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作文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温情作文(共15篇)

温情作文 篇1

抬眼望去,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树叶耷拉着脑袋,打着卷儿,只有几盏路灯闪着昏黄的光,在昏黄的灯光中,一辆公交车缓缓的驶来。

先前嬉笑谈闹,或者低头发愣的人们,在公交车停下来的那一刻,纷纷拥上前去,叫着嚷着“快点!快点!”混乱中我注意到了他们: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

你挽着我,我扶着你,迈着小小的步子,一点一点的朝着车子挪去,他们的脸上挂着一抹恬静的笑容,慢慢悠悠,不急不缓。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悄悄的跟着他们上了车。

车上早已没有了空位,满满当当的全是人。肩并着肩,包碰着包,埋着头玩手机的,翘着腿听音乐的。老夫妇有些吃力的挤了进去,还未等他们站稳脚跟,车便发动了。

车身的晃动使得老人脚下一个踉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慌乱的神色,手却是紧紧的抓着老妇人。那双被岁月抽尽了青春的手啊,那双枯瘦的黄褐的手啊,坚定的握着,不让身旁的妻子受到分毫的伤害,他们在车的角落中站定了。

只看见那两张苍老的脸倒映在玻璃上,他们望着窗外流淌过去的景色,望着那一树一木,一花一草,眼嘴轻笑,时而轻声交谈,眼底,尽是抹不去的深情。老人笔直的站在过道上,宛若一名退伍的军人,不,也许他就是耗尽大半生守卫着这个国家,最终用这双肩,挑起了对妻子的坚守。

我呆呆的望着,老人似是察觉到我的目光,转过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扬起了手中的包裹,解释道:

“这老婆子,定要吃这三凤桥的排骨。”

微风吹动了那满头的白发,拂过他嘴角浅浅的温柔。一时间,我有些失了神。曾几何时,我也同母亲一道,为了一份我爱的食物,乘车转车,走上长长的路。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母亲渐渐疏远了,喜欢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出行,而老夫妇间的这份温情,勾起了我心中最初的依恋。

在逐步冷漠的世间,我们感慨悲哀、温情无处可寻,殊不知温情,也许就在身边,也许温情,就在路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于是按耐不住的想要回家与母亲聊聊天啦。

愿这于路的温情,永留我心中。

回过神来,这才发现那对依偎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不知何时,树叶昂起了脑袋,在风中沙沙作响。笑容,爬上了我的嘴角与心间。

作者:佚名

温情作文 篇2

关键词:亲情,作文,观点,体会

谈及高考语文, 业内有句行话, 叫“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而亲情是世界上最真诚、最温暖、最珍贵的情感, 深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回顾以往高考作文, 北京、上海、天津等省都把表现感恩、回报、人文关怀、亲情作为了命题的基点。那么, 怎样把亲情类文章写得充实生动, 富有感染力呢?这是教学者与写作者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我的意思是, 此类作文教学当立足平凡生活, 抓住动情细节, 加强师生互动, 创设感动情境, 培养感悟能力, 让学生心中有爱, 笔下有情。

1 收集经典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千百年来, 亲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吟出了母爱的细腻与无私;“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李密坦言祖孙之情;“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普天下亲人的最美祝福。描述亲情的诗歌、散文、古诗词高考满分作文很多, 也很感人。2005 年广东卷满分作文《芬香永存》, 写母亲去世后作者独自收拾屋子、照顾妹妹等变得成熟的几件事, 抒发了对妈妈那芬香般爱的思念, 如泣如诉, 令人肝肠寸断。让学生在赏析文字的同时, 也能受到纯朴亲情的陶冶, 萌动孩子们关爱亲人、感受亲情的情绪。

2 熟悉亲情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中感悟亲情

歌颂亲情的音乐、书画、摄影、影视等艺术作品, 都有让人为之动容的感染力。在讴歌亲情的作文课上, 我结合时事, 辅以多媒体, 在音像书画中找到了感动的因子。首先, 我以一曲《天亮了》导入, 在舒缓、清澈的音乐声中, 我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起了这支动人歌曲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故事:1999 年10 月3 日, 在贵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 36 名乘客中有14 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 一对年轻的夫妇, 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艳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 儿子得救了, 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当我把用FLASH制作的MTV《天亮了》放给学生欣赏的时候, 他们被这动人的旋律和这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他们的表情变得凝重, 他们的眼里噙着泪花。在生和死的瞬间, 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 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 在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下, 同学们没有一个再故作潇洒、麻木清高的, 有的还忍不住啜泣起来。

3 联系自身体验, 感受父母艰辛, 珍视亲情

在诗歌、音乐、影视的感召下, 大家都沉浸在回忆与自责当中。我让大家闭上眼睛默想60 秒, 回忆与你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谈谈留在各自记忆深处的感动故事。大家都流着眼泪讲述了自己与父母及身边亲人的感人故事。张凯讲的是和爸爸一起骑摩托车, 因为车速太快, 双双摔倒在地, 爸爸当场摔断了三根肋骨。但看到儿子被压在摩托车下, 忍着疼痛把摩托车掀开, 不料, 用力过猛, 手又扭伤了。讲到这里, 小伙子也是泣不成声。王余诗意的故事很温暖。她说, 她贫血, 冬天很怕冷, 通常一宿下来, 手脚都是冰凉的, 所以常和妈妈睡。妈妈每次都把她冰凉的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 她不肯。妈妈就说:“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手放到妈妈肚子上, 就不会冷了。”话语朴实而温暖。诉说与倾听, 是表达交流的基本方式。同学们畅所欲言, 诉说感人故事, 倾听动情的生活片断, 就是对自己心灵和灵魂的洗礼。

4 创办“亲情”博客, 加强互动交流, 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入班级“亲情”博客内, 其他同学可以回复, 发表对文章的看法, 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互通交流的兴趣与能力, 提高了同学们文章写作与修改的水平。自创办“亲情”博客以来, 涌现出大量的感人佳作。如胡学良《父亲》写了一次跟父亲平常的对话。农民父亲要独生子努力读书, 加把劲, 把成绩赶上去。儿子说:“读书太辛苦。”父亲扭过头, 什么也没说。作者通过观察父亲一天的劳作, 才感受到父亲的辛苦与不易, 相比之下, 我这做独生子的吃穿不愁, 有什么资格来说辛苦呢。文章平实动人, 引起了大家共鸣, 回帖的人很多, 大家都表示, 再怎么苦也要坚持, 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幸福。无形之中, 又是一次思想教育, 学生心中有爱, 才能笔下有情。

