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一、内控管理制度原则的宣导
1、内控管理法规制度及集团内控管理规范的讨论、制订及宣导工作计划的制订。
2、按照宣导计划,组织对集团相关管理人员实行宣贯
3、对宣贯结果的跟踪
计划实施时间3―4月份
二、制度系统的整理
1、自查阶段。各部门应于20xx年5月底之前完成本系统内自查工作,对各自制度流程与上级管理层在重大事项方面的对接情况进行梳理、完善,建议形成书面报告。
各地区自行组织门店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对各自的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对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分析和梳理,将重要业务现有的政策、制度与风险进行对比,查找内部控制缺陷,编制风险清单。
2、检查阶段。在集团内审委员会领导下,由集团内控部牵头,将各部门相关人员及地区相关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各部门制度、流程自审结果复合;按照内控工作原则,对相关制度修订。报集团重新颁布执行。同时,整理内部控制缺陷,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内控措施,并上报内审委员会。
3、问题披露阶段。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文件的要求,针对相关检察部门报告(如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监察部门的监察报告,人力部门的处罚报告等)揭露出的问题,查找相关制度、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对制度、流程进行修订、升级。
4、落实阶段。制度联合工作组,针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执行部门的执行过程抽查并收集制度执行反馈信息。各部门及各地区公司根据内控结论情况,进行部门或地区公司内控制度的完善,机构、人员和岗位的调整等。
5、评估阶段。针对制度执行结果及反馈信息,针对制度、流程修订的过程,应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评估,对改进落实情况进行持续关注。
三、20xx年的预算跟踪工作
根据集团批准的20xx年度预算,按月序时跟踪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针对预算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按照以下情形跟踪、评估,并出具审查跟踪报告。
1、审查预算执行单位的控制方式。
2、审查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审批过程。
3、审查预算执行中的重大差异。
4、审查预算变更的允准过程。
5、其他情形。
四、集团考核指标评估工作
1、搜集各部门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
2、对考核指标及标准与制度的衔接情况进行评估。
3、对各项考核指标间的衔接情况开展评估。
4、对评估结果整合、分析,向内审委员会报告。
5、建议考核指标的调整及升级。
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对内控措施的设计, 二是内控措施的实际执行。具体地说, 内控设计一定要在合法合规, 符合自身经营特点、业务模式和可能风险的基础上, 全面覆盖经营管理活动, 到达约束全体员工、保证经营活动有序进行、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内控措施的执行则可采用“穿行测试”对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即通过一项经济业务过程, 了解内控过程被执行情况, 并进行评价。实践证明, “穿行测试”的结果可靠性较高, 可以广泛应用。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设现状
(一) 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受地域、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基层医院规模较小, 内部控制建设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薄弱, 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轻管理, 重技术”的观念根深蒂固, 认为医院以医疗技术为支撑, 以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宗旨, 只需要追求医术的卓越、病人的福祉, 内部控制只是工作之余拿来“做面子”的工作, 不必纳入医院整体发展战略, 导致医院文化软实力长期停滞不前, 内部控制工作亦逐渐失去作用。
(二) 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是对财务运行状况的再监督, 对于精细化管理医院会计制度、减少医疗信息失误、提高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 对医疗机构会计系统、审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必须清晰认识自身问题所在, 积极调整单位内部政策, 以适应医疗政策大环境。但由于医院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缺乏可靠的监管手段, 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医疗机构的财务状况本就复杂, 牵涉众多, 若是审计监督也无法落实执行, 将极易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造成财务资金周转中断。
(三) 问责机制缺乏执行力度
医院由于其组织架构的特殊性, 在责任主体的设定上模糊不清, 没有形成规范化的问责制度流程, 领导层所管理的内容交叉联系较多, 工作经常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导致出现问题时互相推卸现象频发。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对市场竞争机制运作方式把握不到位, 对能预见的风险缺少评估能力, 导致医院不仅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 也难制定出适合医院实际经营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三、加强现代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一) 内控环境优化,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对所处环境的分析是实现内控的基础, 如内控环境辨别不明, 内控效力就很难发挥出来。所谓环境因素, 具体表现为组织架构、管理者思想意识、文化精神、经营风格、岗位分工。所以, 医院在不同经营时期要分别考虑不同的内控环境, 以推动内部控制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同时,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医院必须结合实际经营状况, 成立内控风险防范小组, 科学设定风险指标, 及时找出各环节风险点, 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 以此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 对于牵涉医院各部门, 贯穿经营各环节的节点, 要设定风险控制目标, 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 在风险评估系统建立期间应注意明确风险评估的重点, 采取动态的风险评估, 并持续跟踪风险评估结果, 以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辅助医院最大限度规避经营风险。
(二) 完善内审监督, 确保会计核算透明
首先, 要全方位调查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状况, 获取准确度高的数据资料, 为给医院制定有效的规避风险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医疗机构财政收支的透明度, 也方便对单位财政与债务进行实时监督。其次, 要建立预算编制与决算管理机制, 以约束工作人员的审计行为, 限制财务部门的开支权限。医疗机构可以先进行内部自查, 自我评价与反思, 然后由审计部门组织考核, 可以采用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方式, 这样层层推进的监督评估体系, 能够有效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保障医疗机构财务状况的高效运转。
(三) 落实问责制度, 明确规范权限范围
问责制度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的依据, 它强调责任主体与事故责任的紧密结合, 对责任执行分析、权责范围界定以及绩效考核评估, 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 医院在制定具体制度时, 应注意下述几点:一是要以权利与责任相对应为基本原则, 结合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等具体特点, 对问责原因和问责的事项进行全面细致的文字描述;二是要对医院相关部门依据问责程序、政治和道义方面的问责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出具带有效力的文件;三是要强化责任体系, 明确责任主体及其主要责任。也就是说, 要从医院管理层到各部门、再到各科室、逐渐细化, 真正落实权利范围。
参考文献
[1]兰娜.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 2014 (05) .
