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中心发言稿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学科中心发言稿(通用7篇)

美术学科中心发言稿 篇1

今天,我作为美术科研组的教师代表,来谈谈在这一轮美术科研实践中,所取得的点滴收获。我发言的题目是《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一轮的科研实践中,我们依据新《纲要》的精神,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学生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注重创设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教师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学生装的兴趣和需要,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学生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学科知识 篇2

美术学科知识

第一节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一般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和装饰画三种活动形式。由于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因而在指导方式也有所区别。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构图能力的培养。物体画如何指导

(1)物体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幼儿先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获得心理表象。因为幼儿的绘画,表象起着描绘和符号功能。

例如,绘画鸡,可以启发幼儿观察思考:公鸡在走路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抓住“公鸡是骄傲的”这种神韵。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造型才能表现出公鸡的“骄傲”特征?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出“昂首挺胸”这一神态。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公鸡的身体结构是“V”字型的特征,不论公鸡是怎样的动态,其“V”字形的身体结构特征是不变的。通过这样的观察与分析,幼儿对公鸡的造型表现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对于不同的年龄班的儿童,观察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小班幼儿,只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外形,形成一个基本的视觉印象;对于中班幼儿,则不仅要求他们要看到物体的整体轮廓,还要求他们要看到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大小、结构、颜色等;对于大班幼儿,则要求比较全面、细致地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和物体的动态。(2)物体画教学可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两种方式来描绘。

涂染法是指不画物体的轮廓线而是直接用笔涂画出物体的形,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的方法。这种画法由于很快能在画面上出现有颜色的物体的形,因而能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线描法是指先用线条勾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然后再涂上颜色的方法。这种画法简炼、概括性强,能清晰地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涂染法更适合较小年龄的幼儿学习物体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线描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多。(3)物体画还可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儿童掌握物体的造型。

系列课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描绘物体的不同造型征,以便于儿童在绘画时能根据情节的需要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使画面生动,促进主题的表现。幼儿有了造型的基本能力,在下一步的情节画创作中就游戏刃有余了,也就不会出现因为不会描述人的形象而影响整幅画的效果的现象。

以上则是物体画的三种教学指导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及幼儿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指导方法。情节画教学指导

幼儿的情节画教育是以物体画教育为基础的,是在物体画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情节画要求幼儿根据主题情节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1)首先指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物体的空间关系包括现实的空间关系和画面上的空间关系。观察现实的空间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远处的东西看上去模糊不清;近处的东西看上去清晰。而对于画面的空间安排,则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了解,在观察画面上的空间时,可以分析画面上各形象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的形象与次要的形象的大小比较、主要的形象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情节是怎样表现的、画面的背景是如何设置的、画面上各形象的颜色与背景色是怎样的关系、整个画面看上去怎么样。通过观察,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提高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但是要说明的是,在幼儿画中时常有“透明画”或“展开式”等幼儿所特有的表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允许它们存在。

(2)情节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主题。

突出主题,这是情节画的关键所在。要突出主题,就必须首先在画面上设置一个构图中心,即能给欣赏者以深刻视觉印象的焦点。为此,可以通过把主体物体画大或把主体物放在中心位置上,其他物体紧紧围绕主体物布局的方法来突出主题。其中,主体物要重点刻画、细致描绘,明显而突出,其他形象要予以概括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处理,使形象间主次分明又不脱节,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也可以通过画面的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一种是在画面上大面积的主色调中,设立小面积的对比色彩,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和鲜明的色彩效果来突出主题。例如,在浅颜色的背景上画出深颜色的物体,在深颜色的背景中画出浅颜色的物体;在冷色调背景上画出暖色的物体,在暖色调的背景上画出冷色调的物体。但用对比色做画时,要注意对比色之间的深浅程度、面积大小不能完全一样。另一处是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通过引起欣赏者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来突出主题。例如,用红色、橙色来表现热闹;用黑色、紫色来表现悲哀等,使得整体画面显得有主调。(3)用多样化的练习来学习画情节画

添画: 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形式美的原理为幼儿设计多样化的构图画面,画出其中一部分景物,或贴上一些形象,再让幼儿围绕主题在适当的位置上出另外一些景物或形象,从而使主题突出,画面美观。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年龄班的幼儿。

故事画: 给幼儿讲述一些有趣的、有鲜明形象和简单情节的故事,再让儿童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记忆进行描绘。故事画可以是单幅画的形式,也可以是连环画的形式。

日记画: 幼儿根据自己一天中所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描绘。情境探索画: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表现。(以上讲解的是命题画的概念及指导方法。接下来讲解意愿画。)

二、意愿画

意愿画是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由于意愿画需要幼儿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东西进行独立的加工和改造,因而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由于意愿画是由幼儿自己独立创作的,因而,意愿画对教师指导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1、首先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画他们心中想画的东西,而不是交代过细,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

