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活动背景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节活动背景(精选8篇)

读书节活动背景 篇1

一本看了让你不再郁闷的书!

《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不仅抽丝剥茧般厘清复杂表象下的内在规律,点明当今世界经济动荡根源,更站在理性角度,为悲观论者指明希望,从而有理由相信——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更是从混沌中看到光亮的希冀所在。

内容简介: 通货膨胀、房价高企、汇率升值、战事频仍„„波谲云诡中,一切乱象追根溯源,有其发源地。《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一书,从证券市场,到中国经济;从货币战争,到国际风云,直至晚清以来的历史盛衰。

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内容非常广阔:金融、经济、政治、时事都有所论及。涉及内容非常广阔,但读后不觉得是泛泛之谈,内容都是深入浅出,分析全球政治经济,回顾与展望,客观而且深刻,读后意犹未尽。

1、本书开篇分析A股近十年来牛熊的前世今生,观点独到,分析精辟。让后来者对A股市场的结构有深刻的了解。影响A股市场运行的因素涉及到政策、资金、制度等,本章都详细地作了分析。最后还为读者给出了中国未来一轮牛市发展主导因素。

2、中间部分对包括:GMO公司《中国的红色警报》研究报告、美国如何通过“次贷”向世界转嫁危机、中国是否应出手“救”欧洲危机、应对美国汇率施压之策与人民币汇率调整战略等做了非常深刻和详细的分析,使读者对国际格局和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有另一番的见解,而不

同于平时所谓“专家”的见解。

读书节活动背景 篇2

1.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从文化形态上说, 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的构造和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 它是校园文化外在的表现, 是其他文化形态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指学校日常管理中形成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活动时校园主体之间形成的活动准则;精神文化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校园风气和精神风貌等, 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 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

2. 读书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馆是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 激发人们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确立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人生观的阵地。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书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纽带, 是人类文明的阶梯, 读书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知识, 发展人们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 提升精神世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居住在全球各地的人们, 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 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 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都能保护科学产权。”那么作为高校图书馆, 如何发挥其功能为学校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呢?如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围绕“世界读书日”这一重要主题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如举办图书修补活动, 增加了大学生的爱书意识;邀请专家学者做客“名家讲座”, 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志愿活动, 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各项管理与服务中;组织“书山寻宝”图书检索活动, 锻炼了学生的图书检索能力;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升了大家互相协作的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 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 对其日后的成长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各项活动的开展及对读书节各项活动的优秀表彰, 有效地推动了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读书节成功举办的主要因素

1. 形式多彩多样

第一, 知识竞赛。以“一战到底”命名的知识百科擂台赛, 不仅从题目上吸引读者的眼球, 更能够给读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比赛测试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习和阅读兴趣。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 促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第二, 名家报告会。办好读书节, 绝不能忽视名人的影响力, 邀请书画界、文学界等名家为学校师生作报告会, 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近年来, 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邀请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 西安市文联副主席, 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等多位名家助阵读书节, 为全院读者传经送宝, 营造读书节隆重气氛。

第三, 书山寻宝。通过组织读者参加趣味性图书搜索活动, 锻炼了同学们检索图书的速度与能力。以趣味性活动及奖品鼓励等方式吸引读者参与到读书节的活动中来。

2. 惠及师生读者

西安航空学院举办的名为“书香航苑”的读书节, 每年都会根据学院的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特色主题, 如“浸润书香, 奠基精彩人生;潜心学问, 助力扬帆远航”“读经明理恢弘人文精神, 探本溯源打造学科基点”“走进红色经典, 弘扬航空精神”等。特色鲜明的读书节主题, 围绕着学院的文化建设, 为师生读者提供以人为本, 惠及读者的阅读推广和资源服务活动, 让大家深切体会读书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3. 发挥读者协会的职能

读者协会本着“品读书籍、丰富人生、文化传承”的理念, 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 利用图书馆各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密切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 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 促进我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素质教育, 建设书香校园, 繁荣校园文化。读书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读者协会的组织与协调, 读者协会以其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桥梁的地位, 在读者中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 并能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图书馆, 为图书馆组织读书节活动起到重要帮助。

