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精选8篇)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B.《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A.《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各国消息》 D.《蜜蜂华报》

3.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的报刊是()A.《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各国消息》

D.《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4.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是()A.《中国之友》 C.《广州记录报》

B.《香港记录报》 D.《中国丛报》

5.我国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是()A.《遐迩贯珍》 C.《六合丛谈》

6.我国最早的译报是()A.《澳门新闻纸》 C.《蜜蜂华报》

B.《昭文新报》 D.《广州记录报》 B.《香港新闻》 D.《申报》

7.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A.《朝报》

B.《邸报》

C.《小报》 8.《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A.魏源

B.郑观应

C.洪仁玕

D.王韬 D.《昭文新报》

9.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是()

A.《开智录》

B.《苏报 》

C.《民报》 D.《中国日报》

10.刊登梁启超反对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的杂志是()A.《民国》 B.《大中华》

C.《甲寅》

D.《新世界》

11.1921年2月到1922年2月间,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连载在天津()A.《大公报》

B.《益世报》

C.《民国日报》

D.《晨报》 12.《向导》周报的创刊时间是()

A.1920年11月

B.1922年9月

C.1923年6月

D.1925年6月

l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少年》月刊

B.《中国青年》周刊

C.《先驱》半月刊 14.《显微镜下之醒狮派》一文的作者是()A.恽代英

B.戴季陶

C.瞿秋白

D.肖楚女

D.《新青年》季刊

15.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

════════════════════════════════════════════════════════════════════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2页-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报纸产生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有()A.口头

B.文 字

C.广播

D.电视

E.电影

32.清末朝廷制订的报刊法规有()A.《大清印刷物专律》 C.《大清报律》 E.《出版法》

33.民国初期涌现的著名记者有()A.黄远生 B.邵飘萍C.张季鸾

D.刘少少 E.徐彬彬 B.《报章应守规则》 D.《报纸条例》

34.上海“孤岛”时期最有影响的抗日“洋旗报”有()A.《每日译报》 B.《新申报》C.《导报》

D.《中华日报》E.《文汇报》

35.1958年全国新闻机构的宣传中心是()A.大跃进

B.反右斗争C.总路线

D.人民公社

E.三反五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定本制度

37.“竖三民”

38.《热血日报》

39.《观察》周刊 40.“邮发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九·一八”后《申报》有哪些进步与改革?

42.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提出和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43.《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4.《新青年》杂志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45.简述1978年报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经过及意义。

════════════════════════════════════════════════════════════════════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篇2

《传播史》一书系著名新闻学学者,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白润生老先生所著。本书出版于2008年4月1日, 洋洋洒洒五十万字, 是向“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献著, 为“中央民族大学‘211’建设项目”立功, 给民族院校学子、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少数民族子弟指路, 令和谐教育添彩。

谈及和谐, 我们应该想到每个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模式, 而不同的文化模式就决定了对文化不同理解。我们高等新闻教育主要以汉族为教育对象, 忽略对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对象的探寻。如果一个少数民族新闻学子或是工作者, 持有通过书本教材获取知识就能获得成功的信念, 他们将会采用各种方法去战胜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障碍。另一方面, 如果他们坚持认为当前新闻教育制度仅仅是剥夺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征, 消解他们的民族认同, 而不可能给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更多的机会, 他们就会消极地对待这种教育。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从起步至今才短短三十年时间, 我们不知道以往的新闻学教材对这部分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否合适, 也不知道会对深入到中国边陲工作的新闻从业者是否有宜。

而《传播史》的创作是民族作者集体劳动的结晶, 他们来自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十多个民族, 行走于少数民族地区挖掘第一手史料。当我打开书前各章作者名单那一页悉心翻看时, 阅读情绪被它感染了, 每一节, 只要它与某个少数民族有紧密关系, 便有一名或几名本民族专业领域学者参与创作。书中第三章第四节“我国最早的维吾尔文报刊”即为白老先生和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著名维族学者阿斯买·尼牙孜合作所写, 详细论述了新疆地区第一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伊利白话报》创办始末, 另配有此报清晰图片, 可谓图文并茂。在书中其他章节, 亦可见到阿斯买·尼牙孜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学者身影。

