只能相当于一个普通小学校的图书室,藏书少不用说,管理也很糟,反正也没人去借书,有些学生到毕业都不知道学校还有图书馆。直到我们大四,学校建了安素堂,安素堂的主体是一座教堂,它旁边的附带建筑就辟为图书馆了,但所藏的书与期刊,比一般好一点的中学尚不如。”
这大约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台湾相当一部分私立大学,甚至也是自“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并离台后,台湾高等教育筚路蓝缕、惨淡经营的普遍写照吧。
不仅学校的设施不尽人意,老师也难以让学生满意——如果不是更不让人满意的话。“东吴强调英文教学,大一除了每周有四学分的英文之外,还要修两学分的英文文法,两门同一位老师教,因为老师性格懦弱,教学法也很冬烘,学生反应十分一般,所教所学的,现在已没任何印象了。”
“国文则由一位能言善道的老师担纲……他的个子高壮,头发因为稀疏干脆剃光,这使得他更是红通通油光满面,一口斩钉截铁的贵州官话,总是头头是道又充满自信。他的举措言行,真像一个正面的官场人物”。这位姓华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一直抽烟,而且是一根接一根的抽” “华老师对古代的官场文化十分娴熟,喜欢说臣子与皇上之间的关系,但都理想化的要求进退合宜、出入有度。他不喜欢宫闱秘辛,上课的时候,说教的意味较重……但他上课也会取巧,明明一次要上两节课,他只上一节,另一节规定学生默写上次教过的课文,默书的时候他不用来教室,要两个助教轮流监督。”这两个助教,一男一女,女的,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那时,年轻的她已经开始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
大二教“孟子”课的老师,“对教学尚具热忱,他也许知道学生的程度不行,总是试着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解释他认为的深奥古典,有时语言显得轻佻,然而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引导出来,表现得一样很冷淡。”
即使一些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聘请来的兼职教授,也情形相若,或者举止粗俗,或者迷信扶乩,或者上课时迟到、在课堂上酗酒……真是辱没斯文,多有不堪,甚至可以说是丑态百出,活像一幅当代“‘学’场现形记”。
更令人灰心的是,据说连中文系的系主任都是兼任教授,而且年纪已经很大:“据说洪陆东教授以前在大陆做过司法行政部的次长,自己是诗人也是书法家,他当时年纪已很老了,没有八十岁也有七十余岁,在学校很少见到他……大三时我们上他的杜诗,闹了不少笑话,洪老师是浙江黄岩人,浓重的乡音,没几个人懂,他把杜诗的《北征》念成‘剥金’,在台上摇头晃脑的把诗又唱又读的,他不讲格律,也不讲诗的典故……只用他难懂的黄岩话不停的赞叹说这首诗真是好啊,真是好啊,下面的人一个个晕头转向的呆坐在那儿,不知好在哪里,更不知道该如何把金山一般的杜诗‘剥’下一点黄‘金’来”,以致作者感叹,“我们真是空入宝山”。
nlc202309090427
或者为尊者讳,或者由于叙述者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处理,在另一个人笔下,上课抽烟、喝酒、说俏皮话,读杜诗时“摇头晃脑的把诗又唱又读”,完全可能成为“世说新语”式的名士风度,或者能够体现一个师长和学人鲜明的个性特征与精神濡染的叙述,在这里,都被作者褪下了“假面”,没有任何的美化、修饰与渲染。相反,他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学生们“一个个晕头转向的呆坐在那儿,不知好在哪里,更不知道该如何把金山一般的杜诗‘剥’下一点黄‘金’来”的无措与失望。”这种景况,对于读了十多年大学,如今也厕身高校的自己来说,至今都是现实、真实、切实的。
总之,在周志文笔下,“东吴”的老师们大致上一样,“都庸俗又市侩得厉害” “他们也许有些小聪明,但没有真学问,教得稍好的,其实也只是在逞口舌之巧而已。除此之外大部分老师对中国学术发展的脉络与潮流很不清楚……”于是乎,就如作者所言,“一切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课程开得不清不楚,教书的老师一个个精神涣散,上课既不准备,下课也无作业,走上台来,总是胡扯一通,他们都是兼职,只拿微薄的钟点费,学校也没要他们负什么责,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负些什么责来。”
而这,就是一位学子大学生活的开始。“一切混乱而无章法,我天天挤三趟公交车到荒芜的学校,中午想尽办法吃便宜又简单的午餐,有时五毛钱买一个馒头果腹。学校很小,又没有图书馆,课余根本没有去处,课间只得找个空教室坐着空等。我是乡下来的学生,这儿没有朋友,有时闷慌了,就一个人到学校建筑之外的野地去闲逛……”这些关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叙述,至今读来,让人唏嘘。
我们或许会心存疑问: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东吴大学,果真像作者所描绘的那般不堪么?抑或,只是作者回忆时情绪化的表现?对此,不妨看一看当年做学生的作者对“孟子”课的反思。他说,“孟子教人‘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证明孟子学不仅仅是桩学问,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只要掌握这个核心,孟子的语言是人人都懂的。没有难易的问题,只有深浅的问题,了解孟子,能说出孟子深刻的涵意才是重要的,深刻的话反而好懂,而且引人入胜,因为每个人都有了解这项真理的能力。现在舍本逐末,把具足的‘初心’放掉,要在语言的难易上做文章,就离道太远了。” “老师对这位伟大历史英雄的真实无法掌握,这是症结之所在。”这番出自一个大学生的“心里话”,足以让做老师的汗颜吧!它之作为参照,是否也能说明,作者对自己置身的大学失望和不满,并非没有来由的牢骚,而更像是出自一己之冷静和理性的真实观察?当然,首先是掩埋于历史尘埃中的真切现实。换句话说,书中对当时大学之种种不堪的“揭露”,并非作者的本意。与其说他是在揭露,不如说,他是在以一颗求真的心道出事实与真相。他不愿将自己亲历过的、留下深刻印痕的往事与经验故意地按下不表,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天下一片太平,形式一片大好。很显然,周志文不是这样的人。生性的诚实、乃至耿直,使他不得不秉笔直书,甚至毫不留情地作出批评。
周志文将大学的“假面”描写得那么刻骨,在让人感到心惊的同时,也让我们少了一些大而无当的幻想,相反,多了几分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与感知,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镜照与警策?
