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精选8篇)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篇1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杜川冬 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8-01-29 10:23-2018-01-29 10:28 100分

 1.十九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大战略新部署,在()上,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 o o o o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单选题3分)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下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得分:3分

o o o A.坚持人民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o  D.坚持新发展理念

4.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在经济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列对其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 A.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B.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C.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D.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消失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的是()。(单选题3分)3分

得分:o o o o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6.()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7.按照列宁划分时代的标准,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这一“大的历史时代”分别细分为三个较小的历史时代,其中不包括()。(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农业资本主义时代 o o o  B.商业资本主义时代 C.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D.金融帝国主义时代

8.下列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内容,表述不当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A.把党的组织建设摆在首位

B.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C.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D.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9.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观是()。(单选题3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党领导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文化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产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o o  C.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我国积极借鉴过来的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1.关于十九大报告的框架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o A.第一部分新时代: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o o o  B.第二部分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C.第三、第四部分新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D.第五部分新征程:决胜“第一个一百年”,规划“第二个一百年” 12.未来三至五年乃至十年内,我国将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多选题4分)4分

得分: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A.金融安全 B.周边安全 C.基因安全 D.粮食安全

13.关于党的十九大的实践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A.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路径 B.全面规划了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C.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D.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成部分的有()。(多选题4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得分:4分 得分:4分  15.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o o o  o o o o 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C.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D.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设立的新机构包括()。(多选题4分)A.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B.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C.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D.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

17.下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得分:4分

o o o o  A.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8.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标志包括()。(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o A.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o o  o o o o  o o o o  C.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D.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19.党的十九大具有划时代的()。(多选题4分)A.政治意义 B.理论意义 C.思想意义 D.历史意义

2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包括()。(多选题4分)A.进行伟大斗争 B.建设伟大工程 C.推进伟大事业 D.实现伟大梦想

2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得分:4分 得分:4分

o o  正确 错误

22.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人民,即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 2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4.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大战略新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5.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上层建筑。(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8.共产主义这一根本制度是我国最高层次和最根本的制度。(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9.以互联网霸权领衔为背景和工具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我国未来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篇2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 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甚至破坏作用。这一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高度统一。

当前, 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顺应趋势, 正确应对, 才能巩固发展农村的好形势。《决定》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会指出, 当前, 加快推进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就要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毫不动摇地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 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2.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

科学理论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帮助人们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 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会指出,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农业基础, 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农村和谐,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的联系,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道路是曲折的。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 而不是一点, 那么, 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防止片面性, 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目前,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局面, 我们既要看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又要看到农村改革发展要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 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许多问题。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 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抓住时机、乘势而上, 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 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2.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用联系实际的观点看问题。

“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实行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等, 均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 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所以,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当然要注重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但这毕竟是外因, 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三农”自身的努力, 这才是内因, 是根本。因此,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 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挖掘“三农”内部的发展潜力, 注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 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做到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尊重农民意愿, 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肖巍生.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 篇3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全市工作各个方面,并围绕“七个着力”和实现“七个新突破”做了周密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政协党组认真研究谋划2013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发挥优势,统筹协调,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创新政协履职方式和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上彰显新作为

一是用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各方面力量汇聚到实现新跨越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与市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要求,找准政协工作与全市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调动和激发政协委员和各党派界别、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贡献智力、提供助力、凝聚合力,为建设繁荣幸福文明和谐哈尔滨共同奋斗。

二是积极助推跨越发展,围绕我市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献计出力。要紧紧扭住“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倍增计划”这一核心任务,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以“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调研和工作视察,集中力量拿出一批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与港澳委员和企业界人士的联系,积极牵线搭桥,在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等方面办实事、做贡献。

三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疏导破解。要根据市委“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工作部署,围绕群众思想认识的困惑点、利益关系的交织点、社会矛盾的易发点,积极协助市委做好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工作。重点围绕人民增收、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和文化建设等开展专题协商、调研和视察,争取拿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督促问题解决,推动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力量。

