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精选8篇)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1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1、诗中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中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诗中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诗中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诗中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诗中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诗中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带有叠词的诗。

1.春民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古娇莺(恰恰)啼。6.一首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8.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9.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三、填上表示数字的诗句。

1.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4.春种

(一)粒粟,秋收(万)颗子。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人间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在诗句中填上鸟兽或植物名。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7.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8.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1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17.(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1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填上地名

1.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七、填上表示方位的词

1.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八、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在括号里填上。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夏)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秋)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

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春)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夏)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1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冬)

九、根据意思写诗句

1.说明好上加好,争取更大胜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说明生命力顽强,比喻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表达在节日对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形容风景一处比一处好,或比喻先进之上还有先进。(山外青山楼外楼)

6.说明要采用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送别老朋友时可以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9.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人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朝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我们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诫人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十、写出含有花名的古诗

1.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桃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3.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6.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7.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兰花(兰之猗猗,扬扬其香)9.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十一、写出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地方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杭州西湖)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草原)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张家界天门山)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南洞庭湖)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江西庐山)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杭州西湖)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东泰山)

十二、指出诗中的人物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2.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大)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5.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王维)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李白)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孟浩然)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意告乃翁。(陆游)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十三、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绦。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6.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十四、按要求填写诗句。

1、描写春天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描写夏天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描写秋天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4、描写冬天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边塞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描写月亮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描写山的: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8、描写水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9、描写送别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描写朋友间友谊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含有哲理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表现爱国精神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3、含有人名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含有地名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含有颜色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6、含有数字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含有风俗节日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8、含有比喻的:

19、含有拟人的:

20、含有夸张的:天)

21、含有动物的:

22、含有植物的:

23、含有月份的:烟)

24、属对仗(对偶)的:

25、关于实践的:

26、托物言志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飞流直下三千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草长莺飞二月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疑是银河落九

拂堤杨柳醉春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2

一、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中国是个绚丽多彩的诗歌国度,传统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她蕴涵了东方文化的真谛,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国自古就有良好的诗教文化,历来都将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传承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今天随着与世界交往的增多,青少年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孩子珍惜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以民族化为特色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十分注重引领学生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寻珍探宝。目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很多学校都把它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参与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等也都对其作出较高评价,认为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笔者发现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选编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古诗词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引起共鸣;一些古诗词并非名家经典,典范意义不强;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欠缺;选编的古诗文缺乏必要的注释,造成学生预习的难度加大;六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编一篇浅易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加上长期以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视域与创新论点

从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研究的人员正在由原来的单一研究视角向多维视角转变,这一趋势给“古诗文选编及教学”问题的研究拓展了思路与空间,同时拓展的每一视域也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视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文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的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

2. 美学视域

有不少教师通过古诗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余清华老师在《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一文中就提倡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这条古诗的教学途径。[1]丁道群老师在《动画呈现方式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影响》一文中提倡用动画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2]另外,胡永义老师在《诵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刍议》中则提出要有效利用教材范本,通过在诵读过程中美学的点拨,切实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3]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将美学理论引进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3. 心理学视域

黄春雷老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认为,我们所固守的古诗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为小学古诗教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如何找?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来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三、目前的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对苏教版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对手上已掌握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简单整理,试图探索其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1. 研究不够系统

从研究现状来说,对苏教版小学古诗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法的研究比较零碎,尚未发现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比如,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的赵淑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中从教材的角度提出,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与古词、儿歌与儿童诗。而现在诗歌的学习几乎成了古典诗词的学习,他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在文体选择上,理应考虑到它的复杂性,体现对儿童当下生长状态、情感萌动、心灵世界的关怀。[5]其他的一些论文中也只是零星分析了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的一些原则、理念、标准等,尚未全面展开论述。当然,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例如范维胜在《古诗词教学:不该或缺的教材意识》中提出,不同的文体确定教学内容是有它的规律性的,比如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小说的形象、情节、环境,戏剧的冲突、对白、潜台词,散文的选材、手法、结构等。但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有一种教材意识![6]重庆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任运昌老师在《新课改进程中的古诗文教学》中指出,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内容,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好要回归传统。[7]

2.“以诗解诗”是研究的趋势

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说,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小学古诗教学‘以诗解诗’教学方法”这个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用“以诗解诗”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令学生在“厚积”的基础上“薄发”,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培养小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古诗教学的“以诗解诗”教学体现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能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理应受到更多语文教师的重视。

四、小结

纵观以上研究,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上做出了许多实践与探索,他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古诗学习有相当的作用,值得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没有系统。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广大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尚缺乏系统全面理论研究的现状,既要对目前的古诗文选编进行革新(体例要更多样,内容要更丰富,各朝代选文要更有代表性),同时也必须对目前古诗文的评价形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才能让他们探寻到古诗文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余清华.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2).

