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课堂更精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飞跃、情感顿悟的地方,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精彩屡现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着眼点是“教”,眼中很少有学生的影子。新课标则注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以来,我力争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不理想。经过反思学习,我深深懂得了放手的重要性。只有放手学生,才能还语文课堂精彩。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演绎课堂精彩——上课
经过外出学习,博采各家之长,我收获很大。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给我很大启发:第一次走进课堂,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课堂。教室前后墙及侧面里外墙都是黑板,坐位都是各小组围坐(他们那里称之为“秧田式”课堂),小组内有固定的帮扶队子,小组长负责调控小组内学习的效果,组员分工明确,学习秩序活而不乱。这种学生高效率全员参与的场面让我感到很震撼,也让听课的许多许多老师为之折服。我想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最精彩之处就在这里,班级学生参与率100%,而且到位有实效,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同步进行。学生口才表现突出,说话自信、有条理。几乎90%的学生发言时都能做到侃侃而谈,观点鲜明,保证了本节课学习任务的达标。
经过课后反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主导、策划的作用。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话权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我想这一点是我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地方,总是担心学生不行,担心知识点的问题,担心进度的问题,不自觉地代替学生做了许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最后学生知识和能力却并不让我们感到满意。可以说,这节课启发了我,开导了我。在后来的语文课堂中真正地对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自觉、自愿、自省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比如在《小石潭记》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学案的知道下了解全文后,我以小组抽签的形式,各组分别完成四段的内容、作者材料交流、基础强化等任务。各小组组员分工明确,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又如:《背影》是初中教材中的“老篇目”。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实施这篇文质兼美的传统篇目的课堂教学,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该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从领悟作品内涵、感悟父子情深入手,采用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师真正放手,达到“使学生在感情上被感染,思想上被影响,写法上受教益”。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1.预习到位,自主感知。以“情”字为线索,设计学习活动。
本文最动人之处,便是人间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美。教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习活动。如:放歌曲、放投影画面、学生表演、学生讲述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等等,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晶莹的泪光中体会“父爱如山”的道理。
2.小组自主合作,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这节课紧紧围绕文本教材展开。如:“速读课文,说说你能从文章中读到
哪些信息”、“整篇文章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那么,这种关爱我们又可以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得到呢?请大家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写父亲的背影哪次写得最详细”等等问题。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图册查找作者的行踪路线并分析原因等等,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开发和利用了文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3.教师放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与空间,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如:“你能从文章中读到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谈自己的感受,因此,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总之,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文字感悟文章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感,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都在这堂朴素的课堂教学中,都在教师的放手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二、精心设计,及时反思,定格精彩——备课、反思
语文课真正的精彩在对学生的放手之前,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及时反思。备课和反思是重要前提。教师的备课主要是以活页与附页相结合的形式,每名教师是主备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任务,只是备课内容上有不同的分工。我们提前备出一周的任务。备课时间是以半天为单位的。没课的教师一下午在指定地点备课,备课前科主任会就共性问题做出发言,或用一节课时间以论坛的形式解决难点问题,发言必须脱稿,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表明自己的见解的同时,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然后就进入个人主备阶段,不许交谈,不许打电话,手机必须调到无声状态。附页的内容是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班的情况整理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根据班级情况不同或重
视基础,或重视阅读分析,或重视写作片断。附页内容一般分为重点字词、重点语句、问题创设(课文中的知识点)、拓展提高共四部分。附页的内容用于预习课或反馈课时学生的练习巩固。从附页的书写情况可以看出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只备知识,而且备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怎样让学生学生的方法,突显了“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从课文细节的角度也要备全,如注重导课设计,让学生盼望语文;注重启发讨论,让学生建构语文;注重层递设问,让学生自主学语文;注重评价创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等。
教师的备课精、细、全,实现了在课堂上的对学生真正放手,学生活动充分、有序、精彩、到位。而这种精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及时的反思。师生每天都会从揭示板上的公示,查找自身不足,相应做出反思。教师每天反思,学生每个小组每节课都有评分、反思。反思的时间一般在早晚检及自习。如学生参与状态不够认真,不够投入,老师就可以停课,组织学生围绕自己应该怎样上课,怎样自主自信发言,不认真参与的损失,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写反思,并让学生板演书写,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自主、自觉地学,敢想敢答,勇于表现。教师的精心设计,师生及时反思,使语文课堂长久地定格于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三、注重情感,加强沟通——铺垫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就是课堂的导演,学生的状态如何,全取决于你的调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成功的一半,就相对于演员的表演风格是他成功的一半。就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说的,上课时,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言语举止自然大方,让学生感觉平易近人,从而拉近师生之间
