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2025-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指导要点:

带领幼儿通过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玩音乐游戏----拉大锯,感知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拉大锯儿歌

2、经验准备:看过《伐木工》拉大锯视频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坐着玩拉大锯游戏

1、动作示范讲解。

动作示范:两人对坐,双腿自然盘曲,双方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2、听音乐进行双人游戏:幼儿坐着玩游戏。

指导和评价要点:幼儿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第二次游戏:站着玩拉大锯游戏

听音乐站着玩拉大锯。音乐结束时比力气。

指导和评价要点:观察幼儿站着做拉大锯游戏的动作,能否跟上音乐节奏,结束后比力气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游戏:多人玩拉大锯游戏。

尝试三人、四人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多人怎样更有趣地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四、第四遍游戏:徒手创编拉大锯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肢体玩拉大锯游戏的方法。

五、延伸活动:

用道具创编拉大锯游戏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会玩了拉大锯这个游戏,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来玩拉大锯的游戏,比如:丝巾、木棍、垫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妈妈,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教学反思:

童谣“拉大锯”是我开展课题首次尝试民间游戏儿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儿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算是给孩子缤纷的游戏世界里增添精彩的栏目。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2

再次表演,提出要求:她们在表演的时候手、脚是怎么样的?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集体学习表演)

四、表演童谣“拉大锯”

师:“我们都学会了这个游戏,现在可以找个好朋友一起玩了。”

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2—3遍。

五、引导幼儿根据童谣句式,替换“你”、“我”,尝试纺编童谣第三句。

师:“我们刚才一起看了大戏,还玩了“拉大锯”的游戏,那么除了你也去,我也去,还可以请谁去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幼儿根据创编的童谣表演。

六、结束活动

师:我们请了那么多人去,也请后面的客人老师一起去吧。

附:

童谣: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看大戏。

你也去,我也去,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能围绕主题,运用多种材料,提高幼儿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3、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并能在游戏中友好相处。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幼儿能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活动准备

用绿色塑胶垫布置场景;公园、围墙栅栏、小路的图片;各种结构材料、若干辅助材料(牙膏盒、一次性筷子、果冻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了公园,公园里都有什?

2、老师分别出示公园、小栅栏、小路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示范讲解。

1、如果小朋友是小小建筑师,你会建一个什么样的公园呢?你会为公园里添上哪些东西呢?

2、介绍此次建构的材料。

3、提出建构游戏的要求。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

2、老师指导幼儿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欣赏与评价

请幼儿一起欣赏建造好的公园,并说说为自己建造的公园里添了哪些东西。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大胆地进行建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用一些辅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老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体验歌舞活动的快乐,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初步表现歌表演--《小猫咪》。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让幼儿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猫尾巴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律动《猫走》进场,要求幼儿按节拍走。

(一)师:小猫咪,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块儿到外面玩好吗?(播放歌曲)

(二)复习歌曲――《小猫咪》

要求:坐姿正确,用最好听得声音来唱。

(三)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猫咪,和妈妈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快乐,小猫咪一天天长大了,本领也越来越大了。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咪捉老鼠,小猫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猫咪高兴极了,妈妈看见小猫咪长大了,也很高兴,就跳起舞来了。

(四)学习歌表演:

1、师随音乐边念儿歌边示范歌表演:

师:“摸摸胡须,轻轻跳,翘翘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呜,喵呜,喵呜,喵呜叫--。(儿歌内容和动作说明一样)

2、幼儿自由站在教师周围,同教师一起表演:

3、分解动作,逐句练习:

(1)师:舞蹈好看吗?有许多漂亮的动作,有小猫摸胡须,扭尾巴,叫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给他看。

(2)幼儿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动作,师指导幼儿将舞蹈中各个动作做好,做到位。

(3)学习舞蹈:

重点指导幼儿做好扭尾巴,和小猫跳的动作。

4、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二遍(中间及末尾请幼儿做《捉老鼠》的游戏感受歌表演的快乐气氛)(五)复习音乐游戏--《找小猫》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请幼儿以轮唱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游戏,指导幼儿做出猫妈妈和小猫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教学反思】: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乐曲的AB结构及乐曲优美轻快地特点。

2、尝试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这么美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非常美妙,非常动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教师做优美的动作

2、播放视频

3、幼儿模仿小鱼游,音乐舒缓时候小鱼怎么游,音乐轻快的时候,小鱼怎么游。

4、提问:

(1)听到缓慢的音乐时,水草会怎么动呢?

(2)随音乐的变化,音乐变快水草怎么动?

