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精选16篇)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1

现在的孩子总是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父母的工作忙碌减少了他们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又消磨了他们实践探索的勇气,满目充斥的电视网络媒体更是束缚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有没有那样一曲歌、一首诗、一篇美文,能让孩子打开想象之门,让所有的奇迹出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呢?一起来品读《杨红樱童话》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想象、暖暖的温情叙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让每个孩子感受之后,那些奇思妙想就会有如七彩贝壳一样洒满生命的每个角落。

只要你来到晨雾霭霭、如梦如幻的仙女湖畔,那个骑着轮箱来的蜜儿就是你的梦中天使。她能用牛奶和鸡蛋瞬间做出各式早餐,满足男女老少的口味;她能带你在生活中找到那些纯真善良的 “小人儿”,让你永远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她还有一个盛满梦的篮子,那里盛的都是孩子们香香甜甜的美梦。蜜儿让孩子们深信:只要你敢想、敢做,你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狐狸本是狡诈阴险的代言人,可这里却出现了一只特别让人感动的乖狐狸。他的善举甚至感动了比他还要凶残的小灰狼,让其同样奉献爱心。狐狸拾到了鸡妈妈生下的七个蛋,他的本意是想利用太阳的温度孵出七只小鸡,等它们长大了好做红烧鸡美美地大吃一顿。可是在抚育和陪伴小鸡们成长的过程中,小狐狸甚至付出了比鸡妈妈还要多的艰辛,小鸡们的天真可爱也唤醒了狐狸内心深处的善与爱。他已经深爱并且离不开他们,最后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从小灰狼手中救出七只小鸡,并帮助小鸡们找到他们的妈妈,他的行为也感动了小灰狼和他一起寻找鸡妈妈。可见,只要你心中有爱、有信任存在,就能让正义之花驱去邪恶。

信任是美好的,但必须真诚的流露。在鼹鼠妈妈的世界里,就因为小熊的信任,贪吃的老鼠即使住在巧克力饼干做成的房子里,也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成就香甜的美梦。

花开花落、动物繁殖,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但这些百科知识在骆驼爸爸的嘴里却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奇妙的故事里去探寻科学知识吧。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2

一、车轮滚滚

1. 器材准备

如下图所示, 将纸板用宽胶带连接起来, 背面再画上两条“坦克履带”。

2. 游戏目的

发展小学生的爬行能力, 发展学生对距离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与精神。

3. 游戏方法

学生钻进车轮内, 充当发动轴, 不停地向前爬, 带动“坦克履带”不停地前行。

二、曲棍球游戏

1. 器材准备

先将一个纸板卷成大约1米左右的棍子形状, 然后用胶带粘好;再用纸板绕着棍折成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的长方体;最后, 用胶带牢牢粘好即可。

2. 游戏目的

发展小学生手眼协调配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 游戏方法

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3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要提高作文语言水平,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从而写出“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那么,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是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被称为“倒过来思维”。它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传统的作文命题,如果人们的思维逆向一下就不难得出:既是英雄,就当有用武之地,否则,非真英雄。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新命题——英雄当创造一块用武之地。另如“东施效颦”这个命题也可以为东施平反,肯定其爱美之心和好学之德。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的同时不脱离实际。

二是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以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拓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己”等。如果展开侧向思维,就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先生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来立意,从而创新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等。

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这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是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从而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

例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提出若干观点:1.从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再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可以联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像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的“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5.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奉献精神……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以文付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要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如读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脑中就浮现出春绿江南的画面;读了《红楼梦》,脑中便有大观园中各色女儿的形象;读了《桃花源记》,脑中便有“世外桃源”的形象。

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教师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总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如何培养学生的灵感呢?其一是生活的积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其二是知识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宽阅读视野。学生在写作时,才会一挥而就。反之,则会捉襟见肘。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要求教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从而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鹜八极,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等显著特征,常常稍纵即逝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创新作文教学时,只有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4

[222100]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张  勇

[内容提要]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多途径的,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三个方面途径: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二、通过语言训练,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而想象能力正是这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可以给人们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突破时空的阻隔,达到“思通千载”“视通万里”① 的奇妙境界;想象可以激发人们大胆探索,敢于探求未知的领域;想象可以鼓励人们勇于创造,努力去摘取为人类造福的智慧硕果。如果离开了想象,人们既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创造,人类将永远处于一种蒙昧混沌的状态。语文教学,作为各门学科中的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人们的想象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条件。

心理学认为,想象按照其内容的创造程度和想象的形式,可分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㈠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心理学认为,所谓想象,就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语文教材所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它往往是对课文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是学生学习的极好的范例。因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无论是想象瑰丽、光怪陆离的《西游记》,还是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志异》,无论是李白笔下令人心仪的神仙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郭沫若编织出来的天上街市的奇妙的美景(《天上的街市》),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象积累的原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如在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就要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景象,去感知作者为我们所展示的三峡的一幅幅瑰丽奇特的画面,再现瞿塘峡的雄奇、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并从作者的寓情于景的描写之中,领悟到作者正是把五彩缤纷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奋发进取的力量。这样,学生在阅读之中,如同陪作者一起散步,同作者一起思考,同时又加进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唤起了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生活表象积累。

2、借助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春风图”一段文字时,就可通过指导学生美读来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要重读,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时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触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文中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等需要读重音,以唤起学生的嗅觉想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里的“清脆”、“宛转”、“应和”、“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脆响亮,以激发学生的听觉想象。总之,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带着一种盼春、喜春、赞春的心情去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头脑之中再现出一幅温暖和煦的春风图。

