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一》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如何布局谋篇应该心中有数了。要注重指导学生扣住自然现象的特点,还有一点就是要注重写好它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要运用好侧面描写,因为有些自然现象是一种很飘忽的东西,很难写实、写清。
教师举例要贴近实际,平时出现比较多的自然现象;选择范文也要用心,要选择条理清晰的文章,不是所有文字优美的文章都适合当范文的,因为有些里面还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学生不能体会,也无法仿效。
课后反思1: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如何布局谋篇应该心中有数了。要注重指导学生扣住自然现象的特点,还有一点就是要注重写好它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要运用好侧面描写,因为有些自然现象是一种很飘忽的东西,很难写实、写清。
写好一个人,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好”到什么程度, 难以合理定位, 通过张化万老师提供的针对同一题目分别出自四、五年级学生之手的两篇范文的对比, 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 同一习作内容, 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要求。三年级学生曾经写过人, 有教师对三年级学生就提出了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活动的要求, 四年级再去指导这些描写, 有必要吗?指导后又有哪些提升呢?事与愿违, 即使到了五年级还是有很多学生写不好人。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犯了一个错误——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我这节课来讲, 我在试教时发现, 大部分学生观察视频的时候, 会忽略人物神态、动作的细微变化, 只关注旁人的表现, 稍好一点的会用自己已储备的语言来表达, 不善于用准确、精妙的字词来表达某一动作、神态。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 四年级学生动态观察能力薄弱, 观察点是单一的。可是我们硬要学生细细观察、细细刻画, 都是拔高要求, 勉为其难, 致使写人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本着这样的思考, 从确定上课内容到进行展示, 一路下来, 我最深的感受是:习作教学指导要贴近学生思维, 这样才能确保班里的中下学生也能有效吸收习作技法。因为我们开展习作专项能力训练的初衷是为习作教学保底服务, 为大面积提升习作质量保驾护航的, 而不仅仅是培养写作尖子生。为此,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目标定位要降低。切莫随意拔高教学目标, 高要求会扼杀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潜能。我在这节习作课中不要求学生细细刻画人物的一举一动, 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原本设计的本次专项训练的名称是《选择典型事例, 突出人物特点》, 显然“突出人物特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偏高了, 这是对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人要求。考虑到这一点后, 我又将专项训练名称改为了《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 我认为, 改的不只是个名称, 更是目标定位的下调。
2. 课堂容量要低。课堂容量一旦太满, 就会冲淡教学重点, 学生不易消化吸收。比如我第一次试教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根据学生写事情过程中容易就事论事、丢失主人公的问题, 设计让学生找回事件中丢失的主人公, 再进行合理选材把事例写具体, 继而突显人物品质。试教后发现学生学得比较累, 那么多条“鱼儿”都要抓, 到最后一条也抓不住。
3.教师指导姿态要低。课堂用语中, 教师给学生提要求时、小结学习方法时, 一定要去掉如“典型”“特点”等学术化、概念化的语言。对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汇学生会望而生畏。比如我就对两个练习所提要求的语言做了一次改动。原先是冷冰冰的 “根据人物特点, 请选择合理的事例”, 稍作改动后变为“下面哪些事例能表现李老师关爱学生?”这样感觉难度就降低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创新,习作教学也必然需要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不能再沿用之前的老观念和教育方法,必须脱离“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来发表观点,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发挥,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重视模仿,引领孩子进入习作殿堂
写作,在学生的生涯中永远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但凡写作能力好的人,都是下过一番苦功的。要想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就需要有夯实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自己有很好的写作功底,就需要熟读、勤练、仿写。赫赫有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学习中采用的就是仿写,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创新能力。首先找一段文章来进行仔细地品读,熟悉起来的同时就进行仿写,直到写到跟原文差不多才罢休。逐步选择名篇精粹,采用读写的方式,可想而知后来他的成就,仿写功不可没。
二、创新的理念,寻找写作的精髓
创新理念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思维。而模范是能够创新的基础,它是学生能够创新的媒介,其中有着很多重要的特点值得大家分析。如果创新中没有模仿将会产生很多的差异化表象,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因为基础不牢固,那么后续的学习深化也会受到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在进行语文写作创作过程中,要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编童话,释放想象空間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作文教学也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因
此,在习作课堂上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勤于思、善于想、敢于闯。
对于指导小学生习作,我们要鼓励小学生从小读好书,好读书,知识、语言才有积累,作文也才有模仿的对象。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也才有创作的基础,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徐晓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9):56-57.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猗氏中心校翟村
