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课文优秀教案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优秀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

2.每年四月,(出示凤凰花图和第一段文字),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这,齐读——“欢乐的泼水节”。高兴吗?(高兴!)再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享受欢乐

(一)泼水前

我们跟着傣族人民一起来到那条举行泼水节的大街上,看看泼水前,我们要做了哪些准备?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113页,自己好好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板贴1:泼水前)

交流: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带上什么工具去参加泼水节?

(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1.(红显)提着桶、端着盆,谁来加上动作读好这两个词语。

带上工具,我们出发啦!(指名读句)

2、这位漂亮的小姑娘,你什么时候到这儿的?(你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已经等不及了。)(指名读)

还没开始泼水呢,你为什么那么早来呀?

3.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呢!(出示句子)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地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指名读)

这可不是一般的清水,闻一闻,怎么样?看一看,这水——真美

香香的水、美美的水(指名读)

4.我们早早做好了泼水前的准备,等着泼水节的开始。(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板贴2:早已准备)

(二)泼水时

万事俱备,泼水节开始啦。(板贴3:泼水时)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最开心、最有趣?

1.(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交流:泼水时大家互相追赶。(出示)互相追赶,(指名读)(追得真快)互相追赶的意思就是——(你追我,我再追你)大家在追着泼水,你追着泼我,我又追着泼你,就这样——互相追赶。(板贴3:互相追赶)2.泼水时还有哪些动作也让你感到很开心的?(显红:拿瓢灌、端盆泼)

泼水时大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1)老师想拿瓢来灌一个(教师指一生上台合作表演),同学们看好了,大家说我该怎么灌?(很多水使劲倒下去才叫灌)朝哪里灌?(我拿瓢来灌,就请你读拿瓢灌的句子,好吗?)

接下来你来端盆朝我泼一个?指名演示)往哪儿泼?(请你加上动作来读好端盆泼的句子)

(2)同桌互相加动作读。

(3)整瓢整瓢地灌,大盆大盆地泼,人们互相追赶,玩得可真痛快呀!谁想加入他们?指名读,(红显: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

3.傣族人民泼水的方式可多了,我们除了拿瓢往衣领里灌、端盆向身子上泼,还有哪些方法向人们泼水?

小朋友泼水的方法还真多,我们还可以用„„(屏显)

你能学着书上的句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泼水的吗?

4.这么好玩,人们只有一种心情就是——欢乐,让我们女生来开心的泼一泼(女生读),我知道男生来了会更热闹的(男生读)。

5.师:此时的大街上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看,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他们都来了,(出示课文插图和句子)齐读: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看看你的身上,衣服湿透了,还往下滴水呢,这就叫——湿淋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身上——湿淋淋。

6.可他们脸上呢?仔细观察插图,看看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些成词?(喜笑颜开、满面笑容、眉飞色舞、乐不可支)文中用了一个传神的词语—(显红:笑开了花)。是呀,你们看,老人——笑开了花,孩子、姑娘、小伙儿都——笑开了花,(板贴5:笑开了花)玩得多开心呀!(指名读句)(拿起书,我们一起泼水喽)。(读两句话)加大难度,你能看着提示的词语读吗?

7.这位小伙子,你都快成落汤鸡了,怎么还笑得这么开心呀? 小妹妹,瞧瞧你,漂亮的衣服都被泼湿了,你怎么还这么开心呀? 生: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 师:说得真好。(屏显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吉祥如意的水,(出示板6:吉祥如意)谁能读好这个词语,开火车? 生:吉祥如意 师:一起读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看到过吉祥如意这个词。师:我们在各种喜庆的场合能看到这个词,互相祝福表达心意,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小朋友,如果这时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也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谁身上,祝福他(她)怎么样?

出示句式:我想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他(她)。

一句句祝福的话,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是那么的——(出示并板书)幸福,是那么的——(出示并板书)吉祥如意。(板贴6:吉祥如意)师:泼水节,泼出的是一盆盆清水,送出的是一份份祝福,所以作者说——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此时,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读句)这个小小的感叹号更增添了一份欢乐。(齐读这句话)

8.傣族人民用这种特殊泼水的方式相互送出了祝福。大家开心地泼、使劲地泼,泼出我们的心愿,泼出我们的祝福。(捧起书齐读第二段)

三、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1.孩子们,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活动,还有其他精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2.师:(出示图片小结)瞧,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夜深了,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还不回家休息呀?

