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1

小杨学校 贾成群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它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让我们的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本位,符合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在市政府和教育局工作目标的要求下,我校把立德树人,提升学校发展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来抓,那么校长首先要立德树人,才能引领发展,学校才能长足进步。

一、从严管理,校长要以师德师风先行,彻底改变工作作风。我在2011年8月任水道学校校长,至今已整三年了。今年8月,我任小杨学校校长。我认为,良好的管理准则是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从而达到人人自律的目的。本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严格和精细化,包括工作纪律、班级管理、值周安全管理、学习制度管理、请事假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途的方面,学校严明了管理的制度和要求。在学校的众多方面中,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搞好教育教学及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我对全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实践来履行教师为人师表的崇高历史使命。在实际教学生活中,从言行仪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能只顾教书不顾与人,彻底地转变教风和学风,让我们学校教育工作呈现出一股清新的春之风。严格的制度会让人变得自律,崇高的使命会使人更加有动力。从开学到现在,我每天早来晚走,与领导班子

反复沟通,不断修订,使学校的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化,教师坚持学习已经常态化,教师的作风也有所改变,这些对于学校的发展更加起到促进作用。

二、校长要立德树人,引领发展,把工作落到实处。

㈠迎难而进,锐意进取,让师生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回想2011年8月,局领导把时任副校长的我提升为学校的校长。这是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在学校教学环境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我想只要自己有奋勇争先、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豪迈气魄,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就能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用校长的形象影响行政集体,用行政的形象影响教师队伍,用教师的形象影响全校学生,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每个班子成员对班子集体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对每位师生产生了浓浓的亲情感,深受师生的好评。

㈡“用工作说话,让社会评价”,是我的人生信条。我常说,“等靠要”是等不来发展,要不来效益的,只有扎实搞好工作,才能提高效益,促进学校发展。我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学校的实际困难,争取支持;另一方面,集中全力出色地搞好学校各项工作,赢得支持。师生的面貌在较短时间就有了较大的变化,赢得了领导的肯定、社会各界的赞赏和家长的认可。近三年来,学校被评为梅河口市干训师训工作先进单位、通化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特色校本教研示范校,百姓满意好口碑学校。

㈢创新理念,狠抓教学质量。我在学校工作中,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抓管理,推动学校高效运行。确立了“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治校方略,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创精品”办学目标,制定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的办学方略,以此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一步一个脚印为之奋斗。我想:“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讲教学质量,而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理直气壮抓质量。”每学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要提出各年级特别是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目标,激励全校师生努力为之奋斗。2012年的中考,水道学校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考入五中的正取生13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后两年的连续中考,水道学校都以9人、10人考入五中,向家长和社会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2

一、修身养性,做立德树人的垂范者

高尚的师德是对师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必须要修身养性,做一名立德树人的垂范者。

1. 懂法的明白人。校长要熟悉教育和法制的基本价值取向,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1)知法。校长的法律素质构成了校长政治素质和管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其法律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现实工作及发展走向,同时也决定着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只有知法,才能够运用法律视角去透视与学校有关的各种事物,用法律的思维去剖析与处置学校管理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保证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2)敬法。敬畏法律,就是要求校长做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律观念,始终做到敬畏法律的严肃性。特别要把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始终做到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只有自觉地以党纪国法为准绳,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做到自觉守法以正身,秉公执法以成事,挺起腰杆顶歪风,理直气壮正党风。

(3)守法。校长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职业行为选择。从某种意义说,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执法” 。因此,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 厚德的高尚人。俗话说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校长,应时刻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1)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校长自身具有好形象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校长廉洁从教,廉洁从政。做到掌权为公、不谋私利。不管是订制度,还是办事情,都要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克己奉公,不存一己之私,不谋蝇头小利,只有这样,才能有威信,才能得人心。

(2)服务教师。校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校长的服务意识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构建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 ;满足教师教学、科研以及相关活动的教学设备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上的问题或困难等。

