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招经验(共3篇)
—江西教师网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6.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7.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答案要点】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
8.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答案要点】
一、在准确把握农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业发展迅速,以占全国2.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形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水稻、柑桔、渔、禽和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创造了水稻总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人均占有稻谷居全国第一、脐橙面积排名世界第一、脐橙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三的辉煌,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个不间断输出粮食的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跳出江西看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西仍然任重道远。
1、从全球来看,江西农业资源相对紧缺。
耕地资源:1949年江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73亩,随后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98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71%、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同时,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退化现象严重,耕地综合利用率不高,中低产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耕地用地率为22%,全省复种指数为173%。水资源:江西人年均水资源拥有量40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3;农业用水量大,约占总用水量的70%,全省3/4以上的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农业季节性干旱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省平均为0.45,一半以上的水被浪费掉。资源相对缺乏已成为江西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瓶颈”。
2、从全国来看,江西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中下游。
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仍处于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期进入发展期的发展阶段。经测算,江西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1980年是26.72,排名全国第15位;1990年是24.78,排名第16位;2000年是30.21,排名第14位;2003年是29.04,排名第15位,均低于同期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平均指数。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列出的2010年、2014年、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预测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个省、市、自治区中都没有出现江西,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全国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差距已经产生,警钟已经响起,危机已经“四伏”。江西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江西农业在全国农业地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重大举措,紧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3、从自身来看,江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仍然是制约江西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31年,我国发生特大水灾,包括江西在内的受灾最严重的8省农业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总面积的1/4强;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包括江西在内的5省共有4700多万亩农田被淹;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江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43万亩,水毁耕地93万亩,近80万人口因灾返贫;2000年,江西8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近80万亩农作物绝收,57万牲畜因旱灾而发生饮水困难;2003年,江西近六分之一的中小河流断流,1500多万亩农作物遭灾;2007年,江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400多万亩,100多万人饮水困难;去年入汛以来,江西先后出现八次较大降雨,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59万亩,直接经济总损失达39亿元。当我们把这一次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后果重、社会危害大的自然灾害串联起来时,更加凸显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农业生产安全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发展局面的紧迫性。
二、在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
1. 农业装备现代化。
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由播种机、脱粒机、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计算机、卫星遥感技术、新型材料、节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地园艺化以及交通运输、能源传输、信息通讯的网络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旋律。
2. 农业技术现代化。
以生物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类先进技术渗透到农业种植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农业增产的60%—80%来自于科技进步,先进的科技不断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农业体制现代化。
农业突破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支持保护体系以及运行良好的服务体系与市场体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发展格局。
4. 农业经营现代化。
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各种农产品、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它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良种及兽医服务等,都进入农业交换领域,甚至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普遍成为商品性消费,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业冲破了内部物质循环的局限性进而实现物质的开放式循环,从自给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5. 农业生态现代化。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农业高产高效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绿色化,在应用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7家,带动农户46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8022个,合作组织成员达274.5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46.4万千瓦,机制、机收率分别提高至46.7%和39%。但是,对照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当前江西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增多。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江西农田水利设施部分老化,普遍存在灌溉标准低、配套差、灌溉方式落后等问题,这成为制约江西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2008年江西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2761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4%。二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要的征用土地导致农业用地仍在慢慢减少。目前,江西平均每年的项目建设占用耕地近1 5万亩。
2.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
一是农药在使用上的单一性、过量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等,对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产生了严重污染。二是长期滥施、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三是土壤中的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和耕地的抗旱能力,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四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五是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一是江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研资源力量比较分散,导致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科研成果作用不够凸显。二是江西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比较低。据统计,江西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5%,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到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5%以上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和5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存在很大距离。
4.农业比较效益偏低。
江西的水稻、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总量都排名全国前列,但投入成本过高,比较效益偏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江西每公顷化肥的使用量高达600多公斤,远高于全国400公斤的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225公斤的安全限;每公顷农药使用量30多公斤,远高于每公顷15公斤的安全使用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江西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还不到30%,其余70%以上造成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44%,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0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2.8%。这意味着近9成的农村劳动力仅受过初等以下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其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导致其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市场适应能力差,易受传统观念和现有条件束缚,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和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对原本有限的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在全面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禀赋差异和经济社会的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从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实践看,不同国家都根据国情的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一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美国模式”。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为了节约劳力,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以及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扩大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因此,这些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
二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日本模式”。
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缺乏的国家,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致力于农业集约经营,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成功,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科技推广制度,为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类似国家树立了农业现代化的典型。
