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用8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1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2、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他们是()。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而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提出的。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阿特金森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课程理论 D、要素课程理论

8、.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沛西•能 B、卢梭 C、孟禄 D、勒图尔诺

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性格发展的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12、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社会活动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A.1862年B.1898年C.1902年D.1922年

1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15、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A.体育活动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16、依据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A、教学总结 B、教学分析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17、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样品样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观导入 B、联系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18、教学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对性评价 D、学生自我评价

19、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20、乐曲《茉莉花》不管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二、简答题。(共三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2.简述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3、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吴老师的专制的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应该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要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4分)(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分)(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8分)

25、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26、材料一: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荼,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问题:(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根据课文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并简要说 明理由。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A.交往 B.学习C.德育

D.认识

2.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A.连续

B.发展变化

C.现实

D.具体 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方面的特性。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4.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

A.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B.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C.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

5.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的策略。

A.宽松

B.推荐

C.禁止 D.优待

6.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的基层组织。

A.中国儿童先锋队 B.社会少年先锋队

C.中国少年先锋队 D.国际少年先锋队 7.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8.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当出面解决

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规范 B.舆论 C.课堂气氛

D.凝聚性

10.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2.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

A.顺序性

B.层次性 C.自主性 D.广泛性

1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4.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15.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能力分组制

16、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雨了,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记忆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1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格赛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年通过。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19、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20、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幼儿期 B.婴儿期C.少年期D.青春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共30)

21、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2.简述如何利用教师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23、简述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他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25.下面是几位科任教师对一个班级纪律问题的议论:

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像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

“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26、材料一:

触摸春天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问题:(1)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2)如何指导中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每小题2分,共40)1.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2.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年通过。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4.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

6.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 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7.普通中小学生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8.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华生

9.()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A.观摩教学 B.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C.开展微格教学 D.反思教学经验

10.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A.位置记忆法B.简缩和编歌诀C.谐音联想法D.视觉联想

11、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12.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和监控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14.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发展阶段。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5.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转移

16、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7、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8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设计教学活动B.开展各种活动C.帮助学生成长D.社会角色学习20、班级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共30分)

21、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22、建构主义学习观。

23、小学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案例分析。(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题:(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当今小学生 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5、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材料一: 长 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城墙项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二个伟大的奇迹。问题:(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

(2)若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围绕教学目标,试设计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4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 加里宁 B 马卡连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择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面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A 传递功能 B 创造功能 C 更新功能 D 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一“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全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A 事实性文献 B 工具性文献 C 理论性文献 D 经验性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A 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 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 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 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 说服教育法 B 实践指导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 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提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 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 生理的内驱力 D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A 及时复习B 使用记忆术 C 分散集中结合 D 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的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 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 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为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 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A 可操作性 B 可替代性 C 可转换性 D 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课程具有()A 生活性 B综合性 C 开放性 D 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A 直接导入 B 经验导入 C 故事导入 D 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 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 条件下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A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 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 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习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2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1.材料: 荣获第62届美国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他在颁奖大会上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应用技巧、爱心、知识、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分)(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材料: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我正在上课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雨,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更多又有价值的“小鱼”。”挺到这么一句话,我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我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的想法”,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我自已原来开始的比喻要好很多。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fu huan rao mao yin zhu xi meng 附 环 绕 茂 隐 筑 晰 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预测题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AACA DADCD ABCDB DCBCCB

二、辨析题

22、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比个别教学要好。

此说法是错误的。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制各有利弊,个别教学制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班级上课制相反,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但是他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能系统的进行教学,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3、品德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品德形成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是一个从意识要外显行为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

24、迁移一定对问题解决起促进作用。

此说法是错误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影响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问题产生积极影响的是正迁移,反之,则是负迁移。所以迁移不一定总对问题解决产出促进作用。

25、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起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

此说法是正确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只是正强化是呈现刺激,而负强化是消失或者减弱刺激。

三、简答题(略)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疏导原则(我高兴地赞赏说:“真了不起!你的爸妈一定很高兴,相信你是个有志向的孩子。”这时,孩子的话多了,冷漠的表情消失了,白皙的脸上有了红润); 长善救失原则(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一方面是让全班同学在写作文时要说真情说真事,去掉一些用华丽的词句堆积起来的情节,另一方面是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且很欣赏他,希望他能很快进步。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我,徐春阳说自己如果不改正缺点,就对不起老师);

