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共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硕士研究生,报考,引导机制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爆棚”景象, 各高校报名人数普遍增长, 为了掌握第一手实证资料,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笔者借助自己的工作实际,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硕士研究生报考问题而设定, 通过数据收集、资料分析、对比研究, 旨在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际情况, 评估金融危机对研究生招考和培养的影响程度, 掌握其客观规律, 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问题和机遇,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进而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实证参考。
本研究选取湖北部分高校 (以7所211重点高校为主, 包括其他部分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 的2009年应届考生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实际收到问卷2484份, 有效问卷2028份。问卷主要围绕考研的目的原因、确定考研的时间 (包括确定报考的时间、确定学校的时间、确定专业和导师的时间) 、了解报考和备考信息的途径、备考的时间、对本科阶段学习的影响、对研究生招生的希望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呈现的问题和机遇
基于实证样本的分析, 结合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的情况, 我们发现, 金融危机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直接影响是报考人数尤其是应届生报考人数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问题, 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存在的问题
1. 竞争的激烈性。
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的情况分析, 这种竞争的激烈性首先表现在报考人数的剧烈增长, 10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率达217.9%;其次表现在录取比例实际降低, 虽然从录取的相对比例看, 10年来似乎总体保持稳中有增, 甚至还有较大的增长, 但是随着各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免试生比率的大幅度提高,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指标的增加, 实际录取比例明增实降, 录取竞争激烈。尤其是2009年,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更为突出, 录取比例相对下降, 报考人数反而再次回升, 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今后几年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2. 报考的盲目性。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表面上看来目的明确, 那就是“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占据主导地位。调查中有几乎一半 (49%) 的考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选择了考研, 但到底考研能否一次性成功, 能否真正地“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难还是未知数, 他们仍然是盲目的;而且还有5.6%的考生选择了“随波逐流或家庭压力”, 比率虽然不大, 但是绝对人数不少。这些考生本身报考就是盲目的, 或者说目的不够明确, 一旦被录取, 其培养可能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同时还说明金融危机不仅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备考的仓促性。
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 一半以上 (53%) 的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报考研究生, 甚至还有16%的同学是在大四上学期才决定报考研究生, 思考和备考的时间竟然只有三四个月, 显然是仓促应战、心怀侥幸;即使是那些早就准备考研的同学, 准备也不一定都很充分, 大部分考生所用于备考时间为一年左右, 其中还要学习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 处理许多个人问题, 备考英语四六级, 撰写毕业论文等, 真正用于备考的时间屈指可数。尤其是那些临时决定报考的同学, 他们几乎没有经过系统复习, 就直接上考场, 报考仓促, 准备当然也很仓促,
4. 改革和引导工作的滞后性。
面对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教育行政部门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紧急调整招生政策、培养政策和就业政策, 缓解了金融危机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就业工作的影响, 但是也暴露出了许多现存的问题, 比如研究生扩招问题、招生制度问题、培养模式问题、研究生就业问题等等, 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改革明显滞后。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绝对数达到124.6万, 其中应届生约占70%, 几乎占到全部应届本科生的1/3, 有的学校甚至达到50%以上[1]。因此, 无论是在抽样调查分析还是在从事招生工作的实践中, 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引导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通过对考生考研的目的原因、报考专业和报考学校等方面的调查, 我们发现, 对学生报考的科学引导甚至是系统的生涯规划迫在眉睫。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面临的机遇
1. 对考生而言, 机会增加、实惠更多。
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虽然存在许多风险, 但是也蕴含着许多机遇, 对考生而言, 由于国家为缓解金融危机带给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出台了一系列对学生有利的政策, 如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考试加分制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扩大招生规模、弹性学制、鼓励报考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政策, 这些都预示着硕士研究生在报考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惠, 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2. 对招生单位而言, 生源充足、政策优惠。我
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一直存在生源不均衡的问题, 报考地区间的不均衡, 招生单位间的不均衡, 专业间的不均衡, 导师间的不均衡, 应届和往届间的不均衡, 这些除了考生自己的选择因素外, 许多是学校名气、科研能力、培养方式、国家政策倾向等因素所导致的, 而这次金融危机不仅给考生有了一个重新反思过去选择的机会, 更给招生单位带来了生源, 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关注, 能够招收到更多优秀的学生。
3. 对国家而言, 抓住机遇、促进改革。
这次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也显示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检验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在高等教育方面, 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为经济社会建设更好服务、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等,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分析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的种种问题, 抓住机遇、促进改革, 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 加快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建设。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 当务之急是为新一轮和以后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构建立体引导机制, 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引导机制构建
