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共11篇)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1

读书使人明智、聪明、高尚、文明、懂事、好辩。让课外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和一扇门,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根据我校阅读活动安排,现制定本年级阅读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享受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书籍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鉴赏能力。

3、营造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主题:

读一本好书,交朋友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策划

1、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活动的意义,并明确阅读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开辟“班级阅读园”,在各班的文化环境中布置以阅读为主题的“阅读园”,在“阅读园”的班级评价栏目中设立“阅读之星”

第二阶段:组织和实施

1、开展“班级故事”。

(1)利用经典阅读课的时间,积极开展阅读和讲故事活动。此外,还举办了试讲比赛,5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入选“故事大王”。

(2)结合我们年级每周积累课外素养、提取名人名言的活动,开展“比较看谁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多”。

2、开展“读好书交好朋友”活动。

(1)每个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次必修阅读。

(2)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一些可读性强的书目。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并在他们之间交流阅读。

(3)班级建立“阅读个人档案”。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档案卡,用来记录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结果。

3、开展“我和父母一起看书”活动。

(1)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时间每周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次。

(2)做好“亲子阅读记录”。

(3)开展“雅居”评比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每个月给“阅读之星”起个名字,加个星级奖励。

2、任何坚持阅读并取得好成绩的孩子都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星星奖励。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2

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 )创办班级图书角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给孩子买大量课外读物,但买来后没有好好读, 很浪费。我发动每个学生把家里的藏书带来,放在班级图书角,跟班里的同学交换读,在班里设立“读书之星”,读完一本书奖一颗星,谁的星星多,就称为“读书之星”。逢年过节,我都提议家长把送孩子们的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图书角的好书越来越多,并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琳琅满目的图书让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本。

(二 )精心布置教室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开学初,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和画像,使教室里充满书香气息。如粘贴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画像,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无形中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老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则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读说结合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数字诗,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都有哪些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说什么? 孩子们有了兴趣,有的说,你看山上有六七座亭台,可能是让过路人休息的吧;有的说,山下还有四五个人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都把村子笼罩起来了……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丽。这时再让学生读这首诗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孩子们看到美景时高兴的心情。

(二)读认结合法

从学习拼音到认识汉字,到后来慢慢接触短小课文,一年级语文教材处处体现出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认识哪些字词的激趣方法。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我适时展示学生课外认字的成果。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自主认字的乐趣,同时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学到一个新字的时候,经常问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便会说在哪里见过,让其说出所读书或文章的名字, 展示阅读效果。在刚学习拼音的时候,鼓励他们多拼读一些拼音多,句子短的儿歌,童谣,古诗,等等;接着到后来就多一些篇幅较短的、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类的,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渐的,他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 )读思结合法

在教学中,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 他们都画了什么? 它们的画笔是什么? 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

(四 )读画结合法

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优美句段,并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着学生的讲解,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 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本书,他们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 )剪贴报

让学生将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 ”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出来。

(三 )讲故事活动

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 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学生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找恰当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阅读大量童话、寓言和故事。

(四 )举办朗诵会

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奖项,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怎样在小学一年级开展大量阅读 篇3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我们学校的名字就叫“普通小学”。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指引下,不到一年时间,我班孩子平均识字1478个,最多的达到2042个,师生共读了40万字。要知道,课标要求一年级认读950个汉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课标要求。这些都得益于阅读,是阅读让这个普通小学里的孩子们成长得并不普通。

经验之一:让学生阅读的关键是教师先读,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保证学生阅读顺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阅读的这列火车上,车头是什么呢?是教师,确切地说——是用教育素养和教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教师。教师作为孩子阅读的引路者,没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就不能让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让孩子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大量阅读教育著作。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使我明白家长和教师读书给孩子听的重要性。这本书不是一本传授朗读技巧的书,而是一本推崇通过给孩子读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书。华南师大附属小学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使我明白什么是素读,以及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声有色的素读教学。陈老师详细地告诉我们她是如何在提高学生应试水平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带领他们读书的。张贵平老师的《从图画书到大部头》使我真切地明白了人生阅读的6个台阶和阅读教学的3个阶段,知道什么阶段该给孩子推荐什么样的书。而李镇村、杨文华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薛瑞萍老师的《把世界带进教室》、蒋军晶老师的《和孩子聊书吧》和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几本书则从方法上具体指导我们该如何更新自己教语文的观念,如何处理教材和阅读的关系,怎样带领孩子上好阅读课,从而最终把孩子培养成长久的阅读者等。