3、利用“意义空白”,开发学生的想象。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文中也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认为“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①。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篇章留有“意义空白”。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以“活该”二字独立成段作结,其意义空白给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思索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去体会其丰富的言外之意,去充实这一“意义空白”。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强调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地利用教材不但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表象,反过来,借助于想象,又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到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性情。

㈡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要在语言的调节之下进行的,并且要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会使学生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来,其想象能力也就缺乏广阔性、深刻性和更加严密的逻辑性。心理学研究证实,同样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其想象表达能力也是不同的。事实表明,具有丰富语言能力的学生,其想象力表达得更为丰富;而语言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则枯燥贫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离不开语汇。不同的语汇,标志不同的形象,语汇越多,则能标志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学生要想恰切地表达出所再现或想象的情境(形象),没有一定数量的语汇是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词语接龙,以激励学生积累词语;可以指定词语让学生造句,以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词语;也可以指定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让学生造句,训练学生学会锤炼词语,增强词语的表现力;还可以让学生将一组词语连缀起来(这些词语既可以是一组动词,也可以是一组形容词,既可以是一组表色彩的词,也可以是一组表形状的词),训练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 篇5

第一个梦想,是想跳进水里和海星一起开茶话会,和海草一起捉迷藏,和鱼儿一起遨游整个海洋,还参加海洋里一年一度的音乐节,下面的观众可多了,有章鱼大叔,虾米弟弟,贝壳姐姐,还有水母奶奶……音乐节结束了,小橡皮交了许多朋友,多么开心,多么快乐!

第二个梦想,她来到了小溪边,她要和青蛙比赛游泳,看谁能拿第一;她要和蜻蜓一起在天空中玩耍和飞翔;她还要和很多动物一起玩耍。她是多么开心,多么快乐!

第三个梦想,她来到衣柜里,看着柜子里好看的衣服,她穿上这些好看漂亮的衣服开了一场时装秀。旁边的台灯和衣架连连叫好,小橡皮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是多么开心,多么快乐!

第四个梦想,她来到了草地上,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她和松鼠一起收松果,她和大熊一起走吊桥,她和大树妈妈一起荡秋千……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 篇6

带着一切的疑问,我和我的小伙伴准备干一件大事,我们知道大鹏以为长了翅膀,所以它才能高飞,那么我们如果给自己装上一双酷酷的翅膀,我们是不是就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飞起来呢。

为了能够证明这个猜想,我和我的不留余力的想打造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我们说干就干,从山上找来了坚硬的树枝,把家里的塑料袋子全部偷偷的拿出来,准备了很多的铁丝,然后我们就开始大展拳脚,期间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我们没有成功。

可是我们是执着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偏偏不相信这个事实。没过多久,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同样的材料,但是这次我们的实验方式改变了,我们不再平地起飞,我们一开始从平地助跑,很残酷,我们失败了,然后我们从上坡往下冲,还是失败了,最后我们从坎子上往下跳,依然是一样的结果......

插上科学的翅膀

眼前闪过一道强光,没错,我来到了22,眼前的场景让我吃惊,我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科技太发达了吧!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完全可以不用劳作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让先进的机器人帮你完成,不论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机器人将会零误差的完美完成。

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已经不再是实体的,从自己的想象中里就可以操作手机,也不用担心手机会卡,更不用担心手机会发热,特别厉害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欠费停机,在这里手机不用充值话费,也不用连接网络,手机就像植入在大脑里面一样。

给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7

一、紧扣教材,提供想象的土壤

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有了想象的阅读,就是对文本的再创作,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万个读者,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想象,给阅读注入了新的生命。

第一,引入情景。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情景交融的,教师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接着让学生想象说话。如《给秋姑娘的信》,引导学生想象秋姑娘用枫叶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的孩子写信,他们收到信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几种小动物的心情,学生们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尽情的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借助插图。插图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凭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非常重视运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了古诗《静夜思》一文,面对诗人李白的插图,我们可让学生想象成诗人,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再创作,使无声语言成为有声语言,既让学生巩固了古诗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色彩、线条、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巧妙设计,拓展想象的渠道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跃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第一,为课文配画,展示想象的成果。在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课文配上插图。如《月亮湾》、《小池塘》等,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按照作者的描述,为课文配上插图,让学生在画面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第二,演课本剧,在演中增强想象的形态。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适合学生演一演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不同角色,引导学生想象动物的心情与神态,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如《青蛙看海》一课,可让学生先进行课文的表演,通过青蛙听了老鹰的话时的失望心情,在松鼠的鼓励下,重新燃起看海的信心,在去看海的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看到大海的兴奋心情。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想象力,让学生带着想象读出自己对课文独特的情感。

第三,巧设续写,延续想象的内容。当学生沉静在教师或课文创设的情景中,思维活跃需一吐为快时,教师乘机引导学生,把你想要说的话写下来或接着往下写等,让学生想象的内容,有如奔涌的泉水一泻而出。如课文《会走路的树》,小鸟看到一棵会走路的树,怎么想?小驯鹿带着小鸟见到了阔别一年的好朋友驯鹿时激动的场面等,让学生借助课文情境展开想象,最后续写课文。

三、激活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

第一,适时指点评价,增强想象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无法开展想象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点或提供一些类似的场景和讲述一些必要的联想。当有个别学生想象不当时,教师应马上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展开想象,避免产生依样画葫芦的现象。当学生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第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想象的动力。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后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则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如教学《秋游》一文,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秋天天空的美,农田美,笔者用轻快柔和的语调诵读,以声音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语言美,脑中浮现出: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红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想象的空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要丰富儿童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离不开现实生活。

总之,插上想象的翅膀,就等于让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姿。没有想象的阅读,就没有丰满的新形象产生,失去了想象,阅读也就失去了生命。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文本飞翔。在愉悦的阅读氛围里,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把阅读当作一大快乐,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插上想象的翅膀,就等于让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姿。没有想象的阅读,就没有丰满的新形象产生,失去了想象,阅读也就失去了生命。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8

所有孩子都具有艺术的天性,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天赋。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也就是说,让孩子画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那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上美术课的时候,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在巡查时,都会有学生指着自己的“杰作”悄悄问我:“老师,我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学生总是强调“像不像”呢?如学生画鱼,要画得像现实中的鱼才是一幅好画,反之,画得不像的画无论这幅画本身多么具有创意,多么妙趣横生,也不是一幅好画。甚至还会因为这幅画而受别人的嘲笑:鱼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画得乱七八糟!