彼此的距离。用老师温暖的诚恳的心去融化学生那颗像是冰冷的心。
2.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因为课堂中缺乏活力。做为一个教师要懂得如何营造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让学生似乎在一个充满欢乐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我们不能用满堂灌的方式牵着学生走,我们只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展空间就会多起来了,他们也就感觉整个课堂是他们的了。那样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了。
3.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只有鼓励,忌用批评。同时要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如,给他个别辅导,或是鼓励优秀生辅导他,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表扬他,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了动力。)
一、构建放手探究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而高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的结晶, 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时科学地创设出可以让学生探究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产生更为急切的数学探究心理, 进而促使他们的大脑思维细胞更加快捷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促使学生更加自主、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抓住高中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构建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强烈的好奇心, 从而产生更加强劲的数学学习原动力。比如, 在对“立体几何”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良好的展示功能, 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 展示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的教学情境, 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促使他们对立体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积极探究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破除传统教学中学生“谈几色变”的被动局面,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构建放手探究的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进行探究的原动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数学疑问是数学思维的火花,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于具体的数学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善于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不断提升他们对高中数学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以利于促使学生的探究心理更加快速地进入积极的状态, 提高学生进行探究的原动力, 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 在引领学生进行“正方体截面”的课堂学习中, 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课堂教学环境, 带领学生在信息中心进行教学。首先, 抽出几分钟的时间, 引领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正方体截面”方面的知识。比如, 网络提供的一些论坛解释, 或网络上他人共享的PPT课件, 然后引入探究性问题:“投影白屏上呈现的红色三角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几何图形?”“在图中的正方体中, 相似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能否将正方体切割成正三角体, 如果能, 那么如何进行切割?”……由此创设出的一系列问题, 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强烈欲望, 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 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 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构建放手探究的联想情境, 提升学生进行探究的拓展力
联想是一种思维跳跃形式, 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 是通过对当前感知事件的回忆之后, 产生对另一事件回忆和追踪的心理和意识过程, 在认识活动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联想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对数学对象之间的关联想象, 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 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各知识点的共同点或类似规律进行梳理, 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综合和全面把握。对于一些未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引领学生通过联想思维, 挖掘出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从中找出相似或相近问题的解决策略, 促使数学问题得到更加快速、更加有效地解决。
例如, 在引领学生进行“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学习过程中, 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先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并通过已经推导出来的公式反思, 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思维”, 引入这样的提问:“是否可以从探究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开始, 逐步再由已经获得的公式推导出其他公式呢?”显然, 这种联想是非常积极和非常主动的, 而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联想也确实非常有效的。由此, 激活了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进行独立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对孩子最大的爱不是呵护,更不是溺爱,而是信任与放手。放手绝不是放弃,它依然充满关心,它不排斥博大,不排斥尽职,却更深刻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无私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鲜活而和谐的课堂,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信。在此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
体会:
