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评课稿(精选5篇)
钢城小学 白楠楠 11月25日,迟老师上了一堂二年级的美术课《小扇子》。听了迟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深。迟老师执教的《小扇子》一课是一节以绘画、剪贴为主的综合制作课,这节课的活动内容是美术造型活动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首先通过用小学生们喜欢的形式——谜语进行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紧接着介绍扇子的来源和历史,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扇子的种类以及制作材料,介绍扇子的组成和作用,最后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一把小扇。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堂教学结构明朗,通过先欣赏后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整个教学和多数学生制作出精美别致的小扇这点来看,“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设计制作”这个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也非常突出,迟老师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有以下看法:
教师在课上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应要求学生安全使用剪刀并注意桌面物品的摆放应干净并留出操作的空间。
还应结合教材
首先,布置学生制作小扇前,应作些明确具体的指导。扇子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可提醒学生扇面宜画作什么形状宜用什么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样粘连更牢固等。从实用性角度讲,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从观赏性的角度,我们要设计成怎样的造型、用什么色彩,给学生讲清楚,以进一步突出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重头戏在学生做扇子,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从构思题材,到画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制成一把小扇,应该有些难度,也占用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考虑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里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多注意运用美术方面的专业性的语言,提问时可从色彩、造型的角度来讲;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叫观看的同学将小红花贴在你喜欢的小扇上。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师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个体差异要随时关注。
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设计制作小扇子。如能力强一点的可以自己创造设计;中等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再进行变化设计;差一点的可以用几何形来制作。通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会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语言艺术要不断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语言来实现的。如果一堂美术课,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把绘画知识倒给学生,或者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要画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画,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篇二:二年级美术《变了样》评课稿
二年级美术《变了样》评课稿
二年级美术《变了样》评课稿
听了谢老师《变了样》这一课,从整体上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
1、从学生收集图片、课件制作可以看出课前准备充分。
2、精心设计层层诱导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通过昔日新旧图片的对比,家具变美、房子变美、城西校园变美、兰溪变美、交通变发达、西门兜变了样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家乡变化。揭示了课题《变了样》。激发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体现教学来源生活的教学理念。
4、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和展示。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手把手教,做到点面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的建议应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篇三:美术评课稿两篇 评 课 稿
课题:《留住秋天》 主讲:井华 课型:新知探究
本课一节造型表现课,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大胆用色,表现一个美丽秋天的风景。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颜色的叠加效果。
教师通过课件中秋天图片的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本课的教学。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在脑海中建立对秋天景色的印象,教师引导的很到位,学生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接着老师利用一副画好的风景画以及没有涂色的一棵树,让小组之间进行商榷交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初步绘画的机会,同时也点出了本课的难点部分。通过不同颜色的树,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不同颜色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同时引出颜色叠加这个知识点,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基本上完成了难点的知识目标,学生课堂气氛活跃高效。群学部分,我观察到学生用色大胆,绘画有顺序,但是似乎缺少了一点思考的部分。因为教师是让学生用油画棒直接绘画的,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先在脑中思考要画什么,再用油画棒轻轻的在纸上画出轮廓,然后再大面积涂色,这样会更好。
评价部分学生展示的语言还是很不错的,说明学生对于本课的目标已经掌握了。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我学习。
课题:《纸魔方》 主讲:段玉恒 课型:新知探究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折、剪、拼,完成一个多变的立体纸工。教学难点是剪切卷接等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段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以及做好的立体纸工,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但是那么复杂的图形,学生们一眼看过去肯定觉得很难操作,于是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长形纸条,先让他们独立思考,要怎样做才能拼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信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找方法,并在ppt上出示了一张纸条的剪法,提醒了学生裁剪时的注意问题,因此学生很快掌握了折、剪、切、卷的方法,产生了成就感,这为后面制作更复杂的图形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学生之间也有了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接着在拼接环节,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粘贴,而是很巧妙的运用了曲别针这一教具,那么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可以多次拼接,多次尝试,最终发现不同的拼接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学生们的成果完成的都很好。
整堂课看似平淡,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热度、课堂温度都是很热情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学会了动手操作的方法,段老师很完美的完成了学习目标。非常值得我学习。篇四:美术评课稿 美术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漂亮的花边》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
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漂亮的花边》,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漂亮的花边》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漂亮的花边》 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篇五:二年级美术《小鸟的家》评课稿
二年级美术《小鸟的家》评课稿
二年级美术《小鸟的家》评课稿
周老师今天上的是浙教版第15课《小鸟的家》,周老师作为一位新教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实在难得。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充分 教具精致漂亮
周老师不管是自己的示范画,还有板书,还有最后呈现的大森林,都制作的非常漂亮精致,看的出周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课前准备。
