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共12篇)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1

1、您知道这附近有推拿按摩的专业店吗?

○知道

○不知道

○不太清楚

○不关注

2、您平时有享受推拿按摩服务吗?如在医院、跌打馆、美容院或理发店? ○经常有

○会有,但不多

○偶尔

○很少

3、您对推拿按摩的服务最关注的是什么?

○治疗不适症

○健康指导

○服务态度

○手法纯熟度

○有医生指导

○治疗疗程

○服务价格

○服务时间是否方便

○服务地点是否方便

○治疗后期跟踪

4、您接受服务后体验觉得怎样?服务专业吗?

○很舒服,觉得很专业

○还可以

○体验一般,不专业

○体验很差,没水准

5、如果平时有腰腿肩颈痛您愿意信任专业的推拿按摩店吗? ○很信任,有专业的医生指点

○信任,有学习专业知识

○一般,可以试试

○不信任,怕手法不熟悉

6、您觉得每次推拿按摩+正骨复位多少钱比较合理? ○60+80

○70+70

○100+70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率先于2010年6月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通过积分入户制度融入城镇。所谓“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是指通过科学设置和确定积分指标体系,对农民工入户城镇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当指标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农民工即可申请入户城镇。积分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省统一指标主要包括“个人素质“、“参保情况”、“社会贡献”和“减分指标”4个一级指标;各市的自定指标包括“年龄”、“就业”、“居住”、“社会贡献”、”投资纳税”等情况,具体指标和分值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设定。原则上农民工积满60分可申请入户,具体入户分值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年入户计划和农民工积分排名情况确定[1]。

2011年12月1日,根据政策实施一年来的具体情况,广东省对积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和融入城镇工作的意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是扩大了积分入户适用对象范围,增加了非广东籍的城镇和农村户籍人员,不仅仅限于在粤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也包括所有在粤务工的城乡劳动者。二是扩大了受益群体范围,即只要达到一定分值的人员,就可根据积分情况享受相关公共服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可申请入户城镇。三是进一步优化了积分指标及分值。调整后的积分指标体系缩小了高低学历分值差距,加大了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值,并提高了缴纳社会保险费年限的积分分值和最高分值。具体见表1。

根据现行政策,凡是已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广东省务工的劳动者,均可申请积分制入户。各市申请流程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可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是申请人通过积分入户网上申请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并填报相关资料;第二步是按要求向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提交纸质的申请材料和积分证明材料;第三步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审核评分,并计算出申请人总积分;第四步是按照当年的入户指标和总积分排名情况确定拟入户人员名单,并向社会公示;第五步是给经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发放入户卡,办理入户手续。

广东省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是为了解决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农民工的户籍问题,那么作为制度实施主体的农民工对此项制度的了解程度如何,他们对积分标准和指标条件又有何看法?积分入户的标准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切合农民工的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解决了农民工的入户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课题组于2013年7—9月以此为主题在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深圳三个城市的工厂、餐厅等工作场所,以及农民工申请入户的服务点及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休闲广场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1585份,回收率99.1%,其中有效问卷1545份,有效率97.48%。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男性和新生代农民工居多。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从性别看,男性占61.4%,女性仅占38.6%;从年龄看,3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59.8%,中青年农民工(16~55岁)的比例合计为85.4%,这符合当前的农村现状:家庭中的中青年男性劳动力多外出城市打工,而老人、孩子和妇女留守农村。而本应还在求学阶段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本该在家养老休息的56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占7%左右,这显示了目前农民巨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青少年过早辍学走进城市社会,会带来较多的社会问题。

2. 初、高中(含中专)学历和无职称、初级工农民工居多。

学历方面,高中或中专排第一,占33.6%,初中居其次,占25.7%,两者合计达到近59.3%;大学专科占23%,本科及以上占12.2%,另有5.5%的人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与文化程度相对应的是职称方面,无职称占了近1/3,初级工占了1/4强,两者合计达55.6%。中(含技师)、高级职称的比例合计为16.1%,这显示农民工以低学历和低技能水平为主。

3. 以中低收入水平为主。

从收入水平看,2000~3000元区间比例最高,占39.3%;2000元以下的占25.2%,两者合计达64.5%;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例仅有13.1%。与收入直接相关联的是房产情况,调查显示有77.1%人在城市没有房产。

总体来看,本次的调查对象以中青年为主,以低学历、低职称和低收入为主,与目前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相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对积分制度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对于这样一项与农民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有61.9%的农民工完全不清楚和没有听说过,而知道有这项政策又真正了解相关情况的仅有15.7%,还有22.4%虽然听说过这个政策,但是对政策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有什么要求、如何申请、要准备什么材料等都不是很了解。

2. 了解积分制度的途径。

在听说过和了解这项制度的农民工中,有44.7%都是通过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了解得知的,有21.1%是通过工友或亲友,有21.4%是通过其他途径,而通过政府的宣传了解到的只占12.8%。由此可见,政府虽然出台了此项政策,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工对这项政策的知晓度并不高。

3. 对积分制度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7.7%的人认为“挺好的,农民工也可以在本地落户了”,还有22.8%的认为“还可以,至少有了落户的希望和可能性”,两者合计为50.5%,即有半数的农民工对积分入户制度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也有高达34.2%的认为这项制度“门槛太高,根本没用”,还有15.3%选择了“说不清楚”。

4. 对积分制度指标设置的评价。

对积分入户制度的指标设置的看法和评价,共设计了4个问题。分别是关于对积分入户指标设置的总体评价和对具体一些指标设置的看法及意见。

首先是关于总体评价方面,在“您认为积分入户的指标分值设置合理吗?”问题中,认为积分入户的指标和分值设置非常合理的比例只有7.3%,有17.2%认为是合理的,有33.2%认为是基本合理的,但也有28.1%认为是不太合理,而选择非常不合理的占14.3%,差不多是选择非常合理人数比例的两倍。