一、放手让学生“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整个学业学习中,一年级学生因年龄小,故其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依然存在。因此,教学中更应多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一起将所带的物品进行拼搭。一时间,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小手比划着、拼摆着,小嘴说着,小脑袋晃动着……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在孩子们中间巡回指导,当走到第二组时,我发现一个平时调皮的小男生手中拿了一个大大的西瓜球,这个球的大小竟然和篮球不相上下,怎么可能拼搭呢?我当时认定他一定是故意在捣蛋。这时我质问道:“这么大的球,你怎么拼搭出图形来?”我生气地走开了。一会儿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都陆陆续续地拼出一份份非常漂亮的作品。看,有的拼出了汽(火)车、火箭、高楼、美丽的花园、电脑、机器人,真是难以想象,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级孩子之手。接着,每个小组要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这时第二组学生介绍了他们小组的作品,他们设计的是一个机器人,当我看到这个机器人时,我惊呆了。他们把那个西瓜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机器人的脑袋。我笑眯眯地问:能说说你们在拼搭机器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这时,那个带西瓜球的男孩告诉我:我们在用这个球拼图形时,发现把球放在桌面上,球就来回滚动,没法拼,这时我们一起想到个办法,就在球的下面放一个水杯,这样球就固定住了。我表扬了他们,我庆幸给了他们一次动手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说明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机会,我在庆幸,没有扼杀孩子们的灵动思维。
二、放手让学生“说数学”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深深地感悟到,在数学教学中“说数学”与“做数学”是同等重要的。老师经常当心孩子的话说不完整,出于关爱孩子,他们往往替孩子说,我认为训练孩子说话最主要的就是放手让他们去学、去说。小组、同桌合作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彼此听取意见,了解别人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例如:“比较大小”一课中的练习“选哪个钉子好”一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选那个最长的钉子,那样能把凳子钉得牢,也有的说用不着那个最长的,选中间一个不长不短的就可以,不信咱量一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同学,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种合作学习增加了信息交流量,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拥有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在碰撞中就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孩子们就能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放手让学生“用数学”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数学”——也就是要让学
生懂得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种质的提高。我们要舍得放手,让学生用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难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因为学到的知识学生只有落到实处才能体现知识存在的价值,学生的印象才能深刻、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理解。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我课前先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去调查,了解关于存款、取款、利息、打折等方面的一些知识,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关利息和打折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解答。又如,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让学生课外去寻找生活中“美丽的花边”,也可以自己设计“花边”,让学生欣赏和体会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和美。再如,学习“认识小数”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到超市熟悉各种商品的价格,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它表示什么意思,课上交流讨论……能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多动口说,多动手做,多动脑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只有让学生尽情地享受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给学生带来乐趣、成功快感的同时才能真正地完善教学。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失精彩!
参考文献:
摘要: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过分刻意追求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整,把课堂教学环节都挤满,而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活动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状态,追求一种真实、自然、民主的教学情景。学生能愉悦地思考、感悟、实践、创造,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动态生成、体验、想象、创造、交流
今天当我们的课程改革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悄然地更新呢?还在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吗?还怀旧地在讲台前动情地直抒胸怀、指点画面吗?反思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我们是否一次次地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我们是否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来呢?一次次地聆听教授特级大师的教诲,细细拜读教育专家们的指导理论,沐浴着课堂改革的春风,让我有了一点点豁然开朗。美术课堂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美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才能使师生互动发展。
由此,我想到了当今美术课堂教学的一种现状: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唯恐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太小,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大量信息充斥其中,繁琐的设计,使课堂花里胡哨;教者花招繁多,事无巨细,学生应接不暇,不胜其烦。试想:一幅国画中,景物纷至沓来、拥挤不堪,能算得上好的作品么?任何一堂美术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不可能让所有的教学形式都现身于课堂我们要学会取舍,要学会应对课堂的生动灵活性。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不是让热闹的课堂冷场,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依据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新的契机而进行弹性化的教学,为美术课堂创造学生自主体验空间,留足学生自主想象空间,创设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形成更多师生交流的空间。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探索,有所创造。
一、创造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
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的山水画有“马一角”和“夏半边”之称,他们往往以山水一隅或春柳初绽的山径,寥寥野枝,淡淡帆影渐行渐远于画面远处,点化了大自然的磅礴之气。正所谓“咫尺有万里之势”。同样我们的美术课堂也不必面面俱到,对于老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发现了什么,而是做一名引导者,把最甜的甘蔗留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大可抓住主线,以点带面,以四两拨千斤,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营造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空白处真切地感受、体验并产生独特的认识。
我在执教五年级《微观世界》时,以《微观世界》录象为媒介创设有效情境,以放大镜为道具,以美术欣赏要素点、线、形、色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静心体验、感悟,一个反刍、消化的时空。我在执教五年级《微观世界》一课时,先从影片《微观世界》里截取一个精彩片段:呈现在大屏幕上的是一群被放大的蚂蚁世界,它们正忙碌着。学生的眼球被屏幕上放大的蚂蚁世界所吸引,发出了‚拍这部片子的人真不简单‛、‚他们要花多长时间去观察这些小生命呀‛、‚原来这就是微观世界,拍这部电影的人是多么细致认真呀!‛的感慨!