利用网络研修。网络上关于永正、薛瑞萍、韩兴娥等名师的讲座视频有很多。还有主题阅读的QQ群,在这些群里经常有名师的讲座,以及一线教师的讨论交流活动。这都是我们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坚持写教育反思。教师自身的实际经验是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用心教学的同时,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经验,反省失误。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少了很多无奈和迷惑,遇到问题容易找到解决方法,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也更从容。

经验之二:在农村,孩子们的阅读条件有限,要想开展阅读,必须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行为、性格上的,家长多是一筹莫展。这时,教师就要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诉家长,告诉他们该如何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我们通过家长会、QQ群等多种方式,把阅读对于学生从应试到人生成长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反复沟通后,家长都会主动给孩子买书,甚至陪孩子读书。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大量阅读教学就可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过:“绘本就是父母读给孩子听的书。”一年级入学后不久,我就给孩子们读了绘本《大卫,不可以》。从那时开始,孩子们就对绘本产生了兴趣。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绘本故事,希望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家长逐渐认识到绘本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纷纷从网上购买,并且帮助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我们共同读了《蚯蚓的日记》《獾的礼物》《森林大熊》《小房子》《小魔怪要上学》等40多本绘本。这对于孩子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师生共读绘本的故事受到了上海微笑公益组织的关注,他们为我们学校捐赠绘本近800本。有了优质的图书资源,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协助,我们的阅读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经验之三: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只要让大量有效的阅读真正进入课堂,一年级的识字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变讲课文为读课文。要想学好语文,大量阅读是关键。为了节省下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年级新生一入学,我就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压缩教材学习时间,基本上6周左右就把教材教完并完成了生字认读。

我们的课文学习流程:先是打开电子书包,听课文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两三遍后,听朗诵录音,这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他们诵读的兴趣。之后学生就自由读一读。一会儿工夫,课文朗读就全体过关。已经过关的孩子开始圈画课文中的生字。接着,我们再集体朗读一遍生字。用这样的方式一节课可以学习两篇课文,课堂学习变得效率更高。

小组合作加速识字。为了加大阅读量,我们发动家长给孩子买了《谚语儿歌》《歇后语儿歌》《俗语儿歌》《成语儿歌》,每本书包括100个题目以及100首儿歌,儿歌后面是生字和词语。

一年级上学期每节课师生只能学习3首儿歌,到了下学期,孩子们学习和识字的能力明显增强,一堂课可以学完一个单元的5首儿歌,这样基本上两三周就能学完一本书。儿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如背诵、生字认读等同教材的学习一样,由先掌握的学生做“小老师”,检查其他孩子的掌握情况。

下学期时,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合作,开始分组学习。儿歌学习采用小组自学、老师指导并进行抽查的方式完成。只要孩子按要求会读儿歌,能认读生字,就可以盖上过关印章。这样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我从来没有特意进行任何一节单纯的识字课,但入学不到一年的孩子却认了相当多的汉字,这更坚定了我带领孩子们一路读下去的信心。

坚持诵读结合。小学时期,一定数量的背诵积累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可以滔滔不绝而且条理清晰,就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之后有效吸收了书本内容,一旦有需要就可以提取出来作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因此,小学阶段的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儿歌简短有趣、朗朗上口,配以有趣的动作或腔调,孩子们很喜欢读,大部分都能背下来。上学期时,我们一节课学习3首儿歌,短的儿歌当堂背诵。本学期我们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基本上是用10分钟的时间背诵一首儿歌,一节课能背诵四五首,学习效率比上学期明显提高。