5 教师参与, 给学生以激励与启发

在教“讴歌亲情”篇时, 我就写了一篇在我读高二时的一段亲情故事。会考前夕, 奶奶病了, 家里来了很多客人。我放假回家, 才呆一天, 却被奶奶硬打发到哥哥家去学习。等到考试结束, 我再回家时, 奶奶已经过世了, 只留下一大摞缝得工工整整的鞋垫。“子欲侍而亲不在”, 睹物思人, 怎能不肝肠寸断, 我饱含泪水写了这篇《鞋垫的记忆》, 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同学。他们从我的文字里懂得了, 爱就是一些很平凡的细节、很朴实的举动, 要珍惜亲人, 要立马“尽孝”。要对读者真实, 首先要对自己真实, 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抓住动情点, 捕捉生活细节, 心中洋溢温情;再学会描写、议论等表达技巧, 通过联想提取典型片断, 善用修辞, 就会使文章生动充实, 具有感染力。

雪天小酌 温情一派 篇3

●雪肌奏鸣曲 寒冷的天气使你花容失色,即使用上护肤品也只能掩盖一些表面问题,总给人一种"面若冰霜"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状况,赶快学做具暖身、滋补还可美白皮肤的美容汤吧,一切的烦恼定会一扫而光。

[材料]鸡腿肉300克,去皮的萝卜一条,豆腐250克,昆布一条,盐酌量。

[做法]

1.将萝卜横切成片,用果菜擦磨成泥状,再用滤网将萝卜水分过滤掉。

2.豆腐切块,注意切厚一点,否则放入锅中就变成一摊豆腐泥了。

3.将鸡肉块放入热水中稍微烫一下,去除血水。

4.加水半锅,放入昆布,等水开后放入鸡块,煮至鸡块没有一点血色时即表示熟了。

5.加入豆腐和盐,滚一下再加入滤过水的萝卜泥,稍稍搅拌就大功告成了。

[特点]豆腐中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加上鸡腿熬成的鸡汤,能让你的肌肤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健康的弹性和光彩,真正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冬天的童话 童话里的故事总是可以超越梦想的,就像年轻的你梦想着让粗涩的脸蛋在冬天里变得光滑细嫩一样。其实,梦想与现实并不遥远,美食大师的绝招可令你梦幻成真。

[材料]牛筋肉400克,生姜半只,去皮萝卜1/2条,米酒、盐酌量。

[作法]

1.将牛筋肉用热水烫过,以去除血水。

2.萝卜切片再对剖,用刀削去萝卜边缘较硬的部分,这样萝卜才会充分入味。

3.生姜切片,取4~5片。

4.用大火将水煮开后,加入牛肉与姜片继续煮。肉熟后再放进白萝卜,等萝卜颜色由白色变成透明状时就完成了。

5.依个人口味酌量加盐及米酒(如不喜欢酒味,可在加米酒后再煮一下,让酒精蒸发得更多一些。米酒既能提味又能暖胃)。

[特点]萝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纤维,加上牛肉里的纤维可使皮肤光滑细嫩,小皱纹无法爬上你的脸。

●酸甜大协奏 像生活的滋味一样,也许你比较特别,不喜欢平谈无奇的口味。而喜欢个中的酸甜辣香,直吃得满头大汗才能真正过瘾,那就爽快点,快动手。犤材料犦已去皮的凤梨一个,生姜一块,白葡萄酒500毫升,黑胡椒粒少许(味道较辛辣),白胡椒粒少许(味道较香)。

[做法]

1.凤梨全部切片,姜斜切成薄片。

2.倒入半锅水,将凤梨和姜片放进去,洒上胡椒粒,倒入少许白葡萄酒,煮沸即可。

[特点]凤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让你在冬天也不忘美白护肤。酸酸的凤梨渗进了白葡萄酒,酸甜中带着辛辣,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

●银色浪漫 窗外飘着雪花,亲友们围坐在小火炉旁一起品尝着由你烧制的热气腾腾既美味又美容的汤羹,谈天说地,那一定是世间最浪漫的事。犤材料犦干白木耳泡上一碗(超市有售),鸡肉300克,盐酌量。

[做法]

1.白木耳要先泡水一个晚上,让它充分变"胖"。

2.鸡肉先用热水烫一下,再放进锅里煮,等到带血色的生鸡肉变成白色的熟肉后,将泡好的白木耳放入锅中,加盐,煮约5分钟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了。如嫌银白的木耳与雪白的鸡肉色彩太单调,还可加几个青椒或红辣椒,颇有:万白丛中一点(绿)红"的意趣。

温情作文 篇4

这个年纪,总是伤春悲秋,总是感环人世,总是自卑,总是觉得冷。又是一年热闹春节,我最喜欢的也最不喜欢的节日。喜欢是因为这是父母唯一陪我的日子,他们总是很忙,不喜欢则是因为有开始走亲访友,对着一个个自己压根就没什么印象的人堆起一脸的笑,而这种时候,往往玩电脑.看电视是不合时宜的,只得抓一把瓜孑看着大妈大婶们打牌打麻将,直到嘴巴里上火冒泡。

这样的时候,爸妈是没空理我的,我大多数是搬张椅孑到太陌底下晒太阳,可就算穿得很厚,阳光充足,甚至鼻尖都冒出了汗珠,有股冷意就是驱不散。

今年的大年初一也一样无聊,只是有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小插曲。我们一大群人照例在外婆家吃完晚饭后要放烟花,往年-成不变的新年终于有了变化――那个市价四百多块的烟花炸了开来。它]有将绚丽的烟花射向空中,而是像花朵一般以诡异郝是常兴奋,甚至起了走进去一探究竟的想法。

但我的手被拉住了,我回头看,是我叫不出名字的不知道第几个舅妈,她把我拉住,将我护在她身后,轻身说了句“e怕”我愣住了了,一股?流淌过了那早己给了冰的心湖,她牵着我的手暖暖的的。即使就一丝的温度,也浸润了我的心田。

然后不出意外的,放在宣外的草垛子着火了,舅妈出去帮忙天火,把我交给一个姐姐,她一直说着安恳的话,她以为我吓到了,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我知道是因为我在他们面前几乎不说话,显得很孤僻。

后来几所有我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亲戚都来询问我 ̄遍,是否安好。

人间有温情作文 篇5

黄昏,我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仰头看看天,一个霹雳照亮了天幕,打断了我的视线,一条长长的闪电划过天边,随带着的就是轰隆隆的雷声和一阵狂风。快要下雨了,不过我也快到家了。跑着到了小区门口,刚开了大门,准备百米冲刺的时候。不经意的一转头,看见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躬着腰,手里拄着根拐杖,步履蹒跚的走着。她满脸皱纹,很容易看出来她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她小心翼翼的,另一只手不时的捶着腰,时而又咳嗽几声,让人不免想要搀扶她一把。我正犹豫着要不要等等老奶奶,可是马上要下雨了,心一横,正想走。突然又一道闪电,像一把利剑,划破了天空。那道闪亮的圆弧,从云间一路奔下,直到天的边缘。霎时,照亮了哭泣的天空。看来连老天爷都让我等老奶奶,于是,我还是留了下来。