因材施教原则(他剪掉长发,变换了装束,身上那种吊儿郎当,脸上那种无视一切的漠然表情消失了。我又有意安排他做小组长,不失时机地对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表扬。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31、【参考答案】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预测题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BBB ADADB CABCD ACDDDA

二、辨析题

2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此说法是正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直接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3、知识直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环节。

此说法是正确的。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4、根据迁移发生的影响方向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此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迁移发生的影响方向不同,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是根据影响的效果不同来分的。

25、焦虑总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此说法是错误的。适度的焦虑能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

三、简答题(略)

四、材料分析题。30、(略)

31、【参考答案】(1)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为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2)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如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预测题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DCB DABCD BBCCD CDBBD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模仿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中“教育活动”本质区别是目的性,而非模仿性。

2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此说法是正确的。德育过程就学校教育来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形成正确思想品德观念、行为的过程。

2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此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问题解决最有好处,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此说法是错误的。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包括了积极的正迁移,也包括了消极的负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把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了四个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

27、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略)

28、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略)

29、简述教师劳动价值的特点。(略)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有效教学

一、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结合并重

1.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浅析

一直以来, 众多的学生家长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 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 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结果。更有甚者误导学生, 让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 就是做好了一切。这样“重成绩, 轻育人”的结果是相当可怕的。长此以往, 会造成学生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缺少社会责任感等严重问题。我国各地方教育部门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导向, 制定各种措施。小学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课程的开展, 就是这其中一项举措。经实际调查研究, 有关教育专家提出, 将小学社会教育课程与小学品德教育相结合, 同抓共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小学社会课程与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达成的有效教育方法

(1) 榜样分析法

这是社会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通常会以伟大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人物作用榜样, 为学生讲解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所独具的高尚品德, 及其能具有这样高尚情操的原因。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深入分析, 建立起学生的道德观。使学生对英雄人物感学到尊敬崇拜的同时, 也觉得即贴近生活又有可信度。同样, 因为榜样人物往往带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因此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表演法

表演法可以将形形色色的榜样人物或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在编导演出的同时, 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故事中榜样人物心理学活与行为思想。比如, 雷锋帮助盲人过马路的故事。扮演雷锋的学生可以贴身的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而扮演盲人的同学也可以切身的体会到社会弱势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艰难, 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爱心并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

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品德教育及社会课程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十分重要教学策略。它直接的影响着其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社会课程及品德教育目标达成有效性的调查

1.充分利用生活, 在思考中拓展认知的有效性调查

所谓充分利用生活就是指用贴近学生生活或贴近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针对要探讨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展开一系统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然后通过结合“你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和了解“团结的力量”。

品德教育教学中若没有情感教育, 那么只能说这种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品德的培养不能只靠说教, 正确的方法是适时的引导。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 (比如故事、角色扮演、多媒体手段等) 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生活, 从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比如, 在父亲节及母亲节的时候, 布置“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帮父母洗一件衣服”的任务, 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 近而激发学生们的感恩之心。

此外, 现在我们所讲的体验, 大多时候是一种移情理解。这是一个将他人经历慢慢融入到自己心中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触动心灵。在学生们体验与感悟的同时, 教师要看准时机会进行引导和启发。比如在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的活动中, 通过对残疾人及孤老户的帮助活动, 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体验到社会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他们所承受的痛苦。近而唤起他们的同情心。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工作, 不少学生从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开始慢慢改变, 学会了理解父母、关心他人。

2.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德行的有效性调查

我们开始社会课程、品德教育, 那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所以,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导行。品德教育一定要与生活相沟通, 引导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实目前小学的品德教育与社会课程的教材内容的编选都选择了十分贴近生活的题材, 那么老师们就要做到课内重教学, 课外重行动。因此课外实践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组织学生参加绿色环保活动

让学生们组成小分队, 进入到居民小区、各个公园, 对绿化进行调查, 为路人说明绿化环保的好处、劝导路人爱护花草及树木。划分负责区, 各小分队负责其负责区内树木花草的保护工作, 为树木等挂牌, 编写爱护树木的宣传标语。

(2) 强化学生的安全知识

联系交通、公安等部门指导员来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及人身安全知识的讲解课。当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 可以在第一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让学生配合交警, 在路边体验当一回协勤员, 对不遵守交通安全的人进行劝导并告知其行为的危害性。