其次是对积分入户具体指标的看法。一是“对积分制入户分值中高学历和高职称占较大比重的看法”,选择基本合理的最多,占34.4%,选择合理的占21.0%,非常合理的只占8%,认为不太合理的占19.9%,认为非常不合理的比例达到16.7%。二是“对献血等社会服务可以加分的看法”。有近半数人肯定了社会服务加分的合理性,认为既能为社会做贡献又可加分,可谓是一举两得,选择这一项的比例占49.5%;而且有26.7%的人认为社会服务和贡献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分值也应提高,可见大多数人都是赞成把社会服务纳入到积分入户的指标系统;也有11.1%的人认为社会服务加分将会导致服务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而失去社会服务原本的意义;还有12.8%选择“说不清楚”。

最后是关于对积分入户具体指标分值的意见。在“您认为积分入户的分值应该偏重于哪些项目”一题中,有34.5%的人选择了应该偏重于城市工作时间,选择比例最高;其次是参保情况,占27.4%;然后分别是职称(22.6%)、学历(21.6%)、社会服务(21.1%)、投资和纳税情况(19.2%)、房产情况(17%)以及表彰奖励(10.5%)。

总的来说,在积分入户指标设置和分值这一部分得到了农民工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可改善的空间。

5. 对积分制度最大问题的看法。

对于积分入户制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申请程序过于繁杂,占37.8%;其次是认为名额太少而希望不大,占32%;还有16.7%的人认为是入户项目和指标设置不合理,另有13.5%选择了其他问题。

三、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存在的问题

1.积分入户制度的主体定位不清晰。

广东省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把大多数普通农民工拒之了门外,而且在新政策中适用对象扩大到所有在广东务工的城乡劳动者,制度主体已经不是农民工,使这项政策更是变得“名不副实”。在东莞、深圳等城市,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甚至直接演变成了“人才积分入户制度”,完全背离了政策初衷。比如深圳2010年通过积分入户的人员中,城镇户籍的人员高达86%,而农村户籍的仅占14%,这其中医生和教师又占了多数[3]。其他还有银行职员、律师、外企员工等等,他们大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而是一些专业人士及白领。此外,根据规定原则上60分即可申请入户,但是事实上入户分数远远高于申请分。比如2013年广州3000名入户名单中,最高分达到292分,最低分也有136分[4]。在这些高分者当中,高文凭和高职称的积分是占大多数的,对于那些低学历低职称,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一线农民工们来说,这样的高分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积分指标和分值设置上还存在不合理性。

积分入户指标体系中,尽管降低了高低学历分值的差距,加大了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值,跟调整前相比已经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但是并没有完全清除过去的这种人才偏好,学历、职称等指标的分值比重仍然比较大。由于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都偏低,这样大多数的低学历低职称的农民工就基本上被排斥在这个政策之外。比如从文化程度的积分标准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为80分,大专为60分,高中或中专为40分,初中20分(见表1)。而从样本调查结果来看,小学及以下占5.5%,初中占25.7%,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占33.6%,大专占23%,本科及以上占12.2%(见表2),也就是说大专及本科以上高学历者在这一项得分就占了比较大的优势,但这部分人只是少数,多数农民工只能得到40分以下的积分,有的甚至1分都得不到。职称标准也是如此,最高职别和最低职别的差距高达90分(见表1)。根据前面的调查样本情况,超过一半以上的只能得20分,而有29.1%的农民工在这一项也是1分都得不到(见表2)。

在一些城市的自定指标中,除了文化程度和职称外,房产情况和投资纳税也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比如在深圳市2014年积分入户的条件中,个人所得税在3.5万~4.6万元,可积30分;4.6万~5.8万元,可积40分,依次累加,13.4万元就可积100分;在深圳有合法房产的可积20~30分[5];根据前面的样本调查情况,农民工收入普遍比较低,3000元以下收入占64.5%,大多数也没有能力在城市买房,没有房产的占77.1%(见表2)。而这样的积分指标主要考量的是经济实力,毫无疑问又是把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排除在外。

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参保情况和工作时间应该多赋予分值,而现在工作时间是没有被纳入到指标体系中的,参保的分值比重虽然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每个险种每满一年只积1.5分,最高不超过75分,分值仍然比较低,而且积累时间比较长,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这一项也很难得到高分。

3.申请程序过于繁琐。

这个是农民工们反映积分制最大的问题所在。在申请过程中需要准备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划生育证书、无犯罪证明、社会保险缴费证明、房产证书、荣誉证书、纳税证明等多达几十项证明材料,有些还必须回原籍办理,而且在这过程中又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手续流程过多,程序相当繁琐。据被调查者反映:有些时候,他们为了办理齐全的资料和文件,需要往返老家和工作城市好几个来回,除了金钱和时间的损耗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此折腾的结果还不一定能符合办理的要求,经常出现重新办理资料或者相关文件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流程办下来,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有的甚至要花上大半年时间。

4.积分入户制度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认知度不高。

前面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不知道或不了解积分入户制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文化程度和工作环境的限制,农民工们不会主动地获取有关积分入户制度的一些信息。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主要以制造业、建筑业和餐饮业为主,他们大多是一线普通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比较辛苦,很少有时间去看报纸上网,无法获得更多关于积分入户政策的信息;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为农民工提供了解政策信息的有效渠道。农民工对积分入户的积极参与是建立在对积分入户制度有足够认知水平的基础之上,这也将直接影响到积分入户制的实施效果。

四、思考与建议

1.明确主体,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

政府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需要的角度去设定积分入户的指标和条件,也期望借此引导农民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项政策既然是“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就更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农民工的现实,关注到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以及内心期望和合理需要,否则这项制度就成了人才入户制度而不是农民工入户制度。任何一个城市,哪怕经济再发达,都不可能只需要那些高文凭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或者“精英”,同样也需要大量普普通通的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农民工入户制度更多地应该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入户需求。因此,笔者建议积分入户制度可以设定两套指标体系,一个属于精英政策,主要针对一些达不到人才引进政策标准但同样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部分人可以以文凭、职称、技能等作为主要的考量标准;另一个属于平民政策,面对的是大多数普通农民工,以城市工作时间、参保情况、社会贡献等作为主要的考量标准,让那些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在城市勤勤恳恳地工作,遵纪守法,努力服务社会的劳动者也能有更多机会成为这个城市的合法市民。