二、要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上进行新探索

一是进一步开展界别协商。要健全界别组和政协专委会联系党派、团体、界别组织等制度,创新界别活动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事项、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个别分散的意见通过党派、团体等界别渠道得到系统的反映,并通过界别协商得到切实解决。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协商民主。要围绕落实十八大“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任务要求,选择部分区、县(市)政协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积极探索民情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社区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广泛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协商解决具体问题,探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三是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要切实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开展民主监督和跟踪视察,不断丰富政协会议、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民主监督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开展提案办理监督和民主评议工作,并选择若干行业部门或重大事项开展专题议政,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三、要在创新履职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履职深度。要团结引导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按照界别组建协会、联谊会和专家咨询团队,采取联合调研、课题委托等方式,围绕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调研视察,努力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更切实际、更有深度、更具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政协履职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进一步丰富履职载体。要通过组建哈港澳台经济促进会,联系更多的港澳台各界人士,形成促进我市发展的海外力量。完善市政协网站和委员工作室等信息平台,引导委员通过网络反映社情民意、进行交流互动、开展议政咨询。组织经验交流会、委员漫谈会、理论研讨会、文史座谈会等活动平台,为政协委员各尽所能、履职尽责创造条件。

三是进一步强化履职成效。在协商议题上,注重紧扣全市工作主题。抓住影响全局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问题,推进专题协商、调研和视察,统筹协调委员、党派界别力量,有步骤地开展专题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切实提高履职成效。在力量摆布上,注重集中攻关。2013年两个常委会议题,既设定了综合性课题,也分设若干子课题,通过开展系列研究,力争把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搞准搞透,形成有价值、有分量的工作成果。在政协提案办理上,注重最终结果。把解决问题作为评价提案办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强化重点提案现场办理、答复和督办,并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探索开展常委会、主席会议等更多层次的建议案协商,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四、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展现新气象

一是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委员知情晓政。组织学习培训,增强委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履职能力。完善各种履职平台,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加强委员履职考核,激发委员履职热情,规范委员履职行为。

二是加强专委会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专委会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评办法,使专委会成为谋划工作的参谋、联系委员界别的纽带、政协机关的骨干。

三是抓好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严肃纪律、转变作风,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利用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政协机关成为政协委员之家、普通百姓知音、干部成长摇篮。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篇4

今天的党课主要是解读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巾只、团结奋进的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划时代影响的大会,具有 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阐明了 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为推进“四个伟大”提供了 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 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闪烁着 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伟大文献。

党的十九大极大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将深远影响世界未来 发展。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都能切身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 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迎难而上、幵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可以归纳为“五个前所未有”:

第一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前所未有。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

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建设、京 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宮、蛟 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第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五年来,我国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 突破、纵深推进,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目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此外,积极推进全面深化国防 和军队改革,力度之大、动作之快也是前所未有,大大提升了捍卫国家、人民和 民族核心利益的能力。

第三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前所未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施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 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会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 交布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 新的重大贡献。

第四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前所未有。五年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中央出台一大批惠民举措,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2013 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 到4%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 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民 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是全面从严治党高压反腐前所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铁腕惩治腐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坚持反腐败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 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 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进步,那就是“复 兴伟业波澜壮阔,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这五年来,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国家的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地 位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干 了许多幵创性的工作,做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改革发展稳定、内 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 义的巨大成就,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开启了新征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民意反映的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以其自信骂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 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当之无愧成为了党 中央的核心、国家的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统帅。这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展望未来,如果也用一句话来形容可期的美好愿景,那就是“不忘初心逐梦 前行,撸起袖子续书华章”。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 篇5

九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高潮,我把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党的工作都是围绕人民为中心开展的,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报告中,我发现习总书记每次念到人民这个字眼的时候,全场都会发起隆隆的掌声,应该说是引起了全场共鸣。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做到体群众所难、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

二是树立创新学习的进取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因此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工作水平的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不断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把握工作主动权。三是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务实意识。在报告的末尾,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对我们青年干部的肯定,也是激励和要求。在我们平时的岗位中,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都要认真细致、脚踏实地的去干,只有把小事、琐事干好,才能积小成多、集腋成裘,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大事。