我望着她从远而近,突然天上洒下了几滴小水珠,柔柔的毛毛细雨,飘渺纷纷而至,细若银丝,若隐若现。我对老奶奶喊了一声:“老奶奶,快一点儿!”老奶奶一抬眼看见了我,浑浊的眼睛突然一亮,如同黑夜中的闪电一般,嘴角微微上扬,果然加快了步伐。

“诶哟。”一声喊叫划破天际,我愣住了,站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慌忙跑过去,还差点被自己绊倒。小心翼翼的将摔跤的老奶奶扶了起来,心里不禁有丝丝愧疚,刚才如果不是我叫老奶奶走快一点,老奶奶也不会摔跤,都怪我,等多那么几秒钟又没什么。我对奶奶说了句:“奶奶,对不起,如果不是我叫你快点,你也不会摔跤。”我愧疚地低下了头。

奶奶对我笑了笑,表示不是我的错。我用自己的手帮老奶奶挡住了些许雨,或许那根本无济于事,可是奶奶还是因为我这个小小的动作而笑了。

我担心地问她:“老奶奶,你还好吧?”老奶奶勉强的摇了摇头。抬头看了看乌黑的天空,我焦急地对奶奶说:“奶奶,我们还是赶紧走吧,待会儿怕是会下更大的雨。”老奶奶蹒跚的走了几步,我跟在老奶奶身后,用手为她遮挡些雨,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仍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就算我们素不相识。风雨里,一老一少的身影越走越远,小孩为老人遮雨,老人为小孩挡风。雨打在地面上,似乎在为我和老奶奶之间的情谊伴奏。

人间有温情作文 篇6

这时,只听“轰隆……”的声音越来越近,人们知道是列车要来了。一转眼,列车就停在了站台边上。透过车窗,看到车厢里只坐着两三个人,空座位很多。这时,门开了,一位站在老奶奶身后的阿姨绕过了老奶奶,正当老奶奶快迈出第一步时,人流却不断地涌进了车厢,这时,老奶奶才知道自己已经被队伍甩在后面了,当她进入车厢后,车门也跟着关了。

可老奶奶却没有座位,她感到列车一秒比一秒快,自己有点站不稳了,便只好随手放下行李,一把捉住铁干,极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可行李却“哗”的一声滑走了,滑到一位青年脚脚下,他对着车厢前后瞟了几眼,看见那位老奶奶艰难的站在车厢中,好像快要摔倒,他立刻站了起来,跑到老奶奶身边把老奶奶搀扶到自己的座位,老奶奶坐下后微笑着看着年轻人,坚定地伸出右手,竖起了她的大拇指来赞扬年轻人这美好的品德。

穿越时空的温情 篇7

英文名/Interstellar

上映时间/2014年

制片地区/美国、英国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乔纳森·诺兰、克里斯托弗·诺兰

《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 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原创科幻冒险电影, 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及迈克尔·凯恩主演。该片基于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 经过合理演化之后, 加入人物和相关情节改编而成。

这一次, 诺兰仍旧用其惯有的认真态度, 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没有想象力爆棚、非常现实性的科幻冒险故事。

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未来, 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 人类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威胁。这时科学家们在太阳系中的土星附近发现了一个虫洞, 通过它可以打破人类的能力限制, 到更遥远外太空寻找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

为此, 一个探险小组要通过这个虫洞穿越到太阳系之外, 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在这艘名叫做“Endurance”的飞船上, 探险队员着面临着前所未有、人类思想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战。

然而, 通过虫洞的时候, 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 即使探险小组的任务能够完成, 他们的救赎对于对地球上现在活着的人来说已经是太晚。飞行员库珀必须在与自己的儿女重逢以及拯救人类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虫洞”、“黑洞”、“重力”……在这一个接一个的物理专业词句的烘托下, 库伯和墨菲的父女之情贯穿整部影片, 让人不止一次潸然泪下。

前一部分, 影片花了很大一部分来描述库伯和墨菲的父女之情。身为前NASA宇航员和工程师的库伯, 开着车带着两个孩子在玉米地里追逐着无人机, 跟学校老师面对面沟通孩子的问题, 在恶劣的环境下教孩子们用科学思维来看待事物的存在……

这其中还有个让印象深刻的小插曲, 墨菲讨厌自己的名字, 因为“墨菲定律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 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 它总会发生”, 其实这也暗合该片主旨。

平静的生活终归要被打破。影片中, 人类文明危在旦夕, 每天只是在种植食物、吃饭喝水中度过, 不再进行发明创造, 不需要工程师, 库伯没有工作可做, 没有新创意的诞生。某一天, 一个空前伟大的冒险机会来敲门, 他能重拾梦想回到宇航员的位置, 但对于库伯来说, 当这个他曾痛苦放弃的梦想又回来, 他却需要付出离开家庭的代价去追逐梦想;而且, 他甚至不知道哪天才能结束冒险回家, 就连能不能回来也是个未知数。

跟墨菲的告别最触动笔者的心, 诺兰也花了一个长镜头来描述这一段。库伯不忍离去, 却不得不离开;墨菲想留住父亲却留不住, 并因此对父亲生气。殊不知, 未来的库伯就在书架后面的多维空间中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却徒劳无功。

有人评价, 前一部分的叙事有些拖沓缓慢, 大可不必如此。笔者却认为这是对影片整个主线的铺垫, 有了这浓厚的一笔, 才能将一切都归结于人类最本真的情感上, 让爱穿越时空。与其说库伯他们是一次“对人类新大陆的探索”, 还不如说是一场“对爱的探索”的航行。

终于, 拯救人类的探险小队出发了。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近, 暮年仍应该燃烧咆哮

怒斥吧, 怒斥光的消逝

虽然在白昼尽头, 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

伴随着布兰德教授念着的诗, 带着对女儿的愧疚和拯救人类的雄心, 库伯与探险队员们一起开启了拯救人类的探险征途。原本狄兰·托马斯用以鼓励病重的父亲的诗, 在影片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临终怒吼, 还包含着拯救整个人类、星球命运的期望, 让人不禁动容。

随后, 库伯一行乘坐“Endurance”号进行探索任务, 却接连遭受重大挫折, 对任务的责任与对女儿的承诺逐渐开始冲突。由于黑洞时间延迟效应的影响, 墨菲已经长大并辅助布兰德教授理论研究。

A计划和B计划的真相终于被揭露, 墨菲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而对父亲的矛盾心情与日俱增。诺兰巧妙地使用蒙太奇交叉剪切, 父女二人的命途同时进入低谷, 遭遇生死与信任的重大危机, 但仍然在各自的时空中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关键时刻, 库伯舍弃自我, 而选择了保全艾米莉亚和人类的未来。此时, 墨菲也从迷惘中重新振作, 决定回到对父亲情感与回忆的起点寻找一线希望。

