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分析总结(精选10篇)
通过对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跟踪记录所分析,幼儿在进餐、饮水、洗手、穿拖鞋等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能安静进餐,喜欢东张西望、挑食等;在喝水时不能排队进行,自由散乱;在洗手时不能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穿、脱鞋没有次序,方法不当等,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没有良好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将抗成长也会受到影响。越是细小的环节越需要老师的特别注意和提醒,所以,针对这些现象,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活中用心观察,从而引导、教育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说儿歌等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在园习惯,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做到家园共育。
其次,我们可以和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活动,让孩子通过对话的方式感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在生活中加以实践,感受其中的乐趣。
再次,老师可以让幼儿做小小助手,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区域,幼儿衣物,桌椅等,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引导、教育,幼儿现在能自己穿鞋、入厕,能有序的喝水、安静进餐等,但是,在后期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继续努力,认真观察、记录,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习惯的基础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 对孩子们来说, 很多深奥复杂的礼仪规范, 难以理解, 不容易记住, 所以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 可以通过情境表演、儿歌、故事、歌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道理简单化, 便于幼儿理解和记住。
比如在组织礼仪活动“介绍他人”时, 先以故事《小鸭做客》导入, 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印象:家里来客人时, 小鸡是怎样做介绍的?我又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示范, 然后请小朋友们情境表演《做客》。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对情境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争先恐后地来表演, 而且非常认真。幼儿通过情境表演和行为辨析讨论后, 真正明白了“该怎么做”“我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需要改正”等, 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礼仪基础知识。
二、将礼仪教育巧妙地融入幼儿五大领域活动之中
现在, 我们进行的是五大领域课程, 孩子的一日生活离不开各种领域的教学活动, 可以将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各科教学活动中, 使幼儿每时每刻受到良好行为礼仪习惯的熏陶,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如在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 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孩子们进行跳绳游戏时, 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不小心将跳绳碰到别人的身体上, 这就要求幼儿懂得礼仪礼貌用语的应用, 应该和他人说“对不起”, 而对方小朋友就应该原谅他, 并说“没关系”, 这时老师要及时地向幼儿做好礼仪方面知识的总结, 还要为孩子们的这种表现鼓励表扬, 这样一来, 幼儿不但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还懂得如何应用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 可以说是全面发展。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通过故事、谈话、情境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三、重视幼儿一日生活细节中礼仪的教育
俗话说:“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 也有基本的礼仪行为。如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 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 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 与别人一起活动 (超过3个人) , 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 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游戏时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 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 能尊重别人的意见;玩完玩具要自己学会整理玩具;观看表演时, 保持安静、演出结束后, 懂得鼓掌表示感谢等。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重在坚持, 要持之以恒地做好礼仪教育和行为监督, 在这个过程中, 有的孩子愿意接受学习, 但时间一长孩子就坚持不住了, 还有的孩子一受到约束, 就有逆反心理, 什么事情都和你对着干。这时老师就需要了解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用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从而引导孩子坚持并重复正确的行为,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应该是持之以恒、反复强化,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形成“文明礼仪小天使”的基本品质。
四、有效开展“礼仪小标兵”和“文明礼仪小天使”活动
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懂礼、知礼、学礼、用礼的好习惯, 孩子的礼貌教育要从小培养, 班级每天评选两位“礼仪小标兵”, 在老师的带领下, 小朋友整齐地站在教室门口 (每月在幼儿园大门口) , 迎接、欢送小朋友和家长。甜甜的问候, 感染着家长, 影响着孩子, 洋溢着温馨, 传播着礼仪的气息。
同时, 结合幼儿的综合表现评选出班级的“礼仪小标兵”“文明礼仪小天使”, 为全体小朋友树立学习的榜样, 通过活动激励、影响、带动更多小朋友讲文明、有礼貌, 懂得使用礼貌用语, 也使家长在孩子们的行动中重视礼仪教育和自身文明行为的规范, 使家长和孩子一起从文明对话、文明出行、文明交往入手, 共建文明家庭,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会按照家长或成人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它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但它一经形成,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幼儿期儿童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作用。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今天我们准备了几个小品,希望大家通过看小品、进行讨论,改善自己的对孩子生活习惯培养中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餐:
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向老师“诉苦”——“我的孩子在家吃饭要喂;”“我的孩子在家从不吃青菜”;“我的孩子在家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总之,提起孩子在家的吃饭问题,多数家长百般无奈、倍感头痛。可是,令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入园才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吃饭却很少有问题。同样是吃饭,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会有天壤之别? 原因1:饭菜不一样
