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的意义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生教育的意义(精选10篇)

三生教育的意义 篇1

人类文明史也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早且最易铭记的启蒙教育,所以是教育之源;同时,这又是最初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所以是教育的基础。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项目,任何家长都无法回避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所遇到问题时提供最为有效的教育。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

家庭中的“三生”教育不是用几个晦涩的概念或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能解决问题,应当使之生活化、常规化、具体化,并且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父母们的日常事务。

(一)生命教育是根本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懂得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认识生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现实。低龄段的孩子可以从自然的花草树木的萌芽、茂盛、凋零到死亡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周期;青春期的孩子让其从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受生命的萌动和成长;还可以从亲人、朋友的健康、快乐和病痛、死亡中感受健康的可贵和死亡的遗憾。

2、尊重生命:让孩子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认识善待生命的重要性,进而懂得在自我与他人、自然万物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尊重他人,扶持弱小,敬畏生命,爱护环境、保护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

3、珍爱生命:让孩子爱惜生命,懂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重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技巧、增强自我救护能力,并教育孩子养成以此惠及其他生命的言行习惯。

4、发展生命:让孩子了解最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孩子。在此基础之上,认识生命之所以崇高,就在于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在于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更在于奉献社会、扩大生命价值和延伸生命意义。

(二) 生存教育是基础

生存教育就是要使孩子了解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把握生存的规律,提升生存的适应能力,让孩子学会应对生存困境和摆脱生存危机的本领,正确面对生存挫折,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1、要培养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根据孩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不同情况,确立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家长一定要克服包办代替的习惯,学前的孩子要从最简单的吃饭、穿衣以及正确的语言表达开始,增强孩子学习的意识;孩子入学后,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校内校外的活动,勤于动手,善于实践,亲历相关场景和过程,获得体验,积累经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技能锻炼的难度、频度和强度。

2、要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品行,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珍视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欣赏他人,喜欢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交流,进而能够与人合作,着力养成孩子阳光的心态、开朗的性格。

3、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孩子学会学习,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认知学习对于自己发展、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

4、要善于放手,切忌越俎代庖,在尽可能多的经验教育和情景体验的引导下,让孩子懂得自己的问题就该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完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5、要教孩子自我调节的方法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让孩子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敢于面对挫折,不言失败,磨练出坚强的意志。

(三)生活教育是目标

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以及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要教育孩子客观的认识生活,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如家庭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的安排,简单家政理财等,让孩子掌握一般的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实现幸福生活的信心。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要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让孩子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要教与孩子不以家庭的富贵而奢侈浪费、盛气凌人,不以家庭的贫困而悲观丧气和自卑;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及个人于社会仅只是沧海一粟的思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关心同学,珍惜友情,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孩子明辨善、恶与美、丑,正直做人;勤俭节约,不比吃比穿;礼貌待人,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提高素质。善于发现孩子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促使孩子个性化发展。

5、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让孩子首先懂得感谢父母,自己降临人间是一种幸运;让孩子懂得感谢天地,世间万物养育了我们;让孩子懂得感谢周围所有好人,自己在爱心的怀抱中顺利成长;让孩子懂得感谢祖国,自己能够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和谐的社会里是多么地幸福。如是,孩子及至成人,都会以孝悌、友善、爱国之心立世,不断地去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四)“三生”教育任重而道远

1、生命、生存、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局部的特殊性,更有整体的系统性。但是,重要的一点是,“三生”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乃至家庭生活紧密结合,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紧密结合。所以,家长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思想准备,既要分而知局部的特殊性,合而知整体的系统性,因为对孩子的“三生”教育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愈之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只有当家庭的“三生”教育与学校“三生”教育和社会“三生”教育契合,目标一致,力量趋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生”教育的功效,让孩子健康成长,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

三生教育的意义 篇2

关键词:“三生教育”,生存性,社会性,超越性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生的发展就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 同步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 云南省教育厅决定从2008年8月起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又是一种教育行为, “其教育目标最终是通过学生主体对主流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认同、内化以及实践而逐步实现的”①。