三读书节活动需要定制长效机制

1. 长效发展

由于一些图书馆缺乏长远的规划, 导致读书节活动的举办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还有一些图书馆希望通过一次活动的举办彻底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 改变阅读风气, 这是不切实际的。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读书节期间读书, 非读书节期间不读书的错觉。归根到底, 读书节是图书馆提供特色服务、读者服务以及构建图书馆文化的一种方式, 是图书馆业务的延伸, 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 针对院校读者群体的特点, 连续开展具有特色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并持之以恒, 合理规划, 既能掀起轰轰烈烈的读书浪潮, 又能使读者持续保持阅读的激情, 使读书节活动的影响力经久不衰, 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得以延续和升华, 从而使读书节活动能长期有效地发展。

2. 力争创新

举办读书节活动要扩宽思路、力争创新, 符合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 知识的凝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 是学生扩展知识、拓开视野、实现人文素养的第二课堂, 因此, 在引导学生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 读者群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很大的差异, 那么图书馆读书节在搞活动的过程中, 不论是形式或内容, 都不能一成不变, 要勇于创新,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延伸服务

图书馆读书节的延伸服务, 图书馆应将读书节活动期间形成的声像和影像资料制作成光盘, 可以在本馆进行借阅, 也可以给兄弟院校借阅, 供院系、学校等单位集体学习之用, 从而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同时, 还可以将其内容制作成专题宣传板、手册等形式, 营造校园文化, 并向社会人员发放, 起到宣传院校的作用, 此外, 也可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到高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来, 提升学院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扩大知名度, 从而受到全社会的肯定。

四结束语

图书馆既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 又是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因为它本身馆际网络联系与情报交流, 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 可以为需求者及校园内各层次人物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与文献资料, 被称之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图书馆除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向读者宣传、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信息服务外, 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节活动推广图书馆资源及服务, 重视环境育人, 加大文化阵地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锻炼学生品德, 熏陶读者情操, 开拓大家的创新意识, 同时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不仅限于图书的借阅、文献的传递, 而是在传统的日常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设施等条件, 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这一有利的育人环境延伸服务内容, 如今各高校围绕“世界读书日”这一主题开展的,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奇多样的读书节活动, 是图书馆服务内涵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活动的举办, 陶冶校园师生读者的情操,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最终实现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读书节,校园文化建设,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海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机制构建[J].图书馆建设, 2012 (5)

[2]李光焰.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图书馆的改革思路[J].现代情报, 2004 (5)

[3]马江宝.读书节活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践行与思考[J].晋图学刊, 2011 (9)

在活动中读书 在活动中成长 篇3

摘 要: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活动;成长;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81-01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 “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如我在上一则关于即兴演讲的口语交际的时候,采取的就是比赛选拔形式。学校正好要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每个班级的名额有限,我们班这次的口语交际比赛前五名直接获得资格。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由于准备冲分,竞争激烈,这一次的即兴演讲小比赛我们班级中人人都发了言。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与活动准备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2、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三、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语文《负荆请罪》一课,我在上这一课进行分角色表演时,就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们采取以小组为单位,除了书中所说的廉颇、韩勃、蔺相如之外,又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添了一些人物,如:蔺相如的马车夫、侍卫等,这样就能让大部分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

四、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参考文献:

[1]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系列)》.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8月1日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_读书活动总结 篇4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1

单位的读书活动开展以来,自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读过许多书籍,并写出了读书心得体会。此刻驻足回首,感慨良多。

首先,真实的感受到鲁迅以往说过的那句话的含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自我平常总是感觉很忙,但却说不来都忙了些什么。尤其是想要做些什么事的时候,总感觉没时间去做。单位的读书活动让我明白,只要自我努力去做,时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的。当自我犹豫不决时,坐着发呆时,时间就已经被我们无声无息的浪费掉了。