但殊途同归, 被吸入黑洞的库伯不可思议地掉进奇异的多维世界, 重新和女儿心意相通, 并意识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墨菲感应到父亲的思念, 借助库伯利用重力传递的信息, 获得了掌控重力理论的关键数据。

诺兰安排的结局是美好的。被时间和空间分隔的库伯和墨菲最终还是得以重新相聚。库伯履行了自己回家的诺言, 墨菲的理论拯救了人类。再会之后, 库伯再一次踏上旅途, 无所牵挂地前往艾米莉亚所在的人类新家园。

在绝对现实主义的硬科幻打造中, 影片中情感牌拿捏得很好。影片中艾米莉亚说:“爱自古存在, 却不是谁创造的”。如果, 那个时候伙伴们听了她的建议直接去她男友的那个星球, 就可以发现那个跟地球相似的可以生存的空间。很多时候, 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看用习惯去判断, 却忘记了多听听心里的声音, 人类的直觉, 有的时候远远准过任何科学解释。

因此, 人类的梦想终究以爱为动力。穿过“虫洞”、“黑洞”、“重力”, 回到心有所系的那人身边, 得以圆梦。

用温情淡化血腥 篇8

正因为车祸之多让人习以为常,所以,作为记者和编辑,在采编环节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思路,让此类稿件不再千“稿”一面,小到让读者看出在尊重一个逝去的生命,大到体现出一张主流报纸的人文关怀?

细节:因不同而特别

一起车祸发生后,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做到以下这些并不难——能在几分钟的现场观察与提问中,把整个车祸经过讲得清清楚楚: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记者赶到现场看到了什么(如几辆车相撞),听到了什么(死了多少人)等——这是惯常的思路。而此类稿件如果要摆脱窠臼,高出一筹,采写当中就要抓住非同寻常的细节,恰如其分的细节勾勒和刻画会让一起普通的车祸变得特别,因而将更加震撼人心。

去年4月26日,省会一家报纸刊发了一则报道《司机车祸身亡他的老婆又来短信祝老公一路平安》:几天前发生于京珠高速的一起追尾事故,驾驶员身亡了,事故处理完毕后,民警打开死者的手机,随着“嘀”一声响,手机收到一条短信:“老公你在哪里?祝你一路平安”(类似的短信,手机里还存了40多条)。民警说,当时一看到这句话,就想起《天下无贼》里,男主人公死前想给女主人公发最后一条短信,短信未发出,他就走了,这时,刚好赶来的警察替他将短信发了出去。“当时心里酸得很,很想替死者作个回复,让他的妻子安心,但生活毕竟不是电影,我们最后只能默默地放下了手机。”

在采写这起普通的车祸过程中,记者紧紧抓住短信这个小细节,刻画了一对夫妻之间的恩爱与深情,让读者唏嘘之外不免长长地感慨。此外,在记者笔下,3名“大盖帽”的细节描写也打破常规,充满了人情味。也许是受短信的感染,他们此刻甚至多了点儿女情长,联系还是不联系死者家属,左右为难:“该怎么告诉她呢?把实情告诉这位妻子,对她该是多大的打击啊?不说吧,早晚要让她知道。最后,3位民警才委托其他民警以‘你丈夫出车祸,骨折了’为名,通知了远在东北的死者妻子。”

标题:因温情而动人

随着当今读者对新闻信息辨别认知能力的不断成熟,诸如车祸,不少读者已不再满足于对现场和死亡数字的简单了解,更多的人会关注车祸背后的东西,所以编辑在拟定这类稿件的标题时,首要一点就是以情动人。

去年12月20日,本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发生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门前的一起车祸:“昨天上午11时30分,一辆越野车泊车时突然失控,接连撞坏前后两辆车并将一名在路边行走给亲人送饭的中年妇女撞飞。该妇女倒地后当场死亡,带的面条洒了一地……附近一零售店的老板赵某说,该妇女是附近居民,经常见她提着饭盒去附近一家医院给亲人送饭。”在为这篇稿件拟标题时,作为编辑,我没有遵循以往的模式,把类似“轿车相撞,一人死亡”做成标题,而是把稿件当中“面条”这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提炼出来,做成主标题:“亲人再也吃不到她送来的面条了”。签版时,值班总编说:这个标题很有人情味。

又如今年1月12日省会某报报道的一则车祸新闻:“纬四路小学五年级的小孟月(化名),以前总是拉着7岁的弟弟一块上学放学,但是,以后,她再也不能拉弟弟的手了。昨日下午,她和弟弟在放学回家穿越未来大道时,身后的弟弟被一辆绿色卡车夺去生命……”在该报一版的大幅图片上,惋惜与痛悔的泪挂在一个女孩红红的小脸上,标题令人心碎:《就这一次,她没拉弟弟的手》。

用词:因尊重而审慎

采编车祸稿件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有的时候,一些记者和编辑为了事件表达的需要,往往会忽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缺乏审慎、同情的态度,甚至采取旁观和调侃的手法。

今年2月的一天,本报一名记者传来一篇车祸稿件,在导语中,该记者写道:“昨天,××市××路与××路交叉口附近发生一起车祸,司机王某可能到死也不会明白,因车速过快,他开的货车撞塌了一处民房。”——实际上,类似的冷漠用词在一些都市报标题上也屡见不鲜,诸如“两车‘接吻’”、“货车深夜掉河中洗了个凉水澡”等。在这里,新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被忽略了——当生命戛然而止,媒体如果此时再以调侃的形式表现事件,就是对伤者或逝者最大的不尊重。

不同的是,有些记者在采写此类稿件时,很注意用词尺度的把握,正因为审慎,才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今年3月27日,省会某报刊发了一则消息《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女生实习路上遭遇车祸》:“昨日上午,一起本应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却无情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21岁的女大学生小鞠连人带车倒在了30路公交车车轮下,生命永远地停止在去实习的路上……”当记者以充满同情的语调报道事件,读者会更为一个年轻生命的骤然逝去而惋惜。

事实上,不光是车祸新闻,每一则值得报道的社会新闻,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将事件本质呈现给读者时,还要把与之关联的一面揭示出来,在揭示过程中,彰显事件背后蕴含的人情美与人性美,这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作者为大河报首席编辑)

人间有温情作文 篇9

今天是1月30日,室外特别冷,还下着零星的小雪。做完作业后,我没事干,于是就把电视打开,调来调去都是一些无聊的电视剧,我正想把电视关掉,忽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个专题片吸引了我。这个节目名叫“迎战暴风雪,全民总动员”,它讲述的是全国人民一同抵抗暴风雪的情景,画面时不时的插入一些感人的片段。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景让我和那些人一起高兴,一起担忧。让我记忆最深刻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三名除冰工人,为了保障用电线路的通畅,爬到五十九米高的铁塔上除冰,在除冰过程中,铁塔突然倒塌了,三名除冰工人不幸遇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到这时,我的热泪夺眶而出,他们都是有双亲、妻子和孩子的人,但他们却舍小家顾大家,在国家人民需要支援的时候,他们伸出了援助的双手,排忧解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大家庭,灾难可能随时发生,但是,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名像这三位烈士一样的劳动者,祖国才会这样美好。大雪无情人有情,风雨难挡世间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冬日温情作文 篇10