2.简化申请程序,缩短办理时间。

一是要在地方政府相关的人力资源网站上设立专门的积分入户专栏,详细介绍申请流程,如报名程序、各项证件、证书和证明材料的具体清单,清晰明了,让申办者可以少走弯路,节省办理时间;二是地方政府要对相关的证件或证明统一要求,统一审核标准,尽量避免再出现以前那种辛苦办好的证明不符合要求又需要重新办的情况;三是可建立全省统一的积分入户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省内各地区域合作,如学历、职称、社保和计生证明等积分入户要求的原始资料,都可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料库内,直接由原始资料发出地在网上进行审核;四是政府部门可提供一些便民措施,对一些申请者比较集中的大型工厂或企业,安排时间进入相关单位进行统一办理。

3.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宣传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除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扩大宣传之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一是可以与社区合作,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专门的宣传栏或者是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和宣传小册子,并及时公布制度的最新动态;二是政府可以派相关工作人员直接进工厂或企业进行专题的政策宣讲,向农民工介绍积分入户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申办的主要流程等;三是在积分入户办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制度咨询窗口或者咨询电话,还可在政府网站设立积分入户制度咨询栏,让农民工能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这项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从而有机会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粤府办[2010]32号).

[2]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和融入城镇工作的意见》(粤人社发[2011]306号).

[3]腾讯网.深圳首批积分入户名单中农民工仅占14%[EB/OL].[2010-11-12].http://news.qq.com/a/20101112/000121.htm.

[4]王道斌.南都网.广州积分入户3000入围名单公示[EB/OL].[2013-10-26].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10/26/content_1958716.htm.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高校 急救按摩课程 认同度

中医保健按摩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在人体的穴位上,不仅能够起到缓解疲劳、预防疾病的作用,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起到急救的作用。运动参与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某些急性损伤,这就考验着体育工作者的急救能力,通过选修急救与按摩课程可以学习到应对常见问题的处理手法,从而帮助急性运动损伤的人员进行急救。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天津体育学院选修急救与按摩课程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查阅中国知网(CNKI)相关内容的文章15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设计了《高校学生对开设急救与按摩课程的认同度调查问卷》,6位专家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判,评判结果为有效,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有效调查问卷的信息进行录入与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个人信息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天津体育学院男生选修急救与按摩课程的人数百分比为48.5%,女生的人数百分比为51.5%;他们的年龄从19周岁—23周岁不等;其中,本科一年级占的百分比是23%、二年级为27%、三年级为33%,研究生一年级为17%。本科四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由于整个学期都在实习,没有设置课程,因此出现本科四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作为被调查的对象。各系部的学生对于本课程的选修人次还是相当多的,主要是本课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具有实用性。

2.2 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

2.2.1 选择急救与按摩课程的动机调查

表1 选修课的动机调查

选课动机百分比

跟风10%

自己喜欢,对本课程感兴趣75%

为了凑学分8%

无所谓7%

从表1可知,75%的学生是因为对本课程感兴趣从而选择学习本课程,动机是驱动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动机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那么这种带着强烈求知欲的动力就促使学生了解、掌握急救按摩的相关知识。

2.2.2 学生对急救与按摩课程的认知调查

表2 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调查

认知百分比

传承中华文化17%

具有实效性55%

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用到

不了解23%

5%

通过表2的调查数据可知,课程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影响学生选择课程的主要因素,由以上数据可知急救与按摩课程是具有实效性的,并且通过课程的开设可以传承中华文化。

2.2.3 本校开设的急救与按摩课程授课内容的设计合理性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2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的设置合理;72%的学生认为不合理;8%的学生选择其他。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吸引学生选课的一项因素,课程内容设置过多,学生课上练习时间减少;课程内容设置过少,学生在本门课程上基本没学到知识,会影响下次学生选修本课程。

2.2.4 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调查

图1 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调查

由图1可知,40%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课时数太少。急救与按摩讲究中医的手法,18周的课程设置,学生对于手法的掌握只能学到皮毛,有很多学生想要继续深入的学习只能下学期再选本课,但是下学期的授课内容可能还是与本学期相同,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动机。

2.2.5 急救与按摩课程的设置改进调查

图2 急救与按摩课程的设置改进调查

由图2可知,37%的学生认为应该延长保健与按摩课程的课时数,延长课时数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但是具体的改进方式还是要由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期课程设置来安排。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选修急救与按摩课程的学生男女比例失调;本科三年级学生选修人数最多。

3.1.2 课程内容的设置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是否具有实效性也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学生希望通过延长课时数的方式增加学习的机会和掌握的程度。

3.1.3 学校应该通过了解选课学生的意愿及时调整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设置。

3.2 建议

3.2.1 课程内容可以增设不同性别学生喜欢的练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3.2.2 合理规划课程,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采集学生的意见。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4

1、你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2、你的性别

A.男B.女

3、是否师范生

A.是B.否

4、你了解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信息吗

A.比较了解B.不太了解C.完全不了解

5、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什么

A.培养合格的幼儿老师B.培养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C.以培养幼儿老师为主,兼顾培养从事相关幼教的人才

6、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A.扎实的理论基础B.丰富的艺术修养

C.细心耐心有爱心D.较强的管理能力

7、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A.乐观B.不容乐观C.不知道

8、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

A.绝大部分当幼师B.主要从事教育行业,不一定当幼师

C.较多从事与学前无关的工作D.不知道

9、你认为现在哪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大力扶持

A.中专B.大专C.本科D.各种学历

10、你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有性别差异吗

关于期货市场认知度的调查问卷 篇5

一、关于您的个人情况(单选)