2、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对于意愿画的创作,一些幼儿会觉得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构思,为此,可以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来启发他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想画什么。例如,幼儿在假期结束回到幼儿园后,画第一幅意愿画,就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自己在假期做了些什么?什么事是最有趣的?在什么地方做的?当时的情景怎样?是和什么人一起做的?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装束?当时每个人在干什么?做完这件事件后感觉怎么样?当幼儿确定好绘画的主题后,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即怎样画的问题。一般可从造型、调色、构图等方面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幼儿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提问题和谈话等启发和引导活动都应该在幼儿动手创作之前进行。而在他们开始描绘之后就不要和幼儿进行谈话。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代替幼儿的创作,而只能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地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提示。

3、评价绘画作品应注重创造性,但对待不同的幼儿要进行正面评价

意愿画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评价一幅意愿画时应把作品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为评价的标准。幼儿美术活动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重新组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的评价采用的是个人标准,即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所画的对其个人而方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就可以说,这幅作品是有创造性的。那种把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技能是否精湛作为评价作品水平的高低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在评价幼儿的意愿画时,应该看到幼儿的个性是在差异的,应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在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期限上,在材料的使用方法上都要灵活对待,尽可能地进行进而评价。鼓励、表扬等正面评价带给幼儿的是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的是绘画活动的乐趣,这种乐趣本身又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相反,只会给幼儿带来挫折、失败感,从而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因而,在评价时,应尽可能地找出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对其不足之处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但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改进的意见出应该是具体的、幼儿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同时在提出意见时的态度应该是诚恳的。例如说:“你画面上的人物画得很生动,如果再画大一点就更清晰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了。”

装饰画教学指导

幼儿的装饰画主要是指儿童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形上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装饰。教师在指导装饰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的原理

装饰画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绘画形式,理解这些装饰原理,有助于幼儿的装饰画的实际操作。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等图案装饰的法则,图案花纹的变化、图案构成的组织形式和图案色彩的配置等图案装饰要素的变化规律,等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帮助幼儿理解:可以观察欣赏自然界中所生成的装饰美。例如。人所具有的对称性、红花绿叶所具有的对比性、水波纹所具有的节奏与韵律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造物品的装饰美。例如,衣服、围巾、手帕、花伞、脸盆、花瓶、碟子、地砖等的装饰图案,还可以欣赏专门的图案装饰画。

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实际水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知识与原理,切忌生搬硬套深奥的、专业的装饰术语。

2、注意装饰画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由于装饰画的规律性较强,因而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这种循序渐进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内容上。

在学习方法上,可先进行欣赏,多看多接触,形成对图案装饰美的感受力,在头脑中形成大量的表象,初步认识图案装饰美的规律。其次,可以进行盖印章、贴树叶、折叠染纸等游戏活动,用这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图案装饰的法则,也体验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连续与反复的运用。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进行图案装饰别致的创作。

在学习内容上,图案花纹的学习可以从简单的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线和简易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的学习,最后学习一些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鱼虫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如螺旋纹、羊角纹、云头纹、回纹等)的学习。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连续的。连续纹样中,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向任何两个相反的方向连续排列的形式。两方连续只涉及到两个方向,因而相对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四方连续,即以一个单位纹样为基础,同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的排列形式。

在纹样组织的基础上,学习整个画面的构图。幼儿所学习的图案画面构图可以为格律体构图,这种构图形式要求花纹排列的位置、距离、色彩等都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构图。无论哪种构图都应注意纹样的疏密配置和构图中心的突出,使画面看上去美观。

在图案色彩的学习上,可以通过欣赏学习什么是对比色(指不含相同颜色的诸色)、什么是同种色(是指色相同而透明度不同的诸色)、什么是类似色(指含有共同色的诸色)。然后学习图案色彩的配置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的配置。

3、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

由于图案装饰画有较强的规律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装饰规律和技法的传授上,而忽略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做法是欠妥的。它违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对于装饰规律和技法的讲解应该简明扼要,允许幼儿在掌握装饰规律和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图案装饰的迁移能力,使自己的装饰能力得到提高。以上所述的是幼儿园常见的三种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要点。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正确涂色

小班幼儿对涂色活动不感兴趣;不会使用油画棒正确的涂色,涂色方法不当;外界干扰的因素导致没有规则涂色。

针对无规则乱涂色的幼儿,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儿歌的形式帮助他们正确涂色,这样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会更容易接受。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有趣的涂色活动;在指导中关注个别差异,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涂色;创设一个安静的祥和的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活动场所,减少外界干扰,让幼儿耐心涂色。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有规则的涂色,如:可以结合儿歌:小小画笔真神奇,又能画画又涂色,先构图来再涂色,涂起色来先涂边,涂完边来再涂里,上下涂、左右涂、横着涂、竖着涂、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一定记得要涂满,不能留下白点点。通过这首儿歌可以告诉幼儿涂色的要求及方法,这样比枯燥的说教要好一点。

