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上教学反思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二上教学反思(共10篇)

语文二上教学反思 篇1

我在上第17课《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事先没有很详尽地备课,在上课时,我告诉了学生"张老师没有备课,谁能把这故事讲给我听呢?",二上语文教学反思。学生一听,原来老师也不知道,这下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她了,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告诉我,刚开始一位学生说得很简单"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给其它的小动物吃。"我装着糊涂的样子问:"不给谁吃呀?故事还写了谁,它们又发生了什么事?结尾怎样?谁能说得让我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呢?"经过提示,学生大致能把故事说具体了,我也听明白了。我又问:"故事说了狐狸、小猴还说了谁?"学生依依说出了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小白兔、小松鼠。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进一步地追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猴,它很聪明。它没有相信狐狸的话,而是自己去尝了葡萄,所以它吃到了甜的葡萄。"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小白兔和松鼠,它们没有主见,只听别人说,没有亲自去尝试。"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想自己独吃葡萄,欺骗了大家,它很狡猾。"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我不认为狐狸是狡猾的。"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问他:"为什么呢?"他指着书上的第一幅插图有理有据地说:"狐狸抬头看到的是绿色的葡萄,绿色的葡萄是酸的。所以我认为它不狡猾。"这下班里的同学纷纷议论了起来,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就对大家宣布:"既然咱们班有两种意见,咱们就来一次辩论,正方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反方认为狐狸是不狡猾的。请赞同正方的同学在一、二组;赞同反方的同学在三、四组。你们把自己的理由在组里讨论,呆会儿由两方代表上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这下可积极了,读课文找根据。

真正的辩论开始了,正方的文一同学上来陈述:"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刚才反方说狐狸看到的是青色的葡萄是酸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青色的葡萄是甜的,如珍珠葡萄等,教学反思《二上语文教学反思》。"这时候反方的蒙哲平等同学有话说了,站起来就反驳到:"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狐狸看的是青色的葡萄,它认为就是酸的。"正方的欣容同学站了起来,这位女同学一向很少发言,今天她能主动地回答,让我很高兴,她理直气壮地说:"请同学们看第七自然段小松鼠也尝了葡萄,而且从图上可以看到它吃的是绿色的葡萄,它说了是甜的,所以我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听了她的发言我更加惊喜地看到,她读书读得如此认真。

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而且从中还学会了自己读书、看插图找答案。由此让我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语文二上教学反思 篇2

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教师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一整套学习、模仿、实践下来,很多教师有如邯郸学步,课堂教学痛苦不已,困惑多多。

一、充分自主,但不能自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教师不可取而代之。因此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教师的阅读确实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但学生由于学识阅历尚浅,对文本难免出现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雪中送炭般的降临。教不是权威解释的强加,而是点拨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二、有效合作,但不能作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合作的实施需要认真思考。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课中有的内容是适合问答的,有的内容是适合讲授的,有的是适合朗读的,有的是适合背诵的,不必要千篇一律。2.合作的论题需仔细设计。小组中讨论的问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漫无边际无从下手的。教师要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3.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就必须定位。4.教师需介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三、积极探究,但不能舍本

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于切实发现自己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而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特色;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体验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审美迁移或审美创造。于是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倡导综合性探究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但对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一旁让学生看“电影”;更不是把课文甩在一旁,凭空的讨论所谓的问题,言不及义,胡扯乱说。去除遮蔽,亲炙课文,才是阅读教学的正途,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因文悟道,因道悟文”,最终实现文道统一。

批判是为了建设,反思是为了超越。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武术中“大师”的最高境界是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我们众多语文教师虽非“名师”、“大师”,但我们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真的变得简单———简简单单地教学,扎扎实实地收获。宋人张先有诗云:“以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我以为新的教学模式就是那“添秋色”的雨,可以为语文教学增色,但不能成为肆意长高的芦苇,妨碍我们领略语文的湖光山色。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

语文二上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通过玩“识字魔方”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增加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次数,切实起到了巩固识字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并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主要通过师生问答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这可能得益于趣味性设计(如摘苹果放进纸船、苹果给老师、同学们说悄悄话),让孩子们以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语言文字,问题的设计等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我的情感投入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和小熊、松鼠一起同欢乐共痛苦。尤其是学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的部分,孩子们都读哭了。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真正走进了文本。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观感受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读的高潮掀起处的不是很多。教学中如果一节语文课能时不时掀起朗读高潮,那才叫精彩!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做到。