1.性别()

A.男B.女

2.年龄()

A.20岁以下(不含)B.20-29岁C.30-49岁 □50岁以上

3.受教育的程度()

A.高中以下(含)B.大专C.本科D.硕士E.博士

4.您所在的单位()

A.政府(监管)部门B.行业协会C.交易所 D.期货公司 E.非期货公司金融机构 F.教育科研机构 G.新闻媒体 H.投资者其他,请列出:______________

5.您目前的职务()

A.单位高层管理人员B.单位中层管理人员C.一般工作人员

二、您对期货的认知程度

1.您以前接触过期货吗(单选):()

A.做过B.听说过C.半知不解D.完全没有

2.您对期货的印象是(单选):()

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 E.说不好

答案:()

3.您对于中国期货期货市场的总体评价是()

A.新兴市场,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B.市场已经饱和,可发展空间不大

C.是个零和游戏的市场,不感兴趣

4.如果有机会让您更彻底的了解期货市场,您愿意吗(单选):(A.非常愿意B.愿意C.随便D.不愿意 E.很不愿意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6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所在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大四□

3.您所在专业类别

A.理科类 B.文科类 C.工科类 D.农科类 E.艺术类

4.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乡镇C.农村

5.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B 了解一点C很多D 模模糊糊

6.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7.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8.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9.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A火把节 B第一口鲜C 长鼓舞 D 泼水节

10.京剧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

A50年 B100年 C 200年 D 300年左右

11.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寒食节 B 端午节 C 腊八节 D 河灯节

12.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13.中国的百花王是:

A玫瑰 B芍药 C 月季 D牡丹

14.如果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么耄指哪个年龄段?

A 70岁 B 70-80岁 C 80-90岁 D 100 岁

15.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认为: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 不乐观 D 不清楚

16谈谈你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7

近年来, 国内学者在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与购买意愿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王慧敏等[2]根据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证猪肉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刘超等[3]根据对北京市猪肉消费市场的调查结果, 指出一线城市居民的猪肉消费理念向猪肉质量方面发展。宁芳蓓等[4]根据山东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 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王怀明等[5]基于南京市各大超市实地调研数据, 使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标签标识的支付意愿。王军等[6]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购买行为。刘军弟等[7]根据上海和南京的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实际认知与消费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朱启荣[8]根据济南市的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消费者选择购买安全生鲜猪肉的意愿受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左雪峰[9]通过对全国40多个县市的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 指出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及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优质猪肉将成为市场的主导。

可见, 国内学者对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 现有研究仅限于对猪肉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购买意愿的分析, 未能从促进猪肉供应链高效持续运行的角度, 考虑消费者认知与购买意愿对供应链上游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市的767份城镇消费者调查问卷, 运用描述性分析法, 研究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 旨在为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调查方法与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3年1—3月寒假期间对山东省17地市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包括不同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家庭人均月纯收入和职业的城镇猪肉购买者。受访者的地域分布和基本情况详见表1和表2。

份, %

份, %

具体调查方法为:首先, 设计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猪肉质量安全认知情况和超市猪肉购买意愿三部分共计45个问题。其次, 选择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 100份, 并就调查的目的、方法、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然后, 调查人员利用寒假直接与受访者面谈, 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最后,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 得到有效问卷767份, 有效回收率为69.73%。

由表1可见, 各地市受访者比例与当地猪肉产量占全省猪肉总产量比例高度正相关。由表2可见, 767名受访者中, 女性占48.24%, 男性占51.76%, 与山东省人口性别比例基本一致;年龄主要集中在26~60岁之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36%;家庭人口在2~5口的占91.66%, 与山东省家庭人口结构基本一致;家庭人均月纯收入在在2 000~4 000元之间的占73.66%, 代表了山东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职业涵盖了行政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家庭主妇、下岗职工和其他社会各阶层。因此, 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 猪肉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分析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超市猪肉的理解和价值判断, 决定了消费者对超市猪肉的消费态度与购买意愿, 同时对猪肉供应链上游养猪场户、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消费者猪肉质量安全认知主要包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认知、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 以及对超市猪肉质量安全与超市作用的认知。

2.1 猪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认知状况

2.1.1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状况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日趋关注。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 表示非常关注、关注、比较关注和不关注的受访者分别占到35.72%、41.33%、21.38%和1.56%;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关注“瘦肉精”及其危害;92.57%的受访者关注甚至非常关注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猪肉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可见, 现实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他们渴望得到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安全食品。

2.1.2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状况

尽管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但他们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并不看好。调查数据显示, 受访者中, 33.90%的认为目前食品“不安全”, 46.41%的认为“比较安全”, 17.86%的认为“安全”, 仅有1.83%的认为“很安全”。近年来, 频频曝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日益严重的质量隐患和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增加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担忧, 给政府和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敲响了警钟。

2.2 猪肉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状况

尽管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比较关注, 但由于猪肉消费具有隐秘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认知程度往往较低, 影响了消费者辨别猪肉质量安全的能力。

2.2.1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与认证猪肉的认知

1)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的认知状况。猪肉质量安全指标规定了猪肉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调查结果表明,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 仅有6.65%的消费者表示“很清楚”, 七成以上停留在“不知道”或“听说过”的水平上。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的低认知水平将影响消费者猪肉辨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 对认证猪肉的认知状况。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是目前安全食用猪肉认证的三种基本形式, 消费者对它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 767名受访者中仅有7%~8%的表示“很清楚”;30%~40%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15%~30%表示“不知道”。对于三种认证猪肉, 受访者认为质量安全状况最好的是无公害猪肉 (44.85%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择) , 其次是绿色猪肉 (35.72%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和有机猪肉 (仅有7.56%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还有11.86%的未做明确判断。显然这一结果有悖常理。对此, 本文给出如下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受访者确实不了解三种认证猪肉真实的质量安全状况, 易产生逆向选择,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普及猪肉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二是受利益驱动和市场监管不力等因素的影响, 猪肉市场上时常出现以次充好、真假难辨的现象, 造成消费者对认证猪肉质量认知的扭曲, 这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整顿市场秩序。