一本新闻学教材好不好不只在于其创作团队, 最重要的是它对读者的新闻专业素养是否大有裨益。

《传播史》为读者建立良好阅读框架, 书分四编:“蹒跚学步” (远古—20世纪20年代) ;“峥嵘岁月” (20世纪—40年代末) ;“火红年代” (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中叶) ;“满园春色” (20世纪70年代中叶—20世纪末) 。以第二编“峥嵘岁月”为例, 分为:“少数民族现代报刊萌芽与雏形”, 以新闻事业为属性将少数民族翻译出版业、少数民族文字期刊等分类;“少数民族传播初步发展阶段”, 又从区域上记述少数民族新闻史, 使读者可以清晰看到新疆现代报业、甘南地区藏文报业、海外所创办的藏文报刊……如此框架可见作者从少数民族主题出发, 令读者一看就明白了书中要讲什么, 之后再细看时便能品出味道, 留下较深的烙印。

本书最大闪亮之处在于对少数民族新闻历史事实细致解读。这本教材站在客观的基础上阐述历史, 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剖析和解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 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在书中第八章第一节, 详实可信的数字体现成绩、说明问题, 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阐明优势、指出不足, 介绍各类报纸规模, 通过举例子、列数据等方式结合历史对照现实, 向我们展示了文革结束后新时期少数民族报业空前繁荣发展盛景。如此书写就让读者感到很踏实, 觉到有抓手。另外, 本书作者还将书本镜头对准少数民族新闻教育事业, 对于少数民族新闻教育自身历史和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史料。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新疆地区新闻教育背靠当地宣传部, 吸收国内和国外先进新闻办学模式, 并安排学习者深入到各省的少数民族新闻单位实习参观, 将业务知识与民族地区工作实践紧密挂钩, 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在阅毕本书的同时, 虽对本书极为欣赏, 在我个人看来书中不足之处尚存。像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这种在历史上居于重要地位的事件, 从事件中对信息传播过程挖掘不够深刻, 只是对事件中存在文化信息交流一带而过。从另一面想来也未免有些惋惜, 这些事件离我们确实太遥远了, 资料可能在历史长河中只剩下只字片语。

恽逸群与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篇3

关键词:恽逸群;新闻思想;当代中国;影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143-02

一、引 言

恽逸群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治家及出版家,他的新闻思想和实践活动至今仍对我们的新闻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恽逸群的新闻实践探索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为当时中国党报城市办报的推广模式,但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备受重视和推行,这也是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在今天特别具有观照价值的原因所在[1]。然而恽逸群自20世纪五十年代就因为冤案错案遭到迫害,其新闻思想鲜为人知。因此,在此将其新闻思想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进行关联,进而得出其思想的现实性意义。

二、恽逸群新闻理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报纸具有宣传和引导民众的作用

对于正确的新闻纸,恽逸群指出不仅仅要做到“为大众的耳目,为大众的喉舌,记载真实的、大众应该知道的事实,说大众要说的话。”“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大众,教育大众,组织大众”[2]。关于报纸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恽逸群则指出:“新闻的指导作用可分为鼓励作用、刺激与推动作用、批评与警惕作用、教育作用和组织作用。”新闻记者的思想通过新闻报道表达出来,如果不公正,不客观,必然会影响大众的思想认识方向。新闻记者被誉为时代灯塔上的瞭望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候,新闻从业员所担负的任务更加格外重大。纵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党报从组织喉舌逐步转向了社会喉舌,从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到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对舆论导向的强调,恽逸群当年关于报纸宣传和引导民众作用的新闻思想,在当代中国得到具体的表现和实践[3]。