更珍贵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毫不懈怠地将自己培养成校训上所说的:Unto A Full-Grown Man——做一个完整的人。入学之初就看到的这个校训让他久久地感动:“对沉醉在浪漫思潮中的我来说,英文里的完整的‘人’给我更大的激励。当时我的信念是:真正的‘人’是独立的、不依仗别人的,道德之所以高贵是因为道德来自于自觉,而不是来自于他人或他物的规范,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在我自觉的心中油然而起的,不是受圣人的指引,也不是受‘完人’的影响启发而来的。君子独立苍茫,没人值得效法,也没人可以依傍,真正的英雄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觉得东吴的英文校训比起中文的更有气势,口中一念,感觉自己与浩然相聚,两腋习习,顿时忘记自己出身在简窳的现实环境之中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自觉”,才使作者能不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得自身的独立,与坚定的信念。
这实在是可贵,而又可幸的。作者没有被这种出自清醒认识的失望情绪所淹没,而是通过一己的清醒与自制,走向了成熟。他在心里不愿承认,这就是他要开始四年生活的大学:“大学绝不会是我初到看的那么糟,一定有一些伟大的蕴藏是让人在一般状况下看不见的,否则就不会叫那东西是‘宝藏’了。”这宝藏是什么呢?就是作者向往的知识,“它是我生命中最感贫乏又极想追寻的东西”。正是靠着自己不息的追寻,他抵御了现实的涣散与局促。这是一个人身上的“人”的觉醒,也是内心之不甘的体现,更是理想的不灭。反过来说,即使大学的环境不那么涣散、无序,学生也完全可能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平庸,甚至“沉沦”。
作家张承志说:“人的经历往往是环境和历史的强加,只不过,少数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平庸或残酷的历史中,向周围显示自己闪光的个性。”(张承志:《诗与游击队的谶语》,载《读书》2014年第9期)可以说,周志文正是这样的“少数人”。在他以后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会看得更为清晰。
回到周志文关于大学的记忆与叙述。呈露往日的不堪,不是《记忆之塔》的全部。更可幸地说,也不是周志文读书经历的全部。对于大学,他也有美好的记忆。比如十年后的他的“台大岁月”。不过,这是下一个话题了。
二、台湾大学
无论东吴大学的生活和求学经历如何的混乱无章,甚至回忆起它时,不免带着些隐痛,周志文还是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难忘的四年。一九六五年大学毕业后,他服兵役一年,之后,在桃园找到一份中学老师的工作,后来又转到夜校做老师。期间结婚生子,为报刊写文章,因为妻子工作调到台北,又一起搬到台北。住在台北,又在桃园的夜校做老师的那段时间,周志文感觉尤好:“我白天在台北,黄昏搭公路班车到桃园上课,有时到桃园尚早,还可赶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那种生活忙里偷闲,规律又愉快”。
nlc202309090427
安适又规则的生活,让他考虑进修的问题。一方面,他有了空闲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利用,觉得可惜;另一方面,“这样的生活也许很安适,却不是我人生的究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究竟”之心作为内在的推动,大学毕业九年、参加工作八年之后,周志文决心报考台湾大学的研究生。此时他已过了而立之年,虽然背负着养家之累,除了上课,还要去中学“打工”兼课,却仍然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从硕士到博士,一读就是七年。
在周志文笔下,台大的岁月不再像在东吴大学时那般不堪回首。相反,很多老师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金祥恒老师的“甲骨学”、齐邦媛老师的“高级英文”、何佑森老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给他成了他生命中美好而难忘的记忆。不仅课程本身难忘,老师本身也让他难忘。比如何佑森老师:“先生是位谦和又会照顾学生的老师,他不是善于言辩的人,但对人的人格启发很多”。如此笔调,与在东吴大学时的经历与感受,何啻天壤!
