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总结和2022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选取的全面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目标性的原则,进行主成分分析时选取代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水平的八项指标:每百万人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数x1(个/百万人)、每万人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专科疾病防治所)人员数x2、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x3、农村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人均诊疗人次数x4、每万人村卫生室执业医师数x5、每万人村护士数x6、每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x7、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x8。
1.2 数据的获得
上述各指标数据均通过对《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有关指标数据计算汇总而来。华东六省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指标及其指标值。(表1)
1.3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变量。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的变量xi作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新变量yi。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y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的方差来表达,即Var(y1)越大,表示y1包含的信息越多,称y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变量的信息,再考虑选取y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则称y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2]
2 分析过程和结果
按照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将华东六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的指标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以下处理结果。(表2、3)
表2是主成分分析后主成分提取的结果。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第二列式表示主成分变量的方差贡献(特征值),例如第一行中的特征值是5.055,表示第一个主成分描述了原有变量总方差10中的5.055,后面主成分描述的方差依次减少。第三列是各主成分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主成分描述的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第四列是主成分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表示前m个主成分描述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的总方差的比例。第五列到第七列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提取了2个主成分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2个主成分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88%)。
表3前三列是主成分得分矩阵,它是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主成分得分函数的系数,SPSS将根据这2个主成分得分系数,自动计算六个省的2个主成分得分。第四列总得分根据每个主成分得分与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得出,第五列按照总得分多少将各省进行排名。
3 结论和措施
3.1 结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浙江省,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排在第四、五、六位的分别是江西省、福建省和安徽省。浙江省的第1主成分得分最高,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人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数、人均基层医疗机构数、人均基层医疗诊疗人次数。因此,浙江省的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水平最高[3]。山东省的第2主成分得分最高,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每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说明山东省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水平最高。江苏省的第2主成分得分排在第二位,第1主成分得分排在第三位,其他省份的第1、第2主成分得分相差都不是太大,总体得分相差也不是太大,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措施
农村和社区的医疗机构是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他们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否基本建立,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水平。(1)加大对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政府投入尤其应该向落后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2)政府应加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结构、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卫生资源状况等,以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制定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确定卫生资源的总量结构、布局与层次,以及卫生服务结构的规模和比例,使卫生服务体系能向全区域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4]。(3)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定位要明确。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4)进一步加大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卫生工作力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摘要:依据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数据资料,选取代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的八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建议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做得不太好的地区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定位,实施城乡对口支援,不断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
关键词: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实证分析,华东六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医改[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26358.htm.
[2]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52.
[3]张义喜,郭春燕,等.宁波市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9).
“活”多样
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而人都是有感情的,讲道理的。真正入心入脑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互动的,不但要有组织者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而且还要由工作人员自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把两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都达到相互交融,相互贯通,逐渐实现说教式向引导式、号召式向激发式、我打你通式向相互参与互动式转变,灵活主动性地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社区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职员的主人翁作用和团员青年的突击队作用来引导、教育职员,激发广大职员参与改革、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要紧紧抓住职员的个性特点、最佳时机和适当场合,利用报纸、网络、电视、板报、简报、橱窗、座谈、家访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灌输、引导,调动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树立”典型示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本、工作虚实结合,二是传统和创新结合,言教和身教结合;三是社区政工干部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带头结合;四是专门工作和人人都做思想工作结合;五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政工干部实际困难结合的原则。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思路,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对照“中国梦”的要求,争当先进,自觉成为职员心中的做人、做事的典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的力量抓好示范引导,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常态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以激发社区政工干部和群众的创新精神。
三、要突出一个“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社区党委要采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个别谈心、家庭走访、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摸清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人员、不同工种人员的心理和思想,采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经常对职工群众的心理和思想进行分析,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本质,根据其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探索职员思想活动的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抓住思想和行为苗头,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重视职工群众的“牢骚意见”,有时候善于倾听职员群众的“牢骚”并加以解决就是表现出对职员的信任,适度的表扬和解决职员的难题有时比发奖金、红包更为有效。如何不畅通职员群众提意见、发牢骚的渠道,对其牢骚和意见不答复或大发雷霆,受挫的职员会相互诉苦,久而会造成职员士气低落的负面效应,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思想沟通,经常采用换位思考、思维方式,来对待职员的意见,采取相应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四、抓住一个“新”字不放松,要求实创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现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社区政工干部可以通过报纸、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渠道了解社会、掌握各种政策,有的甚至懂得比领导者还多。在这方面,就要求我们在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手段要新、方式要新,要先声夺人。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两把刷子”,不仅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要高,而且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新颖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手机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先、你先我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和宣传水平,通过创新的做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社区群众多受自我教育,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是有理性、有感情的。