二、循循善诱学生 启发想象能力
周老师能在关键时刻启发引导学生去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小鸟的窝。学生都说圆形的入口时,周老师会提醒可以改成爱心型的或是星星形。
三、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亲切
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小鸟种类时,周老师能马上再黑板上简笔画画出来,这是让学生惊奇的,也透露出周老师的基本功十分扎实,课堂上,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能学的轻松自在。
最后提些建议:教师请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大树上合适的位置,然后请学生以模仿小鸟的样子飞到老师准备的大树跟前,找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的反思与评价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最后部分,建议教师提醒学生,不光让我们知道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我们还要做一个标志,写一句话,时时提醒那些不爱护鸟类和树木的朋友,让他们也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这样的设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本节课的人文目标是否达到。
关键词:红绿色盲;问题引导;创设情境;启发式教育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实例。陈老师全面阅读教材、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计多次、环环相扣的学生讨论活动,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线清晰
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学生接触过的色盲检测图片导入,介绍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症两种病,得出两种病与性别相关,再通过资料由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红绿色盲为线索一一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利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来研究人类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学问题,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突出
新课程倡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并不排斥知识目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本节课中,陈老师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接受信息,巩固知识,提高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了伴X隐性遗传规律的重点;而对知识运用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介绍并示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联系其他,总结归纳,突破了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书写这一难点,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讨论,有过程,有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学生思考色盲基因的位置时很容易判断为“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患者的所有儿子应该都患病,但是家系图中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自己可能没有的一些能力,體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差强人意,陈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把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在要求学生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只是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书写方式解释清楚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来写,如此一来,对学生自己来说,提高了动手的机会与自己联系已学内容并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五、教学启示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子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实施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六、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本节课以红绿色盲症为主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对于遗传病,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轻视的态度,甚至有些歧视遗传病患者,因此可以考虑从色盲的发现者也就是首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道尔顿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道尔顿作为一名色盲患者,在物理和化学中还能取得卓越成就,甚至在生物学史上都能留下一些可供后人研究的内容,所以,色盲患者并不会低人一等,甚至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慧.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中学生物学,2012(9).
[2]金树培.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
本课程是五年级人文教育版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表达的手段创造力 的
在本课中,余老师使用自我评价,他的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和策略,反映了老师对新课程概念和理解的掌握,你喜欢学生的工作吗?为什么老师可以紧紧抓住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偏见,提高夸张的理解力,使教学进一步深入。一个很短的问题:为什么?不仅包含了对知识的综述,巩固,然后接受,而且反映了教师在提问艺术中的教学机智。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
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
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
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佘老师今天上的课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复习生字词语有新意。
佘老师在复习生字时她有意识地让学生复习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把动词送回家,在此基础上说出它们的规律,然后再填名称的词语,让学生在复习生字的同时掌握了正确合理搭配词语。
二、整体感知练习说话
复习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小猴种了哪些果树?结果怎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较为整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佘老师让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拔掉、改种”说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他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四、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悟理。
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就改变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佘老师通过三句句子的比较,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没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虽然种各种果树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他还是等不及,体会到句中“可、也、还是”表现了猴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
五、有扶有放,扶放结合课文二至八小节描写了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的经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教学时,佘老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以扶为主。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猴子为什么拔掉梨树改种杏树?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完成这两段的填空题,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至八节,以放为主。让学生自己学习,接着引导他们按照前面学习二、三小节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如果老师把朗读训练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让学生读好,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2听高xx老师教学的父亲和鸟一课,我感触颇多。
