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英文名称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学科英文名称(精选8篇)

各学科英文名称 篇1

哲学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 Philosophy of Marxism 中国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外国哲学 Foreign Philosophies 逻辑学 Logic 伦理学 Ethics 美学 Aesthetics 宗教学 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理论经济学 Theore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史 History of Economic 西方经济学 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 World Economics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 Applied Economics 国民经济学 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 财政学(含税收学)Public Finance(including Taxation)金融学(含保险学)Finance(including Insurance)产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 国际贸易学 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 统计学 Statistics 数量经济学 Quantitative Economics 国防经济学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法学 Science of Law 法学理论 Jurisprudence 法律史 Legal History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刑法学 Criminal Jurisprudence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诉讼法学 Science of Procedure Laws 经济法学 Science of Economic Law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Scienc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政治学理论 Political Theory 中外政治制度 Chinese and Foreign Political Institution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cluding the Doctrine of China Party and Party Building)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国际政治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国际关系学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外交学 Diplomacy 社会学 Sociology 社会学 Sociology 人口学 Demography 人类学 Anthropology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Folklore(including Chinese Folk Literature)民族学 Ethnology 民族学 Ethnology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Chinese Ethnic Economics 中国少数民族史 Chinese Ethnic History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Chinese Ethnic Art

教育学 Education Science 教育学原理 Educational Principle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教育史 History of Education 比较教育学 Comparative Education 学前教育学 Pre-school Education 高等教育学 Higher Education 成人教育学 Adult Education 职业技术教育学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特殊教育学 Special Education 教育技术学 Education Technology

基础心理学 Basic Psychology 发展与心理学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应用心理学 Applied Psychology 体育学 Science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体育人文社会学 Humane and Sociological Science of Sports 运动人体科学 Human Movement Science 体育教育训练学 Theory of Sports Pedagogy and Training 民族传统体育学 Science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中国语言文学 Chinese Literature 文艺学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汉语言文字学 Chinese Philology 中国古典文献学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Text 中国古代文学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现当代文学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Chinese Ethn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外国语言文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英语语言文学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俄语语言文学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法语语言文学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德语语言文学 Germ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日语语言文学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印度语言文学 Ind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Span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Arab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欧洲语言文学 Europ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亚非语言文学 Asian-Afric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 Foreign Languages

新闻传播学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新闻学 Journalism 传播学 Communication 艺术学 Art 艺术学 Art Theory 音乐学 Music 美术学 Fine Arts 设计艺术学 Artistic Design 戏剧戏曲学 Theater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电影学 Film 广播电视艺术学 Radio and television Art 舞蹈学 Dance 历史学 History 历史学 History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Historical Theories and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including Paleography and Studies of Dunhuang)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世界史 World History 理学 Natural Science

基础数学 Fundament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应用数学 Applied Mathematics 运筹学与控制论 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Cybernetics

理论物理 Theoretical Physics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Particle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原子与分子物理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等离子体物理 Plasma Physics 凝聚态物理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声学 Acoustics 光学 Optics 无线电物理 Radio Physics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Physical Chemistry(including Chemical Physics)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mers

天文学 Astronomy 天体物理 Astrophysics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Astrometry and Celestial Mechanics 地理学 Geography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大气科学 Atmospheric Sciences 气象学 Meteorology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海洋科学 Marine Sciences 物理海洋学 Physical Oceanography 海洋化学 Marine Chemistry 海洋生理学 Marine Biology 海洋地质学 Marine Geology 地球物理学 Geophysics 固体地球物理学 Solid Earth Physics 空间物理学 Space Physics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Mineralogy, Petrology, Mineral Deposit Geology 地球化学 Geochemistry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including Paleoanthropology)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 第四纪地质学 Quaternary Geology