一、“三生教育”对人的生存性的意义

“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为核心, 首先就是要将生命作为一种肉体的、感性的、自然的、被动的自然存在物来看待。“三生教育”以生命本原为始点, 来探究生命的自然性存在。这其中有关于生命概念的不同界定, 如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生理学关于生命的定义如此等等, 都反映出一个主题, 那就是“三生教育”以生命的生物性存在 (低级内涵方式的存在) 作为其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的。以生命的生物性存在 (低级内涵方式的存在) 为始基, 可以摆脱人为的虚假所带来的失真。所以, 我们对人的把握, 首先就是要从人作为纯粹的生物性存在的人来把握。“三生教育”理论体系中所充斥着的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话语, 其实就是人对自然、对人本身肉体的一种“崇拜”。“三生教育”就是在解读生命的本原、存在方式与生命演化之后, 才真正开始引导着受教育者走进对生命的绝对信仰中。但是纯粹的生物性又低估了或消减了人的生物性中属人性, 所以, “三生教育”接下来就应该进入到对人的生存性内涵的高级层级的解读中, 现代生物人类学的研究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人的外表甚至也是特殊的人类的外表。对客观论的思想来说, 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 依赖于这一点的理性人类学和旧的进化论, 倾向于把人的生命基础实际上看成动物性的, 认为真正属人的一面仅仅始于理智的上层结构。然而, 深化了的认识现在已经发现, 我们的生物性甚至在总体上也是属人的”②, 甚至在食与性方面, 也渗透着“属人性”。

“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为核心, 还要将生命作为自然力、生命力、能动性、创造性的自然存在物来看待。这主要体现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 它将生命定位为活的、可变的、具有层次性、代谢性、生长性、开放性的系统。“三生教育”只有将生命的这种特性解释出来, 才能真正让受教育者明白生命的特性, 认识生命的本质, 把握生命的规律, 创造生命的价值。笔者认为, 在解释生命作为自然力、生命力、能动性、创造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时候, 首先是要将生命的个体性凸显出来, 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不同的特质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情感、意志、心理等, 这也就是“三生教育”所要体现的个体性原则, 它是分析“生命异化”的主要参考系。其次是要将生命看作为一个整体, 这是“三生教育”能否把握人类生命整体发展规律的重点所在。再次是要将生命看作为生长性的生命, 在“三生教育”中, 可以据此来把握生命发展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不断变化的生命状态。最后就是要将生命看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生命总是在交往中体现价值, 发展完善。

二、“三生教育”对人的社会性的意义

首先, “三生教育”是人的社会性规定表现为实现生命的社会化。“三生教育”破解了生命“未成熟”的种种原因, 据此来寻求生命成长的对策, 它的实施有力地引导着“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在生命实践中去认知生命、感悟生命、体会生命, 并不断提高应对生命困顿、生命危机的能力;有力地引导着“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在生存实践中认知生存、感悟生存、体会生存, 并不断提高应对生存困境、生存危机的能力。另外, “三生教育”还要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生命、生存、生活的共同性与交往性:尊重生命不仅仅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生存不仅仅是个体的生存, 还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生活也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 还是社会成员共同的生活。“三生教育”要运用社会化教育理念将一个个生命个体带入到社会环境中, 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确立不同的生命角色、承担不同的生命责任, 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社会公共特性的生命观、生存观与生活观。

其次, “三生教育”是人的社会性规定表现为实现生命的自由化。“三生教育”关于实现生命的自由化主要是从四个层次达到的。一是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 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整合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 整合生命结构的系统要素 (如生命心理、意志、情感、信仰等) , 使生命要素恢复秩序, 即形成生命的自组织秩序, 在这种秩序中生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二是达成生命的自由目标, 实现生命自由。生命的自组织秩序并不能满足生命自由发展的需要, 生命在实现稳定和获得了安全感之后, 就要进一步前进, 进入一个新的无秩序世界, 即进入“生命的自组织无秩序”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 生命意识到自己的无制约性, 即自由状态, 这是“三生教育”在实现生命自由方面的第二个层次。然后, “三生教育”就要向第三个目标——生命自由的否定阶段——迈进, 它追求新的生命安全、生命价值与意义。“三生教育”所要达到生命自由的第四个层次就是从个体生命的自由到人类生命整体的自由, 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自由, 这也正是恩格斯所说的那样, “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 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人”③。