首先,高老师在导入时出示了鸟叫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展开一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兴趣提高,而且复习巩固了词语。其次,教师整节课围绕了“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是爱鸟的?”这个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讨论讨论为什么。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相机点拨了重点词语,如:喃喃地、焐、热腾腾、快活等,使学生对词语、句子、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从“我会成为猎人吗?”这个问题引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最后,教师出示了一首小诗,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震撼,更增强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从整节课上看,教师备课非常充分,对教材研究透彻,重难点把握准确,而学生的表现更证明,这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3整个教学活动突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一、创设氛围贯穿一个情境。
全课始终围绕着“到大森林里的动物王国去玩,了解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这一情境而展开。课的开始,教师戴上动物头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我们与动物关系非常密切,渲染了课堂气氛。随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了动物过冬的神秘世界。学生带着想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到课文中找答案,很自然地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之中。学生了解了课内知识后,教师又用“动物王国中还有很多动物呢,斑马阿姨只记录了几个动物的过冬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朋友的过冬方法吗?”这样的语言,把学生的视野又带入了课外更广阔的动物世界。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的王国里,随后,学生兴致极高地模仿着各种动物进行对话交流。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一个情境,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这不是在严肃的课堂里学习,而是在充满乐趣的动物王国里畅游。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愉悦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突出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这类科普知识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动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上。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低年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为此,姬老师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位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上。这项训练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课内训练——基本训练。组织学生先按照原文想象动物说话时的神态、表情,模仿动物进行朗读的训练。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进
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有礼貌交谈,说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动物过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课外训练——提高训练。在这一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各种小动物的过冬方法,然后,让学生遵循课文中小动物对话的框架,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某一小动物的过冬方法,随后,同桌间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课内外知识两个训练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学生能力形成由低到高的规律,体现了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具有了进行简单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促进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标准》在前言的基础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姬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多处给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
1、教学内容开放。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适当补充教材中没有而生活中学生知道的一些动物过冬的知识,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知识。
2、思维空间开放。学生在想象课文中小动物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声音、动作方面,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在拓展课外训练方面,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开放,在不违背动物过冬方法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想去说,按自己的创意去表现,按自己的优势去发挥。
3、拓展知识空间开放。在拓展不同动物过冬方法这一知识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动物过冬的方法。课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知识的空间。
4、评价标准开放。教师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口语交际训练过程的评价,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师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张扬个性,对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出众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敢于追求与众不同,敢于标新立异。
四、学习方式体现一种结合。
即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课内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课外知识拓展、能力提高训练两个环节中,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个体活动的基础上,带着自学自练的收获,再在小组内或同桌间进行分工训练、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人文教育渗透一种思想。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谈话时的语气、表情、声调,还是学生模仿动物对话时的合作、演练,都渗透了尊重别人、文明处事、礼貌交谈的思想教育,给学生以人文思想的启蒙教育。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在游戏中欢畅,在情趣中漫谈,在快乐中体验,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演练,在参与中发展。教师的角色是参与游戏,引导训练,驾驭课堂,服务学生。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4《活化石》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绍了“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夏老师的这堂课却摆脱了这类文章讲解的枯燥,显得生动、有趣。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语境中识字。
“低年级的课文就是为了学生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识字质量,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们应该要明白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文的微缩景观,以形表意的特点使汉字成为一种可直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这种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它使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博”的教学,博的左边是一个“十”字,在古代“十”往往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博往往和大在一起,博大。然后,“博学、博士、广博、地大物博”在词语中再次强化“博”的认识和巩固。孙,会意,金文像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绝,表示人用刀断丝。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就是史官。我相信这样跟孩子们讲解了,就不会跟以后的“吏”混淆。在教学“珍“字时,夏老师适时拓展了“班、琦、理”,等字,引导孩子发现王字旁的字是和美玉有关的,展示了夏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如果我们仅仅把汉字当作简单的信息符号来处理,那么我们就要赶快加强对汉字的文化意蕴认识了。
课堂是学生识字实践的主场地,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随文识字,是每一个教师需用心花上心思的。正如夏老师划出“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在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随机学习生字“珍”、“绝”、“史”。她的课堂将识字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立足帮助学生跳出单纯识字的局限,便于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二、在兴趣中学文