幼儿园的饭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作,注重形象的外观和漂亮的颜色,激发孩子们的食欲;饭菜制作中多以小、碎、烂为主,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喜欢小巧的食品,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他们畏惧大块的食品,因为怕吃不完。而家里的饭菜通常没有把小孩的因素考虑进去,孩子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大人们或许还不知道:这样的饭菜对小孩子来说,“干饭太干了,青菜太长了,肉太硬了。”因此他们吃几口就不想吃了。
建议:家长不妨看一些儿童食谱书,为孩子准备适合的饭菜,相信孩子一定会吃得喷喷香。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葱、姜、蒜、辣椒等;食物不要切得太大块,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觉;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饿的时候再给他吃; 原因2: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的时候,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心吃,不允许离开座位、东张西望、和同伴交谈,更不存在边吃边玩、边看电视的现象,因为专心,所以能品尝出饭菜的美味,吃得快。
建议:孩子到三岁左右,家长就该引导他乖乖地坐着吃饭,不可边吃边玩。在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的时间错开,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则。孩子吃饭的地方应该相对固定。营造愉快的有利于孩子专心进餐的氛围。吃饭时不准做其他事情,即使到了他最喜欢的卡通片时间,宁可让他看完再吃饭,也不要边吃边看,影响食欲。不要讨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原因3:在幼儿园不吃零食
在幼儿园,孩子偶尔一餐吃得少,老师也不会在中途给孩子添加食物。在两餐之间,老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户外体育运动,孩子有了足够的运动量,就有饥饿感,下次进餐时一定会吃得很香。建议:
要限制幼儿吃饭的时间,告诉他们吃饭时间一结束,就把饭菜撤走,坚持让孩子知道:这顿饭不好好吃,要等到下一顿才能吃。限制零食。进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即使一块饼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每天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要借助冷饮、巧克力、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糕。家长备忘录: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为模仿的对象,激励孩子好好吃饭,长得健康聪明。
以渐进的方式鼓励孩子:先给孩子少许的饭菜,只要一吃完,即给予鼓励。
让孩子参与布置吃饭的环境。例如摆碗筷、凳子等,也能使孩子建立对食物的兴趣 穿衣服:
给孩子适当穿衣原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事情,但由于过分紧张使很多家长乱了方寸,尤其在患病发热时总要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往往是很暖和的天气,却穿2-4件毛衣,1-2件厚外套,寒冷天气就穿更多。现在刚到秋天,发现班级里的孩子穿很多的衣服。这本凝聚长辈爱心的一件件衣服不但没起到意料中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发热的患儿不能好好散热,体温更高。多衣多病,这是儿科医生随意所说一句话,却是临床工作中的总结。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一动就满身大汗,这样更容易感冒
到底穿多少衣服合适呢?其实小朋友新陈代谢快,产热多,应该比我们穿得少,只要小孩手脚暖和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不放心,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足够了。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脱衣物,因为这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 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本学期对幼儿的养成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
幼儿在每次小便后都能坚持洗手,每次吃东西前洗手,加点时能接着盘子,吃点心不掉点心渣,饭后幼儿知道擦嘴,大多数幼儿做得都比较好。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表现不是特别好,究其原因与幼儿年龄有关,幼儿是小班幼儿还因为班中有部分幼儿是今年春天刚入园的年龄比较小,家长们包办现象比较严重,在穿脱大衣方面幼儿需要大人的帮助。可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我班幼儿现在已经能够自己穿鞋,穿衣。大致上都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了。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幼儿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但通过半年的学习,幼儿上课的“坐功”有了好转表现,尤其是讲故事时幼儿听的特认真,遇到幼儿不听讲,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活动后幼儿听到老师喊活动结束了,幼儿会尽可能的快速收拾好玩具,而不是以前的大扬场。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
幼儿在院子里不乱跑,出入排队走,这样以来拥挤的现象少了,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极力配合教师,把家庭变为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温床,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孩子的爷爷奶奶由原来的背着孩子变为现在的领着孩子上幼儿园,这就是一个大的飞跃。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相信在升入中班后,家园配合幼儿的行为习惯会有很好的发展。
城中心幼儿园
小班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从目前我国家庭结构的构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长辈对于孩子的溺爱十分严重,忽略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班教育阶段增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可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 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主要包括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幼儿个人卫生包括幼儿的面部、手部清洁,身体的清洁,衣着干净;环境卫生指的是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清理和保持习惯。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关于卫生习惯通常是要求幼儿保持自己水杯、饭盒等私人物品的整洁,同时教育幼儿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
2. 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早睡早起、合理膳食、体育锻练等。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在体育锻炼等集体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3. 品德习惯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注重品德和礼仪的国家,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的品德习惯培养,主要有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爱护同学,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很多幼儿园中,教师都会引导幼儿在上学和放学时与教师和同学问好、打招呼,培养孩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4. 学习习惯