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式,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关心人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因此,必须用心,做到以情感人。从以情感人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五、在新常态下社区政工干部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一要牢记责任使命,以更高站位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要切实增强深化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把握工作规律,注重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二要把握精髓要义,以更优标准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内在要求和关键要领,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深化、实化、具体化,突出为民这一根本、服务这一核心、实效这一关键,努力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家”,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文明一枝花”。三要着眼长治长效,以更大力度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要长期抓、深入抓、持久抓,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坚持点面结合,着力协同推进,健全完善机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要求掷地有声、落地生根,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四要落实从严治党,以更严要求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要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工作保障、队伍建设,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更坚实、更过硬,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根据《__县人民政府关于__镇成立聚秀等社区居委会的批复》(丘政复【2021】170号),聚秀社区正式成立。本社区四至界限为:__青峰路中线,南至迎宾路中线,西至__路中线,北至椒莲路。辖区单位包括: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新楼、县政协、县民政、审计局、农科局、林业局、质监局、运政管理所、达平、云泰、金鑫、天成、新二中等单位和企业。辖区内小区包括:上品天成、盛世年华、金荷佳园、欧韵丽景、颐景园、新都雅苑、翠林阁、恒源等商住小区。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选举工作流程,在聚秀社区选举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于4月23日通过严格的选举产生1名具有20余年基层工作经验,先后荣获省、州级荣誉表彰的资深基层干部担任党总支部书记兼主任,选聘一名具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年轻退伍军人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通过笔试、面试及选举层层选拔产生两名大学毕业生担任副主任,选聘文书一名,计生局选聘计生员一名,社会劳动保障局选聘社保员一名。使聚秀社区成为一支有力的基层工作队伍。
2、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创新小区管理工作。
为解决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及脏、乱、差等问题,经聚秀社区居民委员会决定,以金荷佳园小区为重点整改对象。聚秀社区居民委员会于5月19日,在金荷佳园召开业主委员会,并通过会议当场选举出了金荷佳园小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成员。与金荷佳园相比,盛世年华有其特殊性:1、居民住户少,平摊到每户的管理服务费较高。2、小区内业主多为行政单位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由业主委员会开始对小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工作机制,解决小区无人问、无人管的问题。
自金荷佳园业主委员会开始管理以来,共收取卫生管理费及车位费14万余元,规划出小区停车位131个,建盖摩托车雨棚2个,并从小区内聘用保卫人员6人,清洁员2人水电工1人,管理工作人员2名,解决了小区部分居民就业问题。
3、抓实业务工作。
聚秀社区居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__镇政府关于《农转城推进会》会议精神,会议次日便到派出所领取300余份《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户口办理指南》宣传册。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超额完成农转城任务,完成人数为212人。
自11月7日以来,聚秀社区对本辖区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登记。小区住户为793户,住户人口为2510人,利用此机会,广泛宣传镇政府各项工作,特别是短信形势宣传新农保、计生,失业人员登记等方面,加大力度宣传,对排查登记的人口、年龄、婚姻、经济情况、联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登记。
4、积极开展“四群”教育工作。
认真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落实“四群”教育相关政策,充分了解社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依照“四群”教育总要求,帮组社区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深入走访社区辖区内的金荷佳园等小区,与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一起面对面座谈,对小区居民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了各小区的基本情况,主要诉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群众基础。
社区成立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社区民警、综治专干、工商所工作人员担任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担任成员,综治专干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组建监管网,利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把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互动机制。
建立居民、志愿者、社区、职能部门之间打击传销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管理制度,将派出所、工商所、街道办事处、社区的打击传销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公布给每个居民,使群众能及时快速反应举报传销活动,及时掌握传销活动动态,力争把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信息平台机制。
建立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社区内出租屋、常住人员、外来人员基本信息台账,做到社区内的基本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要严密监控外来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是什么人、知道从事什么职业、知道主要有什么活动,及时为执法部门提供低打击传销有效线索。
四、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屋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图片及漫画,悬挂横幅标语,观看录像,市民学校,简报等多种形式,着重宣传国家打击传销的坚定决心和法律、法规、政策。切实做到打击传销宣传工作进社区。利用典型案例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传销人员的欺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受骗群众心理,彻底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使辖区内群众能深入了解传销的.危害,自觉远离传销,主动举报传销。设立宣传栏加强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传销条例》等。
五、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训力度,筑牢_基础
把党员干部_教育和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x精神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1、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立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坚持每月初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推进文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_为主线,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倡导移风易俗。制定居民公约、文明公约,创建一定数量的文明居民户和宾馆、饭店、景点、商店等文明窗口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纠正不文明行为,营造出人人讲文明、个个憎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单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创建经验,促进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单位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
3、强势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对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全区范围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努力扩大我区的社会影响,提高我区的知名度。
三、巩固文化阵地,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1、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巩固完善文化站建设,重点做好文化大院建设力度。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本区实际和特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进社区活动。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1、积极探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文明言行教育活动,从娃娃抓起,让文明礼仪教育进学校、入课堂。倡导五个做起,即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浓厚氛围,努力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从党政机关、服务行业、科教文化等重要领域入手,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为内容的文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山西省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社区资源, 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服务职能, 为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新型社区和加强社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山西省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大胆尝试开展全省范围的社区统计调查工作。由于在国内只有基层社区居委会或者城市开展社区统计工作, 没有以省为单位开展社区统计工作的先例, 所以我省统计局开展的全省社区统计工作在全国来说属于首创。由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最初社区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4年多的筹划和准备, 终于在2005年付诸实施, 山西省统计局首次将社区统计调查的任务下发给各基层单位。但是由于山西省社区建设相对落后, 设施和资源相对贫乏, 所以收集回来的指标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为0或是虚报的数据, 从而失去了统计的意义。但是省统计局并没有中途放弃, 而是认真分析各社区填报虚假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 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从而不断改进调查的方案, 缩小调查的范围, 细化调查的指标, 继续进行了为期5年的统计调查工作, 了解了山西省部分城市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 获得了一系列翔实的数据资料, 为山西省开展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以省统计局开展的社区统计调查工作为实例, 对我省社区统计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一个肤浅的探讨。
2 山西省的社区统计制度建设
2.1 社区统计的基本制度