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不减反增呢?我们可以从夏老师的克重得到启发。但整堂课夏老师总是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一次次掀起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潮。这些兴奋点又都和能力培养点相结合。
从课的伊始,欣赏夏老师的学校,世纪广场、科技馆,然后温州博物馆和化石图片的展示,接着整体感知分别出示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的图片。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白果”实物,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还吃一吃。又欣赏图片“银杏之祖”——一棵活了一万两千多年的银杏树,然后辨认银杏树的树叶,还欣赏了银杏树四季的图片,不仅进行量词运用的语言实践,还跟把打比方的句子训练有机结合:秋天,一阵阵秋风吹过,叶子像()。冬天,一棵棵银杏树像()。
到最后的“银杏树这么珍贵,可是认识它的人并不多,银杏树想介绍自己,让大家来保护他,你会怎么介绍呢?”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知识替银杏树自我介绍。夏老师通过“大家好,我是一颗银杏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并板书“名字 历史 叶子 果子”教给学生介绍的要领,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畅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瞧,夏老师就是这样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一次次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潮,这样兴趣点和能力点的有机结合,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在朗读中升华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最正确或者说最实用的的渠道就是朗读。在夏老师的课堂上,她的朗读训练点分两个层次来呈现。首先是关注重点词语:“几亿年前”、“同一时期,早就灭绝”、“一代一代”“一亿多年”指导学生读好有关句子,夏老师说“关注重点词语读书,会让我们读的特别有意思。”确实如此,学生在朗读中习得方法的同时也越加体会这些化石的年代久远,激发学生对化石的珍惜。
还有夏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特征的句子(长得慢)进行朗读教学,“银杏树长得慢极了,谁能读出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究了语言文字,既了解了银杏树的特征,又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乡而存在的。”祝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以学为中心”,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一片放飞梦乡的天空。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5听了张老师的精彩教学,使我感受颇深,总的看法是本课课前准备充分,备课精心细致,设计新颖巧妙,课中导课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这都充分说明张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之感受到利用各种材料的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启发学习制作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课堂轻松自由而富有活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体现在:
其一、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
1、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具,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特别是课题、小昆虫和展示区的制作,均体现了教师扎实的业务功底。2、课前热身小游戏的活动设计巧妙,不仅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本节课的一些基本技法也在游戏中不经意地渗透给了学生,正所谓“教育无痕”。3、课堂延伸有高度,课后拓展时教师从文学的角度推荐学生看一本好书《法布尔昆虫记》,加强了美术与科学、文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其二、导课生动活泼、气氛自由轻松
首先教师的导课设计得有创意,“猜猜我是谁”环节的设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本节课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二,神秘礼物的出现让学生们充满好奇,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神秘礼物的解读让孩子们自主探究、讨论发现制作技法,为后期的学生创作活动提供了各种技法的参考。其三,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材料包,里面提供了大量的纸材:皱纹纸、闪光纸、卡纸等,学生进行创作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表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得到体现和展示。
其三、“小组合作”模式、团结协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从分析探究神秘礼物的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到根据材料包提供的纸材讨论决定制作内容及制作方式到小组共同制作昆虫等都洋溢着同学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合作学习氛围。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需改进之处:
1、教师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的解决上,不够灵活多变,教育机制还有待提高,在制作活动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亮点都可以及时在全班提出,亮点全班共勉,出现的问题引起全班注意。
2、在学生制作活动中可循环播放大量的昆虫图片,以拓展学生的创作内容及创作思路。
3、在评价环节中略显薄弱。教师可以从学生作品方面切入,如:请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阐述创作意图,展示作品亮点或者同学之间互评:说出你喜欢的理由等;同时教师还应从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综合表现方面切入,如:小组合作愉快程度、操作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情感体验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从而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度。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肤浅看法。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6有幸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动手做做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朱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中。学生不仅是学习一篇课文,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激情导入,引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朱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紧接着出示课文主人公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文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由教师带着学变为学生自己学。
二、自主识字,教学生成课堂的主人。
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随着课文的讲解,逐步解决生字的难题。课堂上,邢老师提出学习生字的要求:大声地给同桌读一次,难读的给同桌提醒一次,不会读的请同桌教一次。通过同桌互帮互助,学习课文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三、情感朗读,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在品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自评,由学生做老师,评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哪里读的不好?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请你来读一读。”邢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7《恐龙的灭绝》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2-4段分别写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和其他种种说法。最后一段总结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今还是个迷,激励人们继续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好文章。
听了郭叶青老师《恐龙的灭绝》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郭老师的课层次清晰、环节分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层次感强、结构美的课。
在课堂中,郭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复习字词时,郭老师运用“我是识字小能手”既检查了认字又导入了课题,引出了恐龙。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一些恐龙知识,并随即引出了课题。探究恐龙怎么会灭绝?