生物学 Biology 植物学 Botany 动物学 Zoology 生理学 Physiology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神经生物学 Neurobiology 遗传学 Genetics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生物物理学 Biophysics 生态学 Ecology 系统科学 Systems Science 系统理论 Systems Theory 系统分析与集成 Systems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科学技术史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力学 Mechanics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General and Fundamental Mechanics 固体力学 Solid Mechanics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机械电子工程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机械设计与理论 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ory 车辆工程 Vehicle Engineering 光学工程 Optical Engineering 仪器科学与技术 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精密仪器及机械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achinery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s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物理与化学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材料学 Materialogy 材料加工工程 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冶金工程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冶金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钢铁冶金 Ferrous Metallurgy 有色金属冶金 Non-ferrous Metallurgy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工程热物理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热能工程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动力机械及工程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流体机械及工程 Fluid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制冷及低温工程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 Engineering 化工过程机械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机与电器 Electric Machine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High Voltage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Drives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子科学与技术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物理电子学 Physical Electronics 电路与系统 Circuits and Systems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信息与通信工程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通信与信息系统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信号与信息处理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控制科学与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Equipment 系统工程 Systems Engineering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导航、制导与控制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计算机系统结构 Computer Systems Organization 计算机应用技术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建筑学 Architecture 建筑历史与理论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heory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includ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建筑技术科学 Building Technology Science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 Structural Engineering 市政工程 Municipal Engineering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Heating, Gas Supply,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Engineering and

Protective Engineering 桥梁与隧道工程 Bridge and Tunnel Engineering 水利工程 Hydraulic Engineering 水文学及水资源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Hydraulics and River Dynamics 水工结构工程 Hydraulic Structure Engineering 水利水电工程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Harbor,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测绘科学与技术 Surveying and Mapping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Geodesy and Survey Engineering 摄影测量与遥感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与技术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艺 Chemical Technology 生物化工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应用化学 Applied Chemistry 工业催化 Industrial Catalysis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矿产普查与勘探 Mineral Resourc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Geodetec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地质工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矿业工程 Mineral Engineering 采矿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矿物加工工程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安全技术及工程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油气井工程 Oil-Gas Well Engineering 油气田开发工程 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油气储运工程 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纺织科学与工程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纺织工程 Textile Engineering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Textile Material and Textiles Design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Textile Chemistry and Dyeing and Finishing Engineering 服装设计与工程 Clothin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轻工技术与工程 The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制浆造纸工程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制糖工程 Sugar Engineering 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皮革化学与工程 Leather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道路与铁道工程 Highway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Traff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Control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Vehicle Operation Engineering 船舶与海洋工程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Structure 轮机工程 Marine Engine Engineering 水声工程 Underwater Acoustics Engineering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飞行器设计 Flight Vehicle Design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Aerospace Propulsion Theory and Engineering 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of Aerospace Vehicle 人机与环境工程 Man-Machin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兵器科学与技术 Arma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Weapon Systems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Armament Launch Theory and Technology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Artillery, Automatic Gun and Ammunition

Engineering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Military Chemistry and Pyrotechnics 核科学与技术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核能科学与工程 Nuclear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Nuclear Fuel Cycle and Materials 核技术及应用 Nuclea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Rad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农业工程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农业机械化工程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 农业水土工程 Agricultural Water-Soil Engineering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Agricultural Electrification and Automation 林业工程 Forestry Engineering 森林工程 Forest Engineering 木材科学与技术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Chemic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 环境科学与工程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食品科学与工程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Cereals, Oils and Vegetable Protein Engineering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quatic Products 作物学 Crop Science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Crop Cultivation and Farming System 作物遗传育种学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园艺学 Horticulture 果树学 Pomology 蔬菜学 Olericulture 茶学 Tea Science 农业资源利用学 Utilization Scienc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土壤学 Soil Science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 植物保护学 Plant Protection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and Pest Control 农药学 Pesticide Science 畜牧学 Animal Science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Animal Genetics, 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 Science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草业科学 Practaculture Science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含蚕、蜂等)The Rearing of Special-type Economic Animals(including Silkworm, Honeybees, etc.)兽医学 Veterinary Medicine 基础兽医学 Basic Veterinary Medicine 预防兽医学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临床兽医学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林学 Forestry 林木遗传育种学 Forest Tree Genetics and Breeding 森林培育学 Silviculture 森林保护学 Forest Protection 森林经理学 Forest Management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Ornamental Plants and Horticulture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水产学 Fisheries Science 水产养殖学 Aquaculture Science 捕捞学 Fishing Science 渔业资源学 Science of Fisheries Resources