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热爱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护学习环境等。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思考、勤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行为习惯的认知存在偏差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良好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十分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习惯,如勤洗手、讲卫生、懂礼貌等外在的行为习惯,但是却忽略了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现象,所以大多幼儿园只是运用规定、规范的形式列出了应当培养的行为习惯,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教师认知的偏差,使得很多幼儿虽然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但是却如同完成任务,缺少对行为习惯的正确认知,无法发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 教师观察缺失
很多幼儿教师都将知识的学习作为幼儿教育的全部,认为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往往不具备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很多教师不愿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培养看似无用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缺失,体现在缺少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认真观察和重视,不能及时发现幼儿一些错误的、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失察容易影响幼儿对行为习惯的认知,无法判断出行为习惯是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
3. 忽略情感教育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当他们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时,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希望幼儿在短时间内快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因此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这种特殊的教育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差、多动,而且对家长和教师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内心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心存恐惧,这些情况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较大影响,当幼儿的行为习惯出现异常,大多教师和家长采用的都是大声喝斥,却没有告知幼儿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意识
观念和意识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所以在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就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教师和家长都要正确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教师要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将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中,减少幼儿对行为习惯养成的排斥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则要改变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改变孩子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培养孩子在行为和思想上的独立性,使他们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带来的积极改变,提高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 参与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直接途径,也是最佳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着重针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一些游戏和训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行为习惯,并且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伴随孩子终生,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空间,因为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素材,如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每次玩游戏之后都让他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久而久之,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再随便丢弃。
3. 良好的外部环境
成长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善于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如果周围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懂礼貌、爱护公物、排队洗手,那么幼儿也自然会受到熏陶,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随处扔垃圾,那么幼儿自己也会模仿这样的行为,所以,环境的构建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环境的构建,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和反复性,所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以及家长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放眼于未来,在小班阶段就开始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彩.“创设引导支持示范合作”: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中国农村教育,2016(5).
[2]詹昌平.运用儿歌教育规范儿童社会行为习惯的适用性思考[J].教育探究,2016(2).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指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方教育理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家庭与幼儿园这两大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做好家长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幼儿发展。《纲要》对于家园关系的出发点是家园的密切合作,而其落脚点是“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工作还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开拓,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钻研和提高,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的微环境充分体现,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能够遵守习惯定律。改善幼儿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使幼儿形成有责任保持卫生的初步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三、研究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
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课题实施
2、通过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存在的问题召开家长会
3、收集整理信息,敲定实验方案。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幼儿习惯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以便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们通过座谈、走访、向幼儿家长及教师发放关于《幼儿习惯现状的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到大量关于当前幼儿习惯的信息,并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与整理,通过认真的分析与综合,形成了《当前幼儿习惯现状的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在认真学习理论与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的分析与讨论,从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方法、原则、措施、内容、步骤等八个方面,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4、加强家园合作,共促习惯养成