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有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单独命题考试三种, 但免试、单独命题考试招生人数很少, 绝大部分考生都是通过全国统考方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全部是采用全国统一初试加招生单位复试来完成。国家每年以接近120%的比例划定全国统一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 各招生单位既无降分录取的权力, 也无法对有限的生源进行选择。这种模式和制度, 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不利于高校自主权的发挥和选拔创新性人才, 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各个招生单位的总体规划, 尤其是对中、小型院校, 许多考生是通过调剂录取方式完成的,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2]。因此, 许多专家都提出了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大招生单位和导师自主权的做法, 也提出了包括改革考试制度、录取制度等一系列的方案。在现存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和制度的前提下,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首先就是要构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 的宏观引导机制。
通过实证样本分析, 可以看出有80%以上的考生是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主办的官方网站来了解信息和进行报考。而我们在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受影响的根源时, 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也是其根本因素。因此, 构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 的宏观引导机制, 首先是教育部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关注现实、深入调研、统筹兼顾, 及时出台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并且将多年总结的成功经验和政策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充分发挥政策的时效性、制度的权威性和法律的稳定性;其次, 在宏观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 积极改革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 尤其是统考科目的设置, 给予招生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再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招生计划, 在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招录方式、培养模式、费用分担等方面及时发布权威的统计和预测, 从宏观上引导考生科学报考, 避免报考的冷热不均和生源浪费现象。
(二) 招生单位的中观引导机制构建
招生单位对学校的宣传、对专业的推荐、对导师的介绍, 以及学校培养方式的改革、招生规模的调整、奖励机制的实施等信息引导,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报考的选择。在调查中, 有88%的考生希望招生单位各种信息要公开、全面。因此,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招生单位作为桥梁, 必须构建中观引导机制, 对考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
构建招生单位的中观引导机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是招生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监测的每年的报考数据、人数分布、专业设置、考试方式、录取程序、导师情况、学校特色、市场需要、就业状况等, 完善招生培养的信息数据库, 及时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 并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 出台适合本校特色的招生政策;其次, 完善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学校招生网站、报纸杂志、社会媒体等渠道, 将招生的最新政策、措施等信息, 迅速发布出去, 让考生能够及时查阅和了解;确保招生咨询系统的畅通, 报考网络在线服务、电话咨询、招生宣传等, 尤其是报考前有计划的招生宣讲, 面对面的答疑, 效果都很好[3]。
(三) 本科院校生涯规划等部门的微观引导机制构建
本科院校是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为硕士阶段打下坚实基础的地方, 没有本科阶段的引导, 学生的报考就很难跳出盲目性的怪圈, 调查中也有25%的考生希望得到本科学校生涯规划的指导, 64%的同学认为研究生报考对本科阶段的学习存在较大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和心存侥幸心理以及部分考生一心只读考研书的现状对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非常不利。因此, 要构建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必须包括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
构建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涉及不同的主体, 包括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甚至是已经读研的校友。但是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 承担重任的主要应该是生涯规划部门的教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不一定有系统的生涯规划部门, 但是几乎都存在类似的机构, 如就业指导部门、毕业分配部门, 或者是辅导员等, 因此, 我国构建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 就要充分发挥不同微观主体在硕士研究生报考中的引导作用, 把硕士研究生报考作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 首先要提高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导师, 能够及时了解本科生的实际和心理状态, 了解国家政策和形势, 从大一开始就进行系统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并将其渗透到整个大学阶段,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 理智选择考研, 科学准备考研, 顺利实现考研。其次, 要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 要把考研的目的, 考研的内容, 考试的技巧、能力等渗透到课堂上, 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如果学生为了考研而只学习考研课程, 荒废了本科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 不仅很难到达录取的标准, 即使录取了, 也很难适应专业和社会的需要, 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都不利。再次, 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部门的引导作用, 就业指导部门掌握着每年各个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能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以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学校实际和国家政策, 预测出未来的就业前景, 从而给研究生报考一个合理的建议, 引导报考者正确报考。最后, 还要发挥已经读研的校友, 或者同班、同寝室等同学的相互引导和激励作用。
总之, 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引导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立体的系统, 必须综合发挥国家、学校和老师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各自发挥所长、相互协调, 共同引导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txt/2009-02/18/content_17297923.htm.
