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优秀(共15篇)
【篇一】以时间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时间,他是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人们常常在他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声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怎样才能留住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朋友”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爱因斯坦即使是在做家务时也从不虚度时间,而是挤时间来思考。有一次,他推着一部婴儿车在伯尔尼的马路上散步。他迈着沉重的步子,每走十几步就站住,从上衣口袋里拿出铅笔和纸片,写下几行数字和公式,低头看一看甜睡的儿子,抬头看一下钟楼上的大钟,又向前走去……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得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一段珍惜时间的故事。
奥地利着名作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在考虑乐曲创作,常常情不自禁地停止理发,记下他构思出的新乐曲。他说:“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说得不无道理,也许我们和他一样用功,不一定会象他一样的成功,不一定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努力了,至少我们达到了我们所能达到的处。我们就能够站在人生的顶端对人们说:我尽力了,我并没有浪费命运留给我的一点一滴的时间。
但丁说过: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而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知道时间的价值了。或许在嬉戏玩闹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人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他们却不一定懂得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倘若他们懂得,会如此快乐吗?
无论时间有多么的紧张,只要我们愿意,他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命运给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做时间的主人。到那时,让这一个匆匆过客,永伴你我左右。
【篇二】以时间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题记
时间就像清风,你稍微的不留意,他已从你身边飘过。时间就像一股流水,你尽管只看着它,其实他已奔跑向前。时间就像一滴晨露,当你赞叹她的美时,其实他已消失。时间永远都是朝着前方奔跑。倘若你不及时抓住它,你丢失的便不只是时间了。友谊,幸福,亲情……他们都会随之而去。同学们珍惜时间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说的便是少年时期不抓紧时间学习,到了老的时候也只是白白的感到悲伤。如今我们正是出在少年时期,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抓紧时间吗?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你便得到一个知识箱,抓住与同学相处的分分秒秒,他便得到一个大家庭抓住与老师交谈学习问题的时间,你便得到老师的肯定。抓住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你便会得到父母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与之相比,假使你不懂得珍惜时间,不在乎时间,那么课堂上你就不会认真听讲,因为你会觉得,时间是充分的。这样你就不会搞好学习。还有的人老是说,我并不是不珍惜时间,而是我事情多,没有时间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可见问题的症结在于你愿不愿意挤时间,时间永远都是够用的。
有的人总认为“今天的事情可以明天做”,但殊不知“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今天已经过去,明天即将有新的事情在等着你,这样下去你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请珍惜时间,让我们每天起来都是轻装上阵。
你把你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你的人生就不会有空缺,当你回忆时,你会发现你的记忆是满满的。珍惜时间的人永远跑在别人前面,就像我们在学校读书一样。你多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你就会比别人多收获一份知识,你是乘着时间去奋斗,而别人只能永远在追赶时间。请珍惜时间,莫要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今天的你也许还朝气蓬勃,可以挥霍青春,但明天的你,明年的你呢?终有一天你也会两鬓花白垂垂老矣。正如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朋友请珍惜时间!
【篇三】以时间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然而,时间是宝贵的。虽然它限制了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它。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我觉的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成功的人,珍惜每分每秒,成就辉煌,而失败的人正因为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的确,时间的流速真另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树枯了,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结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时间,就再也没有复活,挽救的机会了。正如“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这又正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犹如朱自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得时间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摭挽时,它又从摭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新来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这句话写出了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逝去的瞬间。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6月11日上午10时,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在位于伦敦海德公园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开始了历时512小时的行为艺术《512小时》,每天8小时,每周6天,这512小时将持续至8月25日。
这是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作品,整个行为的过程对现代人忙碌的生活状态提出了挑战,这512小时是阿布拉莫维奇的512小时,也是参与者叠加的512小时,每个参与者有权选择自己逗留的时间,当他们觉得无趣时随时可以离开,但在他们进入展厅之前必须“净身”——背包、外套、电子设备、相机、手表均不得携带入内。《512小时》共分为3个展厅,在这里你会被待到房间中间的圆台上,要求闭上眼睛体会自己的能量;你可以坐在展厅的椅子上闭目冥想;或者仅仅在展厅内慢慢走动;你还会被带进主厅旁边的小展厅,要求闭上眼睛,专注自己的呼吸,静静的呆着……在这里站、坐、或者是行走都被仪式化,时间仿佛被拉长,甚至可以说在这个空间里根本没有时间,有的只是人与人,人与自身。
在展厅内不断会有人引导你要放松、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但对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并非易事,有体验者说,“整个过程看似放松但实质非常累,你一直站着,一改往常的频率,企图停下,但你会发现,做到真正的静止,却是如此困难的事。”习惯了快的我们,已经不太知道该怎么慢下来。当然,《512小时》也会让参与者去思考,“阿布拉莫维奇的空间是原始的,是灵性的、纯粹的。科技加快了我们的速度,人们迅速地进入未来,我们所经历的在迅速地变成过去,唯有当下是被无限压缩的。现代人的当下越来越少了,而唤回当下、唤回我们真实的存在,对我来说,大概是该的行为中最宝贵的东西。”
时间是永恒的命题,我们的一生都在消耗它,却永远无法抓住它,但时间总会留下痕迹。2006年,隋建国50岁,知天命的年龄,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思考成为其艺术探寻的主题,《时间的形状》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创作,而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则与隋建国的生命周期相同,这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件自己无法销售的作品。从2006年12月25日开始,隋建国每天将一个“小球”在油漆桶里蘸一下,为了保证作品的持续性,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即便自己出差也会交给助手来完成。隋建国说,“我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我的生命会有终点。50岁生日的时候,我好像远远地看到了那个地平线。从此以后,这个生命终点时间的概念就再也挥之不去。”借助那个球,时间变得可视化,每一天都是余生的开始,“这关乎生命”。
谢德庆的《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与隋建国每天蘸油漆、做记录有着极为相似的形式,同样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的思考,这件作品还被形象的称作《打卡》。艺术家宋冬曾如此评价谢德庆的行为,“谢德庆是用生命做艺术的人,我不认为他的艺术会过时,因为他不是为了时代而创作,而是为了体会时间进行创作。”在《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中,谢德庆每隔1小时打一次卡,持续1年。谢德庆一生共做过6个行为,前5个每个周期都是1年,他说,“因为这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人类计算生命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生命里面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这是属于人类文化里面都共通的。另外,可能这样听起来有些反讽,不过我相信自己具有浪费时间的才能,在这上面有所成。”他的确在“浪费”时间,他将自己关在一个3.5×2.7×2立方米的木笼子里,不交流、不阅读、不写作、不听收音机、不看电视一年;打卡1年;露宿街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或有遮蔽的地方1年;与行为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在腰间用一条长约2.4米的绳子绑在一起,却互不碰触1年;不谈、不看、不读艺术,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1年。他最后一件作品是从36岁生日开始,到49岁生日结束,13年只创作不发表,而在这13年里,他唯一完成的就是活着,他说,“仅仅是存活也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他所有的创作都基于这样的前提:生命是终身徒刑,生命是度过时间,生命是自由思考。
