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共11篇)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篇1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表现不同的运动姿势并学习恰当的语言表达。

2、学念儿歌,能根据儿歌的格式用图标,语言仿编儿歌。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塑料圆片,火柴棒,白纸,黑色水彩笔,儿歌图标一套。

3、《健康歌》录音磁带。过程:

1、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2、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3、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 火柴棒一根根 我用棒棒拼小人 拼个小人立正站 拼个小人跨步走 拼个小人打篮球 拼个小人爬山坡 小人个个爱运动 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按儿歌顺序排列)你们学会了儿歌吗?我们一起念一遍(带幼儿看图标朗读)

4、游戏看谁记得快(巩固记忆儿歌,进一步感知儿歌的结构)拿掉其中的三——四张让幼儿念——(注意激励表扬幼儿)全部拿掉图片看看你们会念吗?(注意激励表扬幼儿)

5、幼儿操作

刚才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象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用火柴棒、圆片,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6、纺编儿歌 1)展示幼儿作品

2)这些小人还想到儿歌里面去做运动我们来帮助他——选四张幼儿作品组成儿歌,大家一起念一念。(从节奏一样快进行讲评)3)再次选四张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节奏来念。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篇2

本次活动《南通的桥》是大班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来自于我园课题研究中的“地方文化与艺术课程的整合”版块, 挖掘和合理利用幼儿身边的艺术资源, 使其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 是《纲要》中所倡导的理念, 也是我园多年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 我利用幼儿生活中每天都看到、经过的桥作为教学内容, 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一、活动名称南通的桥

二、活动目标

知道南通是一座富有灵气的水城, 对濠河上典型的桥梁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感受各种桥梁的结构美, 为自己是南通人感到自豪;在用南通方言介绍桥的过程中, 引发幼儿用身体变桥, 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中与同伴一起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三、活动准备

有关南通桥梁的幻灯片课件制作;将幼儿收集的有关南通桥梁的图片, 布置在活动室供幼儿欣赏;各种供幼儿建构的鞋盒、薯片盒、橡塑板等材料;牙膏盒、牛奶盒、彩纸、剪刀、一次性筷子、火柴等材料供幼儿自制桥的模型。

四、活动过程

(一) 用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电视栏目《总而言之》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兴趣。

T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电视片头, 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个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与我们平时看的其它节目有什么不同?———播放《总而言之》录像 (小结:这档节目是我们南通电视台特有的、用南通方言向大家播报新闻的一个节目, 主持人说的都是南通话。这个主持人你们认识他吗?叫什么名字?用南通话说一说他的名字。)

(二) 说一说:

南通的桥。 (激发幼儿对南通典型的桥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为自己是南通人感到自豪。) 1.方言说桥。T1:我们南通是一座富有灵气的水城, 美丽的濠河全国闻名;在濠河上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桥。我们都知道原来老城区中的“六桥”, 是最有代表性的桥, 让我们学学二侯用南通话向在座的客人老师介绍介绍, 好吗?———结合播放幻灯片说自编方言儿歌“六桥歌”。 (东门的桥是友谊桥, 西门的桥是和平桥, 北边的桥是北濠桥;南门也有三座桥:公园桥、文化宫桥, 还有长桥。———引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2.复习童谣。T2:南通的桥可真多。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 都走过什么桥?谁会用南通话, 把自己每天经过的桥编在儿歌里, 讲给大家听? (继续引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自编儿歌:“太阳照, 小鸟叫, 我们背上小书包, 走过XX桥, 来到幼儿园, 看见老师问声好。”3.谁知道的桥多;T1:南通的桥真多!你们还知道南通有哪些桥?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观看桥的图片展, 让幼儿自由讲述桥的主要特征) 友谊桥和平桥北濠桥公园桥文化宫桥长桥九曲桥南园桥端平桥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苏通大桥怡桥三元桥杏林桥 (苏通大桥是目前世界上主跨度最大、拉索最长、桥塔最高、基础最深的桥) T2:南通人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多的桥梁?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小结:我们南通人真了不起, 这些桥梁的出现,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过河的速度更快了、更安全了。T3:你还在其他地方见过什么特别的桥吗? (立交桥、天桥等) 这些桥有什么作用? (立交桥、天桥的出现, 使交通不再拥挤, 也很安全, 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 变一变, 猜一猜。