而尤其吸引我的,是他此时读书的观感与心境:“我觉得这次读书的机会是我人生路上偶尔捡拾到的,所以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我比其他同学更加放慢脚步,以便更好的欣赏周遭的一切。”他所谓的放慢脚步,是指选课时的慎重与认真,读书时的用心与感念。比如他对台大图书馆的描写,和在图书馆看书时之情景的记忆:
台大图书馆很好……文学院有一个很好的院图书馆,就设在文学院后楼的楼下一层,这个图书馆好像没有大型的阅览室,整体上更像个藏书库,平常很少人来,所以特别安静。
文学院是幢日据时代的旧建筑,上下两层,挑高都很高,图书馆设在文馆楼的第一层,为了让使用者检索图书方便,又用铁板将之隔成上下两层。在上层行走必须小心步伐,尽量不要出声,以免打扰到别人,虽然绝大多数时间,上面一个人也没有。
我特别喜欢在上面读书,有时来查看资料,有时没有资料要查,纯粹用“云游”之姿在书海中闲荡。书架之间有只单管的日光灯,用来阅读不很适宜,但靠窗的地方总放着一张小桌,在那里展读书籍是最快乐的事。文学院图书馆藏有台大还是“帝国大学”时代购自一家福建藏书楼的珍贵藏书,大多是清版的线装书,解开牙制的书扣,打开蓝色的书函,一股纸的幽香扑鼻而来,其中有干燥的树皮、沉淀的草香与淡淡的樟脑香。我喜欢古书的气味,我在想,这套书自被学校收藏编目之后,就一直静静的躺在图书馆幽暗的一角,也许还没让人真正打开阅读过呢。
室外也许是炎夏,或者是刮着风的冬天,都没有影响到室内的气氛。读古书时,与我面对的是历史,是过去的人与事,读完了几册,都是与现实无关的旧事,但却能让我更澄明的看出一些属于人类共有的事实。
我从图书馆出来,外面的光线有些刺眼,好像走出下午场的戏院,刚刚那场精彩的电影还在脑中萦回不去,而戏院外的热风又扑面而来,我怀疑,到底是刚才所看的或是现在面对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这是我初进台大时候的精神状态,时冷时热的,夹着些亢奋,又带点迷离,而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安稳与宁静……
如许文字,让我们在领教了他的那些尖锐的叙述与批评之后,重又领略了一个人经由知识、书籍和大学氛围的熏染浸润后,其生命所呈露出的柔光和暖意。仿佛作者的心,是那经过腾腾热水泡开的茶叶片,轻松自在地舒展出无限的悠然与沉静。可以理解,此时的作者,由于岁月的洗礼,也由于学问的浸润与烛照,生发起了更多的理性,和更多的人性之良善与美感。
当然,他的身上存留着一贯的特色:谦谨,冷静,自省,觉悟。由长期严肃的阅读和大学的经历所培养起的思想力——也许更多的由于个性使然,周志文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异、清醒和强烈的反思精神。回顾自己年轻的经历时,他说:
生命中的许多意义,是要在很久之后才发现的。就以我初中留级的事来说,我后来能够从事学问,并不是我比别人多读了一年的书,那一年,我不但没有多读什么书,反而自怨自艾得厉害……然而那次“沉沦”,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某些极为幽微但属于底蕴性的真实。譬如什么是假象什么是事实,哪些是背叛哪些是友谊,何者为屈辱何者为光荣……那些表面上对比强烈而事实是纠葛不清的事物,都因这一阵混乱而重新形成了秩序。那秩序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更不是像红灯止步绿灯通行那么的当然,而是黑白红绿之间,多了许多中间色,有时中间色相混,又成了另一个更中间的中间色。真理不见得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多层。以前再简单不过的,后来变得复杂了;以前再明白不过的,后来晦暗了。我与我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人挤人的住在同一个世界,但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层面里,彼此各行其是,关系并不密切。人必须短暂跳脱,才看得出你与别人以及你与世界的关系,这层关系也许不像一般人所说的那么是非判然、黑白分明。
与这份自省相应的,是他置身人群时的“旁观”精神(后者乃由他的个人气质生发而出):“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屡屡遭逢不同的挫折,每次挫折之后,都有另一种力量在心中兴起,这使我对挫折有了新的看法。挫折让我更为坚强,它让我在心灵上更博大地接受多元,在情操上则更同情处身在幽微角落的弱者。”他说:
我觉得幽微角落的弱者更值得同情在于没有人同情他们,大家老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几个媒体炒作的人物之上……人在施展同情的时候也是图便利、图省事的。由于幽微角落的弱者永远置身在权力或利欲漩涡的边缘,他们知道任他们怎么努力,也无法争到更好的位置,因而决定放弃。一般的放弃是消极又悲观的,但他们的放弃却充满了自信,他们似乎找到了另一个生命的方向,这使得他们不论行止作息,都表现出自由与从容不迫,整体而言,他们的生命姿态因“自如”而呈现一种特殊的美态,与矫揉造作的人比起来,高下立判。
所以在众人之中,引发我注意的常常不是大家公认的重要人士……反而是忙着帮他们拍照。挤进去以图照片中有自己的可怜人常引发我的某些想发笑的联想,而一些不愿卷进闪光灯的漩涡、独立一旁后来默默走开的人才令我艳羡。杜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句子,那是杜诗里最美的句子,寒气透骨而独立有神,那句子仿佛就是为他们而写的。
