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共12篇)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要在他们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设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的过程中获得的, 而不是靠消极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所能获得的。把启发式教学法这一教学思想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解决经过他们自己努力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外,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为此, 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用略读的方法去阅读课文, 一般要略读两次, 第一次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对文章内容有个粗略了解, 第二次的目的是跳越与文章主题无关或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信息和段落而抓住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和段落, 并把这些有关信息摘要记下。在课内讨论时,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改变碰到一个单词查一个单词、抓了单词放了句子的不良学习方法, 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判断并掌握处于不同的上 下文中多义词的意义。以fare 词为例, 它在以下三句中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意义: 1.Fare, please, the bus conductor said.句中fare 的释义车票。
2.We join them, obtaining a plate of snacks.This is not the usual disco fare.We have been issued a sort of Pink Napoleon pastry, a scoop of black caviare on a pastry puff and a glass of chocolate milk.句中fare 指伙食
3.If he does indeed step down as prime minister next year-and many Singaporeans are beginning to wonder how will this island fare? 句中fare 释为发展进展, 是动词。
大多数学生虽然熟悉fare 在第一句中的意义, 却不能判断它在第二、第三句中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在第二句中fare 一词前后出现的几个词组, 如a plate of snacks, Pink Napoleon pastry, caviare, pastry puff, chocolate milk.从上下文中, 学生领悟了fare 在句中的词义。在理解第三句中fare 一词时, 以提问形式使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幅多年来为人民所信任的国家领导人一旦离任, 人民担心的景象。于是学生们便将fare 理解为go, get on。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潜在能力, 就能在学习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猜词义外, 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进行预测。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从文章的信号中去预测文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在再往下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证实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而达到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在文章前, 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猜测文章内容, 做到对文章可能传递的信息心中有数。通常, 学生们在这一阶段都能开动脑筋, 思想活跃, 各抒己见, 而教师则对学生所作的推测暂不加评论, 对他们的英语表达也只注意流畅程度, 而不是精确度。一些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假设被排斥后, 与文章内容一致的假设则将成为对文章的最后理解储存在记忆里。事实证明, 推测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的有效手段, 因为它暗示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何处, 并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可能出现的理解方面的障碍, 从而加速了理解过程, 提高了阅读速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篮球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思想。该方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规律,运用各种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法传授知识,从而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对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为篮球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方法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科技大学2010级男生60人。测试内容为:6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全场折返跑以及罚球的达标情况。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经t检验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通过知网搜集的40余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基于本次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问题,通过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2003对测试和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整理,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整理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研究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完成篮球技术教学课教学时数后,我们对两组学生往返上篮和持球突破成绩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技术评定,由表2可见,经过篮球技术课的学习,实验组学生持球突破平均成绩为15.83 s,对照组学生平均为14.34s,两组学生持球突破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了启发式教学法比较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具有优越性。
对两组学生篮球技术考试经t检验进行对比,罚球、半场往返运球的达标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技术掌握情况的技评成绩比较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4),以上分析可见,启发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学习成绩。
2.1 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学习兴趣与参与影响的进行比较(表5),启发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生自我体验,积极思考,学生对篮球技术原有认知不断得到充实,促进新认知的形成,学生篮球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篮球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会学,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上,进而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可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并建立正确动作表象,激发练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提高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
2.3 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启发式教学法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意识、学习方式等有积极影响(表6)。教师就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结合教师讲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常识和技能为微型课的实践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2.4 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启发就是通过实践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如篮球全队战术训练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进攻轻防守的思想,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组织教学比赛,一是防守的重要性,二是防守与进攻的关系。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比赛体会,教师及时分析防守在全队战术中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启发更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防守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1.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传统的篮球教学来说,启发式教学法在篮球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成绩上有更大的显著性差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2.启发式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练习欲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激发点在于积极探索方面,但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独立锻炼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发性,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育学生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仅要给学生输入创新意识,同时还得给学生思维活跃化。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73-180.
[2]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35-354.
[3]于建兰.高校体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81-83.