[2]丁道群.动画呈现方式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3]胡永义.诵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刍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4).

[4]黄春雷.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赵淑华.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J].淄博师专学报,2011(1).

[6]范维胜.古诗词教学:不该或缺的教材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9).

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3

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9-0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更是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中华瑰宝,其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往往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苏教版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古诗资源,其选编非常有特色,涉及多种题材,诗词中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深挚的情感。语文教师教好古诗词,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材,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课堂,贴近诗词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品读古诗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时,笔者先准备了一组世界各地著名的瀑布图片,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观赏,并适时提问学生这些瀑布有哪些特点等。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观看和谈论兴趣,笔者接着将教学重点放在有具体文字说明的庐山瀑布图片上,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描写瀑布的,由此顺利地完成课堂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时,教师可以事先搜集鸟叫声、风雨声和花落的动态图,在课堂上一边播放声音,一边让学生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氛围中,再依次播放百鸟齐鸣、夜晚风雨、花朵凋落的图片,从而利用声音和图像完美地呈现整首诗,避免了直入主题带领学生读诗、翻译诗歌的方式而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读古诗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诗言简意丰,积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诵读方法,体会出作者通过诗歌渗透的情怀和人生志向。古人创作诗词往往讲究韵律感,遵循严格的诗歌格律、押韵、平仄规律,学生学习古诗时首先要反复诵读,方可感悟诗中的意境之美。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诗词,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感悟诗词的抑扬顿挫和明朗的节奏感,同时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诵读方法,诵读含有悲愤、慷慨等感情色彩的诗歌时应重读诗句,如读《春望》时要字字铿锵;诵读快活、热忱的诗歌时应用轻读,如读《小池》时就应该用轻快的语气诵读。其次,要由字词意义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古诗往往用一个字或词就能表达深刻含义,教学中要紧扣古诗内容,抓住“诗眼”领悟古诗内涵。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点出诗眼为“忆”字,并创造出让学生去“忆”自己亲人的情境,以此来体味诗歌中诗人的真切情感。再次,通过诵读梳理诗中的意象,有利于展现诗歌意境。意境实际上是由不同意象组成的一个想象空间,而意象是寓情于景的具体表现,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塑造了不畏风雪、傲然开放的梅花意象,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再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眼中梅花的性格特点,分析梅花这一意象时,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坚持长期诵读,学生培养了语感,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转换体裁消除古诗学习的枯燥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是记叙文式的叙述方式,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将诗歌转换成记叙文,便于读懂和理解记忆诗歌。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时,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来整理古诗的创作要素,时间是二月天,地点是拂堤,人物是儿童,起因是散学归来早,经过和结果是趁着东风放风筝。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可大胆发挥想象力,续写一个儿童在大自然的草地上放风筝的广阔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变换诗歌的体裁重写古诗内容,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古诗的枯燥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古诗意涵,揣摩诗人创作古诗的情深意切。

走进古诗词,学好古诗词,利用古诗词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苏教版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使用带读和改写古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热爱古诗词,热爱我国优秀的文学经典。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4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完成背诵。此外,朗读能赋予教材生命化,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诗句。

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学习《游园不值》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一场春雨过后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古诗中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2.揭示课题: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引得人们常乘着春光到处游览,有一位诗人,他也乘着春光去游园,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生齐读课题。

3.我们课前作了预习,作者是谁呀?(叶绍翁)4.师补充、出示叶绍翁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解诗题:

师指着板书:咱们来看,诗人叶绍翁在——(游园),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不值”,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那“不值”呢?