3.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三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符合低段教学要求,字词学习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而且,当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我在教学“飘”和“漂”时,这两个字虽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我将区分这两个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马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有的说:我发现“飘”和“漂”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票”字。有的说:我发现第一个“漂”和水有关,第二个“飘”和风有关。于是我随机结合具体的语境,出示句子: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还有的说:“漂”是多音字,我也随机出示课前设想好的这个多音字,像这样的随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词语,还有很多,我不再举例说明。2.充分利用简笔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课时,孩子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山脚和山顶,我便在黑板上简单勾画出他们的位置。孩子们兴趣高涨,学得主动,效果很好。

3.设置感人情境,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课件播放较为悠伤的乐曲,课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归和好,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3.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①“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 ②“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3)教学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

如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拓展延伸,互送祝福,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班上有个小朋友不小心右手骨折了,是另外一个孩子不小心撞的,撞了他的孩子是这么说的:“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撞了你,给你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我希望你的手赶快好起来,那么你就能和我们一起玩啦!”多么诚挚的道歉,多么另人感动的祝福。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二上《识字7》教学反思 篇4

《识字》7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是一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识字上。本篇课文共有十个生字要认识。

通过动物图片导入,先是看图片学习,借助图片的感官认识来帮助认识动物名称,实际上就是看图认字;然后去掉图片利用拼音认读动物名称,并请同学们指出特殊音节提醒注意;接着再次去掉拼音只剩下动物名称的词语,在熟悉的动物名称的带动下认识生字,也许会有学生忘哪个字的读音,但是马上可以根据词语去猜测出读音;紧接着就是去掉词语中的一个字只剩下本课要会认的生字,其实之前的几步都是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认字,有图片、有拼音、或者根据词去猜,而只剩下单独的字应该是达到最难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读达到识记的效果。通过学生们正确的读引出交流识字方法这一环节,把自己识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讲解带“鸟”字旁和“鸟”有关系,并通过演示“隹”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带“隹”字也是和“鸟”有关系,而且“隹”字是一个偏旁,它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短尾巴的鸟。

当把所有的生字学完后,请出十个生字以各种方式去读,然后总结我们学习这些生字所用到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识字方法,接下来开火车读字、读词、读句子导入到课文。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这首儿歌的不同,当学生发现是拍手歌所以师生合作让学生初步感知韵律,然后让学生自拍自读,在快乐的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

整节课可以说无论是从激趣的导入,再到图片的出示,再到去掉图片、拼音、词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认识生字从而达到流利的读文。

本节课中,对拍手歌的指导朗读不到位,在平时教学中忽视了有感情读文的训练指导。在指名读儿歌是,没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这次讲课,我虽有不足,但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和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二上识字1教学反思 篇5

词串”识字每组一般有三个词语,共四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置于一组,犹如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幅含有多种景物的画面。教学开始,就以简短的导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题,调动起学习的情绪。同时借助汉语拼音让生自学生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建立文字符号与声音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联想,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建立文字符号、声音、语义的联系。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图画,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二年学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

“词串”分开来念,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是一首押韵上口的韵语小诗。四组词语色勒出四个节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识字,又是注音识字、集中识字,还是韵语识字,很容易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时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落实识字,因为它是识字课文,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必须打好的语文基础;

二是启发想象,“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

三是朗读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积累语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说(写)话的能力。一般的学生说一句话,较好的学生说几句话,优秀的学生能用上更多的词语,说上一段很美的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习,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新课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底。本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用结合,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想想,说说,写写,让词串教学灵动起来,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今天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可谓生活在一个“万花筒”之中。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学习汉字,无人不能。那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瓶瓶罐罐的填鸭式的、注入式的识字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导孩子主动识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于识字本身,而是通过识字的过程,让学生主体得到更主动的发展。识字是终身的。早识字,早阅读;多识字,多阅读,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从引导学生识字开始,逐步达到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论语文教学反思 篇6

1. 语文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的课改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根除弊端, 创立新意, 课改在给语文教学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一些挑战。关于如何课改的问题, 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回答, 唯有依靠教师本身不断探究和进步才能得到答案, 才能研究出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众多的方式当中, 教学反思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2. 语文教师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最重要的就是语文