国学经典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情感发育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一入学就接触到高水准的文学作品,这为未来深入地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人说,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13岁之前正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带领孩子们利用每天早上10分钟的时间背诵古诗和《弟子规》,并长期坚持。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跳出题海、游进书海,让阅读陪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阅读让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他们愉快地行走在阅读的世界里,一步步迈入读书的殿堂。我希望他们未来真正成为阅读爱好者,在阅读中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年级下学期阅读计划 篇4

我读书 我快乐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一年级组 2009.3.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量提出要求:

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达到五万字。一年级的小朋友,重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读、会读,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让浓浓的书香洋溢整个班级,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好书成为好朋友。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三、活动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口号:

我读书 我快乐

五、活动措施:

1、在班级图书角现有的书籍基础上,增添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并请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编号。建议学生在家里要设立自己的小书库。

2、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天整理好图书角的图书。老师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带回来,同学与同学之间举行互相换书看的活动。

3、每周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或者阅读课的时间用30分钟举行集体读书活动,确保读书的质与量。每天在家确保半小时的读书时间,用读书卡作好记录,并请家长检查和签名。

4、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本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要读五本书以上。

5、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内容是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朗读一段话或者一个小故事。举行“故事大王”的故事会。

6、进行诵读古诗词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个月至少诵读一首古诗词,并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

7、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生拼音报》和其他的拼音读物。

8、发动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

9、进行设计“读书卡”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设计奖”,在墙报进行展示。

10、每个月进行评选“读书之星”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六、读书活动安排: 第一个月:

1、制定班级的读书计划,每位同学制定好个人的读书计划和具体目标。

2、设计好自己的读书记录卡,每天按计划阅读课外书并作好记录。

3、建立完善班级的图书角和充实家里的小书库。第二个月:

1、诵读课外古诗词比赛,并挑选学生准备参加六一的文艺汇演。

2、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内容是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朗读一段话或者一个小故事。

3、举行“故事大王”的故事会。第三个月:

1、举行交换图书推荐交流会。

2、进行设计“读书卡”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设计奖”,在墙报进行展示。

3、出一期关于读书方面的黑板报。第四个月:

1、学期末评比表彰“读书之星”。

2、上交读书记录卡,并进行展示。

七、阅读时间:

1、每天在家读书半小时。

2、每个月至少诵读1首课外的古诗,看一本有益的课外书。

3、每个星期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或者阅读课阅读班级“图书角”中的书。

八、图书推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下面是向一年级的学生推荐的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购买或借阅,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通读,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1、古诗:

《必背古诗八十首》(本学期至少会背4首,推荐背诵的古诗词有: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鸟鸣涧》、王安石的《梅花》、曹 植《七步诗》等)

2、童话类: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好童话》

3、寓言类:

《伊索寓言》(注音版)

4、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对牛弹琴》、《画蛇添足》、《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囫囵吞枣》、《雪中送炭》、《一叶障目》、《掩耳盗铃》、《闻鸡起舞》等。

5、知识类: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5

为了全面落实小学语文主题丛书的阅读,切实达到增加学生语文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真正使读书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根据扎赉特旗教研室关于推进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意见和本校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并结合一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以识字和记忆训练为主

二、阅读目标:

保证学生有读本,足够的阅读时间,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根据阅读内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开展专题性的读书展示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三、阅读内容:主题丛书、经典童话,儿童故事系列等。

四、实施措施

1、组织本组三名教师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2、继续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拓展,将课外阅读带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阅读效果。

3、充分利用好在校时间,扎实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4、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促进学生阅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倡导亲子阅读,通过邮箱、电话指导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怎样为孩子选择适当的课外读本,5、采取丰富多彩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将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定期评选“读书明星”

6、成立“读书小组”开展小交流会,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建立读书光荣,不读书可耻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读书,读有所得。

7、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朗读指导课和语文活动课,将阅读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各个时间段。