我让学生带上放大镜,做一回小蚂蚁,也来一次微观世界的旅行,并让他们带上美术欣赏的要素点、线、形、色去体验从蚂蚁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手以及周围的世界。
学生们带着放大镜一个个又饶有兴味地观察着,教室里安静极了……这些‚小蚂蚁们‛观察得非常认真。
一会儿,学生欣喜地叫了起来:‚我手背的汗毛孔是一个个点‛、‚我手心里有一个大黑点那是一颗痣‛、‚拇指上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我发现掌纹的颜色比其他地方深一些,手背的颜色比手心的颜色又深一些‛、‚我看到手背上的汗毛是一根根直线,还有一些线纵横交错组成了奇怪的形状,我还看到手背上的脉管有点泛青色‛……
师:‚再用放大镜看看周围的世界,看看同学们课前收集来的‘宝贝’,又看到了什么?别忘了现在你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教室里静悄悄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们在沉静的观察、体验中感悟着微观世界的魅力,使课堂平添了几分含蓄与空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这是理想的教育境界。因为这是一种深思的沉默,一种回味的沉默;沉默也是一种参与,一种内在的参与——在沉默的外表下,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迸发。
二、留足学生自主想象空间
齐白石不摹水波,笔下墨虾却游走于清流,几笔水草好似“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徐志摩语)。欣赏中国画艺术,看是其一,想象和感受“所看”背后的,或方可体味其中的韵味。好比琴声无形,仍使听者切切。正如老子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样在美术课堂老师把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把思考留给自己,把课堂留给学生。课堂剪影:
教师以极快的速度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孙悟空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同学们,想不想再看老师画一幅,不过这次老师更厉害,能背对黑板眼睛不看去作画。‛随即教师又用毛笔蘸墨在黑板事先铺好的宣纸上随意画了弯弯曲曲的粗粗一笔:‚猜猜老师画的像什么?‛生:‚像海马、像蛇、像路……‛师:‚到底是什么,老师也不知道,但老师随意的一笔却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象,可见你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想看一幅真正的画吗?想和孙悟空一样本领超群吗?‛老师出示由一只鞋变成的孔雀形象,并利用课件转动那只变孔雀的鞋激发学生想象,不同的位臵可以变成什么。随即教师又拿出几张用白纸剪出的鞋和用彩笔画的并在黑板上摆出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在黑板上添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老师给的越多,学生越受到限制。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灵性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在成人眼里“怪异”的想象力,常令我们教师自愧不如。“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在美术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给予因势利导,给予呵护学生的童心,为孩子们留足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创意无限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翱
翔!