一、注重幼儿的涂色兴趣

我发现幼儿握蜡笔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像握勺子一样;有的将蜡笔一把抓……怎样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呢?拟人化的方式很适合小班的幼儿。先引导幼儿观察蜡笔长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以小蜡笔的口吻边示范边介绍握蜡笔的方法。“我有一个尖脑袋,小嘴巴,还有长长的身体,小朋友抱我的时候要将我的身体躺平,藏在手心里,让我的小脑袋出来,让我的小嘴巴和纸娃娃亲一亲。”这一拟人化的示范和讲解法不仅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兴趣。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涂色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基本技能,而且对涂色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比较简单、直观,根据这一特征,老师应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地肢体语言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应多选择一些鲜明、艳丽的色块,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绘画中形式要多样,树叶印画、涂色等。鼓励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地表现、宣泄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愤怒或愉快,用自己的情绪体验去大胆表现,画出美的作品。

二、注重幼儿的握笔姿势。

从小班幼儿的涂色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的握笔姿势影响了他们的涂色技能的发挥。如:有的幼儿的蜡笔握起来是笔直的,所以涂出的色彩都是显示得很细,像在写字似的,所以当时就指导幼儿斜握着涂色,效果果然好了许多。但是幼儿自己的坚持性还有待提高。

当幼儿对握笔及涂色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就鼓励幼儿学做“小小粉刷匠”,尝试为小房子涂色,比一比谁刷的颜色最均匀,最漂亮。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我就组织幼儿进行分组作画,然后再交换。由于每组作画幼儿少,指导起来更有针对性,如幼儿握蜡笔的姿势、涂色的顺序等,我们都一一提醒和指导。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幼儿能力的高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也要有差异性,这样更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小班孩子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所以能否涂在线内,还要看不同孩子的发展情况。教师切忌搞一刀切,而是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尽量的引导孩子涂到线内,如果孩子的能力实在达不到,那么教师也不能勉为其难,甚至是厉声批评,这样对孩子发展是有害无利的。而这样也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可能在有的时候,孩子涂色不好,个别的小朋友会嘲笑他,我想这也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与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做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三、注重幼儿的学习方法及经验的提升。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应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

涂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涂得均匀、用力、而且在轮廓线内涂,需要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成功的。但在指导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也是很重要的,怎样将比较规范的规则讲解成孩子听得懂,能够接受并乐意按要求去做,是比较难的。

如果孩子在颜色的选择上,不是太合理或者说不是很美观,做为老师,可以先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一听孩子是如何理解自己所选择的颜色的,毕竟有的时候,孩子和我们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道理,或者孩子真的是在胡乱的涂色,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教师可以以一种商量或介意的口吻,与孩子讨论,如何才能使画面更加的美观大方。、4岁的幼儿对色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大胆的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涂色只处于涂鸦阶段,涂色不认真,所表现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幼儿涂色的正确方法,以及握笔的正确姿势。涂色的正确方法有:横涂、竖涂、斜涂和圈涂等。只有把涂色的基本方法掌握熟练,然后根据不同的物体色彩表现,采用不同的涂色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正确的基本功训练,从孩子熟悉的喜欢的物品进行涂色训练,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横涂、竖涂、圈涂的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是孩子完成好作品的前提,一定的强调)有了良好的涂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色基础,孩子的作品就会收到加倍的效果。不管多么稚嫩的勾线加上美丽的色彩肯定会是一幅有趣的、丰富的、充实的作品。然后再进行画的基本技巧训练,结合小班年龄特征,利用各种各样的作画方式(如撕画、印画、水粉画等),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加上五角星的奖励,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美术活动。在小班阶段,很多孩子的作品都是随意的涂鸦之作,没有太多的构思和想法。评价的时候当然不能只着眼于他的技巧,应更多地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创意,然后在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这样的作品才是真实而灵动的。