小学五年级阅读计划 篇6

一、认真做好读书准备:

1、在班级里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

2、发动全班学生自觉地捐出自己的好书。

3、选出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及时地做好图书的整理、借阅以及归还的记录工作。

二、具体措施:

1、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好读书计划。

2、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快乐阅读,健康成长”的读书月活动中来。

3、做好图书的统计、登记工作。

4、向学生宣传为班级图书角捐书,建立好本班的图书角。

5、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借阅本班的书,也可以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借书看,要教育学生爱护书本,还要做到及时归还,定期借阅、定期归还。

6、将你所借书里看到的好词、好句及阅读感受,及时地整理、摘录,做好读书笔记。

三、开展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p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2p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七节课,有效地组织学生看书、读书活动。

每周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检查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3p结合学校读书月活动,在本年级开展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评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

4p每人出好一份“我读书p我快乐p我智慧”为主题的手抄报,并选好的上交学校。

5p评选“读书小标兵”,推荐给学校,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阅读时间:

1、利用早晨晨读时间。

2、周末时间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或到新华书店阅读。

3、利用阅读课的时间阅读。

4p每天家庭作业中有不少于30分钟的读书时间。

五、阅读内容:

1p利用课前一分钟,在黑板上设立一角,由学生展示:精美古诗p名人名言p谚语p经典名言等,并进行好书推荐。

2、教师推荐学校规定的阅读篇目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3、班级图书角上的图书,学校图书室的书,或其他班的书。

4、在自己父母的带领下到图书馆购买或借阅。

推荐书目:

《夏洛的网》(美国)怀特 《再见了可鲁》(日)石黑谦吾

《草房子》《青铜葵花》曹文《爱的教育》意大利德.亚米契斯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中华上下五千年》

《哈里.波特》(英国)乔安娜.罗琳 《神秘的女老师》杨红樱

《子涵童书》杨子涵《世界名人传记》《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7

一、具体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这些情境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还有熟悉的动物、玩具等,读起来以后会发现非常有趣。但是刚入学的学生自学数学课文,阅读上会出现一些困难,往往没有目的性和条理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学科特点,用心创设让学生读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进行引导,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

在《认数》的教学中,在读教材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数的含义,初步抽象出数的概念。“数一数”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主题图展示的是游乐场的一幅画面,小朋友看到情境图以后会非常兴奋,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他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读课文”,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读:1个滑梯、2个秋千、3匹木马、4架飞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成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内容,孩子们感觉到数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学生读完了“课文”,相互之间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读”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读课文”,想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几乎不可能的。就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二、巧妙设疑,体验阅读兴趣

阅读教材,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课本的能力,所以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本人经常设计学生学前阅读,培养课堂阅读的习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放手学生阅读,让他们读出例题场景图的内容,明白游泳池中有5人,池边有3人,一共有8人。接着启发他们思考:根据图意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又能列出哪些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基础上,知道例题的要求是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完成“一图四式”的教学目的。

又如:《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小朋友喜爱的小猴采桃的情境图,让小朋友认识一下他们的好朋友小猴,再播放小猴叙述的“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有5个”的有用信息,紧接着跳出另一只小猴,并通过声音展示小猴的心理活动:“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个问题。在小朋友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出示:“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时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阅读、思考,列出算式,通过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完成计算时,我继续通过多媒体出示:“树上原来有28个桃。”对问题做了回答,为以后口答问题作以铺垫。本人认为,设计课前预习中的阅读课本,为课堂教学中的课件阅读作准备,课堂教学的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看书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理解能力,再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在形成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一年级;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能够使小学生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其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加强,能够使其自身对于相关语言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一年级为小学教学的开始时期,而初始阶段教学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均是刚开始与文字、文章进行接触的,在这个阶段对其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能够指导其作出正确的读书选择,从而对小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进行促进。书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若想将书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够过度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关注,而是需要对学生在阅读后的收获及感想等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等,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对学生的阅读面进行扩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够过高,主要是指导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坚持将书籍阅读完,并且阅读后将自己的感想进行分享,教师在对学生的感想进行分析,将其中的优缺点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渐对书籍的好坏进行区分。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向其推荐一些基本科普书籍或童话故事类书籍等,使学生对于阅读书籍的兴趣逐渐提高,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其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二、阅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在文章的阅读中,其目的不是简单把文中的文字内容看完就行了的,而是要跟文章中文字互动,并思考其中的内容。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之间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应的思维思考,能够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慢慢找到符合自身的阅读方法。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与之对应的思维训练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结合思维运动,从而将其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教师进行故事文章的讲解时,可将阅读的主动权交出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在学生的阅读中对文章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没有讲解前的阅读中能够主动去进行思考,将其思维启发,从而将教学的流畅度与灵活性明显提高。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后让学生自己先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读,而没有讲解在阅读中更易主动去思考,如花生在什么地方、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等,在朗读完成后,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能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更好的结合,不仅能够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提高,还能够将提高教学质量。