社区统计制度要求建立在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完整的报表制度, 能反映社区基础建设的实际情况。社区统计应当以社区总体为观察和研究对象, 针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以及社区中社会生活的现状及其变化, 收集整理辖区内的有关统计数据资料, 建立健全统计基础资料, 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 为当地政府搞好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水平、提高社区运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加强对各种原始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山西省从2005年开始着手制定社区统计调查方案, 筹备资金, 部署统计任务, 并依此方案连续实施了4年。2009年下半年重新进行了社区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案修订、专业培训、调查经费落实并发放到位等工作, 研制了社区调查数据处理程序。2010年1月14日发出了《关于提高社区调查数据质量的通知》, 要求各市县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调查组织实施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高质量完成社区调查任务。同时还出台了《2009年社区调查评比计分办法》, 从调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现场登记和数据报送工作、数据评估和分析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评比计分, 将社区调查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这标志着我省社区调查工作全面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2.2 社区统计的机构
根据《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统计的机构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组成。
(1) 社区党组织。
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 在街道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团结、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完成本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 履行职责;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 社区居民委员会。
是社区群众自治的主体组织, 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层。社区居委会由社区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选举产生, 其主要职责是:在当地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 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做好社区内的各项工作, 并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
(3)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是社区的权力机构和决策层, 由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 推荐、选举产生社区协商议事会, 听取和审议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居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情况报告, 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的重大事宜。
(4)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是社区的议事层, 实行兼职制, 由社区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中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社区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讨论协商事关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对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其他工作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提出意见和建议。
2.3 社区统计调查的评比计分办法
利用评比计分的办法, 调动各地政府部门进行社区统计的积极性, 引起大家对社区统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评比采用计分制, 满分为100分, 按考核内容分配。考核评比不符合要求的, 酌情逐项扣分。
(1) 调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 (30分)
①市政府和统计局领导重视, 能够保证调查经费和人员的落实。
内部职责分工明确, 制订调查工作计划,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对调查组织工作的检查指导, 并上报省局。 (15分)
②制订本市 (县) 培训工作计划, 明确培训的时间、形式、内容和重点。
培训教员讲课要细致, 联系实际。培训要有教材和考试试题, 学员必须有考试合格成绩的登记。 (15分)
(2) 现场登记和数据报送工作 (35分)
①认真组织样本核实工作, 并按时反馈样本变化情况。 (10分)
②精心组织现场登记工作,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其间出现的问题。 (10分)
③做好调查表编码、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工作, 做到格式规范, 数据准确, 按期上报。一次验收合格的得满分。每错一笔扣1分。延期报送数据的, 每延期一天扣2分。 (15分)
(3) 数据评估和分析工作 (35分)
①做好社区调查的总结和数据评估工作, 并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15分)
②认真思考, 总结经验, 改进和完善调查工作, 及时向省局提出改进意见。 (5分)
③结合本市社区建设情况, 撰写本市社区数据分析资料或分析报告, 上报省局。 (15分)
3 山西省社区统计的实践研究
3.1 社区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及构造
根据我省社区发展实际情况, 社区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社区统计的基本内容, 设置的主要指标如下:
(1) 社区数量。包括社区居委会、城市社区中的村改居社区数量。
(2) 社区人口。包括本年年底户籍在册总户数、本年年底户籍在册总人口数、本年年底常住人口总户数、本年年底常住总人口数。
(3) 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社区干部待遇。
(4) 社区机构。包括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协会。
(5) 社区组织建设。包括党支部支委以上干部人数、支部党员总人数、离退休党员人数、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6) 社区基础设施。包括社区办公用房面积、社区服务用房面积。
(7) 社区公共服务。包括卫生医疗服务中心 (所、站) 、民间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场所、老年人协会、老年人活动中心 (室) 、残疾人协会、志愿者服务站。
(8) 社区文化。包括图书室、读书室等文化设施、文体活动站 (室) 等。
(9) 社区教育。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个数等。
(10) 社区安全。包括警务室个数等。
总之, 社区统计内容必须以人为本, 与人的活动相关联, 并以此为准则进行统计指标的设计, 建立定期报表制度。
3.2 社区统计调查报表设计 (如表1所示)
县 (市、区) 乡 (镇、街道) 社区居委会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送时间:
3.3 我省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 让社区来承接, 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 成了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在山西省政府、统计局、民政厅等相关部门正确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注入的双重支持下, 各地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城市社区建设政策, 积极筹备社区建设工作。根据近几年连续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 我省社区面貌大为改观, 实现了“居委会规模由小到大、办公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从无到有、社区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的基本目标。鉴于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翔实数据负有保密义务, 所以用山西省民政厅对外公开的城市社区情况表为例来分析我省的社区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备注: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
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 山西省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地市已经建立了社区居委会或城市社区中的村改居社区, 具有了一定的社区服务设施和公益性设施, 以便于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然而此表也反映出社区工作的很多不足之处, 地区之间社区建设情况差异也较大。部分地市的社区办公设施相对匮乏, 全省无办公用房的社区居委会占到了总数的12.33%,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没有固定场所开展服务, 属于移动式办公。而且社区服务用房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占到了总数的82.12%, 这样使得居民没有足够的场所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太原市平均每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不过3~4间, 大部分建筑面积在100~300平方米, 这已经属于比较好的, 条件差的仅有办公房间1~2间, 甚至没有办公房间, 这与北京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都在300平方米左右无法相提并论。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 社区的许多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比如, 缺乏固定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 导致社区的一些活动难以开展, 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形象,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
备注:社区干部“3险”是指养老、医疗、失业。“2险”是指养老、医疗。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 社区居委会中党员和高学历干部人数有了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社区工作中来, 包括大学生村官。但社区干部报酬偏低, 福利待遇差, 工资大部分集中在1000元以下, 甚至还存在几十元的情况, 加之平时日常工作相对繁杂, 使得收入与付出明显不协调。因此, 社区干部大部分是企业的离岗人员, 年龄偏大, 文化层次偏低, 严重制约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报酬低而工作繁重, 也限制了专业人员进入这个领域。
3.4 影响我省社区统计的主要因素
从历年调研情况看, 我省社区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非常大、问题非常多, 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社区统计需要直接统计辖区内的住户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料, 统计数据量大, 任务繁重。但政府统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只负责任务的下达, 却很少考虑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 所以社区对于统计工作只能在能力范围内采取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的态度, 应付了事。
(2) 素质较低, 影响工作。从调研情况看, 社区工作队伍发展不协调, 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专业人员缺少, 全省社区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只占总体的32.2%。目前的统计人员均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兼任, 由于缺乏培训, 对社区统计工作业务不熟, 责任心不强, 许多人只是应付了事。同时, 由于人少事杂和工作责任心等原因, 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钻研统计业务时间有限, 加之能力有限, 对统计方法、统计指标的理解有偏差, 遇到调查任务时, 难免出错, 从而严重影响了社区统计数据的质量。
(3) 资金短缺, 经费紧张。由于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所以社区普遍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 办公经费紧张、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等问题。除工作人员工资和必要的办公经费由政府拨款外, 主要依靠辖区内单位赞助, 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社区正常开支需要, 所以资金相当短缺。日常开销尚举步维艰, 统计经费又从何而来呢?