(3)充满激情。身为校长,对教育要倾注一腔执著的情怀,做有情怀、有胸襟的校长。一是要对教师有情。坚持以教师为本,善于倾听、懂得尊重、真诚关爱、满足需求、激发潜能,引领全体教师做成功教育人生的积极实践者,让全体教师感受到工作是一种快乐和幸福。二是要对学生有情。一个真正对学生有情的校长应该视学生如子女,让孩子享受爱的滋润。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健康发展、个性发展。三是要对家长有情。要真正以民为本,努力为家长排忧解难。坚持勤沟通,了解家长需求。定期向他们介绍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做法,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以加强他们对学校的理解,争取他们对学校的支持。

3. 博识的智慧人。校长处于治校育人的核心地位,必须具备渊博学识。校长渊博的学识形象,将形成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学校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育思想先进。校长要不断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熟悉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当前,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2)基础知识扎实。要努力学习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构建专业与广博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引领教师开展各种业务学习,用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3)领导才能卓越。要善于谋划,科学地确立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实施有效管理。要善于打造一支和谐、奋进、有战斗力的团队,把学校的发展变成每个成员的共同意志。要善于沟通协调,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二、依法治教,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依法治教师学校政策和发展的需要。校长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1. 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在依法治校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内部来说,校长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1)“人治”独木难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要凭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格带出一支队伍,创建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对校长的过度依赖,发展是不牢固和持久的。

(2)“德治”脆弱难当。它依靠文化的力量,通过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校长应当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但德治对群体的个体素质要求高、人性依赖度大,学校管理是不稳定的。

(3)“法治”严明规范。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据规则,规范的动作,校长不在,也可以办好。校长应当是制度的完善者。

2. 建立依法治理的机制。在现代社会里,校长的任务不仅仅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更重要的任务是依靠规则,依靠师生的精神追求,依靠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来提升学校的品质。

(1)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依法治校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育管理和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用法制的精神和理念指导我们的办学思想,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

(2)增强依法治教的组织性。坚持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校通过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发挥工会作用,全方位对校长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

(3)增强依法治教的规范性。决策有法可依,实施全员参与,执行依章进行,违规及时矫正,评价随时跟进。

3. 规范依法治理的行为。依法治校需体现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

(1)建章立制。依法制定学校内部的有关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治校,从学校层面上看,就是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能够解决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规章制度。

一是清理现有规章制度。要对学校现有的校纪校规进行一次系统清理,对于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要予以修改,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一致性,符合依法治校的精神和要求。二是依法制订学校章程。依法按照学校章程自主办学。三是构建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以法律的眼光来审视学校的一切行为,将管理制度覆盖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教育、教学、教师、学生、安全、财务、分配、物资采购、基建、后勤、校务公开、校务监督等。

(2)校务公开。发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应当通过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大全校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力度,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效地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全体人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凡是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重大决策,事关教职工民主权利、切身利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政策规定等事项以及上级部门要求公开的事项,都应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在不同范围内公开。

(3)程序合法。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等学校决策机构的议事程序制度。征求党组织意见,集思广益,集体讨论决策。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议事程序制度。学校作出有关教职工和学生重大权益的决定,要防止随意性。如教职工奖惩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涉及教师权益事项的制度,不能只由校长或少数领导讨论决策,而应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提交教代会讨论 ;涉及学生权益事项的制度要征求学生和家长委员会的意见。要让全体教职工和家长通过教代会、工会、家长委员会等民主途径,全员、全过程地参与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让他们感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自于自己的意志,从而有利于共同遵守。

三、科学施教,做立德树人的创新者

1. 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

学校生产的不是学生,而是课程,是品牌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德育课程。学校的德育课程是系统地让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开好德育课程一是德育课程教师任教的专业化,有利于德育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二是德育课程的高效化。经常开展教学研究,不断督查教学状况,使德育课程高效。三是德育课程实效化。只有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设计和实施,才能落实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和引导,才能促成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

(2)学科课程。一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是在校本课程渗透德育教育。如我校弘扬“杨守敬”精神,彰显守敬文化建设,自主研发了富有德育教育功能的校本课程,它涵盖走近杨守敬、动感地带、音乐天地、书法陶艺天空、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礼仪教育、手工布艺、实地考察、研究性学习等九大系列的《品守敬文化,赏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采用走班制、双师制、展示制的形式开课。它的全面推行,让守敬文化播种到孩子们的心田。