通过谢德庆的艺术,可以体会到他的真诚,在拥有旺盛的创作力时,他把艺术做到极致,在没有下一个作品的想法的时候,他选择了让《不做艺术》这件作品提前到来,坦然面对一个艺术家不能提出有力量的想法,没有创意的事实,并以选择不做艺术来度过时间,当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他选择结束自己的艺术事业,他不希望重复自己。谢德庆是坦然的,他的作品是严肃的,有些伤感,但又让人敬佩。但是当你看了另一位艺术家与时间相关的创作,你肯定会觉得自己被耍了,或者你根本没有耐心看完他的作品,那个人就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通常我们在展览中遇到影像作品会站在作品前看上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然后转身离开,即便是走累了,坐在看视频的座位上休息一下,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将作品看完。一方面当我们来到作品前的时候刚好作品从头播放的几率很低;另一方我们实在没有耐心看完那些可能是没有情节,或者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片子。沃霍尔有不少影像作品正是这种没有情节的片子,他可以将镜头对准一个正在睡觉的男人拍上6个多小时,机位从来没有变化过,画面偶有变化则是这个男人睡眠中一些无意识的动作。他也可以将镜头安放在“时代生活”大厦41楼的洛克菲勒基金办公室里,对准对面的帝国大厦,这个静止的建筑物拍摄6个多小时,制作成8小时的影片在电影院放映。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摄影师每个半小时要检查一下胶卷的是否正常运转外,其他人只是在旁边吃吃喝喝,消磨时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沃霍尔这样的举动,哪怕是和他同在拍摄现场的人。“安迪,这需要一个全景!”“千万不要!”“前三卷胶片什么也没拍到,真令人担心。”“要把每个胶卷做上标记,以免搞混了。”“你们知道帝国大厦在摇晃吗?”“我想上一卷什么也没有拍到。”“拍摄要持续多久?”“跟你的生命一样长。”对观看者而言,对画面出现变化的等待犹如生命一样漫长,在《帝国大厦》的首映式上,最初的200名观众,在影片播放结束时有3/4离席,时间在焦虑的等待中流失。
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这样静待的消耗,但是当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消耗的时候往往不易察觉,他们忙碌着,无暇顾及流逝的时间。时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命题,当时间假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切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都用生命在创作以时间为命题的艺术品,它同样不能用于销售。
当你急于做某件事时,你觉得时间是多么的漫长。一件工程量很大的事要你去做时你才会发现时间是多么的短暂。所以不要在漫长的岁月里说时间多,而在短暂的时刻说时间就如闪电,只有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你才会明白时间就如流水连绵不断,你停它不停,你停了它一样会累积很多,当你想要追上它时你才发现时间已经匆匆流走。
一个高考失败的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时间就如你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你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那一份即将属于你的通知书,然而还没有到你的手中你就把它浪费掉它还会征服于你吗?我就是因为没有把握时间才落得如此下场,在此我奉欠各位年轻的朋友们不要把时间给耽搁了,否则你会遗憾终身。
所谓的时间,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一天从早到晚,又从晚到早,这只是自然的规律罢了!真正的时间是一分一秒的累积而成,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你都要仔细的观察,只有这样不断的累积才能得到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地理解时间。
我抬头望着天空。天,还是那么蓝,一如既往,和去年一模一样。但,我知道,它们并不一样。我眼中似乎闪烁着泪珠,晶莹透亮。时间,它能改变很多:小树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雏鹰成为了天空的霸主。人,也会因时间而改变。
以前,我总是人云亦云,相信大家一致认同的错误的真理,并不顾一切的去追求;总是以一些小荣誉而得意洋洋,大呼小叫;总是抱有一些宏图壮志,但只是空想,不去实践;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就停下前进的脚步。这些想法,在现在的我看来,颇为可笑。
自从放了国庆长假后,我似乎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对于别人的话语,我总是会再三斟酌;对于自己的成功,看法变了,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对于那些遥远的梦想,我不再去幻想,而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于自己的虚荣,我也许会把它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转变,只能时间去敷衍自己。现在,我也并不比以前好多少:总是疑神疑鬼的,不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一人;任何事总是以坏的方向去想,从乐观主义者变成了悲观主义者。
不再想去帮助他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是更我隔得十万八千里远,总是想着好人未必有好报。我也不到我究竟怎么了,有时候,我自己都看不懂自己。所幸,人类流传千古的“善良”还未被我抛弃。否则,我非得疯了不可。
我从出生开始,我爸妈就离了婚,我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赚钱,我记忆力的小时候,很少出现爸爸的身影,由此,我真的很自卑……
开始读书之后,我不敢和任何人接触在一起玩耍,我怕她们会嫌我烦,性格不合之类的,所以我只能和几个人一起,小学就这么度过了,真正玩得来的朋友只有几个。
步入初中,也就是今年,我成绩不好,进了一个差班,好吧,我承认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完完全全的变了,烟酒脏话,样样不差,最初我一句脏话不敢说,到现在的动不动一句脏话。
我朋友和我都变了,我和我的闺蜜,从之前的打打闹闹,笑着说话,到现在的,根本就没有值得笑,再笑的笑话,都是呵呵一句了事。也许,我和他们,都成为了别人口中的社会生了吧。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结果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为被试者, 发放问卷220份, 其中有效数据196份, 具体构成情况如表1。大学生时间管理调查问卷表编制采取了西南师大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部分内容。在对四川文理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卷调查中, 仅有19%的人对自我时间管理比较满意;并且有65%的人对自我时间管理不满意, 这显示出:在当代大学生的所有管理技能中, 时间管理最容易被忽略, 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 并且在对时间管理的意义调查结果中显示出大家对时间管理的必要性均持肯定意见, 都希望时间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大学生时间分配情况。将196名大学生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得到如表2。表2中, 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用于学习、交际、恋爱及锻炼和活动的时间明显偏少, 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能力提升, 用于娱乐的时间比重偏大, 造成时间浪费较大, 生活不够充实。
(二) 期望目标。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 我们对大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定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实大学生活, 提高思想能力、发展个人兴趣、提升人际关系、开心随意、以及其他并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以上目标分别占9%、34%、26%、12%、14%、5%, 因此可以将优化目标按该比重分级。
二、优化过程
将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实大学生活, 提高思想能力、发展个人兴趣、提升人际关系、开心随意5个目标分别编号为12345, 将学习、交际、恋爱、娱乐、锻炼、活动能够达到的目标分类如下:学习: (1) (2) (3) 交际: (2) (3) (4) 恋爱: (3) (4) (5) 娱乐: (3) (4) (5) 锻炼: (3) (5) 活动: (2) (4) 。若在每项活动中目标收益效率为1:1:1 (由个人差别不同, 活动收益效率即花费时间和达到目的的效率不同, 这里取均衡状态) 由此可以得到各项活动的优化时间比值为69:72:43:43:31:46, 即22.70%:23.68%:14.15%:14.15%:10.20%:15.12%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三、优化结果
根据优化过程完成表2得到表3。由表3可知, 当代大学生时间分配于学习上在2~3小时, 交际时间为2~3小时, 恋爱时间为1~2小时, 娱乐时间为1~2小时, 锻炼时间为0.5~1小时, 活动时间为1~1.5小时。本文以大学生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时间浪费问题严重为背景, 通过对文理学院的196名大学生的调查, 分析其时间使用现状, 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 利用数学知识优化时间管理方案, 为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提供参考。但该时间管理方案属于理论值, 实际应用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以及个人阶段目标来确定。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经验不足, 时间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以四川文理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时间利用现状, 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得到高效率的时间管理方案, 为大学生时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效率,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 2001, 24 (5) :516 ~518