专业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的成长依靠它, 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需要它, 它能够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进步。“专家型”教师有着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相反“教书匠”式的教师根本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一般教师狭隘地理解只要在教学方面下足工夫就行, 可以走马观花式地进行教学, 从来不缜密地思考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那样教?从来不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甚至作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一部分教师不知道获取更高的学位, 不知道反思自己的课堂, 甚至连自己在做什么也毫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别人不认可“教书匠”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名普通教师能够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结果, 那么他一定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他的专业性一定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波斯纳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是永远上升的, 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态度、能力、知识、理念、教学方式等日益臻熟, 优秀的教师可以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更高的阶段, 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所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反思。绝大部分优秀教师都是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 从而实现内在专业的多次腾飞。

3. 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反思中学生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从而取得很大的进步, 提高自学能力。什么是教学呢?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学习, 自我反思才是推动教学的有效途径。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学, 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学习, 教师作为辅助者从旁指导点拨, 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所以, 我们的教师要自觉地对自己课堂多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毛病,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及时的发明和创造, 改变方法方式, 从而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改在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有活力、有建设性。学术界认为课堂教学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从而设定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前单一的教学目标所呈现的是呆板的教学模式被改变了, 形成了开放的教学目标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激发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 这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当然各种事情都有两面性, 带来生机勃勃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弊端。也就是盲目追求语文教学目标的全与新, 每一课都要求全面体现课程的三个目标和宗旨, 都要求不断提高语文的素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的语言能力要得以提高, 而且要考虑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考虑到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甚至想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素养的提高。在45分钟的课堂内, 要把全面的科学知识全部交给学生是难以达到的, 这样教师就教得很累很辛苦, 学生也学不到基本的知识, 往往会造成既丢了西瓜还拣不到芝麻的局面。那么造成现在的语文教学一无所有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归结到语文教学目标方面, 第一, 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界限模糊不清。往往错误地把课程目标当成教学目标。学科专家制定课程目标, 任课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他们既有一致性也有明显的区别。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课程目标,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在某一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 它只在特定的范围起作用, 这个特定的范围一般是指一个课堂、一篇文章等。而且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三个既定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特点及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 然后做出相应的取舍。第二, 教学课文的不同类型模糊不清, 二者之间不能区别对待。关于特定类型的文章, 要求做到“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 对于不特指的文章也就是简单阅读的文章要求“读懂”、“感悟”, 这些知识大多是意会不能言传。因此, 教学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明确课堂、文章的主旨, 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 反思语文专业内容

怎么理解语文专业的内容?我们用的教学大纲、教材都会对此有一些规定, 这种硬性的规定一直误导着广大语文教师, 大纲怎么规定就怎么教, 超过范围了就是超纲, 没有把范围内的东西讲完的就是没有完成任务。这种误会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语文教师。尽管如此, 语文教师仍然没有对语文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认识, 纯粹教学语文知识的课堂依然大行其道。凡是与语文沾亲带故的知识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一时间使得语文知识泛滥成灾。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事先形成并出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 教学内容的确定都是一切语文所要求达到的标准。这个教学过程就是预先准备好的。就是所谓的提前备课, 上课之前, 我们的教师都对自己的教材或者文本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探讨, 也要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精心准备, 其实这就是备课的过程, 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师都要对本学期所要教学的东西进行梳理, 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踏进课堂。语文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的内容、课堂的环节, 而且要关注课堂上所能发生的问题, 也就是说要根据学情准备学生的情况。这是一个静态、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过程。然而课堂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 相对而言是动态的。叶澜认为, 课堂教学永远向未来方向发展, 不断前进, 随时发生一些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这种可能带着美丽的色彩和论调。课堂不可能固守沉默, 一成不变, 没有激情。所以备课只能把大致情况预设出来, 而并不是制定好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都知道, 再好的备课, 多么充分的准备也无法预计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复杂性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无法预计的。动态的课堂细节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才能随时应付课堂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才能更好地把握一节课的质量,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 反思语文教学方法