(4) 工作受制, 法律淡薄。社区统计人员业务上虽受县区统计局指导, 但人、物、财都归街道办事处管理, 因此, 其工作开展难免受到牵制。上报的数据中有的“凭空捏造”, 有的需要根据领导的意愿上报, 从而失去了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
3.5 重要结论和建议
社区统计是整个基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区统计机构, 有效开展社区统计工作, 提高社区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基层统计工作的重点。针对我省社区统计的现状, 特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组织, 是各级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和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领导认识和重视。加强社区统计是山西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社区统计机构、编制、人员的管理模式, 并给予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赞助。
(2)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社区统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统计队伍, 所以统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社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建议为社区统计人员和居委会负责人提供免费培训, 以统计基础知识、调查方法、技术为重点内容, 以提高社区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 保障社区的统计经费。
政府部门应在原有基础上, 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待遇, 这样才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开展社区统计调查过程中, 充分考虑社区的承受能力, 对于需要社区组织人员进行的工作, 要按照市场机制保证调查经费, 使社区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开支, 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抓好统计的数据质量。
统计调查中, 数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各地市社区不断加强业务规范, 确保第一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抓好统计调查制度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下发的统计报表制度, 严格执行统一标准、统一方法, 切实做好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各环节的工作,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5) 加强部门的协调沟通。
社区统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几十项统计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 牵头相关部门开展的一项社会统计工作, 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对此, 各地市可结合本地实际, 或下发相关文件, 或召开有关部门会议, 将统计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有关数据与部门数据一致。
4 总 结
山西省城市社区统计工作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完善,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反映了我省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统计局和民政局的精心策划下, 通过全省统计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克服社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迎来社区统计工作崭新的明天。
摘要:社区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社区基本建设情况、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统计工作是山西省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和前瞻性举措。本文根据山西省统计局组织的社区统计调查情况对山西省的社区制度建设和实践工作作详细的描述, 分析影响社区统计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特殊性;优越性;必要性;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20-02
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其发展历史不长,如果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 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社区服务对象又是相对稳定,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同时,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其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上述情况决定社区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不同于医院护理医患关系的临时性、短期性和个别性,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反复性和全局性。因此,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三.社区护理工作的优越性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长期处于该社区的整个群体,护士在了解患者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同时,为其提供长期高质量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利于评估其身心状况,使护患关系融洽,满意度提高,增强全民的医疗、预防、保健意识。
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综合素质高,常单独面对个人或家庭的访问和护理工作,她们除了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人文学科去护理患者外,还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性、自觉性、独立性,而且能充分挖掘其整体素质的潜能。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费用的迅速增加,家庭负担的相对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医疗需求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内外社区护理事业的资料调查表明,社区护理事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同时又能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因此,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四.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对待健康问题的需求上,渴望得到方便、经济、及时、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因而无论从老年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还是从减轻社会、国家、家庭及照顾者的压力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2.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对待健康问题上不再是满足于基本需求,而趋向于服务的多元化、人性化、个性化和选择的自由性、便利和经济的程度。 “方便和经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消费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社区服务功能落实的前提。
3.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一个家庭要负担四个老人的现象增多,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费用的迅速增加,家庭负担大大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医疗需求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社区护理事业的资料调查显示:社区护理事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同时又能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因此,在全国开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4.疾病谱的改变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年均年龄也相应提高,因而一些慢性病也就越来越多,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大量增加,改变了我国的疾病谱,从而使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而对于慢性病及年老体弱者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故靠临床护士是难以单独完成的。护理人员为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医院走向社区,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直接、连续、方便、全面、快捷、经济、优质的护理,并进行多方面护理指导、卫生宣教势在必行。因此,开展社区护理既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又能促进护理事业的稳步发展。
因此、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要关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以农村卫生的特点为基础,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要治本,更要治标,在改变落后现象的同时,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1社区护理[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2,21
[2]庄华1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J]1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57
[3]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4]周莹.社区护理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5]常亚萍,李曼春,张晓玲.城市社区卫生护理服务分析[J].全科医学杂志,2001,6(3):143-147