因为我家是第一家,所以谢老师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大概有半小时左右。谢老师先参观了我的卫生区,当看到我的架子鼓后,还让我来了一段solo。下了楼,谢老师讲了:“只有自理,方能自立!”还讲了:生活处处是素材,一个茶杯,一只小狗,一个小院儿……最后,当然还少不了喝一口我泡的茶。

而就在今天下午,突然下雪了,当我问谢老师是否会来的时候,谢老师竟爽快地说:“不管是风、是雨,是雪、还是什么,我们都风雨无阻!”这话当时就把我逗笑了,同时也感受到了家访前的温情。

到了程一诺家,谢老师先参观了他的卫生区,但脸上的表情也严肃了,因为她看到了程一诺竟然还在自己的卧室写作业,这可是谢老师严禁的呀!还听说他写作业磨蹭、也不发讲书。我也不由得替一诺捏了一把冷汗,都等着一场“暴风雨夹雪”的出现。

可谁知,谢老师竟让我们坐下,平静地讲:“一诺,你现在一定是迷路了,没有找到前进的方向,对不对?所以我和妈妈要把你拽回来,成为原来那个阳光的一诺,行不行?”

从一诺的微表情可以看出,他真的十分惊讶。虽然身处严寒,但我还是被谢老师这段话温暖到了,这段话不仅说给了一诺,同时也送给了所有在成长路上“迷路”的我们。

每到一家,就多一个同学跟着谢老师继续家访。那些家长对我们都十分亲切,水果、酸奶、小食品都拿了出来,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心中又有了一份感动。虽然我们以前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一个班的,就没有了隔阂!从别人家中出来,口袋总是鼓鼓的。

家访结束,已经九点多了。又下着大雪,担心谢老师自己回家不安全,也容易着凉,一诺妈妈便开车送谢老师回家,我相信谢老师的心,同样也是温暖的!

手上温暖,心中温情 篇11

People keen to make a positive impression on a new acquaintance[相识] might want to meet over a hot drink, a new study suggests.

In a new experiment, people who held steaming cups of coffee for a few seconds judged another person as more generous[慷慨的], caring, and happy than people who held a cup of iced coffee did.

In a second experiment, people who briefly handled a therapeutic[治疗的] hot pad instead of an ice pack were more likely to later select a gift for a friend rather than themselves.

The findings indicate[显示] that physical warmth

unconsciously stimulates[刺激] friendly behavior toward other people, according to marketing professor Lawrence William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There’s a meaningful interface[分界面] between the physical world and our bodi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and what’s going on in our heads,” said Williams, who led the study, to appear in October 24th issue of the journ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The new report supports the idea that environment influences behavior in subtle[微妙的] and unconscious ways, according to Jonah Berger,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n

Philadelphia.

“Holding something warm might lead someone to perceive[感到] others as warmer, which could have carry-over[继续下去的] effects on how people treat others,” he said.

While he cautions[告诫] there’s more to an encounter

tha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freshments[点心,饮料] served, a hot drink might seal the deal[完成交易].

“On the margin[处于边缘], it might push them to see you more favorably,” he said.

Relationship Building

Study leader Williams said the findings build on

previous research show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warmth, such as a mother’s

embrace, and the use of metaphorical[比喻性的] terms such as “warm personality” to indicate qualities including generosity, kindness, and sociability.

In addition,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e same region of the brain is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physical warmth and psychological warmth.

The new study shows how those concepts play out[放出,演完]

in the real world, so to speak, in terms of people’s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People ought to keep the findings in mind as they set out to build new relationships, Williams said.

“You may want to err on the side of[在……方面做过了头]

introducing physical warmth to situations to create

sensations of interpersonal warmth more than cold.”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热衷于给初次见面的朋友留下一个正面、积极印象的人可能更愿意通过一杯热饮来相识。

在一项新实验中,手捧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咖啡的人与手里端着冰咖啡的人相比,前者更可能会评价交谈的另一方慷慨大方、关心体贴和乐观开朗。

在第二项实验中,稍稍触摸一下治疗用的热垫子的人比那些摸着冷垫子的人更有可能在实验之后选择一份礼物送给友人而不是自己。

根据(美国)玻尔得市科罗拉多大学的市场营销学教授劳伦斯·威廉姆斯的分析,这些发现显示物理温度会在不经意间刺激人们产生对他人的友好行为。

“物质世界和我们的身体、心理世界以及大脑活动状况有着意义重大的交互界面,”威廉姆斯解释说。由他主导的这项研究发表在(2008年)10月24日的《科学》杂志上。

环境影响

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市场营销学副教授乔纳·伯格称,新研究报告支持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以一种微妙的、无意识的方式进行的”这一观点。

“握着温热的东西可能会引导某人产生他人是温和可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继而会在人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上产生连带效应,”他说。

他还说,尽管个体的注意力会更偏重于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端上来的茶点温度,但这杯热饮可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而且,它可能会使他们对你感觉更顺眼,”他说。

关系构建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威廉姆斯说,这项发现建立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展示出物理温度(比如母亲的拥抱)和使用隐喻性词语(比如“性格热情友善”)来表示包括慷慨、友善和合群等品质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最近的发现还表明了大脑负责处理物理温度和心理温度信息的区域是相同的。

就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而言,可以说这项新研究显示了那些(关于温度的)观念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作的。

威廉姆斯说,人们希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应当牢记这项

发现。

稻香村:节气食品温情上市 篇12

据悉, 今年稻香村计划在立冬到元宵节期间共生产1250吨石磨元宵供应北京市场, 单品包括黑麻椒盐、奶油可可、桂花山楂、传统五仁等口味, 后期将以什锦方式销售。同时北京稻香村还推出两款精品元宵礼盒, 以方便顾客走亲访友时馈赠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 为方便顾客购买, 今年北京稻香村元宵销售将改变以往“800g/30个”的计价单位, 首次采用“500g/20个”进行计价。

11月22日是今年二十四节气里的小雪。按照老北京的旧习俗, 小雪前后各家各户开始腌制各色蔬菜和腊肉。因此, 民间素有“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的说法。而从中医学角度来讲, 小雪时节, 气温急剧下降, 天气变得干燥。更适宜吃一些温补性食物和益肾的食品。

据了解, 继“立秋肘子”、“立冬佛手卷”等节气产品后, 北京稻香村的24节气产品之“小雪冬腊菜”也于11月17日与消费者见面。

温情优秀作文 篇13

“有没有人可以扶我一下……我真的不是讹人的……”老奶奶坐在泥泞的路上,痛苦地揉搓着脚踝。

看来她是滑倒了,扭到了脚,很难爬起来,她的雨伞摔到几步开外。雨点无情地打在老奶奶的身上,裤子也被地上的污渍弄得脏分分的。

路上行人并不少,但大多数人都是坚决地走过老奶奶的身边,就是有人稍稍同情老奶奶,也只限于放慢脚步后施舍一束关爱的目光,没人想到把伞递给她。

我莫名地彷徨了。要扶她吗?万一她真的讹人怎么……可她好像真的疼!于是我想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办法:把伞递给老奶奶,这样,她不用淋雨,我也不会惹祸上身。

我把伞递给老奶奶。她抬头望了我一眼,嗫嚅地道了声谢。尽管是道谢,但她望我的那双眼睛却是深深的无奈与幽怨。雨那么大,没人帮她啊!

