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00字
囊萤映雪,东晋祖逖闻鸡起舞法剑,四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他们这么苦读勤学的精神已经让我益慕地不得了,但是,今天我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我对宋濂老师的崇敬以及对他这种求学的精神真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了。
他因为家贫,没办法得到书来看,他实在爱读书,他就向别人借来抄写,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啊,终于让他遍观群书,要是我们冬天一到,早上就特别会赖床。总是不可起来,等到过了早读的时间才起来,作者成年以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他就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去请教老师,而老师的脸色和语言都未放温和些,但是作者还是尊重专心的请教老师,而我们上课时总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别说去请教老师了,因为作业勤奋还是有收获的,去求学时,负箧曳屣,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夫皲裂而不知,到了住宿,四支僵劲不能动弹,在饭店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可以享受,跟作者住在一起的同学们,个个都穿着光彩照人好像仙人一样,但是作者也没有因为这样就觉得自己吃的和穿着不如别人了,因为他清楚他是来学习的,要是我们现在啊,只知道用珠宝来装饰自己,却不知用知识来装饰自己,我们现在都追求时尚,愿意以大早起来打扮自己,却不愿意一大早起来早读,作者是这样刻苦勤奋来求学的。
我百感交集,现在还有多少人如此勤奋学习,我们现在的坏境条件变好了,却不再有那么多人爱学习了,为什么?我们就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社会给我们学习坏境创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坏境呢?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都特别松懈,想读就读,不读就读,比起作者我们真是惭愧啊!我们应该去学习作者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要也他为我们学习榜样,向他学习。
宋濂,是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替溪,浦江人,他自幼就喜欢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困,只有向他人借书来抄写、再看。他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一如既往的去读书。
每当他遇到疑点困惑的时候,他就去请教老师,希望自己学有所获。当从学求师的时候,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对读书的热情。而他正想用自己刻苦学习的这种精神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当我读懂这篇文言文时,我的疑惑就是:宋濂他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读书,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儿去用功读书。但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当你认准一件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益的你会毫不顾忌的去争取成功。古代有多少文人为了考取状元而昼夜不停地去读书,也许他们是为了更多的功名利禄,但是他们得到的却会使自己受用一生。
我们也应该尝试去丰富自己,尝试把读书变为自己的乐趣,即使你不喜欢,以为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灵,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也许你会在书中找到一个不一样的、全新的自我。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了解到宋濂求学的经历,为之心酸,又为之欣喜。心酸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欣喜的是他成功的走过了困难。
在现实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怎么一样?有他一样的毅力,有他一样的心志,有他以样的追求。现在的人(包括我)最缺乏的是什么?毅志啊!做事从头到尾要一气呵成,不可虎头蛇尾,要“虎头虎尾”。俗话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呀,不光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还要有好过程,好结尾。得到这样的结果,必须付出的是坚持。
你想想,宋濂小时候家境是多么的不好,人家还能“假借于藏书之家”之书“手自笔录”。现在的条件到好,伸手便来的书,哪个“好孩子”乖乖的学习了?改改习惯吧,把自己往正道上赶吧!
宋濂家境贫寒,这又一次提到。他在富家子弟的面前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只因为自己是“足乐者”。现在的学生们都比吃比穿,吃要吃出花,穿要穿名牌,还要时不时得装装纯,耍耍帅,想想,有甚用?成绩好了,学习棒了?恰好相反吧!摆正心态,像宋濂有一个好的信仰,你有一百万是你,你没有一百万也是你,不能改变一丁点。一丁点,不是吗?有一个好的追求,不要把自己陷身于苦恼中,无用。只要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你将来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这便是先苦后甜的道理。
虽然话有些多,但这都是我的心里话。
还有就是谦虚了。人家请教老师多么谦虚啊!有了学问人家也没有刻意卖弄呀!不像现在的孩子,弄不弄就来点儿“天才”“实在easy”的话,太虚伪,这便是翘尾巴!做人一大忌。不小心一滑便到了,如果马上爬起还行,怕就怕你还沉浸在幻想中,时间一长,爬起也无用,跟不上了,永远倒了。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后,我就不敢再抱怨了。这篇文章是明代学者宋濂为勉励晚辈,而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学习之路。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他求学所面临的无书之难、无师之难和衣食之难以及他艰辛克服困难的过程。这篇文章让我震动了。
为了解决无书之难,宋濂亲自抄书,即使“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也不敢懈怠逾约;虽有衣食之难,他对那些达官贵族的子弟丝毫不羡慕,心中只有学习这一个信念。
最令我敬佩的是他求师、从师的过程,为了有“硕师名人与游”,他“趋百里外”“执经叩问”;为了得到先生的解答,他简直恭敬到了极点,又是“立侍左右”又是“俯身倾耳”,即使“遇其叱咄”,也仍然“色恭礼至”。可见他求知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至于从师之道,宋濂走得就更艰难了,即使是“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也不放弃。这样的精神实在可歌可叹!
