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精选10篇)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3
学科 语文 时 间 年 月 日 周 第3课时
年级 初三年级 课 题 藤野先生
备课 语文组 备课人 贾延平 邸伟 李秀兰
授课模式 四环 课型 预展型
学习目标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2.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 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咀嚼,细细品析。
学习活动安排
一、 自学环节(10-15分)
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说说都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哪些经历?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拓展性学习:
1.应该学习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为促进中日关系,你想对两国人民说些什么 ?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你想到了什么?今后你的人生该如何确定 ?
二、展示环节(20-25)
1.研读课文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四、总结评价(1--2): 学法指导:
2题结合1-2自然段分析体会。
3题应抓住两个主要事件。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
教师寄语: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的诗篇!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使用说明】
1.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文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独立完成学案中设计的自我检测,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
3.个人先完成“导学”部分,组内讨论确立最佳答案,以待展示。
4、对质疑探究部分,可以提出个人的质疑。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
5、展示完成结束用5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6、利用读报堂时间独立完成“课后训练学案”。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
预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名字自号私谥,
著名人。本文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
(二)给加点字注音。
短褐穿结()黔娄()()汲()俦()
衔觞赋诗()颇示己志()葛天氏()
(三)用原文回答(展示)
1.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
2讲述“五柳先生”这个名号来历的句子:,
3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的是:
,,,
6描述的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的句子是
,,,,
8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二、课堂导学展示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的?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三、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四、拓展提升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五、课堂检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②衔觞赋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5.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课后训练学案
1、给加横线字注音。
短褐穿结()黔娄()()汲()俦()
衔觞赋诗()颇示己志()葛天氏()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2)每有会意()
(3)期在必醉()(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4.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我的理解:
5.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6.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我的介绍:
【我的收获与心得】: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收获:
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你将怎样再次提升自己:
课堂检测(一)⒍①往,到②酒杯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课后训练学案8.(l)知道;(2)休会.领会;(3)期望,希望;(4)辈,同类。(4分,每题1分)
9.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分,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0.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2分,意近即可)
11.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12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3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要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这些权利呢?
做法:可以打“110”电话报警,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教,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教。受到伤害,要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阅读“小链接”:自我保护的方法
案例分析:一小偷在工地偷东西时被人逮住,并被工地的工人用皮带和竹板打得遍体鳞伤。
你是否赞同工人这样的做法呢?为什么?
多数市民认为:他被打是活该!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抓住小偷后应马上送公安部门处理,而不应动手打他。
律师说,小偷虽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权利;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殴打等暴力行为,如果不是正当防卫,都是法律不容许的,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当然,小偷要为自己的偷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小结:法律捍卫我们的人身自由与生命健康权
2.每个公民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举例子)
实践与评价:p32-33“李民的教训”---中学生故意伤害要负法律责任吗?
设计目的:
(1) 使学生清楚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2) 针对中学生日常的小矛盾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防止学生因此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回答p33后面的问题,教师小结:
15岁,正是求学增知的黄金时代,李民等人却要在牢狱里度过。中学生年轻气盛,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斗殴,甚至动用器械,以致酿成悲剧。假如他们两个中有一个人理智一点,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作为青少年要加强和注重个人修养,以和为贵,遇到同学间的矛盾要冷静处理,互相体谅,或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化解矛盾。
堂上练习:
分析说明题:某校女生徐某和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影响,并向两名女生给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案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
(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2、解读各则语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内容和深刻道理。
3、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找出并解释下面中出现的通假字。
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饭疏食()饮水()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饭疏食饮水()
4.一词多义
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其:人不堪其忧()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解读各则语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修身做人: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
1.请用原文填空。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文中孔子的话: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关于修身做人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3.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
【课堂小结】
政哥
1.我能了解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古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培养古文的阅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课文第一节作者写自身经历,作者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课文第三节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
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5.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五、当堂检测
1、与作者的求学情况相比,现在我们的求学条件怎样?通过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
1、课文第一段作者写自身经历,作者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时抄书之艰
自身 2、成年叩问之难
经历 3、求师奔走之劳 勤且艰
4、住读生活之苦
2、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答:(1)叙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对比自己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
(2)衣食、从师、求教和书籍四个方面来写。
3、课文第三节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
答: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答:(1)略无慕艳意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为了指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勤奋好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求学。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勤奋、专心,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了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答:(1)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 生:色愈恭,礼愈至
突出求师的艰难,态度的虔诚、恭敬。
(2)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突出生活艰难却专心向学的可贵。
5.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答: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 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五、当堂检测
1、与作者的求学情况相比,现在我们的求学条件怎样?通过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略
点拨:学生从自己现在的学习条件及学习感受出发,观察学习环境和周围同学的学习态度,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
雷真民
循环小数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并能够正确进行区分它们之间 的关系.2、我要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学习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学习难点:
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收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33页400÷75的竖式计算,可以发现竖式中余数总是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继续往下除的话可能永远也(),所以它的商可以表示为().2、用竖式计算28÷18和78.6÷11,边算边观察余数和商的情况.28÷18
78.6÷11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叫做循环小数.像上面的()、()和()都是循环小数.还可以写作:()、()、().4、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循环节,再写出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2525…=()
0.45858…=()0.99…=()
0.3042042…=()
5、先计算15÷16和1.5÷7,再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二、达标测评
1、在○里填上“=”、“<”、“>”
1.666○1.6
2.35○2.3
50.238○0.238 4÷5○0.8
1.23○1.233
2.72○2.72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
。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判断
(1)、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2)、3.1415926…是无限小数.()(3)、0.5555是循环小数.()(4)、7.16161616是循环小数.()
3、服装厂原计划做120套西服,每套西服用布4.8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用布4.5米,原计划用的布现在可以做西服多少套?