三、阅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图片对其的吸引力远大于文字,并且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明显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图片,将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且在阅读中结合看图训练,能够使阅读教学更加形象,将学生的学习及阅读的兴趣提高,而在阅读前,将图片放出,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图片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如在《夏夜多美》的讲解课程中,在阅读前教师可让学生看课文的相关插图,并让其描述看到些什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该课文进行阅读,能够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图片相结合,使其理解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通常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后对阅读感想进行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在教学阅读中可以结合语言训练,其在对阅读能力训练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过后,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再用自己语言对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描述。其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在无形间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中,需依据学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推荐相应的书籍,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兴趣提高,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2(8):435-436.

[2]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84-185.

[3]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2):105-106.

小学一年级家访计划 篇9

作为一名教师,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家访时必不可少的。家访不仅仅能够使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能够使家长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建立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这一措施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学期家访工作的具体计划。

一、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7人,班级学生大部分都居住在农村,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对教育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去上学,只知道让孩子考个好分数,却不知道如何全面去提高孩子的素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毫无科学道理,往往对孩子非打即骂,粗暴草率,根本不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去问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和希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能明白家长的一片苦心,却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往往会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另外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给了老师。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灌输一些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思想,致使一些学生思想落后,行为恶劣,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二、家访目的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及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同时告诉学生家长其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及其表现。

2、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3、纠正学生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家访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2、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3、家访时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和冲突,态度要和蔼,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四、家访重点对象

1、学困生,了解其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改进。

2、优等生,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庭教育情况,向其他家长宣传。

3、落后生,查找其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制定措施改进。

4、双差生,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及其思想动态,力求进步。

四、家访时间及路线安排

九月份家访路线

罗州乡丫口村丫口组的: 罗州乡丫口村飞来块组的: 罗州乡营兴村岔河组的: 罗州乡丫口村松林坪组的: 十月份家访路线 罗州乡海子村海子组的: 罗州乡海子村半坡组的:

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篇10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后才逐渐接触到书面语言。通过教学,我们感知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新教材在拼音教学阶段,穿插安排了十二首儿歌、童谣、五篇短文。使学生提早接触书面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阅读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为学生提前阅读,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听记与拼读结合,感受书面语言。

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采用听记和拼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唤起阅读兴趣。在实践中,采用听记和拼读相结合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2.教给认读方法,自主经历读书过程。

随着拼音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会拼的音节越来越多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读来自己解决。经常性地练习拼读,不仅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只凭记忆在读儿歌、背儿歌,在读文中不去认读,只是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真正让学生经历读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建立了新的阅读常规。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通过认读,感受儿歌语言。

二、强化读书实践,积累语感经验

正像杨再隋先生所说的“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积累语感经验,在读中发展语言。

1.加强朗读,体会语言优美。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美,韵律美。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良策。在教学中我们都应加以重视。

2.感受读书乐趣,尝试成功喜悦。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所猜读的词与原文意思相当接近,根本不影响对文本定义的理解。说明学生是成功了,应该给予庆贺。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理解加深了。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新快乐。它将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积累语感创造了条件。