学生存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是片面追求写实。这样下去,必然会严重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回答“像不像”的问题,就是指“复制”得如何。绘画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因为临摹他人,而扼杀创造力的技能。为了避免绘画成为创造力的“杀手”,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绘画要体现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给孩子一双慧眼

大自然是美的,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儿童画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物。时时刻刻留意身边的新鲜事物,以积累大量的绘画素材。其次,要培养观察能力,重在扩大视野和对美的感受。观察是孩子写生的初步训练,培养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凭记忆画《生日》。最后,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提高儿童审美水平。这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评学生作业”这一环节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这幅画好不好,好在哪里?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想象的方法

1.鼓励学生去作各种猜测和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比如同学们想象自己去海底探险,乘坐飞船到太空旅行等。这些与人的愿望相联系的对未来的憧憬都是想象。记得上一节美术课时,我要求同学们画一幅《过生日》的创作画。有的同学画在家过生日,或在大酒店过生日,画面都比较普通。后来,我让他们去幻想在各种地方,包括目前还未能到达的地方过生日的情景。于是,经过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于童趣,改变了过去“千人一面”的教学效果。有的同学画自己乘坐着大鸟或者飞机到天空中过生日,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小乌龟一起在海底过生日等等。

2.善于把自己的梦境和希望体现出来。

梦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天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境都会在梦中出现,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有些同学吹嘘: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个宇航员……梦的世界是瑰丽多姿的,把美丽的梦搬到画纸上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有个学生,她是一个既爱画画又爱想像的孩子,她觉得现在的城市就像个“水泥森林”,一点也不美。于是她大胆设想,画出她理想的城市:房子很漂亮,有的像苹果,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蘑菇。街道是五颜六色的,汽车上面长着一双翅膀……的确,生活充满希望,想象更丰富。

3.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去想象。

创造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猫是吃鱼的,这在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事。别人画猫吃鱼,一般都是在猫的嘴边画一条鱼。但是,一幅日本获奖的儿童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作者画了一只有着透明肚子的猫,肚子里有一条鱼。作者采用了透明式的观察法,凭借着想像把猫肚子的世界窥探得很清楚。他不像其他小作者那样直接画猫爱吃鱼,而是通过肚子里的鱼显示出猫爱吃鱼。这样的画,以生活中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加以丰富的想象,是十分新鲜和独特的。

四、不要让创造力被技能压垮

俗话说“法无定法”,就是说绘画没有一定之“法”,怎么画都可以。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技能的模仿,高明的教师不是那种善于把孩子训练成技能熟练的“小工匠”的人,而是要善于发现儿童在偶然中获得探索的欢乐,引导儿童通过偶然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在探索中“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画三条鱼。但在巡查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只画了一条,于是我问他:“老师不是布置你画三条鱼吗?你为什么只画了一条呢?”他说:“还有两条游到那边去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但想想,这又何尝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来说,他只画了一条鱼,“好像”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是,他其实已经在绘画过程中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创造性思维。这幅画的“三条鱼”,是靠小作者的语言帮助才得以实现的。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呢?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经过我的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作品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整个教育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画画时,要使自己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放开思维,不要怕想象荒唐,不要怕想象失误。这样,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 篇9

正当我张大嘴巴准备尖叫的时候,突然,我眼前闪过一道光,出现了长着一对翅膀的小怪物。惊讶得我喊都喊不出声来了。只在那里张着大嘴看着。小怪物飞过来,捂住我的嘴,说:“嘘嘘……别出声。”接着他说道:“你好,我是精灵国的小精灵,我有事情要请你帮助。我们精灵国要接待一批外国客人,而精灵国的精灵没有一个会英语的,听说你的英语非常好,所以来请你当我们的英语老师。”我犹豫了一下,问道:“精灵国在哪儿呀?”“就在你家花园里。”小精灵回答。我一听,这么近,我也对精灵国充满了好奇,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小精灵拿出一根魔法棒,对着我说:“变小,变小,变小。”话音刚落,我也变成一个小精灵了。小精灵带着我飞向了精灵国。有翅膀的感觉真好,比走起来快多了。

小精灵带着我飞到了精灵国---花园的一个大树洞里。我们来到了精灵教室。那儿有很多小精灵在等着呢,他们还在房顶上挂起了一个大条幅,上面写着“欢迎英语老师到来”八个大字。看来我很受重视啊,不仅长了一对翅膀,而且还成为老师,受到大家的欢迎。我把我所学的知识全教给了小精灵们,小精灵确实比我们人类聪明,一会儿就全掌握了。教完小精灵们,我就飞回家了,脚刚落地,翅膀就不见了。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400字 篇10

你们可能会问,神奇的粉末是利用了什么技术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利用了纳米技术。而这种粉末名称就叫"纳米粉末"。这种粉末会运用到我们的生活里。不信?那就来看看吧!