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导师,因此,我校十分注重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实验的主导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一边探索,一边完善工作方法,将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争取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与巩固。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大部分的幼儿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些家长也从中受到教育。
5、评选卫生之星
要说老师不会表扬和鼓励孩子,大家可能都不会相信,“表扬和鼓励人谁不知道啊!多夸夸他能干就行了呗!”然而有针对性的表扬才能促使幼儿长期保持良好的习惯,纠正不良行为。经过不断尝试改进评选好宝宝的方法。老师除了根据每天孩子的情况进行即时表扬,还进行每日的“我是好宝宝”评选,每天侧重两至三个方面的评选内容,让幼儿知道好宝宝的表现很多,一月后进行每月卫生之星的评选,并将选出的卫生之星照片布置在版面上。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小朋友一本家园联系表,在家园练习本上每一栏写上一:早睡,早起现象,二:早上洗脸刷牙现象,三:吃饭不挑食的现象,四;出门有礼貌问好的现象。。让家长如实的监督,给予评论,我们老师在给予小红花,每周评比出“最棒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都变了个样,都变的行为规范听话的乖宝宝了。通过此方法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家长都开心
有所了解,从而重视一些好的习惯的好的教育,让家长从心里去重视。
每周三我们大三班都会举行叠被子比赛,培养幼儿独立性。我们会邀请孩子的家长来校观看。对于获胜的一方我们都会给予表扬,家长既开心孩子也得到了鼓励。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有好多家长给我反映,我们的孩子现在可懂礼貌啦,见到长辈会主动问好,每天不用我在叫他起床都是他早早的起床叫我,一看到孩子听话我们家长就会表扬他们。听到家长的反馈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开心,孩子在进步,家长开心,说明我们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6、课程展示
身为老师的我们,我们要给与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知识,拓展家长的视线,同时向家长展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家长明白我们的教学,从而回家可以传授给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鳯,对待孩子的要求特高。然而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死板的让孩子去学习,从而打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达不到对学习的高兴趣。于是我开展半日活动,将我们的课展现给家长看,让他们感受课程的有趣性。随后,我有开展家长会让家长和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谈谈感受。让家长学以致用,也让家长像我们老师一样用科学的方法有趣的引导孩子。
7、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单单靠我们老师的教育及引导,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都不能起到模范作用,孩子又该如何去成长去学习呢!”幼儿园只是孩子临时的暂住地,临时的教育,老师与家长一起寻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改善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同时也请家长把幼儿在家的情况如实向老师反应,这样家园共育,积极配合,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研究成效
1、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交流,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的理念在逐步地更新,研究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大。
2、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我们不断地实施着家长工作的新途径,觉得开展的这些家长文明公约、评选好宝宝、评选好家长、家长沙龙、结对协作互助等工作的开展对幼儿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来参与活动的家长数量在逐渐增多,参与的家长的观念意识在逐步的转变;他们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了更高地认识,对自身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我们发现家长对课题活动进展情况也越来越关注,每一次组织活动时都能吸引一些家长的参与,个别家长还能主动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出谋划策。
六、总结
一、举止文明习惯: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教育学生在学校讲究学校礼仪,在家里讲究家庭礼仪,在社会上讲究社会礼仪,养成礼貌待客、文明接电话、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在公共场所要安静等好习惯。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勇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拾到东西要归还,不贪小便宜,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尊重他人,就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由衷的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尊重他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生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当日事当日毕,从小动的“时间就是效率”,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五、尊敬父母的习惯:“百善孝为先”,尊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具有时代意义。急哦阿玉学生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等生活小节入手,养成爱惜学习用品、不乱花钱、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等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从中体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七、按规则做事的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文化,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等。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把简单的事情
做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九、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能,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卫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真爱生命。
十、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爱护环境,做到不随地扔垃圾,不再墙上乱写乱画等。
十一、关心社会、热爱集体的习惯:关心社会、热爱集体是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
十二、明辨是非、自律自持的习惯:注意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处事的过程中,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一个正直的人。教育学生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不干扰和影响他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教育学生懂得自律自持,明于知耻,勇于纠错,善于自控,不断进步。