再次, “三生教育”是人的社会性规定表现为实现生命的道德化。“三生教育”是现代人本教育的深刻体现, 无论生命、生存, 还是生活, 首先都是“人的”, 而非是简单生物有机体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生命是道德载体, 生存是道德前提, 生活是道德基础, 所以, “三生教育”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以道德为主线的教育, 最终实现生命、生存与生活的道德化。德国哲学家费迪南·费尔曼在《生命哲学》中指出, “只有生命的立场才能发现‘道德的国度’”④。生命不仅是道德实践的主体, 是承载道德发展的空间, 还是道德发展的目标。通过生命教育, 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自我生命之美, 还可以发现更多个体生命之美, 并在不同个体生命之美的赏悦中真正体会到生命中的善与幸福。“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 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 这种美德, 在任何一个人心中都是可以找到它的根底”⑤。可见,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道德交往的基础, 由此可以推及,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尊重将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存教育旨在破解生存困境, 提升生命意志, 完善生命道德。现代信息社会, 人对物、技术、信息的依赖要远远超出对人的情感的依赖, 因而, 在当今“生存异化”的时代, 生存悖论是时常存在的, 它困扰着人的精神、灵魂与生命。尼采曾指出:“我们常看到的一种现象:痛苦引起快感, 欢呼夹带哀声, 乐极而生恐惧, 泰极而求失落。”⑥生存教育的实施对于破解人类生存悖论, 化解人类生存困境与危机, 走出“悲剧”的人生将具有重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更不用说是一种道德教育, 因为,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生活教育, 道德教育的价值指向是生活, 道德教育的途径也是生活。无疑, 生活教育彰显了生命的道德性。

三、“三生教育”对人的超越性的意义

生命的发展就是生命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过程, 它是生命不断地否定“实然”, 走向“应然”的无终极的过程。“三生教育”作为现代人本性教育活动, 它不仅体现教育活动对现实问题的意义, 还体现了教育活动的超越性。我国著名学者冯建军教授认为, “在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上, 教育活动就是一种超越性活动, 超越性成为教育的本质规定”⑦。“三生教育”就是这样的一种以生命为核心并“超越生命”的教育, 它不仅立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当下”, 还展望生命、生存、生活的“尚未”。

“三生教育”的超越性在于唤醒生命的超越意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就是人类意识对象性的活动过程, 人类意识使自身不仅按照物种的尺度, 而且还按照“内在固有的尺度”, 去改造客观事物, 实现对客观现实的超越。“三生教育”将生存的意志、生活的激情纳入到生命意识的塑造中, 唤醒了生命创造性、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理想、生命信仰、生命道德、生命伦理、生命意义, 激发了生命的超越意识, 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 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⑧。

“三生教育”的超越性在于坚定生命的勇气。生命的超越是基于生命的既定现状, 甚至是生命的失落。从本体论上来看, 生命中的失落或困境是源于生命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有限与无限、现实性与可能性、规定性与自由性之间的矛盾。生命中的失落是生命题中应有之义, 面对生命中的失落, 我们学会要坚定生命的勇气。勇气是“人在其中肯定他自己的存在而不顾那些与他的本质性的自我肯定相冲突的生存因素”⑨。坚定生命的勇气就是要坚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不断超越生命的困境与失落。“三生教育”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生存、生活的能力, 激发受教育者的生命勇气, 使他们在生命失落中能够以坚定的生存意志、生命意志去努力生活, 从而突破生命的困境, 超越生命的约束。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指出, 她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 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⑩。因此, “三生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坚定生命的勇气, 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使生命充满希望与激情, 这是生命超越性的源泉。

“三生教育”的超越性在于激发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超于性表现为人总是不断超越“存在”去创造“意义”并以“意义”而“存在”。这正如赫舍尔所说的那样, “人可以创造意义, 也可以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 (11) 。“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 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12) 。“三生教育”不仅是生命存在的教育, 更主要的是生命意义的教育, 它旨在唤醒人的生存意志、生命意志, 启迪生命的精神境界、构建生命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三生教育”的超越性在于培育生命的精神。“三生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在开放的体系中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反思能力、有批判精神的主体性的人、自由的人和全面的人。批判精神是生命否定与自我否定的一种内在动力, 生命总是在批判中成长, 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也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得以不断提升。这正如著名学者陆杰荣所说的:“人在‘批判’中否定世界, 生成人, 升华着人性, 寻找着人的意义” (13) 。“三生教育”要努力塑造生命的创造性、超越性、否定性、批判性, 要在否定自我的教育模式下, 创造新的思想, 培育新的生命精神。