(3)环境课程。为学生精心打造育人的环境。一是环境是优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精致、美丽、干净清爽的,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二是环境是育人的。让每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个教育场所都有育人的氛围。三是环境是有文化气息的。处处体现一种文化的元素,彰显出学校文化的特质,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感受到这是一个读书成长的地方。

2. 落实立德树人的活动。

(1)德育主题活动。以少先队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三爱”、“三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让这些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内涵,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2)特色活动。学校创建了各类学科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1年1月,学校全面启动了学科特色创建活动,《身边的科学》、《阳光运动》、《浸润》、《留住我们的根》、《生活中的数学》、《我让守敬文化驻校园》等一批学科特色活动应运而生,并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全方位实施,努力打造杨守敬小学孩子们喜欢的自己的“节日”。

(3)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生活化的德育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实践,在生活与实践中追求行为的完美和精神的升华。如社区共建活动、科技考察活动、文明创建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3. 实施立德树人的评价。

(1)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改变唯成绩论、唯结果论做法,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操守、教育教学方法,强调工作常规的量化考核和过程性评价,且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晋级评先、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中。

(2)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学生的快乐之源,改变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学生是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获得了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具有发展性、多元化和激励性的评价体系。

(3)完善对班级的评价体系。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班级开展评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学校生活体现公共性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学校在学校制度设计、学生道德思维方式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社团自治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公共关怀、公共精神、团队合作等公共道德意识的社会人。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3

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立德树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目前,我们的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合作”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要从学校的根本宗旨、发展任务、办学目标上着手,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把培养学生的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立德树人是弘扬优秀教育传统的时代要求。中国的教育传统一直把德育放到重要位置,注重培育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我们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德”是历代教育家大力倡导的理念。1902年,张百熙起草的《钦定大学堂章程》强调道德为先,把修身伦理作为培植人才的根基。《钦定大学堂章程》开篇就明确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精神;五六十年代,国家又提出“又红又专”的育人标准。尽管随着时代变迁,“立德”的性质和内涵有所变化,但立德树人始终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随着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将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处在变革的新时代,立德树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坚定师生的政治立场;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强大影响下,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在师生中传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市场经济多变的条件下,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培养信仰坚定、道德高尚、诚实守信的一代新人。

立德树人的重点是理想信念教育和责任教育

坚持党旗引航,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要完成立德树人这项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当今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工程。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经典研读、理论宣讲、时事政策小组、“追寻中国梦•共筑师大魂”主题教育活动等,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于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坚持责任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正处在一个越来越凸显“责任”的时代,高度的责任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成才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责任教育,需要把培育责任文化作为基础工程,推进社会环境育人,努力营造一个以尽责为荣的责任文化氛围,促进责任意识发展和团队精神形成。加强舆论环境育人,通过对身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正面宣传,传递榜样力量,凝聚正能量。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开展责任和诚信文化主题教育、论坛和系列讲座活动,增强责任意识。学校白鸽志愿者服务团队坚持20年开展义务讲解、农村支教、爱心帮扶和绿色环保等活动,获得了社会高度赞赏,学生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学校还通过让学生参与评选“十佳教师”“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教书育人楷模等活动,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彰显责任精神。

坚持实践育人,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大学要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培养能够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创新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一切优秀的、有潜质的、有抱负的青年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更广阔的舞台。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学校与社会、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北京师范大学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励耘学院、试点学院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深入实施“百千万”社会实践育人工程,即“每年暑期至少组织一百支社会实践团队,每年至少有1,000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年至少有1万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支持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与公益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促进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坚持“三融合”,形成立德树人整体合力

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教学是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德育和整个育人工作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育人力量,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使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学校各门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师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网上舆论工作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创新教育方式,鼓励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的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支持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进网络,开发优质在线课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传播网络正能量。

把立德树人融入教风学风建设。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风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应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励的首要依据。广大教师要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加强学风建设,鼓励潜心治学、求真创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完善师德建设的制度规范,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使之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把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积淀着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凝聚着学校的理念和追求,是立德树人的精神支撑。应该从学校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重视文化育人,以校训、校歌、文化墙等熏陶学生,同时发挥院系文化的育人功能,每个学院都要形成独具特色的院系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文化活动,注重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组织主题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文化品牌,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滋养。弘扬大学精神,彰显文化品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4

怎样建一所好学校呢?我们内心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路线,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那么,怎样才能思路清晰地建设一所好学校呢?