基础医学 Basic Medicine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Human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Organisms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法医学 Forensic Medicine 放射医学 Radiation Medicine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Aerospace and Naut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学、血液病学、呼吸系病学、消化系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肾脏病学、风湿病学、传染病学)Internal medicine(including Cardiology,Hematology, Respiratory, Gastroenter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Nephrology, Rheuma-t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儿科学 Pediatrics 老年医学 Geriatrics 神经病学 Neurology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皮肤病与性病学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临床检验诊断学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护理学 Nursing 外科学(含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整

形外科学、烧伤外科学、野战外科学)Surgery(General Surgery, Orthopedics,Urology,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eurosurgery, Plastic Surgery, Burn

Surgery, Field Surgery)妇产科学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眼科学 Ophthalmic Specialty 耳鼻咽喉科学 Otolaryngology 肿瘤学 Oncology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Physical Therapy 运动医学 Sports Medicine 麻醉学 Anesthesiology 急诊医学 Emergency Medicine 口腔医学 Stomatology 口腔基础医学 Basic Science of Stomatology 口腔临床医学 Clinical Science of Stomatology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Maternal,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卫生毒理学 Hygiene Toxicology 军事预防医学 Military Preventive Medicine 中医学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临床基础 Clin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医史文献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方剂学 Formulas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内科学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中医外科学 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骨伤科学 Orthopedics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妇科学 Gyn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儿科学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五官科学 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y of Chinese Medicine 针灸推拿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uina of Chinese medicine 民族医学 Ethnomedicine 中西医结合医学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Basic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Clinical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 药学 Pharmaceutical Science 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生药学 Pharmacognosy 药物分析学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Pharmacy 药理学 Pharmacology 中药学 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军事思想学及军事历史学 Military Thought and Military History 军事思想学 Military Thought 军事历史学 Military History 战略学 Science of Strategy 军事战略学 Military Strategy 战争动员学 War Mobilization 战役学 Science of Operations 联合战役学 Joint Operation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Armed Service Operation(including Operation

of Strategic Missile Force)战术学 Science of Tactics 合同战术学 Combined-Arms Tactics 兵种战术学 Branch Tactics 军队指挥学 Science of Command 作战指挥学 Combat Command 军事运筹学 Military Operation Research 军事通信学 Military Communication 军事情报学 Military Intelligence 密码学 Cryptography 军事教育训练学

(含军事体育学)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cluding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军制学 Science of Military System 军事组织编制学 Military Organizational System 军队管理学 Military Management 军队政治工作学 Science of Military Political Work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Science of Military Logistics and Military Equipment 军事后勤学 Military Logistics 后方专业勤务 Rear Special Service 军事装备学 Military Equipment

管理科学与工程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工商管理学 Scienc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会计学 Accounting 企业管理学(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Corporate Management

(includ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旅游管理学 Tourist Management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农林经济管理学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s & Management 农业经济管理学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林业经济管理学 Forestry Economics &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学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行政管理学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社会保障学 Social Security 土地资源管理学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Scienc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图书馆学 Library Science 情报学 Information Science 档案学 Archival Science

各学科英文名称 篇2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二.写给数学老师:

爱问几何,点线角面关系到底如何

喜看数字,加减乘除换算究竟怎样

三.写给英语老师:

把握现在时,将来怎会虚拟语气

追求最高级,理想常融情态动词

四.写给物理老师:

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

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五.写给化学老师:

究天机,乐与有机无机做伴

培学子,巧同原子分子周旋

六.写给生物老师:

生为人杰,仁义礼智大综合

物以类聚,门纲科目细分析

七.写给政治老师:

俯仰刹那,巧点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万事莫测

谈吐瞬间,乐道经济领域盛衰更替百章可循

八.写给历史老师:

通览古今,华夏儿女共创华夏文明

遍听内外,世界豪俊同谋世界和平

九.写给地理老师:

上通天文,斗转星移尽胸中

下晓地理,风起云涌皆意间

十.写给体育老师:

扣蓝板,伸手赶超火箭队

踢足球,迈脚夺取世界杯

十一.写给美术老师:

调配色彩,展现亮丽图景

勾勒线条,描绘精彩场面

十二.写给音乐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灵喉送韵歌声悦耳

巧手奏曲旋律动人

总而言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浅谈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 篇3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学校教学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但课堂教学却是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课程改革的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首先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001)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度过的。但许多人认为,德育教育是品德课应该做的,其实不是这样,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德育任务和目标,但各学科内容多种多样,如何各学科之间进行互补,,互相渗透,保持连贯,不留空挡,不互相抵消,形成德育的合力,这要教师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历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呢?

