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精选4篇)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论语四则》是记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本文所选的四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的大体意思。

3.了解孔子学识渊博、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从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

正确阅读,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且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 “文以载道”。《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白读中思考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二)、读文

1.请学生自由朗读《〈论语〉四则》,把文言文的文本读通、读顺、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该断句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断句。

2.请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四则》,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同学再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

3.细读课文,领悟道理。先四人一组,互读互评,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汇报,一句一句的理解,教师补充指导每句中的重点字眼,弄懂大概含义,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这样也就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

教师创设有趣的语境,学生体会感悟。(听了这个故事你了解到了什么,联想到了本课的哪一句话。(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1..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师要乘胜追击,同学们能够从古文中想到经典,学习古文还非常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背诵。

《论语》交友四则教学反思 篇2

——《论语》交友四则教学反思

安乐小学袁丹

2011年6月14,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紧张的日子,我要当着全区各街道的一两百名教师的面来上《论语》交友四则一课,虽然之前区教研员和街道教研员都前来指导过我这节课,但都是借别班学生上的。区教研员唐老师说不用试上,但是我还是心里没底。

直到走上讲台,听着我班学生整齐地唱着《论语》时,我的心才平静下来,慢慢地拉开了这节公开课的序幕。回首这节课,我自己认为亮点还是有的,当然也有着很多的漏洞。我将这节课的目标设为:结合已经学过的教材,学习四则《论语》,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背诵《论语》四则,落实“学《论语》用《论语》”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人生,让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

我自己认为,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特别是以下几方面,我认为做得较好:

一、“温故”与“知新”巧妙地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了六年,教材中几乎包罗了各样的文章,文字本身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有很多,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形象、情感也是那么丰富多彩。如何能让这些有形象有情感的东西和《论语》中的哲思话语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心中留下更为深刻的想象,甚至说将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心底里。

我长期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熟悉低年级的教材。所以,在课前,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一至六年级的文本,费尽了很多的心思去将《论语》中交友的几则归类出来,然后又能结合到已经学过的古诗或者文章里边去,以此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中,当我点击课件出示《去年的数》和《我不能失信》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那兴奋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显然,这样的设计已经牵动了他们过去的学习经验,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建构型学习特点的。

二、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诗意盎然

有人说语文课应该做到书声朗朗,但是,我觉得有书声还不够,还应该有学生写的文字,即使是粗糙的,也好过没有写。这堂课中的写,将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当我点击课件,优美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响起了,和着音乐,我深情地说:“朋友,就快毕业了„„”我能感受到,学生的心一下子被拉到了我创设的情境中。接下来,随着我的提示,学生文思泉涌,笔下滔滔的文字是那样打动人心,让这节课一下子变得诗意盎然!看学生写的那些话,我着实感动。“朋友,就快要毕业了,我们将走向不同的中学,请记住我们一起学过的《论语》中的这一则‘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管我们到了哪里,最牵挂我们的永远是父母。因为我们是子女,我们要孝敬父母。”

课后,我几次地读到那些写得好的话语,我感动于学生们如此灵性的思维。

三、经典的《论语》,智慧的课堂结尾

如果有听课老师问我,“这节课,你觉得最有深度的地方在哪

里?”我会毫无保留地说“结课时”。“课堂上应该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白。”这是多年前听一个小语专家讲的。是的,我深切地理解这句话。这节课我的这一问,“我们从一至六年级学了那么多经典的课文、古诗„„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学《论语》呢?”短暂的空白之后,却是精彩的回答:“它精辟。”“它是我们的文化。”“它博大精深„„”

我听出来了,虽然有些学生的语言比较含糊,没那么准确,但他们说了一个很关键的词,“文化”,一个国家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传承自己的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那时,我从心底,真的欣赏我这一班学生。

当然,之前我也说课是有很多漏洞和缺憾的,这几方面做得不好: 首先,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然而从选择教材到学习方式的选择方面,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将自己放在了主动的位置上,而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性。

其次,课堂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温故而知新”,材料呈现给学生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再次,课堂中,有多处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我却没有就势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高的层面上,也就是课堂引领还不够,在跟学生的对答中还没有深度,也就是课堂的理答做得不够。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还要多多地学习,多多地提升自己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篇3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1.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弄清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迁移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

在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且在本册的分数乘、除法两个单元,学生又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两步计算。本单元教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弄清它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自主的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做准备。