[2]黄希庭, 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 2001, 33 (4) :338~343
[3]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报, 2007, 20 (4) :60~62
【关键词】商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商品经济起源于古代秦汉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到唐宋时期发展迅猛,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十大商帮部落,现代又崛起了五大商帮,这个过程均昭示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的深邃与久远。中国悠久灿烂的商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积淀,历史厚重,不断发展。商文化是一种稀缺资源,浓缩了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高度。弘扬优秀商文化,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育学生,有助于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主张“仁者爱人”和“忠恕”之道,强调推己及人,和衷共济。中华传统美德中仁爱、公正、诚信、友善、和谐、责任、奉献、谦敬、礼让等传统文化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
二、商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商文化”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商帮文化。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商人和市场的概念,并出现了早期的商业社会分工。在明中叶后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重本抑末的政策仍使“商”在社会阶层排序中屈尊末位。商帮是通过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社会在当时兴起了地方商帮,其中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右、洞庭、宁波、龙游和山东商帮。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晋商、徽商和粤商。
商帮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商帮文化,它是地区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商帮在中国各个地方的都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文化,他们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
商文化主张儒意通商,以儒家文化为依据。诚信是晋商文化的核心理念,晋商经营的哲学基础是“以义制利”。徽商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信条,高举诚信的旗帜,以义为利、义中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在生意场上处处受益。浙商文化崇尚“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浙商遵循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勤劳敬业、群体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等精神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在元、明、清时代,津门商人凭借临海依河的地利之便,发展漕运、海运,贩卖粮食、食盐,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巨贾。天津在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流入,天津开始进入以外贸加工业为主的时代。津商凭借与外商洋行的特殊关系,逐渐控制了天津的对外贸易。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天津近代化的交通运输、电力设施、邮电通讯的建设,津商逐步走向繁荣,天津也因此成为北方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津商中“诚信合作、共同发展、敬谨谦和、顾客至上、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经营理念也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
中国地域辽阔,地方文化特点明显。比如,晋商学而优则贾,勤俭朴实,同舟共济;徽商贾而好学,贾儒融通;粤商敢为天下先,内涵丰富等等。地方商帮巧妙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自己的实际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文化。
三、以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兼成人教育)学校,前身为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和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2011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所学院整合更名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校训是“厚德尚能,励学弘商”。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济管理学院是六个二级学院之一,专业设置主要是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旅游英语等。专业建设中的商业特色非常明显,为构建商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生源分布广泛。天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在中国商业文化发展历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将中国传统商帮和津帮中凝练出来的优秀商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感染力和激励效应,非常贴近商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以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构思
历史的积淀和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开展商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灌输、熏陶,开展优秀商文化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商文化、商文化精神,树立现代商文化理念,培养儒商气质,为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意志品质与文化内涵。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于2014年7月迁入海河教育园区,至今刚刚两年多的时间。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楼,为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了环境的便利条件。经济管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制定校园环境的建设规划,以教学楼为中心,在教室、楼道、大厅、实训室等地方,张贴以爱国商人代表、成功校友为表现内容的宣传画。在教学楼门厅,悬挂“厚德尚能、励学弘商”的校训。在教学楼各层固定位置,设计摆放“中国商文化展览”。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在对校训的学习实践。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能够号召全体师生去学习、实践“商文化”,从而使“商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弘商”要以“厚德”为基础,这是为了强调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号召全体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承载人才培养的重任。
其次,成立“中国商文化”项目调研小组。经济管理学院将建立专门项目调研小组,深刻挖掘“商文化”精神,让优秀商文化深入人心。将该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在全院范围内发布。一是招募参与项目组研究的志愿者。二是提出项目研究方向和要求。初步计划是各子项目组以中国传统十大商帮和津帮文化为线索,搜集整理各商帮文化特征内涵、商帮文化精神、历史发展进程、代表人物、经典故事等,筹备制作“中国商文化展览”。在筹备过程中,通过调研、讨论、整理、提升的过程,使更多的人了解商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大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奋斗的优秀品质的崇敬和热爱。
再次,学院社管中心在项目调研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以“学习和宣传商文化精神”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儒商文化社。该社团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院师生普及“商文化”知识。
此外,学院还通过各类学生竞赛、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践行“商文化精神”、宣传“商文化精神”的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技能的发展。将结合学院年度励志报告会、文明修身情景剧比赛、创业比赛等内容在每年上半年举办“儒商文化月”;将结合年度专业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在每年下半年举办“新世纪新儒商技能比赛”。
最后,学院还将加强与驻津的各地商会的联系,学习了解现代商业的新动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到学院为学生举办讲座,分享成功成长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学院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张力。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在育人过程中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延续,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作为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挖掘自身特色,努力在育人工作中继续摸索实践,将“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打造成育人工作的新平台,不仅要落地生根,更要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朱江鸿,廖启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15(4):105-111.