为了使学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师将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做了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朗读句子。
郭老师在整堂课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换词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教学有层次,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李老师在让学生先读,指名试着说说,然后再填空,最后自己概括,层次感很强。另外在学习恐龙灭绝的说法的重点段中通过填空、排顺序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更多恐龙灭绝这个谜的兴趣。
郭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8今天,有幸聆听了××老师的《红领巾真好》这堂课,觉得××老师人长得真漂亮,声音真好听,对学生真温柔,在此我也想说声“××老师真好”!你们年轻真好!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老师今天进行的公开教学是第一课时。在这里我谈谈对这课时的一些想法:
二年级第一学段仍然强调识字写字是重点。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少,教学时,××老师舍得花时间抓好识字、记字、理解词语的环节,课堂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记字,例如:个人读,小组读,摘苹果的游戏,随文读,特别是“巢”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在音形画的配合下的视频,形象生动,利于学生理解识记。词语认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特点,偏旁表义的情况。
虽然这首是只有3节,很简单,但××老师教的却不简单。在词语教学环节中,××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读课文时,至少读了3遍,不同的读书都有不同的要求。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初读儿歌,注重字音,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做到字不离词;再读儿歌,在句子中理解词语,AABB式词语,做到了词不离句。例如,对“叽叽喳喳”的理解,四张小口放在一起很热闹,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又如:对“蓬松”的理解,先出示图片进行理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语理解:蓬松”的()。这样让学生做到生活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语用理念得到彰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读儿歌,让学生思考,红领巾为什么要放鸟巢呢?红领巾究竟指的谁?读完以后,大家都明白了,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就这样既回答了开始读题时提出的问题,又干脆利落的点明课题,回应全文,完成了第一课时读文识字的任务。
三 书写指导,步步到位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书写基础,但是××老师还是进行了很扎实的书写指导:看结构,看高低,学生书空。别看本节课××老师只选取了“跃”和“捉”二个字进行书写指导,她是有深意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足字旁和足字进行区别,突出书写重点笔画,为学生能写出正确、美观、大气的字打下基础,养成习惯。
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我还要在鸡蛋里挑一丁点骨头。“扑棱棱”是个象声词,它是有小鸟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老师在课堂上可否让孩子也扇动一下双臂“扑棱棱”一下,既用肢体语言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9任老师教学的《雷雨》这课,新颖独特,设计大胆,注重朗读,整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活泼,而老师亲切的态度和宽容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自信,乐于与人交流。
任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并没有像我平时教学时常用的,逐字逐段讲解,而是通过挑战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兴趣中朗读,兴趣中理解,而挑战不是挑战整段话的朗读,而是你觉得你那句话读得比他好,挑战一句话就可以,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信,所以整节课学生表现都很自信,我想,这样的教学,对孩子的发展极有益的,值得我学习。任老师在教学中读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读有要求,让学生读时不盲目,学生抓重点词语、句子也非常准确,这不是一天练成的,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很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这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0《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纵观整节课,犹如我们一位老师所说,侯老师上课好像一杯浓浓的奶茶。的确,侯老师的课就如奶茶一般,闻起来是那样的香,柔柔的,甜甜的。进入情境,与她同喜同苦,又耐我寻味,耐我咀嚼许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侯老师课中的优点:
一、思路清晰,稳而不乱。
侯老师是刚走上教师这个行业才一年多,能历练出这样的教学才能着实不易。第一自然段,读,几个问题,提纲挈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等。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能力。第二自然段,看,看图,让学生了解光华岛是如何把日月潭分成日潭和月潭的。第三、四自然段,选,选择你喜欢的段落,研读。尤其是研读的环节,侯老师能适当穿插一些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如什么叫“隐隐约约”?你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色也是“隐隐约约”的?你能把你所想像到的朗读出这种蒙胧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侯老师能紧抓重点词语来进行理解;如在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之后,对学生提问:你想发出怎样的感叹?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日月潭?并且把学生所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接下去研读“清晨、中午”时候的日月潭时,能用这些词语进行说话,而且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词语。
“于细节处见功底。”侯老师在课堂上这样的大家风范,与平时的磨练、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自主课堂,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侯老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显示得淋漓尽致。介绍了日月潭的景色之后,侯老师抓住自己班级的实际,作为学校的实验班,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环境布置,教室里的金鱼等,都是学生说话的材料。于是,侯老师利用这个契机介绍我们美丽的教室;或许与整个教学环节来讲,这里有了些许的停顿,或许与我们本节课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一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应回归于大语文。侯老师在这里大胆地创设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学习的。其二,侯老师今天执教的课堂中,至少有两处很明显得穿插了课外知识,与课文内容联系得相当紧密。不需要老师用多少语言来讲解,一出示就已明了。“水到渠成”这是最好的效果。其三,课堂中的小练笔,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视,而且是仿照课文中的片断,老师出示图片之前,先请学生想像,一步一步,怪不得学生的作品都是相当的出彩。