三、创设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留白”,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让欣赏者在艺术空白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把创作与欣赏联结起来,共同创造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我们的美术课堂也要给学生留多一些创造的空间。课堂剪影:
走进五(2)班教室,我发现讲台上的一堆学具,于是我问是谁的,请拿回去。不料却遭到同学的反对,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我明白了:原来是一位同学因数学课用铅笔、尺子、橡皮等学具拼插着玩儿,遭到老师没收而放在讲台上。
职业的本能使我觉得应进一步和学生探讨,至少看问题不要那么绝对。‚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决定不还他学具,但你们想知道老师对玩学具的看法吗?‛‚想!‛‚首先,我也不赞成上课玩学具,数学老师处出于关心他的角度没收了他的学具。但老师从欣赏的角度看,觉得拼插的学具造型很有趣。‛学生们露出惊讶的神情。我顺手将那个拼插学具拿到眼前欣赏一番,继续说到:‚我认为他拼插得很好,有几分创意。我们在第二课学过《形体的组合》,我们来分析一下:铅笔是锥体和圆柱体的组合,橡皮是立方体……将所有的物体组合在一起也能构成一种新的组合物,这是一种创造,也是学习的延伸,这难道不是一种应用吗?‛
学生听了我的话频频点头。我顺势提出玩学具的条件:
1、将你的学具以及书包里好玩的东西进行拼摆,穿插或组合,要说出想法或意图。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但要记清自己的学具,发生纠纷,老师不给解决。
3、完成拼插造型后,进行写生。
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具,场面十分热闹。有的将学具平铺成农家小院,有的将学具拼插组成战斗机,有的将学具重叠成一架立交桥……很快学生们进入了写生阶段,他们认真地描摹着,眼前的学具是他们常见的物品,但却如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他们似乎屏住呼吸在作画,生怕弄出响声把自己拼插的造型震到了……
玩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学生偷偷玩学习用具,作为教师可以把它没收甚至一气之下摔坏,然而学生依旧回我行我素。不如顺水推舟,留出时间让学生率性而为玩一玩学具。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会玩了,那将是教育的悲哀。但在这里美术课堂的留白不是对知识的丢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留给让学生玩的时空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特有的经验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加工、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完善知识,即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造。陶行知说过:“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从玩学具到画学具谁说不是一种创造?
四、形成更多师生交流的空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减少动态生成的障碍。当美术课堂成为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时,我们的美术课堂就更灵动而精彩纷呈。课堂剪影:
新年的第一节美术课,我带着笑脸走进五(3)班教室。起立问好的时候,想到这是新年后我与同学们的第一次会面就说:‚同学们新年好!‛大家一愣,随即热烈地回过来一句‚老师新年好!‛打破程式化的问好,显然让学生们感到新鲜和兴奋。
在这充满温暖的气氛里,我紧接着又有了第二个灵感:‚刚才大家祝我‘新年好’,老师听了特别高兴。过节过生日,特别是新年的时候,人们经常相互祝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良好的祝愿。春节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祝福的话?有没有收到别人的祝福呢?‛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你说我说争着发言。不过,我还是注意到有些同学虽然兴奋地听着,但一直没有举手。我又问:‚你能对同学、老师说说其他新年祝福的话吗?‛坐在最后一张位臵的××同学第一个发言——‚祝老师越来越美丽!‛哈,我一听美了:‚谢谢你的祝福,我感觉现在就美丽起来了。‛大家的话越来越多,后来同桌的每两个同学都互相说了祝福的话,大家都很开心。
‚现在,让我们打开美术课本,了解一下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我发现学生一个个学得特别投入。
课的最后,我说了我对全班同学的祝福——‚祝我们这里的每个人新年里平安、健康、快乐!‛带着暖暖的祝福,新年的第一节课下课了。
在美术课堂师生互道新年的祝福看似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但在课堂上这样的师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协调了人际关系,使学生感悟到集体的温暖,当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有其他方式:眼神交流、手势交流、一个赞许的眼神,会使学生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在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教师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我们美术老师要在课堂内外做一个有心人,不断产生出可以用于教学的灵感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学习活动更丰富、更生动。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有时是刻意为之,有时则是因为受课堂时空限制是“随意”为之。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的“动态性教学”,都要求起到铺垫、蓄势的作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情况,不是图省事和形式,而是追求一种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再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于地。动态生成式教学能给教师和学生更多体验、感悟、实践、创造和发展的空间,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看到了教材与学生的对语,看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看到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师生在寻找、解读和填补动态教学的过程中互相敞开心扉,互相启发激励,充分诠释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人生因“比”而更亮丽
天空的幸福,是它穿着一身的蓝;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出多彩的生命......而对于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的我而言,幸福就是采集了身边老师、学生的光点,让自己的教学激情长驻。如今在全省掀起“课内比教学”的热潮下,借此东风我以其不变的激情、不停的思索、不惰的思维、不懈的进取,塑造了深受学生喜爱,同事佩服的人名教师形象。
时值十月,我校是沸腾的,是生机勃勃的,是让人快乐兴奋的。在上级领导的精神指导下学校掀起了“比教、比学”的热潮。感谢这次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展示自我,共同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享受了一顿豪华丰盛的视听盛宴。
一、自主学习
及时“充电”
当好领头雁
作为一名镇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我深知自己应有科学前沿的教学理念,带领五十多名教师锐意进取,当好镇小学的龙头。为此,平时就注重学习,让自己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今秋开学的8月23日接到镇中心学校关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文件,我一边引领大家学习,一边了解其要求。之后,我立即给自己“充电”,再次潜心研究教学案的设计,突出“探究”二字,说课、评课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如何再多出些“彩”等等。