中班多种多样的伞这个主题中第四周 从伞想到的二级主题中有一节吹画教学活动:会飞的“伞” ——用吹画的方法画出蒲公英。

下面教师可以听一段案例,借鉴其方法。案例:幼儿园一次吹画活动教学尝试

吹画活动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纸上的颜料水吹散开,形成画面的一种美术形式。材料 : 颜料、毛笔、操作材料纸。在材料的准备上,用吸管来作为吹的工具,使幼儿的吹力能集中于一点,降低吹的难度。在我自己做范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活动小朋友是很容易掌握的。所以,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吹画的方法。活动开始了,小朋友看到了我的吹画作品,一个个都很兴奋,都想快点自己来吹一幅。在我讲好了吹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我想,这次的作品一定不错。可是等我观察指导的时候,却发现问题来了。因为小朋友平时很少进行关于肺活量的锻炼,而我也没有强调要用很大的力气,所以,他们在吹的时候不会使劲,有的小朋友是怎么也使不出劲。一部分孩子的桃树只有一个树桩,而树枝很少。于是,我马上强调要用很大很大的力气,并且要向纸的上方吹,也可以改变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树枝,并给个别幼儿再次示范。在我的及时引导下,幼儿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起色,在最后的作品展示时,大多数的孩子都完成的任务,掌握了基本的吹画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如果我事先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运动的情况,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再细一点、再详尽一点,孩子就能更快地体验到成功。但又一想,这样让幼儿在失败的基础上取得成功,是否会让幼儿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呢?如果不考虑时间的因素,我也可以让首先吹画成功的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吹出树枝来的?”通过同伴的引领来影响,而不是老师的直接灌输,这样的方法可能更会让幼儿接受。

第二节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

根据手工活动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把手工画分为泥工、纸工、木工、布工等等。

如何培养幼儿在泥工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泥工活动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像能力的活动,其操作性、创造性很强。幼儿制作泥工作品的过程就是其操作、想像、创造、自我满足的过程,泥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泥工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这些方面考虑和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一)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泥工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泥工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泥工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重要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讲解,孩子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是和教师的范例一样不一样,这种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泥工活动方式出现了模式化,幼儿的泥工作品千人一面,缺乏创造性,忽视了给孩子提供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学习、创作的空间和机会,孩子的创造潜力没有得到真正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泥工教学,泥工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初步的泥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泥塑活动的过程诱发出幼儿无穷无尽的奇妙想像和创造欲望,凭借泥工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表现和抒发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二)打破常规定式,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造。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定式,当孩子想像出新颖、离奇、不合常规的东西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幼儿敢想、求异的精神。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敢于想像、敢于创造的习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教师不要去限制孩子的思维,相反,要有意识地通过范例,培养、引导幼儿奇思妙想,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使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适应创造性思维教学。

传统泥工教学活动程序是:教师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幼儿作品。这种教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学模式不仅抑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创造的机会,阻碍了个体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应在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重视师生互动关系,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大胆创作的教学思路,形成一种新的泥工教学模式:其教学活动程序为:

1、教师提问,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回答问题;

2、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让幼儿自己演示制作方法,教师根据本节活动的重点加以概括,引导幼儿学习泥工技能或新的方法;

4、出示范例,拓展孩子思路;

5、幼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6、评价:包括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小结,着重从泥工表现方法的不同、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方面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作提供了条件。

三、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即活动前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活动结束时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一)活动前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尤其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获取经验。

(二)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范例的提供应具有创造性因素

在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中,范例是拓展幼儿想像空间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范例,在提供范例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范例要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激发幼儿创造性。

(2)范例要多样化,便于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3)范例造型简单、色彩丰富、富于美感,便于唤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2、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出一些诸如“圆像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做圆”?之类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结束时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先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讲评,再由教师重点讲评的方法,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重点讲评时,抓住有创意的代表性作品着重点出作品的独到之处,以诱发孩子的联想,拓宽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泥工技能的方法

泥工技能的掌握是幼儿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实现其创造性想法的手段。首先,改变过去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练习的方法,采取“先探索——后练习——再巩固”的方式,让幼儿带着问题如“三角形可以怎么做?”,自己动手去探索表现方法,寻找多种答案:三角形可以用搓长三根小泥棒连接起来做成,也可以用圆压扁,用刀切去多余的部分做成,还可以做成方形对折压扁……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其次,一堂课不局限于传授一种技能,教师针对幼儿想出的方法加以总结,提取孩子不易掌握或容易忽视的技能着重演示,幼儿集体练习不同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泥工技能。

(二)启发幼儿做前说说,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构思的能力。

在泥工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圆形朋友有哪些?“它像什么?”等等,鼓励幼儿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做前说说”,帮助幼儿打开了创作思路,培养了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先做后说的方法。小班幼儿创作的目的性比较差,他们感兴趣的是操作过程本身,是进行泥塑的动作。团一团、捏一捏、搓一搓就会使他们感到满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让幼儿先做后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如“它可以怎么做呢?”,投身到做的过程中,一边做,一边探索方法,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做丰富了说的内容,激发了孩子说的欲望,在孩子完成作品后,我们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互相欣赏,相互讲评。先做后说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促进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泥工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要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设法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获得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何指导幼儿的折纸技能

一、从基本形入手,掌握折纸规律

折纸有一定的规律,折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千变万化构成不同的作品,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在教幼儿折纸时,不能单个地教,而是要从基本形入手。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A、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内容的编排上,小班的幼儿,我们选择了对边折、对角折和集中一角对边折三种折纸基本形,双正方形和三角形放到了中班,大班的幼儿,则选择了菱形的折法。这样编排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B、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我将折纸内容按折纸基本形进行分类以后,折法相近的内容如“尖尖帽、纸杯、燕鱼等”放在一块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对中大班幼儿教会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衣服”变成了“椅子”,有的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气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三、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瑞吉欧教育理念中也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四、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做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一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五、把折纸教学渗透到各项游戏中