[2]王志兵.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 (2) .
【关键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
Several Idea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LI Hong-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aduat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is issue, the quality of their disserta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by the college, for these measures will guarante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ir dissertations.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uch dissertations so a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graduate students to succeed.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1前言
杨鹏程在湘潭师院首届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大学问、大成就、大前提》中解释“硕士研究生”时这样说到:“硕者,大也。什么大?是指学问大,知识多,本事大,成就大,前途大。”“士者,读书人,知识分子也。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研究。这就是你们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之处,除了读书的任务,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生者,学生也。”“连起来讲,硕士研究生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成为有大学问、大成就、大前途的知识精英。”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其质量直接影响和综合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既能反映作者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还是能否达到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条件。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更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为今后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提供参考,对深化体育专业的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对整个体育科研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8—2011年河南省体育专业的研究生。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同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及在校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座谈,以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专业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研究论文、相关报刊文章。
2.2.3比较分析法
体育专业研究生论文质量情况和非体育专业研究生论文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硕士学位论文是人才培养的的重要标识
3.1学位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第六条指出:“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申请书和申请硕士学位的学术论文等材料。”第八条又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1〕所以,学位论文是加强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演习,是促进所学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提高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组织、写作、表达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中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们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2学位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5年全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会上指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要着力抓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尽快构建立体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2〕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3〕 。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照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学位论文是记录科研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有效媒介
毕业论文不但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记录、总结、储存他们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交流,还可以促进各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说,毕业设计不仅是对一个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院校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所以要实现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质量保证的策略
学位论文虽然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等种种原因的影响,现阶段,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滑坡”现象,体育专业也不例外。为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4.1严把硕士生的思想关
由于部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学分修满后认为学位论文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从而产生松懈情绪,为此组织研究生学习文件条例,提高思想认识。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2年9月22日发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郑大体院学位实施条例等文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4.2严把学位论文的质量关
制订毕业论文有关质量评价标准。重视文教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切实做好论文开题的工作。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题好文一半。它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是高质量的研究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开端。加大对开题报告的组织和评审力度。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从论文的最初阶段严把质量关;实行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检查了解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这样既能加强对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的控制,又能培养研究生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提高学位论文的写作水平,切实实现全程监控;加强论文答辩的组织管理。学位论文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和检验论文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广义的论文答辩程序应包括论文评阅、预答辩、正式答辩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的严谨和有效,直接影响着对论文质量的检验和把握。只要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的细节设置做到缜密而透明,必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重视。不能让论文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使部分研究生产生论文质量好坏均能通过的错觉;推行论文“盲评”制度,真正做到去劣存优,确保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当然,部分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素质也亟需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的缺乏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位论文的创新。这就对研究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素质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欠缺,造成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价值自我评价整体不高,跨专业学生在学位论文创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本专业的还要大。因此,研究生个人素质的高低,也是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3严把学校的管理关