3) 对品牌猪肉的认知状况。品牌 (包括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认知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10]。调查结果表明, 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同品牌猪肉的质量安全状况。当问及“双汇、雨润、得利斯等品牌猪肉的质量更可靠, 您是否同意?”时, 受访者中13.43%的表示“完全同意”, 70.14%的表示“基本同意”, 14.60%的表示“勉强同意”, 还有1.83%的表示“不同意”。

4) 对优质猪肉的认知状况。优质猪肉是由核心产品 (卫生、安全、营养和风味) 、形式产品 (品质、品种、品牌、包装和商标) 和延伸产品 (质量承诺、食用说明、信息传递和物流配送) 构成的整体概念[11]。图1反映了受访者对优质猪肉17种特征的认识状况。数据显示: (1) 核心产品最受关注, 这与消费者超市购买猪肉时最关注猪肉质量安全相吻合。 (2) 形式产品由于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优质猪肉优于普通猪肉的特性而关注度普遍较低。 (3) 延伸产品比形式产品更能体现优质猪肉的特性, 但与核心产品相比, 消费者对其并不熟悉, 仅作为核心产品的补充。

2.2.2 对问题猪肉的认知

问题猪肉, 指未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对问题猪肉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有效避免给消费者造成的身心伤害。调查结果 (详见表3) 显示, 对于“垃圾猪肉”及其危害, 不足10%的受访者表示“很清楚”, 超过70%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 近20%的表示“不知道”;对于“DFD”和“PSE”猪肉 (1) 及危害, 仅有4.82%的表示“很清楚”, 33.51%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 高达60%以上的表示“不知道”。这表明, 现实中消费者对问题猪肉的了解还很少, 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猪肉质量安全基本知识的欠缺。

%

2.3 猪肉消费者对超市猪肉与超市作用的认知状况

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商业形态, 已成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主流销售终端[12]。本次调查发现, 超市在猪肉质量、服务水平、质量追溯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

2.3.1 对超市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总体而言, 受访者中62.58%的认为超市猪肉“很安全”或“安全”, 31.55%的认为“比较安全”, 仅有5.87%的认为超市猪肉“不安全”。具体而言, 受访者对超市购买猪肉的看法 (可多选) , 最重要的是“质量有保证”, 被选比例为77.31%;其次是“价格合适”、“购物环境好”、“品种齐全”和“若发现问题可得到赔偿”, 被选比例在35%~45%之间;最后是“服务质量高”和“分割包装合适”, 被选比例在25%左右。这一结果为猪肉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改进指明了方向。

2.3.2 对超市猪肉标识信息的认知状况

调查中发现, 对于超市猪肉标识信息的若干选项 (可多选) 中, 受访者最关注“价格”, 被选比例占70.93%;其次是“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被选比例分别占61.02%和60.76%;“品牌”和“生产厂家”的关注度最低, 被选比例不足30%。究其原因, 第一, 价格与消费者收入关系密切, 在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较高;第二, 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消费者判断猪肉是否变质的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依据;第三, 由于中国市场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尚不完善, 消费者普遍对猪肉品牌、信誉和生产者名称缺乏信任, 因而关注度较低。

2.3.3 对超市在保障猪肉质量安全中作用的认知状况

作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主流销售终端, 超市对于维护和提高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本次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观点, 767名受访者中557人认为超市猪肉的进入门槛高,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优质猪肉才能进入超市;442人认为超市有较好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一旦发生猪肉质量安全事故, 既能维护消费者利益又能追查事故根源及其责任人, 有利于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429人认为超市能够向消费者传递猪肉生产的基本过程, 消除或减少猪肉生产过程的信息不对称,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384人认为超市能将消费者的要求与建议传递给供应链上游的生猪屠宰加工和养猪场户, 使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 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猪肉消费者超市意愿分析

猪肉消费者购买意愿, 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去超市购买猪肉, 包括三层含义:是否愿意按现有超市猪肉价格购买, 超市猪肉价格变动后的购买意愿和超市猪肉质量变化后的购买意愿。调查结果表明:767名受访者中98.44%的表示“不同程度地同意”接受有质量保障但价格适当高于农贸市场的超市猪肉, 其中17.99%的完全同意, 60.50%的基本同意, 19.95%的勉强同意, 99.22%的愿意购买高出农贸市场价格30%以下的超市猪肉。表4给出了受访者对于“超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和猪肉质量明显改善时, 家庭猪肉消费量如何变化”的选择结果。当超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时,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不同程度地减少猪肉购买量;当超市猪肉质量明显改善时, 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增加猪肉购买量。因此, 在现有家庭收入条件下, 受访者的猪肉价格需求弹性较高、质量需求弹性较低, 价格仍是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量的首要影响因素。可见,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降低猪肉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猪肉销售价格是猪肉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之一。

3.2 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认知理论, 消费者的超市购买意愿是超市购买行为的基础。准确把握消费者选择超市与超市猪肉的影响因素, 可以预测猪肉消费者的超市购买行为, 进而使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改进质量安全行为, 促进猪肉供应链的高效持续运行。

%

为了解消费者选择超市的影响因素, 问卷要求受访者从若干“愿意到什么样的超市购买猪肉”选项中选择2~3个主要影响。根据调查数据, 可以得知消费者对“社会信誉 (被选比例75.36%) ”、“经营规模 (被选比例47.85%) ”、“间隔距离 (被选比例45.24%) ”、“超市购物环境 (被选比例40.29%) ”和“交通条件 (被选比例34.03%) ”等因素的选择比例较高。这表明消费者偏爱到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周边超市购买猪肉。