[6]郜健,桂翠华.完善社区卫生护理服务的3点思考(J).当代护士,2006,(09)
山西省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刘杰出席今天的会议并讲话。刘杰指出,我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以来,有效巩固了戒毒效果,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治安稳定。今年是该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面对当前全省严峻复杂的禁毒形势,必须建立健全戒毒康复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末端管控、专项整治,实现从根本上铲除毒患。
刘杰要求全省各级公安部门和禁毒队伍领导务必要保持清醒认识,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要夯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基础。乡镇、街道有吸毒人员的在年底前要全部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并建设禁毒工作专职干部、禁毒社工、志愿者和社区网格员“四支力量”队伍,全面保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二是要采取多项措施持续强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如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及其家庭列为社区服务对象纳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范畴,对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等。三是要引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戒毒康复、扶持救助和禁毒宣传教育等禁毒社会化工作,引起全社会关爱重视。四是要预防、戒治、管控齐抓共管,加强吸毒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推进吸毒人员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并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从根本上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 工作推进会讲话
★ 工作推进会主持词
★ 禁毒简报
★ 工作推进会表态发言稿
★ 农村网格化建设推进会简报
★ 乡镇秋季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简报
★ 禁毒活动简报
★ 推进会主持词
★ 推进会讲话稿
一、理清工作思路、胸怀大局意识。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社区服务站作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层面的办公服务平台,承接着上级主管部门下派的各种各样的服务性工作。如何做好这些事务性工作,使社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为创建文明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重心。这就要求我们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胸怀大局意识,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下派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服务站工作作风建设,处处牢记服务群众的观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争创亚运村街道一流的社区居干队伍。
二、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能力建设。
根据社区规范化建设总体部署要求,北辰东路社区服务站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工作。通过日常工作实践,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把握机遇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贯彻落实的能力,履行职能的能力,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服务能力培训,学习办公服务流程,各项政策法规,是社区工作者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在此基础上鼓励社区工作者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技巧,从而提升工作质量。
三、加强服务,完善社区功能。
社区服务一定要根据社区居民和家庭的实际需要,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居民满意程度。首先把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这是构建和谐社最基础性工作。其次是全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拓展面向全体居民的生活服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开展面向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以及为老服务。摸清社区内孤老、残疾、家庭特殊困难居民户等弱势群体基本情况,并建立台帐。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尤其是今年的针对老年及残疾居民的九养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通过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一助一”等形式,开展助残和帮扶活动。
2、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对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
3、发展社会化服务,培育诚信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社区便民服务商队伍,把企业化的管理和市场机制引入社区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创造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依托社区党建服务站踏实认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积极拓展各种社区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净化和美化社区环境、社区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医疗咨询义诊、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4、大力开展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
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风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同时,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计生服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树婚育新风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5、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加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质量。建设开展社区居民读书、阅览、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居民幸福度。
四、加强管理,建设宜居家园
我们要紧紧抓住创建文明城区的契机,努力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家园,提升文明社区的档次。
第一,督促物业公司搞好小区绿化护养。居民区的绿化要定期修剪、养护、除虫,每年定期修剪二次。对斑秃的绿地及时补种,破损的绿篱及时修复。
第二,整治脏乱差。针对辖区乱搭建、乱停车、牛皮癣、无主垃圾等现象。与物业公司相互配合进行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
第三,维护居民区基础设施。争取物业公司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影响居民生活的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如:小区道路、路灯、地下网管的破损等。
第四、打造平安社区。在街道维稳中心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一网两库三关”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和谐促进员、维稳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掌握信息、及时上报信息,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群防群治。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好社区治保调解工作,同时做好信访工作,认
真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一、我国社区检察的概况和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出现了社区人口流动加速,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由于网络联系的紧密和公众法律意识的加强,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围绕构建创新社会管理,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二十个字作了精准概况。笔者认为,社区检察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将法律服务功能下沉到社区,通过社区检察积极配合社区党的组织和政府部门,可努力减少社会问题发生,平衡各方利益,疏导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区检察的概念和特征
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研究表明,社区检察工作受到地域政治制度、法治文化、人文背景、社区架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国家的司法制度中社区检察模式不尽相同。我国司法理论界关于社区检察研究的资料较为匮乏,我国对社区检察的实践也刚刚起步,本文将以上海社区检察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界定“社区检察”的概念和特征。