在不断进行课改的过程当中, 语文教师应积极借鉴某些新的、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积极备战课堂的教学。有的把“填鸭式”变成“对话式”, 有的把“灌输式”变为“疏导式”,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和与发现性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一个人说话的局面,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合作学习和积极主动学习, 这样确实使语文课堂有了新鲜的血液, 激活课堂死水。但是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弊端, 往往表现出浮躁、盲从。首先, 形式主义太过严重, 往往为了“新方法”而使用“新方法”, 其实大部分方法过于花哨, 造成课堂像个菜市场。给人的感觉是华而不实。更有甚者,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一问一答。一些没有实质的问题, 肤浅的问题抛出, 学生三三两两回答, 就把这种课堂模式呈现出来了。有的教师认为合作探究就是把桌子合并在一起, 学生交头接耳就是一种合作, 这是大错而特错的。热闹是热闹了, 但是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 课堂浮于表面化。其次, 教学方法过于技术化。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运用泛滥成灾, 任何一节课都有多媒体, 而且有的学校还提出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在多媒体的带领下, 学生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不能思考、不会运用思维。学生的学习浮于形式化。在部分语文课堂上, 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际上却效果很少甚至一无所有。如何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 笔者认为要遵循一些课堂教学原则。第一,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课堂的需要不断的变化, 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棒的。根据教学的情况、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来确定教学的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适合才是最好的。第二, 互动性原则。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双边的。教学是一种手段, 学习是一种目的,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最终都落在学生身上, 都要学生学会学懂。所以, 我们在使用所谓的教学方法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 也要根据学生情况, 围绕课堂的教学来进行。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第三, 学会不断地继承。教学方法无论怎样变化, 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这些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

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语文教学反思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所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语文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反思来进行教学, 不断的反思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看家本领, 从而持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内容,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语文二上教学反思 篇7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麻雀》

2、动脑为歌曲创编歌词、动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演边唱

2、动脑为歌词创编歌词动作

三、教学过程

1、律动《早上好》

2、同学们,今天通往这节课的大门需要你们自己来开启啦。看看你们打开的什么样的世界。(打节奏)

3、我们再拍拍这个神秘的暗号,看看会出现什么?(出现青蛙,兔子,鸭子,鸽子,并且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做做动作)

4、听,这个什么声音?

5、老师:今天老师就要介绍这只非常热情的小麻雀给大家认识。同学们仔细听,我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呢?(录音机放歌曲PPT展示相应歌谱)

6、为了迎接小麻雀的到来,我们一起来个欢迎会吧。看老师手上有个小乐器,叫做串铃,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老师拍的是哪一条节奏。请大家伸出双手握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跟着老师一起拍一拍。为歌曲伴奏

7、小麻雀很高兴能够认识大家,初次见面,他给大家带来了两份礼物,0

X---

8、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小麻雀吧。(按节奏读歌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节奏)

9、听到了大家的夸奖,小麻雀忍不住跳起了舞蹈,请大家伸出手,跟着老师的歌声,画一画小麻雀舞蹈的路径

10、学唱:a、学唱第一乐句跟唱 b、师生合作唱谱 c、请学生找一找第一句相同处 d、请学生在相同处一起唱 e、加入赞美的歌词

11、再次用可爱的声音演唱,并为自信的小朋友带上小鸟头饰

12、此时若小鸟已经飞远了些,我们的歌声应该是怎样的

13、若小年都快看不见了,我们的歌声又该怎样

14、请带有头饰的小朋友随意飞,剩余的小朋友唱,注意小鸟来到身边应该怎么样,飞远了又该怎么样

15、编创:小麻雀带了他的一个小伙伴,听,是谁

16、开动脑经,模仿小麻雀夸一夸小花猫

17、用歌声来赞美可爱的小花猫

18、分角色演唱,比比看是小麻雀更可爱还是小花猫更可爱

19、加入串铃伴奏,丰富演唱

20、今天动物们很高兴认识我们,我们以后要爱护这些小动物,和他们做朋友

《小麻雀》教学反思

陆游小学 杨卉

1、小麻雀是一首三拍子民族调式的的歌曲,三拍子的稳定性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控制,作为老师应该多用律动身体带动学生找到三拍子的感觉。

2、聆听时画小麻雀的舞蹈路径,考虑欠佳,毕竟我面朝学生,方向与学生不一致的话会对学生有所干扰,可以第一遍指着ppt动画,第二遍在黑板上画。

二上语文《识字7》教学设计 篇8

《识字7》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目标:、准确认读10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理解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熟读文。

教学难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具准备:

1、字画:八只小动物

(老虎、黄鹂、雄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题。

2、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识记部分生字

1、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吧!