看看我们今天同学们学习的条件是何等的优越,和宋濂相比,简直是在天堂。再看看我们的学习条件,简直是天堂中的天堂啊!要书、要衣、要食,家长绝对不会含糊的,必是尽力满足我们的要求。还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师”的改变,现在的我们不仅会在不同学科有不同专业老师指导,而且也不需要我们“趋百里外”才能获得指教。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负责、耐心,若是学生有问题询问必会耐心详尽地解答,保证我们会得到知识。这样优越的条件是宋濂不敢想的,就是那些“太学”中的学生也想不到的。试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宋濂处于封建社会中,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寒窗苦读,但我们就不同了,在当今的时代,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了,我们何苦那样折磨自己呢?我认为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怎能走向成功?学习知识怎能不付出艰辛努力?任何人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须要用超过常人的努力来铺就成功之路,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用自己今天的汗水才能换来明天的成功。就拿现在的我们来说吧,只有用今日的付出才能换来明日的成绩,才能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觉得这篇序不仅仅可以送给“东阳马生“,更可送给所有的学子,甚至所有天下的人。相信每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受到鞭策和激励。我更希望正在读初三的我们能以此文自勉,停止抱怨,用自己现在的艰辛去创造未来的成功。
★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
★ 唐诗贼退示官吏·并序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教案与教学反思
★ 赠白马王彪并序的诗句
★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今异义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向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
其实,学有所成并不一定要在顺境中、优越的社会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态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都在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闻过。
首先,作者小时家里很穷,没有书读,就去借书,之后拿来抄写。其次,成年后,又跑到百里以外去请教先生。最后,在冬天,又不得不冒着风雪去求学。他这种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好学上进,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经历,从而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文中通过,自己的衣食住行与同舍生的比较,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也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与毅力。
宋英从小就努力学习,家里穷,没钱买书,经常从收藏的人那里借,亲手抄下来,约定的日期还给他们。在非常寒冷的冬天,砚台都结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弯不动,但他还是懒惰不起来。他出去跟着老师的时候,扛着桌椅拖着鞋子走在深深的山谷里。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雪堆积了几英尺深,脚和皮肤都结冰了,所以不明白。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史。
时间已经过了600多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与60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同样说不出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脸愉快地解开了我们对传导业的疑惑。我们不必抄书,不必长途旅行,也没有寒冷和寒冷的痛苦,但我们真的像宋英一样努力学习吗?