[2]徐浩杰.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探析[J].企业导报, 2012 (20) .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以及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管理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财务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而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是医院经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我国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的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发展的优质、长效和经济。
一、内部财务控制管理概述
1.内部财务控制的含义
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指的是组织在控制理论和信息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常规财务活动的信息分析、输入、加工、输出以及反馈等动态过程及财务目标进行调整和控制,并通过沟通、合作将组织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结合统一,从而确保财务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管理活动。
2.内部财务控制对医院管理的意义
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实施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内部财务控制有利于增强医院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确保资产等的安全。
(2)内部财务控制有利于规范医院财务管理行为,防范财务管理方面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3)内部财务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压缩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内部财务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对各科室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强医院的管理工作水平。
二、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准确认识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医院自身的事业单位性质,导致我国大部分医院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缺乏准确、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往往片面的认为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就是财务部门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内控制度,而忽视了其在医院整体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导致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不能充分地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2.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在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工作时仍是行政指挥为主,缺乏统一、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部分医院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内容笼统、可行性不高、执行力度不足,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充分的审计监督,从而导致财务内控制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和阻碍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效果。
3.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医院在财务内控方面人员配备不充分,许多财务内控人员是由财务人员或相关人员兼任的,他们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知识储备不足,内容、方法等了解不透彻,且对行业内的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掌握不足,从而导致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不顺利、不全面,严重影响到财务内控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目前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财务内控工作水平,从而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1.强化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
医院领导层要认真学习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理论、目标、内容等,了解和认识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视,提高财务内控意识,加大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完善人员配备,从而更好地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医院要遵循国家颁布的新医改要求,结合《会计法》、《新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要求,强化对各项财务活动以及各部门日常报表的控制和复核工作,加大对医院各项成本控制以及资金管理,严格落实和执行“日日清、月月结”的会计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效果,避免和减少挪用、坐支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3.积极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要积极加强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养,通过实施在职学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以及职业深造等措施,增加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储备,强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对医院财务管理新方法、新模式、新制度等的认识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还要积极选聘那些专业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专业人才加入到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从而更好的增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级医院要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强财务内控意识,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素质,从而不断加强医院在财务内控工作以及整体经营管理上的水平,有效推动和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化和可持续化。
参考文献:
[1]李多.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23):172-173.
[2]蔡毅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4(02):191-192.
[3]高殿杰.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204+222.
[4]李淑挺.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47-48.