一、抓好党建工作

学校党组织要抓好党建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意识形态的正面引导作用。

(一)党建加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引领作用

学校党支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由党支部书记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年级部、教研组配合抓落实的局面。学校要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

年初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工作,做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实现管业务和抓党建两不误、两促进。学校要进行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添置党员电教设备,完成党员活动室升级改造。学校还要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确保党性教育经费和活动场所等物质基础保障到位。年终要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党建工作的一把标尺。

(二)党建加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引领发展能力

学校党支部一是要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党支部书记在决策议事中要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头上好党课,做到谈心谈话全覆盖。学校每月要开展一次理论集中学习,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打造政治上讲忠诚、思想上知敬畏、行动上守规矩的坚强领导班子。党支部鼓励党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党组织培训,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做到“比”“学”“赶”“帮”,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增强学校干部团队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三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党建有职责,教学有分工,负责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推行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制度,营造崇廉、尚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三)党建加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支部一要做好党员学习大文章。学校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每年要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党员每周集中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人员,要求党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营造书香型党组织。二要拓宽教育管理主渠道。学校要深入实施党员“亮”化记分管理办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划分“党员责任区”,确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品牌课程;深入开展党员教师一帮一、党员奉献日等多种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创新、维稳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拧好党员发展“总开关”。学校要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建构“共产党员、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的双向培养模式。党支部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名师、骨干教师及时吸收入党,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结构;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更多的党员教师成为名师、骨干教师、中层干部,促进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整体提高,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党支部要做好“立德树人,文化引领”工作。我所在的学校有7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与新中国同步发展的小学。建校之初,老师们手提肩挑,建起了新的学校,历任的领导、教师都对学校充满了情感。学校服务对象就是周边几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为一个个家庭培养好孩子是我们任城实验小学最朴素的教育情怀。“厚德成才、立己达人”的校训始终是引领全校师生成长与发展的路标。在改革开放与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把新时期党关于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文化上正确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制度保障,行为规范”。学校强调《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标尺,全体教师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话不说,不符合教师身份的事不做,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学校一是积极利用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使爱国情感融入学生和少先队员们的学习、生活。二是重视开发少先队精品课程,落实课程育人理念。依托教师专业特点,挖掘课程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礼仪课程。如国旗礼仪课程、课本剧等,引导少先队员在课程的训练与学习中感受国旗中饱含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将少先队工作精化、细化、活化。三是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提升育人环境。学校积极打造黑板报、读书角、少先队活动室等阵地,将少先队发展历程、少先队知识、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榜样、历届国家领导人对少先队员的期待等展示出来,让阵地建设成为队员们思想意识健康发展的平台。

四、扎扎实实落实好“道德与法治”教育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5

立德是育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价值。

xx市xx实验学校是一所幼小中xx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培养的学生从3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学生生命的底色就在这里铸就。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所好学校就要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德育方面要从小培育学生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个方面,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就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自然的禀赋,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尽最大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德树人”包含了德育和智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xx实验学校牢记育人使命和价值,传承“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视野阔、特长显”的学校育人目标,始终将“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2019年10月学校将迎来八十年校庆,八十载xx育人播撒爱,新时代立德树人再出发。学校致力于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关键在教师。

结合区域“三好两优”人才建设项目,党总支在发动师生、家长讨论的基础上,设定了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明确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写入好老师和优势学科标准内容中。党总支通过设标准,达到广大教职工共学习、树榜样、有提升的教育成效,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立德树人使命和育人价值。