高校“三生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 篇3

关键词:三生教育;德育;模式;构建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暴力伤害事件、消极颓废、浪费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与我国教育过程中缺乏“三生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努力探寻和构建为实现“三生教育”目标的德育实践模式,是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是一个较为完备的有机整体,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存教育”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和目标。“生命教育”旨在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他人;“生存教育”强调生存技能,泛指危机状态下的生存和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生活教育”包罗万象,强调生活技能,涉及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包含学生对生活过程的领悟和体验。

二、高校德育中“三生教育”的缺失

1.高校德育教育中忽视“三生教育”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德育忽视“三生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传授,使得高校成为“批量生产”大学生的工厂。对于与“三生教育”相关的知识则涉及不多,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还导致学生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高校德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现象屡屡发生

高校德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2011年通过媒体曝光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就达50余起,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过轻生的念头。这表明部分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对生命的价值、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生命教育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

从“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和相关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如,不知道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如,成都某大学的学生不会打扫卫生,同宿舍六人凑钱请保姆。

三、高校德育加强“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1.是学校德育的客观需要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幸福,“三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能力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2.三生教育与大学德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过程。三生教育与大学德育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强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三生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

“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完善大学生的生命,促进大学生的生存、生活质量提高的实践活动,其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引领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德育的本质与规律,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循。因此,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模式,努力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效果。

1.“三生教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三生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并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所有教师既要具有学识魅力,又要具有人格魅力,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有关“三生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真正使德育教育、“三生教育”内容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进心进脑。

2.“三生教育”与开展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应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与“三生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围绕“三生教育”的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悟生命,学会生存,开心生活。

3.“三生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传统的德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重要的“三生教育”内容来抓,配备专门的师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开展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训练。

4.“三生教育”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社會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三生教育”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开展仁、义、礼、智、信、勤、俭、恭、谦、让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东方世界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5.“三生教育”与党、团和学生组织、班级活动相结合

发挥党的政治与组织优势,是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保证。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与后备军,要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要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德育活动;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德育任重而道远,“三生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可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使“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惠及每个大学生、每个家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200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三生教育”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新模式(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生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为此,学校根据隆阳区教育局为把 “三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开展百项实践体验行动的要求。结合学校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的实际,学校决定在年20xx年10月29日开展“高年级学生生存大挑战活动(学挣钱),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会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通过了半天的亲身实践体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练。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开展的实践体验活动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因为学校开展本次活动是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尝试。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会公益劳动等教育环节的和谐统一,也是紧紧围绕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来开展的,今天学校开展的“三生教育”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是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本要求,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导之以行,优化和创新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转变认知型的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

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上好“三生教育”实践课,要多开动脑筋,寻找适合学生的活动开展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三生教育”真正的扎根学生心中,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浅谈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篇5

沾益县盘江镇芹菜沟小学

孙光辉

内容摘要:三生教育在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实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并让学生树立一种生命危机感和知识危机感;生活教育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的真正意义,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人合作,勇于创新,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三生教育

全面发展

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质文化的丰富,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日益需求的增长。在教育全面呼吁人的全面发展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三生教育”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即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一、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

如何去生存?如何获得生存的能力?这是三生教育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让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还有多少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安全事故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这就是一种生存能力的缺乏或丧失,对生命意义的不正确的理解或忽视造成的。

所以,生存教育必须让学生树立一种危机意识,随时随地的或潜在的意识,能够提醒学生随时随地的注意身边的情况,会不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首先在于生命的危机。在遇到突发事件及其他安全事故时,懂得如何保住生命,如何生存下去,三生教育课中就必须涉入这些知识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原则就体现为求真性和实践性,要让学生真实的认识到生命的潜在危机,并在实践课中让学生真实的、亲身的去实践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避免引发这些潜在的危机。