首先,要是我们得了非常严重的病,而且手术有很大的风险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用到纳米粉末了。把粉末倒进一个碗里,加入50亳升的清水,可不能倒多或倒少了呀!把它搅拌几下,就会变成黄色的一碗水了。只要让患者喝下去,粉末就会直达病灶,将身体的有害物质全部消灭干净。非常方便。

如果食物有病菌我们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别担心,还是得用上纳米粉末。先将粉末撒在食物上,如食物有很多病菌的话,粉末就会变成红色,如果没有病菌颜色依然保持不变,还是黄色。接下来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纳米粉末也是洗衣服的好材料,将粉末倒在衣服上,泼上一些水,粉末就会粘在衣服上,脏的地方一接触到粉末,就会马上变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衣服晾干就大功告成。

想象,给课堂插上绚丽的翅膀 篇11

一、朗读课文。想象文字丰富的画面

朗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手段,朗读语调的轻重,声音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节奏的快慢,无一不折射着文本独特的内蕴,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对文本的品读过程中,记忆中的一帧帧画面,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请看《秋天》的教学片段:

师:欣赏诗歌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评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把“打滚”“奔跑”“抓”几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读吗?你也试着来体会一下。

生:(声情并茂朗读,若有所悟——)我在读这几个词语时,仿佛觉得秋风像个调皮的孩子。活泼可爱。

生:作者把秋风写活了。

生:我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

师:说得真好,这样读书才有效!我们阅读就应该这样,首先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然后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这就需要我们带着感情朗读文章。你们试着读一读,把感情读出来。

生:(有声有色朗读第3自然段,突出关键词语)“低头弯腰”这个词让我仿佛看到向日葵成熟了,颗粒饱满沉甸甸的;还有,在我读到“香”这个词时,就好像闻到田问小路上到处弥漫着菊花的香味。真是美极了!

师:真好!你不仅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了,还用想象来补充语言文字的内容。

生:(朗读第5自然段)我从“乐”字想象到玉米在夏天闷了很久,秋天成熟了终于可以出来看一看这个崭新的世界,一定特别开心;“笑”字是高粱看到人们喝着用它酿制的美酒时兴奋的表情,忍不住要高歌。

师:那你想想高歌时应该是什么感觉?

生:豪放的,很有气势。

师:那请同学们一起来高歌一曲“酒歌”,好吗?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获得对文本语言形象化的感知?想象在这中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打滚”“奔跑”“抓”看似极平实的词,由于唤起了孩子们平时嬉戏打闹、相互追逐的游戏画面,而显得特别亲切,如临其境。“低头弯腰”传神地描摹了向日葵成熟的姿态,这对于农村的孩子真是再熟悉不过了!“玉米的烦恼”究竟是什么?生活在农村,面对大片大片举着红缨的玉米,孩子们自然会想象到农民伯伯渴望丰收的急切期待。显然,这一组意象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动厕面,贴近学生实际,丰富了学生对诗句的形象化的感悟。在孩子们想象的世界里,文字恰似一串串飞翔的音符,流动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卷……流淌着真情,充满着理趣。

二、链接生活,想象文字丰满的内蕴

如果说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那么阅读就是高度凝练后的生活的再现。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课文绝大部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深人理解文本提供了生活基础。因此,有效实现文本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变抽象的文字为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对学生正确、有效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非常有效。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场”里,美好生活场景的再现,必然积淀为学生的形象感知、个性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深刻体味文本丰满的内蕴。一位老师在《秋天》的读讲中,这样引领学生想象生活场景:

师: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告诉老师你对“井井有条”“篷蓬勃勃”的理解?

(生朗读第6小节,重读“井井有条”“蓬蓬勃勃”)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井井有条”“蓬蓬勃勃”读得很投入,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我觉得秋风轻轻吹过田野,就像一把大梳子,把田野梳得很整齐。

师:你能描述田野都有哪些东西显得很整齐吗?

生: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还有果树上挂着的柿子、苹果、石榴,高低错落,非常美丽。

师:说得真好!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现在让我们用两只眼睛看“蓬蓬勃勃”,你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农民伯伯在辛勤劳动。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师:是啊,作者不仅是在赞美秋天,更是在赞美劳动人民!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劳动的热情赞扬来诵读这一句。

汉语言丰富的内涵就在于语词的多义性和丰沛性,词约意丰,言简意赅。如何透过抽象的文字把文本读厚,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里,如果单纯解释“井井有条”与“篷蓬勃勃”,无疑显得呆板而僵化,失去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欣喜的是,老师有效的引领,激发学生想象生活,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井井有条”的形式,更想象到“井井有条”的丰实的内容,那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还有果树上挂着的柿子、苹果、石榴,组成高低错落、美丽动人的生活场景。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伯伯田间“播种”“管理”“收获”的推进过程与劳动的艰辛,想象到梯田层层叠叠方方整整,农民伯伯挥汗如雨辛勤耕耘的可亲可敬的形象。“蓬蓬勃勃”,从表象上看,描写的是田野里的庄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实质上,作者流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秋天,美好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想象教学,让朴实的语言文字具有了“形象”,充满了深刻的内蕴和丰沛的情感。当下,也许我们不必太在意语文教学的“意”,更应关注文本的“言”,然而,通过想象,在“言”中悟“意”,在“意”中品“言”,“得意”而不“忘言”,难道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融通旧知,想象文字丰厚的情感

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描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领“读者”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从而“披文以人情”。笔者以为,汉字有“形”可考,有“象”可查,有“情”有“义”。合理想象,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愫。《秋天》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借助想象启发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请看这则案例:

师:秋天的田野这样美丽迷人,难怪作者在诗歌开篇就直接抒情,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现在老师想听听大家对第一自然段中“更红更娇”“更甜更好”的理解。

生:因为秋天的苹果更红了,把太阳映衬

得更红更娇。

生:秋天足收获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所以太阳也显得更红了。

生:秋天的果实都成熟了,苹果甜,稻子香……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香甜,所以作者在赞美空气时电是在赞美秋天的美好。

师:大家已经是在用心读书、用情感悟!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出什么。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留恋,他希望把秋天留驻。

生:黄叶是秋天的象征,作者珍藏黄叶就是要珍藏秋天。

师:诗歌是情感的高度浓缩,我们学习诗歌一定要用心体会其中的意境。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正是因为善于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才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秀诗文。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秋天的?