折纸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手工游戏活动,把折纸活动融入到各项游戏活动之中是很有必要的。如折纸蝴蝶和绘画结合,把折好的蝴蝶粘贴在画纸上,再画上柳树、小花,形成了一幅风景画,然后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六、尝试教学,提供机会,肯定进步,正确评价

“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先练——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我们为每个活动提供充足的图示、材料,便于幼儿的尝试操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操作机会。教师的指导语言应多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去试一试等。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发现,每一点进步。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开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它是培养孩子良好素质的一种途径。

当幼儿掌握一定的折纸活动规则时,他们很愿意对自己和同伴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时要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于是我就设计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你不满意,说来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还有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我总是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让幼儿在评价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并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总之,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折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初中美术学科教案 篇3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尝试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把握人物动态与神态进行主题创作,把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泥塑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并制作小泥塑。

创作时,不拘泥于自然真实,而是根据意图大胆采取取舍。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观察比较、探索方法、制作表现、展示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及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校园、社区、城市)中,主要雕塑作品及特点是什么?

2、对敦煌城雕反弹琵琶的分析。

3、分析比较P8页雕塑的神态特征各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究

分析作品《梳》,

1、你认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人物的表情、动态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小结: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动态、神态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三、了解工具材料。

通过课件和课本中的图片认识工具,教师准备的实物供学生认识和体会感受。

四、观察比较

雕塑的主要形式:欣赏《花朵》、《推磨》、《梳》等作品。

雕塑的主要形式: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

五、雕塑的创作方法

1、雕塑包含两种制作方法,即“雕”与“塑”。

2、泥塑基本创作技能介绍,包括:贴、搓、提、接等。

3、欣赏泥塑视频(6分钟视频)。

六、尝试表现

初中美术学科培训简报 篇4

答疑教师:刘鹏 助教:焦向红

2010-11-29

卷首语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初中阶段美术学科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应实现“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一定的美术学科知识,如基本透视知识与一般形式法则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以线造型方法、色彩造型方法,以及泥塑、剪纸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造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或生活经验。

在这次培训中,就“专题二”而言,教师应透彻了解初中美术课教学要求,认真钻研线描画教学、国画与色彩画教学、剪纸与泥塑教学,积极挖掘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并结合“专题一”内容,合理设臵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争取每次授课都能为学生呈现出一节精彩、实效的课堂教学。

优秀作业点评

一、教学设计点评

以下是四篇获得优秀成绩的教学设计,其中不乏亮点,或细致严谨,或富有新意,体现出教师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摘录其中的“课堂评价”环节进行点评。1.《面具设计制作》教学设计(秦冕)

教师活动: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这次作业的评价方法采用你们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请小组代表把你们各自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一下你们的创作灵感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设计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投票选举出最有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改变以往教师单独的评价方式,建立“自评+他评+师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2.《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刘燕)

教 师 活 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对学生的作品给与适当的点评。

学 生 活 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别人的作品。教 学 意 图:正确看待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相互交流,增进同学、师生间的感情。

3.《面具制作教学设计》(王丽莉)教师组织学生戴好面具,进行短时间的表演,自我欣常评析。

4.《大家动手做条龙》(毛恩华)

学生活动:由本小组成员或者组长采用恰当的方式展示本小组作品,可以用语言表述,也可以用小品表演的形式,也可以用歌唱的形式,表现方法不限,开发学生自身潜在的表达能力。由学生来谈一下喜欢哪组的作品,为什么?

评价标准:作品形态是否生动、作品制作是否有创意、作品制作方法是否有创新、作品制作是否严谨、展评环节是否生动等。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对这一节课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以后上美术课做好铺垫。

点评:

评价学生作业(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即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包括教师针对全体学生普遍学习状况的总结性评价)。这些,老师们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课堂上的评价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隐性的,没有设臵明确的评价环节,但确实也会起到评价的效果。比如有些老师在教室两侧放臵一些展板,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后张贴到上面。这时,随着展板上作业的陆续增多,评价会自然产生,既有互评,也会产生自评,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或肯定别人的优点,或产生自我认可的心理感受,当然也就互相学习而有所借鉴了。上述王丽莉老师在《面具制作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戴好面具,进行短时间的表演,实际上就包含着评价的过程。当然,评价不是单独存在的,对于作品的评价一般都会和展示过程同时存在,请老师们综合予以考虑。另一种评价是显性的,需要教师提前设臵好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如果完全凭借学生的个人喜好(如单纯采取投票形式等)进行评价,评价的作用与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毛恩华老师的《大家动手做条龙》就考虑得比较周到,他提出了一“宽”一“严”两个要求,即评价形式宽,评价标准严,让学生以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围绕着学习重点进行评价,不失为一个好的评价设计思路。毛老师在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提及学生评价的表现方式,是口头评价?还是依据表格完成?其考虑的后继内容也有待他自己去思考。