[2]王荣霞,于建福.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例.高校教育管理[J],2012(3):36-40.
[3]白鸿萍.晋商文化融入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研究.烟台职业学院学报[J],2015(1):25-30.
[4]葛锦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2):135-139.
[5]陈周付,刘燕.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安徽部分高职商科院校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2(18):120-123.
[6]刘建湖.商业时代.中国商帮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承接[J],2005(29):54-57.
[7]李国娟.教育探索.对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2014(12):95-96.
作者简介:
时间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旋转着,我们都将淹没在时间的漩涡中。在时间中我们抓住最后的光芒,倔强着不肯放手。
在时间中,你我偶然遇见。还记得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你扎着马尾,身着一白色上衣,回眸一笑,那是少年花开稚嫩的样子。
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而我却什么也不是。我们未曾有过交集,直到那一天,她变成了我的同桌。从此。俩个陌生的名字被紧紧写在一起。她的轻声细语,曾温暖过我整个寒冬。她的笑靥,曾是青春最纯真的样子。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还记得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不堪,可能连我的老师都叫不出我的名字。是她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晨风中有她教我朗读的轻声,在夕阳下有她教我的细语。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停止,我希望可以停在那一刻,记住少年无邪的样子。
花开半夏,时间不知又兜兜转转了好久,又产生了缝隙,这个盛夏注定有离别。花开是最美的时节,你我不忍说再见。毕业那天,你我躺在偌大的操场,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它仿佛承载了你我所有的悲欢,你我望着彼此,眼眶超载的眼泪不得不放纵流下……
匆匆那年,那年亦匆匆。时间的缝隙把我们分隔两地,再见你,回眸嫣然,便是相遇时的那一树暖,看见你花开灿烂的模样,却又想起少年稚嫩的模样,想起斑驳的时光。在时间里,你我曾一起听过时间的流淌,看过展翅的时光,肆无忌惮的在雨中奔跑。缝隙里这一切都被小心安放,不曾惊扰,从此心里有一份稳稳的幸福。
再美的风景,也比不过你的天真的笑颜。
在时间里,我们抓住最后的一丝微光,倔强得不肯放手,最终在时间的时间里找回了彼此。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在夜的最后一章,又见你。
在时间里,你我偶然遇见,竟一眼万年。时间若不老,愿你我也不老。笑靥荡漾在你我年少的时间上。
时间
时间,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时间,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时间改变一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变。
时间流逝匆匆,当人们想伸手去抓住它,它却无声无息地溜走,想抓都抓不住。当我们匆匆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有许多的人,总是把没做完的事情推到最后一段时间去做,最后总是后悔时间的不足。当一位病人走在生命尽头的时候,它总是会珍惜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他所没有完成的事情;就像我们一样,我们只要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对事情执着,勇于去战胜,拥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我们就算是走在时间的前面了。如果想要走在时间的前面,那还需要一种敢于启程的勇气,不要因为遇到了困难与挫折就放弃,给自己一份启程的勇气吧!不要因为考验而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只要想想,这虽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样你的勇气自然就会来了。朋友,鼓起你的勇气启程吧!时间是不等人的,不要让时光白白地流逝在我们眼前,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所以请以我们最大的实力去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你的人生留下遗憾,不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才感叹时间的流逝。
时间流逝匆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最易流逝的是时间,最难得的是抓住时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时间,懂得与时间赛跑,时间是金钱是生命,让我们合理地去利用时间,把握时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时间
我一直想有一副缰绳,能够牢牢驾驭着时间。在我快乐的时候多多停留,当我烦恼时便快快离去。只可惜,时间本是无形之物,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何谈驾驭。朱自清曾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确是这样啊!时间走得不被人察觉,但光阴流逝的感觉又那么真实。面对流逝的光阴,每个人都不禁感慨良多。