4、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小数表示.5.7÷9=
1÷0.6=
4.62÷8=
2.42÷1.8=
1.42÷1.1=
10÷7=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5、0.275275……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小数部分前100位上的数字和是().四、整理学案
________at this time yesterday.(2)昨天十点Tom在做什么?
________at ten yesterday.课题: Unit5 Section A 1a-2c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3)当电话铃响时,我正在吃晚饭。
教学目标: ________when the phone rang.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了解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用法。其具体的句型为: 肯定句:主语+_______+其他。eg:They were having a meeting2、能正确的使when 与at the time of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初步交谈过that time.否定句:主语+_______+其他。eg:They weren’t having a meeting
去进行的事。that time.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一般疑问句________+主语+______+其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和同学合作对话,了解彼此过去正在进行的生活,促使学生积肯定回答:Yes,主语+was/were.否定回答:No,主语+wasn’t/weren’t.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eg:Were they having a meeting that time? Yes, they _____.No, they_____.教学重、难点:能初步交谈过去进行的事,学习了解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用法。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选择填空: 自我预习
1.What were you doing _____last Sunday morning?
1、自学Page33-34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A.ofB.withC.atD./
2、自学完成Section A 1a,学科组长检查。
2.—Why were you late?
3、小组合作操练1c、2c句型,准备课堂展示。
--Because my_____didn’t go off.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
A.bikeB.alarmC.bagD.wallet 教学过程:
3.Betty was doing her homework_____the door bell rang.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A.whenB.ifC.becauseD.and(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4.—What _____the weather_____in London, Mike?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Oh, it’s windy outside.I think it will rain.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A.is;likeB.does;likeC.was;likeD.did;like —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5.--I didn’t see you when I passed your classroom this morning.预习检测:
--Oh, I_____with my math teacher in her office.翻译:暴风雨_____ 在…的时候_____走回家_____
A.talksB.was talkingC.will talkD.am talking 等公车____做我的家庭作业_____去上班_____
二、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发出响声_____在图书馆_____在公交车站__________
1.My parents _____(watch)TV when I got back home.自主、合作、探究:
2.What _____your sister_____(do)when the storm came? Task1.3.They ____ _(play)game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t that time yesterday.1、通过自主学习1a-1c,并完成1a.4.I _____(read)a book at home from 8:00 to 9:00 last night.2、听听力,完成1b练习,老师核对答案;听2a、2b录音,完成听力练习。
5.While my mother_____(make)supper, my brother was cleaning his room.Task 2.三、翻译: 合作学习1c, 2c 小组训练,课堂展示, 老师点拨知识点.1.昨天晚上8:30我正在看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ask 3.探究知识点:
2.当我妈妈回来时我正在做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进行时
3.正当我在打扫房间时电话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进行时主要表示在_____或_____进行的动作。其构成为_____。常与at that
time, this time yesterday, all the evening, from 8:00 to 10:00yesterday,五、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拓展与交流。语文大课堂
教学目标:
1、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2、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
教学重点:1、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
教学难点: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二)拓展与交流。
1、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2、小组讨论。
⑴宁宁和丫丫二人各用了什么方法去阅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⑵说说自己学习本单元某篇是所采用的读书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点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⑵归纳出读书方法。
(整体把握、浏览、精读品析、摘录、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
【意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并大胆与同伴进行交流,将一些要的学习方法进行共享,为今后自主的学习积蓄力量。】
(三)积少成多。
1、熟读以下名人语录。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
--李大钊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苏联】高尔基
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英国】王尔德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法国】萧伯纳
2、比赛背诵以上自己喜欢的名人录。
3、引导质疑,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
4、小组交流。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在小组中进行诵读交流。