(二)新闻的构成要素

恽逸群主张构成新闻的要素有四个:第一,和大众有利害关系的,为大众所关心的,或足以引起大众的关心(或注意)的事物。第二,新鲜的事物。第三,用最迅速的方法及时传播。第四,大量传布[2]。结合恽逸群主张构成新闻的四个要素,足以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在新闻学理论研究中,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为:时新性、显著性、新奇性、接近性、趣味性[4]。将两者结合起来看,能发现恽逸群思想与当代新闻理论研究的关联性:新闻的新奇性,必须是刚刚发生的而且是受众所关心的。新闻的显著性,应为足以引起大众关心(或关注)的事物。新闻的接近性,是指和大众有利害关系的事物。

报刊应该具有坚定的大众立场、重视读者的参与性,恽逸群重要新闻思想之一的大众本位思想,为当今逐渐回归受众本位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借鉴意义。新闻的时新性,是指新闻在时间上新近发生,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物,这是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的解釋。在媒体的实际发展中,不论是平面还是电视媒体,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更加重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及时迅速,而恽逸群的主张则能看到其新闻思想的超前性。

三、恽逸群新闻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

我国《新闻法》虽然尚未出台,但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和中国记协四届二次全体会议制定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都对禁止有偿新闻和反对虚假报道作了明确的规定。恽逸群是捍卫新闻职业道德的先驱者,在其所处的国难当头、内忧外患这一大背景下,新闻界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不少记者以稿谋私,以稿敲诈,从事有偿新闻交易工作。对此,恽逸群先生与友人一同谋划成立了上海记者座谈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前身),他们决心联合起来改造新闻界,拿出新闻记者的良心来把新闻界从黑暗的泥淖中拯救出来。后来为了扩大影响,研究决定在《大美晚报》上办一个叫做《记者座谈》的专刊,主要议论了“记者风纪问题,批判国民党政府通过的修正出版法,力争言论自由案”等等命题。恽逸群用实际行动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捍卫,是后世新闻记者的巨大榜样。

(二)打击虚假新闻,严抓记者的风纪

对党的新闻工作者,恽逸群提出“四基五性”的主张,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党在当前的各项政策的基础、历史知识和对现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文字基础”和“新闻的真实性、正确性、针对性、时间性、生动性”[5],这不仅教育了那个时代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新闻工作者,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仍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四基五性”结合当今在新闻界同样强调的“反腐倡廉”,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条例”作为座右铭,落实到日常实际行动中去。

恽逸群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极其苛刻,对于虚假新闻,他打击尤为明显。而当代中国新闻界对于虚假新闻,仍然采取严打严抓的做法。新闻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对防止虚假报道做出规定,目的在于督促新闻机构内部建立健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6]。

(三)重视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于新闻学教育的方针和原则问题,恽逸群提出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堂讲授与社会实习并重。教学方法为上大课、自学、互学、小组讨论、考试结合,考试并打分、评议,老师则聘用思想进步的老师以及经验丰富的日报编辑和学者。在以《大众日报》社为依托举办的新闻干部训练班课程安排上,恽逸群不但注重对学生国学知识的培养,开设有国文、历史(中国史话)、社会发展史等在内的基础课;而且在授课中注意灌输时政知识,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基木问题、时事讲座、政策讲座等政治课,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是一个和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的开设上,有新闻学概论、采访与写作、编辑业务、通联工作等。对于学员日常生活,恽逸群严格要求生活军事化,发军装、睡地铺、按班组集体吃饭,按时吹哨作息、上课、站岗,同时课余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由大家郑重选出的俱乐部成员组织安排。这些建设性的做法对后来高校新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作用,在国内高校新闻系的建设上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很多做法现今仍然是新闻教学中有待完善的部分。恽逸群先生对新闻名校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影响,至今仍为后继的新闻学研究者津津乐道。

四、恽逸群新闻业务观的现实意义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恽逸群重返上海,在打入特务机关内部为党搜集情报的同时,与《申报》负责人一起策划安排,保存了全套的《申报》,使之得以避免受到敌伪的破坏,成为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社会背景的重要史料,也是新闻学者研究新闻史的重要资料。

根据恽逸群讲稿集结出版的《新闻学讲话》,曾是新闻干部业务学习的重要教材,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新闻学理论的著作,在该书中提出的采写编评思想,至今仍在新闻工作者的业务中起着指导作用。