【篇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告
20XX年全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中心工作,以创新的工作思路、科学的工作方法、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作用,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财务收支和项目资金审计,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全年计划对4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常规审计,对财务收支、项目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及票据、物价等就地开展绩效审计。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项目资金规范管理方面入手,检查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规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
二、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
科学分析和梳理审计结果,有效发挥监督与服务职能,立足发展,着眼整改,充分运用好审计结果。加大审计后续跟踪力度,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所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整改过程中,注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内部管理规范有序。同时督促未被审计的单位对照其它被审计单位暴露出的问题,组织自查整改。
三、推动内部审计交流,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加大对本系统内审工作的力度,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强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本系统内部审计的能力。
加强与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新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努力提高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今年计划请审计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四、强化内审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审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而公正地履行审计职责。
【篇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告
一、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在工作中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程序,克服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
2、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医院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因此,医院内审工作要从医院的经济工作中心出发,重点着眼于对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事项。
3、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使审计计划要和我院的经济工作计划在时间上错位半年,使审计计划能确实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更新审计人员整体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只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了,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工作层次
内部审计对所审查的活动向院领导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医院。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审计工作不能停留在揭露问题上,要站在医院发展的前沿,立足于纵观全局的基点上,扣紧为医院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服务、促进医院经济健康,树立起服务第一理念,采取参与式的审计策略。尽可能地对被审计的科室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提供咨询意见:主动请求被审计科室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建议;为医院加强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成本管理审计为重点,强化审计经济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被推向市场,医院的生存不再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市场对医院的接纳程度,取决于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市场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向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医院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源耗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医院之所以必须注意成本是因为每增加一元的成本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减少医院的收益,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成本问题解决不好,医院的效益就没有保障,竞争力也会变得低下。因此,内部审计要把医疗服务成本作为基本审计,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大问题,找到损失浪费的主要表现、症结所在,做好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医院有效节约与合璎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我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要联网,使医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以纸质账簿为载体的财务审计转向以业务、管理、绩效审计为主。通过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资料,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我们科室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立足内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能够为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三】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告
一、基础建设
xxxx年是我院迅速发展的一年,医疗、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科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审计局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规范了审计工作流程,按照xxxx年审计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对院内各经济项目的监管。
2、参与制定了医院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在审计部门单独成立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4、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1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院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参加审计厅、市审计局、市卫生局规财处召开的培训班,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市第九医院、江西省精神病医院等审计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
三、具体审计工作
1、参与后勤维修审计
随着医院业务不断的扩大,后勤管理部门所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规章和措施,对零星维修每月审计一次,对基建维修的每个项目都进行审计,截止到6月底,共为医院节省开支1000余元。为推动医院的后勤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参与财务收支审计
做好医院财务账面审计工作,为保证医院财务账面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我科室配合审计局对医院xxx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整改,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制度,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参与各项招投标工作审计
随着医院业务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求,我科室切实加强了对单位采购活动的监督,尤其是对药品、医疗器械等招标采购,进一步预防了商业贿赂的发生。在这半年工作中,单位六个项目的招标工作,我科室全程监督,严肃招投标纪律,较好地保证了招标过程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地顺利进行。为单位节约资金万余元。
4、参与物价审计
为了加大医疗收费的监督,我科室每个月定期对出院病历、运行病历及药房处方批价的情况进行检查,截止到6月底,发现20多份出院病历,30多份运行病历存在“三单不符”的现象,并及时做出了整改。
5、参与专项支出审计
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半年来我们开展科研经费审签10项,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四、工作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不断得到完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合理的人员配置和人员结构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院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拓宽审计范围、完善制度建设等对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医院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企业健康成长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1997年3月1日签署了中华人同共和国卫生部第51号令即《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二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应设置独立的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护了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也存着许多善待解决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 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活动。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础是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状况了有些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有些医院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没有具体工作目标,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职能和作用认识的错位,使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成为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
1.2 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财务知识,更掌握经济学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市场学、管理学以及工程技术等等。但目前,内审人员队伍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从数量上来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是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显老龄化;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的,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范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1.3 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医院财会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帐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势形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
1.4 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2、解决当前内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2.1 内审机构独立。
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我们不能固执得认为内部审计在单位中高于一切,这必然不利于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不利于管理,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与是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2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从医院角度来讲,单位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3 拓宽审计范围,发挥审计作用。
“有为才有威”,现行医院内部审计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部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树立起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威信。
2.4 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
(2012—2015年)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大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医院感染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目标。
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主导,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突出重点、科学防控,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到2015年,逐步健全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形成比较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到2015年,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感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到2015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实施科学、有效监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到2015年,100%的三级医院、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部(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2.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有所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专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3.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医疗机构切实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针对重点部门(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和导管室等)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采取一揽子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并落实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发展需要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不断更新并细化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责任,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指导评估、督导考核等工作,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明确医院院长是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配备数量适宜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要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同时,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医院感染管理涉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药学等多学科,在医疗机构内涉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检验部门、药学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各临床科室多个部门。