青鸟的天空 机会,属于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
让我再次有这样的感悟,源于今天上午的一堂习作课。
首先我让学生自学阅读提示3分钟,阅读目的是“能提炼出本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意在训练学生扣住中心拟题。1分钟过后,班里举起了三双小手。我示意他们再等等。约定时间一到,全班同学自信地举起了手。他们的汇报令我欣慰。接下来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建议书”和“漫画习作”的方法。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认认真真地听着、写着。一堂课过去了15分钟。最后我为“漫画习作”设计了探究问题:这幅漫画有什么内容?从中你想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再小组交流。6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们组最先准备好!” “老师,让我们先汇报吧!”
小手林立,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呢?对了!“13个小队有序汇报,上一轮汇报过的同学不能重复汇报,而且必须在规定的1分钟内汇报完!”约定一出,全班砸开了锅。聪明却又不爱听课的王祥杰同学立刻拿出电子表准备帮忙计时。“有请灵山队代表为我们打响第一炮!”掌声排山倒海似的响起。我把话筒递给了张丽程同学。
“大家好,我是灵山队的代表张丽程。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人,抡起斧头砍树,一只啄木鸟医生飞过来,对着砍树人的头说‘这里有只虫’。我们灵山队觉得砍树人的脑袋里有一只无知虫、糊涂虫、势利虫、自私虫。人类啊!如果森林被毁灭了,还会有人类吗?请善待森林!”
“ 大家好!我是鄱阳湖队的代表程斐。看了这幅漫画,我们想到了人类破坏森林带来了严重恶果:水土流失,风沙肆虐,气候失调,旱涝成灾。我们人类生存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我们善待土地吧!”这是我们班的四大才子之一程斐慷慨陈词的发言。
轮到武功山队发言了,出乎意料的是黄晨站了起来。黄晨,一个勉强只能考60分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只会东张西望,倾听教室里的每一个动静最先发言的人;朗读时双眼几乎与课本零距离,一口气不能说一个完整句子的孩子。此时,他右手拿着中卡,左手顺势接过话筒,其他5个队员鼓励却又紧张地望着他。“我们给漫画拟„„的题目„„是这里有只虫。”“不是,不是!”童群剑急了。“是„„是这样的。”黄晨继续汇报,“我们组 „„想到如果森林被破坏了,没有树木挡住风沙,北京就会有沙„„沙漠。汇报完毕,谢谢!”他睁开略带斜视的眼睛一边吃力地看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读着。终于读完了。武功山队长邱巧桢在黄晨坐下的同时就举起了手:“老师,我们的题目是愤怒的小鸟。”其他队员也同时松了一口气。“老师,我想帮黄晨纠正一个错误,把北京就会有沙漠改为就会有沙尘暴。”
“同学们,今天黄晨能站起来汇报,老师真的很高兴,让我们为他鼓掌,好吗?” 掌声持续了3分钟。黄晨的脸上荡漾着红晕,是那么可爱。
《习作2》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滩中心小学 汤晓红
一、教学要求: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好词语表。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一、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二、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评价与修改
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改后稿呈现方式:将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贴在教师准备的大白纸上,将在班级走道上向全校展示一周。如果你的名字被很多同学熟知并叫上名来,就说明你的成功。
反思:
习作2是《我的自画像》,自己画自己,自己写自己。据笔者的观察,我们的大多数习作课,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少表达的愉快与兴奋。而这一次,孩子们特别兴奋,对着镜子画自己,多快乐呀!自己怎么画就怎么写,画好、写好还要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们才三年级.不可能画得多么好,有的把自己画成怪怪的样子,写文章也就有了个性——这还是一次幽默性训练呢。三年级下册的习作2是“为别人画一张像”(可以画同学、老师、爸爸、妈妈,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那么这一次不就是一种起点的奔跑吗? 篇二: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着听.说.读.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作文难教,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无从下笔,甚至无话可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种教材的勃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面临素质教育,面临有效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我将反思如下:
一. 注重生活,精心选材。
“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创造了作文的真情实感。我从事低中段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有感触的是:如果让学生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奇境,那么这次的作文就一定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就会滔滔不绝,抓住细节,围绕主题进行习作,比如:本学期,我从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也是作文的启蒙教学的阶段,在前两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其次是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大胆写,充分发挥想象,又让学生欣赏了与本次习作内容相关的范文,我簿以为学生会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来,但事与愿违,要么是模仿范文,千篇一律,要么是有头无尾等。我反思着,毫无头绪,怎么办?
机会来了,正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春季趣味运动会”我就以此为题材,让学生写在运动会中亲生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事。在作文课上,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中怎样做的,受到了怎么启发,我再一次鼓励道“孩子们,大胆写吧!把你们想说的话都写出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就这样,在学生的笔下,出现了《记一次活动》《有趣的体育运动会》《穿越封锁线》《亲子活动》等,篇篇习作中又有精彩的活动场面,既有人物的语言心里活动描写,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篇篇优秀的作文诞生了,真让人心旷神怡。