其次要让学生树立一种知识的危机感。让学生去想想或了解未来对知识的需求量,知道没有足够的知识以及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虽然暂时度过了眼前的生命危机,却会给我们未来埋下严重的生存危机。知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则,知道人要活着,才可能发展,人要能很好的生存,才能够全面发展。

三、生活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做人道理,让学生学会去面对现实,面对社会,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你用心去做,大家庭的门是永远向你敞开的。凡此例子,不甚列举。

学生在其能独立生活,懂得与人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崇高的人生理想。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创新,学生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只有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之后,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开展“三生教育”后的一些体会 篇6

我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2班余昊燃的妈妈,自从学校开办了“三生教育”课程以后,我发现孩子有了许多变化,“三生教育”使孩子学会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知道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永久的,我在“三生教育”中同样有了很多久违了的感动。“三生教育”让我重新用一颗稚嫩的童心去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存的美好,让我又重新了解到很多生活的乐趣,让我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体味生活中的爱,去发现那些细微的感动……

摘自“三生教育”网

三生教育的意义 篇7

【关键词】三生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

一、“三生教育”概述

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神圣、价值与意义,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它是“三生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生命层面上做到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爱护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2.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使人学会生存。生存是生命在时间中展开和发挥的过程。生存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生存教育的本质是衍生出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并磨练毅力意志。

3.生活教育。目前经常有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事件出现,主要根源不在于心理疾病,而在于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匮乏,在于人生所信奉的一些价值合理性的丧失。生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观念。人的生活是生命和生存的统一,因此,生活教育的實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明确生活的目标,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生命鲜活,让生命幸福。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1.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三生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设有课前5分钟打字的环节,我有意识地下载一些经典书籍的片段,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著作的语句,然后导入打字系统,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输入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反映的一些关于成长、生命的思考。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实践练习中,可以出具一些搜索的主题,如“活着”图片搜索,教育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而且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珍爱生命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自然灾害”的搜索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要防患于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在讲述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和实质,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编制计算机病毒程序和入侵他人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要让学生建立起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题网站制作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保护动物网站的制作中提升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爱动物和自然的思想。制作网站的主题可设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才能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危害。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素质在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途径和保证。

在电子小报兴趣小组中,可以以“校园文明”“心理健康”等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比赛,学生设计完后,利用投影、橱窗公开展示作品,使全校师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绿色、文明、健康、卫生的重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Adobe Photoshop兴趣小组中,可以结合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制作贺卡,通过电子邮件给教师、父母送去节日的祝福。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体验了感恩,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3.教师在“言传身教”中渗透三生教育。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即学生具有模仿、接近、趋向教师的自然倾向。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活感悟告诉学生,网络是虚幻的,不要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服务我们,不要让网络控制我们。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三生”教育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造就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促成了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潜在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建清.“三生教育”:体育教育的本质回归[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7).

[2]高玉珠.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

三生教育 篇8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之时,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合的复合体。

三生教育感受 篇9

一、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和谐,有个性的成长”为核心,开展“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开展“三生教育”中,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和谐,有个性的成长”为核心,全体教师以爱育爱,让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促使孩子们加倍努力去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自信,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二、突出实践体验,实施“三生教育”

学校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三生教育”既是行动教育,就要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三生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带动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1节日教育,茁壮成长

“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因此,学校引导学生过好值得纪念的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节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妈妈、爸爸分担家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花,“感恩节”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感受长辈的辛苦和伟大,树立孝敬长辈,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孩子在家去发现父母的爱心,体会父母爱心背后的艰辛,以父母对自己的爱心为榜样,学会去爱父母,体会父母在自己爱心面前的喜悦,享受付出爱心带给自己的快乐。在世界地球日和国际环境保护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动物日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化,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物种,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生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责任教育,快乐成长

生命、生存、生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长路,这是体验、学习、实践的过程。学校为学生设立了多种体验小岗位,如:“安全小卫士”、“文明小监督”、“爱校小主人”等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管理和参与的体验中受到教育。结合滇池治理我们开展,“以我所能,保护母亲湖——滇池”宣讲活动,让学生向家长宣讲保护滇池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保护滇池、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使命感,自觉抵制污染和破坏滇池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参与到保护母亲湖的行列中。我们开展“爱心手拉手”活动,带学生到禄劝大松树乡希望小学开展捐款、捐物活动;请禄劝县马鞍小学苗家小朋友到我校度过一天快乐的学习生活。在汶川地震时第一时间组织捐款达14万余元,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尽管面临曲折坎坷,我们要学会面对,学会生存,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