(3) 教授学生简单的生活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我国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又因为计划生育法规的实施, 造成了我国多数家庭独生子女的情况的出现, 优越的生活条件再加家中独子独女的情况, 造成了很多娇生惯养孩子的问题的出现, 吃穿等物质条件上, 父母尽最大的可能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就造成了孩子普遍对食品或商品的优劣缺乏简单分辨能力的情况。在校很多教师发现, 有很多孩子对食物是否过期、什么样的食物不能再食用等生活常识缺乏基础了解, 那么做为社会课程教育的一项, 应该教授学生简单的识别商品或食真伪、是否过期、变质食物的简单分辨等基本生活能力, 如果有条件的话, 可以拿出具体实物让学生从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更进一步了解。

(4)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伟人、英雄纪念馆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请专业的讲解员为学生讲说伟人英雄们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从参加中将伟人英雄们的形象从想象中通过照片、历史资料、用品用具等实物将其形象更具体化。参加结束之后,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布置写作观后感、开主题班会交流参观体会, 这样可以将伟人英雄们的高尚品德与良好的行为做为一种导向, 让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小结

经过笔者走访调查发现, 以上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而达成目标的多所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案的实施, 发现班上很多学生从一开始的对他人表现冷漠、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行为, 渐渐变得乐于助人、对长辈谦卑有礼并能团结身边的同学、凡事不再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 而很多家长也惊讶的发现, 孩子的生活能力上也有明显的提高, 变得主动理解父母, 会做简单家务。

综上所述, 小学品德教育、社会课程学习的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对完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之外的生活能力及生活知识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因此, 校学和家长应引起对其的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霞飞.小学品德课堂中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2]董小疆.注重生活实践, 实现课程目标——小学品德课教学感悟略谈[J].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8, (1) .

[3]王守娥, 张政武.德育工作常抓常新[J].黑河教育, 2005, (4) .

[4]杨今宁.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河北教育 (教学版) , 2006, (10) .

[5]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 2009.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知识迁移

一、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

1.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比如在《生活中的数》教学中,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的数位名称、顺序、位置,此时在教学中使其掌握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此分析,新旧知识的共同点有:(1)计数方法基本相同。从以“一、十”为单位到以“百”为单位的数,都是个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从以“百”为单位的数到以“千”为单位的数,都是个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百位逐次加100上升到千位;(2)数位顺序相同。均为从右到左,由低位到高位;(3)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相同,都是“十”。这些共同要素构成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2.加强科学训练,提高迁移,举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学中,重点、难点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障碍,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想突破,首先,教师要准确明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在哪里,“难”在哪里;其次,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质量:一个书包、一枝笔、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煲,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所拥有物品各自属性(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夯实知识迁移

抽象概括能力对学好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其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对新知识的掌握理解就越容易。在对学生进行抽象引导时,根据切入恰当时机让学生积累更多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性认识,使抽象概括具备一定基础。

比如在低年段教学《认识图形》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把本质属性从中抽象出来。在掌握了概念的内容后,再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才能对概念所反映的同类事物有普遍的认识,这才算理解了概念。如教师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教师请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围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呢?”“这根小棒太长了,另外两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们换掉,你们能将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互相讨论,结果围成了各种三角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师生共同抽象出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两个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通过变式练习,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迁移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紧密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提供了便利。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还需继续努力,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努力拓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空间。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民.鏈接生活素材感悟数学魅力[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1).

[2]孙孝忠.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小学版,2009(12).

[3]徐华森.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河南农业,2008(7).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4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1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1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2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2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2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2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3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3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3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3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3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3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3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4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4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4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地思想。4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4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45简述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46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47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4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49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0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5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3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4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联想;情感与动机状态;个性因素;

1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答: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水平,具有创造性。

1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教育目的对学生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1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目的明确,着重启发;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答: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答: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③学习兴趣与习惯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③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2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答: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2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2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答:①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②注意的品质较差③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2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 结合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3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有四种典型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

①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②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基本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③ 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④ 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

3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答: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3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答:①受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②受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③受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④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3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答: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和转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答: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3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②低年级儿童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感兴趣;中年级以后,游戏因素在儿童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反映了儿童从学前期的学习向学龄期的学习转化的特点。

3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答: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建立健康的班集体的舆论和合理的班集体规范。

3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答: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4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答:促进家校合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沙龙、组织家长委员会、电话互访、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法。

4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答: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42、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地思想。