nlc202309090427
显然,文中所引的那两句杜诗,也是为周志文写的。很大程度上,那些不愿卷进闪光灯的、“因‘自如’呈现一种特殊的美态”的人,就是周志文的自我写照。正如他所坦言的:“我不喜欢伶牙俐齿型的人,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木讷,反而显示可能具有某些犹待发现的内涵,令人想静静的再等些时候,也许隔一阵子会有些收获”。在我的想象中,周志文也正是那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木讷,却有着满心锦绣和大丈夫气的人。
三、觉悟之为大学
无论如何,周志文的东吴岁月和台大岁月,反差还是太大了些。到底只是环境变了,还是人也随之变了?重新翻阅前面的文字,我看到作者回忆起自己高中老师的文字,一样温暖,充满情味:“我在宜兰乡下的一所县立中学读书,学校乱得很,但高中所遇的国文老师都还好,学问都不错。高一国文是刘伯勋先生教的,他是湖南耒阳人,一口难懂的湖南话,但教书十分认真,批改作文更是仔细……会在所改的作文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他的意见和评语,有时候红彤彤的一片……高二与高三,国文是由禚梦庵先生担任,他学问好又大气,不只教我们读中国书,还要我们接触西方名著……他教国文,使我真正打开了文学的视野。”无论对东吴大学的愤刺,还是对高中老师的称许与认同,都有充分的理由与依据。无论怎么讲,都很难将他对高中老师的肯定视为,在对大学的不满之下,所做的理想化回忆。于是释然,并因此更加相信他描述的真切和可信。这份真切没有快乐可言,它只是一份历史的案底和参照,让我们时时观照,并警惕。
博士毕业的周志文先生谈不上什么自豪,相反,他清醒地认为,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这不是矫情,而是一贯理性的真实表白。当然,他没有说的是,也许正因为“窄”,他才有机会在淡江大学和台湾大学任教,进而深入地思考教育。当回顾往事,对于自己的东吴岁月,他也终于达观地处之淡然、视之澄然:“在我们的时代,信任与背离,荣耀与嘲讽同时存在。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该感谢我后来在东吴所受的‘教育’。对绝大多数的东吴同学而言,那种教育阻碍了他们的智慧,戕害了他们的心灵,是该严厉谴责的,我不讳言,当我在躲避毒箭的时候,我也曾试图报复,幸亏我不久就放下了,我没有被仇恨影响我的心志,否则我也随着堕落,就真的划不来了。对我而言,那场负面的教育,其结果不见得全是负面,它使我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探索一些荒谬事务发生的原因,我后来从事教育一辈子,这种思考在我身上十分重要。”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思考教育的功能与本质,不仅化解了压在他身上的“负”能量,也是他之觉悟的表现。由此觉悟而来的,是他对一系列问题的明澈洞见。比如对自由与民主、以及知识分子之价值的议论:“譬如自由与民主,其实包含了很高的道德意义,但我们台湾在实施了自由与民主之后,许多人用它作为施展自私的理由,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别人担,把所有的好处揽给自己受,而且言语粗鄙无礼,完全不会反躬自省,遂为世人所笑。……要救这种危机首先要自觉有这项危机,然后善谋对策,但要几千万人同时去做这种心理建设,本身就是困难重重,我想起孟子说过:‘无恒产者而有恒心,唯士为能。’解决这个问题似乎还是要仰赖知识分子,等知识分子自觉后,再自觉觉他才是办法。所以根本还是教育与文化的问题……”
这番话,让我想起台湾版齐邦媛《巨流河》腰封上的一句“宣传语”:“读了这本书,您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因为孟子的这句“无恒产者而有恒心,唯士为能”;因为两千多年间,不断有知识分子想起孟子这句话;因为他们有信念从自身开始“自觉觉他”,从教育与文化上着手,转变世道人心。这或许也正是大学的意义之所在——培养人的自省能力与反思能力,唤起人的浩然之气和觉悟精神。
对知识分子的如许期待,是周志文教授思考的结果,也是他对自身的要求与衡量之准绳。也由此可见,真正的大学精神在他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和他的人格之正直与淳厚。他说,文化不仅是一种做学问的在学术研讨会上被谈及的话题与材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原则,一种价值取向,从哲学的观点看,文化必须贯穿在生活中,当它是生活的形式(方式)时,它才能称作文化。这有点像讨论道德时,主张道德不能只在‘空言’上立论,必须躬身实践才能算是道德一样”。与此相应,文化人则是,“他必须认真选择自己的价值,选定后就朝着这个方向走,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在他心里,一个文化人,或者说一个自觉的、纯粹的人,是“少说话,最好是沉默”的人,是“那些善于独处的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找到了生命的中心,自信又从容的走自己的路”的人。周教授说,这些“善于独处”的人是他所艳羡的。其实,他也应当毫不逊色地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吧。透过文字所呈现的他,又何尝不让我们景仰和艳羡?