5、补充其它的名人语录,熟读成诵。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
【主要以朗读背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达到厚积薄发之功力。】
三、语文大课堂我们的成长
一、活动主题:我们的成长
二、活动地点:六年级(3)班
三、活动形式:队会形式
四、活动准备:
1、为出席活动的老师、家长、学校领导发出请柬。
请柬
尊敬的社区领导李金辉同志:
兹定于6月25日在学校6年级(3)班举行“我们的成长”毕业班告别联欢会。特邀请您出席。
六(3)班全体队员
206月15日
例:
2、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海报,贴于社区显眼处。
3、布置班级。写上主题“我们的成长”,写出欢迎的标语:“欢迎领导莅临我班指导”。
4、拟定会议程序。(社区领导发言、学生活动、辅导员讲话、家长代表讲话)
5、选出主持人,准备主持台词,全班同学准备主题活动的内容。
6、排练各项节目:歌舞、诗朗诵、小品等。
【语文大课堂是语文实践的天地,引导学生运用小学中学到的相关的语文知识,自己设计、组织一次主题队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学习的语文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活动进程:
(一)仪式。
1、中队长整队、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
2、出队旗、奏乐、敬礼。
3、唱队歌。
4、中队长宣布队会活动开始。
主持人:美丽的校园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栖息其中--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现在,我们即将小学毕业,离开母校,让我们在最后的时刻欢聚一堂。
(二)“我们的成长”汇报活动正式开始。
1、请社区领导讲话。
2、学生展示才艺。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辅导员讲话。
(四)家长代表发言。
(五)在队旗下呼号。
(六)退旗、奏乐、敬礼。
(七)欢送各位领导、家长。
六、活动总结
根据这次活动写一份总结。
要求:
1、任选一个主题,写活动的精彩之处、写出自己的收获、对初中生活的畅想。
2、写通顺、具体,不写错别字。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可是记叙文,可以是建议书等。
【引导学生既要在在生活中实践语文,又要将生活中的语文进行文学提炼,将丰富多彩活动诉诸于自由的文字,又提高了学生文字组织的能力。】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 ....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 ....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
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
3.词语填空
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
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
4.解释下列词语
马革裹尸: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5.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4.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班级:二年级 班
3.丁丁冬冬学识字(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30个,写字16个。
2.学习木字旁、草字头、竹字头、禾字旁、米字旁,自己填偏旁表。3.总结一些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单元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2.理解、体会生字中读音和“肖”相同或相近的字。3.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学习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春风 学习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春风,感受春天,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2.学会生字及新词,认识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2.理解、体会生字中读音和“肖”相同或相近的字。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2.分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自主阅读,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会利用工具书,联系图画或请教他人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读儿歌,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采用多种方式读。
3.读了这首儿歌,你发现了什么? 4.学习带有“肖”的形近字。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1.展示组内学习生字的情况,集体评议指正。2.选出两个小组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在展示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所学生字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学生要尽可能给予时间让其进行巩固。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低声、缓慢地读,细心地领会文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充分读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所得,并随机出示了一个写话练习。
七、作业布置。仿写一首小诗。
八、总结提升。
小朋友们,春风多美好,让我们也去追寻春风的足迹,模仿课文的格式,拿起五彩的笔来画一画春风,写一写春风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春风
学习目标:认识9个带木字旁的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习重难点:观察春天的到来。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找出木字旁的字认一认。
2.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写出来(带木字旁)?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认识9个带木字旁的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出示木字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旁边的字是什么? 柏树 梨树 桃树 柳树 木材 木板 木棍 木桶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讨论这些字为什么都带木字。2.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1.出示词语:树木 森林 树枝 树根 2.说出带木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在展示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所学生字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学生要尽可能给予时间让其进行巩固。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指名读词语。树木 森林 树枝 树根 柏树 梨树 桃树 柳树 木材 木板 木棍 木桶
2.组词: 根()材()
板
()树()
七、作业布置。
1.给今天所学的字找朋友(组词)。2.读背课文。
八、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这种学习生字的方法了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青蛙与蜻蜓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2.认字 5 个,写字 5 个。