二、增强全体教师 “立德树人”责任感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好老师。办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xx实验学校党总支落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的教育机制,通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不断涌现。营造风清气正、和谐进取、敢为人先、积极探究、勇于创新、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总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xx实验学校目前全校教职工247人,围绕学校“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党总支就学校师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师德规范要求,加强思想文化引领,营造“立德树人”氛围。结合长宁区“三好两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自下而上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制定了“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好团队”标准,引导广大教工和班组对照标准,完善行为,提升师德修养;并注重挖掘培育身边先进师德典范,每年评选“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优秀团队”,通过道德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弘扬先进,倡导师德风尚;组织中小两部学生运用网络APP无记名征集“最喜欢听老师讲的一句话”和“最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句话”活动,在道德讲堂上进行发布。通过设标准、树榜样,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党总支组织开展以“勤耕杏坛,芳菲满天”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建党纪念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xx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十九大报告会、道德讲堂、电影党课、外出参观、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最喜欢听的十句话》印成书签发给每一位老师等等,在教工中广为宣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xx好老师。

党总支把“弘扬高尚师德,倡导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性观念,提振教师精气神,引领党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以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突出成绩共同奏唱出校园最美好声音!

三、培养党员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楷模

xx实验学校目前的党员人数共101人,占全校教工总人数的41%,抓好党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将党员培养成师德典范和教育教学骨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更多教师树师德、强师能,为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的保障。

党总支鼓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探索幼、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以及开展国际融合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总支组织“道德讲堂”让党员成为引领高尚师德的模范。“道德讲堂”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师德素养,增强党员“立德树人”意识,促进党员带动广大教师成为师德强、业务精的好老师,将党员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例如:《清气满校园,师德耀xx》的“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青年党员教师谈教育理想;有教工团志愿者展示他们的风采;有展示学校“三好两优”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有校领导为 “三好两优”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有“团队育人 润物无声”视频展示;有幼儿部中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有手球队师生的访谈;有小学部合唱队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的合唱《茉莉花》;有校长对好老师诠释的微讲座。“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凸显师德师能、立德树人、党性修养、服务宗旨等关键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每学期召开的“道德讲堂”与每年3月开展的党员师德承诺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

党总支开展“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思想境界。2019学年起,组织党员教师每周开设“党员教师讲时政”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国旗下讲话”;组织青年党员教师跨学段开课、全体党员教师听评课活动;结合家长、学生所需,组织党员参加特色课程---《情商》课程的培训学习,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帮助党员教师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总支组织“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微型党课征文、演讲活动,提升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境界。

四、“立德树人”培育xx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在教育综合改革、注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

党总支倡导鼓励党员教师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先锋模范。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成为了学习常态,走班制的学习模式给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党总支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要求党员积极参与集体辅导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对学习困难、心理焦虑等学生开展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以及集体会诊、集体反馈、分头指导、集体家访等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集体会诊”---在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会诊制中,导师组成员在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召集下,每周一碰头,一月一例会。每周一碰头,班主任老师主动向任课老师询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的表现。通过任课老师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班主任把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和谐师生关系。在每月例会上,各科老师就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状态起伏较大、心态出现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方法需调整以及个别学生进步较快或者退步明显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集体确定帮扶对策。

“集体反馈”---对一些需要与家长反馈、沟通的学生,党员班主任邀请家长到校,相关任课教师集体与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听取了任课老师全面而科学的建议和辅导,凝聚导师团队集体智慧的沟通、反馈往往全面而高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分头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把脉”结束后,党员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进行课外辅导、答疑解惑等,导师组老师各自领取 “扶贫”对象和“攻尖”对象,随后,任课教师各自采取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师生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薄弱方面)的辅导。一阶段后再进行评估。党员教师尤其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校共育达到理想效果。