为了落实其活动宗旨,切实起到均有提高的目的,在校长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的当场,我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把所有教师划分为两个大教研组,分好任务,明确责任。随后学习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各教研组按计划进行召开教学研讨会再次对“备、讲、说、评”基本功交流想法,讨论经验。在次带动下,学校呈现一派学习、交流、请教、互助景象。
二、以身示范
引领“比”超自我“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我担当镇小教导主任后工作的座右铭。“课内比教学”宣传推动伊始,我就和全体语文老师一道交流经验,解决疑惑,鼓励大家大胆尝试,不要太看重于结果,而在于参与过程的积极性。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在大家开始比教学前一周先示范执教了五年级第二单元《梅花魂》一课,并当场做以说课演示,让教师人手一份我设计的教学案,共同研究如何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其一节课下来均有收获。最后,在评课上,我以《品味词心、词情、词意》为例,阐明了评课应我校的课改模式为核心,阐述个人的看法。
年轻教师赵爱,满口的河南话音,再加上教学经验不足,每每要踏进课堂,手心就紧张得出汗,尤其是遇到有老师听课,更是紧张得不得了,恨不得从课堂上逃跑。刚从农村调来的何海元老师,年轻有股闯劲,但欠缺扎实的理论指导。年纪稍大的肖天喜老师,思想陈旧,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我和文、理两大教研组的几位骨干教师以诚待人,倾心倾情,精心指导、耐心督促。如今看着他们能从容自如地站在讲台上,我想这大概是这次“课内比较学”的最大的收获吧!
三、收获反思
让我们“比”的更亮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们全面参与的过程中,我们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无论教学案、说课评课比赛,还是课堂教学艺术,均有了质的飞跃。一节节精心的课堂组织、一面面精美的板书设计、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配置加上醉人音乐的渲染,无不让我感叹:做教师真幸福。
反思自己的备课到教学,总结出备课时认真地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精心思考上课流程,力争让流程简洁清晰,课堂内容充实。在充分准备后,我方从容迈进课堂,课堂上,我似乎成了一名统率千军的将军,觉得自己能掌控教材、掌控学生,在讲解与点拨中,游刃有度;又似乎成了学生的一位好朋友,倾心的倾听让我融进了他们的心中,也感受到了思想的悸动、青春的发扬。所以感谢“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又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次参加小语基本功的培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课堂上,一位老师基本功的好坏将直接对学生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先说说写字吧。我一直认为写字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从认识一横一竖开始,就应该教他们怎么写漂亮、写端正,这样才能写好完整的字。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我告诉他们,写好一个字,就应该写好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基本笔画又有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一开始,我就着重教他们在田字格中练写笔画,每一个笔画应该怎么起笔,怎么收笔,我都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的笔画越来越干净漂亮了,那些“小蚯蚓”“小木棍”都不见了。接下来我就试着让他们在田字格中写简单的汉字,每次我在进行范写时,我都要提醒大家注意横是从哪个半格起笔,竖是压在竖中线或是靠近竖中线,撇是短撇还是长撇,从哪个位置开始起笔等等。就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对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基本上能把握住了,很少有同学写出格的现象,字也越来越端正了。有一个实习老师来跟班实习,她听我上了几节写字课之后对我说:“郭老师,您对小朋友的写字指导真是太绝了,我们以前的老师根本没这样细心地指导过我们,我在您这里学到了很多。”我只是笑笑,告诉她,这就是教学基本功。一年级小朋友你不严格点,等他们养成糊涂的习惯了,想让他改也很难改变了。后来教结构偏旁时,我又提醒孩子们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如:左窄右宽、上短下长等等。平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或批改作业时,我都尽量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我经常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养成这种认真书写的习惯。慢慢地我班学生的书写越来越有进步了,上回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现场写字比赛,我们班参赛的同学包揽了年级一、二等奖,比赛结果一出来,我甚是欣慰。
再说说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是满堂灌,觉得只要把知识教授给他们就行了。后来通过不断地听课、学习,觉得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是真正实施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课堂上气氛活跃不说,主要是锻炼了孩子们之间用语言交流探讨的能力,问题也迎刃而解。后来我在教学中也注意给学生多留一些交流探讨的时间。就说上回教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开始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也是不知所云。现在的孩子大都困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很少去体验大自然中的生活。他们的快乐不是玩游戏就是去爷爷奶奶家玩耍。而当我提示他们可以像学过的课文《风筝》那样,找一些自己贴近大自然的话题来说,孩子们如梦初醒。我随即安排他们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收获的快乐,孩子们回想起曾经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在小组同学的提醒下,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一个个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快乐不言而喻。到个人汇报时,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一个个争先恐后,有说打板栗的,摘桔子的,上树摘柚子的,下塘摸田螺的,还有观菊展的等等。这可跟平时写日记的选材大相径庭。看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合作去探讨、交流,比老师一个人说效果好多了。我在听过了大多数同学的汇报之后,我又要求孩子们把其中的快乐再详细地说给同桌听,孩子们兴致依然很高,一个个都在回味当时那份用身心感受到的快乐,有些甚至说被板栗球扎了脑袋,依然很快乐。后来我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详细地写下来,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识储备期)
用Word制作电子杂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需要掌握诸多相关知识和技能,如页面设置、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等操作,如果这些技能不掌握,制作电子杂志也就无从谈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笔者一般会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来对这些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学习期)