修订培养方案,更新课程设置。我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必修课学分所占比例过大、教材内容老化、“所学非所用”、社会实践搞形式主义等问题普遍存在,限制了研究生个人兴趣发展的空间,束缚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给学位论文创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对课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既体现出基础知识的宽广度,又体现出专门知识的纵深度,更体现出新时期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周奕君在《关于体育院系学生毕业论文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提到: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学生在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或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课题时,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尤为突出。由于少数导师对研究生要求不够严格,放松对论文工作的指导,致使有些硕士论文不但质量不高,甚至可以说不合格。严格导师的遴选与聘任制度,采用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完备教育基础设施。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也是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之一。所以保证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是必要环节。经费投入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力支撑保障体系,它将全面影响和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的调控机制。这是由于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使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实验、调研、实习等环节都无法完成,甚至取消,需要的资料找不到,其结果都将影响毕业论文中有关数据获取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另外,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必不可少。
健全检评制度。构建毕业论文工作检评体系是提高体育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手段。如前文已介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制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制度以及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制度等。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措施及激励机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研究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最终能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5质量保证的努力方向
硕士论文是一次综合性考查,我们在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之后,更要继续努力,加大硕士论文的管理和改革,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5.1健全培养体系
突出研究生培养特色。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要服从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确定让研究生掌握哪些理论基础、开设哪些课程。硕士生的课程体系应该按一级学科要求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拓宽培养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打实基础。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所指出的“施行弹性学制”的意见,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我院学科发展特点,研究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为主要方面上,并建立相对应的培养体系。时间上,消除培养年限过长或过短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以保证硕士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具备一定学术价值。
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选择。产业与科研系统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地面对知识、技术创新的实际,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开发部门,更是立足于科技的前沿,它们对创新趋势、信息的掌握程度,生动而又实在的创新工作等,不仅直接贡献合力,而且蕴藏着教育的潜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生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培养过程中有多学科的交流、摩擦与碰撞,才能产生新思想的火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5.2优化管理制度
继续推进和健全“双盲”评审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随着每年毕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可采用随机抽取送审的方法,对不合格学位论文采用末位淘汰制。从1997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办的学位点评估指标中有一项工作是要求抽查部分毕业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实行淘汰制。淘汰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淘汰制本身的科学性来看,国外有非常成熟的做法可资借鉴,我国不少培养单位在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保证这项制度的科学性。
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要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和座谈,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
学位论文形式多样化。鼓励并尽量创造机会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把学生的论文和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论文和社会实践、实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团队模式进行论文写作,等等。
5.3拓展用人机制
搞好导师互聘或联聘,充分运用人力财力。聘请国内外高层次的知名专家和教授,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开发创造灵感,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解决当前师资不足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体育院系毕业论文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交桥” 〔4〕 。
5.4提供经济保障
购买相关图书资料,注册本领域最重要数据库的有偿使用帐号,使研究生能检索和阅读本领域最新的科技文献,及时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坚持每周一次的导师和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或讨论会或相关实验,尽最大努力为研究生成才创造条件。
总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它标志着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标志着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学习最后阶段的实战演习〔5〕 。保证体育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既是保障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体育(创造性)人才的保证,更是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3〕唐景莉,纪秀君.昊启迪:构建立体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N〕 .中国教育报:2005.4.14.
〔4〕周奕君.关于体育院系学生毕业论文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5(6).