上海检察机关制定的派驻社区检察室发展规划等文件和工作实务手册中将社区检察定义为“是本市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街道、乡、镇等社区的派出机构,是基层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非监禁刑罚执行(社区矫正)活动监督,受理社区群众来信来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窗口和重要通道。”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1. 是基层检察院在社区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对“两所”(公安派出所和街镇司法所)刑事执法活动和社区矫正活动开展法律监督;2. 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在基层的窗口单位,是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的重要工作探索;3. 强调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公共服务属性的有机统一,在参与法律服务、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建立“官民合作、官民合治”的检察机关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体系。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社区检察是城市社区新的司法组织形式,“以城市社区为组织架构基础,立足监督职能,参与法律服务,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触角、实行检力下沉的载体。”
(二)我国社区检察历史沿革
社区检察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部分基层人民检察院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试点设立检察工作站。高检院于1993年4月下发《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明确,“实践证明在乡(镇)设置检察室是非常必要的”。但乡镇社区检察工作开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定的检察室工作范围和工作权限过宽、超越检察工作职能,甚至插手企业间经济纠纷、帮助企业讨债等,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开始教育整顿时,高检院发文规定暂不新设乡镇检察室。200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央编委《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意见》要求:“为有利于法律监督,兼顾工作效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布局,作用不大的,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以后各地基层检察院就已设立的乡镇检察室予以了调整,大部分被撤销,少部分保留的乡镇检察室也仅留一至二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法制宣传、信访接待等工作。
直至2008年“乡镇检察室”再次纳入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政委在深化司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监督。2010年10月高检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的指导意见》,要求高度重视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通过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下沉检力,以符合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为此,各地基层检察院投入了重新开展新形势下社区检察的实践探索工作,但其职能定位与之前的乡镇检察室相去甚远。
2010年,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市试点开展社区检察工作后,对检察职能进行了重新配置,引入社区检察的概念而产生了派驻社区检察室。上海的司法系统在探索派驻社区检察工作之前已经有了社区司法的概念和做法,虽然在科学性、系统性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也的确进行着如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法庭等社区司法的推进过程。社区司法是囊括犯罪预防、警务、派出法庭、矫正和社区检察等工作,而社区检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组织形式不同,但核心指导思想,即为了维护社区的稳定,不仅要党委政府履职,而且司法职能部门要工作到位,通过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潜在问题。
二、新形势下社区检察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检察工作是贯彻落实中政委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基础政权的需要,其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巩固基层基础政权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社区检察室是巩固基层基础政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社区检察立足检察职能,在基层社区对“高危”人群实行监督管控,对影响本地区的突出刑事犯罪监督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对妨害群众利益的司法不公实行法律监督,运用检察职能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通过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推动基层矛盾化解,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nlc202309051827
(二)是加强基层执法监督的需要
从法律上看,社区检察室在基层对执法一线开展监督,填补了法律监督的空白,改变了法律监督的弱项。社区检察主要是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非监禁刑罚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由于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工作分别处于刑事诉讼的执法源头和末端,因此,社区检察的两项监督职能也可称为“两头”监督。过去,对公安派出所办理的刑事案件,我们缺少面对面的监督,源头监督是空白;而对于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尤其是监外执行,有监督,但监督不力是薄弱环节。现在,由社区检察部门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两头”监督,加大了监督分量,可改变对源头监督的缺失,对末端监督的薄弱局面。社区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是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区的需要
从社会管理看,社区检察室是检察工作重心下沉、融入社会、服务社区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从此走进社区,置身人民群众之间,让群众了解检察工作,亲眼看到、直接面对执法监督,感受到司法公正,体会到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起法治的权威,增强公民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责任。最终让法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百姓可以依靠的对象。随着社区检察工作的全面铺开,会改变社会对检察工作一无所知的状态,让更多群众普遍地了解检察工作。
三、上海社区检察部门的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
2010年6月,上海市院制发《关于本市检察机关在社区(街镇)设立检察室的意见》,要求全市基层检察院积极探索设立社区检察室;同年7月,宝山、长宁、杨浦、奉贤、崇明等院设立了第一批5家社区检察室。2011年4月,市院成立社区检察指导处,制定《上海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工作规划(2011年-2012年)》,以及工作职责、工作细则、检察室管理办法、业务工作考核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启动了社区检察室规范化建设。社区检察室按照“派驻一点,辖管一片”的原则设置,办公地点要选择在人口较多、信访总量大、治安问题较突出、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较大的街镇,工作范围覆盖周边若干个街镇。全市社区检察室建立了统一的形象标识系统和规范化检察室标准,有统一的门头和色系,并要求新建检察室必须符合底层沿街、相对独立、面积达标(中心城区100平米、城郊200平米、郊县250平米),具有独立的接待、办公、会议区域,办公设备、技防、便民设施齐全,至少配5名干部的要求,对先前试点阶段设立的检察室以规范化标准予以改建。
建立上下三级工作机构,且均具有独立编制。市院成立社区检察指导处,负责全市派驻社区检察室的工作和业务指导。各基层检察院设立社区检察检察科(处),负责对本院各派驻检察室进行管理和工作指导,下设2-6个派驻社区检察室,具体负责履行社区检察职能。各基层院都要按照先报批后设立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设置派驻社区检察室。在设立前应形成报告将设立理由、检察室名称、工作条件、人员配备等报请市院党组审批,经市院党组讨论同意正式批复后基层院才能挂牌设立。截至目前,全市已在17个基层院设立了41家社区检察室,工作范围覆盖218个街镇,对应监督301个公安户籍派出所。计划到2015年,在全市将设立53个规范化检察室。
四、上海社区检察部门主要职能
(一)派驻社区察室的主要职责
2010年10月高检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的指导意见》,上海检察机关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法律监督的属性,确定了以下职能。
1. 负责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入所巡检、收集数据和情况、专项检察、接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对公安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和刑罚执行活动中的一类问题和执法理念、执法规范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进行监督。
2. 负责对街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矫正活动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信息交换、法律文书复核、查阅台账、约见谈话等方式监督监外服刑人员各项监管和矫正措施的落实情况,促进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依法履行职责。
3. 负责受理社区群众的举报、控告和申诉,接受违法犯罪人员的自首。派驻社区检察室以专门的接待窗口为载体,通过接受社区群众的举报、报案、控告、申诉、咨询,建立与社区、街道、企业等单位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拓宽知情举报渠道,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参加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同时,立足检察职能,深入宣传检察工作职责、办案流程、办案纪律及检察工作的成绩、查办的典型案例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
5. 其他在社区(街镇)开展的相关检察工作。
(二)派驻社区检察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区分