学习重难点: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这首诗歌一共有()小节。
2.请你写出几个带有青字的字:()()()()()
3.自己找出文中生字解决。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读一读下列词语:
青蛙 蜻蜓 英雄 害虫 湖面 静静 稻田 2.给课后生字组词。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课文中写的小动物是什么?他们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那些益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比赛背诵诗歌,并带上动作。
4.想一想还有那些带有”青”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给下列生字加拼音: 蜻 蜓 呱 吱 2.比一比,组词。
晴()胡()害()静()湖()灾()3.按课文内容填空:大雨过后天放(),()面飞来小蜻蜓。它也做了好事情,()()飞去不支声。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并组词。()()
青()肖()
()()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做课后练习题。
骄傲的青蛙
有一只骄傲的青蛙,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有一天,骄傲的青蛙又在跟同伴吹牛自己有多伟大。这时候,刚好一只牛 走过来吃草,同伴就说:“你能够比那只牛还大吗?” 骄傲的青蛙说:“当然能啊!” 说完骄傲的青蛙就猛(měng)吸一口气把肚子鼓了起来。同伴说:“还不够大!” 于是骄傲的青蛙就拼命地吸气,把自己的肚子鼓得大大的,想要赢过那只 牛,他吸呀吸的,终于“砰(pēng)”的一声,把自己的肚皮给撑(chēng)破了。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2.选词填空。
骄傲 厉害 吹牛 拼命 伟大
(1)小雄是一个很贪吃的人,每次去自助餐厅都()地吃。(2)美美很喜欢(),常说她家大得可以装进一艘船。(3)狮子是草原上面狩(shòu)猎最()的动物。(4)孔雀常为它一身美丽的羽毛而感到()。(5)妈妈无私地疼爱小孩,是很()的。
七、作业布置。1.继续完成书写作业 2.背诵课文
八、总结提升。
像青蛙、蜻蜓等这些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帮我们消灭了许多害虫,保护了庄稼和其它植物。所以我们不仅要感谢它们还应该怎么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字母表。综合运用所学部首,从字典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字。
学习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根据偏旁认字,通过区别记住字形,扩大识字、识词量。
3.通过朗读记住新字新词。背诵课文。4.在辨析、识记、朗读中培养学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读、会写 5个生字。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独立试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字划下来。2.查字典独立识字,读通课文。3.检查读书情况,正音。4.读通课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通过朗读记住新字新词。背诵课文。
2、在辨析、识记、朗读中培养学字的兴趣。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小青蛙长得什么样子? 2.为什么说它是稻田小英雄? 3.小蜻蜓长得什么样子? 4.它做了哪些好事?
5.通过读课文,你想对青蛙与蜻蜓说点什么?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认读词语。
2.同桌之间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想怎么记住它?
3.现在你还有哪些字觉得难记,说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 4.全班交流。利用熟字加换偏旁的方法记忆。5.检查识记情况。采用互查、开火车等形式进行。6.选用常用字进行组词的练习。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通过读课文,你想对青蛙与蜻蜓说点什么?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检查识记情况。采用互查、开火车等形式进行。2.选用常用字进行组词练习。3.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尝试练习。(2)教师有重点地示范书写:(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布置。
1.给今天所学的字找朋友(组词)。2.读背课文。
八、总结提升。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字母表。综合运用所学部首,从字典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字。
教学重点: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根据偏旁认字,通过区别记住字形,扩大识字、识词量。
教学难点:在辨析、识记、朗读中培养学字的兴趣。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查字典,熟读古诗《渔歌子》,并背诵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课件出示《拼音歌》,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能帮助大家记忆字母顺序。你们有信心学会它吗?
2.学生随播放的《拼音歌》唱两遍。3.学生试着独立唱《拼音歌》。4.学生试背字母表。5.齐唱一遍《拼音歌》。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练习选字填空
1.注意:遇到同音字,利用学过的部首区分同音字;字典正文字条是按照音节排列的。
2.小组合作,出题练习。3.同桌合作,出题练习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通过唱《拼音歌》,我们记住了字母顺序,每个字母对应的大写字母你认识吗?
1.看大写小写对照表。(课件出示,将大写、小写字母有区别的用不同颜色区分开)看一看哪些字母的大写和小写有区别,请你挑出来。
2.同桌拿出字母卡互相考一考。
(让学生利用字母卡像出“扑克牌”一样,你出大写的我对小写的。看谁找对的多。可先记大小写形差不多的,再认记其它字母。)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从同音字中选字 1.读生字词。
2.学生自由拼读,注意指导读准音节。3.选字填空: 4.讨论:
(1)先让板演的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要用这个字?(2)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辩论。
5.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找到正确的答案,选到正确的生字?
6.学生动手查字典找答案,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7.如果没有字典的话,利用学过的部首与字义有关的关系来区分同音字。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选字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
(2)根据形旁说说字的意思。(3)选字填空。
(4)交流,说说选择理由。(5)读一读这些词语。
七、作业布置。
八、总结提升。
对于同音字的区别,我们可以借助查字典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我们学过的部首来区分同音字。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专题12-10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06-22
《藤野先生》教案11-07
1、藤野先生(教案)09-12
《藤野先生》名家教案12-08
藤野先生复习课教案01-08
藤野先生读后感03-04
阅读藤野先生心得体会09-21
藤野先生课内阅读10-24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