清晨在公园里,拾到一片枯叶。细想一下这片叶子从刚刚萌发的幼叶到充满活力的夏叶再到枯黄的秋叶经历了时间怎用的打磨?我们不也是如此吗?从呱呱坠地到成年再到老年,身上满是时间的痕迹。古语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逝去的飞快,而且永远都不在回来。唉,时间老人啊,你何曾停住你忙碌的步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面对不断逝去的时间,我们便要好好地利用。怎用利用,都是老生常谈,不知被强调了多少遍,在这儿我也不想多说。但“一寸光阴一寸金”珍惜时间总是好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我们只要提高效率,时间总会充裕的。
曾国藩少年时,十分愚笨。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中背一篇文章。恰巧有一个贼潜伏在他家中,准备趁他睡觉时捞点好处。可是曾国藩背了半天还没有背过,贼人生气了,跳下来说道:“这样长时间了还没背过,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完后,扬长而去。贼人是聪明的,至少比曾先生聪明。但后来曾先生成了很有名的文学家,而贼却碌碌无为。原因便是曾国藩经常深夜苦读,日积月累终成一代名师。
我在想时间是什么?原始的世界有数以万计的恐龙,在空旷的原野漫游,东张西望的找寻着猎物,始祖鸟在高空鸣叫,在卖弄着喉咙,类人猿在无皮树上吃着水果,摇着尾巴看日出。猛犸象一家老小,漫步在雨林中……是时间的流动,让他们销声匿迹,演化着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时间是什么?是水滴包装后的彩虹,在瞳孔里千回百转,却又秒杀在雨后的万里长空中,是夜空滋长的星罗棋布,像黑色披风镶嵌的珍珠,却又被日光擦拭的无影无踪。是争鲜夺艳的花,却又抵挡不住着凋零。时间是善变的天空,喜怒哀乐的面容。时间是早上的日出,傍晚的夕阳红。时间是对新生的欢腾,死亡的哭声。时间是几年的漂流,几年的乡思愁。时间是站立时的影子,躺着就没有。
时间演绎着不老的传说,阅览着世间的沧桑变故。时间是众神归属,万物都由她掌控。时间有速度,一眨眼就好几个春秋。眼睁睁的看着时间在我眼角溜走,很害怕,就像是太阳放纵了乌云,它用尽心思的凝聚,可雨过天晴就要被拉断,撕扯成一片一片,最后连一片一片叶找寻不见了。我想不懂时间是什么?我想和时间赛跑,不跑,也要苍老。只是不想让青春在空中飘着。有一天,我问一位老人家时间是什么,可饱经岁月的老人告诉我,时间什么都不是。我们也捕捉不住,也没有必要去捕捉她,因为命运要自己把握,时间只是个观众。
感觉今年冬天真的很怪,左手冰凉,右手滚烫!
翻译学代表人物Toury在其《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说:有些文化人意识到译文文本在社会或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于是就创造出所谓的译文文本, 以之服务于目的语社会或文化。此类文本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原文, 当然也谈不上“语言的转换”即翻译, 因此这些作品即为“伪译”本或假译本, 这种现象就是“伪译” (pseudotranslation) 。据此, 图里认为, “伪译”作品在被揭穿之前是作为译文文本而存在并且得到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 有些“伪译”作品甚至还在本国文化中风靡一时, 并有可能促进了本国文学样式的革新。假若研究者不对这种已存现象加以关注, 那么翻译研究就不能算做是充分的研究。 (2001:40) 在危机管理研究中, “伪译”现象就时有发生。
2 危机管理研究中的”伪译”现象
案例1.旅游危机管理中的著名案例:
在旅游危机危机管理的实证性研究中, 有一个广泛采用的案例, 即“美国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会议与旅游署灾后恢复的公关策划”, 该安全被大量的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者津津乐道。上网查来, 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家网站都有转载, 有八本专著和教材中都曾引用这个案例的部分内容或全文。这么“重要“的一个案例是出自何处呢?根据文章结构及行文习惯, 很明显这是一篇译自国外的翻译稿。出于一个翻译研究者的好奇心, 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线索, 对其原始出处进行了追踪, 结果却让我很失望。
原译文:“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这个旅游与会议目的地一夜之间突然变得面目皆非。1993年夏季的一场特大洪水把这一新型美国城市变成一座四处皆水而无水可喝的城市。七月11日当育空河水漫过得莫瓦尼斯水厂大坝时当地40万人口中有25万人口的供水中断。得莫瓦尼斯因较长时间不能恢复供水而闻名美国。……在8月举办的爱荷华州博览会和新一届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时, 休闲旅游已经恢复正常。得莫瓦尼斯大学花园假日酒店的总经理奥讷认为得莫瓦尼斯市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使休闲旅游恢复到近于正常的状态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甚至国际传媒也对这场洪水进行了报道。”
该案例涉及到的时间是1993年, 地点是有着40-50万人口的美国著名旅游城市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市, 事件是大洪水造成的旅游危机。而该市有一所得莫瓦尼斯大学, 有著名的花园假日酒店。洪水的主要祸首是育空河。而当年八月还在该市举办了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
首先确定的是“爱荷华州”, 虽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上没有查到, 但港台及海外的有关介绍中多有提及, 即为Iowa State的不同译名。而Iowa的译名在以上两书中均译为:艾奥瓦 (衣阿华) 。在维基百科上译为:艾奥瓦, 又译爱我华州或衣阿华州。该州首府Des Moines, 即得梅因或德梅因。但在该州辖区内没有叫做得莫瓦尼斯的城市。之后, 经查美国1993年的特大洪水发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 与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没有关联。在美国40-50万人口的城市有43个, 但没有得莫瓦尼斯市。在美国3600所大学中也没有查到得莫瓦尼斯大学。沿着航空博览会主办城市来寻找同样也没有发现有关线索。那么这篇被普遍传播的案例又是怎样的一篇译作呢?