派驻社区检察室职能是一个新部门,虽然职能界定比较明确,但由于它的职能都是从其他部门转移或派生出来的,所以必须要与原有部门有明确的切割,并建立一些相应的合作和衔接机制。
1.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侦查监督工作以个案办理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公安派出所日常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证据来源的合法性。着重对公安派出所在讯问程序、随身物品处置方式、该立不立案件等方面开展监督工作。这种监督,从方式和内容看都有别于侦监部门的个案监督。侦监部门是静态的以案件为载体的审查式个案监督,是对审查批捕等诉讼环节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是动态的全过程的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实行检察的工作监督,即针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类事关普遍性、典型性和执法思想、执法工作机制方面问题的监督。
nlc202309051827
2.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监所检察工作以墙内墙外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深入社区后,使监外刑罚监督工作关口前移,信息来源更丰富,工作更深入细致,更有利于监督法院、公安、监狱、司法行政等单位的执法是否规范、衔接是否到位、日常监管和矫正是否落实。随着行刑社会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社区矫正法的即将出台,监外刑罚执行监督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派驻社区检察室履行社区矫正监督职能能更好利用社区资源,来加强诉讼末端监督。
3.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控告申诉工作以受理窗口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是检察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有效载体,是控告申诉部门设在基层联系群众的窗口,因此派驻社区检察室应具有与其他控告申诉接待窗口相同的职能。从业务流转来看,派驻社区检察室相对于其他单位和院内其他部门来讲,并不是一个独立对外的窗口,所受理的各类来信来访都应统一归口本院控告申诉部门分流处理。但派驻社区检察室可以发挥地处社区的优势,及时发现和收集涉法涉诉的不稳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协助职能部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关于上海社区检察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欧美社区司法蔚然成风,除了社区警务与社区矫正外,社区检察也渐成气候。其中最具典型的国家为美国,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步涵盖社区法院、社区检察、社区警务、社区缓刑、邻里守望相助、除莠草与播良种、社区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我国的社区检察刚刚起步,拥有很大的空间,但基于法律体系的不同,检察机关属性的不同,社会管理模式的不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将以三年来上海试点经验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的实践,对社区检察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略作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上海社区检察应具有现代司法理念
转变传统观念,培育现代司法理念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代司法理念与传统司法理念比较,区别在于:一是重视提高公众参与司法的程度。现代司法理念认为,司法的权威性不是司法官员应当具有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威慑力量,像封建衙门那样使公众感到恐惧,而应当使公众感到亲切和心理的认同。即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让社会公众与司法密切接触。二是体现司法在社区的服务功能。即便是民主法治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法官也并非是只穿着法袍中立而消极地坐在审判席上坐视当事人辩论,而是经常“回归人群、服务社区”的,如美国有社区化程序,澳大利亚有调解日,日本有一边喝咖啡茶,一边证据交换等。三是积极推行司法本土化和谐。现代司法理念更注重与本土化和谐理念结合,强调职能司法向司法为民的转变。司法为民,其核心是不断扩大公众的知情参与权,提高司法亲和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司法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和落实便民、利民、亲民措施,实践探索社区司法。法律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天生与社会、民生结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司法过程应该是寻求公平、公正的过程,要把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法律和民意、法律和风俗习惯进行有机结合与转换。社区检察工作的方式和路径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契合,使得其大有作为、应有作为。
(二)上海社区检察工作应赋予一定的公诉权
我国检察机关被宪法赋予了法律监督权,因此检察权既包含独立的诉讼权和监督权,也包含两者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诉讼来履行监督权。上海社区检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基层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其是一种工作监督、类案监督、事后监督,并不依附个案的诉讼活动。而从国外社区司法和社区检察发展来看,主要是以适用于社区的非传统刑事诉讼或惩戒来取代坐牢,如美国社区检察的核心是构建检察官、执法部门、公私单位与社区间的伙伴关系,并采取形式各样的预防、干预以及执法方式来解决问题(采用非形式控诉的手段等)。
笔者认为,现阶段由于基层的执法办案数量较大,群众对基层执法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检察机关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及行政司法部门刑罚执行活动监督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检察工作的深入,群众对社区司法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看重于检察机关对滋生犯罪的社会、环境和其他社区状况的调控以及社区的安全感。显然社区检察部门纯粹的监督权没法满足这种需求,赋予社区检察官对社区犯罪的处置权,让检察官参与社区内问题界定并确定解决方案,以增强居民与检察官之间的信任感将成为一种强烈的需求。笔者了解到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在探索对发生在社区的轻微刑事案件从原有的侦监和公诉部门分离出来,由乡镇检察室来办理,并采用捕诉一体的办案方式。其探索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检察室的平台,能更好地了解各方诉求,更快的修复社会关系。目前,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中都力争将很有限的司法资源留给更严重的罪行,因此,赋予社区检察官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公诉权,能更完整地履行好检察职能,更符合现代司法的发展规律。
(三)社区检察官亟需探索主任检察官制度
上海检察机关主任检察官的试点改革正逐渐深入。主任检察官试点改革的意义在于去行政化,其核心在于赋予检察官独立办案权。对上海社区检察部门,在区县院的运行模式为在派出院设置社区检察科对派驻社区检察室进行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而大多社区检察室都设置在远离本部的街镇,现行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而言,派驻社区检察室的主任及检察官都没有独立的法律监督处置权,任何一个执法行为都要层报科长及分管检察长的同意和认可,这种上报请示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相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其次,对被监督单位而言,也会因为社区检察官的决策迟疑而降低对其信任感和尊重感,影响社区检察官执法的权威性。因此,在社区检察部门试点探索主任检察官制度,准确界定和赋予社区主任检察官权责,合理配置主任检察官团队的力量,更能体现社区司法的公正和效率,更有利于增强社区检察工作的生命力。
(朱文波、顾晓军,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日前, 天津市河东区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总结表彰会, 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总结2008年工作, 部署2009年任务。
据了解, 河东区自2006年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以来, 有力推动了全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有117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占全区社区总数的84%。去年, 全区创造就业岗位2.46万个, 完成全年任务111.8%, 其中安置零就业家庭3324户、3368人, 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当月内即时认定, 即时安置动态为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X区X办事处X社区成立于X年X月,位于X区中州路X号洛轴生活区,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共有居民X户,X人。社区于X年成立党组织,下设党支部X个,现有自管党员X人、联管党员X人。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促社建”工作思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动和促进了社区全面建设。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X办事处X社区党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机制强服务、抓创新增活力,围绕加强社区组织、服务、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创新实施“X”工程(围绕一个中心:即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行三社联动:即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融合发展、互助发展;建设五型社区:即服务型社区、智慧型社区、公益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把社区打造成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五型社区”。
(一)党建引领,打造服务型社区
一是推进区域化党建,开展在职党员共建服务。