一、把握教学中的德育原则。

教学具有永远的教育性。所有的知识,永远是和科学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不论是哪个学科,我们在教学中都要牢牢把握好德育原则。而德育原则的根本就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政治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基石,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为准则。不论是什么课程,都必须遵循,绝对不能偏离这个轨道。

二、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运用学科特点进行德育工作的途径。从学生在校的情况看,学生每天有六个小时左右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结果忽视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就要受到威胁。因此,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以便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各类学科知识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中,会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各类学科知识的结晶都蕴含着科学家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顽强意志力,当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科学家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展示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把握好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环节德育的侧重点。我们知道,从德育角度教材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作为教师来讲,就应该认真挖掘,努力把握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以至于不同教学环节的德育侧重点。

三、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各学科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各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学科内容的德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研究哪些内容跟德育有关,哪些章节能结合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德育的目的。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使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来。

四、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只能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

例如,《数学》中《圆的认识》,教学生用圆规画圆,一开始是不容易画好的:画不圆,连接处不平滑,圆心位置移动,等等。为了能熟练地使用圆规,把圆画得合乎要求,就需要反复练习,精心地画,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和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内容之一。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各专业中英文名称 篇4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农学与林学-American Studies|美国研究

-Anatomy and Physiology|解刨和生理学-Anthropology|人类学-Archaeology|考古学-Architecture|建筑学-Art and Design|艺术与设计

M

-Materials Technology|材料工艺学-Mathematics|数学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Media Studies|媒体研究

-Medicine|医学

-Middle Eastern and African Studies|

中东及非洲研究Classics and Ancient History|

古典文学与古代历史-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y|药理学与制药学

-Dentistry|牙科学

-Drama,Dance and Cinematics|戏剧,舞蹈和电影制片学

-Philosophy|哲学

-Physics and Astronomy|物理学与天文学-Politics|政治学-Psychology|心理学

R

-East and South Asian Studies|东南亚研究-Economics|经济学

-Russian and Eastern European languages|俄罗斯及东欧语言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电子与电气工程-English|英语

-Social Policy|社会政策-Social Work|社会工作

-Sociology|社会学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

-French|法语-Sports Science|运动科学

-General Engineering|普通工程专业-Theology and Religious Studies|神学及宗教研究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nd Landscape|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地理与环境科学-Geology|地质学-German|德语

-History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艺术建筑设计史-History|历史专业

-Hospitality|招待费;闲暇;体育;康乐-Veterinary Medicine|兽医学-Iberian languages|伊比利亚语言

-Italian|意大利语-Land and Property Management|国土和财产管理

-LAW|法律专业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图书馆和信息管理

各航空公司名称中英文对照 篇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 全日空航空公司----All Nippon Airways 大韩航空公司----Korean Air 韩亚航空公司----Asiana Airlines 蒙古航空公司----MIAT Mongolian Airlines 国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Airways 港龙航空公司----Dragonair 澳门航空公司----Air Macau 中华航空公司----China Airlines 长荣航空公司----EvaAir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 泰国国际航空公司----Thai Airways International 越南航空公司----Vietnam Airlines 印度航空公司----Air-India 巴基斯坦航空公司----Pakistan Int.Airlines 土耳其航空公司----Turkish Airlines 乌滋别克斯坦航空公司----Uzbekistan Airways 欧洲

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 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Royal Dutch Airlines 瑞士航空公司----Swissair 意大利航空公司----Alitalia 奥地利航空公司----Austrian Airlines 北欧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 匈牙利航空公司----Hungarian airlines 西班牙航空公司----Iberia 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 葡萄牙航空公司----TAP-Air ortugal 希腊航空公司----Air Greece 北美洲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 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s、环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Airlines 美国三角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 美国西方航空公司----America West Airlines 合众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 夏维夷航空公司----Hawaiian Airlines 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 南美洲、巴西航空公司----VARIG Brazilian Airlines 大洋洲