其次,感受到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以前也读过不少书,但都是随着自我的喜好选择书籍,更谈不上用笔记录下自我的读书心得体会。由于单位的读书活动要求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我就需要对自我要读的书进行慎重选择。每月选出来的书都是对提高个人素养有帮忙的书,在写过读书心得体会之后,更是感觉自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再次,对自我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意义很大。经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谁动了我的奶酪》、《职责胜于本事》等书籍让我明白工作中要有职责心,要以完成工作目标为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也让我发自内心的体会到职责心和工作中的进取主动性的重要性。《颜氏家训》告诉了我提高个人修养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付诸行动。读书活动让我发现自我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我。

第一,不管有没有单位要求,要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深入内心。

第二,把自我从书籍中体会到的优良品德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且不断提高自我的本事。

第三,平常也要多读一些报纸、文章类的东西,能够使自我的知识面更为广阔。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进取主动的去学习,不能一向处于被动状态。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除鄙见,开茅塞,获新知,变聪慧。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不朽的精神。所以书籍永远是新的。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并且要有“一潭水”。书本是最好的教师,读书是最大的乐趣。读书还要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日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很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教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学习型社会供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等。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找准自我的人生坐标,找准自我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让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使我百读不厌。仅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仅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教师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一天喜读书不难,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实现梦想,但首先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仅有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指导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应当是学习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关系。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知识的收获者。应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我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更新,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书,用心育人。

师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先行者,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并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甘愿奉献,自强不息的骨气。教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3

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学识就渊博,书读多了,就有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他就与众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呢?是气质,是修养,是人品,是浑身流溢的书香味。“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爱读书的人的写照。

爱读书的人,不管走到那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他可能貌不惊人,但他有一种内在的气质:幽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那是静的凝重,动的优雅;那是坐的端庄,行的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的混合,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迷人,像花一样的绚丽……。

读书是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书,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品味,不一样的品味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选择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因而演绎出一道人与书的风景线: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他们比较注重思想性强、有哲理、有深度的书。书提高了他们的人生境界,使他们生活得很充实。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他们喜欢读唐诗宋词,读古今中外优美的散文,在悠哉闲适中修身养性,铸就淡泊平静的一生。这样的人像似一首诗,清新素净,可爱可敬;

还有的人,读书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或者只是附庸风雅,他们热衷于缠绵悱恻的言情故事和影星、歌星名人的花边新闻。他们比较实际,有点儿俗气,但好在他们毕竟读点书,能通晓一些事理。

喜欢读书的人,学历可能并不高,但他必须有文化修养。有文化修养的人大都知书达理,处事冷静,善解人意;

经常读书的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来。异常是在为人处世上也会显得从容、得体;

经常读书的人,一般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而每一个结论会经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是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经常读书的人,他们有高智商,做事会思考,恰到好处地应对未知;

经常读书的人,他们能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地拒绝盲目;

经常读书的人,他们做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很少犯错误。这些都是平时乏读书的人所欠缺的。

爱读书的人都很美,有些爱读书的人还美得别致:

因为他爱读书,足以怡情,其怡情,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因为他爱读书,足以博彩,其博彩,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因为他爱读书,足以长才,其长才,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一个崇尚知识的社会阳光灿烂,一个热爱书籍的民族活力永驻,一个善于引导读书的学校宁静和谐,一个勤于阅读的人生绚丽多彩。

读书直接促进着一个人的成长提高,读书拓展着一个人的人生宽度,读书涵养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我们几乎能够说,读书是万能的,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

朋友们,让我们都捧起书本,读书吧!用一颗豁达的心去读书,才能体味书中的微妙之处,汲取书籍中的养料。一本好书,相伴一生。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而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我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而最大的悲哀,则是临去的刹那才发现自我从未与书交过朋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相信爱读书的人都是美丽的,我喜欢读书,我更喜欢爱读书的人!我赞美你———爱读书的人!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4

_日,在_实验学校开展的“蓓蕾读书工程”活动,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观摩了四位教师风格不一,各有特色的课,以及听了的关于课外阅读课的报告,我受益匪浅。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教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不仅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高蕾教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桂花教师幽默的语言,刘淑慧教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以及代尊荣教师的举止大方,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勤于记读书笔记,注重表达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几点:[由整理]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明白的社会资料、热点问题,又文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我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资料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经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本事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资料,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我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并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并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能够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本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所以,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我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我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十分重要。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教师的引领下,文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能够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经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我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忙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很多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本事。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忙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能够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资料发表自我的体会、见解,进取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我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经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书,就像我们人生这条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鲜花,你采撷的越多,生活便会越丰富多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很多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本事。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忙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能够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资料发表自我的体会、见解,进取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我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经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书,就像我们人生这条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鲜花,你采撷的越多,生活便会越丰富多彩。