2.自读全诗

⑴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再说一说。

⑵出示: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⑶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句的停顿。请生读。3.提示难读的字:

⑴这首诗里有三个字老师认为比较难读好,谁能发现?(屐、苔、扉)你们说古代的“屐”和“扉”就是咱们今天的什么呀?(“屐”是鞋子,“扉”是门)

⑵指名读诗。

4.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就必须理解诗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有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的?(①借助注释

②查工具书

③联系上下句 ④看插图 ⑤互相交流)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5分钟时间,用你熟悉的方法来弄清诗意,快快行动起来吧!(小组交流)

三、结合插图,品读、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读懂的句子,教师因势利导。

出示插图和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⑴学生根据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扣”什么意思?(敲)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⑶重点理解“怜”(爱惜)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的时候用的是“嫌”,带进去读一读,体会不同(用“怜”拉近与主人距离,说明不光主人爱惜,其实叶绍翁同样爱惜)所以这“应”可以理解为(应该)

⑷训练朗读(读出“轻轻”的感觉、“久”的时间、读出爱惜的感觉)⑸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主人和诗人都如此爱惜这苍苔?(爱苍苔其实是爱春色)

⑹体会诗人此时心情(失落)(板书:失落)

再读诗的前两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的意思吗?(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⑺正当诗人有点失望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大伙儿一起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⑴学生根据句子谈自己的理解。⑵重点理解“关、出”

(“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更显示其生命力之旺盛。)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⑶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读出喜欢)2.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⑴同学们,这一枝探出墙的红杏让诗人想到的其实是(春色满园)⑵你觉得这墙内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交流)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得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⑶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夸一下春天的美景呢? 3.品味诗句

⑴品味一下,这首诗好在哪儿了?

⑵训练朗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生机)

⑶激发学生想象,出示:一枝红杏()出墙来?它出墙来()? 学生可填:伸、冒、爬、探

⑷是啊,外面多么精彩,外面同样春意盎然(齐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示图、文

⑸从填字中你感受到什么?(春天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得出: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4.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配乐齐读。富有情感的背一背。

四、拓展、小结。

1.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碧玉装成一树高,春眠不觉晓,好雨知时节,万条垂下绿丝绦。处处闻啼鸟。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出,夜来风雨声,随风潜入夜,二月春风似剪刀。花落知多少。润物细无声。——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2.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了解了诗人,读懂了诗句,还明白了古诗中蕴含着的哲理。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有通过背诵这些如“红杏”般的古诗,在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作业设计:

1.根据〈游园不值〉编一个故事或以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2.预习《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怜)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爱)

第 二 课 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解诗题:

看到这个题目,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交流。

宿:过夜、住宿。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3.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①借助注释

②查工具书

③联系上下句 ④看插图 ⑤互相交流)今天也用这种方法理解这首诗。范读、配乐齐读

4.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⑴自渎古诗,读准字音。

⑵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⑶思考: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提示:“篱、疏”的写法、发音 2.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出示诗句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⑴学生根据句子谈自己的理解。⑵重点理解“疏疏:稀疏。深:深远”

⑶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⑷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⑸指导朗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⑴学生根据句子谈自己的理解。⑵重点理解“走:跑。急走:快跑” ⑶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⑷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指导朗读。4.你喜欢这首诗的那句?为什么?学生交流

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再读,读出后两句的喜爱之情。⑴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⑵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补充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朗诵,深化理解。

4.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写下来,要写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5.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黄(绿)(黄)

6.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色彩鲜明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五、拓展延伸,引导练笔

1.读到这首诗,你还想到哪些富有童趣的乡村生活的诗词?能背诵一下吗?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听了这一首首富有童趣的诗,老师眼前也浮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样子。那我们能不能按《宿新市徐公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一下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枝头(静)春景

儿童、黄蝶、菜花(动)童趣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5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教学重难点:

1、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

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介绍洞庭湖。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洞庭》湖光 秋月 潭面无风 静(镜未磨、白银盘)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 秋月半轮

动 月影 江水流

(思君不见,无限依依)

(君山)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 篇7

翻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无论是“单元”版块还是“诵读欣赏”版块抑或是“专题”版块中的古诗词, 编者基本能够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一些生僻的、艰深的词语做了注解, 但是难免有疏漏之处。本文整理了两个被编者忽略的词语注解, 稍作说明。

之所以不该忽略, 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两个注解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初中生由于受年龄、时间、阅历、兴趣因素影响, 对中国古代文化现象知之甚少。而绝大部分古诗词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 能弥补学生这一空白。因此, 有限的古诗词教学成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现象的一条最实际也是最便捷的途径。二是这两个注解有助于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深层主旨的把握。涉及古代文化现象的词语往往意蕴丰富, 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这些词语也往往牵连到主旨的把握, 尤其是含有典故的词语。诗人往往借助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下面就来说说这两个典型的注解。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西窗”一词