二.从面面入手,激发好奇心。
我在教学作文时注意积累经验,以无穷的魅力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以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常做到从一个词,一副画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或由画意展开而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我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未来的„„》这种半命题作文,首先发挥学生各种特长,由学生从绘画,制作入手,创造出奇特的东西,要求他们边做边想,内心叙述其作用,特点,最后自由组合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物体的作用,特点及其奇特想象,由于学生动了手,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我的指导下,成功地写出了《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环保机器人》《未来的汽车》等文章,就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创作地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且加深学生由“做”到“作”的全过程。
三.多阅读,多积累。
1.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让学生学好教科书自读课本之外,可以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最喜爱的书读。
2.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加大阅读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搜索好词,佳句,多方收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作“百科知识卡”或“积累本”。通过收集,摘抄,写作等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篇三: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篇一:习作>教学反思
记得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一次作文下来,在我当时的眼睛里,没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几乎有2/3的作文要重写。我想,这是第一次习作,可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让他们写好不可。破天荒地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不但给学生看了人家写的介绍课余生活的文章,还针对学生的题材进行提问,让他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作文了。这样又一轮下来,还有将近1/5的人写不好。怎么办?是坚持不懈地让他们再写再改吗?我犹豫了,因为这样二度指导下来,我已经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指导学生还是写不好呢,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就给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时我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时,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铺垫,其实一开学就应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记录下来;下课有意识的跟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熟悉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上起习作指导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会的习作。
学生作文不会写,怎么办呢?那就从写日记入手吧。写日记就相对比较宽松,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字的数量上我都不会给学生定什么框框,只要能写就好。出现转机是在第二单元的观察作文阶段。吸取了前一单元习作教学的教训,也想起教研员曾经说的以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所以在上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第二天的日记交上来,我不禁喜上眉梢,因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能的方面去观察,有的观察了树叶,有的观察了蜗牛。我马上抽了一段时间,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他们的日记,我在边上评议每一篇习作的优点。问他们这次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他们说昨天科学老师带他们在校园里观察过了。哦,原来是这样,观察前进行观察方法指导很重要啊。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每天都有不少的观察日记被表扬到,终于有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哦,这样就是作文啊!”有一天我还没有开始看学生的日记,有学生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杨冬冬带了一个鸡蛋到学校。”“带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记,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从电视的“不可能的任务”中看到不借助任何辅助用具,鸡蛋也不能有任何损坏,让生鸡蛋立起来,自己进行了实践,把过程记录了下来。最后还写着:“我知道有很多同学都不会相信的,我带了鸡蛋,会做给他们看的。”对这样认真的学生,我能拒绝吗?于是又有了欢声笑语的一堂学生展示欣赏课。
既然讲到了鸡蛋,我又告诉学生:“你别看鸡蛋这么容易碎,可任凭你是怎么样的大力士,你就是没办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吗?学生睁大了眼睛。“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郑芬忠——”郑芬忠也兴奋地举起了双手,大声说:“我不信!让我来!”结果尽管他捏得面红耳赤,呲牙咧嘴,还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罢,心中暗暗惊奇。其他的人也惊呆了。我说:“回去试试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这样有全家谁也捏不破的,也有被四岁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脸的,日记就异彩纷呈了。
就这样,慢慢的,学生就有了许多的习作素材,慢慢地,他们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偶尔有三五天没有布置日记,学生就主动央求:“老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写日记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写了。”听到学生这样的话,我怎么能不开心呢?