5、小结:这段音乐有时很慢,听上去很优美,有时很快,听上去轻松愉悦。优美的音乐表现的是水草慢慢生长的画面,而轻快的音乐则是各种海底生物游来游去的画面。

三、播放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拉大锯儿歌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语言活动,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学习儿歌《拉大锯》,发准“j”和“x”的音。

3、能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表达出儿歌内容,并进行简单表演。

活动准备:

1、事先与配班教师排练两人合作的“拉大锯”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你们去姥姥家看戏,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发吧!一边开火车一边说“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

2、教师表演,引导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1)两位教师边手拉手表演“拉大锯”,边随着节奏朗诵儿歌2-3遍,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发生的事情。

教师:老师刚玩了什么游戏?好玩吗?他们在姥姥家门前干什么呀?

(2)鼓励幼儿边拍手边自然的模仿老师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通过自然模仿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学读儿歌,注意“锯”和“戏”的.发音。

(2)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动作,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第一句和第二句前后晃动身体,第三句用手指着对方,第四句拍手。

教师:小朋友们儿歌有趣吗?老师在读儿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呀?我们一起来学习动作?

(3)请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手拉手坐在椅子上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两人一组)

(4)请学会的幼儿上台和老师组合表演。

4、引导幼儿尝试以换词的方式仿编儿歌。

(1)引导幼儿将儿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爱的“爷爷或奶奶”等词,再次边念儿歌边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去谁家看大戏呀?

(2)幼儿学念创编的儿歌。

(3)共同念儿歌玩游戏。

延伸活动: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爸爸妈妈的头饰;游戏道具:小铲子、小勺子、娃娃的衣服、帽子、“肥皂”等

活动过程:

1、歌曲:《在哪里》幼儿能用自然的渐变的声调唱出并用手指出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

2、幼儿欣赏歌曲《办家家》,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的小朋友怎样当爸爸妈妈的?”

2、熟悉歌曲,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你看到爸爸妈妈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出自:屈;老.师”引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炒菜;

3、幼儿边唱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歌曲《办家家》。

4、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会怎样照顾小娃娃?

(哄娃娃睡觉、抱娃娃出去玩、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洗澡)并将幼儿说的游戏情节创编到歌曲中,例如: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娃娃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吃饭喽——

(穿衣服、穿衣服,穿好衣服,出去玩喽——)

(量体温、量体温,量好体温,喂药喽——) 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

(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

(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

5、在音乐区中,投放歌曲《办家家》的录音带,运用动作模仿、乐器打击的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有节奏地随音乐表现动作。

2.能用手指及手掌表现小鱼与章鱼在海底游动追逐的情境。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用音乐进行抓逃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紫色激情》、卡片、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个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

幼:鲨鱼

师:海中霸王

幼:海豚

师:非常聪明的哺乳动物

幼:水母

师:像雨伞一样

小结:你们说的它们都是海洋生物

----看一看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出示小鱼,章鱼图片)

2.章鱼和小鱼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好朋友一见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基本部分

1.分析放音乐A段

师:他们见面干什么了?(幼儿:吹泡泡,游泳。)

他们是怎么吹泡泡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做动作。大泡泡、小泡泡、方向不同的泡泡)

吹了几个泡泡?(幼儿:4个,5个……)

到底吹了几个,我们再来听一次。

放音乐(吹泡泡)

师:吹了几个泡泡?(幼:8个)

小结:哇!你们的耳朵真厉害。

出示图谱

师:数一下是不是八个,给自己鼓鼓掌,我们跟着章鱼和小鱼一起去吹泡泡吧。

放音乐(吹泡泡)

师:那他们吹泡泡还干什么了?(幼:游泳)

师:怎么游的?(幼:向上,向下…… 幼儿做动作)

师:我这里有他们游泳的路线,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游泳。

放音乐(游泳)

——那我们跟着章鱼和小鱼一起吹泡泡,游泳吧!

放音乐(A段)

小结:好朋友之间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完的游戏。

2.看看章鱼和小鱼还玩了什么?

分析放音乐B段

师:它们是怎么玩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然后、最后)

嘴巴还说着什么?(小鱼小鱼上边游,小鱼小鱼下边游、小鱼小鱼转圈游,小鱼小鱼快快跑)

师:我们来学学章鱼是怎么玩的。学学小鱼是怎么玩的。

师:我请个小朋友来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我来当小鱼,她来当章鱼。

放音乐B段

---我为什么没被抓到?(幼:跑的速度快)

师:请两个孩子来玩。

放音乐B段

---你这个章鱼好厉害啊,怎么会把小鱼抓住?(幼:因为我抓的速度快)

师:找一个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一起来玩。

师:我这里有它们玩的路线图我们一起看看。跟着音乐我们来玩一次,还是和你的好朋友。

放音乐B段

小结: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

3.刚才章鱼和小鱼先玩了什么游戏、再玩了什么、最后玩了什么?