案例2:比尔.盖茨 (Bill Gates) 的名言:
“微软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句著名的译文除了作为名人名言被广泛传播外, 在危机管理, 尤其是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文章与著述中, 简直是必须引用的一句箴言。在百度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8, 700条, 在谷歌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19, 000条。因为所有的引用者对这句名言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注释, 甚至发挥和创意。所以就使得了解这句名言的原文本意变得非常必要。首先, 这句名言中为什么要提到18个月这个具体的数字呢?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危机的提醒还是信心的保证?疑惑不解使得本文作者开始追踪这句名言的出处, 以正确理解其原文原意。
虽费尽周折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不过有位网友找来了比尔.盖茨的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 经过认真比对分析后推测:这句经典名言可能是根据比尔.盖茨某次讲话的意思提炼出来的。
比尔.盖茨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简而言之, 在未来的十几年, 微软将节省数十亿美元, 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研发和营销成本。他们只需保留销售团队和技术维护人员即可, 并且这些人员的数量还会逐年裁减直至取消。我们知道微软可能还会再存在十几年, 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真正创新的、为客户制作满意软件的压力。微软正在计划发布2008服务器系统 (距上次的发布时间为5年) , 视窗Vista已经推出 (距视窗XP的发布时间为6年) , 其它的一切都是每隔18个月就会升级一轮。
另外,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摩尔也曾说过:电脑芯片的更新周期为十八个月。这可能也会成为以上名言中“18个月”的创作根据, 故而比尔.盖茨的讲话就这样被“翻译”成了中国危机管理中的经典名言。这种现象也有人认为是编译, 但圣经翻译理论家Nida (1969) 认为, 不能说编译也是忠实翻译, 只能说它是一种“文化翻译”;Rado则更直接地表示:编译并非真正的翻译, 而是一种“伪译” (Shuttleworth1997:3-5) 。
3“伪译”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意义
Robinson (1998:183) 认为, “伪译”是西方文学界的一个通用术语, 始自波波维奇1976年的“伪译”定义, 他在定义中说:为了赢得广大的读者群, 于是便利用人们的阅读期待, 将原创作品伪装成译文作品出版发行, 以借助“翻译”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此类“伪译”的出现一般均具有明显的主观动机。按照图里的解释:就其文化地位来看, “伪译”与真译关系密切。某些作品以翻译的面目显现, 并非缘于某一文化中存在着“翻译”的概念, 而是缘于该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在该类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功能, 更缘于该文化中的人们乐于接受并承认此类功能 (2001:45) 。
西方社会中, “伪译”是用来输入文学新类型或文学新风的捷径, 由于本土文化往往对翻译作品采取宽容的态度, 故而“伪译”在墨守成规的传统文学实践中不会被非议。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坛的许多创新者都愿意打着翻译的旗号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封一函, 2005:27) 。
在“伪译”的成因及其意义方面, 图里结合一系列的案例提出:伪翻者为了达到其最终目的, 都会在文本中加入某种特质, 使读者把某类文本的翻译或出自某种源语和文本传统的译本联系起来, 并通过突出与真翻译的相似性, 来使“伪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行无阻 (Toury, 2001:45) 。
首先, “伪译”是引入某类新事物的便利途径。因为翻译被认为是次要的文本生成方式之一, 因此即使“伪译”本中带有“离经叛道”的内容, 也可以被容忍, 故而“伪译”可以为传播异类文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有时, 有些作家为使自己的作品免于审查也会采用“伪译”的方式, 一方面缘于译本的来源是异文化的, 看起来似乎对目的语文化威胁较小, 另一方面是一旦出现问题审核部门也无法找到原作者。
再者, 有些已有名气的作家在试图改变自己的风格时也会采取”伪译”的方式, 即打着翻译的幌子来推出新作, 以此来保持自己在读者中的名声免于受到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作者则是利用某种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所特有的优势, 将自己作品伪装成该优势文化的作品的译本, 以达操控读者心理之目的。
另外, “伪译”并非总是一种个人行为, 在某种条件下很多“伪译”会同时问世, 它们源自同一种语言, 并在本土文化中形一种文化传统, 这远比单一文本意义重大。如果是大规模“伪译”本出现, 那就有可能是目的语文化内部整合的体现, 是权力机构利用文化机制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 (Toury, 2001:41-43) 。
我国危机管理研究中所出现的这种“伪译”现象虽然与图里所说的“伪译”有一定的区别, 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用“翻译”即“舶来品或洋货”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说服力, 从而达到操控读者心理的目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了社会心理的倾向和外来文化在目的语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使我们看出“翻译”的极其特殊的文化功能。
4“伪译”现象的研究
“伪译”现象在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大量存在, 它不应被当作赝品而排除。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权力政治因素的认识 (曾记, 2007) 。按图里的理论, 随着地球村逐渐形成, 随着著作权法的严格实施, “伪译”终将不再是某一文化体系中的特质, 也不会再居于文化体系的中心。不过, 对某个历史阶段来说, “伪译”研究将仍然会对整个文化和翻译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陆志国, 2003:114) 。如果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那么“伪译”则是文化交流中的一枚“奇葩”。
“伪译”现象由来已久, 西方译界普遍对“伪译”现象非常重视。“伪译”对于文化研究,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的文化导向翻译研究, 极具启迪作用 (Toury, 1995:41) 。我国译界也有个别学者注意到了“伪译”现象, 但研究中的主要术语还未统一, 研究规模还很小, 研究模式还很单一, 没有超出图里的讨论模式 (童亮, 2002:65) 。
事实上, 当代翻译研究早已超越了如何实现原文-译文等值这一问题, 不仅应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通过怎样的文本策略而形成了怎样的对应关系, 而更应注重追问译文和翻译活动在目的语文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发挥的文化建构作用 (曾记, 2007) 。“伪译”借助翻译的名义参与到了话语的编织与文化的构建当中, 它似一面镜子, 反射出了“翻译”这一概念的诸多未经审视的问题, 也促使我们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中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建构功能。
摘要:“伪译”是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 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弄清“伪译”现象的产生及影响, 说明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各类因素的认识。
关键词:伪译,翻译研究,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6) :112-114.
[2]封一函.再创作的伪翻译属性[J].中国翻译, 2005 (4) :27-30.
[3]曾记.“伪翻译”的再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 2007 (10) :77-78.
[4]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Douglas R.Pseudotranslation[A].Mona Bake.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8.
[6]Savory T.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Jonathan Cape Ltd, 1968.