(结合各种桥的照片, 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姿态来表现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公园里的拱桥, 高架桥, 黄浦江上的南浦、杨浦等大桥。) T:老师这里有几座桥的照片, 谁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变一变, 再让大家来猜一猜, 你变的是哪座桥。 (可以一人变, 也可以邀请几个同伴, 商量好一起变。注意提醒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本过程是重点与难点, 使幼儿体验合作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四) 设计未来大桥南通的桥真美, 你们想当一回“小小桥梁建筑师”, 来设计一座“未来大桥”吗?

来吧, 邀你的好朋友一起, 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比比谁的设计最新颖、想象最丰富。 (本环节视情况可作为延伸活动) 目标: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桥的建构。

建议: (1) 材料的准备:凡是幼儿能想到的以前用过的没用过的都可以拿来尝试, 如林肯积木、拼板、乐高积木、雪花片、智高积木、废旧材料等。 (2)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除了积木以外的材料来建构桥, 丰富桥的造型。长期的建构活动, 大部分幼儿会造成盯着一种材料用的现象, 因为熟悉的材料容易获取成功, 长久下去幼儿会缺乏挑战性, 不敢尝试没用过或不熟悉的材料, 所以, 活动过程中或结束时, 教师要给予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大大的鼓励与表扬。 (3) 环境布置:创设让幼儿摆放“小桥”的地方 (玩具橱或桌上) 。“大桥”尽量直接建构在不容易被碰到的地方, 不易移动, 但活动后尽量保存一段时间。

摘要:本次活动《南通的桥》是大班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来自于我园课题研究中的“地方文化与艺术课程的整合”版块, 挖掘和合理利用幼儿身边的艺术资源, 使其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 是《纲要》中所倡导的理念, 也是我园多年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

勇气(大班健康综合活动) 篇3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谁能主动地走到客人老师面前向他们问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在一些幼儿进行了大胆尝试后,老师说:“刚才那些主动向客人老师问好并介绍了自己的小朋友,你们心情怎么样啊?”幼儿有的说高兴,有的说愉快。老师说:“这几个小朋友的表现很棒,其他的小朋友能不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夸夸他们?”幼儿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夸奖,老师说:“我也要用一句话来夸夸他们:‘有勇气!’”

二、认识勇气

1.勇气是主动

老师:“究竟什么是勇气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老师播放PPT(如图1)及音频:“勇气,是主动对新朋友说:‘你好,我叫伟利。’”

2.勇气是勇敢

老师播放PPT(如图2),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这位小朋友站在哪里?他准备干什么?”在幼儿观察后引发幼儿思考:“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往下跳吗?”

老师继续播放PPT(如图3)及音频:“勇气,是我敢从高高的跳板上跳下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引发幼儿兴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从高处跳下来的感觉呢?”开展小游戏“跳伞”,让幼儿从老师搭好的台子上往下跳,先请个别幼儿尝试,再请全体幼儿尝试。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你们站在最高处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一开始不敢跳,后来又敢跳了?现在的心情怎样?”请幼儿分享游戏体会,老师小结:“以后小朋友在游戏和生活中也要勇敢地去尝试,这样才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3.勇气是控制

老师播放一个小朋友在家长提出要求又离开后,独自抵御食物诱惑的视频,提问:“这个宝宝的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妈妈对宝宝说了什么?她做到了吗?”请幼儿回答。

老师继续播放PPT(如图4)及音频:“勇气,是爱花,却不摘它。”提问:“看看画面中的这位小朋友,她和刚才那个宝宝有什么共同的优点?”“你们做过什么事情,也是需要自己控制的?”在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原来控制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

4.勇气是坚持

老师播放PPT(如图5)及音频:“勇气,是我搭的城堡被弄坏了,我能从头再来。”提问:“大家说说这个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又说明了勇气是什么?”在幼儿讨论后,老师总结:“原来勇气是坚持,你曾经坚持着做过什么事?”