也许是心存愧疚,我一步三回头,想看看老奶奶怎么样了。一个,三个……直到第十三个人,都没人扶她。正当我准备放弃时,一个小姐姐欢蹦乱跳地走来。她想也没想就扶起了老奶奶。她纤细嫩白的手似乎有无限的力气,轻而易举地扶起了老奶奶。她掏出一张纸,递给老奶奶。老奶奶感激地笑着,擦去了手上的污水。她一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小姐姐眼睛很尖,看见老奶奶一只脚不自然,好像受伤了,就好心地说:“奶奶,你脚扭到了吗?我送你去医院吧!”

“不用了,谢谢啊姑娘!” 老奶奶微笑着说,“我家不远了。这就可以回家了!”

“我扶您吧!”小姐姐的声音依旧那么甜,虽然不大声,但非常坚定。看未,她是“好人做到底。”了。

一位妇女扯了扯小姐姐的衣角,好心地说,“小姑娘!你可以存一下我的电话,如果要证人的话。”

姑娘笑笑:“哦,谢谢!不过,不用了。”

温情作文500字 篇14

明明是散步的最佳时机,可人们却偏偏选择在家睡午觉,所以,街头的行人并不多,值班的巡警到是显了眼。鸭妈妈大摇大摆的走着,由于是第一次出来,它的孩子们也好奇的东张西望,迎面而来一个因维修不当导致的盖子破损的下水道,鸭妈妈用自己的语言提醒着鸭宝宝,可仍然几只不听话的小鸭子探下头去。

下水道里臭哄哄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把翅膀伸下去,可是’扑通~扑通~‘几只鸭子掉了进去,它们使劲嘎嘎的叫着,叫声从下水道传进了妈妈耳朵里,鸭妈妈寻找着叫声来源,发现几只鸭子在水里扑腾着,鸭妈妈吓坏了,不过生性沉稳的它,很快就冷静下来,它用了好几种方法,想救出他的孩子,可都行不通。于是只好放眼四周,只有一个高大的穿警服的男子——巡警。

它安抚好其他没掉下去的鸭子,立马脚上抹油似的飞奔到巡警身边,想着用自己的语言和他说是不可能的了,鸭妈妈急中生智,仔细地比划着一只鸭子掉进下水道的样子,一会过后,嘎嘎声越来越大,鸭妈妈知道自己出的孩子撑不住了,鸭嘴掉起他的裤角就要走,巡警看着这鸭子有些疑惑,也跟着它来了下水道口。

《钢的琴》:温情悲悯的时代挽歌 篇15

的确, 对于中国影院的整体观众而言, 这部电影是陌生的, 是被忽略了的。张猛导演的名字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 而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里, 除了秦海璐之外, 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 再加上这部电影基本没有任何的前期宣传, 《钢的琴》在全国院线只上映了两周, 就因为票房不济和档期考虑被撤了下来。除此之外, 这部电影很难用一种固定的类型去加以定义, 在文艺、喜剧、商业、剧情等关键词中左右徘徊, 观众很难对这部影片产生一个清晰的观感。所以, 《钢的琴》的票房窘境既有制作方本身的原因, 也有大环境的不利影响。但这些商业收益的成功或是失败并不能定义这部电影人文意义的成功与否。也许, 正是因为种种与时代心理不适应的现状才更加反映了这部作品的社会思考。电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情怀的幻灭, 而这部电影自身的市场失败似乎也在现实生活里证明了这种看似华丽的理想情怀的悲剧命运。

电影的故事并不算新奇, 用一句话说就是一群下岗工人自造钢琴的生活小品。前几年, 这样的故事在文学和电影领域里层出不穷, 拾荒者造飞机, 农民拍电影, 小人物的一腔激情和荒诞的创造力似乎总能博得一些眼球。《钢的琴》顾名思义, 就是小人物试图用钢铁制造钢琴, 这种简单语言结构的拆分既解释了剧情, 也在逻辑上隐喻了这种简单拆分的不合理与滑稽, 似乎是在暗指这场激情事业的失败结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 地点在中国北方的某重工业城市。这个城市在剧中并没有向观众点明, 但由演员的口音可以分辨出他们来自东北地区。这样的安排似乎也表明了创作者的理解:这类的故事和情感也可以同理地发生在中国的其他土地上, 发生在不同口音但相同身份的人们身上。主人翁陈桂林原本是当地钢厂的技术工人, 他下岗后凭着会拉手风琴的本事, 独自组建起了一支小型乐队, 每天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各种零碎散活之中, 勉强维持生活。他的妻子小菊几年前离家而去, 如今已投怀送抱于靠卖假药发财的商人怀里, 按照陈桂林自己的话说, “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 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次小菊光鲜亮丽地回归, 是为了要与陈桂林离婚, 还要带走他们唯一的女儿小元。陈桂林爱女心切, 但又唏嘘于自己的经济实力。一心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的他, 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女儿买一架钢琴, 以此博得女儿的抚养权。于是, 捉襟见肘的陈桂林开始了“圆梦之旅”, 从借钱买琴, 到找人偷琴, 连连失败, 走投无路, 最终开始了气势恢宏的造琴事业。

在这一场由亲情包裹的小人物之悲喜剧里, 镜头通过“借钱买琴”, “合伙偷琴”再到“齐心造琴”的三个环节, 向观众刻画了一个逝去的大工业时代, 以及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底层人物。除了主人公陈桂林之外, 故事里还有他的好朋友, 丧偶多年、为人老实的王抗美, 留俄的老一代知识分子“汪工”, 狡猾、爱占小便宜的“胖头”, 犯过事儿、但讲义气的“快手”, 留着毛式发型的旧时代大人物“季哥”, 还有陈桂林的女朋友, 能歌善舞、为人热心的淑娴。他们这一群人都来自过去辉煌一时的工人阶级, 性格行为上都各有各自的毛病, 家庭生活中也有各自的烦恼, 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有血有肉, 似乎就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再加上电影背景里常常出现的那两根厂房大烟囱, 横移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后, 重工业时代褪去后的生活风情画。