中学读书活动总结5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两个方面的坏习惯时常困扰着我:一个是遇到问题时,习惯用老经验、老方法去解决,主动思考不够,危机感不强,属于思想懒惰,我概括为:知难行易;另一个是完成工作任务时,目标、方法和途径很明确,但实际工作动力不足,节奏缓慢,属于行动懒惰,我概括为:知易行难。这对坏习惯,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带有必须的普遍性,但却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拦路虎。为寻找一个适合自我的方法论,近期我先后读了两本书,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一、学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第一本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仅有几十页纸,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里面的故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书中有四个主人公: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四个共同生活在一个迷宫里,以奶酪作为生活追求的目标。有一天,他们发现习惯了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奶酪突然不见了!应对变化,每个人的反应截然不一样:嗅嗅、匆匆立刻投入到寻找奶酪的征程,并且很快找到了丰富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唧唧下定决心,加入到寻找新奶酪的行动当中,最终也找到了属于自我的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原地怨天尤人,终无所获。

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迷宫”代表了我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而“奶酪”则代表着我们努力奋斗、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外在的变化是一种必然,平时要勤于思考,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并在变化来临时从容应对。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多种岗位的工作经历,无论从事什

读书活动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么工作都要时刻充满工作活力,坚持危机意识,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进取的行动,并像“唧唧”一样正确对待外界的客观变化,不断进行心理调节,找准自我的定位,把心态与外界变化调整到同频共振上来,简单地说就是“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自我”,以最好的心境去工作和生活。

仔细想来,我自我以前也曾扮演过“哼哼”的主角,喜欢在安定的环境中有条不紊的做好自我的事情,躺在自我的那块奶酪上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缺少主动思考、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谁动了我的奶酪》恰如一部思想上的永动机,时刻提醒我思维观念要始终坚持动态变化,更要坦然应对和理解各种变化的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仅仅要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同时,更要对工作资料、工作对象的细微变化做到未雨绸缪,超前思考、主动思考、提前预判,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到位。学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二、学罗文,做行动的巨人

《谁动了我的奶酪》必须程度上解决了我知难行易的困惑,而我向大家汇报的另一本书,则对指导我如何解决知易行难有必须的启发。这本书就是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写的《致加西亚的信》。

故事发生在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属地而发动的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因形势所迫急需和古巴起义军头领加西亚将军联系,然而没有人明白加西亚在深山的什么地方,没有任何与之联系的有效途径。有人推荐陆军中尉----罗文去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罗文领了任务一句话也没说,甚至没有问:有什么装备?有什么人配合我完成任务?最终经过自我的努力,斗智斗勇,千方百计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感到书中揭示的道理很简单,解决知易行难这一困扰的答案就在那里:那就是心无旁骛地去执行命令。不要为找太多借口和假设太多困难,把自我应当做的事情没有私心杂念地做好就行,这就是高效的工作方法。

知易行难,难的就是缺少了罗文那种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执行力就是生产力。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做为党员群体中的个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定地去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每名组工干部都要围绕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以努力践行岗位职责的干劲,以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拼劲,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要学罗文,做行动的巨人

读书节系列活动 篇5

为协助我院第四届“大学生读书节”活动,帮助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引导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我部特举办此次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

一、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在本系内进行针对性强的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并对调查表进行整理,总结。(调查表另附)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8日—25日

二、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5日19:00—21:00

活动地点:教七 303

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比赛流程:

1、必答题:每组的题目相同,各组自行解答,只有一次机会给出答案。

2、抢答题:当主持人念完题目后,先举牌的那一组获得答题权,并且只有一次答题机会。每道题回答正确加20分,回答错误扣10分。

3、互动题:每一小组都有3道题,自己这一组回答正确加20分,求助现场亲友团回答正确加10分(如果是现场观众回答正确,我们将有精美奖品相送)。

4、挑战题:分为历史、地理、军事、政治、民俗五种题型。每种题型设A、B、C三个梯度,分值分别为20分、40分、60分,每个梯度有5道题。在主持人公布不同梯度的题目之前,每一小组可以自由选择作答或放弃,选择作答的小组如果回答正确则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值,反之,则要扣除相应的分值。

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组,并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以书会友”——读书交流会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19:00—21:00

活动地点:教七 303

参与对象:学生会全体成员及09、10级各班班委

活动流程:

1、书话人生。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阅读热点,选定主题,相互讨论,以此来进行交流,1

提升认识,加深感悟。

2、“感悟成长”—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就一本书,一句格言,一个读书故事等,结合“成长”进行演讲。

3、大学生必读优秀书目介绍。现场征集同学们想要读的书,会后做成推荐书目,统一分发到各班,向同学们介绍。(推荐书目另附)

4、大学四年读书规划设计。会后要求各参与者进行自己大学生涯的读书设计,做成表格,倡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活动总结:

1、通过问卷调查较好的了解了在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并对各个年级的问卷进

行比较,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都在逐渐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

2、知识竞赛以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了同学

们对文化的兴趣,起到了激励同学们读好书,好读书的作用。

3、读书交流会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博学

多闻的朋友,另一方面也扩大同学们了知识领域,了解并接触到一些新知识。此次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在系里形成了读书热潮,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推进校园文明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附1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

同学们,你们好!为了了解大学生目前的课外阅读状况,为本小组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同学们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我们制定了这份“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如实地填写。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1.你的课外阅读类型()A.名著类B.言情类C.武侠类D.报刊杂志E.其它

2.你的课外阅读情况()A基本不读B没时间读C有时读D常读

3.你经常逛书店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不

4.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重要()A重要B不重要C一般

5.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学习()A不会B会C不一定

6.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看法()A赞成B反对C中立

7.你经常在哪个时间段阅读()A.睡前B饭后C午休D 双休日

8.你阅读的课外书的来源是()A图书馆B向别人借C自己买

9.你是怎样阅读课外书的?()A 通读B 精读C 边读边玩

10.你经常和谁一起阅读()A父母家人B同学朋友C独自一人

11.你经常和别人交流读书感受吗()A经常B偶尔C从来不

12.你看课外书的目的是()A为消磨时间B为提高成绩C为提高文学素养

13.对于你喜欢的文章或片段,你是怎样处理的()A背诵B抄录C仿写 D看过就算

14.你最喜欢阅读多长的文章()A 1000字以内B 5000字以内C 50000字以上

15.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书记的()A跟随别人 B老师家长推荐C自己的喜好

16、你一学期看多少书()A一本都没看完B5本以内C10本以内D10本以上

17、你更喜欢纸质的还是电子书?()A纸质的B电子书

18、你喜欢写读书笔记吗?()A喜欢B 不喜欢C偶尔写

19、你喜欢阅读的内容()A时事新闻B文学类C专业书D网络小说类E管理类F励志类G生活娱乐

20、你在课外阅读时有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附2推荐书目

1、成长激励:

《李开复全集》 《不抱怨的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人生处世:

《文化苦旅》 《方与圆》 《做人做事的学问》

3、校园文学: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4、中国文学:

《汪国真诗集》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论语》《老子》 《庄子》 《孟子》 《资治通鉴》 《史记》 《古文观止》 《诗经》《子夜》 《骆驼祥子》 《未央歌》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曾国藩家书》 《平凡的世界》 《三毛全集》 《轮椅上的梦》

5、外国文学: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美)斯宾塞〃约翰逊

《一分钟的你自己》作者:斯宾塞〃约翰逊

读书节活动总结 篇6

读书节活动小结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提升我区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区图书馆于2011年4-5月份举办了金家庄区第一届“品味书香,提升素养”读书节。为期一个多月的读书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近万名群众参与的骄人业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金家庄区第一届“品味书香,提升素养”读书节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图书馆承办。读书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品味书香,提升素养”读书节开幕式暨双拥文艺演出活动、送书送证进军营活动、“我们的读书节”大型读书征文活动、“做文明市民,上优秀网站”活动、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展活动、面向市民大型广场免费办理借书证活动、“我们的读书节”大型宣传活动、送书送证进工厂活动、读书节闭幕式暨读书征文颁奖仪式活动。在我区全民读书活动期间,社区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二、取得成果