二、绘画作品点评 1.《树》(水彩画,崔伦)点评:

这是崔伦老师的水彩作业《树》,画面中笔墨不多,颜色概括,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在表现技法上,崔老师干、湿画法结合,笔法熟练,如果是对景写生或默画则显示出了很强的绘画表现功底。特别是婀娜的枝干、嫩绿概括的树叶,加上虚无飘渺的云水,使人感觉诗意盎然,充满朝气与生机。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初步使用色彩是造型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如果崔老师能够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原色、间色、明度、纯度等基础知识,通过欣赏作品了解色彩的冷暖,在绘画实践中懂得对比与和谐,学会简单运用干、湿等绘画技法进行表现,学生一定会获益菲浅。相信崔老师在教学中会有不错的表现,至少将来会。

答疑集锦

助教老师问.:如何在美术教学当中有效地解决欣赏课的互动教学?

答:这是助教老师代老师们提出的一个问题,刚才看了一下后面的跟帖,李东梅老师的看法在理论上非常到位,具体内容如下:

欣赏课的互动问题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再是欣赏的绝对权威者,师生之间位臵和关系应该发生改变。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整体的设计者,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人格尊严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因素,发挥其主体地位,展示他们的个性特征,而不是充当一个“独唱”的主角,其次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积极性。

其实不光是欣赏课,其他学习领域也同样需要教学互动,但在认识上我们应该清楚一点,这个“动”不止局限于学生是否有肢体或语言上的动,更主要是在思维上,我们设计活动也是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二者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手脑并动。

就欣赏课的教学互动方法来说,我可以给老师们一些方法。如,可以课前给学生一些相关欣赏内容的资料,就会给你的课堂互动奠定基础。再如,针对典型作品设计系列问题,以问题的方式引导教学,也会带来互动的效果。当然,方法很多,还需要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邓丽老师问:“中国画的意境很难表现,在教学中更难,有更好的方法吗?”

答: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意境在绘画中的表现,特别是山水画,要让学生在欣赏过程过程中知道意境在具体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表现就可以了,不必苛求表现结果,更不要用优秀作品的意境表现效果去衡量。张晓华老师问:“怎样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其在美术课堂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答:课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运用效果的关键是你对教学以及课程内容研究的深入程度,计算机和软件使用的水平是次要的。有的教师每节课都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离不开课件的演示,就不好了,如果教师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就没有必要用大屏幕打出课题了,你说是吗?

当然,课件制作需要一些计算机基础,也需要你对教学的钻研,我想实践中你会有不少的体会,也就能逐渐的驾轻就熟了。

贾生兰老师问:“对于学生幼稚又可笑的人物速写作业,我们该如何评价!”

答:幼稚可笑的作品一般都是我们认为严重不符和结构、比例关系的作品,这可能是学生的绘画基础比较差,或是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结果。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方面也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我们知道,如果不了解的人看到毕加索的作品,很多时候会觉得可笑,甚至滑稽,那是因为没有读懂他的内涵。如果学生画的不符和你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下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画出来的是这样的形象。当然也可以告诉他,毕加索年轻时候的作品也是很写实的,表现成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包含着他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闫明柱老师问:“怎样开发乡土美术教学?” 答:我们这里叫校本教材或乡土教材,可能是称谓上的不同吧!

我想,这个问题不要把它理解得过于复杂,当地的历史遗迹、艺术传统、民间美术精髓,甚至是教师自己的具有地域特点的专长都可以考虑在内,把这些内容结合教材,参照课标要求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就实现了你所说的“乡土教学”。当然,如果想系统地开发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材,就需要你和你的团队对某一学习领域系统地研究和归纳。我觉得,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话,可以从申请科研课题着手,这样便于你能够系统实施,也能够一举多得啊!

苗娓老师回帖:我们九台的满族剪纸就很有特色,剪纸课也因其工具简单,表现内容广,而深受学生喜爱。

答:苗娓老师提示的很好,教师可以挖掘这一优势。有时,家长也是一种资源,有些学校不乏一些艺术家庭,如果适当请来协助帮忙(讲上一节课,或是来一次表演)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家长乐意,他的子女(学生)也会觉得荣耀。

苗娓老师感慨:对制表式量化评价我们平时教学中很难把握。

答:我们在用“制表式量化评价”时一般都是模糊等级的,如很好、较好、一般等,在评价方向上通常选择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等处着手,并不常用,更多的是语言评价。对于评价的问题,我们也在摸索,并且值得探究。比如,我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考虑性别差异,男生作品大多粗犷,就不必苛求细腻,女生工细,可以更多地从“深入”上去发挥。总之,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让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