[7]Nida E A, 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轻轻地,我走了,挥一挥衣袖,带走最美的回忆。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与留恋,我终将还是踏上了归途。当我最后离开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回头、转身,我似乎看到了亲爱的战友们正挥手笑着对我说:“再见!”当深情在一刹那间成为永恒,心里终于释放了所有的感动,空气中的风,无影无踪,只吹动无边无际离别的心痛。我多么希望时间就在那一刻定格,让我们的青春铭记这永恒的时刻。
这个原本平凡的夏天,因我们的相聚而变得不再平凡,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样精彩,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最美好的回忆。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在这青春的华丽舞台上演绎着绚烂的一幕幕……是啊!我们年轻,这本该就是属于我们的青春岁月,我们张扬,我们蓬勃,我们活力四射!
尽管这短暂的十几天的社会实践即将落下了壮丽的帷幕,但在这极为短暂的日子里,我所收获的却是来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一路的每一点、每一滴,相信在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忆起这个夏天经历的艰难却又丰富的旅程时,内心一定是激动万分。暂别了,最可爱又可敬的战友们,想念你们!
1.In the United States,people have a saying that”time is money“.In fact,they not very time-conscious and often late.
2.Swede are the most time-conscious people, I think. Everything seems to happen on time there. They are strict with time.
3.In Chinese culture,tardiness is usually allowed and expect in daily life. Sometime they are not punctual.
4.I can say India people are not very punctual. The whole system is actually late. the late buses, the late trains, the late government plan.
5.In England,they maybe spend a lot time with family. Long holiday is help for relaxing.
★ 以“永远”为话题作文
★ 高中英语作文话题
★ 高中英语话题作文
★ 以美丽为话题作文
★ 以成长为话题作文
★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 以什么控为话题作文
★ 以心声为话题作文
★ 以餐桌上为话题作文
八龟 (2007:65) 认为, 日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在时间的限定中是具有连续性的。即如图1所示, 由“具有时间限制性 (个别、具体的现象) ”转变为“不具有时间限制性 (一般的、恒常性的本质) ”的变化。
如图1所示, 日语中, 由具有时间限制性的动词转向形容词, 由形容词转向不具有时间限制性的名词。由此可见, 在时间表现上, 动词处在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与此相对, 名词处在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较难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形容词处在时间轴的中间, 同时具有像动词那样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如表现状态的状态形容词) , 同时又具有像名词那样不受时间限制 (如表示性质的性质形容词) 的特征。
与日语相同, 汉语也同样可以在时间轴上描述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位置。现代汉语中,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2012:312) , 位于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现代汉语词典2012:906) , 位于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难以受到时间的限制。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2012:1458) , 根据其特征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变化形容词, 位于时间轴中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
二、时间的恒久性与临时性
汉语形容词在时间轴上位于动词和名词之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其中, 进一步分析形容词, 发现表示人或事物“特性, 关系, 存在, 性质”的性质形容词因其特征不容易受到时间限制, 在时间轴上靠近名词一端;与此相对, 表示人或事物“状态”的状态形容词和表示人或事物“动向, 变化”的变化形容词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在时间轴上靠近动词一侧。由此, 将靠近动词 (包括动词) 一侧的时间特性称为“恒久性”, 靠近名词 (包括名词) 一侧的时间特性称为“临时性”。而关于形容词的这种时间特性, 张国宪 (2006:263) 认为“静态形容词擅长于表述恒定事件, 动态形容词则可以表述变化事件… (略) …恒久性和临时性是一种基本对立, … (略) …变化只不过是性状的一种异化过程。”静态形容词即为性质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即为状态形容词和变化形容词。笔者认为, 虽然恒久性和临时性是对立关系, 但是在时间轴上存在着“临时性→恒久性”转变的连续, 即由动词向名词方向的转变。而在中间起到连接动词和名词时间特征的, 即是形容词。
(一) 动词的时间性表现。与日语动词相同, 现代汉语动词除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动词外, 大部分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等。而从时间性表现分析汉语时, 除了“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 (tense) 之外, 亦不能忽视时体 (aspect) 。综合时体特征, 村木 (1991:276) 和金水等 (2000:3) 都认为, 现代日语动词一般用“動詞+テイル”的形式表示其动作的相对临时性, 较容易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用“動詞+ル”的形式和其他诸如“いつも”、“つねに”等时间性副词一起表示其动作相对的恒久性, 不容易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比如:
1.彼はいま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他现在正在吃早饭。)
2.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る。 (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例 (1) 为动词“テイル”形式, 结合时间名词“いま”表示动作动词的现在进行中“正在吃早饭”,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临时性”。与此相对, 例 (2) 为动词的“ル”形式, 结合时间名词“いつも”表示动作动词习惯经常性发生“总是吃早饭”,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恒久性”。但是在现代日语中, 同样也有如下表现形式:
3.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例 (3) 虽然和例 (2) 同样表示“他总是八点吃早饭”, 但是其动词形式为“テイル”形式, 虽然例 (1) 中说明动词“テイル”形式为动作动词现在进行, 其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临时性”, 但是在日语中, “テイル”形式也可以和“ル”形式一样, 时间性表现为动作的“恒久性”。此时的“テイル”并不是绝对的“恒久性”或者“临时性”, 可以称为“相对恒久性”或者“相对临时性”。
和日语相同, 汉语动词也存在“相对恒久性”和“相对临时性”的时间性表现。如:
4.他现在正在吃早饭。 (彼はいま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5.他总是在八点吃早饭。 (彼は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る/食べている。)
6.他最近几天总是在八点吃早饭。 (彼はこの数日いつも八時に朝ごはんを食べている。)
与日语不同的是, 因为汉语无词尾变化, 不能表现时体及时间性, 只能通过时间名词“现在”或者时间副词“正在”、“总是”的辅助来完成时间性表现。
(二) 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上文考察了中日动词的时间性表现,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
7.北极星总是那样亮, 亮得让人心痛。 (北極星はいつも輝かしい、胸を打つほど輝かしい。)
8.她倏地红了脸。 (彼女はすぐ赤くなった。)
9.段莉娜在这两个月之内消瘦了许多。 (このニケ月の間に、段莉娜はかなりやつれた。)
如上例所示, 汉语形容词同动词一样, 能够表现出时间性的“恒久性”和“临时性”。例 (7) 中, 性质形容词“亮”表示北极星的性质属性, 在时间轴上靠近名词一侧, 不容易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 表示性质属性的“恒久性”。但是所有事物并不存在绝对的恒久性, 在时间轴上只是相对的恒久, 此时性质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也可以称为“相对恒久性”。与此相对, 例 (8) 和例 (9) 中的“红”和“消瘦”, 因由时间副词“倏地”和时间名词“两个月”的辅助, 较容易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 其时间性表现为“相对临时性”。但是, 刘绮纹 (2005) 指出, 形容词因后续动态助词“了”, 此时的形容词发生“动词化”转变, 将其定义为动词。而张国宪 (2006) 认为, 在语法和语义上, 虽然此时的形容词与动词用法相同, 但是仍保留形容词性的特征, 其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时的“红”和“消瘦”可以归入“变化形容词”领域。
(三) 恒久性和临时性。根据高立伟 (2010) 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时间性表现, 结合前节内容, 本稿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绝对临时性”“相对临时性”定义如下:
1.动词的恒久性和临时性。有以下几种:
絶対的恒常性:存在者がその存在中において動作を変えない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存在过程中不改变其动作〈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絶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一時的に動作を持つ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临时性:存在者临时保持其动作不变〈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相対的恒常性:ある条件内における存在者がその条件内において動作を変えないこと。
(相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条件范围内不改变其动作。)
相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ある時間の長さだけある動作を持つこと (その時間が経過するとその動作が変わる) 。
(相对临时性:存在者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保持其动作〈时间改变其动作也将改变〉。)
2.形容词的恒久性和临时性。有以下几种:
絶対的恒常性:存在者がその存在中において属性を変えない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恒久性:存在者在其存在过程中不改变其属性〈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
絶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一時的に属性を持つこと (超時的として考えられる) 。
(绝对临时性:存在者临时保持其属性〈可以理解为超越了时间范畴〉) 。
相対的恒常性:ある条件内における存在者がその条件内において属性を変えないこと。
(相对恒久性:存在者在某个条件范畴内不改变其属性) 。
相対的一時性:存在者がある時間の長さだけある属性を持つこと (その時間が経過するとその性質が失われる) 。
(相对临时性:存在者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保持其属性〈时间改变其性质也将消失〉) 。
由此可见, 并没有绝对的恒久性也没有绝对的临时性, 一般动作动词和形容词都有其相对恒久性和相对临时性, 日语如此, 汉语也如此。其中, 汉语形容词中的变化形容词虽然显现出和动词相同的表现, 但是仍保留其词性特点, 并没有变化为动词。
三、结语
本文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中心, 以时间性表现为切入点, 对比中日两种语言的特征。在时间轴上, 与日语相同, 汉语动词位于时间轴的最左端, 相对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名词位于时间轴的最右端, 相对难以受到时间的限制。形容词位于时间轴中间, 同时兼具了动词的相对容易受到时间限制和名词的相对难以受到时间限制的特征。同时, 参照先行资料, 在时间性表现上, 分别给出了动词和形容词的“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绝对恒久性”、“相对恒久性”的定义。同时, 汉语形容词中的变化形容词在时间性表现上显示出与动词相似的特征, 但同时又保留其词性特征不变, 在时间性表现上与动词如何区分, 将作为今后的课题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4].金水敏, 他.时间否定と取り立て[M].东京:岩波书店, 2000
[5].木村新次郎.日本语动词の诸相[M].东京:ひつじ书房, 1991
[6].八亀裕美, 他.日本语形容词の文法[M].东京:ひつじ书房, 2007
[7].高立偉.中国语形容词の时间表现に関する一試論[J].杏林大学大学院论文集, 2010
[8].刘绮纹.中国语のアスペクトとモダリティ[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会, 2005
[9].刘月华.现代中国语文法总览[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 1996
时间总是匆匆离去,不会只在乎你一个人的,只要你会把握,利用好它,它就会变成你的奴仆。如果你不能掌控它,永远都追不上它,你就会变成它的奴仆,只能从早到晚地学习,不能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年级的时候,我是班上有名的“小拖拉”,那时候,学校每天都有课上作业,我总是最慢的,经常上课写不完,下课写,下课又边写边玩,经常10分钟过去了,一个单词都没写完,有时候甚至一个字都没动。下课也没写多少,只有到最后我才知道着急,连忙开写,可写着写着,我又开始玩了。老师催来催去,我还是只写了几题,老师都快无语了,每天我都被留下来做作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到了三年级,我还是慢得要命,老师也忍受不了我这种“傲慢”,于是叫我妈妈来,我妈妈听后并没有打我,而是耐心地教我,并和我讨论,如何把效率提高。 四年级,转眼到了小红花,我每天做作业都在面前放一把戒尺,以此提醒我不要分心,如果分心了,就用戒尺打一下手,这样就清醒多了,效率高多了。五年级时,我几乎可以不用戒尺了。自己可以提醒自己,自我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每当我分心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给我耐心分析的场景,我就又充满了精神。一转眼,六年级了,我参加了弹性离校,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完成作业,当然,这也有妈妈的功劳,如果没有妈妈,说不定现在还要写作业写到十二点,所以,我要感谢妈妈帮助我提高了掌控时间的能力!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优秀】推荐阅读: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600字07-04
以珍惜时间为话题的作文满分11-27
以珍惜时间为话题作文10-01
以时间为话题的励志演讲稿09-09
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优秀11-06
以借口为话题的优秀作文06-04
以除夕为话题的优秀作文06-06
以白杨为话题的优秀作文06-12
以眼泪为话题的优秀作文06-22
以笑声为话题的优秀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