[4]陈广旭.启发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2-12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篮球教学 问题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篮球是一项深受高中学生们喜爱的竞技运动,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高中篮球教学水平的提高。启发性式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在教学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成功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使得高中篮球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此,本文就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着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特点。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提高自主进行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这一教学方法主要以高中生为教学主题,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可以不断发挥高中生的积极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篮球教学模式,这十分有利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高中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会积极改变以前篮球教学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事件的安排,进而为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能给予高中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篮球技巧的训练,进而促进高中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篮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继续拧相关运动技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并建立正确动作表象,积极调动高中生进行篮球练习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果,让高中生从被动的接受篮球运动技巧转变为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运动技巧的掌握水平。
(三)有效发挥高中生的主动能动性
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可以将高中生对篮球运动技巧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让高中生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篮球全队战术训练中高中生普遍存在着重进攻轻防守的思想,运用启发式教学让高中生带着两个问题组织教学比赛,一是防守的重要性,二是防守与进攻的关系。在这一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进行以比赛为主题的讨论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分析防守技巧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让高中生充分了解防守这一篮球运动技巧的重要意义,并注意在运动中进行运用。
二、现阶段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部分高中生反映,现阶段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高中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不够以及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高中篮球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中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为了更好的提高篮球运动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教学主体性不被体现
无论是哪个阶段或是哪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高中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在篮球教学过程更要突出高中生的主体性。目前,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对篮球相关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同时,有些教师担心高中生对难度较大的技巧不能够熟练的掌握,因此对这些技巧进行重复的讲解,忽视了高中生的主体性。现阶段,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师讲解过多、做的过多,在课堂上占据了高中生大部分的时间,进而导致高中生没有时间进行这些技巧的练习。除此之外,教师对于相关知识讲解过多,直接导致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降低高中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使得篮球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篮球理论教学过少
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发现,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师更注重对于相关实践技巧的教学,认为篮球教学就是让高中生学会如何进行打篮球,为了让高中生更好的掌握打球方法,过于重视篮球技巧的教学,而忽视对相关基本理论的教学,这导致高中生对篮球运动这一项目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进行相关篮球比赛过程中,篮球的一些基本的犯规动作、运球的细节以及控球的方法等,这直接导致高中生无法深入掌握篮球这一运动项目。除此之外,虽然现在大部分高中篮球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但是对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掌握的较少,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全面的讲解理论知识,这位高中生全面掌握篮球知识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三)篮球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中篮球教师都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看上去较为完善,但是无法长期进行使用,一旦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降低高中生学习篮球、进行篮球运动的兴趣并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这十分不利于篮球运动的教学。同时,部分篮球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时间过长,高中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除此之外,大部分高中篮球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各个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无法对高中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方法,针对性教学得不到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高中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在此,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现阶段高中篮球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校领导、教师以及高中生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学校领导方面的措施
在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中,篮球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学校领导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措施如下:相关领导要重视自身领头羊的作用,对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积极进行创新,并组织相应的监督小组对于教师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水平进行分析总结;二是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对于无法熟练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以及对篮球基本理论不熟悉的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以及专业素质。
(二)教师方面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高中篮球教学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高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年轻的教师或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時候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崭新的角度进行教学,重视高中生主体性的体现,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对高中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2.充分体现高中生的主体性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高中生主体性,积极调动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高中生要全程参与相关篮球知识教学,在启发高中生之后,要给予高中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尊重高中生的想象。同时,我们要还鼓励高中生对于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提问,培养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对篮球兴趣的不同,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之前,需要对高中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注重师生之间对于篮球运动技巧的沟通,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转换自身角色。教师要从高中生的角度进行篮球教学内容的思考。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篮球运动兴趣较高的高中生可以教授一些技巧性较强的篮球技巧;而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对于篮球运动兴趣不高的高中生要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篮球活动,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4.提倡开放性
在进行启发式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全面了解高中生对于篮球知识的需求,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全方位实行篮球教学工作;二是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除了进行启发式教学,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培养高中生终身锻炼的习惯,让篮球运动从课堂上不断延伸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高中生方面的策略
高中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者,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在进行篮球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要重视自身价值,在学习过程要要有自主意识;二是在启发式篮球教学过程中,重视主体意识,不盲从于教师的相关指导;三是强化自己篮球知识。在上课之前,高中生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篮球知识方面的准备,进而强化知识储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方法,能积极促进高中篮球教学效率的提高,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教学中,能够将学生学习篮球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篮球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中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启发式教学能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晓乐.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4.