X社区结合辖区驻区单位多、在职党员多的特点,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在职党员进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活动载体,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引导社区单位、党员共同参与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自设立以来,接待走访群众X人次,入户走访X多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X条,并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后,及时联系各职责单位和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办理,如:环境卫生、危房改造、惠民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为群众解决X项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不能及时办理的也一一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通过活动开展,“两代表一委员”变成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社区党委还持续开展了党员上微党课,认领微心愿、为辖区低保贫困家庭献爱心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了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推动社区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二是打造零公里服务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与辖区河科大一附院、东升二小等家单位开展了助残、科普、敬老、文艺宣传、医疗保健、党员义工等X个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社区服务渠道,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构建文明幸福家园,开展网格党员精细服务。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对辖区进行了网格化管理,组织动员辖区党员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全覆盖。构筑起以社区民警为骨干,网格党员巡逻队和各种辅助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巡防制度和防范网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开展“邻里守望保平安,民情速递促和谐”的“党员专列”活动,由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单位社工,作为“民情速递员”,有效畅通了社情民意,使党员服务群众做到了全覆盖。(二)创新载体,打造智慧型社区
一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在区民政局具体指导下,按照“一级平台、多级应用、资源整合、共享共建”的原则,有效整合延伸到社区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资源,建立具有党务、政务服务和信息采集、交办、反馈等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减少了办事环节,有效缩短了服务距离,真正让社区服务通过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提升了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度。二是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为了拓宽服务渠道,加强居民之间信息沟通,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惠民信息、政策信息、办事说明等,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社区如需发布通知,像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公布申请廉租房条件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告知。(三)凝聚力量,打造公益型社区
一是推行“三社联动”运行机制。
依托办事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协会,在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实践园,引进X市义工联合会、河洛风朗诵艺术团、欣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X市少儿图书馆X家社会组织,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机制。二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动员、组织、引导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智慧医疗等多种便民服务项目,开展为辖区X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活动;成立敬老志愿服务队,开展“敲门行动”,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服务。三是健全公益服务机制。以专业服务、公共服务为重点,围绕群众所需,积极探索结对式、定期日、广场化服务方式,联合辖区共建单位、社区各类党员及热心公益事业居民,广泛开展敬老爱幼、扶弱助残、文体娱乐、治安防控、“圆梦微心愿”等公益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举办了“爱心捐助”活动,为X名辖区内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捐赠了衣物;建立了困难职工数据库,春节前慰问了辖区企业X户困难职工,为X户困难职工争取了区工会的X元慰问金。(四)以学促干,打造学习型社区
一是开展“三送”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社区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开展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送书、送学服务,实现社区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二是建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办事处投入X余万元在社区打造了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制作活动流程及菜单,购置桌椅、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并与X位讲师联系,每月安排X-X次课程,根据课程安排接受预约。截至目前共接受预约X次,共X余人次参与。同时,办事处其他社区也将先后到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参观。三是开展“以活动促学”。将喜闻乐见的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党员“学做合一”,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的凝聚力。目前,组织走访慰问了辖区困难党员群众X户;与辖区单位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手拉手”党建活动;举办了“党员亮身份、端午献爱心”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低碳生活、党员先行”健步行等活动。(五)丰富文化,打造文化型社区
一是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活动室拓展多功能服务。
注重发挥社区党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图书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厅室作用,为辖区居民搭建起了展示特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平台。致力于丰富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社区“俏夕阳”文艺表演队等两支文艺队伍作用,推动社区文化发展。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培训各类人才,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群众进行专业性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丰富居民文体生活。以开放式组织生活为契机,邀请“河洛风文化艺术”朗诵团,在牡丹文化节、五四青年节等节假日,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带动居民更多的参与到社区文艺活动中来。二是文明寓教,加强核心价值导向。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借助重大节假日,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当中。充分运用座谈会、演讲、墙报、板报等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三是注重宣传,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墙。打造特色党建活动室,打造“文化墙”,展示社区、居民、党员活动风采,促进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下步打算
1.在社区实施创新工程,以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河洛微党课”,吸引更多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
2.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社区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学习,以学促做,把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社区工作总结和2022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2年度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 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06-19
2022年社区工作思路11-03
2022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09-20
2022年社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计划11-06
2022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汇报材料06-30
2022年社区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工作计划07-22
2.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及居委会工作介绍06-29
八卦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职责和工作制度10-22
爱和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10-03
对重视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思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