“集体家访”---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家访制最大限度发挥了教师团队家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推学生成长!例如,党员班主任施宇慧老师先分析学生情况,找出典型,确定家访对象。随后征询并邀请任课教师一同随行。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前,施老师协同语、数、英学科老师一同前往陈某(过渡焦虑型)、顾某(严重偏科型)、郑某(自由散漫、严重缺爱型)等几位同学家里,了解情况,送去老师们的关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家访的过程中,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语文万技伟老师充分展现了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与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与认可,也让我们其他老师觉得受益匪浅。数学曹俊老师和英语任含华老师认真查看了学生的暑假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并给学生私人定制了近期小目标。英语任含华老师为顾某同学定制了英语一考能达到100分的目标;万技伟老师为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读15分钟文言文的任务,争取语文过班级平均分;曹俊老师给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挑战一道数学难题的任务,争取能在数学学科上有突破;给郑某同学定制了补齐暑假作业的任务,争取不拖欠作业的目标。通过本次家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老师满满的关爱,更是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将这份鼓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高三一个学期下来,这几位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总支将继续加强组织、宣传和发动,将党员服务宗旨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建项目积极回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和广大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 篇6

一、前言

转型时期中国出现的文化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种种社会现象,极不利于中国社会公民的成长和中华文化的发扬。

正是在这种青少年道德发展需求和整个民族文化建设关键历史时机,“唯时代之所适,为道变化之所需”,催生了广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热。但在发展进程中,国学教育价值取向模糊、内容随意零乱、方式简单机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越来越集中突出,严重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宁波市镇安小学所实践的国学是从“童蒙养正、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围学精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国学教育的内在精神,强调“古为今用”。从教育规律、儿童特点出发构建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之法。以国学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等转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方法的转变,以国学教育反哺学科教育,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中国人”而奠基。

二、实践

1.以“养正启智”为核心确立课程目标

以同学文化蕴含着的丰厚的人生哲理、智慧、情趣,滋养儿童道德信念、人格熏陶、文化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习惯养成,将同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溃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并以此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既具浓郁民族情怀的,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2.以“精粹适切”为标准设汁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围学”厘清了国学教育中的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的关系,所甄选的围学内容和价值皆与现代社会的普适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契合。内容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体现国学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见图1)

校本教材之一《小学国语读本》精选了适合各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经学篇章115篇和精粹古诗词90首,分上下册,每年级由4个经典篇章单元和1个精粹古诗词单元组成。例:五年级国学文化的学习内容目录。(见表1)

校本教材之二《养正毓德》读本分上下2册,每册12个主题。教材编写时梳理了国学经典名句,并以价值内涵的时代变迁来整合这些内容。这种编撰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国学的德性之光,领会国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例:一年级国学德育素养教学内容。(见表2)

校本教材之三《国艺社团》学校依托“四点钟学校”为阵地,现已开设了“篆刻、书法、京剧、民乐”等36个菜单式的精品社团。每日3:30-5:00活动。每学期有800多名学生参与,占学校总人数的70%左右。被称为学校少年宫,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3.以“扎实有效”为基准构建实施模式

(1)实施校本课程

在专家团指导下,全校参与,从“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技艺层面”,研发了三大国学校本课程,构建了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见表3)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遵循“教学设计整体化”,“教学过程主题性”,“教学时空转化性”的原则,提倡“实践体悟”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活动法、情景再现法、吟诵涵咏法、实践表达法等教学方式。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每周一下午进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感悟、挖掘课程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国学本身的文字和意境之魅力,鼓励教师采用展示、活动、讨论、表演、沉思等方式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尽量避免过分地强调讲授、诵读、记忆、复述等。

(2)践行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实践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为核心,坚持“古为今用”,坚持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践行,将国学精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大“仁、责、孝”主题活动分别为:校训实践系列活动,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内容;修身教育系列活动,以“日正一行”为内容;校园义工系列活动,以“日行一善”为内容;孝德教育系列活动,以“百善孝为先”为内容;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相伴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为内容。

(3)强化学科渗透

以学科教材为依托,以《有趣的传统数学》、《有趣的传统科技》、《有趣的传统游戏》《国艺社团》等为拓展教材,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包含的国学经典底蕴,多层次地渗透国学教育。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主题式策略:以单元主题为中轴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形式、方法、评价以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整合式策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国学素材,抓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和小细节有机渗透,课前导入巧结合,课中渗透抓融合,课后提升显巩固。如数学学科中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游戏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实践式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和国学教育特征,寻求二者之问的最佳结合点,创设类似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学科和同学结合的特定课型,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科的学习功效。