老爷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你想看看什么?你想听听什么? 3.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真是一个(引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记住这与众不同的节日——欢乐的泼水节。

五、书写生字(离、幸)

在这么欢乐的节日里,有幸字宝宝也急着跟大家来交朋友了。

(一)出示生字:“幸”

1.我们接下来看第2个生字:幸。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2.请你仔细看清“幸”的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交流)

3.交流字形写法,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二)出示生字:离

在这幸福的日子里,人们都不肯离去。

1.这个离字笔画比较多,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我们一起来给它书空一遍吧。

2.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它,看清它的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1遍,临写1遍。

五、课后拓展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节日。傣族有欢乐的泼水节,其他民族有什么节日呢?(出示图片)

我国少数民族还有很多重大节日。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前

泼水 时

泼水后 早已准备互相追赶

不肯离去

幸福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优秀教案 篇2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欢乐的泼水节》, 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精读课文。课文紧扣“欢乐”, 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旨在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2.教材的教学重点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 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生字, 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边读边思, 边读边想, 体检感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 情感体验, 学生热情加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三、说学情

1.说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年龄小, 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因为民族差异, 学生对泼水节缺少了解, 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感情朗读、表演等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解除学习的疲劳。

2.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3.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自主性, 创造性, 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学习中积淀语感, 增强体验, 同时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四、说教法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 体验情感, 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 享受生活的美。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

(1) 一系列欢度泼水节图片出示

设问:人们正在干什么?引出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样做是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 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 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

(2) 精读第二自然段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看一位教师是不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就要看他愿不愿意让学生自读体会, 入境悟情。

想到本校的研究课题,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语文课程整合, 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至于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于是有了以下的新的设计:

2.准备泼水部分

重点理解“早早”, 这一词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的心情。通过在情境中采访学生:“你是什么时候到的?还没到泼水时间为什么来这么早?”学生在情境中很自然说出自己一大清早就来了, 天还没亮就来了……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很难得, 不想错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读懂了“早早”一词。

(1) 开始泼水部分

重点理解“笑开了花”。”

播放了视频, 让学生更深一层地进入情境中去, 受到录像中人们泼水的感染, 激发孩子想说想学的欲望;“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你欢乐的心情”, 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互相追赶”“灌”“泼”这几个词语, 正是体现了《课标》中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 水的象征意义

充分利用视频的画面:“看, 图上这些傣族人民泼得多开心呀, 你希望成为图上的谁?为什么?”无论孩子想成为泼水人, 还是成为被泼的人, 都会说出自己的祝福, 以及得到的幸福, 不知不觉地说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 理解了清水的独特含义, 再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机提问:“你想给人们送出什么祝福?”既得到了语言训练, 又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要想自己快乐, 首先让别人快乐”的含义。

(3) 学生活动部分

学生熟读课文时, 引导学生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 (端、泼、拿、灌) ,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出相应的动作, 互相泼水, 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 有泼的, 有灌的, 有撒的, 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 学生们还在尽情送出自己的祝福, 孩子们还在尽情地笑着, 闹着,

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将感情推向高潮, 进一步体会刚才所学的动作, 又达到课间放松的目的, 再一次在语言训练中感受课本用词的准确。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 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为什么?课件出示赛起舟, 燃放焰火的画面,

学生体会傣族人民尽情沐浴在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中。联系实际想学生过年, 除了春节晚会, 还有包饺子, 放鞭炮, 串亲戚……感受沉浸在快乐之中的感情。

4.总结升华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 然后老师随机出示图片, 一起欣赏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

5.习生字, 体验学习汉字的欢乐

本课有十个生字,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三个生字。 (屏幕出示:幸、肯、离)

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坚持“字不义离词, 词不离句”的原则, 联系语言环境, 在读中感悟。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欢乐的美文,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意境。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泼水节到。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欢乐活动。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互相泼水”的场面描写。②体会人们泼水时的情景和欢乐心情,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③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面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情分析: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很少亲身体验过。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积极投入其中,着重指导朗读,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资源准备:Flash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检查

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欢乐的泼水节。

1.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一起分享摘抄的描写欢乐的好词佳句,相机板书。(好词佳句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有关泼水节的场面,为学习课文、自主构建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寻找欢乐

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有什么想法还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以文章题眼“欢乐”串起全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打破次序,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感受欢乐(第2,3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欢乐画面,并试着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⑴引导品悟“泼水画面”:①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听了别人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动作帮助理解“灌”)②呈现泼水节画面,还原现场。(你为什么如此惊叹?)多想把这欢乐的画面永远的记住呀,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观看泼水节录象,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泼水节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成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组“赶集”的画面)

总结:这就是泼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再次感受!