[2]刘俊秀.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
唐 烨
摘 要:快乐体育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篮球是一项深受男大学生喜爱的运动,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篮球教学的体会,阐述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及教学特点,并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在篮球课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教学 ;篮球课
前言:
“快乐体育”是毛振明博士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新的教学论,又称目的论,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把内在乐趣作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1]。“快乐体育”萌芽于20 世纪60~70 年代,80年代流行世界各国,尤以日本在体育教学中为盛[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与终身体育思想密切相关。要求体育教学不能带有教师的强制性,而要重视学生的自发性、自主性、自律性及个体差异,使他们得到体育乐趣。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乐趣,加深他们对运动乐趣的理解和感触,提高学生的自由享受乐趣的能力。本研究尝试在篮球课中贯穿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篮球课教学注入新鲜空气,缓解一下目前沉闷的篮球课教学现状。
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表现方式
(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表现方式
1、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
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在教学的观念上 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机构。
4、在教学方法上
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施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围绕高空展开立体型攻守对抗的活动性游戏,它起源于人类劳动生存过程,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反应。由于篮球运动欲与普及和开展,通过篮球运动可以达到愉悦身心、健身强体因而提高社会文明,充实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深受大学生喜爱,更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首选项目。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却始终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既教师教给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然后学生学习、模仿,学生只是一味地完全按固定模式被动学习,完全忽视了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快乐体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使篮球真正成为学生久学不厌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快乐体育融入篮球教学中。
(一)变教为导,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学法就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决不能程式化。有些简单的动作,学生就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动作,通过教师分解示范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动作则需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反复演示学生才能慢慢体会;学生学习篮球动作不是靠教师讲懂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练会的,学生自己通过肌肉运动感觉来体会肌肉的用力,动作运动的方向、路线和各肌肉、各关节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最简捷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减少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比较、分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创新能力,并学会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动作日趋完善。另外,教学中教师更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对现行的教材进行分析,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简化、分解教学。并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篮球课教学中教师不一定把篮球技术动作一个一个的手把手教给学生,可以采用篮球游戏的方式,通过变换方式组成各种丰富多彩的篮球教学内容,把移动技术、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 和投篮技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首先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这样学生们会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然后模仿练习,教师和同学都在一种欢快愉悦的环境中教学与训练,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会把这些技术打乱顺序练习,既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又开动学生脑筋,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变纯动作教学为与运动美相结合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篮球更是集力与美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不仅符合美的本质特征,其运动过程本身更是一种美的展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单纯地教授学生动作技术,而是把动作教学与运动美相结合,在每堂课中都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美学思想,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地掌握各种动作。同时,常对学生进行过程和阶段性整体上三类美的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使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形体、姿态、气质不断地向着优美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美和人体美的追求,并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篮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满足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更满足个体不断完善的需要,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篮球教学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语言与体势语言的互动结合
在篮球课教学中,教师将语言表达与身体的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等体势语言协调地融为一体,能够增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当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时,当学生间相互观察、评价、帮助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比如用语言来表扬:“真不错”
“好极了”“真坚强”“真棒”等。对学生个人或集体良好表现的评价,或是以欢愉的表情、或是用由衷的掌声来表达赞许,这些都会引发全班学生的热烈响应。
(四)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评价
每次篮球课中,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好的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差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从好的同学身上学到了技能技法,根据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锻炼提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锻意识的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五)把篮球游戏注入课堂教学
快乐体育在篮球教学的运用最大的表现就是同学们能在篮球课中真正体会到体育的快乐,篮球运动中有些战术和技术动作或者配合比较枯燥、单调,但必须通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形成。大学生上篮球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把篮球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为素材传变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这些动作和战术配合,可避免枯燥感,在一般性的练习汇总难以弄清的技术、战术通过游戏往往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在以篮球运动技战术为素材的游戏中,学生往往会由于兴废性高或者求胜心切,出现不注意动作质量,甚至动作变形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提示学生动作规格,使学生在好胜心和高质量的双重动力驱动下全力以赴,认真做好练习,达到有学有练提高的目的。
(六)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既要严格又要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切不可生硬粗暴。在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对那些智力和体力差的同学更应该热情的帮助,使他们把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变成增强信心,勇于进取的过程。要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不冷淡弱者,也不偏袒强者。同时,教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小结 在篮球课教学中,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习的愿望,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理解篮球运动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实施快乐体育的真谛。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刻板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陈俊愉,刘佩.园林花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