1.时间:月10日―14日,每天8:30-17:00,逾期(时)不再办理;
2.地点:江苏省徐州市解放南路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体育馆;
3.报考费:推免生(不含直博生):60元/人;统考生:120元/人;报考我校MBA、MPA、工程管理硕士联考生:200元/人;
(另根据江苏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文件“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高校收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荐免试中国矿业大学的(含直博生)需另外缴纳80元/人的复试费)
4.考生范围:报考中国矿业大学或者报考江苏省外招生单位的.考生;
5.报名基本流程:
①到“交费处”核验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或“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和学历证书(应届生验学生证)并缴纳报考费;
②凭有效身份证件和交费发票在“照相处”采集电子照片,并领取《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两份;
③如果《信息简表》中信息有误,请到“信息修改处”修改,注意:考试方式、报考单位、报考专业三项数据不可修改;
④所有信息核对无误,请在《信息简表》和《承诺书》上相应位置签字,并交一份至“交表处”存档。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起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注意:下列情况本报考点不予信息确认:
1.考生报名号非“3217xxxxx”者;
2.作弊考生;
3.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未能提供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原件者;
4.非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未能提供本人身份证和学历证书原件者;
5.持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证书,但毕业时间不符合相关报考条件要求者;
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学生现场确认前未获得正式毕业证书者;
7.报考其他招生单位(非10290中国矿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125100)、公共管理硕士MPA(125200)、工程管理硕士(125600)及旅游管理专业学位(125400)者;
8.以单独考试报考中国矿业大学未提供简章中规定的全部材料者;
9.拟录取的直博生;
凡在本报考点现场确认的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本报考点现场确认公告,并按公告要求提供本人现场确认相关材料,未按要求提供的,不予确认;同时考生须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后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一、现场确认时间、地点
现场确认时间:11月10日至14日每天8:30―16:30,中午不休息。
现场确认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园区青年公寓6号楼3层多功能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0号)
二、本报考点受理以下考生的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时必须由考生本人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凡请他人代办的,本报考点一概不予受理。
1.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
考生已在“全国硕士网报系统”中填报下列招生单位且准备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在本报考点现场确认:
①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内外各研究所或各院系的考生
②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考生
③报考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考生
④报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考生
2.推荐免试生
已在“全国硕士网报系统”中填报下列招生单位的.北京地区各高校推荐免试生,在本报考点现场确认:
被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内外各研究所或各院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确定接收的北京地区各高校推荐免试生。
京外地区各高校推荐免试到以上招生单位的推荐免试生,在“全国硕士网报系统”中报考点若填报了1188中国科学院大学,但未重新报名的推免生,也须在本考点现场确认。
3.单独考试和管理类联考的考生
已在“全国硕士网报系统”中填报中国科学院大学“单独考试”的考生及管理类联考中的“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在本报考点现场确认。
三、考生准备以下相关材料
(一)考生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二)往届生持学历证书原件(包括通过高等自学考试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考或网络教育获得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该类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原件(须经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第七学期注册后,方视为有效)。
(三)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报名系统生成打印的《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信息》表格,并记住报名号。
(四)下列类别报名考生须提供的材料为:
1.在校研究生须提供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2.大三学生报考的,需提供所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准许提前毕业的相关文件复印件及学校出具的考生本人能在2013年6月毕业并能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的书面证明。
3.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须准备齐全如下材料:
①自行打印《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信息》表格1份
②考生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正反面印在同一张纸上)
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要求学士学位证书和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日期必须为9月1日前)
④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定向原单位培养的介绍信(加盖公章)
⑤2名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专家推荐信各一封(信封正面注明考生姓名,信封口密封且专家签字)
上述材料的复印件统一为A4纸张规格,现场确认时考生将上述材料按顺序整理,在咨询台处交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审核。凡材料不齐者或不合格者,一律不予现场确认。
四、考生现场确认程序
1.查验考生身份证件
本报考点使用身份证鉴别仪查验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真伪。
2.核查考生的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核查学生证)。
特别提示:报名单独考试的考生须到现场确认咨询台查验并提交上述第三(四)3条中要求的相关材料,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再进行相关报考信息确认和照相工作。
3.核对并确认网报信息:考生必须对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
考生现场确认后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照相:查验无误后,由报考点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5.本考点打印“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由考生本人签字,报考点盖章。现场确认完成,报名结束。
五、有关网报信息修改
在现场确认期间,经考生核查填报的自然情况(如性别、民族、证件号码、出生日期、考生来源等)确实有误,由考生本人提出申请,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网报信息修改:
1.考生须到咨询台领取并填写《2013年硕士网报现场确认考生信息修改申请表》。
2.报考点查验信息修改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后,方可给予更改。
考生填报的“考试方式、报考单位、报考点、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报考信息一律不得修改。
六、网上打印准考证
2013年教育部继续实行考生自行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报系统中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为:.12.25―2013.1.6。在此期间,考生务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下载打印本人《准考证》,打印纸张须使用A4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七、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安排
1.考试日期:2013年1月5日至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2.考场安排:本报考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组织考试、安排考场。
①本考点考场分布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教学园区和中关村教学园区2个考区,相距15公里,请考生务必提前一天现场查看考试地点,切勿走错。
②考生在2012年12月初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gucas.ac.cn),查询考场的具体安排。咨询电话:010-88256215,010-82640446。