(一)“品味书香,提升素养”首届读书节开幕式暨双拥文艺演出营造良好的读书活动氛围

组织开展了读书节启动仪式,4月23日,第16个“世界读书日”。当天上午,幸福广场人头攒动,伴随着市艺术剧院表演的《鼓乐飘香》,金家庄区首届“品味书香.和谐发展”读书节拉开序幕。本次开幕式上,金家庄区图书馆以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积极引导市民阅读红色经典、国情教育、近现代历史、名人传记等爱国主义图书。活动现场金家庄区图书馆还设置了图书馆免费办证台及“农家书屋”政策咨询台,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前来咨询、办证。

(二)组织动员工作充分,社区参与热情高

在读书节期间,以社区“农家书屋”党员阅览室、金瑞中学图书室为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学校图书室作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发动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瑞南读书节活动中来,在社区掀起人人要读书、人人参与读书的热潮。并特邀请专家来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大论坛讲座,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读书,健康生活意识,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素质。

(三)媒体关注,宣传密度大

在首届“品味书香,提升素养”读书节活动期间,每次活动我们都邀请了市主要媒体参加,为读书活动进行预热。同时,在区政府、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附近悬挂读书节宣传标语。

三、存在问题

我园的“读书月”活动 篇7

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全园家长发出倡议:每周少抽一包烟, 给孩子买一本好书, 让书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各班教师分别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宣传读书月活动的意义和计划, 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为实现活动目标, 我们将活动细化为全园性活动和班级活动, 设计了一个个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

“读书月”活动期间, 我们每周安排一个主题故事, 内容有“爱读书”“互相帮助”“爱劳动”“不怕困难”, 利用每天饭前十分钟的时间, 请大班的幼儿在广播里讲故事给全园的孩子听。各班召开故事会, 让幼儿把每天看的书、听的故事讲给同伴听。我们还带幼儿到敬老院献爱心, 讲故事给孤寡老人听。孩子们兴致很高, 老人们也很开心。

读书活动设计策略 篇8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设计策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样的观点,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中华民族原本有着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都是历代传颂苦读勤学的佳话。然而,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利欲物欲的刺激,许多人变得浮躁,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严重退化。

由此,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顾名思义,此活动指的是在校园内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让老师、学生共同阅读。纵观笔者所在学校、所见所闻兄弟学校推行“书香校园”创建历程,发现善于巧用“活动推进”策略可以达到更好地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活动推进”策略,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然而,同一活动,其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的活动则效果平平。究其原因,是用心不同所致。一个好的活动是需要精心组织策划的。那么,如何策划活动呢?我认为,读书活动的策划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读书活动应该具有教育性,要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教育性是活动的应有之意。读书活动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一般而言,健康的读书活动均凸现读书的教育性。然而,一般意义的教育性与深层的教育性是不同的,前者是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读书或多或少会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美感等),而后者需要组织者进行不断地挖掘、提炼与升华,需要组织者独具匠心的营造。

实例一:同样是读书交流会,某校赋予读书会“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我快乐、我阳光”等主题,并在读书会前作一种气氛的营造,如制作宣传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学生在读书交流会时的情绪就完全不同。他们将读书会看作是一种青春风采的展示,阅读体验的分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二、读书活动应该具有适时性,要注重学生劳逸结合

读书是一件终身相伴的事,只要条件允许,每时每刻都应该读书。然而,读书活动作为一种阅读的共享、气氛的渲染和推进的手段,不能每天进行。这是因为开展活动需要必要的准备、必要的间歇,而且过多的活动会冲击正常的学校教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适时性原则,即注意活动的频率,不宜太多;应该寻找适宜的活动时机,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实例二:我校团委每年举行两次“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新书推荐、阅读广场、英语角、周末影院等等项目。每个活动开展前期,团委都会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以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为前提,制订安排表,按部就班开展活动,避免学生审美疲劳。