3.2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注入游戏可改善训练形式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投篮的训练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电玩城中活动篮筐的投篮,设计活动篮筐,让学生进行投篮,增加投篮的趣味性,这种投篮的升级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趣味性投篮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篮球的学习活动中。
3.3游戏法在结束部分的运用:篮球训练活动让学生心理和技能等方面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疲劳,为了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训练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身体疲劳,我们教师应该在训练结束后设计必要的趣味性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和消除身体和心理疲劳,让学生身体和心理轻松,恢复元气,投入下节课的学习中去。
4结束语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增加篮球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篮球技巧,同时还让学生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杨俊潘.探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4,12:83-84.
[2]郭路.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4:117-118.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当前, 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发展, 教育体制也随之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教育体制正在对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教育体制的转型升级使得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更大挑战。 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备受广泛关注。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都统统暴露出来。 因此,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它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丰富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启发式课堂提问的方式予以实行。 当前, 初中物理教学中, 启发式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首先, 教师对启发式提问的模式和标准把握不够透彻, 在提问过程中, 很多问题比较封闭, 不具有开放性, 使得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局限在小小的空间里, 而且, 教师所提问题, 往往都是有某一个既定的答案, 使得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受到极大束缚,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其次,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 由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 使得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容易紧张, 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教学思维,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相反会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倍感压抑;再次,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 忽视对难易程度的把握。 在提问过程中, 过于简单的问题, 容易让学生觉得缺乏挑战性;而太难的问题, 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因此, 如果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视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 则会严重影响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效果, 也会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提问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 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中, 启发式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让启发式教学真正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用, 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广大物理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下, 笔者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模式。
1.采用比较式的启发式提问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 但有一点教师是必须注意的, 那就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 这样, 才能够让提问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 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式提问的方法,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 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并且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 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电路的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 首先需要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一个充分认识和了解, 这样, 才能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别。 这样的提问方式, 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2.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因此, 在启发式提问时, 教师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发散性, 发散的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 学生的发散思维极为重要, 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才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学的模式,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 让每一个小组自主讨论, 并总结出每一个小组的观点。 这种合作教学的方式,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 当前, 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当立足于当前启发式提问存在的问题, 积极思考,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断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国家实施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 是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手段。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因此,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作者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 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华林.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巧问”活水来——浅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六要[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老师按照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知识、教学原则及学生知识能力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引导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的总结。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是兴趣很低,那么他们就很难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即使死记硬背掌握了部分知识,也很难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启发式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教师应该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仔细探究关于授课模式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第二,启发式教学中涉及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会出现遗漏教学重点的现象;第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启发式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主研究中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第五,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提问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加强对提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求所提的问题具备高诱惑力与启发性,而且答案形成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相互探索,杜绝出现教师主动提供标准答案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老师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的时候,当讲到关于孔乙己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及人物性格特征时,应对学生提问相关问题,如“是谁在迫害孔乙己?谁才是真正的元凶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自觉地相互交流探讨,并大胆发言。有的同学说:“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真正凶手是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孔乙己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社会环境中,即使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也难免任人侮辱、奚落甚至遭人迫害。”对于这些答案,老师应该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知识得到巩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方法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双比”教学法