三得全老师问:“如何解决农村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学科工作总结 篇5

一、抓实做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我校美术教学有序深入发展。

本学期我校美术教学在艺体教研组的统筹下,立足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教研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课堂研讨”,“非课改年段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变革的探究”,“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实验”,以及快乐互动美术教学活动探讨,一系列片区间互相交流的教学、研讨。“快乐美术教学”活动把“说”“唱”“舞”引入美术课堂,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触动了感知觉与表现协调发展;通过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我校美术教学有深入发展。

二、举办美术竞赛,促使学校美术教育教学长足发展。

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关爱每个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体现学科间的相互促动共同发展,延伸校内美术学科教育;促进了家庭、社会关心与参与,更新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全校师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师生的和谐关系,很好地发挥了美术学科的教育与学科功能,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显现出课改以来我校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旋律。

三、务实做好学科常规教育、教研工作,确保美术教育教学稳步发展。

1、继续抓好美术常规教学,确保美术学科教学质量。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把“三个维度”落实到教学的质量监控中。组织听课、评课、议课活动,并针对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上的弱势现象,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实现抓好美术常规课,确保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2、以课题实验带动,促进课堂教学良性地变革。

通过教研指导,促进我校美术学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题实验,使教师们在探究实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教师们通过课题实验,遇问题,搞研究,领悟精髓,掌握科学的科研工作方法,不断完善与提高促进课堂教学良性的变革。教师展示了她们以课题实验带动、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公开观摩研讨课,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3、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保证美术教学质量。

首先,继续做好美术教师学科课程标准的深入培训和教材讲习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好对专职美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再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美术素质。如:课改年段与非课改年段的教材培训。举办“美术教师学科基本功培训”,其次,建立了骨干教师和部分高级教师学科专业引领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组织各级美术展览与竞赛活动,促进课堂与课外教育的共同发展。

在校美术教研工作中提出课内、课外教育互补,相辅相成。巧妙地把各级赛事与校内美术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有机结合,使美术教育延伸到校外,促使家庭、社会重视,关心美术教育,促进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下学期美术学科教研思路

在新学期里更好地发挥教研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在美术学科教研中,以课堂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有效务实的“问题研究”,继续指导片区教研,建立若干个有效的教研工作组,以团队开展服务,确实为学校、教师做事实。

1、以课改实验和课题实验为出发点,带动、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继续开展课堂研讨、教研沙龙、典型案例剖析,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教研工作再上一台阶。

美术学科工作计划 篇6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三、评价时间和地点

时间:随堂评价(4课时)

地点:本班教室

四、评价方式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价四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五、评价内容

平时的.课堂表 现

学习态度

1、对美术课感兴趣。

2、美术用品准备齐全。

课堂纪律

1、专心听课,不讲小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综合技能

1、认识常用颜色10种以上。

2、能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3、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设计应用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交往与合作

1、和同学积极参与欣赏或游戏活动。

2、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在家里的表现

1、喜欢美术,经常在家自己涂涂画画。

2、自己能整理好美术用具,按时带来学校上课。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 篇7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回首2009年是教育教学丰收年,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了国家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验收工作,这是令我们全体教师欢呼雀跃的事情。借着这样一个契机,我们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我们学校的资金投入,教育信息中心设备购置,校舍的装修装饰学校校舍……学校的变化和强大,凭添了我们教研员的工作热情,我们都在默默无闻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面我就从几方面把自己这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配合教育局大型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自身技能。

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课改以来我发现一种现象,美术教师新上岗的没有机会画画,工作年限较长,有点资历的老师却渐渐的不会画画了,工艺制作也很少研究。导致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在逐渐下降,以至于在校园艺术化工程的实施中,在各种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师专业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渐渐的减弱。于是,我在学校整体工作思路之上,结合学科特点,在经过了几次的选拔之后,我们在12月进行了小学美术学科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为是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许多老师依据自己的特长制作出了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例如:由马家沟、清滨、铁岭三所学校合作完成的大型平面纸浮雕作品《赛龙舟》整个作品均由彩色皮纹纸制作而成。展示了美术教师精湛的手工制作水平。建文小学的浮雕作品《龙》,这件作品采用泡末版精心雕刻,用颜料喷绘而成,展现了美术教师高超的立体手工制作水平。铁岭小学几位教师完成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团结小学美术教师制作完成的纸泥版作品《校园生活》。花园小学美术教师张春雨设计并和其他两位教师合力完成的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服饰展示。服装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多样的造型特点,鲜艳的色彩给予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并体现了教师在手工制作方面精湛的技艺。我们的美术作品并在南岗区教育局会议上为全区领导、校长进行了展示,得到了与会的领导的高度赞扬。