1948年12月新华社公布了43名战犯的名单,当时恽逸群正在《新民主报》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在编辑部值夜班时收到这份电稿时,只有战犯们的姓名而没有相关资料。凭借超强的记忆力,他写出了43个人的简历、社会关系以及他们在国名党内的派系等情况配合新闻同时刊出。关于恽逸群对各种知识惊人的博闻强记的事例还有很多。时至今日,在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恽逸群的回忆作品中,对于恽逸群的政治敏感、博闻强记、办报艺术和才能,还流传着不少佳话。方汉奇在纪念恽逸群的文章中对他作出这样形容:“精力过人,才华出众,写评论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往往有超凡的见解;编报纸淹博多识,厚积薄发,时时有惊人的举措”[7]。这些,都是当代新闻记者值得学习的地方。

恽逸群是一名真正的新闻战士,他留给我们的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他新闻出版工作的表现和方法,他新闻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的预见性做法,他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捍卫和对新闻自由孜孜不倦的争取,都对我们当今新闻事业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虽然恽逸群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灵魂、思想仍然活跃在我们心中。他表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芊芊,陈桂兰.恽逸群的大众本位思想[J].新闻爱好者,2003(7).

[2]江苏省社科院编选组.恽逸群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3]史雅娟.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思想解析[J].新闻记者,2010(11).

[4]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 (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顾雪雍.奇才奇闻奇案—恽逸群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张贺.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N].人民日报,2011-11-11.

[7]方汉奇.不为物移 不为己忧——纪念恽逸群同志逝世25周年[J].新闻战线,2003(5).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篇4

一、常识掌握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我国唐朝出现古代报纸一是有文献为考,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二是有史料为证,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3、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4、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5、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先后为马礼逊和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6、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7、1853年8月1日创刊的《遐迩贯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用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它率先宣传广告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刊登广告,并创中文报刊运用新闻图片之始。

8、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但这只是译报,并不是一份报纸。现在较为认可的第一份国人报纸是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但尚有争议。

10、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话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后发展为“新民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1

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

17、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

18、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女学报》,是上海女学会的会刊。

19、维新时期重要思想家严复的重要译文《天演论》和《群学肄言》(部分)最初发表在《国闻汇编》

20、1911年7月,《大江报》发表了两篇著名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主持者是詹大悲。

21、《苏报》易帜后,开设了“学界风潮”专栏,集中报道学生革命团体活动的消息。

21、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3、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作新闻通讯著称,他曾反对孙中山,但对袁世凯某些专制和卖国行为表示不满,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遭暗杀。其著作后人编成四册。他提出了采访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4、所谓“竖三民”是指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而上海的《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25、同盟会在海外创办的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在东京出版的《民报》,首任主编是胡汉民,后由章太炎主编,与在横滨出版的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大论战。

26、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27、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28、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其原名为《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

29、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

3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戈公振,该书出版于1927年,是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31、徐宝璜所撰的《新闻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3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33、胡政之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

34、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邵飘萍和林白水。

35、五四前后,我国报纸著名的四大副刊是《觉悟》、《京报副刊》、《晨报副镌》和《学灯》。其中上海的两大报纸副刊是指《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其余两刊则在北京出版。

36、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把他轮

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号《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自己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陈独秀写的《谈政治》一文,并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它的改组基本完成,由启蒙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报刊。为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鼓动,《新青年》同时创办了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1918年-1919年在北京出版,宣传了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1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为社会主义刊物,标志着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37、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38、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3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0、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4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先驱》。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该报23年10月创刊,第一任主编为恽代英。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常用的笔名有但

一、天逸、稚宜等。《青年实话》是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在动员苏区青年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贡献。

42、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43、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1932年3月20日。

44、《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5、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46、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虚夸不实的报道作风,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47、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共产党的《译报》停刊后的第二年,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的名义发行,此类报纸被称为“洋旗报”。

48、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49、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边区群众报》。

50、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该报于1942年改版,进一步加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无产阶级党报经验的文章,其中1943年9月1日发表陆定一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于新闻学研究。