⑵朗读理解“象征意义”:①教师角色采访:为什么你们身上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②根据回答引导理解:把水泼向别人是________;别人把水泼向自己是因为________。③入情入境,送出祝福:此刻,你最想把祝福送给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傣家人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更深刻地体会泼水节的欢乐;同时,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④指导朗读:“!”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请你读出来!(根据学生感受,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突出重点。画面的“动感”和文字的“静态”也冲击着学生的视觉,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⑶共同感受“晚上活动”:①让我们一起去晚上看一看吧——放视频,引导说。(相机理解象脚鼓)②引导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晚了,人们却还不肯离去呢?

总结:快乐和兴奋让人们忘记了时间和疲劳,到了晚上还不肯离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⑷自主理解“早早准备”:①角色代入采访:今天我们参加了这么多欢乐的节日庆祝活动,哎,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呀?②自主理解“早早、早已”后指导朗读。

总结:是啊,连准备清水的过程也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呢!

四、整合全文,留下记忆,留在心中

①整理板书,共同总结,回忆“这一天”的活动;泼水节这天,人们先是________;接着互相________;向大家泼洒这象征着________;到了晚上________.②欢快的音乐已响起,让我们把刚刚看到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初期对课文中“我感受到的欢乐”是相对零散的,此时非常需要共同把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整理)

五、感受人们对泼水节期盼(第1自然段)

①文中还有没有描写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地方吗?引导体会:“一年一度”、“ 迎来”的含义。

总结: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欢乐的泼水节。(以活泼的方式质疑,了解泼水节的时间、地点,感受人们的渴盼之情)②看板书整合全文。

六、拓展延伸

1.我们同傣族人民一同参加了欢乐的泼水节,课后呀,可以把欢乐的泼水节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各种方法了解我国56个民族有哪些习俗或节日?(通过课件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优秀教案 篇4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3.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 篇5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 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 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20、欢乐的泼水节》 篇6

《20、欢乐的泼水节》

作者:yl发表时间:-4-29阅读次数:43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H”,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

pangbianliqukendingshilinlin

()()()()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篇7

泼水节对当地的人们来说,可是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早早地起来,穿起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打扮一新,他们就有的提着水桶,有的端着盆子,来到西双版纳的大街上。在街道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有的人在水里滴上香精,有的人在水里放入香料,还有的在水里撒上美丽的花瓣。

泼水开始了,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欢天喜地,互相追赶,,你拿瓢往他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水顺着人们的头上,身上往下淌,人们脸上乐开了花。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使劲地往姑娘们身上泼,这时,姑娘们毫不示弱,端起水盆向小伙子们劈头盖脸地倒,嘻嘻哈哈,喜笑颜开,热闹极了。你看那满街的人群,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一朵朵水花,一阵阵笑声,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篇8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它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的泼水节》中的“快乐”二字,想把课堂气氛搞的活跃一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做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前,因为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也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前面介绍同学们喜欢的民族这一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学歌的时间很紧张,幸好学生们很争气,教授新歌的过程很顺利,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歌曲。以后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把导入部分处理好,这样后面的学习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

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安排了一个节奏型的练习,学生们在没有接触过此知识的前提下,节奏型学习的非常快,打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后来的评课中领导建议我,这个环节让学生单独起来打效果会更好,以后我一定注意这点。

新歌学习的过程很顺利,两遍下来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歌曲。这也是我很意外。因为是新授课,而且从来没有欣赏过,这说明学生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高。这一环节我出现的问题也是没有单独请学生起来演唱,这样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不大胆方面,我没有及时采取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后在讲课中,我也一定会注意这些。

最后的舞蹈环节是本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效果页很好,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在教授舞蹈时,我没有面向全体同学,以后也要注意。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篇9

在教学时,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泼水节的准备,从“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情,又从“撒,滴”看出人们的精心准备。在学习时,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动词,说说人们的心情。

第二层次是泼水时的情景,这里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两句长句中的关键动词“拿,灌,端,泼”,先读好这些动词。其次做做这个动作,边做边读,学生们不仅乐读,而且能读好。最后设计了一个比赛读的环节,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层次是描写清水的寓意,我以泼水节由来导入,让学生明白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幸福多。让学生说一说“你要把祝福送给谁?”,进行说话训练。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篇10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习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习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习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习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复习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习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习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