这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正直,善意,纯粹,警醒,转化世上负面的力量,正如他喜欢的孟子、胡适、罗素……一样。
责任编辑:远 人
个人简历的开头是标题
上面注明学生的姓名,地址,电话和邮箱地址,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介绍不是求职简历,不需要放自己的照片,否则会让招生官感觉很怪。
接下来要介绍一下教育经历
最近的教育经历要放在最开始,每段教育经历都要包含时间,学校名称,成绩和班级排名等信息。
接下来介绍课外活动情况
这个部分是招生官最关注的地方,你可以列举多项课外活动,每个活动简单介绍这个活动项目是做什么的,起止时间,你在活动中担任什么位置,以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感悟。然后工作经验,兼职或者实习、工作经验均可。每一项工作都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职位,工作职责等。
第四部分是奖项介绍
将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做一一介绍,简单介绍奖项内容,注明获奖时间和颁奖单位。最后一部分介绍论文发表和研究成果,论文的题目,期刊名称、期号、发表时间等信息都要介绍清楚。如果学生还有其他项目需要说明,可以在个人简历最后进行说明。这样,一份信息齐全的个人简历就完成了。
个人简历写作的关键点在于“简”,不需要长篇大论,每个招生官浏览学生简历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太长了招生官反而找不到重点,个人简历把信息说明清楚即可,长度最好控制在一页纸之内,字体适中,简历要看起来简单大方,简洁明了,不需要太多装饰的东西。
二、留学需要准备的
1、填写申请表格
申请表格要填写清楚,信息要正确无误。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用打字机或WORD填写申请表。填写的信息要保持一致,所有文件中名字的拼写相同,方便学校审核材料。对于社会保障号码,按照说明可以不填或者填“none”。对于申请者学校、雇主、考试和奖励的名字和地址要填写完整,不能用缩写。关于教育或工作经历应按照顺序(按时间顺序或者倒序)填写。
2、交纳申请费
许多大学都会要求申请者交纳一定申请费用。必须用美元交费,可以用国际信用卡根据网上的提示付款或者到银行办理汇票邮寄至学校提供的相关地址。
3、学历证明
每所大学都会指定申请所需提供的教育经历的相关文件和证明。在美国,它们被成为trans-cripts(成绩单),其中要列出在学校完成的所有课程和成绩以及在校学习的具体时间。美国大学可能要求由学校提供并盖上学校的官方印章。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也有学校签发,中英文各一份,由学校密封并在封口处加盖公章和其它文件一同寄出。
三、留学材料准备技巧
1、仔细阅读学校和专业要求
写材料之前,一定要仔仔细细读一遍学校和专业对于申请材料的要求。就像写作文一样,不能跑题。比方说,学校要求你在材料中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你的材料中如果没有包含这一点,那这份材料就相当于白写了。再比如说,有些研究生专业要求在材料中陈述“未来的研究领域”,有可能学校会根据你的陈述来安排导师,如果你没有这部分陈述,学校就很难把你录取了之后做出相应的安排。
2、自我陈述须扬长补短
凸显自己的长处,或许不是一件难事。首先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长处有哪些,对应的每一个长处,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比如,你是一个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对应地事实可以是你的数学课程分数很高,你自学了哪些课程,参加学校的哪些竞赛得了什么奖项。再比如,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对应地你可以写一下参加了哪些志愿者活动,或者在哪一门你擅长的课程学习中,你帮助了其他同学。
3、专业的知识点很重要
有些学生在个人陈述中一味地重复简历,把自己什么时间参加了哪些活动,都一一罗列出来。这实在是不太明智。如果你的个人陈述只是在重复简历,那你就相当于提交了2份相同的简历,招生办的老师或者学院的导师,能够从你的材料中捕捉到的有效信息就十分有限。
姓名:应届毕业生网
目前所在: 中山 年 龄: 24
户口所在: 山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5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业工程师: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中山,深圳
工作经历
新宏昌重工集团 起止年月:-03 ~ -03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生产管理
工作描述: 根据销售公司的订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证各工序衔接顺畅,掌握生产进度情况,使生产计划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并对生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离职原因: 公司不适合自身的长远发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工学学士和管理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10-07
专 业 一: 工业工程 专 业 二: 工商管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08 2010-07 内蒙古工业大学 工业工程 工学学士学位证 -
2007-09 2010-07 内蒙古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学士学位证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做人:注重品德修养,乐于助人,责任心强,做事务实。有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
做事:自幼在农村长大,艰苦的环境铸就了勤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在处理事情方面胆大心细,做事善始善终,认真严谨。在工作期间积极主动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协助部门领导改善了原有的业务流程,使生产更加顺畅有效的进行,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工作能力: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以及CAD、solidworks绘图软件,工作积极主动,动手能力较强。
详细个人自传
事件一: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报导西安市城市交通部门在人行横道的斑马线画上皮影和古装人物,原本白色的长方形条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将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生硬文字,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生命,变成易记易理解的安全文化符号,不仅仅做遵守交通法规的参与者,更愿做交通安全文明的倡导者,珍惜生命践行者。
事件二:在公园、校园或小区的草坪上,常看到这样一个告示牌子“小草正在熟睡,请不要打扰”。有了这块牌子直接从花园里过路的人少了,表面上他(她)们遵守了规定,实质是爱护环境工人的劳动,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热爱生活,而一些对环境保持不是很友好的人,则我行我素,视小草而不顾,损害的不仅是小草,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小草事小,人类生存事大。