澳大利亚快达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 安捷航空公司----Ansett Australia 新西兰航空公司----Air New Zealand 非洲

各诗人名称 篇6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各学科英文名称 篇7

然而, 将各种资源与学科进行有效的创新整合, 其难度较大, 需要从教师队伍、学科资源、学生个体、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 基于整体性的教学资源统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立, 对于学校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推动意义, 能够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整合教师资源,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具备主观性和能动性的教师个体, 只有通过不断切磋、沟通、交流, 在具体的实践交往中才能形成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形成优质的教师资源。

首先, 通过成立学科中心组、青年协作组, 整合优质师资资源。建立各学科骨干教师发展档案, 从各校、各学科选拔部分有潜质的骨干教师, 跟踪关注其专业发展状况, 多途径多方式促进其专业成长。精选一些优秀教师, 筹备成立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 举行各学科中心组教学研讨活动, 来自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开设同题异构公开课, 认真进行点评, 达到全员参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其次, 加强校际结对、整合兄弟学校的优质师资资源。积极开展校际结对活动, 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校部分青年教师的导师, 积极开展研讨活动,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 为青年教师的起步与成长铺设道路。再次, 利用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 构建“青蓝工程”平台。针对学校新任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 构建一个促进新任教师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推进其专业成长、最大化地利用优质教师资源的“青蓝工程”, 加强师徒结对, 要求新任教师和第一次执教毕业班的青年教师, 必须每节课前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研讨教学重点难点, 同时做到“先听课、再上课”。学校的优秀导师尽心尽力、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将其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传授给青年教师, 实现了师资队伍整合的最优化。最后, 通过课堂实录、回放, 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常态课, 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录, 组内教师观摩课堂教学。课后授课教师认真观看实录, 查找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回放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读, 发现不足、寻找对策、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整合学科资源, 构建完整的学科资源体系

由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 再外加教师教学学科的差异, 很难形成整体学科资源的整合, 学校基本都是存在某个学科的资源统合, 如语文小组内部进行语文资源的整合, 却忽视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 人为地割裂学科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学科资源的整理, 涉及了所有学科, 向综合资源发展, 因此加大学科资源的内部整理, 明晰其内在联系, 努力整合学科资源, 构建一套完整的学科资源体系, 需要从学科教材、教案、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

(一) 依托教材, 整合学科资源

第一, 本学科内的整合。教师要强化好一个基本意识, 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课程标准, 依托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教材功能从“教本”走向“学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位, 充分挖掘教材, 寻找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资源。第二, 跨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各学科互相协作、共同配合, 仅靠一门学科是解决不了综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 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 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与素养。

(二) 教案整编, 丰富电子素材

编写符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案, 加强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 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此外, 制作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 重情境直观演示, 有效整合各种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教师在制作白板课件时, 可以把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例如, 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动画资料、影音资料等, 根据课堂的情况随时调用, 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方便。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的工具和素材在资源库中应有尽有, 最可喜的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使用过的素材添加到资源库中保存下来, 以便下次再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增减、修改、备注的资料, 从而生成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三) 整合教学方式, 让教学活动更精彩

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切实改进教学方式, 有效地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身边化、平常化。教师要精心寻找学生身边的常见的器材作为教学资源,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身边, 身边处处都有活动资源。使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简单易行, 从而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有用、有趣, 并非高不可攀。同时,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操作过程的简单化, 使师生乐于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化。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每节课都设计“微活动”。“微活动”可以穿插在每节课中, 天天做, 达到日常化。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自制各种教学工具, 丰富教学资源, 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自制教具活动, 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巩固基础知识, 启迪思维, 培养动手能力。在具体制作中, 学生要有经受失败的思想准备, 磨炼不怕失败、勇于思考、敢于探索的意志。

三、整合学生资源, 组合好多个学生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没有学生无所谓教学, 因此教学资源的整合, 缺少学生资源的整理, 是无法实现的。从学生个体入手, 加强学生资源的融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争取构建有活力的资源能量库。