“西窗”一词在古诗词里很常见。例如白居易《对琴酒》中的“西窗明且暖”、《禁中闻蛩》中的“西窗独暗坐”;陆游《西窗》中的“西窗偏受夕阳明”、《西窗独酌》中的“一樽浊酒西窗下”……在百度输入“带西窗的诗词”字样, 能搜索出很多首诗词。这表明“西窗”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 融入了诗人的某种情感。在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一课时, 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是共剪“西窗烛”, 而非“东窗”、“南窗”、“北窗”呢?不知何故, 教材上未解释, 教参上也未释疑。这可急坏了我, 要是课堂上有学生质疑这个问题怎么办呢?经过多方查阅, 我总结出“西窗”的说法有二:一是古代匈奴大多居住在长城的西北方向。为抗击匈奴, 将士们抛妻别子, 奔赴沙场。父母妻儿遥望亲人远去的西北方向寄托哀思, 那么使用“西窗”一词的用意就显而易见了。二是“西窗”的说法与古代房屋的建筑结构有关。古代老百姓的房屋建筑一般都是三间房。古代礼制主位在东, 以东为长, 因此父母长辈住东屋, “东家”、“房东”的说法由此而来。中间的房是客厅, 招待客人的。子女就只有住西屋了。李商隐和妻子住西屋, 当然是“共剪西窗烛”了。

讲到“西窗”, 就不得不提到“东窗”。现有“东窗事发”这一成语, 比喻阴谋已败露。这一成语出自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记载了南宋奸臣秦桧和妻子王氏在自家东面的窗户下密谋害死岳飞的故事。这一版本为大多数人熟知, 在此就不再赘述。但是还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版本, 较之更早的宋代曾撙《信笔录》记载的这个故事却说是秦桧和王氏在西窗下密谋害死岳飞。所以“东窗事发”本应是“西窗事发”。只要秦桧谋害岳飞时他的父母有一方健在, 那么更加印证了“西窗事发”的准确性。

看似一个普通的词语, 层层深入, 竟涉及古代建筑文化和历史事件。如果讲解诗歌时, 简单地从字面理解“西窗”的意思, 那么学生就丧失了一次了解古代文化现象和历史知识的机会。

二、“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一词

诗句出自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书下对“玉龙”一词的注解是“宝剑”。可是, 为何将“玉龙”称为宝剑呢?注解没有进一步说明, 教参也没有任何提示。单从字面理解, 玉是高洁之物, 龙是尊贵之物, 由此可见这把剑弥足珍贵。众所周知, “龙泉剑”是古代的名剑, 猜想此诗中的玉龙剑应该与龙泉剑有瓜葛。龙泉剑是有故事的剑。春秋时期, 伍子胥被奸臣陷害, 一路逃亡。最后逃到长江之滨, 已无路可逃。千钧一发之际, 上游急速驶来一条小船, 渔夫将伍子胥安全送到岸边, 并赠予酒食, 伍子胥十分感激。临行之前, 他怕渔夫泄露自己的行踪, 从腰间解下龙泉剑赠予渔夫。渔夫接过龙泉宝剑, 仰天长叹说:我救你只因你是国家忠良。现在, 你却认为我贪图钱财, 我只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 拔剑自刎。伍子胥追悔莫及。至此, 我们明白了玉龙宝剑是高洁之剑。知道了玉龙剑的来历, 联想到持剑之人品行必然也是高洁的。此诗刻画了一位报效国家、誓死疆场的英雄形象, 与玉龙剑的寓意是吻合的。

苏教版八上八下古诗背诵 篇8

望岳

(唐)杜甫

七律·长征 岱(dài)宗夫(fū)如何?齐鲁青未了。毛泽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泊秦淮 孤山寺北贾亭西,【唐】杜牧 水面初平云脚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几处早莺争暖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宋·陆游 最爱湖东行不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绿杨阴里白沙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登飞来峰 过零丁洋(宋)王安石(南宋)文天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雁门太守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春望》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杜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别云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已亥杂诗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清)龚自珍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年级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雁

【唐】王勃(唐)韦应物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故园渺何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归思方悠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淮南秋雨夜,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斋闻雁来。八年级上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1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葛天民

咫(zhí)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题红叶 唐 ·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山中 唐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上一篇:交通志愿者活动新闻稿下一篇:课例研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