二、用课程文化渲染,积淀“百花”教学特色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实践过程中,我们又迎来了南岗区第22届教学百花奖的到来。在22年的风雨历程中,南岗区的教学百花奖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改革中的一枝奇芭;已经成为南岗区品牌教育代表的先范。我们在一届一届的教学百花奖中耕耘希望,收获成功。尤其是第22届教学百花奖工作,更让全区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历练自己,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日益成长起来。下面我就将第22届教学百花奖小学美术学科情况做以汇报:

十月初,我们首先进行学科初报工作,经过相关材料审核,一共有33名教师取得初赛资格。在十月末,我们对这33名教师进行了初赛考试。经过紧张的角逐,最后有25位教师取得了参加决赛的权利。在确定人选之后,为公平起见,我们又现场进行抽签,来决定每位教师做课具体时间和场地。11月3 日开始,我们五位评委开始了紧张而辛苦的听课评课工作。接下来我就将这结合参赛的25节课将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做简单的总结,总结优点如下:

1、创设课堂情境美。这次百花奖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教师继承了上届百花奖教学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接受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让他们的身心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快乐的状态之中。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本次百花奖的例外一个优点就是大部分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简洁、有层次性、步骤清晰,目标明确。

3、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课改之初,很多教师过分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忽视了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课堂浮躁不塌实。而这届百花奖教学,我们惊喜的看到很多教师重视了技能技巧的传授,尤其是在教学中加强了教师的演示的比重。很多教师的演示清晰,明了,直观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效性加强了。促使学生扎实的掌握了必要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体现了美术教师专业扎实的基本功。

4、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了参与、合作、探究、体验的多样形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教师在观念理解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我将结合我们预赛的笔试卷面和25节听课情况,把不足的地方进行总结:

1、大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程标准中所划分的四大领域的概念模糊,不清晰。

2、教学环节设计虎头蛇尾,重难点不突出。

3、部分情境教学虚假。

22届教学百花奖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总结其优缺点,更明确了我们今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相信,在全区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南岗区的美术教育一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三、参与省市各级部门活动,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争创机会。

9月末,我们学科参加了黑龙江省美术学科优质课展示活动。本人被聘请为活动的评委,并在大会上为全省教师做《如何撰写论文》的讲座。全区有18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有14名教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12月初,我们又参加了黑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学录象课的评比,有16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并有12人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11月本人应邀为绥化市师范学院即将毕业的师范学生做新课程培训讲座,受到了极度的欢迎。

四、网络教研拉近彼此距离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发展,各实验区之间、各地区之间、各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经费的限制,地区之间、教师的横向交流不甚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培训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而无全局意义。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学校大力鼓励各学科教研员基于网络技术组织一些网络教研活动,我们小学美术学科也建立的小学美术教学网,2009年3月,我和网络小组的教师一起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努力使新版的网站做到功能齐全、内容丰富、页面精美。里面开辟了:美教体验、美教画苑、美教科研、美教概况、名家赏析等许多栏目,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将南岗区小学美术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里不仅展示了全区美术教师青春风采,更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供机会。这里有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有教育教学案例给大家警见,有最新的教育资讯报告给大家,在我们的教育论坛和教育博客上,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教育感想,在这种随笔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真实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感触。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情感真实的表露。也促进了学科的团结向上的凝聚力。目前我们的论坛积分达到1857分,位居小学第三位。在将近两年多的建站过程,我的大部份时间放在更新、维护网站以及和教师们的网络交流上,然而这个过程也是我学习、思考的过程,使我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给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好文章,我必须扩大阅读面,于是网络、报刊、杂志都成了我的学习资源;为了使推荐的文章能给教师们更多的启迪,我必须对文章中的观点重新思考,然后进行筛选;为了能及时地总结教研经验,我必须勤思考、勤动笔。如此一来,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都有了,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素养,使自己的教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对网络教研有个重新的认识,它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了一种跨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更是以人为本的教研形式。

五、以科研促教研,树立教师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就应该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为了这样一个目的,我们学科申报的哈尔滨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创设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并在12月份认真做好了课题开题工作。

六、不断进取,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研员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服务者与指导者,更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专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尤其是年轻教研员我们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是巨大的,然而我们的专业发展空间却是无限的。置身于学习化社会中我们要与时代同发展,唯有不断地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切可能要运用的领域学习。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在2009年7月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为时两年的时间里,我将学习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生问题咨询与教育对策等等十一门课程。学习是紧张而艰辛的,但我相信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会使我积淀更深厚的理论知识,使自己更快速的成长起来。

七、发表文章

2009年九月,所撰写论文《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被2009年夏威夷国际教育会议所录选,并被邀请2009年1月前往美国夏威夷参加会议。

2010年工作思路:

1、认真做好哈尔滨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创设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的实验工作。

2、开展美术教师单项基本技能培训活动。

3、继续培养青年教师,为她们发展搭建平台。

4、做好美术教学网络的完善和维护工作。

上一篇:大学生物化学教案下一篇:物业维修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