“双比”教学方法指的是对比教学法和比喻教学法。
1对比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将几项学生极易混淆且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教师在进行《故乡》这一课的教学时,针对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描述,可以利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如“对比闰土中年时和少年时,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不同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并要求学生回答。这时候,学生纷纷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的同学说:“中年时的闰土,满脸灰色,同时夹着丝丝皱纹,双手像松树皮似的;而少年时的闰土,圆圆的脸上泛着紫色,并有着圆实而红的双手。”有的同学说:“这是由于苛税、多子和兵荒等造成的。”显而易见,应用对比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顺利地掌握知识。
2比喻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运用比喻和打比方的方法,创设出形象的课堂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的思想会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课文知识的内涵。
例如,老师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当讲到“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中词语的妙用,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比喻、打比方的方法。教师可以这样说:“犹如纸张和照片之类的东西,才能够‘镶嵌在门框中与镜框中,文中的老王之所以是‘镶嵌在门框里,就是显示他已经瘦得像纸、照片一样薄了”。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更容易的掌握知识。
(三)模拟教学法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将问题的难度控制为50%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想要快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就需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模拟情境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阅历水平、年龄及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提出适宜的问题,进行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充分融入模拟当中,互动交流,从而愉快地学习。
(四)情感教学法
在文本当中,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感受情感必须披文入情,这样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么文字只能成为呆板的符号了。怎样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对此,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例如,《卖炭翁》中有这样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会反过来呢?因为天寒才将碳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这样启发,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老人矛盾心理中蕴涵的痛苦和辛酸,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总之,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十二册,内容很多。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体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小学阶段各学期乃至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的要求,正确把握整个小学阶段及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就应该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0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有的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提问题的老师。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个成功的教案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比如《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你知道灰尘有哪些危害吗?(用文中文字回答)
②你了解灰尘多少?知道它的特点吗?(概括回答)
③灰尘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又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呢?(答: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将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④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太深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体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藉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启发式的运用是为了纠正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注入式的弊病,也就是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地进行灌注,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正确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运用启发式就要把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逐渐改变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畸形教育现象。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等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下面我就浅谈自己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这是有道理的。
高深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首先,要把握好疑点,不要老提出那些只让学生作简单的判断式回答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应不应该”等。切忌无痛呻吟的什么都议一议,要议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用议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其次,提问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杂,以影响教学目的实现。
再次,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李拘泥于让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
设疑要做到以上这几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学,工作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讲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内容时,针对同学们对宗教迷信的模糊认识,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迷信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从来就有的吗?二是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万能的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呢?那么通过一问题的思考解答,就剥去了宗教迷信神秘外衣,这是人类愚昧无千的产物和表现,第二问题的设置是很巧妙的,是一个二难命题,不论对它作出肯定的回答,都要导致否定上帝的“万能”,上帝是人造的,这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认识,澄清了一些模糊的看法,那么我们设疑启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
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较多,这就需要教师
在教学中善于列举实例,化抽象为具体,使同学们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得到启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列举的事例要力球恰切、有趣、有新意,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启发他们学习思维。
恰切是指例子要中肯,所举的例子要和说明的观点、问题一致,不要牵强、硬套,比如在讲爱国并不能因祖国的暂时落后、贫穷为条件时,我列举了我国的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学者象李四光、丁洁琼、华罗庚、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享受,高薪聘请等待遇,毅然冲破国餐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而有力地说明了爱国并不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等到祖国富了才热爱。新鲜有趣就是指所举的例子内容要新,时间要近,时代感要强,要生动、耐人寻味,更多地反映当代世界的人和事,反映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新成就。比如在海湾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的观注,同学们都相当关心,褒贬不一,抓住同学们这种学习热情和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阐明了海湾危机的起因、本质、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所在及我国对海湾局势的基本立场、态度,从而说明当维持世界和平的必要性及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让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真正意图。
举例还要有针对性,针对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特别是重、难点知识,针对当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际和学生实际,作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切实地感受,真正地爱到启发,避免空洞地说教,从而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第三、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