这种对于时代风情画的描绘以及怀旧情绪的渲染出现在电影的多处场景里。电影一开始,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笔直地站着出现在镜头前, 他们各自望向不同方向, 虽然在相互对话但都没有扭头看对方一眼。陈桂林和妻子小菊用这样子的方式出场, 既体现了他们分崩离析的感情关系, 也在画面上制造了一种戏剧冲突。小菊问他, “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陈桂林答, “别拿幸福吓唬我。”这种小品式的对话风格充满了浓郁的东北味儿, 但也契合了这种视觉上的戏剧感。电影画面里的三层内容分布也多次运用在此片中, 以开场而言, 画面远景里慢慢拉出的那两根巨大的工厂烟囱, 一方面在形式上对应了一男一女的视觉构成, 达到了一种观感上的和谐之美, 同时也在心理上暗指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年代, 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情绪和故事走向。冒着稀疏烟圈的烟囱如地方神仙一般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 各家的悲欢离合都净收它的眼底。但它只是默默地看着, 不做任何评价。因为它知道, 自己已经是时代的淘汰品, 而土地上人们所经历的欢笑或泪水也不过就是时代转型时期里的必经过程。这过程不能说其好坏对错, 只能远远地看着, 多读出一份温馨, 试着用笑去化解泪的苦涩。

另一个时代风情画的描绘发生在陈桂林拜访汪工之前, 他来到潜水池塘旁边炸鱼, 想用不要钱的鱼作为见面礼去请教汪工。对于这个画面我个人十分有感情, 作为八十年代后期生人的我们都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 但这种炸鱼吃鱼的活动充满了父母亲对上一辈人的描绘里。我的外公也是一名金属冶炼厂的工人, 在母亲的回忆里, 父亲带着孩子们去荷塘里炸鱼补贴家中伙食的故事既是心酸的过去, 但也是甜蜜的记忆。陈桂林炸鱼的这片水塘已是荒草丛生, 毫无生气, 眼看就是这段靠天吃饭的时代尾声。这里的自然环境已在奄奄一息的边沿, 看来再过几年, 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染就会将这水塘里的鱼消灭干净, 甚至那时这里还会不会有水塘都是个问题。陈桂林站在溏边捂着耳朵抽着烟, 看着泛着白肚皮漂上水面的几条小鱼, 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但也许什么也没想到。画面的远景里, 水泥高架桥上一列绿皮火车吐着浓烟轰轰隆隆地驶过, 打破了这看似平静的画面。靠天吃饭的时代已彻底被“不劳而获”的时代所取代了。马上, 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将不再是只要你劳动就可以致富, 反而是那些靠着钱生钱、或是钻时代空子的行为才会占去既得利益。陈桂林看着那几条死鱼, 也看着属于自己的工人时代的死去。

这种对一个过去的工业时代的刻画其实出现在电影的每分每秒里, 很多时候, 导演甚至是在用破坏画面的方式去打破叙事常规, 为了突出展示一些遥远而沉默的东西。在《钢的琴》里, 讲故事、表情感的, 不仅是前景里的男人和女人, 还有中景里的房屋街道、过往人群, 更还有远景里的绿皮火车, 无声无息的大烟囱。这些镜头的设计十分讲究, 有时内容完全居中, 有时人物就出现在镜头的黄金分割点上, 这种近乎舞台剧的构图设计让那个时代的风貌完美地呈现在了一幅幅画面里, 看上去甚至不像是电影, 而更像是对于一张张珍贵的泛黄老照片的动态想象。

而有的时候, 在某些动作镜头里, 人物甚至已经跑出了电影画面, 但创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关注和留恋甚至超越了对于人物关系或者动作的描述。在很多转场切换中, 镜头对于背景和环境的表现成为了主要任务。似乎相较于人物间的矛盾关系、爱恨情仇, 导演张猛在更多的时候, 是在电影里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怀念和不愿离去。镜头长久地定留在那里, 注视着没有人物的空镜头, 深情地望着远处的背景, 目送那个时代的消逝。

本文作者苏也在美国

在这种特殊的时代风情画的表现上, 打破常规的淡化前景、突出背景的手法, 自然会遭受到专业人士的诟病。而这种过度情绪化的艺术手段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后半段的叙事结构上显得不够紧凑, 情绪的连接性不强。但是换个角度看, 这种选择性的“错误”也正是这部电影的魔力和情怀所在。

相较于陈桂林涂满发胶的发型, 小元对于钢琴的热爱, 我相信, 让观众们印象更深刻的是那炸鱼的荒草河滩, 灯光昏暗的歌舞厅, 用红色油漆刷写的简单招牌, 桌球室里吸烟的叛逆少年, 绿漆墙壁旁置放的烤瓷保温瓶, 还有那成为主角的大烟囱。这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背景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饱含我们父辈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 再现了一段文化在一个时期里标志性的视觉表象, 勾起了我们现代人关于过去美好的想象或回忆。

除了在视觉上突出工业时代的印迹, 《钢的琴》在统一而温暖的怀旧情绪下, 还在音乐上表现了创作者对于工人阶级的悲悯怀念, 以及对于那个大时代的复杂情感。大量的俄国老歌和革命歌曲的使用把观众一下子拉回了那个年代。例如在一开始夫妻决裂的夸张亮相之后, 整个电影就被苏联民歌《三套车》的悠扬旋律占满。在这电影主线情绪的铺陈开张之时, 导演选择用一场雨中的葬礼介绍这个怀念过去的故事。陈桂林和他的乐队成员在雨中套着廉价的黑色塑料垃圾袋挡雨, 一起歪歪扭扭地吹拉弹唱着。这种带着点儿诗意的写实叙事中, 一种戏剧的夸张和小品式的黑色幽默怪异而温馨地结合在了一起。《三套车》的曲调在两根大烟囱做背景的画面里诠释了悲剧中的喜剧因素。最终死者家属对这首“太过忧伤”的歌曲的叫停, 《三套车》被《节节高》的欢快音乐所取代的桥段也强化了这种悲剧意味的喜剧效果。这样, 此片对于旧工业时代和工人阶级辉煌时期的怀念与歌颂, 用一种极其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动人而不造作煽情。这种在如今看来显得有些卑微的存在, 却在一种具有缅怀意义的舞台性叙述里显得崇高而伟大。