生:《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老师也知道一首《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面对的都是秋天,但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也就不同。有写秋天露水的,有写秋天红叶的,也有写秋天夜晚的……相信大家对秋天也有了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试着写两句诗,可以仿照课文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秋叶在小路上滑翔,秋叶在小河上飘荡,秋叶用菊花的香气,把夏天的气味儿轻轻擦掉。

师:仿照第二自然段,仿中有创,真不简单!

生:柿子挂在枝头,像一个个红灯笼,鸭梨挂在枝头,像一个个金葫芦。

生:秋叶如同一只小船,载着小蚂蚁过河。

生:秋风像一个魔术师。他把苹果变红了,他把橘子涂黄了,他把葡萄抹紫了……

师:有位哲学家说过: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你们的诗句真美!

生:夏姑娘走了,秋姑娘来了。她来到果同里,给苹果涂上美丽的腮红,逗得石榴咧开嘴笑了……

师: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都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美丽的季节,那飘飘洒洒的落叶,那绚丽多姿的色彩,都是大自然为秋天描述的美丽画面。希望我们记住这个收获的季节,记住为我们奉献喜悦的秋天!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12

一、台词的特点

要掌握台词技巧, 就需要先了解台词的特点, 台词是经过加工的艺术语言, 需要艺术创作者的二度创作。

(一) 台词语言的性格化。舞台上的台词并不是生活中我们自己说的话, 而是剧中人物根据自身性格可能说出的话, 这就要求演员讲出的台词必须符合人物性格, 必须进入规定情境, 把自己想象成是剧中人物, 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

(二) 台词语言的动作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所以台词必须有动作性, 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中, 台词的动作性更能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述说和“潜台词”都是展示人物内心最好的表现手法, 有时候还需要演员通过想象力将其放大或夸张, 甚至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或表情等来完成。

(三) 诗化和口语化的结合。台词诗化并不是说要采用诗体, 而是要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中, 使感情充沛, 富于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接受角色, 但过分的诗化又不利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因此, 台词还要口语化, 直白浅显, 通俗易懂, 当然, 无论是台词的诗化还是口语化, 都要注意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是演员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台词进行的再创造。

二、《青衣》中的想象力

散文稿《青衣》篇幅很小, 但当中需要运用台词表现技巧的许多手段。

(一) 重音的表达。朗诵时无论语速快慢, 都要表达准确和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 要把自己融入到想象的空间, 仿佛自己就看到了筱艳秋的形象, 在讲述时也就带入了情感。该平铺直叙的时候就要语气平缓, 该高调表现的时候就要高亢激昂,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尤其要注意到重音的使用。

例如, “二十年前, 京剧《奔月》的演出, 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 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 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 这一段中, “二十年”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重读, 第二次重音就转到了“沉寂”上。但这些规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要根据台词酌情考虑, 不能完全照搬。

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 重音并不一定是重读, 有时候轻读也能起到震慑人的作用, 例如,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 她不让给春来, 谁劝都没用, 可第五场, 她来晚了。”这句话前面一直都语调高扬, 情绪激动, 连续不断, 在“可第五场, 她来晚了”做了轻读处理。在这里, 并不会因为轻读而忽视了这句话, 这句话是筱艳秋做出自己最后告别演出前的原因, 反而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

(二) 情感色彩的变化。台词本身是具有情感色彩的, 艺术创造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在处理时融入情感, 将自己化身角色, 此时的台词语言会随着角色的情感色彩而变化。例如“我才是嫦娥, 只有我才是嫦娥”这一句, 虽然筱艳秋没有喊出声, 可这就是她要说的话, 在处理这段时, 我们就要把那种悲伤、焦急、甚至愤怒的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青衣》中, 我们还要注意, 朗诵者一直在完成着自身角色的不停转换, 这体现在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和贯穿在参与了整个故事的角色之间。我们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 我们见证了筱艳秋第五场的迟到和最后轰轰烈烈的告别演出, 甚至是她既悲伤又圆满的一生。我们随着她的经历开心、悲伤、失望、释怀, 我们给她的人生做出价值评断, 所以我们是不失冷静却又融入其中的, 而筱艳秋这个事件的主角, 她做为自己, 一直在做着自己性格特征而主导的一切事情, 她的开心、悲伤、失望、释怀又是与我们所体味的不同的情感, 所以她的更强烈、更炙热。这就需要朗读者在完成这两种角色转换时运用不同的感情色调和情感。例如, “大幕拉开, 锣鼓响起来了, 筱艳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 筱艳秋知道, 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那个雪夜, 真的死了。观众承认了春来, 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段中, 前面是筱艳秋最真实的感受, 而后面“观众承认了春来, 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句就是简单的旁观者的叙述。这两种角色在转换, 情感色调也在转换, 所以前面, 我们要融入筱燕秋的激动和悲伤, 而后面我们却要换一种语气平淡而欣慰, 因为此时我们是接受了春来的观众, 这就是在角色转换时要注意的运用想象力化身角色的转换过程。