事件三:某东北虎野生动物培育基地,公园对外开放,游客在观光车里绕着规定的路线行驶看大老虎,游人可在公园设置的景点下车观看。有一天,一群年轻人觉得这种玩法不过瘾,打开车上的防护栏栅,要让老虎看个清楚,其中一个人被老虎抓着胳膊拉了下去成了老虎的“美食”。
事件一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教会了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红灯停绿灯行”的真正内涵,交通安全,大学生垂范在先;事件二中标识牌上简单几个文字,体现我们的文明行为,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事件三中当我们不去打开保护我们的钢筋铁栏,凶猛的老虎也只能望着我们远去。
1 安全物态文化的载体与表现
关于“安全文化”过去虽然讨论很多,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大家较多认共的理解是: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不仅仅是概括个人的成长、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更是关注人类的幸福、健康、平安、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等非常宽广的科学领域,根据文化的时空间层次观念,安全物态文化(或安全物质文化,或安全器物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基本层次之一,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
故宫有的宫殿楼下的大门外放有大石缸,缸的底还可烧柴火,很多游客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细心观察并分析后,可以肯定这是古代为保护故宫安设的消防水池,石缸储水。为什么要在底部烧火?北方的冬天气温低,怕缸里的水结冰;宫殿这么高,没有消防车,如何将缸里的水喷射到着火的楼上去呢?古人发明了一种喷水机具——像打气筒一样的竹筒,将水抽吸到竹筒里,然后用力喷射到楼上。这是个石缸就是今天的安全设施设备,即消防安全的器物,安全文化的载体,从安全的角度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储水池,更是故宫防火安全的保护神,还应包括有数量、物理、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奥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石缸就是故宫的安全设施或安全装置,像今天摩登大楼的防火喷淋系统。按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在故宫修建时就应对石缸按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进行管理,修建石缸前应进行安全评价和工程设计,石缸的规格、容量和数量应有科学依据,安装和维护应满足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求,修建后还应其进行验收,对故宫火灾管理人员消防灭火的救援能力进行评价,并且组织他们学习和应急演练……这样一个简单的石缸,却蕴涵着现代安全科学体系的消防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正是这些文化器物有关消防安全的载体的出现,提醒或告诫人们,关注安全,热爱生命。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火灾的危害与无情,才不需要景区的管理人员对游客逐一说教故宫防火的重要性与意义,而是在故宫景区内随处可见这样的警示牌:“严禁吸烟”!当你遵守这样的行动时,便会做保护祖国文化历史古迹安全的卫士。
由此可见,安全器物文化表现形式极为具体和直观,也可以很简单,却体现安全文化深层次的价值观,检验我们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
2 大学生安全物态文化的建设
2.1 自已践行,提醒他人关注
在公众聚集场所(如:学校、影剧院、医院、商场、宾馆、饭店等),江河湖泊岸边,旅游景区里,建设工地周围等,我们都也会看到一个有关安全的提示牌,就像庄重严肃的“安全卫士”正在值班,引导过往行人。有的内容是警告我们要注意什么,在学校图书馆,或影剧院,或加油加气站,或工厂库房旁等地方都会有“禁止烟火”这样的警告牌,这个标志告诉大家:此地不仅是非“禁止吸烟”场所或告诫吸烟与健康的事,其核心观念是警告我们,在无论是吸烟还是动火等用火行为将会引燃此处的某种物质,其严重后果就是发生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如:阜新艺苑歌舞厅火灾死亡233人,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死亡325人,洛阳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死亡58人,西南某大学文学院火灾烧掉珍贵文献资料数十万册……当联想起这一系列的灾难时,或通过这些事故的冲击,在我们思想里就可树立起预防火灾的价值观念,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不断升华安全价值观与安全人生观。
2.2 案例教学,警钟长呜
在安全物态文化中有的内容则是讲述过去曾发生过的故事。“事故多发地段”、或“事故多发路段、减速行驶”,这个“安全卫士”经验丰富,将过去在此路段不注重安全驾驶所发生的情况,或车毁或人亡的教训告诫人们在此路段开车经过时要减速行驶,前车之鉴,不可轻视,作为一个普通的驾驶人员通过“案例教学”会主动减速通过,安全行驶,大学生们仔细分析一下,原来这个路段转弯半径过小,汽车在高速条件因离心力过较大,冲出了行驶路面,所谓的“魔鬼”路段真正的原因是道路建设的地形条件所限!我们要真正驱魔降妖,一是向管理部门提出改造此路段,二是减速通过。当然也可能不止这样一个原因,或许是超速、或许是通视条件、或许是路面质量等等,那我们就只有听“安全卫士”的指挥,安全通行。
3 构建科学的安全物态文化思想
3.1 建设安全物态,提升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器物文化就像有一个人应在危险面前阻止你不安全的行为,并教会你避灾方法,这个人就是“安全工程师”,他向你提出安全警告,还要讲解安全知识。在建设工程的工地旁有过这样的标志牌:“深基坑施工,请不要靠近”,讲述建筑安全技术中有关建筑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伤害,此地正在进行建设工程基础的施工,有可能出现基坑坍塌,其影响范围可能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不接受“安全工程师”给你引领和建议,你可能会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或许你的行为也可能诱发事故,成为灾害的施加者,伤害他人。在建设工地基坑基础施工旁除了立安全标牌外,也常修建坚固的围挡墙,或栅栏,或绳网,或钢筋铁骨,巍然屹立,这些安全设施保护作业者和路人,因此安全物态就是大学生安全人生的坚固屏障,这就要求大学生灵活运用现代科技,了解和掌握安全技能,提升个人安全文化。
3.2 发展安全物态,培育安全文化思想
“注意安全”立这样的牌子随处可见,既是安全文化小学水平的代表者,也是安全工程师苦良言。对于安全意识不强或安全文化程度水平低的人来说,即可视而不见,也可稍加警惕。重庆朝天门位于长江嘉陵江的汇合处,城市美丽山清水秀,每到夏天这里熙熙攘攘,总有不少人来此戏水游玩,与两江之水亲密接触。就在码头的入口不远处,立着醒目的警示牌:“严禁下河游泳,注意安全”,一些中小学生视而不见,安全意识淡薄,我行我素,向着长江奔跑去,平均每年有数人在此永不起来,告别生命。而对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大学们来说,具备“安全工程师”水平的大学生们就要学会安全风险分析,为什么要注意安全,注意安全的内容或事项是哪些?本人是否宜在两江汇合处享受一下畅游的乐趣就应进行评估,诸如:两江此处河水的流量、流速、水深、江面的宽度、上游来水、河面船只、当地救援、个人经验和能力等,多少个心中与安全有关的疑问未得到答案,就应严禁下河游泳。当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提升以后,只要看见与安全有关的物态或器物,我们的思想里就会提供安全防范的对策。
4 结语