(4)彰显文化浸润

以同学精神为内涵构建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教科书。通过“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阵地文化、网站文化”等浸润学生。并与校园传统节日紧密结合,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自觉地融人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潜意识地调整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精彩地演绎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七大校园传统节日活动分别为:“欢乐一家亲万里大团圆”春节、元宵活动;“网上祭英烈文明寄追思”清明节活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活动;“诗句话明月千里共婵娟”巾秋节活动;“绿叶对根的情谊”毕业典礼和“感恩”开笔礼;“高雅艺术进校园亲近国粹共赏玩”艺术节活动;“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阅读节活动。

4.以“真实成长”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国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发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国学教育中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和力‘法,重点考察学生践行国学精神的行动表现。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专家等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制定了各年段国学评价目标;开展校园十大“仁爱”之星、“孝敬”之星、“责任”之星的美德少年评比;“礼尚国学,魅力国韵”国学小达人评选;国学有德家庭的评选等。

三、成效

1.“育人”之效:国学文化滋养了学生的道德、文化、才艺素养

全校1175名学生,近三年涌现了宁波市美德少年1名(全大市仅10名),校同“孝敬之星、仁爱之星、责任之星”美德少年90名;各类捐赠善款三年近38万之多(如数交予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受赠人手中);微公益事例367篇;结对3所学校,资助176名学生。表扬信9封,旌旗2面,国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尤其学生的语言质量、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如下文学生创作的古诗)。近三年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达24人次。通过学区房进入我校的学生激增,连续三年扩张教学班。

春闹

501班 阙铮

二月春风拂丝绦,三款蜻蜓嬉碧叶

叶中黄鹂倾情叫,垂髫庭院嬉闹萦

吟屈原

502班 陈婧柔 王嵩川

汨罗江水向东流,点点烟雨缀其中

一卷离骚可凭吊?后人惆怅感千秋

2.“强师”功效:教师国学素养明显提升,深程开发能力大幅增强

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授予),宁波市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训实践基地和巾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教育局授予),为省校长班和骨干教师班授课9期,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30多个,承担国学素养提高班培训项目4期,为海内外各地学校传授国学教学,其中《启智博雅》课程被评为优秀拓展课程。目前,学校已拥有推广实践学校11所。班主任团队被评为宁波市“育有道德的人”巾帼文明岗;多名教师被授予浙江省师德模范、省春蚕奖、省少先队功勋奖和宁波市百强班主任。

3.“社会”效应: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精神促进文明建设

通过全国“做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浙江省“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宁波市青少年道德讲堂等重要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力地向社会辐射了文明正能量。中央文明办、浙江省纪委、省文明办、宁波市政府、教育局相关领导在视察时,高度赞誉了国学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所起的作用和成效。《光明日报》、《中国纪检报》、《浙江教育报》、《少年素质报》、《全国未成年人网》、《中央文明网》、浙江、宁波电视台等共报道国学教育情况43次。

2011年7月,学校赴台湾、新加坡进行“共承同根文化,同育桃李芬芳”国学文化教育交流。

2012年3月,在徐州举行的首届“国学与教育”全国研讨会上,顾秋红作精彩发言,与会专家、代表认为我们的国学教育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

2012年4月,宁波市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授牌“宁波市青少年道德讲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研讨会既现场推进会在镇安小学举行。顾秋红校长做“国学养正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发言。甬城书法名家陈启元先生亲自题匾。讲堂收集了“永恒的雷锋――镇安感动微故事357篇”。“毓德大会堂”和“廉孝课堂”无偿向社区、共建单位、兄弟学校开放,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2012年10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少先队联合举行的喜迎十八大大型新闻行动――《种信仰,谈信仰,守信仰,传信仰》未成年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巡礼,浙江少儿频道播出我校《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精神》节目。

2012年10月22日,镇安小学开展“孝德感恩教育活动”获得社会极大关注。腾讯头版、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网等全国50多家重要权威网站均发布和转摘,浙江和宁波电视台大篇幅加以报道。