十三、自信、自省、自我完善的习惯:自信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告诉学生“你能行”,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学会自省,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使学生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总结: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针对“入城”幼儿家长工作繁重、教育观念落后、配合度低的具体情况,我们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活动、分层指导、用心沟通,使家长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当中来,同心协力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一)量身定做,有的放矢
根据家长的年龄、角色、文化水平分层指导。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家庭结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对于改变祖辈家长的观念更加会难一些,老师们在面对这样的监护人时,我们可以用亲昵的语言拉进彼此的距离,从而逐步地让他们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入城”幼儿家长普通文化水平较低,班上也总存在几名文化水平较高的幼儿家长,他们教育观念相对先进,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家长之间的沟通作用不可小视,往往有引领带头的作用。班内也总有一部分家长是积极配合型的,那么就要发挥这些家长的“后援团”作用。把自己的一些教育行为改变而产生的效果分享给其他家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爱”的叮咛,从心出发
1、倡议书的发放
向家长们发放“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倡议书”,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良好
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也让家长们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同时有培养方法与策略的借鉴,书面的倡议书不仅能够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儿园方面在对其的重视度,同时也能够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儿园所作的努力,从而也进一步激励家长的配合度。
2、便签的应用
“入城”幼儿家长大都上下班来去匆匆,把孩子一放一接就赶紧走了,无
瑕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便签”就可以很好地架起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便签温馨又含蓄地传达着老师的要求,家长们也乐意接受改变。每个班级都存在部分孩子长期不换外套现象,当面指出又恐伤了孩子与家长的自尊心,于是就换成“爱心便签”让孩子带回家。“亲爱的XXX家长:宝贝的外套脏了,该换换了哦!宝贝换上后,肯定会更神气,更有自信哦!老师明天很想看宝贝穿干净外套的样子。”家长隔天的确给孩子换了干净的衣服,这时候老师仍旧需要及时送达“爱心便签”以资鼓励,可以是书面的、短信的、网络私信的方式进行。“亲爱的XXX家长:谢谢您的配合与付出,今天宝贝的‘新’外套很漂亮,宝贝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还自豪地对同伴说自己的衣服香香的,是妈妈洗的。”以此来巩固家长与孩子的习惯。
2、家园联系册
作为每个月与家长沟通的“书信”,老师应充分利用其沟通的价值,把幼儿
一个月来在生活习惯方面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引导之处,利用家长联系册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家长册每个月都罗列出在园在家需要培养的生活习惯内容,让家长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三月份大班生活习惯培养内容与要求:A、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且能够指出他人的不良行为。B、了解一些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家长就可以对此进行相关内容的培养。
3、巧设家园栏
对于忙于生计的“入城”家长而言,教室门口的家园栏总存在“无人问津 的冷落境地。所以家园栏的作用也被淡化、甚至褪化。为了重拾家园栏的宣传作用,我们一改以往家园栏以文字形式出现,为增加其可“观”性和提高效率,即节省家长阅读时间。家园栏对于生活习惯培养的宣传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比如刷牙的正确方式,那么就以图片的方式来展示,让家长一看就明白。比如进餐的正确方法,会让班级的小朋友来做“演员”进行照片的拍摄。以此来吸引家长们的眼球,进而达到了宣传栏向家长宣传正确培养生活习惯方法这一目的。
(三)直面交流、有效沟通
“入城”幼儿家长上班都很忙很辛苦,而且许多家长只是单休,加班是经
常的事情。因此老师们就得抓住一学期园内必须要进行的几次家长活动对家长进行指导与灌输,家长的习惯就是幼儿的习惯,家长的任何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需要帮助家长们从根本上改变其生活习惯,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1、家长会
家长会的时间专门留出一块给“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每个班根据幼
儿年龄特点制订本班一学期的生活习惯内容与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促进家长的配合度,从根本上改变“入城”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老师们都制作了精美的PPT,用中外名人的事迹和科学的研究数据来说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而且告诉家长幼儿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2、家长沙龙
班级内总存在一些只停留于口头答应层面上的“顽固”家长,行动上并没有 落实。究其背后的原因,“入城”幼儿家长工作繁忙外,还是在思想上认为生活习惯的培养并不重要,而是知识方面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邀请这些家长和一些生活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坐在一起,往往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让“顽固”的家长认识到原来生活习惯培养得好,能够促进学习、专注力、交往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我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儿经验”,例“制定有序的生活作息。”、“饮食卫生的培养”、“爱清洁习惯的培养”等都十分有效的育儿经验。通过相互交流,对这些未作改变的家长有一定的触动,感觉自己的孩子不能够输在此。
3、家长开放日
教师在孩子在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
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达到家园一致。
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如学生科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分别对早操、早读、晚自习的迟到和早退现象进行检查、通报;为严格课堂教学秩序,我系安排各班长和任课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一周汇总后分别交学生科和教务科,学生科、教务科各自汇总后,把结果报系领导进行及时处理,该办法的实行有效解决了课堂不考勤和考勤结果不实的问题,也便于系领导对各班级的上课情况进行掌握,通过该措施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有了明显提高。为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每周班级例会时间学生科将上周学生“宿舍卫生、违纪、考勤情况”进行通报,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分析总结】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家长问卷调研报告11-27
小班幼儿个案行为观察11-02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1-16
快乐幼儿园小班生活教案07-18
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10-03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的经验总结10-28
幼儿园小班数学总结07-14
幼儿园小班中秋活动总结07-09
幼儿小班9月份工作总结09-20
通用幼儿园小班学期总结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