3、掌握本课生字词,并初步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初步理解。

教学环节

调整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ldqu;泼&rdqu;。读准字音&ldqu;p&rdqu;,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 互相 湿淋淋 幸福

ia sai en li banna

象脚鼓 赛龙舟 不肯 离去 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i

凤凰 傣族 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ldqu;赛&rdqu;:读平舌音。

&ldqu;湿&rdqu;:读翘舌音。

&ldqu;幸&rdqu;:读后鼻音。

&ldqu;离、淋&rdqu;:读边音。

字形:

&ldqu;幸&rdqu;:不能跟&ldqu;辛&rdqu;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环节

调整

一、导入新课

1、(西双版纳画面)谈话设境:在遥远的彩云之乡云南,有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那就是‐‐西双版纳,清澈的澜沧江,美丽的孔雀坝,这里是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家,千百年来,傣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神奇而独特的`傣族文化,晚春四月,当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人民就欢聚一堂,跳着孔雀舞,敲着象脚鼓,来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那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好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欢乐的泼水节。(读题)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说是欢乐的泼水节呢?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

2、交流步骤:说相关语句→从哪儿体会到欢乐→引导相关层次→

精读体悟朗读

学习准备泼水部分

句子1: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的来到大街上。

(1)追问:人们为什么来的这么早呢?(迫不及待的想参加;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是啊,正是因为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快乐,所以人们才那么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才会来的这么早)

(2)谈话:傣族的泼水节就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新年,特别盛大隆重,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呢,想一想该怎样读呢?(很激动,很高兴)练习;指读

(3)联结语: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人们在准备节日时的欢乐呢?

句子2: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谈话:(傣族崇拜水的画面水声)傣族人民特别崇拜水,他们认为水是最圣洁的,能趋走妖魔,消灾除病,所以泼水节的水十分讲究。有的滴上香水,来闻一闻,(怎么样?)有的洒上花瓣,看一看(怎么样?)

(2)指导朗读

指导语:是呀,为了这个盛大节日的到来,傣族人民不知道等了多久了,他们又怎能不高兴呢?来,咱们也和他们一起准备去!(配乐齐读,引做动作)

学习准备泼水部分

句子3: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1)谈话:清水能给别人带去祝福带去祝愿,所以人们追啊跑啊,争着把祝福送给别人,一瓢瓢,一盆盆,表达了多少真挚的情谊啊!来咱们也来学学怎样用水来送祝福,好吗?

(2)指导读(练习读,指读)

归总语: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人们泼水时的欢乐呢?

句子4: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板书:乐开了花)

(1)追问:大家身上都湿淋淋了,为什么大家还这么高兴呢?(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2)是啊,清水给人们带去祝福带去希望,带去了吉祥如意,大家怎么能不高兴呢?想一想,这两句话该怎样读呢?

(3)指导读(练习,指读)

整体感悟

(1)谈话:泼水的场面这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看?

(2)看录象,教师配以泼水词:人们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往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想象)水花洒落在广场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真是如烟、如雾、如霞、如虹,美极了人们不停的用清凉爽快的水尽情地泼呀,洒呀,嘴上尽情地欢呼着泼呀泼呀泼出最美好的明天。

(3)学生体验泼水情境

谈话:泼水的场面这么热闹,想不想去参加?(准备工具)记住了,你想给谁送去祝福你就泼谁,记住了,你想给谁送去祝福你就泼谁(泼水活动)

(4)谈谈泼水后的感受(你得到了多少祝福?你送了多少祝福)既然这么开心,这么快乐,你能把泼水的场面读出来吗?‐‐指导读(指读、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泼水节除了泼水之外,还有好多的精彩的活动呢!瞧!(展示民俗活动图片)

2、你想去参加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现相应文字)都有哪些活动?(龙舟,跳舞,……)

3、想象练习。

(1)泼水节的活动真是太多太精彩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去参加自己喜欢的庆祝活动,待会咱们来交流交流。(出现参照画面,音乐注意指导方法)

(2)交流讨论

(3)谈话导读: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火红的凤凰花瓣铺满了大地,五彩的烟火装点着夜空,优美动人的孔雀舞婀娜多姿,雄壮有力的象脚鼓回荡耳畔,龙舟竞发,歌声震天,尽情欢乐的人们还舍得离开吗?(板书:不肯离去)

(4)指导朗读:对啊,此情此景,人们久久不肯离去。想一想该怎样读呢?

三、总结全文

1、谈话:凤凰花、孔雀舞,象脚鼓,对山歌,赛龙舟,人如潮,花如海。水花飞舞,笑语连天,这真是一个(引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2、介绍其他的民族,激发兴趣。

上一篇:追求梦想,成就精彩人生作文下一篇:研发团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