51、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是邓拓。1950年到58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曾开展拒检运动。拒检运动中,国统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是《延安归来》,作者黄炎培。

53、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倡导集纳批判,目的是批判反动新闻事业,建立代表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

54、1947年3月后,中共中央将新华社分成两支工作队伍,留在陕北的工作队伍的负责人是范长江。

55、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5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57、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的范长江,在采写这些通讯时是《大公报》的记者。

58、《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复刊出版了《大公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时,曾声称“四不”,指的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59、旧中国报业家史量才,曾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革新《申报》,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0、成舍我所办的《立报》之所以能创当时报纸发行的最高记录,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众化”。

61、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集团。

二、深入掌握部分

(一)古代新闻史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部分:

1、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生的分歧?

2、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

些不同?)

3、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4、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5.试述19世纪70年代到戊戊变法时期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部分:

1、章太炎、于右任的报刊活动。

2、“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3、“癸丑报灾”是怎么一回事?

4、辛亥革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大论战。(论战双方,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5、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在新闻业务上有哪些重要改革?

6、《新生》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7、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四)旧中国民营事业部分:

1、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生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3、《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解放前我国《大公报》的情况。

5、试论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业务特色及其是非功过。

6.试论中国历史上以《申报》、《新闻报》、新记《大公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的经验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

(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部分:

1、“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新青年》是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新青年》的主要功绩。

3、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的报刊活动。

4、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它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有何发展?

5、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何在?

6、《新华日报》基本情况。

7.我党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内容和其现实意义。

8、试述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做法与特点,并论述56年新闻改革的收获。

9.试述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六)党营新闻事业部分: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篇5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我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是——年。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耳目喉舌论最初由———在《》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3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与《申报》齐名的报纸还有《》和《》。1926年,著名报人——、——先后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当时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5 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通讯社是————。台湾解除“报禁”的时间是————。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暂行报律**张季鸾《中国青年》《解放日报》《中国的西北角》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果如何?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再延安根据地创办的主要报刊19世纪后期,《申报》和《上海新报》展开了怎样的竞争?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 篇6

2.手抄小报P9新闻书P10

3.近代新闻事业与古代新闻事业不同的特点P11

4.定期报刊P11

5.《每周新闻》P12

6.报纸与杂志区别P13

7.论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P14

8.政党报刊P18上层报纸P20廉价报纸P20无产阶级报刊P20

9.知识税P27

10.《泰晤士报》P30

11.《每日电讯报》的改革策略P32

12.《北极星报》特点P35

13.曾格案件P39

14.杰弗逊论新闻自由、贡献P43

15.廉价报纸的几个代表性报刊P47

16.纽约三大便士报P50

17.世界上第一部出版自由的文件P54

18.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报业发展特点P57

19.马克思的新闻自由思想P70

20.明治维新对日本报业的影响P86

21.发达国家现代报业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P92

22.发达国家报业垄断成因P93

23.报业垄断不良影响P94

24.普利策的办报特点P109

25.黄色新闻P110

26.美国报纸在采编业务上的特点P118

27.法西斯统治时期表现和危害P139

28.军国主义当局控制报业的措施P152

29.前苏联报业体制P206

30.俄报业体制P216

31.报团

32.发展中国家报业史共同点P225

33.印度报业结构特点P231

34.新、马政府对报业的管理P237

35.《圣保罗州报》P257

36.新闻通讯事业P261新闻通讯社P261

37.哈瓦斯P262沃尔夫P263路透社P264

38.三社四边协定P268

39.国际通讯社与国内通讯社P278

40.各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

41.外围电台P328

42.CNNP384

43.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特点P385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篇7

一、宗教报刊产生的背景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占统治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当时的中国保守并落后。而西方资本主义在18世纪有了迅速发展, 英国野心勃勃, 不断把势力伸向全球。

如何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抢占中国的广大市场, 是英国一直思考的问题。武力征服需要条件和时机, 而思想征服易于进行且效果显著。因此利用富有欺骗性的宗教, 以传道为掩护进行侵略活动, 是西方对外扩张的有效方式。19世纪初, 传教士伴随着鸦片来到中国。