厚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涵养家国情怀。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令天地动容,教万人敬仰,历经沧桑,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现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要坚决摒弃“置身事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错误思想,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大局当中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彰显人生价值。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资料 篇6

1.党的十九大报告

2.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

3.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就述评(《人民日报》2017年09月18日 01版)

4.八项规定,激浊扬清之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推动作风建设综述(《人民日报》2017年09月29日 01版)

5.全面从严治党的亮丽名片 再塑自身形象的“第一行动”(《人民日报》2017年09月29日 01版)

6.锻造巡视监督利剑 探索自我净化路径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综述(《人民日报》2017年09月29日 01版)

7.八项规定书写作风建设新篇章(《人民日报》2017年10月04日 01版)

8.擦亮巡视利剑 形成强大震慑(《人民日报》2017年10月05日 01版)

9.把纪律挺在前面 让红脸出汗成常态(《人民日报》2017年10月06日 01版)

10.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人民日报》2017年10月07日 01版)

11.新党章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篇7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 是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青年教师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清华大学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坚持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激励、成长上助力,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舞台,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 注重思想上关心, 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 沟通互动多,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教师的全面素质如何, 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工作, 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业务成长,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促进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开拓学术视野。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断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促使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承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 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高度重视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学校党委负责同志多次参加青年教师入党发展会, 对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给予鼓励, 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带动和吸引了更多优秀青年教师申请加入党组织。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工作, 设立学术特区和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岗位,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引进青年教师发展成长, 增强了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 目前累计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8人。

(二) 注重事业上激励, 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视野开阔, 接受新生事物快, 工作热情高, 是学校各项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学校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积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在事业上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学校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分别作为校内青年教师的最高学术奖和最高教学奖励。设立“骨干人才支持基金”, 通过自主科研资助、骨干教师派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等举措, 为更多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阶段给予必要的支持。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从事基础研究, 涌现出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的青年教授颜宁等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校相关政策激励下, 一批青年教师潜心学问、刻苦奋斗, 快速成长起来, 逐渐成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1年底, 累计164名青年教师获“学术新人奖”, 其中首批获得资助的16人中, 有9人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累计190人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成长出一批教学名师, 有2人在40岁左右就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三) 注重成长上助力, 帮助青年教师干事创业

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青年教师各项事业刚刚起步, 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 也是最需要帮助和扶持的群体。学校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 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 使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 注重传帮带和业务指导, 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到教室听课,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 通过培训、点评、研讨、交流等多种环节和形式,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激发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投入, 夯实教学基本功。注意给青年教师压担子, 促使他们锻炼成长。电子系青年教师陈巍刚工作不久, 系里就把一门核心课程的改革任务交给他。从知识体系梳理到课程内容安排, 他从科研和教学两方面锲而不舍的钻研, 不仅圆满完成了系里的工作, 而且在首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还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 为特殊人才预留晋升渠道。改革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 试点优秀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生, 列入招生名录的副教授有60%能够当年招收到博士生。改善青年教师待遇, 在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并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加强后勤服务体系建设, 办好幼儿园和附小附中, 帮助青年教师减轻生活压力。

清华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继续大力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水平,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马德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新的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高等教育强国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基础和标志。大学如何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付诸实践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新的时代, 我们的历史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把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真正聚焦到世界前沿, 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上, 为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思想支撑和技术支撑, 并在这一过程中汲取强大的动力, 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第二,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 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前瞻性的战略谋划, 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 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系统性地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 积极主动面向世界前沿, 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掌握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支撑, 确立中国教育自信。做到既不妄自菲薄, 也不妄自尊大;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更要努力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新路;既要敢于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更要敢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为丰富和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二)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