4.游戏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章鱼和小鱼,一起去蓝蓝的大海里去玩吧。

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两个人找空地方站,商量一下谁当章鱼、谁当小鱼。

播放完整版音乐

(教师评价)

师:和你的朋友互换一下角色,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游戏规则。

小结:被抓住的小鱼不要气馁,下次加快速度就不会被抓到了,也要表扬章鱼,快速的抓住了小鱼。

师:游戏可以带来快乐,把你们的快乐也传递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吧,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来玩。

三、结束部分

把这个好玩的游戏,也传递给其他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把图谱放到表演区,还想玩的小朋友可以去玩。

教学反思:

1、首先,游戏规则应该在小朋友们围好圈以后边示范边讲解。

2、游戏中出现规则模糊时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们讲明规则。

3、章鱼和小鱼的游戏中,最好事先安排好组来轮流充当章鱼和小鱼,这样就不会出现角色的混乱和重复,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参与。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9

【设计思路】

在李茹老师的歌曲作品集中选择了一首关于《蘑菇伞》的音乐,根据这首音乐设计了一节中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这是一首非常富有情趣和想象的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动听。下雨啦,小蚂蚁想找蘑菇躲雨,根据歌词主要内容我设计了“雷公公追小蚂蚁”的游戏,没有抢到蘑菇伞的小蚂蚁,雷公公就要来追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趣。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蘑菇伞》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内容迁移“抢椅子”的游戏经验,知道一只蚂蚁只能躲一把蘑菇伞。

2、通过玩雷公公追小蚂蚁的游戏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趣。

3、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事先将椅子在中间摆放成一个圆形、《蘑菇伞》的音乐、蘑菇伞的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跟着《蘑菇伞》的音乐旋律律动进场

师:我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蚂蚁,让我们听着音乐去森林里玩玩吧!

2、复习歌曲《蘑菇伞》,尝试大胆的表现小蚂蚁躲雨的动作。

师:《蘑菇伞》这首歌曲昨天我们刚刚学过,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师:下雨啦,小蚂蚁想找蘑菇伞躲雨,蘑菇伞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把什么当蘑菇伞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哦,小椅子,现在我们在蘑菇伞下,做一个躲雨的动作吧!

师:你们觉得小蚂蚁在唱到哪一句话的时候做躲雨的动作?

师:请你们看一看我这只小蚂蚁在唱到哪一句话的时候做躲雨的动作。(教师示范)

师:是哪一句话?(快来快来躲雨吧)我们一起来,好,我们站起来,记住哦在唱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做躲雨的动作。

3、根据歌曲内容玩游戏,一只小蚂蚁只能躲一把蘑菇伞

(1)介绍游戏规则。

师:小蚂蚁要去森林里玩游戏了,请你们坐在椅子上,看看我是怎么玩的,站在蘑菇的后面,面向圈上,跟着音乐的节奏做蚂蚁的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找一把蘑菇伞做躲雨的动作。

师:听清楚了吗?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2)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强调一只蚂蚁只能躲在一把伞下。

师:马上我们再来玩一次。

4、抽掉一把蘑菇伞,有一只小蚂蚁没有蘑菇伞,并引出“雷公公”的角色

(1)师:有一只小兔子采走了一把蘑菇伞,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小蚂蚁没有蘑菇伞)(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躲不到伞下的小蚂蚁会被大雨淋成落汤鸡了,我可不想变成落汤鸡,你们想不想?那要赶快抢到一把蘑菇伞哦。

(2)开始游戏

5、玩雷公公追小蚂蚁的游戏

(1)师:这只小蚂蚁没有抢到蘑菇伞,没有关系的,我要给他一个奖励,什么奖励呢?它可以在圈外跑一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跑吗?因为被雷公公发现了,它要来追没有抢到蘑菇伞的小蚂蚁,你怕不怕,你们看,这是什么?(蘑菇伞)圈外的草地上会有一把特别的蘑菇伞,赶快把它拿起来顶在头上,雷公公就不能捉你了。

(2)师:雷公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3)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雷公公的动作。

(4)师:雷公公应该什么时候追小蚂蚁?音乐结束后,雷公公要马上看到没有躲到伞下的小蚂蚁,赶快去追。

(5)师:我们来玩雷公公追小蚂蚁的游戏。这一次我来当雷公公。

(6)请幼儿来当雷公公,我们来玩雷公公追小蚂蚁的游戏吧。

6、完整进行游戏几遍

小结、鼓励

教学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幼儿园优秀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含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2、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暑假学习计划表怎么写下一篇:《爷爷一定有办法》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