尽管这并不是导演本身的用意, 但开篇的雨中乐队让很多影评家读到了前苏联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的名作———《地下》。在那部堪称完美电影里, 也有一支贯穿镜头始终的, 看起来歪歪扭扭的乐队, 一直演奏着戏谑的乐曲, 看似与剧情毫无关系但又从未离开。同样是用普通人的演绎来描绘一个时代的风貌, 《地下》则更多的表达了一种民族的、时代的、集体的命运和坎坷, 而《钢的琴》则是用一种小人物的、个体命运的、日常点滴的关怀展现了那个失去了的美好年代。其实, 这种前苏联电影的联系和影响是有历史依据的, 中国的东北地区, 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在音乐上, 都受到前苏联的巨大影响。曾经的苏联“老大哥”对我们在科学知识、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上的参与和启蒙其实是影响了中国的一整代人。我们怀念着“中俄友谊”时期的美好, 也是在怀念那种伴随着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时期的简单和纯粹, 一种在共产主义的理想生活的光环笼罩之下, 所有的艰难困苦都附上了金色的外衣。那种相信世界是共和大同的, 人人都是平等博爱的, 生活是付出必有所得的年代是值得怀念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乡愁伴随着《三套车》的曲调, 牵动了东北、甚至是中国大部分人的情感, 那种父辈对共产主义年代的生活理想也饱含在了那悠扬而忧伤的旋律中。今天, 尽管我们的社会生存法则已经改变, 但我们只要听到那个年代的那些革命歌曲, 似乎还能回忆起那些对于共产时期的集体主义的理想画面。这也是为什么, 即使在今天这个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化的快速生活里, 还是有一群人对于苏联时期的文学, 音乐, 电影充满了浓浓的感情。他们怀念的也许并不是那个中俄共产时代, 而是自己活在那个梦境中的甜蜜滋味。

于是, 在那两根象征着过去共产革命、工人阶级辉煌的大烟囱下面, 一首首苏联民歌从手风琴里拉出, 从淑娴的嘴里唱出, 从“造琴队伍”的大合唱中喊出, 伴随着一些情绪复杂的泪花, 那些歌曲传达出一个沉默许久的群体的声音。破旧的厂房, 生锈的车间, 不卑不亢的下岗工人, 他们还活在“工人阶级敢想敢做”的美好梦境里, 即使他们也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变迁, 自己的辉煌不再, 但他们还是用一种可笑到可爱、执拗但执着的精神, 完成着自己一个集体的、满怀深情的文艺梦。用一种近乎穷途末路的智慧, 荒诞而壮烈地唱着一曲时代的挽歌。

导演张猛自己坦言, 这是一部拍给工人阶级的电影。他们的褪去发生的太快, 四十年前他们在民族和国家的命运里, 还担当着革命家和主人翁的角色, 而如今, 用“下岗”这两个词去概括这整个阶级的状态也不为过。他们现在是怀揣梦和理想的社会弱势群体, 曾经最大程度地承受了社会改革的阵痛, 却不得不再次接受被时代所抛弃的事实。导演张猛面对这个阶级人群的现状, 自身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而在反思上得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这一部弥漫着小品式的黑色幽默电影里, 其实体现了一种虚无、颓废的“反励志”、“反正能量”的精神感悟。这种有关怀旧的惆怅, 以及对于现实的无奈使得这部电影在情感上避免了廉价媚俗的煽情, 用一种自嘲的手段化解了这一社会问题原本的沉重和伤感。

这种自嘲的伤感在电影的结局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淑娴的提醒下, 陈桂林已经意识到窘迫的自己虽然是更爱女儿的人, 但也许并不能在经济上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他赌气地说, “你们啊, 都一样, 太现实了!”面对这个现实的社会, 小小年纪的女儿已经意识到资本的力量, 所以她选择, 谁给我买钢琴我就跟谁。所以, 最终即使陈桂林造好了钢琴, 也留不住女儿。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个结局, 认清了社会的现实, 看到了所谓理想的不堪一击。

现实中, 导演张猛的境遇和剧中的陈桂林颇有几分相似, 他何尝不是一个在做理想主义之梦的人呢?几年前在沈阳, 张猛去铁岭评剧团里找木材, 发现了一台斑驳破旧的木质钢琴, 至今还能发出声音。人们说,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一群文艺工作者为了省钱, 自己画图纸, 联合动手造出来钢琴。之后张猛在沈阳钢材市场买建材时, 发现了许多已经下岗的钢铁厂工人, 他们各个身怀绝技, 车、钳、铣、铆、电、焊一应俱全。这两件事情一直在张猛的脑子里打转, 挥之不去。终于有一天, 他想出了《钢的琴》这个故事:走投无路的父亲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找了一帮三教九流的下岗工人一起来自造钢琴。简单的剧本只有三十多页纸, 电影预算五百万人民币。张猛拿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给的30万奖金、韩国方面提供的50万后期制作费, 拉着秦海璐、王千源, 就在东北红旗拖拉机厂开机了。开机两周后, 人们才知道, 剧组的账上只剩下47块钱。

最后这部电影硬是在导演四处借钱, 剧组处处省钱, 演员自己掏钱的状况下拍摄完成。张猛终于在2010年造好了自己的《钢的琴》, 也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 但进入国内院线却没法挣钱。张猛就跟陈桂林一样, 终于意识到了社会的现实, 资本的力量。电影结尾处, 造好的钢结构钢琴在车间被缓缓吊出, 那气势如虹的现身, 如森林之王一般的气质让人动容, 虽然弹出的声音和高级钢琴的音准和音色都有差别, 但这架钢的琴还是如梦如幻般地完成了。结果, 这激情的事业完成后, 女儿还是没能留下;在激情的文艺情怀的实现中, 观众还是没有用票房留住这部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过百亿的传说中, 《钢的琴》和工人阶级的时代一样, 被市场快速地淘汰了。

对于中国的电影产业而言, 现在的确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大时代;但对于《钢的琴》这样的非主流的诚心之作而言, 这一定不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我不知道导演张猛对于他这腔热情的滑铁卢会作何感想, 但在电影里, 陈桂林发现偷琴行动失败后, 并没有选择逃跑, 而是选择在雪夜里, 独自浪漫地在钢琴上演奏一曲。这种极其不合常理, 没有逻辑, 荒诞滑稽的行为也许是一种口号, 一种情怀, 一种理想。此时坐在这里给自己演奏的, 不仅是陈桂林, 也是张猛本人。

最后引用剧中汪工对两根大烟囱的讲话来描述这种对已逝的理想主义, 和辉煌不再的工人阶级的怀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些话语可以看作是对工业时代生活印记的告别, 也可以看做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独白, 最终也成为了《钢的琴》这部好看但不卖座的电影挽歌:“这两根大烟囱, 在我看来, 他们是某些人成长的记忆, 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标, 但他们更像是两个被我遗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应该极力地挽留, 还是应该默默地看着他们离去。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忧伤, 似乎觉得自己有话要说, 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 社会变革, 如今为了时代的发展进程要求他们离开, 我们总还是要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 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失败, 他们也将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上一篇:爱伴我成长800字初一记叙文下一篇:梁静茹经典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