本单元教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有两种基本的解题思路,一种是先求出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解答题目中的问题;另一种是先确定所求数量是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解答题目中的问题。相对而言,第一种思路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和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路一致。因此,教学时,既要突出第一种思路是重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一思路,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做到提倡解题策略多样化,但不刻意追求多样化。

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两个例题都是通过画线段图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的另一部分来使学生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找出数量关系,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加强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中要加强对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比较。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弄清应用题的结构,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第7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5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弄清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2×8÷4

9.5×4+4.2÷1.4

×0.3

×1.5

提问: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小结: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提问:我们在整数运算中,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3.教师指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例1。

出示例题,学生审题后口答列式,并说出列式的思路。

先算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再算共用多少米。

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并板演计算过程。

=1×18

=18

提问: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观察比较,并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小结。

从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也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完成教材第75页的“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先审题,观察怎样算简便,再试算,请学生板演。

教师指出:有的题目,原题不能简算,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简算。

4.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二的第1~5题。

第1题,让学生直接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2题,注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3题,注意选择简便算法和运算定律。

第4、第5题,注意审题,正确列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先按照下图指定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4.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75页练一练

.创设情境,利用计算中国结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教材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创设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进行类推,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解法,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把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学习目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歌

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

括号依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遇到除法别紧张,利用倒数更简便。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教材第76、第77页练习十二的第6~11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算方法的掌握。

2.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灵活选择算法。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的第6题。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点?怎样解这样的方程?

学生审题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名板演解方程的过程,集体订正。

教师讲评时注意强调解方程的过程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7页的第7题。

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提问: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好办法提高正确率?

学生交流经验。

3.完成教材第77页的第8题。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忆公式并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7页的第9~11题。

学生先独立审题,列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第9题先求出小华的步行速度,再用一圈的长度除以步行速度。

第11题第问,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出哪种方法更简便。

第11题第问,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进行列式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

老师计划买50平方米的布,够不够?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思考题 2a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材第78页的例2及练习十三的第1、2、7、9题。

.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正确分析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人?

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口答分析思路。

.教学例2。

教师将复习题中的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提问:这道题与复习题哪些地方相同?

提问: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学生试画,教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复习题是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例题是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提问:线段图上哪一部分表示女运动员的人数。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和已解答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请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先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再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把例题与复习题进行比较。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小结:例题与复习题的已知条件相同,单位“1”相同,单位“1”所表示的数量都是已知的,都用乘法计算。只是问题不同,复习题中的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就是所求的数量,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而例题中的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不是题目所求的数量,在用乘法求出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后,还要再算一步,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所以,例题比复习题复杂。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的“练一练”。

让学生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三的第1、2、7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再集体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当两根绳子的长小于1米时,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一些;当两根绳子的长等于1米时,两根绳子剩下的同样长;当两根绳子的长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一些。

教材习题

教材第79页练一练

练习十三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45-45×

=45-25

=20

45×

=45×

=20

.注重把问题置入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新知,感受新知,运用新知。

“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一节有关分数应用题的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基础是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而一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依据实质上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教材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重点突出先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

.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不是把解题思路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3.利用好练习题。通过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材第79、80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三的第3、4、5、8题。

.通过教学,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提高学生口头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画图能力。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少个班级?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说一说这道题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是求哪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画出线段图来帮助进一步理解题意及数量关系。

.教学例3。

改变复习题的问题: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让学生将例题与复习题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看着线段图,并对照复习题想一想:怎样求出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请用不同解法的同学板演,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多少个班级,再求今年有多少个班级。

2.让学生把例3与例2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口头交流。

提问:例3与上节课学习的例2有什么不同?

例2是研究总量与部分量的关系,而例3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关系。

3.学生试做教材第80页的“练一练”。

学生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三的第3、4、5、8题。

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8题是对比题。第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第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前让学生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这两个小题都以10岁儿童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为单位“1”,但是新生儿心跳次数比10

.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 材多少吨?

少箱?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1.2-2×= 2-=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80页练一练

.部分学生不知道把哪一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利用线段图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应该多采用。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它是分析两个数量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行转化。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练习

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三的第6、10~18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掌握。

2.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正确分析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三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集体订正并交流解题方法和思路。

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方法一:先求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再求和。

7.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三的第15题。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道小题,看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接用减法计算。

8.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三的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9.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三的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观察两个小题有什么异同。

0.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三的第18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审清三个问题再进行解答。

www.5y

kj.co

六年级语文《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篇4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上一篇:团干部驻点工作典型交流材料下一篇: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