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搭城堡”,请幼儿以趴着叠罗汉的形式层层累加,看哪一组幼儿叠得高、坚持的时间久。游戏的第一阶段老师请幼儿分小组搭小城堡(如图6),第二阶段请全班幼儿分两组搭大城堡。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在搭城堡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在幼儿分享了游戏体验后,老师小结:“这个过程中勇气就是坚持,再坚持。”

三、总结

老师:“勇气有许多种,它可以是积极主动,也可以是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是学会控制自己、坚持……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拥有各种各样的勇气!”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篇4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 微风徐徐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篇5

主办单位:中荷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中荷学院学生会

活动时间:3月-4月(待定)

活动地点:校园广场

一、活动主题:

创新、合作、拼搏

二、活动背景

现今急速发展的社会产生的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求当代大学生从各个方面综合提升自己的能力,尤以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要求最高。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需求,满足同学们对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中荷学院特举办“综合能力大比拼”活动以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的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响应同学们对能力拓展的需求,本项目以加强同学们的各项能力为目标,围绕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

四、具体流程策划

(1)、前期准备:

1、宣传通知:3月7日起,学生会以宣传单、海报、条幅、校内论坛上张贴通知等形式对各个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活动宣传。统计各个学院的代表参赛队伍。

2、活动场地、物品及评委确定: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联系,列出所需物品清单,并确定物品的质量及送达日期;同时,工作人员与各个评委联系,确定到场的评委并向评委说明活动策划及评分标准;另外,工作人员联系相关人员确定活动场地,并在活动开始前布置好场地。

3、工作人员安排:主持人员2名;成绩登记员(裁判员)12名,每队各1名,负责登记分数并监督;照相人员2-3名;奖状拟写人员1名;后勤工作人员4名,负责物品配给并维护现场秩序。

(2)、活动流程:

1、由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且说明比赛流程及评分标准。之后主持人带领同学们做赛前准备活动:大声喊出1段话“你真的很不赖 ”,然后进行比赛。

2、拯救大兵瑞恩:在小花园中,工作人员会将场地布置成战场的场景。在场景中,队友的反应(是生气还是安慰等)作为主观分进行综合评分。

5、天下无贼:1名队员饰演盗贼,并蒙住眼睛,盗贼需要在其他队友的指导下穿越事先连好的毛线,到达摆放皇冠的箱子处,拿到1件物品。评委将根据盗贼拿到物品所用的时间长短作为客观分,根据队友的表达是否清楚简洁、盗贼是否能正确且充分地理解队友以及在盗贼失误时队友的反应(是生气还是安慰等)作为主观分进行综合评分。

6、根据以上3个部分的分数计算出每支队伍的总分,评选出最优秀的两支队伍参加谁与争锋的活动并予以颁奖。

7、最后,打乱参赛队伍,进行不计分的休闲小游戏。

五、活动预期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能够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团队中的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能够得到1定程度上的锻炼。此外,在活动中同学们能够明显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同学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心态,提高同学们的应变能力。

大班美术哈哈小人教案 篇6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听说大三班的小朋友本领很大的,所以要考考你们。你们听好他的要求,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师:你画的小朋友怎么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大班综合活动:玩具义卖前奏曲 篇7

大班下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是《你快乐,我快:乐》,结合主题,我们倡议组织一次“献爱心义卖”活动,让班里的孩子把家里不玩的旧玩具拿到幼儿园:来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这个建议立刻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想要义卖的物品。

但真正面对“义卖”,孩子们既新奇又紧张,不知道如何进行。怎么样才能顺利地把玩具义卖出去?如何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义卖商品?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孩子们抛出了一个个问题。在真正开始“义卖”之前,帮助孩子了解义卖的意义,理清活动的思路,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所要考虑的,《玩具义卖前奏曲》这一教学内容,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而开展。

活动目标

1.收集义卖玩具,能对玩具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标准标价。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广告设计和表演活动,分享成功的快乐。

3.了解义卖活动的意义,增强对灾区小伙伴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讨论过幼儿园“义卖”的意义、形式。

2.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类参加“义卖”的旧玩具。

3.1元、5元、10元价格标牌若干,各种纸质材料、软管、剪刀、颜料、胶水、各色记号笔等放在操作的桌子上。

4.常见的各种广告视频资料,义卖程序图谱。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自由观察带来的“义卖”玩具,并进行分类

1.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玩具参加义卖,请大家看看都有哪些玩具。

2. 师幼共同讨论义卖的程序。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进行义卖吗?