创新来自于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伊始。在学生真正开始电子杂志创作前,最需要的就是模仿和学习优秀的电子杂志作品。这些电子杂志作品可以来源于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获奖作品,也可以是上一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当然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范例,但这些作品一般应包含完整的封面、目录、正文及封底等要素,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及思想内涵。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观摩及学习,能把握电子杂志制作的规范及要求,领会电子杂志表达主题所采用的表现方式。
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主创作期)
1.选择主题
主题是一件作品的灵魂,版面设计和素材选择最终都是为作品主题服务的。学生在选择主题时一开始都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或者是参考其他同学意见来选择的,比如,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动漫、体育、明星等主题,这样选择的主题就会比较雷同,没有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视角寻找学校、家庭或社会生活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热点问题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学会理财、关爱老人等。
2.收集、加工素材
主题确定好后,就可以根据主题收集、加工素材了。制作杂志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资料,这些资料都需要整理和归类,所以,首先要在电脑上创建好素材库文件夹,以方便接下来的工作。素材收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图书馆里的报刊、杂志和因特网上浩瀚如海的信息等。当然最方便的途径还是网络搜索,要让学生学会从网络上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并能把找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正确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3.规划版面
电子杂志的版面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如,页面大小要统一,应包含封面、卷首语、目录、封底等页面内容。建议学生在制作前结合每个栏目的内容和特点,先用铅笔在纸上绘出每页大致的版面效果图,以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具体制作做好准备。
4.进行制作
电子杂志版面规划完成以后,就可以动手开始制作了。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和搜集的素材埋头于创作中。这期间教师要重点关注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理顺制作思路,构思作品创意,让他们能持续保持创作的信心和动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四、天马行空,众说纷纭(评价反馈期)
作品的评价贯穿于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在电子杂志作品制作期间,教师一般会利用课前几分钟对上一节课的制作情况进行点评,对作品有创意和制作态度认真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对作品存在问题的同学提出修改建议,而每个学生在一学期中也至少会有一次机会在全班学生面前推销和宣传自己的作品,并由他通过点名软件随机抽取三位同学的作品发动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总之,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Word作品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都因作品这一共有载体被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同学的关系拉近了,师生的交流增多了,家长的态度转变了,一股浓浓的温情在校园内外流淌。学生的潜力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欠缺的也许就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作品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而教师就应当是那个给学生搭建舞台的人。
【论文摘要】强调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求充分感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学生针对目标语言,学用结合,让学生大胆地开口去说,让他们知道:English ,I can!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
【关键词】拓展空间
激发潜能
增进深度
提升层面
强化意识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跳出教材框架,学活课本,进而使学生变得更具创造力,也成为我们新世纪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结合最近几年的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总结出以下看法。
一、倡导合作互动,活化教材图文,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即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录相、电影、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呈现,那么课堂就会增大容量,变得信息丰富,趣味盎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或小组制作一些头饰等道具,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演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大大地得到激发,从而发挥个人长处,在合作中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最终形成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
尤其是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中的动画,做到了三个字“活”“美”“广”。所谓的“活”,指图文的灵活。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受其束缚,更好的服务于教材与教学。所谓的“美”,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创设优质的人文环境。所谓的“广”,是指面的广泛与层次的深入,人人都愿意去学,都乐于去学。