基于以上情况, 19世纪, 中文宗教报刊就在西方列强侵华、传教士充当侵华工具、创办报刊作为必然选择的情况下诞生了。

二、宗教报刊分析

(一)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以下简称《察》) 在马六甲创刊。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为创刊人, 米怜为主编。该刊是地道的宗教性刊物,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察》内容上包括宗教宣传、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西学介绍等。宗教宣传是主要内容。从传播西学的角度看, 尽管科学知识的内容不多, 却有重要意义。如介绍各国情况的《全地各国纪略》、《英国土产所缺》及介绍天文地理的《论行星》、《论月食》。这些文章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也是外国人所办第一个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报刊。它的出版结束了封建官报和准官报垄断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 是一种和封建官报截然不同的新型报纸。

(二) 《万国公报》

1868年9月5日, 《中国教会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301册起改名《万国公报》 (以下简称《万》)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发行人及主编。

《万》在内容上推广、普及西学和新学, 注重新学说的介绍, 客观上普及了科学知识;及时反映中外时局变化, 注重介绍世界大势;倡导新政, 鼓吹变法, 客观上推进了政治改革进步。

《万》具有四个不可替代性:一是对时局的报道和分析在中国境内的华文报刊中不可替代;二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不可替代;三是对西方政治理论的介绍不可替代;四是直接干预维新运动为其设计方案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 它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 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

三、宗教报刊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影响及地位

传教士办报刊, 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企图用文字和思想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但宗教报刊在传播宗教外, 客观上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中国报刊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 传播新闻理念,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传教士郭士力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第5期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 是中文书刊第一篇介绍西方报纸情况和新闻自由观念的专文。宗教办刊改变了报纸在中国的功能定位, 使之开始真正成为传播消息的工具。同时西方的新闻自由、民主政治的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传播, 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人有深刻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 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传教士在19世纪初来到中国时, 办报技术已相当成熟。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就是用英华书院的铅印设备印制的。传教士引进的西方近代化印刷设备和出版编辑方面的近代化性质为中国自办近代报刊提供了借鉴。

传教士的办报活动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著名报人王韬、钱昕伯、蔡尔康等都是在办报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综上, 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及办报活动为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作出了贡献。传教士办报将西方先进的办报经验和新闻理念带到了中国, 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先河, 影响和带动中国早期的报人, 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宗教报刊是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报刊近代化的开端,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吴廷俊.中国新闻传播史稿[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第一卷)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篇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工匠谷登堡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是在(B)A.公元1430年前后 B.公元1450年前后 C.公元1470年前后 D.公元1540年前后

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工匠谷登堡,研制出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并印出《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书籍。

2.近代报业兴起后,报纸和期刊逐渐分流,其中最早的期刊(杂志)出现于(B)A.1655年 B.1665年 C.1675年 D.1685年

近代意义上的期刊,最早出现于1665年1月,巴黎出版了《学者杂志》。同年,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历时三百多年,直到今天还在出版。3.外国新闻事业诞生的基本历史背景是(B)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B.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变革,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产生新闻事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

4.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原本是他在国会的演说词,发表于(B)A.1640年 B.1644年 C.1665年 D.1688年

1644年,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认为只有保障言论和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在争论中战胜谬误。5.北美殖民地时期在“曾格案件”中遭受殖民当局迫害的报纸是(D)A.《纽约时报》 B.《波士顿报》 C.《波士顿新闻报》 D.《纽约周报》

1733年,曾格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和消息。

6.北美殖民地时期有位著名的报人,后来成了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他是(C)A.塞缪尔•亚当斯 B.托马斯•佩因 C.本杰明•富兰克林 D.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富兰克林在1729年买下《宾夕法尼亚报》,在言论上采用平衡手法,对付殖民当局的干预。报道内容广泛,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善于经营管理,把广告放在重要位置。

7.1881年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对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法案,它的名称是(D)A.《新闻法》 B.《出版法》 C.《人权法案》 D.《出版自由法》