2、播放(孔雀、锦鸡、黄鹂…)随着动物的出场,动物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出现,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打开书122页)

二、初读文、自读拍手歌,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提示或请教同学。

2、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画出动物的名字。

3、学生说动物的名字,教师贴图。

三、学习生字

(一)、认字、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提醒:哪个字的拼音容易读错?

3、根据提醒同位互读。

4、抽读。

、读词组

6、(出示)生字去掉拼音读。

采用游戏:开火车、摘果子等来读生字词。

(二)、记字、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小组)

2、记字反馈活动:换部首法、比一比法、猜谜语法、加减部首、编顺口溜等方式。

3、学生自由玩“帮动物找家游戏”。(把字卡贴到图片下。)

四、再读文:、把生字词回归文,齐读文一次。(边读边想文你读明白了什么?)

2、看图找出文中的句子,练读。

3、男女对读。

4、同桌对读。、通过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五、后拓展:

仿照文,编写儿歌。

教学板书:

识字7

反思与构建语文对话教学 篇9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 学习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对话教学, 可将对话教学理解为体现现代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学将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 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认识。

二、语文对话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后现代对话教学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 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 教师培训未及时跟上等原因, 产生了对对话教学的误读, 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偏差。

1. 独白式“对话”

教师虽然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 但是对话之初, 教师就预设好了提问的模式和答案, 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教师不是“主导”, 而是“主宰”。虽然课堂有问有答, 但是在话语霸权之下, 不过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一步一步地接近预先设计好的答案, 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 成为掩人耳目的“对话圈套”。属于语文教学本性的心灵对话严重缺失, 学生在这样严密控制的对话中, 失去主体的个性、情感和思想, 陷于精神上的单一与苍白。这样的课堂对话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 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包装, 是装腔作势的“假对话”。

2. 浅层问答式“对话”

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 教师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 徒具对话的形式, 学生的思维却未能有效激活, 实际上未能达成教学目标。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 与学生进行了一段问答。

师:“这篇文章是写谁的?”

生答:“是写刘和珍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答:“题目就是。”

师问:“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答:“1926年3月18日。”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答:“课文第一句就介绍了。”

教师最后作总结:“反正鲁迅是作为死者的微薄的祭品,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的目标不甚相关, 问题缺乏探索性, 过于浅显、偏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根本谈不上学会对话。

3. 表演式“对话”

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 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作基础的对话是不能达到“立人”效果的。“一个学生有一个问题, 但是, 这是满足教师所布置的特殊要求的问题。他的问题变成了发现教师喜欢什么, 在课堂问答和考试以及外表行为方面什么东西可以使教师感到满意的问题。”像这种讨好教师的提问和回答是导致对话歪曲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教师有时也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特别是在某些公开课上。学生和教师真实意图的缺席, 从教学传播的角度看, 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三、实现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

1. 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阅读实际上就是一个读者和作者“会面”的过程。读者通过朗读思考, 沿着语言文字的“桥梁”披文入境, 走进文本世界, 和作者亲切地“会面”、对话, 与文本亲密地接触和交融, 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积累课文规范的语言材料。

其二, 想象性对话, 领悟“言外之意”。所谓“言外之意”, 就是作品的“弦外之音”, 是寻找生成意义的有效切入点。因为作品的意义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包含着许多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 它们构成了作品的结构, 召唤着读者去发挥想象力, 具体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要进一步领会作品的“言外之意”, 就必须“驱遗我们的想象, 才能接触到作品的意境”。

2. 与他人对话———合作性学习

(1) 生生对话, 互动中唤醒。

生生对话的最有效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始终处于互动交流的状态之中, 他们同是对话的主体, 又是对话的主人, 在伙伴群体中, 畅所欲言, 尽情表达,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相互借鉴, 相互完善, 思维在碰撞中绽放光芒, 观点在争论中流动生成, 精神在相遇中唤醒激活。

(2) 师生对话, 唤醒中升华。

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淡出, 而要巧妙地介入, 热情地参与, 把对话不断引向深入。在倦怠时给予激励, 在困惑时给予点拨, 在偏差处给予纠正, 在精彩处给予赞赏, 使学生感到顺利地表达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教师应是一个高明的“导游”, 引导“游客”不断发现精彩;教师又是一个睿智的“首席”, 把对话一步步地引入佳境, 推向高潮。教师视学生为真诚的朋友, 亲密的学习伙伴, 学生则把教师看作心中的亲人, 心扉敞开, 言如泉涌, 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时候, 对话便在相互唤醒中走向深刻和厚重, 在意境升华中变得精彩和富有灵性。