为了解消费者选择超市猪肉的影响因素, 设计问题“到超市选择购买猪肉时, 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新鲜程度 (被选比例75.75%) ”和“价格 (被选比例74.32%) ”;其次是“生产日期 (被选比例67.14%) ”和“品牌 (被选比例53.06%) ”;最后是“生产厂家 (被选比例38.98%) ”。可见, “新鲜程度”、“生产日期”、“品牌”和“生产厂家”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猪肉的质量信息, 又是猪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实施冷链物流与品牌培育是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4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4.1 结论

本文利用来自于山东省17地市767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资料, 分析了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 结论如下。 (1) 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渴望得到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安全食品, 但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的认可度较低, 仅有不足两成的认为“安全”或“很安全”。 (2) 总体而言, 受访者明显缺乏猪肉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 难免产生猪肉购买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受访者中, 九成以上的“不很清楚”猪肉质量指标的基本构成, “不很清楚”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及其质量标准, 也“不很清楚”垃圾猪肉、PSE猪肉和DFD猪肉。 (3) 受访者中, 近八成的认为超市猪肉质量“很安全”、“安全”或“有保障”, 近七成的为超市猪肉进入门槛值高, 肯定猪肉供应链中的超市对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因此几乎所有受访者愿意购买质量有保障、价格高于农贸市场30%以下的超市猪肉。但在现有家庭收入水平下, 受访者的猪肉价格需求弹性较高、质量需求弹性较低, 价格仍是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量的首要影响因素。 (4) 在选择超市的若干因素中, 3/4以上的受访者考虑“社会信誉”, 近一半的考虑“经营规模”和“距离”;在挑选超市猪肉时, 3/4左右的受访者主要关注“质量”和“价格”。

4.2 政策性建议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地震;认知度;差异性

近年来,地震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继汶川大地震之后,玉树、雅安地震等接连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家经济和人文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实际生活中,经历过地震与否的人对地震的认知有所差异。本课题旨在调查经历过地震与否的大学生对地震认知度的差异性,提高大学生对地震的关注度,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急救措施的掌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

1.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2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6%。切身经历过地震的占66.9%,没有切身经历过的占33.1%。

2.2大学生对地震的感受。大部分学生(91.1%)对地震消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由深到浅依次为担心、震惊、好奇、恐惧。不同的是,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好奇”和“恐惧”的感受上明显强于经历过的学生。对于地震给社会造成的影响,52.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地震会造成一定恐慌,24.4%的学生认为会促进其了解相关的急救知识,21.4%的学生认为会给予一定的社会警示。

2.3大学生对地震的关注度。对于其它地区发生的地震事故,66.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偶尔了解过,16.5%的学生则不怎么关注,而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前者比例较大、后者较小,未经历过地震的比例结果却恰好相反。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获得地震消息,其次是“报纸电视”,仅有少部分同学是从他人口中得知。

2.4大学生对地震的安全防范意识。进入陌生场合时,55.8%的受访者表示偶尔留意过安全逃生通道的位置,23.3%的学生则大多数时间会留意,仅有11.7%的学生总是会留意,但仍有9.2%的学生从未注意过安全逃生通道的位置,且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的比例稍大于经历过地震的学生。针对地震前的征兆判断,多数学生能对一些明显的、有特异性的现象作出正确判断,譬如:鼠等穴居动物大量逃窜,大地反复多次出现裂缝鼓起后又消失的现象等。而对于某些不明显的,如:手机信号不稳定、声音忽大忽小、连续出现噪音等现象的判断力则较差一些。

2.5大学生对地震应急措施的掌握情况。对于应对地震时的

自救方法,68.6%的大学生表示学过部分有所了解,18.2%的大学生则有学习过的经历但目前基本无印象,而系统学习过的仅占7.0%,还有6.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没有学习过。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系统学习”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而未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完全没有学习”方面的比例则高于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

3.讨论

认知水平的社会制约性理论认为,认知水平受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同自然条件对认知水平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1]。由于地域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地震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地震消息表现为担心情緒,而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在好奇和恐惧心理的比例均大于经历过地震的学生。这说明地震对大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未经历过地震的大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切身经历,体会较浅,在对地震的情绪控制能力上稍有不足。大学生对地震的关注度不高,且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的地震消息,其比例高于报纸的途经,这可能是由于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于报纸的特点[2]。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学生的地震防御意识较弱,有少许学生甚至没有防御意识,特别是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同学。虽然很多受访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震前征兆可以作出正确判断,但对那些不明显的征兆判断仍有一定困难。所以,大学生应该强化防震减灾的行为,提高地震风险判断能力。当突发灾害发生时,人们面对灾害的行为及反应成为减少灾害损失中一个决定性因素[3]。而调查结果得知,多数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非正规渠道了解一些基本急救知识,但是了解程度不深。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增加正规培训的途径,扩大地震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或海报等普及相关地震急救知识;组织讲座并邀请专业人士为同学们详细地讲解地震急救知识;定期开展地震逃生演练,通过实践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真正从理论上提高大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实践上检验其对地震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齐秀强.我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朱莹,秦雪英,田君,等.北京市房山区居民预防常见突发灾害相关知识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6):527-530.

[3]翟永梅.民众防灾防护意识教育的重要性[J].生命与灾害.2010,4(4):5-7.