3.激发学生想象,感悟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常伴随着形象事物的再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肿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内化那些生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可凭借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引发学生对话,促进语言生成

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因而,要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迫切需要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生成。

1.读中悟情,引发对话。

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读中引发鲜活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地找准对话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这将是促使学生生成新语言的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时机。

2.表演抒情,展开对话。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绘生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所提供的意境图来组织学生尝试表演。

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 篇11

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对语文阅读进行设计, 采用“亲子读、家校通”的教学模式, 开展漂流书阅读活动。漂流书阅读活动, 即学校每个月会发放给学生一本故事书, 让学生阅读。亲子读, 指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共同阅读;不是简单的家长读孩子听的分工阅读, 而是家长引导孩子关注故事的各个方面, 对阅读材料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孩子深刻理解语言、寓意、人物角色等的效果;家校通, 指家长和教师以博客为载体, 在班级博客圈的讨论区互相交流学生学习情况等问题。首先, 这种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阅读, 能够放心地提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怕被嘲笑;其次, 家长可以对孩子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并通过博客平台反馈给教师;再次, 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言、提出不同的观点, 并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也促使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漂流书提高阅读速度, 增加词汇量, 巩固拼音的学习, 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

(2) 通过阅读, 在书中遨游, 学习知识, 陶冶情操。

(3)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生物、关注环境、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丰富心灵。

(4) 培养创造力、想象力, 促进思维全面发展, 激发多元智能。

(5) 通过亲子阅读,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世界, 为教育儿童提供新的视野。

分析:本教学设计中的 (1) 、 (2) 、 (3) 教学目标和传统教学目标并无区别, 但在漂流书活动中是次要的, 是学生在爱上阅读过程中的副产品, (4) 、 (5) 教学目标是本教学设计的亮点, “亲子”阅读过程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散学生思维, 并让家长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以此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二、平台选择

博客 (Blog) 是一种流行、简易的社会性交互软件, 具有零成本、共享性、互动性、开放性等优点, 可以方便地记录心得、发表博文, 简单实用, 便于掌握, 还可以建立博客圈, 加入圈子的每个人都能在讨论区进行主题的发表、阅读、回复、再回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 全班共30人, 其中, 男生15人, 女生15人。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刚开始学习汉字、拼音, 识字不多, 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 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思维非常具体, 善于机械记忆, 对事物、故事、知识多死记硬背, 有意集中时间较短, 但对童话故事、绘本感兴趣;相信教师、家长的权威性, 渴望与父母共处, 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在计算机操作方面, 学生对于博客的使用多数不熟悉, 因此, 主要由家长将每周的阅读情况发布到班级博客圈中。

四四、、教教学学过过程程设设计计与与实实施施

漂流书阅读活动分三个阶段推进: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成果交流阶段。

11.前前期期准准备备阶阶段段 (2015年10月8日—10月31日)

(1) 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征求家长的意见, 寻求家长的配合, 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帮助学生阅读的模式, 倡导亲子阅读的理念, 指导亲子阅读的方法, 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型的家庭氛围。建议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做好四个一:一个不受外人干扰的小阵地、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架、一个台灯。

(2) 为每一位学生申请网易博客账户, 并建立班级博客圈 (参见http://q.163.com/byyxx12/forum/) 。

设计意图:此阶段主要是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校、家庭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支持, 让教师、家长、学生了解教学模式, 熟悉阅读目的。主要采取学生家长自愿加入活动的方法, 不对家长做强制性要求, 不对不参与的家长做特殊对待。对家长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使其能够帮助提高孩子阅读效率, 保证达到活动目标。实际上, 这一倡议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 所有家长均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22.活动实施阶段 (2015年11月1日—12月31日)