(三) 台词是动起来的艺术。前面我们也提到, 台词是具有动作性的,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台词自身是动作的;另一方面, 台词是引发其他角色动作的, 当然, 这些也是要以想象为前提的。

台词本身是动的, 这首先表现在台词 (下接第49页) 的节奏上, 任何台词都是有节奏的, 有语调快慢、有音调高低。台词的节奏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例如“这个世上没有嫦娥, 化妆师给谁上装, 谁就是嫦娥。大幕拉开, 锣鼓响起来了, 筱艳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 这两句台词的节奏就是前面紧锣密鼓, 连续不断, 后面慢声细语, 低声倾诉, 在运用想象的时候, 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这时候筱艳秋的感官世界, 前面是激动、不愿承认, 后面是消极、无可奈何。其次, 许多台词本身也是带有动作性的, 甚至完全可以配合想象力来发挥演员自身的动作。例如, “筱艳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 她望着自己, 眼光像秋夜的月光, 汪汪的散了一地, 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给自己披上, 取过肉色底彩, 挤在左手的掌心, 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 往脖子上抹, 往脸上抹……, 她请化妆师给她调眉, 包头, 上齐眉穗, 戴头套, 她镇定自若地, 出奇的安静。”这就是一段动作包含在台词语言中的段落, 在这段中, 我们很容易想象筱艳秋当时的形体状态, 她一步一步接下来做什么, 在朗读这段台词时, 我们随着台词说着每一句话, 做着每一个动作, 仿佛她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 这时, 我们已经不是局外人, 而是筱艳秋本身了。

至于台词能够引发其他角色动作这一特点, 虽然在《青衣》中体现不明显, 但我们不能忽略它的重要性。《青衣》这片文章中,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的确是少了点, 我们能够清晰认识的也就是筱艳秋本身、春来、化妆师, 其他一些观众都是我们想象中的模糊的存在。但独角戏也是有角色台词互动的, 那是人物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这种对话形式不一定是语言表现, 也可能是用动作等。例如“筱艳秋一把抓住化妆师, 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 她想告诉每一个人, ‘我才是嫦娥, 只有我才是嫦娥’, 但是他没有说, 她现在只会抖动嘴唇, 不会说话。”然后, 接下来的两段都是叙述, 再接下来, 就是“筱艳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 她镇定自若地, 出奇的安静。”这两段本身是有衔接性的, 也是筱艳秋的连接动作。她已经激动、失望, 但她却不得不向她自己的嫦娥告别, 她要以一种她自己认为的方法来告诉世人, 她才是嫦娥, 虽然过了今夜, 她的嫦娥就已经死了。这是筱艳秋用行动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外化后, 就成了她的接连性动作。这种引发角色动作的台词, 如果是在其他非独角戏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得很明显了。

三、总结

散文朗诵可以说是演员塑造角色前的一个基本的演练, 也是一个便于实践的过程。舞台语言的基本功是演员应该加强训练的一项重要功课, 舞台语言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表演者只有在平时多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努力培养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这样才能让自己塑造的角色动起来。

摘要:台词是戏剧表演中用来交代情节、揭示思想、展现冲突、刻画人物、感染观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针对演员在诠释台词中所需要动用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即想象力, 以散文《青衣》为例, 以点引面的阐述舞台语言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台词,想象力,基本技巧

参考文献

[1]赵秀霞.朗读中重音的确定与表达[M].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给动手实践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13

洗漱完毕,机器人恭敬地递上一份早餐。小军带上早餐,坐上智能汽车向教学楼驶去。这是22一个平常的日子,小军像往常一样上学。

进入学校,听见“叮”的一声,屏幕上显示出小军个人资料及课程表。“英语、音乐、物理……都带齐了。”小军高兴地走进教室。“咦,奇怪,怎么不见了?”第一节数学课,小军正满头大汗地找课本。“哎,帮我找找数学课本。”小军拍了拍桌子右侧,便弹出一个扫描仪,切换到“教学课本”,便开始对书包进行扫描。不一会儿,便在英语书与物理书间找到数学课本。

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出题练习。只见老师说出题目,黑板马上显示出题目,同时还显现在同学们课桌的小屏幕上。小军一看,笑了:“这么简单。”写下答案,按下“确认回答”键。很快,便传来“正确”的回应,小军得意地笑了笑。

下午是英语考试。老师派发完试卷便回去备课了。教室里所有的摄像头纷纷伸出来,开启360度全监控模式,语音等功能悉数打开,稍有异响,摄像头就会随声音聚焦。四十分钟过后,考试时间到,大家都自觉地把试卷塞进书桌的夹层中,这是微型多功能电脑阅卷器。不到十分钟,成绩便出来了,小军一看,哈哈,是一百分!