(2)教师将幼儿议论的程序用图谱在黑板上展示(收集一分类一标价一义卖),并引导幼儿讨论程序的合理性。

3. 教师请幼儿将义卖的玩具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1)师:你们能把这些准备义卖的玩具分类吗?你们打算怎么分?

(2)幼儿讨论,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玩具分为交通工具类、插塑类、毛绒类、运动类、积木类。

二、根据玩具的大小、新旧程度等特性为“义卖”玩具标价

1. 请幼儿仔细观察程序图片,引出标价活动。

(1)教师出示1元、5元、10元价格标牌和三种不同的玩具,请幼儿标价。

师:参加义卖的玩具都必须有价格,这三个玩具,你们觉得哪个可以卖1元?哪个可以卖5元?哪个可以卖10元?为什么?(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理由)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玩具的材料、新旧、大小等,来给玩具标价。

2. 幼儿自由组合成5组,自由选取一类玩具,尝试给每个玩具标上1元、5元或10元的价格。

3. 请幼儿互相观察,评议各组标价的合理性。

三、为“义卖”玩具设计广告

1. 师:义卖时,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商品,怎样才能吸引整个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家长来买你的玩具呢?

2.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确定通过广告的方法来实现。

3. 讨论:什么样的广告是最方便的,我们能很快做出来?

4. 教师播放一些常见的广告形式:图片广告、文字广告、表演广告、说词广告、综合性广告。

5. 各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给自己组的玩具选择并设计一种广告。

6. 各组进行广告创意的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体验活动的意义,增加关爱灾区小朋友的情感

师:今天,我们为参加“义卖”的玩具进行了分类、标价,还设计了广告,相信到时候我们的玩具肯定很受欢迎。等义卖结束,我们把义卖所得的钱全部都捐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有玩具玩,有书看,像我们这样开心、快乐。

活动延伸

为了使“义卖”活动更加有意义,幼儿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参加,帮忙布置展台和卖玩具,一起为四川小朋友献上爱心。

活动点评(任小芳)

该教学活动是大班《你快乐,我快乐》主题的一个拓展,正像教学设计者所说,最初的灵感来自幼儿,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做幼儿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提升,才能将教学与幼儿生活融于一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该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了社会领域教学“假、大、空”的传统毛病,利用幼儿曾经玩过而现在不用的旧玩具,进行实战练习,让幼儿在为“义卖”做准备的过程中,学习交往、学习表达、学习付出、学习分享,并渗透了简单的数概念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大班综合活动:我为班级设计标志 篇8

标志是一种无声、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在生活中对我们起到提示、警告作用。新《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简约形象的标志图案能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商场中、马路上、公园里、医院里……这个标志表示什么意义?它为什么要设立在这里?……这些问题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则、提高自律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大班综合活动——“我为班级设计标志”。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标志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标志所蕴含的意义。

2.能够迁移对各种标志认识的经验,尝试大胆为班级设计和创作标志。

3.懂得积极为班级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种公共场所找各种标志,并帮助孩子上网查询理解标志的意图,并和孩子合作记录在表格中。

2.物质准备。

(1)各种彩纸,水彩笔,双面胶等。

(2)各种标志的卡片如: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提示标志等。

3.环境准备。

与幼儿共同布置展板。

四、活动过程

(一)分享收集的标志。

师:宝贝们,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标志,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所找到的标志,把你的记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请个别幼儿拿上记录表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述)

(二)了解标志的作用。

1.师幼讨论,并体会标志所蕴含的规则。

师:这些标志有什么用处呢?请孩子们交流想法。(让孩子们明白标志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有警告,禁止,提示的作用,便于指导人们进行有秩序的正常活动。)

2.教师出示标志图片,让幼儿了解警告、禁止、提示标志固有的特征。

(1)警告的标志是什么样的?(三角形黄边)

(2)禁止的标志是怎样的?(孩子归纳)

(3)提示的标志是怎样的呢?(孩子归纳)

(本环节说明: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要帮助孩子利用情境、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境中,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这么多标志有什么用处呢?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互动中,相互谈发现,形成合作的学习机制。)

(三)理解、归类各种标志。

1.视频出示各种各样的“标志”图案,请幼儿根据以上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行标志归类.