譬如,牛津小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光盘 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教学过程中的动画不仅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记忆,同时还带来视觉上的记忆。教育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知识,记忆程度提高到约65%。使用优质资源光盘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优势,动态地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练习前,给学生播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立足“学用结合”,精心设置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学的目的是用,也是新的课程理念中最为推崇、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教学思想,它倡导“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探究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同时将其作为小学阶段的能力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用结合”,力求学生做到学有发展,学以致用,既学得活,又学得透。首先强调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求充分感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次是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的发掘和培养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探索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针对部分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英语基础较差,以及学生英语学习之间存在的“学——研”严重脱节的实际情况与矛盾,我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A部分课文采取“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和“运用创新”相结合的方法。
“自学探究”,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完成猜词义,对重要句型的把握,了解课文重点难点等任务。“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主要是让好的同学带后进生,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然后,在“自学”和“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运用创新”,同时我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语言教学,让学生针对目标语言,学用结合,让学生大胆地开口去说,让他们知道:English ,I can!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使学生自学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鼓励立异标新,巧妙适时设问,有利与增进学生创新思维深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学生的质疑多问,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以横向对比、逆向联想、归纳等思维,使学生不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而现在的英语教科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在语篇教学时,我常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6BThe seasons时,我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提问:The weather in New York,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in New York?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可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让其知道:English I can!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度也将日益增进。
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复述效应,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层面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我的做法是坚持在课堂上用英语来讲授每一节课,对每一位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争取让每一位都有自己能听得懂的,这样以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层面是有帮助的。重点是在复述上做文章,这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创新思维层面上很有帮助。
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又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更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适合一般学生和优等生。5B Unit3中在学习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是动词的变化形式时,设计到此方面的内容。如:老师给出主语是第一人称:I go to school on foot.让学生变更人称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The seasons.让学生假想自己到了纽约,让学生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想象。(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The seasons让学生根据纽约的四个季节进行复述。
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的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天才和创新思维,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而言之,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不同层次,适时选用和灵活运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体验成功喜悦,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也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回产生一些希奇古怪的想法。此时,教师如果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或训斥,那么学生那些朦胧、零碎、不成片段的思想火花就会受到压抑,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在评价时,我的做法是坚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的评价方式有:
1、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意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说“No,you are wrong.”而说“Please think it over.”
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学困生,给予肯定、激励的评价,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勇于思考,勇于创新,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真正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放手的课堂更精彩】推荐阅读:
在课堂上如何放手11-04
精致课堂让课堂更精彩12-17
“315”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07-17
让课堂更精彩11-29
互动让课堂更精彩11-14
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05-24
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06-22
有效提问让课堂更精彩11-13
多媒体让课堂更精彩06-24
让阅读课堂因练笔更精彩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