让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的论文 篇14

摘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相信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激趣;引导;创设;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秦牧说过:想象是一对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对于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巧妙激趣,诱发想象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一,导致写作文过程简单,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他们就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以教学《卡通人物故事新编》为例,上课伊始,我先用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断导入,那有趣的画面及活泼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孩子们的感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种极其兴奋的情绪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当学生沉浸在精彩的动画片中,我便趁机让学生说说:看了刚才这一个片断,你觉得tom和jeery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趣味盎然,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发言。我指名说,随机板书:“机灵聪明”“笨拙贪婪”,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我顺势而导:“今天,不仅是tom和jeery来到我们身边,动画王国里的卡通精灵都来了,看看,都有谁来啦?让我们用亲切的声音跟它们打打招呼。”这样的开篇设计诱发了孩子们潜在的、原发的想象思维,为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作了铺垫。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孙悟空来到城市,发现好多不认识的新事物,感叹自己本领不够还要学习;黑猫警长再次破获“一只耳”干的罪案;多拉a梦得到一件新宝贝,帮助小主人打败大雄;……

这样的作文课,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遇,创设想象的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乐于习作。

二、利用课件,引导想象

在语文教学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教学《听音响编故事》为例,我在指导学生编故事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我播放了水滴声、闹钟声、炒菜声、哄笑声的音响,要求学生想象脑海里想象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这里有什么故事?人物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动?当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时,我趁机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单独创编;或者小组合作讨论,分角色给动画配音。让他们把想象中的内容具体讲出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再次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五彩的童话。

当学生的心完全沉浸在美妙无比的音响世界中时,他们就会觉得“作文是快乐的”。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得以焕发,自主表达的空间就会得以舒展,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佳作就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三、创设情境,自由想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孩子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常给他们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提高作文的兴趣。

在教学描写人物对话时,我特地创设了一幕情境剧:“在一个美丽的黄昏,放学的小娟走在田间小路上。突然,她发现了一对飞舞的蝴蝶,就飞快地追去。原来,她的生物老师叫他们做一个蝴蝶标本。小娟追着追着,跑得越来越快,身边的景物飞一般地变化。现在,小娟她正在不顾一切地追着蝴蝶。不一会儿,她眼前的蝴蝶突然不见了。这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沸沸腾腾。大家都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小娟遇到一群小精灵,小精灵邀请小娟参加舞会;有的说小娟大灰狼,后来她用聪明才智战胜大灰狼;还有的说小娟遇到好心的小兔,小兔借了指南针给小娟,小娟才回到家。……五分钟过去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快速地书写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十五分钟过去了,我说:“有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果实,请上来。”“呼”,好家伙,十几个一拥而上。没办法,我只好拿出小黑板让他们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让每个学生在欢乐中、在玩耍中、在情趣中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四、珍视个性,注重想象

小学生特别看重自己的才能,喜欢憧憬未来,想象未来,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时常去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促使学生合理想象虚拟成文,以激发他们一定的成就感。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让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以满足他们想象和创造的愿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体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会写”为“我爱写”,他们就会把作文当作一种享受,一种自我满足。

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15

一.依托图像想象

低年级经常使用看图写话,如《搬南瓜》;中年级看图作文,如《心意》;高年级漫画作文如《假文盲》等。这类训练不论是单幅还是多幅, 有序的还是无序混乱的,或根据线条和图形创造性地组合画面,训练重点都是要推前测后,大胆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小音乐家扬科》等插图,也是先观察图画,再根据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去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依托文本想象

1、展开想象,以童话再造课文,

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最初阶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环保意识,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月球、地球、太阳、宇宙、银河”等词中任意选择一部分写一篇关于地球环保的童话。以童话引路,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仿佛杜甫《春夜喜雨》里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拓展想象,扩写、续写、改写课文。

例如《赤壁之战》一课根据第四自然段进行合理的想象扩写成“火攻四步”的课本剧片段;将精练的古诗如《别董大》《游子吟》等创设情景,根据想象改写成白话记叙文。续写课文也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好办法。续写课文可以是延伸文尾式的,如《跳水》《凡卡》《穷人》,这些课文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浓,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可以让学生写《桑娜抱养孤儿以后》《凡卡的信发出之后》;也可以是探究式的,将深奥的哲理通过想象作文具体化,如《南国先生新传》《田忌三次赛马》;还可以变换时空编写《新武松打虎传》《我的新邻居扬科》等。

3、深化想象,编写文章。

我们教材中许多文章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老师妙手点拨,不仅会激起学生兴趣更能激活学生想象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写《那天我也为总理送灵》;学完《闰土》我让学生想象作文《我与闰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观跳鱼等);学习了《冀中的地道战》,我便出示一题《新世纪的地道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高科技再进行一场地道战;“六一”参观汉代兵马俑,学生专注地听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他们渴求的目光我联想到本单元所学的《黄河象》《琥珀》等科学假想文,认为这是一次很好地依托课本进行再造想象的机会,我便要求学生根据讲解员的讲解加入自己的大胆、合理的想象,编写一篇汉代兵马俑来历的假想文,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古诗学习中受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中国历经几千年岁月积淀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而且里面大量奇特、大胆、令人拍案叫绝的想象实在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从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到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无不充溢着世人奇情壮采的想象。我几年来一直坚持开设古诗赏析课和每日一诗,引导学生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在前人那奇丽惊人的想象中遨游,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为学生们走近仿写和创作童诗童谣大观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赏析古诗文,对丰厚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孩子们想象的天性和创作潜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们及早对学生们实施诗教,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四.抒写童诗童谣,激扬个性,放飞想象

得益于古诗词的熏陶,学生的诗情已经行至“愤”、“悱”状态,教师就要为学生搭设一个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激扬个性的平台,这就是学写童诗童谣。它切合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束缚,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浓厚的学诗、写诗氛围中,学生们纷纷捧出了自己虽稚拙却极富童趣的诗作。一时间,我惊喜万分,在学校和班级板报中专门辟出几期“童诗童谣大观园”让学生们自己耕耘想象的苗圃,收获想象的喜悦。

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篇16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想像

常言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这就很形象地道破了学习语文的天机。而阅读想像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呈现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情景。