安全物态因安全而生,为安全文化而存。大学生是时代的娇子,应运用现代安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做安全科技学技术的倡导者,健康幸福的大使,愿“安全卫士”保卫你,“安全工程师”跟随你。
摘要: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是国家栋梁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为种种原因,校内外每年都有大学生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伤之皮肉,重则缺胳膊少脚,惨则生命的灭失,让人感到非常痛心。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安全物态文化现状分析,与“安全卫士”和“安全工程师”亲密接触,探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抵抗安全风险的能力,树立现代安全文化思想。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物态文化,构建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一、明确求职简历的性质和功能
要完成一份具有功效的求职简历,首先要明确简历的性质和功能。简历,“是对某个人的成长经历有重点的加以概述的一种应用文书”[1]。通过简历的性质,可以把握简历的两大特点:(一)突出重点。简历是个人成长经历的缩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个人所有的成长经历全部铺陈开来,而是要对个人经历有选择有重点地表述;(二)应用文书。简历属于应用文书,所以简历在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必然存在约定俗成的写作要求,在简历撰写的过程中,撰写者必须遵循这些写作要求,而不能为了彰显“个性化”,一味地标新立异。
简历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招聘单位来说,简历是招聘单位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通过应聘人员的求职简历,招聘单位可以高效地对应聘者进行初次筛选;另一方面,对于应聘人员来说,简历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助应聘者向招聘单位粗线条地展示自我才能,推销自我以获取面试机会。因此,这决定了求职简历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要主动迎合应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与应聘岗位无关的个人能力或专长可以省略不写。
二、撰写求职简历前的准备
很多大学生在撰写求职简历时常不加思考,简历内容随便应付,这是错误的。要制作出一份命中率高的求职简历,撰写前要做到两方面的准备:
(一)充分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在撰写求职简历前,务必要对招聘单位和所应聘的岗位有所了解,这是由求职简历所具有的自我推销功能决定的。这就如同企业在做产品推销时,一定要通过市场调查等手段明确对于某类产品来说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换句话说,只有明确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能成功推销产品。同样的道理,要通过求职简历把自己成功推销给招聘单位,首先应充分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或私人社交等多种渠道进行。大众传媒渠道包括浏览招聘单位官方网站或阅读媒体所报道的与招聘单位相关的新闻活动,以了解招聘单位的企业文化、市场形象、产品种类、产品定位等。私人社交渠道包括直接或间接咨询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以了解招聘单位对于招聘岗位的细则要求、管理制度、工作风格等。
(二)筛选自身与应聘条件相适的匹配项和加分项。应聘类似于相亲,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对象。双方开设的条件匹配度越高,牵手成功的几率越大。在招聘活动中也是如此,招聘单位总是按照一定的需求寻找最适合的人选,应聘者所具备的条件越切合于招聘单位的要求,应聘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因而大学生在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对照招聘单位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自身与之相匹配的背景、经历、技术或专长,以及筛选出能够让自己优胜于其他竞争者的加分项。而这一过程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梳理过程,能够帮助自己认清自我的成绩和优点,否定自我的不足和缺点。这一过程不仅对于撰写求职简历有利,对于面试环节也十分有帮助。要寻找自身与应聘条件相适的匹配项和加分项,不妨在撰写简历前,把自己成长重要节点、经历亮点、性格特点等先逐一写下,再根据应聘单位和岗位的要求做进一步地筛选。
三、撰写求职简历的技巧
大学生求职简历一般包括六大组成部分:(1)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等);(2)求职意向/应聘岗位;(3)教育背景(教育经历、专业、研修课程、成绩排名等);(4)社会实践;(5)获奖情况;(6)个人评价[2]。通过这六个方面的介绍,大学生需要向招聘单位展示自己的基本素质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性格特点。虽然每位大学生都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对自身情况给予描述,但是要把自身的能力、特色和专长跃然于纸上,鲜明、立体地推送到招聘单位简历筛选者的眼前还需要在简历的内容选取、形式表现和语言表达方面细心打磨。
(一)在内容方面,要注意:
1.内容指向性。内容具有指向性,要求求职简历的内容必须与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要求有密切关联性,也即,简历中“教育背景”、“社会实践”、“成果/获奖情况”、“个人评价”等组块必须能够体现出应聘者的自身条件满足于招聘单位的要求。例如,一位就读于新闻专业同学,有意应聘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岗位,那么首先可以对记者岗位进行简单的分析,记者岗位就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至少有:接受过新闻专业的教育/训练、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那么,针对这样的招聘岗位需求,这位同学在求职简历中对自我的展现都应该目标明确地指向上述条件。具体来说,在“教育背景”部分注明本科专业以及研修过的和新闻专业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社会实践”部分注明自己所参加过的新闻实习经历,“成果/获奖情况”可以注明自己已发表在期刊或报纸上的作品数量及获奖情况,“个人评价”注明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等。另外,针对记者这一岗位需要经常外出采访,克服采访条件艰苦、采访对象不配合等问题,在求职简历中还可以标注个人具备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加分项。
2.卖点突显性。卖点突显性是对自我价值亮点的强化,一般可以把自身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数字化的表达使个人卖点高亮化。例如应聘者如果在求职简历中仅标注有过新闻实习经历,是不足以给应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但是如果数字化的表述为“2014.7.1-2014.8.31,在《扬子晚报》社会新闻版实习。共计采访55余人次,独立撰写并发表新闻稿20篇,字数总计约2万字”,则能够更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便于招聘单位的评估。