师:标志家族要举行盛大聚会,请来了好多好多朋友,请小朋友按它们的特征帮它们分分类吧!

禁止性标志:禁止烟火、禁止通行、禁止驶入等……

指示性标志:信号灯、停车场等……

警示性标志:注意安全、当心触电、注意危险等……

2.将标志投放到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我是交通小警察”、“争做文明小司机”、“文明小公民”等游戏中理解标志。

(本环节说明:我把一些常见的信号灯、人行道、停车场、机动车道等标志投放到游戏中,摆放在适当的位置。让孩子们玩“小司机”、“交通警察”的游戏,通过标志的投放,孩子在游戏中遵守了游戏规则,玩起来更有秩序,这些孩子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感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讨论班级需要的标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标志,还和它们做游戏,你们喜欢它们吗?这些标志平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个需要它们的地方,有了这些标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班级有什么地方需要标志?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幼儿自由结伴寻找、商量。(如:图书角和睡房需要“静”的标志,图书架旁需要“爱护图书”标志,开关旁边需要“小心触电”的标志,空调旁需要设立“节约用电”标志,盥洗室设立“节约用水”的标志,走廊醒目处设立“禁烟”标志,提醒爸爸们来接我们等待时不能吸烟,教室外前阳台处设立“不攀爬栏杆”等标志……)

(评析:通过讨论为班级设计“标志”图标,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调动孩子参与设计的积极性。)

(五)设计班级的标志。

1.幼儿动手为班级设计标志。

2.幼儿动手操作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激励表扬。

(评析: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孩子的活动,帮助孩子迁移对各种标志认识的经验,让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尝试大胆设计,及时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

(六)分享设计。

幼儿设计后和小伙伴一起交流分享,评选较突出的设计作品。

(教师请幼儿代表带上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思维、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七)张贴制作的标志。

和孩子们一起将所制作的标志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评析:鼓励幼儿按照制作的标志去做,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另外张贴孩子的作品也给孩子一种成功感。)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有关的标志,督促家庭成员执行。

(评析:活动的延伸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提供了再次练习的机会。)

五、活动反思

1.遵循新《纲要》理念,进行因材施教。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做中学”思想,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自己的情绪,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外,还适当地运用了情境教学,引导点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经历了“感知—体验—创造—实践”的过程,效果较好。

2.提出质疑问题,帮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中,我提出质疑问题“在我们的班级有什么地方需要标志呢?需要什么样的标志?”这时幼儿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商量,如:跟爸爸去车间玩,车间有“禁烟标志”,为了防止“烟鬼爸爸”接自己离园时,在教室外抽烟,设计“禁烟”标志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孩子们将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了了有机的联系。

3.创设平等,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建立新型的师幼互动。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创设了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去思考,鼓励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允许幼儿有过失,不予批评,让孩子们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有点拘谨,还没真正大胆放开。

大班综合活动:拼小人 篇9

作者:吴佳瑛 来源:虹口区友谊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

设计思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玩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小人”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尝试把它设计成大班的美术探究活动。

探究元素之一:趣味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地探究。

探究元素之二:发现

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探究元素之三:简单

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常常会使教学具变得很烦琐,此活动材料简单也是教师喜欢的一个原因。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简单是很大的一个考量。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探究元素之四:可持续发展

“小人”的材料随手可得,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幼儿还会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幼儿14名,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喜欢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1)(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表示“观察完毕”。)1. 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设计意图:1.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画。)(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断开。)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

3、图4)2.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巧,这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设计意图: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创造的天地就此被打开,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纸的方向,由此会有更多的“小人”„„】