③考试时,考生提前30分钟入场,请携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自行打印的《准考证》入场。
八、报考费退还
1.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网报公告的规定,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北京教育考试院不退。
2.已报名考生未参加考试,不退报考费。
3.因考生网上支付时操作不当,或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在报名结束后通过银行卡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请考生在交完报名费后不要急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给退款造成麻烦。
现场确认结束后,未交费的考生报名无效;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的考生,报名无效。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
一、培养目标及办学方式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7]57号)精神,自1998年起在企业中招收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我校特别重视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通常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即教师走出校园,课堂设在企业;学生入学不离岗,所学内容、研究的课题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报名事项
1、报考条件
(1)属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2004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按国家学位办有关要求,未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10%以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所占的比例单列,但不超过该领域当年录取总数的20%。
(3)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注意:按照学位办的有关要求,考生在报名前需进行资格自审。报考者须满足报考工程领域应具备的条件。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必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工程领域应具备的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2、报名方式与时间
全国联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资格审查表(样表)。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持资格审查表(样表)和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报考者应仔细核对现场确认时当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和“报名登记表”,认真核对并阅读相关信息后,在“诚信承诺书”栏签名确认。只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照相、缴费及确认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网上报名时间:7月上旬
黑龙江省考生报名网址:http://xwks.hlj.edu.cn 现场确认地点:哈工大(一校区)行政楼114室
现场确认时间:7月18日-21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6:00 其它地区考生报名请查阅学位中心网页:http://
3、资格审查
(1)按照国家文件要求,除考生资格自审外,对考生是否符合报考有关工程领域的条件的资格审查,由招生单位组织在录取前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学校不予录取,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2)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报考院(系)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3)在专业课考试前,考生将身份证、《报名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一并交报考工程领域(学科)所属院(系)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院(系)将《报名资格审查表》存档。
4、其它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一般应在工作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报名和考试。以企业为依托集中办班的考生报名,由企业统一组织。单独报名者,报名前必须与相关学科联系人联系,确认相关院(系)是否在考生所在地开课,并在所在院(系)备案,未在院(系)备案的单独报名考生报名无效。相关院(系)联系人见后表。
(2)报名时请认真填写“报考院(系)”一项,以此确认第二阶段的考试,具体见后表。
(3)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推荐报考,推荐单位与培养单位必须签定工程硕士培养协议。
(4)报名费:80元/科。
(5)工程硕士研究生与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内硕士生二者不得兼报。
三、考试
1、考试方式
2008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采取两段制考试入学办法。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二年。“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英、日、俄之一)运用能力测试。每部分各占100分,满分4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大纲请参见《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版)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考试(包括专业课考试和相关测试)由我校统一组织安排。具体考试科目见后表。
2、考试时间
GCT联考考试时间:2008年10月26日8:30~11:30 我校专业课考试时间:2008年11月1日
3、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申请第二阶段考试
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且符合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工程硕士录取标准的考生(语言40分;数学、逻辑、外语 30分;GCT总分 200分),可以持本人成绩单等材料向学校任一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申请报名参加专业课考试(报名时请咨询报考领域在考生所在地是否招生及报名的时间地点等事宜)。报名的具体事宜见《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考生申请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第二阶段考试的说明》。
四、录取
每年1-2月,我校根据考生考试情况,按考生成绩择优进行录取,招生名额由我校自定。录取时,考生单位或个人须与我校共同签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培养经费将在协议书中确定。
五、其它事项
1、每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2.2万—3.0万(根据委托培养单位地域和招生领域不同而确定;软件工程硕士收费标准为:1.8万元/年)。
2、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软件工程硕士为2-4年)。其中课程学习必须在1—2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半年。
3、录取工作将于每年一、二月份进行,按成绩录取。每班学员人数一般应超过20人。
4、有关准考证的发放、考试成绩的查询及录取等相关事宜,我校将及时在研招办网站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看。
六、联系方式
1、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相关领域招生联系人具体联系方式见后表。
2、哈尔滨工业大学研招办
联系人:贾云刚
周善宝
霍钢 李文彬
电
话:0451-86414004,0451-86416113
传
真:0451-86415167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邮
编:150001 网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五纬路21号110003024-62180575接收报考全国统考(不包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沈阳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沈阳市域内应试语种为俄语和日语的考生报考(不含法硕联考)
2102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招生办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斯大林路687号1161000411-87877707接收大连市户口或工作在金州域内的往届生的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报考。
接收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财经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大连艺术学院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报考。
接收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报考