三、读书活动应该具有主题性,要强调创新活动方式

主题是读书活动鲜明的标志,有了主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内容,设计方案;有了主题,才能使活动具有深度和品位。而主题的凸现是通过活动的名称、口号、内容等实现的。从活动的主题与设计理念看,要使活动富有创意。因为它突破了一般阅读的理念——阅读是文科的事,启示人们任何事物都可以阅读,而阅读的境界应该超越知识与思维的层次,上升到创新的层次、文化的层次。

实例三:2011年我校团委联合数学组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读书节,这个读书节凸现了“数学文化”这个主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家的故事、阅读数学科普书籍、编辑数学小报等活动内容,无一不围绕着数学展开。整个活动设计:以书籍为载体,以读、说、看、做、玩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人和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文化,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意识。

四、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广泛性,要尽可能扩大参与面

它指读书活动应该力争人人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以期获得较广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不应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人人获益”应该是活动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每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策划者,或表演者、或聆听者,或主持人,等等;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一份知识和快乐,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成长。

实例四:某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向师生征集有关读书名言的活动,全员参与,全体参与。活动要求团委事先拟好征集名言的通知,阐明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时代性、健康性、原创性、生动性等)、截止时间、评奖等事项,然后,发动师生撰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比,并举行颁奖隆重的仪式。学校还将优秀的读书名言布置在橱窗中或墙上,营造一种气氛,让好的读书名言成为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动力。

五、读书活动应该具有艺术性,要增强美感和吸引力

指从艺术的角度设计活动,让活动充满美感。制作读书小书签,需要体现小书签的美;编辑读书小报,需要考虑版面设计的美观性;举办读书会,需要布置或美化环境;讲故事、诵经典,需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几乎每一个读书活动,都需要活动的参与者艺术性地设计或表演。这种艺术性可以是视觉领域的平面设计,可以是听觉领域的优美诵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如课本剧表演和大型读书汇演,即为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的艺术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它可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实例五:曾见报纸报导,2012年3月某校举办《“古韵流长”古典诗词朗诵》。表演开始,主持人一段优美而充满情感的“引子”,穿越时光的隧道,将人们带到悠远的年代。一首《兵车行》拉开了诵读表演的序幕,紧接着,学生朗诵了《蜀道难》、《将进酒》、《雨霖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朗诵在一首《满江红》的诵读中结束,最后,教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过程由主持人以优美的串连词连接起来,并伴有轻音乐,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六、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实效性,要把握“小投入大产出”

组织活动要以较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读书活动不在于搞得奢华,而在于它的内在本质。每天二十分钟或半小时的阅读,如能坚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日日如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当一个人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持续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时,当一个活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让每一个参与者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时,活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实例六:某校教务部门结合班级阅读安排,开设课外阅读专题指导课,并设置阅读卡供学生登记。这些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感悟交流,有同学间的好书推荐,有阅读方法指导;也有语文老师为学生做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好书,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融入了整个读书活动。学生读完一本书即要求登记一张阅读卡,严把阅读信息反馈关,促进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些班级还设计出“每日必读”的阅读卡,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比,有效地落实了坚持阅读习惯的养成。

七、读书活动应该具有独特性,要推崇标新立异

活动需要有区别于他人活动的独特之处。它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文化进行研发读书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独特性是读书活动保持书香魅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读书活动自身生成性的潜在动力。

实例七:2011年时值建党90周年,某校团委据此举办了“红色故事会”、“党史有奖问答”等多项特色读书活动。要求师生活动期间读一本“红”书、写一遍交流文章、开一次晒书会,交流净化心灵、增长见识的优秀读本,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读书活动中去,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阳光。班级里书香四溢,师生一起说书论经,使阅读打上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活动推进”策略、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将推进读书活动有效实施,最终建成“书香校园”。况且,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不仅开展在校园,还会外延至家庭、社区,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将师生中形成的浓厚的读书氛围辐射到了社区、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

上一篇:对改革开放的评价下一篇:朱自清散文《绿》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