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小树》一课,读文中“小树”与“张三”之间的对话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并结合自己看过的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一个个镜头,使这段文字的描述“活”起来,在脑中得以再现。这样读一篇课文,就仿佛看了一个精彩的卡通节目。再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写景抒情散文《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启发学生在反复朗读时联系自己曾看到过的春景以及春天中各种花草树木的绚丽色彩,就不难领略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逼真的江南春之图。勃发的春草,竞相开放的春花,和煦、芳香、悦耳的春风以及沐浴在春雨中的静态美与带给人的温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这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又留给学生丰富的想像空间。

当然,阅读想像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还需多读课外书。课外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有,丰富多彩的形象蕴藏其中。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朝花夕拾》、《童年》、《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不仅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开阔视野,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增加认识,积累材料,丰富头脑中的表象。这样,想像时就不会为“无米之炊”犯愁,因而学生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勤写多练、下笔如神”之想像

初中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写作时,要“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或续写”。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由无意想像到有意想像,由再造想像发展到创造想像,是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我们所要培养的有意想像力又分为再造想像力和创造想像力两种。再造想像是基础,具有重复性、具体性;而创造想像作为想像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创造性,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借助它,人们才能探索规律,预测未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认为,在“写”中培养学生创造想像力是一条捷径,除平常的命题写作和自由作文外,下面,我举几种较有趣而又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添枝加叶法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我们可以运用描写或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它更加地生动形象。如看到“一面红旗”,我们可写成:“这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写成:“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随风飘扬的旗面像小姑娘展开的笑脸似的,显得那么美丽、可爱。”我们如能经常训练学生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去观察思考,那么我们眼中的世界也许不再是呆板的动植物组成的大自然,而是花能笑、鸟会唱的充满灵性的情趣世界。我们也才会幻想像鸟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像马一样跑,才会有更多的憧憬,才会不断为实现我们的幻想去创造和进步。

(二)故事续写法

有的文章结尾没有挑明结果如何,后事如何,可让学生在此处做文章继续想像下去。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皇帝、大臣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职位,硬是装模作样,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听了老百姓的话“有点发抖”,说明他内心恐惧,但是他是不愿意放弃权力而承认真理的,所以,硬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此刻,教者可以诱导学生,裸体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游行,自从被孩子点破之后,一路上受尽嘲笑,回到皇宫后,恼羞成怒的皇帝会怎么做呢?学生一定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猜想。这样学生能浮想联翩,编写出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自然就得到了锻炼。

(三)实物联想法

上作文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生活实物放在讲台桌上:比如,放一枝钢笔、一瓶墨水等,让学生观察后写一篇与之有关的文章。学生可以用童话写钢笔与墨水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用拟人手法写钢笔与墨水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编写有关钢笔和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甚至于可以写关于未来的钢笔、墨水的设想。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海阔天空的奇思妙想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图形联想法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画面或不规则的图案。如: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想像成具体的人、事、物、景——初升的太阳、皎洁的明月、炯炯有神的眼睛、激动的泪水、成功的金牌……以创作出构思奇特的想像文。也可以先画一画,或添画成具体形象后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创作作品。

(五)意境创设法

教师给出一串能体现一定意境的词,如“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月夜”、“落叶”等等。请同学们选用这些词或其中几个词,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连成一个句子或一段想像合理、语言优美、语意通顺的话。

(六)相互渗透法

生活中许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的看起来毫不相干,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或想像使它们产生关系,相互渗透。如用“落叶”和“钢笔”编一段通顺连贯有意思的话。乍一看,“落叶”和“钢笔”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事物,但通过一个个中间环节的连接,或许我们可以编出无数趣味无穷的故事呢?在这样的趣味训练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地进行天南海北的想像,想像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三、“未见其物,先闻其声”之想像

“未见其物,先闻其声”之想像,简单说即闻声想像,顾名思义就是听到声音后产生各种感觉和联想,形成一种内化了的独特形象的思维。我们知道,即使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像。教学中,我们要吸引每个学生专注细致地听,在听的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像力。当然,这里主要是倾听课文朗读。有时候,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进入角色,激起感情共鸣,产生无限遐想。

如,当老师带着雄浑高昂的音调饱含深情地读起《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时候,即使没见过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羊群的孩子,也可能会想像到它们的样子。特别是天广野阔、草丰羊肥的情景,一定会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形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也必然会使学生感受到茫茫大草原上风吹草低羊群出现的情形。教者还可以教学生唱《敕勒歌》这首诗歌(有现成的古曲),学会以后,请一位声音浑厚的男生或自己在学生轻声伴唱的情况下高声朗读,这样既能表现出这首诗歌的雄浑壮阔的气势,又能表达出天高山青、风柔草动、人欢羊丰的意境,民歌的内涵不言而喻,同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范读要到位,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朗读基调及朗读语气和技巧,尽力把文中描写到的情景读出来。其次,读前要指导学生边听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听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之类的话。当然,除听课文朗读,还可听其他的声音,以提高学生闻声想像的能力,点燃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如播放一段风声、雨声转而又是鸟鸣的录音,让学生听后想像说话,编成故事。再如语文教学中也可运用音乐进行想像,魅力无穷的音乐,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活泼欢快,有的低沉舒缓。它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份心情,表现一个场景,渲染一种气氛,但又都没有十分明确地表述出来,丰富的内容却通过音乐这种有声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样,学生听音乐时想像的空间就广阔了,思维的角度也会异彩纷呈。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听听有关的配乐,听后编故事、谈感受就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想像,使学生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再利用教材中的训练创造想像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并不是难事。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想像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而学生想像力的提高,也有助于阅读和欣赏语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有助于拓宽中学语文教学的外延,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紧跟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前进步伐,把想像能力的培养列入正常的教学日程,给学生想像力插上翅膀,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上一篇:健康管理中心2016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夸女人漂亮的搞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