210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熊家岗路28号110026024-25441672接收报考全国统考(不包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法硕联考(含各语种)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接收报考沈阳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04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寿寺街高台庙后巷28号110013024-24133522接收报考全国统考(不包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沈阳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05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工农路32号110043024-88570967接收报考全国统考(不包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沈阳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06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6号1160440411-86111234
2107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雪山路8号110031024-86275404只接收考试方式为“全国统考”的考生报考(不包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2108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招生办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七贤岭汇贤园4号腾飞3号楼935室1160230411-84795893接收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报考
2109辽宁省鞍山市招考办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园林路60号(老卫校院内科技馆一楼西侧)1140050412-2663005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鞍山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0辽宁省抚顺市招考办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辉南路41号(五职三中院内)113006024-53996961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抚顺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1辽宁省本溪市招考办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市府路8号1170000414-2848960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2辽宁省丹东市招考办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振七街兴七路48号1180000415-2536773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3辽宁省锦州市招考办辽宁省锦州市解放路五段24-1号1210000416-2850991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锦州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4辽宁省营口市招考办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新华路南一号1150030417-2806645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5辽宁省阜新市招考办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矿工大街36号1230000418-6010040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接收报考阜新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6辽宁省辽阳市招考办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新兴街72号1110000419-3667786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7辽宁省盘锦市招考办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市府大街8号1240100427-2824893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8辽宁省铁岭市招考办铁岭市凡河新区泰山路商业88-10-2111024-79792811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19辽宁省朝阳市招考办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凌河街四段483号1220000421-2620661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20辽宁省葫芦岛市招考办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新区龙湾大街3号1250000429-3100305接收报考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考生。
2121辽宁大学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110036024-62202349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22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1160240411-84708338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强军计划考生报考
2123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110870024-25496237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24东北大学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110004024-83681389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强军计划考生报考
2125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中路185号1140510412-5928178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2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1230000418-3350462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27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大连市凌海路1号1160260411-84729493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28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17#110161024-88487057
2129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110013024-31670100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30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1160440411-86110153
213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110847024-31207065
213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110016024-23986089
2133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黄河路850号1160290411-82159070
2134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1160250411-84710347接收报考本校单独考试考生报考
2135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1160280411-84106587
2136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1160340411-86323616
2137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110168024-24692889
2138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110034024-86592979
2139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招生办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100号1160010411-82635860接收报考大连市招生单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应试语种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考生
2140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招生办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沈阳路139-1号1160110411-83683522接收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等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毕业生的全国统考和管理联考类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专业的报考
【甘肃硕士研究生报考点】推荐阅读: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2-26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12-02
怎样报考硕士研究生12-12
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07-22
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计划书02-26
自考毕业生如何报考硕士研究生09-17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11-01
江西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10-22
浙江财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须知01-23
报考硕士工作证明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