2014年3月,南浙江省纪委、宁波市纪委、教育局等多次调研、视察后,联合举行的“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宁波市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现场会”在镇安小学举行。“国学养正 廉洁毓德”的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

四、反思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围学启蒙教育是可以按照现代教育课程理念和模式进行重构,并且对学生的素质提升,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具有显著的教育功效。在孩童天性未然之际,语言学习敏感期、记忆黄金期,以精粹国学文化来启发蒙童,滋养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才艺素质,促进儿童情感、意志、智慧生成和激发创造潜能,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童蒙阶段,养正尤为重要,国学教育的有效性也相对较高。

国学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全方位地加强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同时需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7

一“90后”大学生展现的特征和问题

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迥异性, 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使这一代年轻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和问题。了解这些不同, 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效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1. 思想特征及问题

“90后”大学生充满自信, 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好高骛远;思想上崇尚民主, 维权意识强;个性独立, 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2. 心理特征及问题

“90后”大学生热衷“非主流”, 个性张扬, 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性格上独立性强, 生活上依赖性强, 抵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弱。

3. 行为特征及问题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 行为物质性、功利性明显;依赖并热衷于虚拟网络, 现实沟通能力欠缺且易受媒体误导;思想比较开放,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 立足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1. 贴近实际, 构建学生管理体系

根据“90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大学生日常实际生活分为八个方面 (见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立足于“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问题, 结合大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 构建高效、有序、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2. 贴近生活, 拓宽日常教育渠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日常教育渠道, 除了传统的文体活动、班会、团课和党课等教育方式外, 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问题以及社会主流思潮, 发展和改革教育渠道。对于“90后”大学生, 应推行分类引导、注入人文关怀式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大学生涯规划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拓宽教育管理渠道。

3. 贴近学生, 推行自我服务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一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特别是面对特征和问题显著的“90后”大学生, 将学生作为自我管理模式的主体, 设置并推行多层次的自我管理模式, 将成为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阻挡的趋势。推行学生自我服务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沟通。并且在优秀学生的表率与管理下, 学生的实际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并解决。

三“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工作机制

1. 构建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 莫过于为师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以高校要构建一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来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和服务者,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培养过硬的政治修养, 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其次要身先为范, 关爱学生, 将学生的管理工作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

2. 高唱主旋律, 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学生

受网络文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交友、学习和生活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合新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网络媒介作为载体, 在摒除网络弊病的同时, 运用网络手段、开辟网络空间、拓宽网络领域, 采用人人网、空间、博客、QQ群、飞信和微信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将传统的知识文化和主旋律设计成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易于大学生接受的信息, 供学生交流和使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旋律。

3. 完善形式, 构建网络化阵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探索并完善有效的教育形式。除了重复单调地听讲座、写报告的形式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理论学习小组、主题沙龙、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创业中心、科研小组、主题班会等形式,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 学校可以在海报、校园广播的基础上, 开展网络教育, 运用互联网、校园网等多种形式构建网络化教育阵地。

总之,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述, 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更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立足实际, 坚持“三贴近”原则, 在“立德树人”视野下, 积极结合当下“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出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立德树人,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维利.“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教育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 2010 (3)

[2]雍慧琦.“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0 (2)

[3]袁明锋、钟永淑.“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8)

校长工作室立德树人 篇8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2013年9月,省教育厅部署开展了以“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其中,第三届师德征文活动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

征文活动中,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精心组织,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截止2013年10月底,各地学校、县(市、区)、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逐级筛选,从16000多篇来稿中报送了1819篇优秀征文(其中高校组204篇,高职组259篇,中职组171篇,中学组526篇,小学组489篇,幼儿园组170篇)至省评委会评选。广大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这一主题,从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立教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论述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我省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征文评审分初评、复评和终评3个环节。近日,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以及复评评委会相关人员组成征文终评委员会,对复评评委会推荐的获奖候选征文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获奖征文及获奖等次,6个组别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同时确定组织奖获奖名单。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的师德征文活动从2011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在我省广大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引起强烈反应,形成了品牌效应,对于加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起到良好的宣传、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一篇:读诗经采薇有感散文下一篇:艺术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