三、朗读是线,朗读是情。
侯老师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语言他知道但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用朗读来激发自身的情感。侯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最后,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1、侯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刚踏入讲台不久。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这份老练沉稳。但也存在着课堂中的教学机智还不足,遇到学生的突发事件,一言带过,如果再来点引导,学生会把“隐隐约约”说的更好,而不需要老师把答案说出来了!
2、拓展中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第三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湖”换成“明潭”,可能学生读起来的感悟会更好。
总之,侯老师的课犹如清香的迎春一般,轻轻、淡淡、耐人寻味;徐徐、慢慢,又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朝气。希望侯老师继续努力,上出更多更精彩的课。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1《一分钟》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声声的叹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戴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倍受启发。戴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能利用“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稳扎稳打,识字教学扎实。
在生字词的教学中,戴老师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识字平台。有说说记住字的方法识字,如: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在游戏中识字,如:组合游戏。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在识字过程中,戴老师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词语的轻声正音。在写字这一环节,戴老师花了5分钟让学生写字,并进行展示讲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2、多元评价,学习兴趣高涨。
戴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流,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真棒,都读对了!”、“这会儿,XX终于读对了,给他鼓鼓掌!”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是戴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也都会留下一丝不足,戴老师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认为还有以下的不足:
1、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完美。第一课时仅仅安排了识字教学,内容上显得有些单一。
2、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在这堂课里缺少了朗读,也就缺少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听了戴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收获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识字教学如此扎实,真正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非常扎实。文章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2今天上午一、二两课,我听了新教师的两节汇报课。陈xx老师和俞xx老师均上了《云房子》一课,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能这样准确地把握、处理教材,灵活地调控课堂,颇有教学机智,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总的来说,两位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制作的课件精美,评价的语言也有些艺术性,教学的环节井然有序。听课完毕,同组的老师就面着带笑容,发出了感慨:课上得真不错!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介绍一下这篇课文。《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让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让人心头不由掠过一丝惆怅,但再次用心发现,天空洁净明丽,阳光普照,让人不禁释怀了。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嬉戏玩耍,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两位老师发挥了个人的才智,课堂都出现可喜之处。
一、书声朗朗,让课堂如花香般的让人陶醉。
有人大胆地提出:语文课,首先是读书课,可见“读”在语文课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两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致,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课堂的以读导学的教学模式。陈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而是创设情境,如看了几张蓝天白云的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顺其自然地问孩子:“你在惊叹什么?”学生脱口而出:“哇,这么多的白云!”又如出示了一幅幅各种云房子的图片,找到自己喜爱的,美美的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感悟中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得多,读得透,注意边读边想,边读边演。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读出感情,教学很有坡度。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练得也很到位,从词到词组到句到段,学生一步步读好。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边读边表演的形式,让课堂活了起来。
二、精美课件,让课堂增色添彩。
本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去感受云房子的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光是文本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两位老师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课件演示文章中的情景,课件恰如其分地帮助了孩子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如陈老师出示的云房子的不同形状,让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俞老师让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去猜测小鸟们在说什么,两位老师都出示了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等,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了孩子的情感参与,学生就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得到了语感的训练。当然利用图片时,也应进行一些取舍,比如对“礼堂”一词的理解时,两位老师都配上了图片,但图中所展现的礼堂不够宽敞,而且形状较为模糊,学生的理解就不够到位。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能联系生活来谈谈呢?比如我们学校就有个漂亮大礼堂,向孩子进行介绍一下会不会更生动、形象呢?