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这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出的正式的新闻法规。是法国大革命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长期斗争的成果,沿用至今。这是法规是《人权宣传》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8.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报刊活动家托马斯•佩因写的被誉为独立战争号角的小册子是(A)A.《常识》 B.《危机》 C.《人权论》 D.《独立宣言》

1776年,托马斯·佩因出版政论小册子《常识》,旗帜鲜明的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继续从属于英国百害而无一利。这本小册子切中人们的思想际,产生巨大的反响。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是(D)A.《论辩报》 B.《箴言报》

C.《法国和布拉班革命报》 D.《人民之友报》 马拉,1792年9月。

10.被恩格斯誉为“德国党的旗帜”、“是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的是(D)A.《新莱茵报》 B.《前进报》

C.《人民国家报》(1869-1876)D.《社会民主党人报》(1879-1890)

1879年9月28日,《社会民主党人报》正式发行。终刊号上恩格斯发表了《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高度评价了报纸的历史功绩:这无疑是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是德国党的旗帜,德意志帝国最后不得不在我们的旗帜面前降下自己的旗帜。

11.日本新闻界一般认为日本近代报纸的正式诞生是在(B)A.明治维新之前 B.明治元年 C.19世纪末年 D.20世纪初年

12.目前法国最大的报团是(D)A.阿莫里报团 B.世界出版集团 C.阿歇特集团 D.埃尔桑报团

埃尔桑报团是法国最大的报团;阿歇特集团是法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和报刊发行集团。13.19世纪末,被人称为“舰队街上的拿破仑”的报人是(A)A.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 B.比维布鲁克 C.哈罗德•哈姆斯沃思 D.默多克

哈罗德•哈姆斯沃思是北岩的弟弟,拥有罗瑟米尔报团。

14.美国报纸中,以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著称的是(D)A.《华盛顿邮报》 B.《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C.《洛杉矶时报》 D.《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年。它新闻全面、内容详尽。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如1919年凡尔赛和约、1925年洛伽诺会议文件、1945年雅尔达会议文件、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等。

《华盛顿邮报》:1971继《纽约时报》之后,大胆刊布五角大楼关于越争的秘密文件。1972年首揭“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

15.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垄断报业的格局形成于(D)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

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五大报:《朝日新闻》《读买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16.美国重要期刊中,有一家是在华盛顿出版的,它是(C)A.《时代》 B.《新闻周刊》

C.《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D.《读者文摘》 其他三家都在纽约出版。

《时代》所属的时代华纳是美国和世界第一大媒介集团。

17.1703年,由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是(B)A.《莫斯科新闻》 B.《新闻报》 C.《同时代人》 D.《祖国纪事》

标志着俄国近代报业的产生。

18.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为“党的中央机关报”的报纸是(C)A.《前进报》 B.《真理报》 C.《火星报》 D.《无产者报》

19.1907年创办合众社的是(B)A.赫斯特报团 B.斯克里普斯报团 C.道•琼斯公司 D.纽豪斯报团

20.目前俄罗斯通讯社(“俄通社-塔斯社”)是(C)A.商业性公司 B.合作型企业 C.官方通讯社 D.私营通讯社

21.创建埃菲社的国家是(D)A.意大利 B.葡萄牙 C.奥地利 D.西班牙

22.共同通讯社是个合作型的组织,参加共同社的日本新闻机构主要是(B)A.全国性报社 B.地方性报社 C.广播电台 D.电视台

23.世界无线电广播事业诞生在(C)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1920年11月,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KDKA电台,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24.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并成为国际电视重要的传播和接收方式是在(C)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都停止播放电视。战后最早恢复播放的电视台是(A A.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B.莫斯科电视中心 C.法国电视台 D.德国公共电视台

从七年前中断的米老鼠开始。

26.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正式诞生的第一家电视台是(B)A.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B.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C.莫斯科电视台 D.柏林实验电视台

27.在美国,最早开办定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公司是(A)A.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B.全国广播公司 C.美国广播公司 D.福克斯广播公司

1948年,CBS创办了第一个定期的电视新闻节止。

28.世界上最早向国外观众播送电视新闻的国际电视台是(A)A.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B.英国空中电视台(Sky TV)C.法兰西国际电视(CFI)