3.自我宣传性。求职简历可以视为个人的广告宣传单,等同于推销自我的广告。假如稍加细心地打量一下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广告,会很容易地发现所有广告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放大商品优点为主,而对商品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从而达到最大的广告宣传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求职简历作为个人的广告宣传单同样如此。在简历内容上应以放大个人优点和成绩为主,扬长避短。因而,在求职简历中不需要出现这样的表述:“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孩,但是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而仅需表述为“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即可。
4.表达简洁性。在招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会在短期内收到大量求职简历,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强、薪酬待遇优的单位,仅召开一次宣讲会就有可能收到上千份的求职简历,这对于负责招聘工作的人力资源部来说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因而,在求职简历被初次筛选的过程中,简历中的具体内容不会被逐字逐句地阅读,工作人员会采用整体浏览和关键词搜索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简历的初次筛选任务。据统计,一份求职简历在初次筛选的过程中占有工作人员的阅读时间仅有10秒左右[3]。这种筛选方式决定了求职简历必须简洁,表达要精炼。例如在“个人评价”部分,要建议学生应避免描写性的语言和段落式的陈述,而要以关键词的陈述作为上选。还是以上文中所例举的“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孩,但是我做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这句话为例,根据表达简洁性要求,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更改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即可。另外,表达策略还可以采用化零为整,“合并同类项”利用频次表达。例如在“获奖情况”部分,如果相同名称的奖项连续多次获得,那么无需罗列出每一年的获奖年份,只需要表达为“荣获全国三号学生一等奖学金,2次”即可。
(二)在形式方面,要注意:
1.篇幅简短。大学生的求职简历篇幅不宜过长,整份简历以一个页面为宜。如果需要同时提交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则可以安排中英文简历在正反两面各占一页。在版面有限的前提下,如果有较多的获奖情况和实习经历需要介绍,可以对版面进行分栏处理,这样可以使版面整齐紧凑,提高版面空间利用率。
2.大方得体。有些同学为了引起招聘单位注意,在简历形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页边距的空白区域都增加了图案修饰,简历中的字体也使用了五六种之多,实际上除非应聘艺术、设计等特殊行业,针对一般行业的应聘来说这种修饰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是画蛇添足,影响了重点内容的突显。求职简历整体效果大方得体就能够满足需要。另外需强调的是大方得体不等于单调刻板,对于个人制作的求职简历最好避免表格式简历。
3.防止格式变形。有些简历需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投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特殊字体或特殊符号,以免对方的电脑上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字体/符号软件而把原有字体自动更改为默认的其他字体,从而影响了简历的整体效果。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还应该在简历制作后及时地把简历保存格式更改为PDF格式或图片格式,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同的电脑或软件而造成的简历格式变形问题。
(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
1.策略性。人无完人,如果自身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那么在简历中应该避开不足,并尝试从其他角度把不足转劣为优地进行策略性表述。例如,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具有的优势,如“年轻力壮,精力充沛”、“领悟性强,能快速掌握新技能”、“时间充足,愿意接受加班任务,愿意接受薪水较低的工作任务”等。
2.准确性。简历的语言使用准确是应聘者态度和基本素质的反映。如果一份简历中出现不止一个错别字,那么无论应聘者的条件多优越,也会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在简历撰写制作完毕后,一定要进行仔细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自查。自已把简历打印出来,校对纸本文稿是否准确,包括个人信息、用语、字词、标点等是否无误;另一种是他查。请身边的同学或老师通读简历,帮助找错、纠错。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真实性。恰当的写作技巧能够使简历更好地起到自我推销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单纯地依赖写作技巧捏造事实,虚构经历。简历的真实性是个人诚信的体现,利用一份虚编事实的简历即便获取到面试资格,也终究会在面试的过程中露出破绽,影响个人信誉。
(二)莫谈待遇。简历对于大学生应聘者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获取到一次面试的机会,因而在简历中不要出现薪资期待,以免给人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立项青年项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QN3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向常华,叶昌德.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2]凯瑟琳·休斯顿编著,原海云译.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简历速成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3]太扎姆.对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对症下药”——从简历“病症”入手,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4):69-72.
【西北工业大学个人简历】推荐阅读: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06-11
西北工业大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安全承诺书07-25
西北大学历任校长07-15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综合10-01
西北有高楼教案10-01
认识东南西北反思06-24
西北地区景点简介09-08
西北师范大学空乘就业前景09-09
西北电建一公司简介05-29
西北师大信息管理平台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