3. 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学习

语文学习是不断地思考、反省、探索、寻觅着的过程, 而这一切的进行, 都离不开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实质是自我反思。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 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检测、自我反馈等活动, 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推理的过程进行反思, 以便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采取补救措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多感悟, 多思考, 这在对话理论的观照下,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前预测:我想怎样学?我应该怎样学?我能怎样学?课中反思:我学得怎么样?我需要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后总结:我收获了多少?掌握了什么?我又有哪些新的发现?有哪些好的学习经验值得借鉴?还有哪些失误和教训值得总结?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和自己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能力,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 提升人文品格。

4. 与生活对话———实践性学习

二上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2)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过一学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在,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

(一)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在每次上课前,我都坚持提前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文字(字、词、句)和结构入手,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体现语文工具性特性。

这个学期开始,在学校的领导下,语文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开展磨课活动。能够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备课,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其他老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后来我发现,经过集体备课的课堂,往往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下个学期,我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从集体智慧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呈现不一样的课堂

由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亲密,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要切实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为此,我仔细研究学生心理,尽量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我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新颖的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会在网上搜索优秀的资源,为的就是能够迎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趣味性,更好地发挥感染作用。

(三)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教学重点。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让学生自己编顺口溜,猜谜识字等方法,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新课标》 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姿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有几个学生,把他们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作业相比较,简直像两个人写出来的!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会在写字课上让书写整齐工整的孩子到实物展示台下写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有更大进步。

二、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一名班主任,管好一个班是最基本的任务。这学期,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对学生各项常规的培养。

经过了一个暑假,学生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们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做事情喜欢以自我心,搞“个人主义”。这虽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却不利于整个班集生各项常规的工作的重头戏。二年级的孩子,自觉性还是相对较低,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需要老师在旁边不停地督促、提醒。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在班上选出四名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同学,将她们两人一组搭配起来,每周一组轮换,一个领读,一个组织纪律,早晨一到校就组织同学进入早读。这学期,学校更加严格了对集会时路队的要求。虽然我们班过去集会时的站队状况一直良好,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躺在成绩薄上睡大觉。继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反省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并以身作则,在每一次集会时首先按要求站好,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路队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二)配合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这学期学校组织的活动较多,每一项活动我都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求使学生从每一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这学期我组织学生参加的活动有:

九月份: 学校开展“师恩情,永难忘”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

十月份: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科技月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美好愿望。

十一月:组织学生备战,考好期中试,将自己半学期的学习做一次检测、小结,并在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及时将学生半学期的表现汇报给家长,与家长沟通,以取得深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促使学生向好的方面民展。

十二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踊跃参加三跳运动会,经过全体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在三跳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期初配合教导处的读书活动,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捐出来与大家共享,使教室书香缭绕,乐趣不断,经过动员,全班学生共捐书130多册;在学期末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精彩的故事,生动地表演,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学习《阳光小学一日常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阳光小学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每日应遵守的规范,应怎样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生,用学校的一日常规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文明、懂礼貌的良好班级氛围。学校利用早读、班队会的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让学生不仅能背诵,还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用24字来影响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促进班风建设得更加完善。

(三)狠抓学困生工作。1.善于发现闪光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闪光点。作为班主任要了解他们,发掘他们心灵中的火花,给他们闪光的机会。如在课堂上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做练习时,把较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做,使他们感受到“我也能回答”、“老师也重视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

每位学生都喜欢被人赞扬,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最需要表扬。在班级管理中,我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次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一次认真听讲、一件小小的好事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都注意到了,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自己,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自信心。当然,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除了恰当运用赞扬外也要恰当地进行批评。批评时做到内容不失真实,语气不失委婉,不大发雷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帮助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四)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学生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几个同学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有必要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和学生家长一起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各种优良习惯的形成。与家长联系的最常用的方式,还是打电话。当孩子在学校里有什么比较大的进步或者获得优异成绩时,我就及时地打一个电话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也给学生积极的肯定;当学生在学校里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有必要的话我也会给学生的家长打一个电话,让学生的家长和我一起来教育学生。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是真诚地为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一切都为提升孩子生命状态为出发点,我相信,我的班主任工作能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提升。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的班主任工作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有所进步,也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让我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上一篇:区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下一篇:董事长重要讲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