D.美国“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

29.要求在2007年实现信息化目标,把自己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岛”的国家是(B)A.印尼 B.新加坡 C.日本 D.英国

30.西方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是(D)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荷兰(1927年向东印度等海外殖民地进行广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外国定期报刊最早的发源地是(AE)A.德意志境内 B.法兰西境内 C.西班牙地区 D.英格兰境内 E.尼德兰地区

32.下列有关国际广播的表述,正确的有(ACE)A.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扩散性 B.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 C.以国外听众为主要对象 D.通常由民营商业电台先行举办 E.直接面对受众,不需其他中介

33.日本分别属于各大报系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有(ABCE)A.日本电视广播公司 B.东京广播公司 C.全国朝日广播公司 D.日本卫星广播公司 E.富士电视公司

东京广播公司——《每日新闻》 日本电视广播公司——《读买新闻》 全国朝日广播公司——《朝日新闻》 富士电视公司——《产经新闻》 东京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

34.默多克控制的新闻国际公司,在英国拥有多家报纸,其中有(ACDE)A.《泰晤士报》 B.《每日快报》 C.《太阳报》

D.《星期日泰晤士报》 E.《世界新闻》

35.美国近代政治家杰弗逊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有(ACD)A.率先提出并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B.强调新闻自由的实施要有物质保证 C.强调新闻自由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D.强调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E.强调自由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6.威尼斯小报

手抄小报的发源地是威尼斯。15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这里萌芽,手工业主、航海人士、商人十分关心商品的销路、各地的物价、往来的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时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1铜元。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和欧洲各国,被称为威尼斯小报。37.《泰晤士报》

发刊于1785年,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1803年,创办人沃尔特次子接办此报,后来并任命得力主编,开始开拓前进。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自立,在报道上,重视国内外要闻,并刊载很多独家新闻,在言论上,标榜独立,重视各阶层意愿,做为评论标准。此外,重视新技术。经过半世纪的经营,到19世纪中期,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该报在英国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38.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

1984年美国新闻署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官方的国际电视台。1985年起每天向欧洲提供2小时新闻和娱乐节目。90年代初,用户已扩展到128个国家的190个城市。它的任务和宗旨,就是为了更好的对世界各国的听众和观众诱加影响。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喉舌。39.美联社

全称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总部设在纽约。其拥有覆盖全球的包括地面线路和卫星传送在内的通信网络。同时还与道·琼斯合作,向国外提供经济新闻和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0.简要说明《新莱茵报》的办报思想和特色。

《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办报思想和特色有:

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这一特色正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后形成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先导。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报纸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了同群众的紧密联系,又十分重视指导群众。

3、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

总之,《新莱茵报》的报办实践是马克斯、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生动体现。41.试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和管理特点。

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也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是国有公营的机构。由两个法律文件规定:一是国王颁布的“皇家特许证书”,另一个是每次特许证书发出后,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订立并经议会批准的“执照协定”。BBC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受众交纳的电视机执照费。对外广播由国家拨给。另外,出版书刊等也是其重要的经费来源。BBC禁示做商业广告和播送任何付费节目。

42.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大致有哪些类型?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大概有三种类型是:

1、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2、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3、商为报刊为主。

43.19世纪中期美国有哪几家著名的廉价报纸?简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19世纪中期美国的廉价报纸有《太阳报》《先驱报》和《论坛报》。此三报并称纽约三大“便士报”。此外还有《纽约时报》。

这些报纸大多是民营的商业性报纸,读者面向平民大众,低价发行。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在内容上注意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在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售价,扩大发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略论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及其功过利弊。

苏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新闻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主要是集中、统一、封闭,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新闻媒介全部国有;

二、媒介管理高度集中;

三、媒介功能只重宣传;

四、信息来源十分单一;

五、媒介言论高度统一。

这种体制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便于党中央的领导和指挥,但在和平年代,对于民主建设、人民参政议政,法制建设,就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45.试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发展各阶段的情况和特点。

上一篇:谁的笑容作文500字下一篇:垃圾处理器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