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在现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覆盖三级医院的国家级医院感染监控网。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制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本辖区内覆盖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网,定期公布和反馈本辖区医院感染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本辖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设。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球行动,掌握国际动态,学习、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与国际社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科学研究、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机构要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区、市)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展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细化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分步骤、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1.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可以追溯到1996年, 根据当时颁布的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要求 ,各公立医院纷纷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 这一制度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雏形。 在此之后经过不断完善, 管理层逐渐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历经10年,在2006年出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一规定的实施对于维护医院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堵塞医院管理漏洞、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续的医疗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0年伴随医改政策国家出台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之后,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日渐紧迫。
1.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颁布实施以来,给作为事业单位特殊分支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已经实行了8年,但是这一规定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缺乏对公立医院整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办法,以及对公立医院合同签署的控制。 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管理层在管理上更侧重于医疗质量,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等都影响着内部控制规定有效发挥。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的公益性和复杂性,需要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由简单的财务控制拓展到全面管理的内部控制上,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职能的发挥。
2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
为实现公立医院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既要全面还要突出重点,既要合理严格控制支出,也要严密监督各项收入;既要控制资金的流向和安排,也要控制各种资产的使用和消耗。因此,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摒弃单一和单向的思维,应全面、主动、有度地对医院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
一方面是重点科室的控制,从《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内容上看,公立医院的重点科室包括:预算编制的、货币资金收支控制的财务部门;涉及药品、物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的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部门。 另一方面是重点环节的控制,包括收入和支出活动的控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采购流程的控制;物资、材料的出入库管理;设备的投入产出分析评价;对外合同的签署和论证等。 这些都需要一整套有效地管理制度来控制监督实施,如“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及核算制度” “授权与审批制度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 等 , 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均衡, 在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做到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
3基于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完善
在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发挥公益性职能的大背景下,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也应当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基础进行完善。
3.1 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公立医院应遵循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管理结构,以各管理委员会为主要形式进行决策和监督, 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尤其是“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项一定要经集体决策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执行力。
3.2 完善公立医院风险评估机制 ,控制 运营风险
公立医院的风险广泛存在,包括财务风险、服务风险、舆论风险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主要是财务风险,涉及到举债建设、 融资采购、坏账损失,公立医院应当建立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并结合外部环境和管理要求及时对风险进行重估, 使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降至最低,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建设 ,引入中介机构评估
2011年颁布实施的 《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 》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外部动力,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内部动力缺乏, 借助外力是有效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必然。 通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和建议,使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更加公平和专业,公益性职能得到进一步体现。
3.4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提高内控部门的执行力
完善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承担着病人信息、财务核算信息、 行政管理信息和管理决策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运用功能,内部控制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 实时化, 尽可能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使会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
4结语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现状;问题;趋势
O、引言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以及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以及适当有效,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监督以及评估管理措施。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医院经营风险的控制,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系统、规范以及协调有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措施。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现阶段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整体势态较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现状:
(1)医院內部审计得到重视,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断完善。随着医院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医院的经营业务范围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前形势下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医院管理以及服务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按照《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成立了全面的、独立完善的能够有效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机构,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医院内部审计职能不断转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内部的管理方式、经营模式以及医院的利润分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无形之中也推动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转变。随着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已经由传统单一的经济监督职能转变为集汇总、分析、评估、考核以及风险预警为一体的服务导向型的综合管理工作,这对于促进医院经营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审计工作管理理念以及工作方式不断更新。随着审计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大部分医院能够及时结合医院审计理念实现审计工作方式的创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方法不断完善,信息化的医院审计工作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而且作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要内容的数据收集处理模式以及审计平台式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这都有效的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工作质量。
2、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现状较好,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机构通常由医院的财务部门或者是其他部门负责管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的设置情况、经费投入以及人员调动一般处于医院其他部门管理之下,当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与医院的管理部门出现利益冲突时,经常会出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医院的审计也通常会收到医院高层管理者的掣肘,这就导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相对较差,也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初衷也难以实现。
(2)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与医院实际经营管理状态的切合性较差。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机构设置、管理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主要是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设置,但是由于不同医院所处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差别较大,这就导致审计工作与医院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出现较多困难,审计工作的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修养有待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对于从业人员能力水平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理念也处于更新完善之中,对于从事医院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再教育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专业知识的不全面以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导致医院内部的经营与业务审计工作水平难以继续提高,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3、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研究
(1)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在当前医改深入开展的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将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与财物部门或者是其他管理机构分开,明确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此外,应该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详细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具体工作落实细则,建立全面的医院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工作流程以及具体审计程序,同时结合相应的激励制度,保证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丰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手段。在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应该实现工作方式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借助于先进的内部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管理,借此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工作精度与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管理的精细化。
(3)延伸拓展医院内部审计的阶段以及覆盖范围。下一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应该重点针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审计的转变。进而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医院内部管理、防范风险、优化决策以及强化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此外,对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该进一步拓展,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医院的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于一体的全面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4)进一步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该重视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借助内部审计理念的普及教育提高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拓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此外,应该重视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依据《职业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以及《审计工作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培训教育。
结语
【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11-07
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制度06-24
医院科室内部审计报告11-16
医院内部管理改善方案11-30
医院内部人才培养制度12-15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10-10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0-31
控制医院感染制度12-02
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06-04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