3特别教育,健康成长

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以消防、安全、禁毒、防治艾滋病等特别教育结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精心制作教学楼安全疏散示意图,每个班学生走哪个楼梯,每个楼梯口由哪位教师负责,都做到精心安排,学生平时上学、放学、到操场进行升旗、做课间操等活动时,都会有意识按照示意图标注的路线尽心练习,将逃生演习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设立为安全周,把每学期第一个月设立为安全教育月,不定期聘请高新分局、高新消防大队、市交警四大队、“平安大使”等到校举办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等系列活动;今年的科技节展示活动上,高新消防大队的官兵,把当前最先进的消防车开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科技安全教育,交给学生自护、自救的方法;我们利用假期开展“小手牵大手”学生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自护公约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学习预防犯罪、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安全救护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利用我校的校本课程《儿童法律》开展“三生教育”,将育人提高到知法、守法的高度,引导学生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自护和法制意识,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好坚实基础。在禁毒、防艾活动中,学校利用校园网络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大脑的形成拒绝毒品、防治艾滋病的表象,再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向家长宣讲,增强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4假日小队,和谐成长

实施“三生教育”要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活动把“三生教育”内化为学生在成长的自觉的行动理念,帮助学生快乐成长。我们发挥学校地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域优势,建立了以“山霸”、“可口可乐”、“云南白药”、“天兰环保”公司等高科技技术企业为主的“三生教育”基地,学生以雏鹰小队的形式,自主开展“三生教育”假日小队活动。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全有小队队员完成。小队活动发挥家长的资源,在家长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参观,了解科技发展;到禁毒所参观和不良少年交流;到山区与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生活背景的同龄人同吃同住;在街头与交警一起执勤,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走访、上网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变化,学生到香港、北京旅游享受生活的美好。通过小队活动,我们构建起了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生教育”网络。

三生教育的意义 篇10

“三生教育”贵在学生受益,重在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促认知。学校制订了《“三生教育”进课堂基本要求》,各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围绕“生命与自我” “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主题,安排教师授课,促进不同学段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常识。

主题教育促强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定期开展认识自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毒品预防、消防和疾病防控等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队会评比;围绕“三生教育”内容,学校确立“三生教育活动节”。此外,学校还重视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法制宣传日”与安徽大学法律系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世界禁毒日”邀请安徽省戒毒所干警来校为学生和家长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艾滋”的宣传教育。

活动体验促内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 “我为妈妈洗洗脚”“我劝爸爸不酒驾”活动,“绿色银行——旧物回收”“小树认养——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地震、消防、防空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诸多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内在体验。

社会实践促外化。为了促进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建立和感悟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价值”,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如“养活自己一天——我来学会做家务”视频评比活动,“我是小交警——上路来执勤”活动,社区“绿地认领”保洁活动,组织参加“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与社区妇联开展“旧物交换”活动,与安大法律系开展“我是小法官”小法庭模拟活动,“普通话推普周学生进社区”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居民和学生家长高度评价。

重视全面渗透,强化八个结合

“三生教育”不能孤立推进,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植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强化八个结合:即“三生教育”与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学校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阶段总结,跟进一个评价

在实施“三生教育”中,我们不仅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还注重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价工作。学校建立《“三生教育”班主任专题会议制度》等九项工作制度,制订《“三生教育”工作评价细则》。通过总结,积累经验找到不足,及时调整和矫正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评价跟进,不断激发师生参与“三生教育”热情,提高“三生教育”实践能力。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了“三生教育”持续有序推进,确保“三生教育”推进质量。

几年来,在实施“三生教育”历程中,不断收获喜悦。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师生面貌意气风发。《安徽商报》《新安晚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专题报道,学校受到区级以上集体表彰41次,教师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暨论文、辅导学生获奖累计144人次,一大批师生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8人次,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特色小学,跃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学校还形成了以“仁”立身、以“融”修身为核心的“仁融”文化,“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已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生命态度。“三生教育”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

上一篇:自然科技作文下一篇:公司内财务科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