答:一是自然地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二是强调教育要遵循的自然发展规律;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4、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的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45、简述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意识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师科学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46、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学习层次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接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47、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①前习俗水平。这时期又分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又分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49、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了解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班主任工作计划及总结。

50、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5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3、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4、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5

一、单选题

1,不属于教师的领导方式的是()。答 案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断型

D,民主型

考 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领导方式、专断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

2,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一直为各国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答 案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l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r、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基本定型,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答 案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4,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

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答 案 A,灵活性

B,开放性

C,兴趣性

D,自主性

考 点 课程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课外活动的特点有:灵活性(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开放性(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综合性(课堂教学是按照学科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兴趣性和自愿性。

5,班级()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答 案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考 点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6,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的策略。

答 案 A,宽松

B,推荐

C,禁止

D,优待

考 点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网络资源,要控制网络不良影响,其中,要从网络的丰富资源中提取与班级管理要求相一致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一般采取宽松的策略。

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答 案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考 点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诧、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答 案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考 点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答 案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考 点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10,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答 案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答 案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2,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答 案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1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答 案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考 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

14,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答 案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考 点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15,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答 案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16,()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答 案 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

考 点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课堂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17,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答 案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方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8,()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答 案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考 点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19,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答 案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20,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

答 案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考 点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21,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答 案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考 点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2,()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答 案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23,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答 案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考 点 班级活动的功能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24,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答 案 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

考 点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消极的课堂气氛主要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并不积极.由于学生感到紧张拘谨,在提问时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被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课堂上表现为死气沉沉。

25,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答 案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良好性格的教育

C,人际交往教育

D,意志品质的培养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学生缺交作业等情况是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等品质,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26,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答 案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创新意识

D,角色意识

考 点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班主任首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有育人意识。

27,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答 案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定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28,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答 案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更是协调各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主要力量。

29,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答 案 A,接近性

B,补偿性

C,竞争性

D,相似性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题目中学生形成不同形式的群体,主要在于能力相似性这一点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具有相同点而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商讨,相互之间也产生影响。

3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包括()。答 案 A,个人活动

B,文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小组活动

考 点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群众性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活跃学校生活有较大的帮助。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根据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活动内容组成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31,在班级管理中,()是班级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班级的核心。答 案 A,校长

B,班主任

C,教师

D,教导主任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决策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人员,是班级的核心。

3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答 案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班主任的作用。

33,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答 案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机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务的管理。

3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答 案 A,民主型

B,仁慈专断型

C,放任自流型

D,强硬专断型

考 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运作起到不利的作用,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35,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不包括()。答 案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多样性

D,广泛性

考 点 课外活动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A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36,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答 案 A,主导

B,领导

C,辅助

D,启发指导

考 点 课外活动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答 案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考 点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8,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的过程。答 案 A,交往

B,学习

C,德育

D,认识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

39,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话动更有利于()。答 案 A,坚持“循序渐进”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发展学生个性

考 点 课外活动概述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40,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的基层组织。答 案 A,中国儿童先锋队

B,社会少年先锋队

C,中国少年先锋队

D,国际少年先锋队 考 点 班级的概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层组织。

四、简答题

1,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考 点 班级管理的原则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文字解析 考察班级管理的原则

2,简述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考 点 班级管理的原则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文字解析 考察班级管理的原则

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考 点 班级管理的模式 分 值 10 分

正确答案(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

文字解析 考察班级管理的模式

五、综合题

【案例1】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粜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问题(一):①言行并驳。李老师虽然教育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乱扔纸屑,可自己却说脏话,乱扔烟蒂。“言语”与“行为”不一致,言语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反倒身教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②言教方法失当。“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③敬业精神的缺失。李老师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在教育方面没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当然效果就会比较差。

问题(二):①言行一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②因材施教。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有理有据,用学生易懂的方式进行。③全心全意。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做到用心,用真心诚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改正错误,好好学习。

【案例2】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El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地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他却气呼呼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请对该案例进行评析。【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6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的含义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2.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观导入

①实物、教具演示法

②实验引导法

③视听导入法

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人课堂。

(2)设疑导入

课堂的导入,教师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巧妙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思维,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①提问析题法

②以旧引新法

③悬念导入法

(3)趣味导入

①故事、事例导入法

②游戏、活动导人法

③歌谣、谜语导入法

(4)目标展示导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直切主题。一开始讲课,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

(二)新课讲授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在课堂中讲述现象与过程、讲解概念与规律、讲读教材与资料、讲演明理与移情等统称讲授。