三、口语交际,让课堂充实饱满。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就是: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陈老师注意到了这点,在教学中安排了拓展说课文内容,有梯度,有趣味,训练了说话的能力。如在小鸟们到彼此房子里去做客,教师就安排了师生共同表演,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懂得了作客的礼仪等。又如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式训练: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先让孩子将自己造的房子带来,进行展示,并简要介绍,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造的蘑菇、螃蟹、草莓、变形金刚等云房子。当这些形状不一的房子贴到黑板上时,教室里的气氛很活跃,孩子再完成这样的填空也就毫不费力。
当然,两位新老师的课堂我个人认为仍有可待改进之处:
1、要重视写字教学。两位老师在整堂课中都只教学一个字:耍。我认为低年级关注学生的写字。教师在分析字形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注意孩子写字姿势时,花样如能变一变,或许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如齐说一首写字歌:小手伸出来,托住小脸蛋,左手放下去,右手拿起笔。这样押韵的儿歌,既能振奋孩子的精神,又让孩子倍感兴趣。如果能多安排些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中进行写字练习,然后进行点评,也许效果更好些。
2、要注重生生交流。如让学生看图想象:“小鸟们唧唧喳喳,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体会小鸟们欢乐的心情,进一步感受云房子的有趣。两位老师都采取的是师生表演,进行交际的训练。我个人认为,这一过程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扮演小鸟,在组内充分说,然后请两组上台表演,这样孩子的思想会得到碰撞、激荡、完善、升华,不知不觉中自己和他人共同进步了。
3、要注重读中感悟。让学生多自读,等待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必须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心灵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陈老师在课堂中也有意识地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如在描写“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去了。”这句时让自己体会小鸟的心理,一个女孩回答道“小鸟很伤心”,接着她用自己略带沙哑的嗓音读出了自己的悲伤,让在场的每位教师动容。而一个小男孩则说“小鸟非常着急”,于是他带着这种感觉也读出了句子的味道,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生活经历,让孩子感受不同。如果陈老师再耐心等待,也许会有精彩继续出现,因为教育原本就是慢的艺术,语文教学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生命的交流与碰撞。
相信孩子,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便会发现,教学更有韵味。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3林老师的这节课语言亲切,过渡自然,紧扣文本,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整节课林老师突出了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读、个别读、小组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读书的训练很到位,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十分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林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先让学生找出三句写景的句子,在充分领略到景美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洁行为美的句子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下面谈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
一.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像理解文中的比喻句______像______,林老师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胆想象()的菊花像(),()的榕树像(),接着不看图结合自己的生活还会说_____像______,进行说话训练。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整节课林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中理解文本,比如在理解“展翅欲飞”这个词语时,林老师让学生自己做动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翅膀不动,最后用“展翅欲飞”说一句话,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大胆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林老师的儿童语言十分丰富,对学生的每点成功都及时给予表扬,如让学生读句子中说好响亮的声音,你的声音真像播音员,你习惯真好,拿东西的声音非常轻,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整节课激励性的语言始终贯穿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
景色美和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这节课林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美得课堂氛围中。老师的形象评价美,课堂的琅琅书声给人音韵美的感受,情景内容给人思想美的体验,板书的设计体现了画面美,这样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整节课学习的气氛浓厚。总之这节课还是相当成功的。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4今天听了李海燕老师上的《葡萄沟》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李老师精彩的地方,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应该说受益匪浅。李老师执教的《葡萄沟》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一、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摒弃了以往常见的读字、组词、繁琐地分析字形等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对生字采用变换字号和颜色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这样,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李老师还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课而言,李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放得很开,又收得很好。
四、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适宜