从现在到2020年的未来8年,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到了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孕育突破的重要关节点,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作为突破口, 把形成新增长点和增长极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 中国的发展已成为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我们要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和新条件。未来8年, 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 教育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 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巨大需求, 为高等教育的腾飞开辟了无穷的空间, 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未来8年, 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的关键时期, 教育、科技、人才将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未来8年, 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伴随科学技术将孕育新的革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等新趋势, 为大学发挥人才优势、多学科优势, 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8年, 是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开放战略”的新时代, 以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核心, 创新开放模式, 为高校在更高的水平上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8年, 是信息化突飞猛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将大大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 将会打破国家和区域的界限, 对人才培养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在具体实践中, 很多机遇是稍纵即逝的, 不及时抓住就可能失之交臂, 并且, 外在的机遇不会自发地成为学校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以清晰的战略思路、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 克服一切妨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形成优势、赢得未来。

(三)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必然要加快理念思路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变革、师资结构的优化、基础能力的保障、文化环境的营造等,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内涵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重点加快4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从全局观点和人才成长成才的动态观点深化改革。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积极推进“两个一体化”: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 把一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内化为教师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本能习惯。通过毕业出口控制倒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结构改革。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 加大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工作力度,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和战略科学家的培育。着力健全高效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 适应研究型大学多目标特点, 加强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 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建立基于品行、能力和贡献的考核、评定和薪酬体系, 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与现有主体队伍两个积极性。积极进行深化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学术资源配置、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三是推进学术组织模式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 加快推动学术组织从传统固化的“学科导向”模式向灵活、交叉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模式转变,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 整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 构建适应性更强、灵活度更大的集成式、矩阵式、多样化的新兴学术组织。以学术组织创新“倒逼”科研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变革, 积极构建校内协同与校外协同并举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继续支持教授自由探索及高水平科研的基础上, 大力推动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科研组织模式改革, 建立“校内有队, 校外有体, 国家有位”的大科研团队。

四是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动创新动力从外部倒逼向内生驱动转变, 通过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着力形成大学持续快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构建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科学管理制度, 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深化院为实体的改革, 扩大二级学院 (系) 的自主权, 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把质量意识和内涵式发展理念渗透到学校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促进“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 着力形成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完善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强化社团组织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范文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研究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可靠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及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治理, 成为必须更加关注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 如果方向选择错误或者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然难以顺利实现。

改变高度计划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治理方式, 早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 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共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社会关于政府治理模式的主流看法有所分化, 强化政府包办的趋势有所发展。然而我们党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要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社团, 是高等教育战线群众性学术组织。除了组织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外,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 有关专业委员会在行业统筹、标准制定、协调自律、评价咨询等方面的功能明显增强, 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这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还面临着许多认识问题和体制机制调整任务。首先, 政府职能的合理转移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基于某些原因, 有些部门还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自己手中权力的关系, 或者不放心社会参与治理的成效。其次,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也面临许多挑战, 没有基本生存保障就不可能公正履行参与治理职责, 有些行业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垄断性, 或者兼有“二政府”的地位, 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定位。另外, 相当多的机构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习惯于依赖政府直接管理, 对社会组织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

所有上述面临的挑战, 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地把不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务交给非政府机构管理, 坚定不移地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机制一定能够逐步达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要抓住人民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问题努力加以解决。教育不公是人们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报刊、网络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 还有一些学生就着咸菜吃馒头、穿着槛褛, 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若读时, 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一些人疾呼:“当今社会, 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不公, 最坏的影响是医疗不公。”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公平, 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其成效举世瞩目。一是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废除了双轨制, 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二是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 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在中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三是我国政府在扫盲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四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考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免费教育和人民助学金制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制度。五是近几年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社会捐资、引进外资中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扶贫, 对于逐步削弱教育的地区、民族、性别等差别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以权谋私的存在以及社会成员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认识上的差距等多方面原因, 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城乡公平缺失。教育经费是衡量整个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直接维系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现在, 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仍然有很大差距。以湖北省义务教育为例, 到2007年底, 湖北省由财政拨款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农村小学低于全省均值130元, 农村初中低于全省均值110元, 差距还呈扩大趋势, 若与城镇学校相比则差距更显著。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方面, 同样有很大差距。