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可以删除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试一试。编辑:cicy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2.发现绘画的充分可变性,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重难点:理解折线在造型变化中的作用并能有目的地运用。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1)你画的“小人”怎么了?(2)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2)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3)如果我想把脸和手臂都变长,怎么办?(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你讲的少点,让小朋友自己琢磨

熊猫

21:56:07 我是怕我引导不好了? 刘敏

21:58:13 没事,你多看看教案。早点给小朋友渗透一下

熊猫

21:58:45 我提前咋给小朋友渗透了,、刘敏

22:00:05 画小人,熊猫

22:00:42 那给他们看图片不? 刘敏

22:00:35 讲一讲顶天立地

熊猫

22:00:54 也是

老师应该怎样来解释这个词? 刘敏

22:01:35 不能看

熊猫

22:02:00 哦

刘敏

22:02:04 头顶天,脚踩地

熊猫

22:02:18 啊?

刘敏

22:02:37 纸的最上边和最下边

熊猫

22:03:01 哦

刘敏

22:03:48 你你画一步让小朋友跟着画一步

熊猫

22:04:30 课前渗透?

刘敏

22:04:36 你先讲讲

不要

画了就没意思了

熊猫

22:05:09 哦

刘敏

22:06:28 讲课时,你先和小朋友讨论什么是顶天立地的小人

刘敏

22:07:33 你示范画,强调不要将老师折的纸打开

熊猫

22:08:14 恩,然后了? 刘敏

22:09:00 小朋友自己画,强调要把五官,手脚都画上

刘敏

22:10:01 全画完小朋友自己打开,发现小人断了

熊猫

22:10:35 我先说顶天立地,然后我示范怎么画,然后让他们画,再让他们打开 刘敏

22:10:45 让小朋友将断了的地方连起来

熊猫

22:11:33 哦,那我就明白了点 刘敏

22:12:53 可以挑几个有创意的好鼓励,在让小朋友画一个不同的,最好用彩纸

先统一用一个颜色的,再用另一个颜色

熊猫

22:16:27 哦,我看看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幼儿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拉手小人范例图、剪刀、纸、笔等。

2、幼儿用书第1册第22-23以往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的朋友与一起剪的单个图案有什么不同,手拉手的朋友什么地方是连接在一起的。

2、教师讲解示范手拉手朋友的折剪方法。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中的步骤图,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让教师重点讲解。

(2)教师示范折剪拉手小人。

3、幼儿尝试剪拉手小人,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注意反复折叠时要折整齐、压平。

(2)指导幼儿剪的时候注意连接的地方,不要剪断。

(3)指导幼儿把剪好的作品,贴在纸上,并创造性地添画内容构成有趣的情节。

4、引导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画、剪各种不同形象的连续图案。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1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显得尤为强烈。他们在获取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了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与之相适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即将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个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中班已习得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联系贯穿到大班的个体、群体与现象间的通感联想中来。而本次教学活动则是该主题活动的第一分支--将视觉、听觉和味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

活动准备: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银杏等)

2、画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画棒若干盒

3、乐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动过程:

一、品尝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种食品。

教师请客,幼儿品尝食品,幼儿边品尝边和同伴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所品尝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师让部分幼儿说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态,并总结甜和苦这两种味道来。

二、用与之匹配的颜色表示出两种味道。

教师引导幼儿:如果让你用颜色分别来表示这两种味道,你想用哪种颜色表示?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幼儿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画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颜色(可以引导幼儿画上一种或多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待幼儿画好后,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理由说给画面上的“美食小姐”听,或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教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配上该颜色的理由。

听乐曲感知与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乐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儿能从该乐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介绍此曲。

继续欣赏第二首乐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儿感受与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同样进行相关的介绍。

教师与幼儿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结束。

活动延伸:

(1)欣赏更多的乐曲,使幼儿感受不同乐曲中所蕴涵着的酸甜苦辣。

(2)围绕该主题继续开展活动,使幼儿能深入感知视觉、味觉和听觉三者之间的互通性,并能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将其通感运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将味觉、视觉和听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初步体会味道、色彩和音乐之间的互通性,增进幼儿的感知能力。

上一篇:福师17春秋学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线作业下一篇:幼稚又唯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