三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英国等土地、劳动力数量比较适中的国家,既重视农业的工业化,又注重农业的集约经营;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江西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应简单地去效仿或套用哪种模式,而应根据自身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汲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分析农情、消化经验、找准“洋”为“我”用的切入点与结合点的基础上,在避免重复发达国家早期忽略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既切合江西实际又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以法规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日本政府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土地、机械化、专业化、财政金融与外贸以及科技推广等政策。因此,江西应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扶持、保护和服务作用的做法,从政策与制度层面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建立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政策目标、预算额度、操作程序、部门分工、法律责任等,保障农业发展;加快建立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农业发展社会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用“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2. 以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发展方向上,坚持“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即高起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大规模扶持特色产业加工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一批以出口创汇为重点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在发展途径上,既要根据市场需要组建新的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又要重点扶持、改造有一定基础的弱小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发展思路上,一是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上,使其快速增长,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形成产业化发展群体优势;二是培育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标准高、配套全的农业生产基地;四是加强财政与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把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化。
3. 以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土地的有偿流转,促进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政府要通过补偿和培训的方式鼓励农民到城市谋生,允许和鼓励到城市务工和经商的农民将土地转包或转给当地农民并收取一定的转包费或租金作为补偿,或者将土地入股获取收益。同时,通过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措施,鼓励土地适当集中和农民之间的联合经营,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引入投资主体,组建土地整治公司,将低产田和荒芜的土地集中成片,整治成标准农田后出租给有经营能力和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或组织,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4. 以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建立农机合作制度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以农机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二是调整农机结构,实现由抓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抓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抓畜禽、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抓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三是加大农机补贴。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对购买大型机械的农户进行追加补贴,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实行燃油价格补贴,对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发挥政府资金的聚集功能,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形成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机化投入长效机制。
5. 以科技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研,建立起政府为主体、企业与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以及政府经费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民间资本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工作机制。坚持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做法,由科研院所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提高科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效率。加大对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吸收、消化与改进,形成一批适合江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普及,形成“省级有科技领导部门、地市有科技主管部门、县区有科技负责部门,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组有农技推广室和技术推广员”的立体推广网络,提高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率。
6. 以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基本内容,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基本手段,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建立以法规为核心、技术标准为基础,通过例行检验检测和认证实现有效监督管理的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的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处理好标准数量与标准质量的关系,提高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制定的关系,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使标准内容反映市场需求,标准技术满足国内外需要;处理好全面普及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把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宗农产品、“菜篮子”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以及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上;处理好标准推广与标准实施监督的关系,把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农业执法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的关系,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中的带动作用。
7. 以合作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综观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的力量,许多国家都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自我服务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和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与农民联合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本地产业情况牵头兴办各类农业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组建农业协会。并且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联系土地和市场的纽带作用,以及避免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服务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8. 以市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手段,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环境良好的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和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制定并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重点农产品出口流通企业。加强农业市场化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法规和农业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好展会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宣传推介江西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实行合作化,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和社会分工的能力。
9. 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健全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尽快实现对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的生产、需求、价格、进出口贸易等的动态跟踪监测预警,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和办法。二是建设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通过门户网站的“一站式”服务,增强政务管理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三是完善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建立省市两级联合服务的农业科技数据库群。四是开发国内、国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对主要贸易国和贸易地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检验检疫标准等非量化信息的收集,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支撑。五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推进服务网络向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积极建设农村远程科技培训网络,以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组干部等为重点,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信息员在政府与广大农民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 0. 以职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为了贯彻落实在景德镇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精神, 总结上一年度散装水泥财务、统计工作, 表彰财务、统计评比获奖单位和个人, 布置今后散装水泥财务、统计工作, 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办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于2008年9月26~27日在赣州市召开了“全省散装水泥财务、统计工作会议”。各设区市散预办、省属水泥企业财务、统计人员共2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散预办副主任陈岩同志主持并在会上讲话。
会议通报了上一年度全省散装水泥财务、统计工作开展和评比工作情况。省散预办财务科和综合科负责人分别讲评了各设区市在执行新统计报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加强今后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意见。与会代表还对新执行的统计报表中的一些新指标的设置, 以及这些指标对比条件的对称性和各项指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会议要求, 各单位统计人员要提高对散装水泥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适应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需要, 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当地发展散装水泥及相关产品工作情况, 为散装水泥工作的计划和规划提供决策服务;要加强对散装水泥工作的领导, 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以取得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要加强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除了编制报表外, 对重要数据增减变化要进行分析, 并要求写出文字材料;要强化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财务、统计考评制度, 对报表内容完整性、报送时间及时性的考评打分要更严格, 以确保统计报表的质量。
会议代表认为, 为了保证今后散装水泥财务、统计报表工作质量, 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 有必要强化统计报表工作的考核评比, 以此来表彰先进, 激励后进, 推动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江西教招经验】推荐阅读:
江西中国农业银行面试经验交流07-10
江西传统产业07-27
江西个人小额贷款10-15
江西高考数学理科真题06-10
江西财经大学税法06-14
江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07-23
江西政府工作报告11-04
江西结构化面试题06-20
江西省劳动鉴定中心06-24
江西财经类大学排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