下级对上级评价调查问卷 篇9

尊敬的各位员工: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调查活动。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您对我司各级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满意度情况,步骤如下:

1.下属单独填写此项评估,不需要和任何人进行讨论。

2.如果你有直接领导、间接领导的,你需要对多级领导进行评价。3.填写完毕,注明本人姓名和职位,以及被评估人的姓名和职位,独立发送给人力资源部。

4.人力资源部对调查问卷汇总评估意见,暂时作为内部审核参考意见,上交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处,不向被评估人进行反馈。

5.如果有必要对被评估人进行反馈,我们会先征求评估人的意见.请在以下的选择中打勾注明你的意愿。

可以记名形式________向被评估人反馈此评估表的内容 可以不记名形式________向被评估人反馈此评估表的内容 绝对不可以________向被评估人反馈此评估表的内容 人力资源部会将评估人的意见及其结果高度保密。

调查问卷:

1.部门领导是否以身作则,能带头遵守公司各项规定。○是 ○否

(说明:)2.领导布置任务清晰,责任到人,有始有终,执行有力。○始终做到 ○偶尔 ○完全乱套

(说明:)3.部门领导吃苦在前,敢挑重担,有团队意识,先部门后个人,以部门整体利益为先。○基本做到 ○偶尔指挥别人,自己不做事 ○光说不到(说明:)4.部门领导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我的努力和工作进步,并进行表彰;当我遇到困难时,部门主管是否能够激励和鼓励我,并帮助我解决困难。

○是 ○偶尔能 ○否

(说明:)5.垃圾向上传,主动反应同时消极情绪并提出解决方案,信心向下传,能够积极正确的理解公司各项任务或调整,并有效传递给部门同事。

○是 ○偶尔能 ○否

(说明:)6.部门领导是否能在部门内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合理的部门规章制度。

○是 ○偶尔能 ○否

(说明:)7.部门领导能够倾听你对有关信息的认知,征求意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是 ○偶尔能 ○否

(说明:)8.部门领导能够主动开展工作而非一味被动服从,能从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竟可能多的成果,善于发现资源、进行完善及富于创造性。

○是 ○偶尔能 ○否

(说明:)9.部门领导对工作中的细节及准确度给予应有的重视,能够准确完成工作并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水平。

○是 ○偶尔能 ○否(说明:)10.部门领导能够与本部门人员一起有效地工作并共同完成本部门工作目标,能够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

○是 ○否

(说明:)11.部门领导善于放手和授权给下属,并在部门内营造和鼓励乐于协作的精神。

○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

(说明:)12.部门领导具有亲和力但不失威信。○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

(说明:)13.部门领导有很强的局面控制和驾驭能力,处事周全、果断。○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

(说明:)问答题:

1.你认为你的领导在工作中与你的关系如何?工作之外与你的关系又如何?

对物流公司的调查问卷 篇10

公司

您好,不好意思,耽误你您一点时间,我们是焦作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实训任务,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帮助我们做个问卷调查,谢谢!

1、请问贵公司有无仓库()

A、没有B、有大概面积

2、贵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学历一般为()

A.高中及高中以下B.专科C.本科D.本科以上学历

3、贵公司基层员工资一般为()

A.800以下B.800—1500C.1500—3000D.3000以上

4、贵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为()

A.个体户B.中小型企业C.大型企业D.其他

5贵公司是如何进行人员招聘的()

A.贴招聘启示B.人才市场招聘C.高等院校招聘D.其他

6、贵公司对竞争对手是否了解()

A.不了解B.一般了解C.十分了解

7、贵公司是否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

A.否B.是

8、贵公司主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A.资金B.人才C.劳动力D.市场E.其他

9、贵公司发展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A.市场营销B.物流管理C.企业管理D.其他

10、企业主要从事何种业务()〔可多选〕;

A.物流咨询与物流系统设计B.信息系统管理C.库存管理D.包装加工E.配送F.仓储G.运输与装卸H.其他

11、企业的业务辐射范围()

A 仅本城市B 仅本省C 本省及周边省区D 覆盖全国E跨国境(国际)

12、您对高校物流毕业生的具体看法有:()

A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B各校毕业生差异较大,难以比较 C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D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E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本专业的发展现实

F高职大专的毕业生比本科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更强

13、贵公司在订单处理当中是否存在货损货差()

A.没有B.有

14、说说您对贵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哪些好的建议

15、说说您对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11

【关键词】危急值报告制度;呼吸内科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6-01

危急值的出现,表明患者可能正处在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此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1]。故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执行,可畅通危急患者的绿色诊疗通道。而护士在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心枢纽作用,为了了解本院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认知及执行情况,探讨如何有效落实护理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45名呼吸内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本院呼吸内科45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职称:护士8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及以上20名;学历:大专:12名,本科及以上33名;工作年限:1-5年20名,5年以上25名。

1.2方法

通過专家指导及查阅文献[2-4],根据本院危急值报告制度[5]相关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含①一般信息:包括职称、学历和护龄②危急值相关知识:包括常见危急值项目及范围、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判断标准:其中对危机值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标准为在10个小题中答对7题及以上为掌握,答对1-6题为未掌握。③目前危急值制度和流程执行现状:包括标本处理、登记规范、通知医生、病情观察。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题型均为单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调查显示,45名护士中有39人能够正确掌握危急值相关知识,掌握率为86.7%。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护龄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年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低年资护士。

3讨论

调查显示,本科护士对危急值制度掌握情况结果满意,达到预期水平,对危急值相关知识和报告流程的掌握率分别为86.7%和93.3%,后者明显优于前者,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危急值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护士整体理论水平。笔者发现本科护士对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浓度、氧分压、血钾、凝血酶原时间这5项危急值指标掌握情况最好,这可能和呼吸内科专科特点较强,病人多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经常要进行血气和血钾监测有一定关系。同时笔者统计发现上述5项指标也是本科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几个指标。调查显示低学历、低年资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如高学历、高年资护士。分析原因这与低学历、低年资护士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全面,变应能力较弱和缺乏临床经验有关,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但不同层次护士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分层次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知识和法律意识培训,尤其加强对低学历、低年资护士的教育培训、考核。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护士作为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中间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对护士的危急值相关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学习和培训可以有效杜绝人为因素的缺陷发生,使各项工作环节实行无缝隙管理,有效地避免了工作失误,充分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从而提升临床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大干,郭希超,徐根云,等.危急值项目的应用评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95-698.

[2]李庆印,朱志鸿,韩璐,等.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01-4003.

[3]孙萍,孙丰娥,赵秀华.心内科护理人员临床检验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7-2069.

[4]张凤兰,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知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43-45.