第二, 区域教育公平缺失。突出表现在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经费投入来看, 东部教育经费投入大大超过西部。如2008年, 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 北京为24380.40元, 贵州为5243.47元, 只有北京的21.50%。西部教师资源及办学条件同样低于东部。

第三, 群体和个体公平缺失。主要集中在择校问题, 人们不仅希望“有学上”, 而且希望“上好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择校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同样,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高考改革问题、高校贫困生问题也同样突出。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因此, 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教育公平。

首先, 要充分认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在社会公平诸多内涵和方面, 教育公平处于首位。教育是个体发展的一种机制, 是个体实现其他方面公平的方式。为达到社会公平, 需要从教育入手, 建立一个个体自由发展、平等竞争的秩序和社会调节的机制。马克思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一个个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 只有在促进每一个或所有人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在此意义上, 我们自身发展的程度与他人发展的程度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关性。因而, 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据此, 教育公平通过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育不公平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个别人或哪个弱势社会阶层的利益, 而且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利益。因此, 全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公平, 理解教育公平,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 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保证每个人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 完成基本的合格教育,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再次,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教育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因而教育具有公益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一方面政府要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 篇8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把握主题、领会实质,迅速统一思想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干部员工,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几个重要讲话,迅速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要加深对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理解,全面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切实把十八大精神作为推动油田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推动工作实践。

近年来,长城钻探公司从容应对了很多大事、难事、急事,干成了很多要事、好事、实事,经受了各种考验和挑战,取得了很多骄人的业绩。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增无减,甚至与日俱增。着眼“十二五”,针对矛盾和挑战,明确了建设一流国际工程技术承包商的总目标,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更是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最直接、最有力、最实际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不放松,推动油田改革发展不懈怠,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以实际行动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

要用管理提升增效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集团公司近几次领导干部会议都是把管理提升、强化管理作为主题,目前管理提升活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我们一定要深入推进管理提升第二阶段各项工作部署,更加注重将效益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牢牢锁定、执着追求,向产量稳定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管理提升要效益。目前,辽河油田稳产难、控成本难,保效益更是难上加难,生存和盈利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挑战。

要用强化基础保安全。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一定要把安全环保作为第一要求,强化基础、严格执行。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强化各项措施要求,突出抓好冬季安全生产,要加大天然气、LNG、大连油库、海上油气生产、重大开发试验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管道、场站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管。要以执行反违章“六条禁令”为抓手,强化基层安全管理,把安全基础工作落实到每个小队、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切实夯实安全基础工作。

要用保障稳定促和谐。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必须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以安全环保促和谐,以社会管理、矿区管理促和谐,以效益发展促和谐,以成果共享促和谐。要加强和创新矿区管理,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加大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油区和谐稳定。要高度关注民生,努力做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与企业发展同步,员工薪酬福利增长与效益提高同步,实现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平安辽河、幸福辽河、和谐辽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人为本、凝聚合力,切实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对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把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摆在了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位置,必须常抓不懈。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国际一流工程技术承包商,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员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企业改革发展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增强大局意识,勇于担当。广大干部员工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抓管理都要站在全局高度,置身发展大局,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忧公司之所忧,同心同德谋发展,同舟共济迎挑战,同心协力渡难关。

要增强危机意识,保持清醒。要广泛开展新一轮形势任务教育,正视矛盾困难,层层传递压力,激发员工活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在清醒认识形势任务、困难挑战的基础上,看到企业发展的潜力机遇和目标,切实增强发展自信、效益自信、能力自信,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要增强责任意识,守土有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用工作体现“最大支持”,用业绩诠释“最好表现”;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层层落实责任,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业绩找出路,做对企业忠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受尊重的“当家人”。

要增强自律意识,永葆本色。要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针对重点领域、干部作风、决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加大问责,严肃纪律、严惩不贷,扬正气、压邪气,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各项工作提出了鲜明的指导,面对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全体干部员工都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切实完成好今年各项业绩指标,以实际行动、工作业绩,向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交出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土建资料员的简历下一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个人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