反思:在这一阶段,我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写作文,转向日记,让学生有什么写什么;二把写作和生活联系,写实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三是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四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篇二: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
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特点,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用笔交谈,教师应坚信“能说便能写”,对学生低起点,低要求;写前指导中充分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说——口头作文的欲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适宜的情境之下,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法与体会,并租机点拨、指导,帮助他们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如:“我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童年趣事”“一件傻事”??这些话题能激起他们记忆的涟漪;他们爱说。能说也想说,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即便私下写了,也怕被老师说成“内容不具体,”“表达没有方法”,“感情不到位”,最终不爱写作了。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欣喜。
四、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我常常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又拉近师生距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议。但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间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磨合,不断训练。对这样的课,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许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比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鼓励指导作文水平高的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作文竞赛,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好作文的欲望。
篇三:习作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
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 篇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
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篇五:习作教学反思
《身边的一个人》教学反思
习作《身边的一个人》是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初看题目感觉并不是很难写,因为对同学们来说,写人的作文,他们并不陌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写人的要点,如: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性格、品质等。但要写出好文章来,那还是要多动脑筋。
在习作教学中充分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人物的特点,把他们写具体、生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人物,学会习作。同时也注重学生之间的评议。在评议作文后,学生了解到一篇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并知道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外。再引导学生吸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习作文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还告诉同学们:在写作中还可以让学生仿照所学的课文,注重对所写人物进行动作、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生动。这次习作教学完成后,评改完之后,我觉得还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事件展开教学,从而表达出真情实感。《身边的一个人》范畴很广,本单元习作主要引导学生把身边人物特点写鲜明。我在习作指导中也让学生抓这个特点写,但因学生平时缺少细心观察,发现不了表现同学这种品质的典型事例,整堂课下来,总感觉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走。
2、要上好一堂作文课,不仅要关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还要吃透小学语文整个系列的作文要求。写自己敬佩的人,要有侧重点。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特点,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用笔交谈,教师应坚信“能说便能写”,对学生低起点,低要求;写前指导中充分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说――口头作文的欲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适宜的情境之下,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法与体会,并租机点拨、指导,帮助他们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如:“我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童年趣事”“一件傻事”……这些话题能激起他们记忆的涟漪;他们爱说。能说也想说,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即便私下写了,也怕被老师说成“内容不具体,”“表达没有方法”,“感情不到位”,最终不爱写作了。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欣喜。
四、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我常常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又拉近师生距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议。但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间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磨合,不断训练。对这样的课,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许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1援谈话导入。在我们身边, 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 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严寒酷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 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培养习作兴趣,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2援教师口述。 (屏幕展示自己的“下水文”)