对推拿按摩认知度调查问卷 篇12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本次问卷一共发放1000份,收回969份,有效率为96.9%。参与调查的男生496人,占总人数的51.19%,女生473人,女生所占比重为48.81%,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重43.03%,大二学生所占比重16.92%,大三学生所占比重36.95%,大四学生所占年比重2.37%。文科生占总人数的55.52%,理科生占总人数的15.48%,工科生占总人数的24.25%,医科生占3.30%,其他学历占1.44%。政治面貌。被调查学生中中共党员有4.95%,共青团员有92.78%,民主党派和群众各占0.21%和2.06%。问卷分析如下:

(一)认知上的真空

“知,情、信、意、行”,是个体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环节,其中知是先导,要让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必须学习,认知相应的规范。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67.60%的受调查同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示了解,32.40%的同学表示不了解。问及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内在联系?有24.77%的同学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65.22%的同学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86%的学生认为这完全是两回事,7.64%的学生说不清,还有0.52%的学生选择其他。问卷中提到“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内在联系”(多选),69.04%的同学选择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88.24%的同学选择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展开形态和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认为毫无关联的占3.30%;问及:您觉得以下哪些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选)有80.50%的学生选择自由、平等、公正、法制,79.05%的学生选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同学有55.21%。也就是说,只有55.21%的学生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然而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真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理想信念的模糊

信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上升为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转化为行的关键环节。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方面同样存在不容乐观的现象,表现为理想信念的模糊。当问及您觉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需要信仰时,有96.19%的学生认为需要信仰,只有3.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信仰。但当问到您的信仰是什么时,被调查学生中有46.85%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4.33%的学生信仰佛教,有2.89%的学生信仰基督教,无信仰的占到36.95%,其他信仰的占8.98%。当问及:您是否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选择很了解的百分比为8.57%,选择知道的百分比为68.83%,不清楚的同学也有22.60%。

信仰是一个民族国民的精神家园,虽然大部分同学认同信仰的重要性,但是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信仰是比较复杂的,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有46.85%,虽然占了最大的比重,但是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在大学生中的信仰中所占的比重居然不到一半,着实是不容乐观的。这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理想信念模糊。

(三)知行脱节

行,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实际生活当中。然而通过对认识和信仰的调查,当问及你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时,认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的比例为92.77%,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与我无关的比例为3.41%,认为没有必要和其他的各占1.65%和2.17%。92.77%的同学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密切相关,更需要践行,这一点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他们潜在的理解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正确正面的价值观,还是需要我们进行倡导,更加需要我们去践行。

当问及: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的思想中去?选择搞好课堂教学的有45.48%,选择搞好班级党团第二课堂活动的有39.76%,选择开展经常性的读书评论活动的有48.33%,选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贯穿到学生手册及各类评优创先活动中去的有45.00%,选择用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的有68.33%,选择主要靠学校把各项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好,把育人质量提上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工作自然就好了的有32.38%,选择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品德养成的求荣避辱心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的有40.71%,其他的有6.19%。

虽然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信仰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真空现象,但是当问及是否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大部分同学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且也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也就是说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践行的重要性,但如何践行并未给出答案。

二、“趋荣避辱”心理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

当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选择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的有69.97%,选择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的有48.61%,选择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的有32.40%,选择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作用和影响的有55.62%,选择家庭教育的缺乏的有33.54%,选择当代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的有52.32%,选择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会吃亏的有27.66%,选择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的有44.99%,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触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共鸣的有42.11%,其他的有6.40%。调查分析有42.1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未能触动其内心,引起共鸣。因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抓住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笔者认为“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

所谓“趋荣避辱”心理机制,即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价值观所产生作用的一种活动原理或机制。荣誉感、羞耻感和良心是“趋荣避辱”心理机制的主要内容。“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对个人行为的积极评价,因而个体内心产生的自我欣赏的体验。“辱”即耻辱,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贬低与嘲弄,是社会对个人或是对社会外部的精神打击,使人内心产生让人愤怒的耻辱感。良心,是指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能够调节和控制自我,它是个体行为隐蔽的调节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被践行并且产生了良好影响和结果后,能够使人产生荣誉感,得到满足和欣慰。否则,背离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就会使人感到痛苦和折磨,产生羞耻感。

荣誉感则是人们在生活上的精神支柱,是不断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和积极向善的内在动力。正确的荣誉观对于人们为善去恶、积极向上能起到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心理上保证一个人健康成长、趋于完善。羞耻感是一种痛苦体验,是流露于内心受“辱”时牵动自尊的激愤情感,让人们的内心产生自我责备。羞耻感从反面激发着个体奋发向上。马克思说过:“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4]这种愤怒能使人们控制自我,抑制导致耻辱感行为的再次发生。为获取社会主流的认同,人们通过羞耻感完善自我,鞭策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趋荣避辱”心理机制是个体趋善避恶、趋荣避辱、奋发向上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内在驱动力,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学生“趋荣避辱”心理,创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教育。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要拘泥于形式,单一地进行理论灌输。对于现实中敏感性的社会问题,教师所应该做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而不应逃避。例如,当前社会的一些敏感且热门性的话题: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不少学生就觉得中国太软弱,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理性的爱国,而不是抛开实际问题,做一些空洞的说教,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教育界有句名言:智育不全是废品,体育不全是次品,德育不全是危险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人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构成了人的所有探索和行动的母体,个人的生命在生活中获得展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原发和归宿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如此,才能“使精神中最深刻的东西成为可以关照和领会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利用学生良心、趋荣避辱的心理,联系理论和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环节中。

其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利用学生的良心、荣誉感、羞耻心等心理机制,创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引导学生趋荣避辱,让他们自觉地将认知、情感与核心价值观一致,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参与性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最后,应注重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大学生具有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等特点,因此,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教育者首先应该提升完善自身,同时还要尊重大学生的创造性,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自己去探索。可以围绕某一专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赛,等等。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于徐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践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知真空、理想模糊、知行脱节的现象,进而分析了“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最后从“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角度入手,提出创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05):2.

上一篇:人大代表请假条下一篇:学生自主选座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