“启”和“发”是相辅相成的因果 关系,没有教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一般来说,通过教师的“启”学生跃跃欲试,心里明白就是成功的,反之,教师虽“启”了,学生依然如故,没有反映,变是失败的,所谓“留;有余地”,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比如,在讲到《热心助人》这一课时,我谈到了不少助为乐的道理和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故事,比如象张华舍身救老农的事迹,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我„„那么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在现场„„”,让大家讨论两分钟后回答,一下子大家的兴趣都高涨起来,互相讨论,踊跃发言,有人说去报告,有人说自己没力救人,也有人说跳下去救人等等,通过了讲座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热心助人是不讲条件的,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据此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我不在现场„„”让大家课后思考,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就更深刻了,也真正从讨论中提高认识。总之,要做到“启”而有“发”就要打破者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读、议、讲、练相结合,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利用音像直观启发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启发。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巧借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启发。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 ,用“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也可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背影》一课中, 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已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 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形象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手法;而《背影》这篇文章,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父亲“颓唐”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 。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留下的一个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构思,作者独具匠心;这个悬念,激发学生细细往下看,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充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就加深了。
四、合理采用设置疑问进行启发。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前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五、借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进行启发,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例如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 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在投影片上,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会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概述
1. 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的中专教育毕业后进行就业的双选活动, 学生更加关注对就业技能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学习数学知识无法提起兴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自古以来的著名学者都对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进行过深刻的研究, 建国以来, 我国的教育行业针对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不断的突破性研究. 启发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问题、掌握知识, 面对问题愿意自主的探索, 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目前的中专数学教学中, 往往是通过教师的一味教授, 对课本知识照本宣科, 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在课后也没有计划的去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工科考试难关, 却无法真正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
2. 启发式教学理念的相关研究
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是基于人本主义建立起来的, 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探索. 启发就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所领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己带给自己启发式的学习. 在对中专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分析授课对象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 对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水平进行严格的分析,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消化, 学生不断的学会思考问题, 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能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需要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理念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的更新,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加入多媒体的使用, 积极主动的将课堂打造的更加生动活泼. 启发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 讲师以学生为中心, 利用教师的授课对知识进行串讲, 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锻炼, 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知识一味的进行讲解, 在课前进行备课时也没有针对性.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进行提问, 如果教师进行过多的提问,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 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主动思考, 抱着应付的心态. 学生如果总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就会对教师形成依赖, 无法自主的探索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 要避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分依赖, 例如过多的依赖幻灯片展示就会使教师对知识的推理产生惰性, 而数学又是一门需要不断推理验证的科目. 在一定程度上, 课堂上对黑板的合理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强数学知识展示的直观性.
2. 进一步加深启发式教学里面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专学校中录取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学校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因此, 中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困难. 教师如果没有合理地进行引导, 就无法弥补学生自身知识的缺陷, 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 如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 就会产生自尊心的挫败感, 当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时, 学生不能准确的进行知识的理解, 就会逐步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中专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陌生的知识, 在自己的内心构建知识的体系和框架.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总结
从根本上来说, 教师要加强启发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灵活的进行备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备课安排. 一方面, 教师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教学素养, 提高专业知识, 一方面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只有坚持将启发式教学理念应用到中专数学教学中,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近年来, 我国逐步开展有关素质教育的改革, 希望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指导脚步进行主动的探索活动.因此, 通过广泛的研究国内外成功的教育案例, 我国不断的将启发式教学理念在中专数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本文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理念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提出中专数学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理念,中专数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程万辉.浅谈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34) :238-238.
[2]尚聪智.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青年文学家, 2009, (13) :186-186.
【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7-23
启发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11-02
启发创新意识11-05
启发心灵的故事11-16
经济学的启发06-01
名著《金银岛》启发10-13
一颗土豆的启发10-28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启发10-31
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启发09-21
路易莎《小妇人》启发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