(三)巩固练习

在新课讲授总结以后,选择或者编制一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有代表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练习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课堂总结的类型

通常的课堂总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封闭型总结和开放型总结。

2.课堂总结的方法

(1)系统归纳

(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

(4)领悟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篇7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用知识,语段,语篇,语言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就如何培养并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师探讨的热点。为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许多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力争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 以确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结合语用知识教学语言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教学主要呈现在语言难点,即词语知识点的教学上。以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语言难点的讲解仅停留在对词语的解释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层面及机械的操练上, 而对词语和句子在实际语境运用方面的有关知识传授较少, 这种脱离相关语用知识讲授语言形式的方法限制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现今很可喜的是很多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应时的语用知识,直观形象地让课堂中的知识点得以补充和拓展, 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M1U3Reading“Be dying to be thin ...”中的知识点go Dutch时,可以穿插这样的语段情景: Most young women want a slim figure these days,but they often have some parties on weekends,which means there is always so much delicious food attracting them.Who often pays the bill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have a party?这样 ,短语go Dutch就可以被引出 ,具体又形象 ,应时应景,符合目前年轻群体聚会消费的实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记住并在实际中使用go Dutch这个短语。

2.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知识点的传授与拓展

在教学中, 很多老师习惯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课文知识点的讲解与操练上,以巩固强化学生的词汇、语法结构;在平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时, 老师们往往仅限于校对解答讲解所给的几题,忽视文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如何让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如果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适时地加入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可以让平时不太接触的语言知识在学生的印象中扎根, 而且使学生在实际中学会运用。例如在做完阅读理解文章“Do dogs undertand us?”相关题目后,可以提问学生知道有哪些与“dog”相关的短语、句子 , 适时介绍 “dog”短语 , 如to rain cats and dogs,let sleeping dogs lie, 以及“dog”一词在 英语中的 褒扬句型 , 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当然,将语言形式和相关的语用知识结合起来,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每个语言点的讲解都要结合语用知识教学,这种结合必须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2)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兴趣点了如指掌。 (3)传授的知识点应时应景,切合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前精心选材,做足功课,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讲解的语言内容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做对比分析, 以找出那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较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语言障碍的语言项目。这些语言项目就是课堂教学中结合语用知识进行传授的对象。

3.充 分利用教材 ,以语段或语篇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是十分丰富和重要的。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但是,仅有词汇是不够的。那么,该如何将所教学的词汇运用于实际,又如何以语言的形式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呢? 笔者认为,以语段或语篇的形式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1)教师让学生 把一篇课文 中所学的词 汇编成短文 ,以语段的形式记忆巩固。

以M3U1Reading“fog”为例,文章中有很多的词汇知识点:leave work,step out,approach,a man with a beard,wish for,in relief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编成语段后或仿写或熟读至牢记。如:

After I left work and stepped out of the building yesterday,I found a man with a beard staring at and following me,who carried a stick in his hand.With him approaching,how I wished for someone to come to my aid! I nearly cried with fear.Just then,I finally saw another man come over.I glanced at the first man and ,in relief,found him running away.I am so grateful to the second one! .

(2)教师可以把一段时间内所教学的语言知识及重点的句型结构归纳,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编写成短文让学生训练巩固。

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与能力问题浅探 篇8

[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初中英语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如何向能力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念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高分低能”就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真实写照;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缺一不可,否则,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

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就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才能开口说。同时,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出全英文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克服听说读写脱节问题的方法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4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促进学生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4种技能得以实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让学生领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关注英语句子,尤其是结构相对复杂的长句的主谓宾等构成成分的分析,在反复中形成学生迅速找到“句眼”,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将学生主动思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注意給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不能用英语对话,就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责其片面、不责其错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意见,在思考中、辩论中,真正把握语句、段落、文章的内在含义。

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教学中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接受教师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当学生的活动出现不合总体目标的偏差时,教师应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活动中,教师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教师为了获得驾驭课堂、管理好课堂的主动权,平时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明确这些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3.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数量

教师可适当地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做到以读带写,充分发挥范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二是以课文为素材进行缩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不仅使学生练了笔,还可以促使他们仔细研究原文,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学习原文中的某些写作特点。同时,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实践证明,学习一种方法,经过一两次练习不一定能掌握好,只有在读与写的反复交替训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并转化成能力。

四、结语

针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前提下,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从而使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3]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上一篇:回来结婚吧下一篇:美德与世界同行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