有时我坐着(在窗户干净的教室里,心飞向窗外。)对老师高九破心的教导,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活力。父母不遗余力地自我节约,为我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但我没有感到感谢。和宋英相比,我的自我感觉有相当大的距离。正如宋英所说,我的学业没有太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赋不够聪明,只是因为集中力和勤奋比宋英少而已。
我以前看过一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的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据文章称,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有。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给孩子们穿上很薄的衣服,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从小就带他们去海边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也许这是澳大利亚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合上课本,我反复回味着刚读完的《送东阳马生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自己幼时“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劝告马生要好好读书,不知道马生看到这篇文章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和我的感受一样,震撼且有受益匪浅吧。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当今社会,像宋濂这样抄书的精神,还有几个人有呢?我们借到一本书,大多人只是翻一翻,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尚未领悟其中的意思,便大呼读完了,实际上,自己连这本书的皮毛都没学到;只有少数人想留下这本书多多钻研,最多只会去复印,而根本不会自己去抄一遍,虽然书的内容没变,但是,古人那种求学好学的抄书精神已经改变了。
我也是这大多数人之中的一个,平时,我总是不认真看书,以为书中的知识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宋濂的`故事让我醒悟了。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宋濂就是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难道我要让这些知识白白溜走吗?现在,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爸爸妈妈给予的优越环境中成长。坐在明亮的台灯下,不用因担心没有书读而抄书,不用担心没有好的老师,不用在寒风中跑好几十里山路去求学……可是,我们却把这些优越的学习条件当成了挥霍的资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却不认真听课;面前摆放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却不认真读;做作业时总想一天拖一天……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
诸:各,众。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官家给的粮食。之:的。裘:皮衣。葛: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给予,赠送。馁:饥饿。
18、坐在大厦里面读《诗》《书》,再没有奔走的劳累;
1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之:指代太学生们。
20、凡是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才看到。宜:应该,应当。于:在。假诸人:假之于人,于人假之,向别人借来书。诸,之于。之:第一个为“的”,第二个为主谓间助词。
2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其:他们的,非„则„:不是„就是„,之:主谓间助词,无实义,不译。岂:副词,表反问,哪里。哉:语气词。呢。
22、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
23、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谒:拜见。
24、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文辞很流畅通达。
撰:写。以为:以这为,把它作为。
25、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
之:他,指马生。夷:平和。
26、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他自己说少年时在学习上很用心很劳苦。
27、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
译文:
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轻松些。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等他高兴了,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地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配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儿,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勤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1、作者一心向学,不辞辛苦的原因:
1、家贫,希望能改变命运。
2、更重要的是爱好,兴趣的动力,作者把学习当乐趣,乐而忘忧,心中有
2、纯正的追求,坚定的理想,从求知中获取乐趣,生活才有价值。
3、学业有成的原因:
1、刻苦学习
2、虚心求教
3、博览群书。
4、中学生应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1、苦中作乐
2、虚心
3、珍惜时间
5、对同舍生豪华生活好不羡慕原因: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及在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6、从哪三个方面写自己学习经历:求书难、求师难、求学难。
7、读完文章,有何启示:
1、学习的动力是兴趣;
2、学习要勤奋、刻苦;
3、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4、敢于发问;
5、学习要主动。
7、从古今刻苦学习的事例中,有何启示:
1、求学之路艰苦,勤奋可以战斗;
2、学习的成败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关系不大;
3、学习要勤奋,要学会苦中作乐,所以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8、文章从4个方面讲了求学的艰难,请概括:求书难、求学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
9、最后一段作用:通过对比突出我的物质条件很差,进而转入对我精神境界的揭示,即略无慕艳意,因为我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再以物质生活贫困,只要心中有追求,心中世界充实而快乐,生活再多的困难与艰苦也能坦然面对。所以精神富足物质相比不重要。
10、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学习态度:
1、勤奋好学;
2、乐而忘忧
尊师方式:
1、更好地向老师求教,向老师学习探讨知识。(认可)
2、平等交谈追求真理的尊师方式。(不认可)
11、如何看待老师的态度:
1、严师出高徒,体现师道尊严。(好)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馈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街,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病发死。
(选自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田间的水道。
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引号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
(2)“走”送之()
(3)自谓可“将”兵十万()
(4)“会”有土寇()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恒独步庭街,曰:“古人岂欺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馇粥不充:馇,稠粥。充,充足。⑤ 日昃:太阳偏西。
⑥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⑦ 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的字。
(1)腰白玉之环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700字】推荐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10-28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12-11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课教案06-13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及原文07-03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原文及翻译09-20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个人感触11-06
《北史》《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及答案07-08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09-25
东阳中学高一06-17
东阳城市规划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