(一) 成立科技小制作活动小组

学校为了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高标准地新建了“金工、木工、电子、工艺制作”等劳技专用教室、探究实验室。通过简单的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介绍创造发明技法, 启发学生想“金点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定期举办“金点子”科技创意大赛。大赛中对收到的“金点子”创意作品, 认真筛选、初审, 最后进行演讲答辩, 选手分别介绍自己的创意, 回答评委教师的提问。通过创意演讲答辩活动, 启发选手对自己的创意有了新的见解, 开拓了新的思路, 激发了创新的思维, 提升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培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校涌现了一批中国少年科学院的研究员和小院士。

(二) 组建文体类兴趣小组

通过利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参加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内的文体活动, 从而互相请教, 互相切磋。这类兴趣小组的活动, 重视培养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 激发学生寻找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学生从内心萌发自主探究的主动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寻找、发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例如,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图文并茂的资源素材时, 要设计几个问题, 适时地进行提问,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教学资源, 去寻找答案, 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教学活动离不开校内校外环境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的有效资源, 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可以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

首先, 全天开放图书馆, 利用整班阅读区的新资源创设新途径。为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我们特别开设了“整班阅读区”,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集体阅读环境, 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食粮。其次, 开放实验室、劳技等专用室场, 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实验室、金工、木工、工艺制作等专用教室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 向学生开放, 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摆脱了传统封闭式教学时空的束缚, 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学生在实验室中自由地进行实践活动和研究。在这种环境中, 学生动手更大胆、更彻底, 能充分发挥想象力, 不再担心活动失败后受别人的嘲笑;不再缩手缩脚, 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地、主动地、积极地探究规律和知识。再次, 走进教育基地、社区等,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只是小天地, 天地乃为大课堂。可以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 整合校内外资源, 拓展向社区延伸, 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 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风景名胜等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去挖掘教育资源。

五、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创设优良活动环境

校园环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需要精心布局,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有情, 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一个布局合理, 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要在自然环境的建设上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创造出一种具有生命灵性、丰厚人文底蕴、和谐幽美高雅的环境资源。

各学科英文名称 篇8

[关键词]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内涵 策略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88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都要自觉承担起的义务。小学阶段是儿童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科教学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深刻理解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掌握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才能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新的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学科教学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方面学科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要以人的心理发展为基础,要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无疑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学科课程目标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科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这个层面讲学科课程教学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在小学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实现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双轨式”的统一。这就需要教者在制定学科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来上,也不能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良好氛围。只将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开展心理治疗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势必孤掌难鸣。只有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活动相统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二、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第一,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小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接触最为频繁和密切,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儿童最易模仿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科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有的专业优势和角色优势。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思想水平,做学生思想行动上的榜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其次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能够包容理解学生,能用心去爱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看成一种教育资源,面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一个缓冲期,不以粗暴的方式去压制。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国家、爱社会。最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要对学生的苦恼和疑惑及时进行疏导,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资源。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各门学科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侧面蕴含、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的内容。数学、科学课程对学生思维、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追求真理和坚强意志的良好品质。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生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音乐、美术等课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心理的陶冶,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就更为丰富。这就需要教学者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心理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积极、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能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有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往往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习效率高。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又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和提高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情绪饱满,坚持面带微笑。教师是课堂氛围中最大的情绪源,教师要通过微笑,激励的语言,把快乐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心理基础。其次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会积极参与,乐于接纳,反之就会被动应付,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最后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小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杨和肯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教师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是保持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二是尊重和理解学生。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难免会遇到不守纪律的调皮学生,这时教师需要慎重选择批评方式和方法,不要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要发挥教育智慧与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三是关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聪明、活泼,性格外向,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关注,这类孩子的学习潜能容易得到较好的发掘和培养。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胆怯,不善于表达自己,这类孩子的潜能往往被湮没。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对他们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获取信心,积极向上,学习潜能不断得到发展。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真正实现了全员性策略,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得以全面落实的最佳途径。

上一篇:获奖学生先进事迹材料.doc下一篇:面对挫折的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