(1) 每位学生挑选一本喜欢的图书, 开始在家中尝试进行亲子阅读。家长每天至少和孩子共同读书二十分钟, 和他们交流读书体会, 填写读书条, 并由学生转递给教师,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2) 要求家长每周写一篇博文发表到班级博客圈的讨论区, 博文要记录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 要求详实。家长还可以记录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阅读方法, 可以分享一些快乐的阅读故事, 还可以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建议每位家长阅读其他家长发表的主题, 观摩别人家的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读书感悟, 还可以对主题回复, 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博文的记录情况, 评选每月读书之星, 并向各位家长通报, 让家长充分重视,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 教师每周选择一节课对漂流书进行交流。交流形式:每一个故事选择一位学生复述, 再选择一到两名学生进行补充,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设计包括对故事中角色的全面认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故事传达道理的思考等。课程结束后, 教师将课堂阅读交流的实况上传到讨论区, 供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此阶段正式实施活动, 在交流课上,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因此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观点, 还学到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表达方式, 难得的是学生可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学会关注自然、生物、环境、社会、他人等。通过博客平台的交流, 教师和家长能够将阅读活动进行无缝衔接, 阅读效率更高。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博文了解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性格、特点、潜在的学习能力, 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博文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 为以后的教育提供基础。评选每月读书之星、分享学生家庭阅读情况可以提高其他家长参与的兴致, 同时, 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之处。

33.成成果果交交流流阶阶段段 (2016年1月1日—2月29日)

(1) 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 推选“亲子阅读”的榜样, 提议家长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在班级QQ群上进行心得交流, 让更多的家长掌握并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2) 亲子读书交流会:组织5-8个家庭, 以家长和孩子合作的形式, 通过个性化的家庭介绍、家庭才艺展示、家长与孩子合作诵读等形式展示亲子阅读的成果, 可以谈谈自己怎样在家中创设浓郁读书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怎样有效指导孩子阅读, 怎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话题;也可以谈谈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及自己读儿童读物时的感受;还可以讲述“亲子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

(3) 家长要尽可能满足孩子正当的借书或购书的愿望, 建议把一部分压岁钱改成“压岁书”或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奖励一本好书等。

设计意图:此阶段主要是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分享读书经验。亲子交流会可以提高家长们的积极性, 促进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把阅读当做一件乐事, 把亲子阅读的这段时间当成美好的回忆。阅读经验、心得的分享, 还可以让家长和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以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效果分析

从2015年11月24日博客圈正式使用到2016年2月29日, 家长和教师在讨论区共发表了74篇主题, 浏览量2587次, 回复389条, 参与人数28人。本阅读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有如下几大特色。

11.尊尊重重学学生生真真实实的的观观点点, 引导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观点

教师在漂流书交流课中, 鼓励多名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和补充,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并且针对故事背景, 提出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所看到、所听到、所触到的真实问题, 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 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

22.培培养养学学生生阅阅读读兴兴趣趣, 发展多元智能

通过漂流书阅读活动, 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描述故事, 能简单分析故事中的角色, 在故事表述时, 有的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材料加以简单修改, 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 配以合适的动作, 从而发展了人际智能、语言智能与肢体运作智能;有的学生会用图画的方式, 发展了空间智能;有的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 发展了逻辑数学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

33.学学生生写写作作能能力力、词汇量、审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对于故事表述、角色性格的描述能用多种多样的词汇, 在阅读过程中, 也学到了许多修辞手法、句式句型, 这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 学生能够对故事和绘图进行比较, 通过图画的描述能够表达出图画的意思, 还能对比语言的描述, 指出图画中不准确的地方, 能对童话和现实的联系与区别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44.学生变成积极的认知者

开展漂流书阅读活动之后, 学生在家庭中主动要求父母和自己一起阅读, 有的家长反映每天甚至要读几遍故事, 有时还会被拉着、催着陪孩子阅读。学生积极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询问一些问题以及具体的信息, 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 家长也会耐心解答。

参考文献

[1]王云.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学刊, 2013, (10) :134-135.

[2]张云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J].学周刊, 2016, (01) :176.

[3]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下一篇:《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