无论从课堂开始的范读课文,还是后来的运用课件展示地图、梯田、阴房,整节课课件运用的恰当而不牵强,有实效而绝不做作。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建议:只是内容上有些多,到最后时间有点紧。是不是把老乡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删掉先不讲,换到下一课时时再理解。中间的说话和句式训练也有点多。难度上有些难。这里的练习稍做调整。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肤浅看法,说的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听了施xx老师的《揠苗助长》,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提升学力的看法。
一、板块教学,关注学力成长
1、教学思路清晰
2、教学内容优化
板块式教学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无论是学习者,还是听课老师都感到这样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板块式教学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教师不再关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过渡,教师的铺路搭桥、启发引导,完全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更多关注每个板块里学习目标的达成,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力的成长。
施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清晰地分为四大活动板块:
学习活动一: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读懂故事
学习活动二:学习找近义词
学习活动三:创设情境,明白寓意
学习活动四:写字教学
这种简单有序的板块式课堂,改变了传统线性结构的教学模式,打打破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还给了学生完整地大版块的学习时间,有有利于学力的成长。
二、任务驱动,致力学力形成施老师的这堂课,从课堂呈现来看,任务的驱动性很强。
优点: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感
3、不断获得探究与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这堂课,一导入课题,施老师就呈现了四个学习目标:1、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读懂故事;
2、知道巴望、焦急、白费的近义词;
3、明白故事包含的道理;
4、会写“焦、望、费、算”。
这四个学习目标和四个学习活动一一对应。在学生明确任务后,这节课就根据这四个学习目标分板块进行教学,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任务评价,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节课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初步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句子,换一换词语,比较句子的意思并没有改变,找到近义词的方法。施老师会把学会找近义词作为这堂课的重头戏,来自她对课堂作业本的思考。
找近义词,我们以前有方法吗?只能是凭感觉、靠积累。但是今天,施老师让孩子知道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读句子、换词、再读比较、找到近义词。
自始至终,这个活动板块,孩子们就一个任务——学会找近义词的方法。自始至终,这个活动板块,老师就一个任务——引导孩子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
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生,高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充实、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
三、问题提炼,加速学力提升
1、什么问题适合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纳入学生自学环节。
2、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放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
3、什么样的问题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教师要把这类问题的解决放入点拨、精讲环节。
教师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对上述三类问题要准确把握,强化知识内容与学生学情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考虑问题呈现的时间序列、频率与方式。一个问题在课堂流程的什么环节提出来更有利于学生解决,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流畅度;一个问题在课堂流程中出现几次、频率如何安排?才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掌握程度的巩固;一个问题是有老师还是学生、什么类型的学生,以什么方式提出来(文本呈现、多媒体、口头呈现)才有利于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才能加速学生学力的成长。
本课(教案上)提了14个问题。
1、第1-7个问题,基本上用“你能来……”、“谁来……”
建议:为了调控课堂纪律,学会自律,可以指一个“坐得端正”奖励朗读、也可以目的很明确的读,字正腔圆地读2、8号问题:需要共同解决,纳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
建议:缓一缓,让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形成习惯、态度。展示阶段,不能照抄文本的语言,应该有所提炼,(表格)平行移动,应该有所提炼。
3、9-10-11-12号问题:给巴望、焦急、白费找近义词,辨析体会用词准确
巴望→希望、盼望、期望
A这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知识积累而回答,算一层
B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发现:相似特点,提炼方法。巴望的近义词是由“望”字引申出来的:张望、看望是眼睛看;希望、期望是心想。找准情感、意义,算二层。
课一开始,由猜一猜甲骨文“雨”,再组词,聊聊对雷雨的.认识,自然简洁,很巧妙的导入课文学习。
第二,本节课设计的很好,紧扣我们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的重难点。冯老师的虫字旁的教学,清晰明了,“垂”字的教学,边讲字理边写笔画,突破了该字的难写之处,这又是一妙。
第三妙,朗读指导,冯老师充分的预设,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朗读,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启发学生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压”的教学。同时冯老师还很注重词汇的积累。处处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第四,冯老师的课件,图文并茂,还有雷声、风声的适时插入,更好地辅助了教学。冯老师的课件非常注重细节按的处理,如拓展虫字旁的字,蜜蜂、蜻蜓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再教学闪电越来越亮,冯老师播放了越来越亮的闪电图,直观形象,也理解了“越—越—”的词义。
【二年级美术评课稿】推荐阅读:
四年级美术评课稿07-04
小班幼儿美术评课稿10-01
二年级下册《雷雨》评课稿11-12
二年级数学《图形剪拼》评课稿09-24
二年级《我为你骄傲》评课稿12-23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评课稿07-25
八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09-30
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10-12
小学美术三年级说课稿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