3援发表感言。学生边听边看, 说说老师为什么敬佩他 (她) 。
【设计意图:“下水文”的设计, 能锻炼和培养老师的创新风格。最重要的是, 学生从中能够获得感性启发, 并受到人格鼓舞。另外,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活跃气氛,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开启学生的心智。】
二、成语点睛, 诗句引趣
1. 集体交流。说说你搜集的成语 (描写人物) 。
2. 屏幕展示。教师出示描写人物的词句,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成语点睛, 引导学生丰富词汇;诗句引趣, 指导学生了解写人的表达方法, 积淀文学素养, 通过学生的议论,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审清题意, 明确要求
1. 出示要求:我敬佩的一个人。
2. 学习要求 (投影展示) 。
四、奇思妙想, 章法导写
1. 学生回忆:请大家根据所选择的人物特点, 回忆人物的典型事例, 回忆得越具体越好。
2. 学生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敬佩的人, 他 (她) 有什么优点值得你敬佩?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描述你敬佩的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联系学过的课文说一说。
3. 教师总结:同学们, 敬佩一个人, 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我们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 要有重点地写, 写你最敬佩的一方面, 并且用一两件事突出表现他 (她) 的好品质。这种方法就是:人物特点寅具体事例 (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述) 。
在描写具体事例时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进行细致的描写, 突出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总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表现出来。只有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品质, 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佳作引路。
(1) 展示佳作。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和内容 (特点和事例) 两方面探讨。
【设计意图:展示佳作, 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 开启写作思路。】
5. 拟定提纲。
(1) 同学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好文章还要有一个好题目。请大家想想, 以“特点垣人名”的方式, 写出一个精彩的题目, 如“幽默的爸爸”“能歌善舞的小琴”等。
淤自拟题目。
于同伴交流。比比谁的题目独特。
(2) 看题目, 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次习作的题目是 () , 写作对象是 () , 写作范围是 () , 写作重点是 () 。你准备先写 () , 再写 () , 接着写 () , 最后写 () 。
五、总结
一、“生活化”习作研究必须植根生活,不能“概念化”
关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文学界颇有争论,直接影响着习作教学与生活关系问题的研究,而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为“生活”或者“需要”是作文、教育甚至人生追求的原动力。从学生鲜活的生活出发,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体验,学会交流,不断丰富习作生活积累,才能逐步学会表达,进而“想写”“乐写”。
应该明确,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平时的做、看、听、想、说、写,实际上就是在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而我们要研究的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做什么”,还有“怎么想”的问题。即植根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组织哪些实践活动才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目的。为此,清明时节,我带孩子们踏青、扫墓、放风筝,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春天;“母亲节”让孩子们为妈妈洗一洗脚,或帮妈妈做一件事;“世界水日”,我们一同去自来水厂参观、调查;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期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和孩子们一起把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都记下来,写成观察日记,有条件的同学鼓励他们和老师一起在“教育在线”发帖交流;玉树大地震期间。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相关专题报道……一幕幕生动的自然生活画卷和社会生活图景,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热爱。因为爱,他们的心弦被悄悄拨动;因为爱,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抒”;因为爱,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理想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乐于表达!
一位三年级小朋友这样描写他眼前的重阳节:
整个马路上车水马龙,被挤得水泄不通。小朋友们挥舞着荧光棒,使繁闹的夜市变得更加美丽。商店里人山人海,叫卖声、还价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快乐传递得很快,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只要一来到马路上,就兴致勃勃,变得满面春风。整条街上连空气里也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不难看出,学生在亲历了生活的体验之后,用语言描摹的是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尽管还不太形象,不够生动,但语言是自己组织的。因此,学生的语言远离了教师的“模板”,读来异常亲切,流淌着真情,洋溢着情趣,远离了“概念化”的倾向。
二、“生活化”习作研究必须提炼生活,不能“庸俗化”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对自己的书画创作是这样要求的。在他看来,生活中的“画面”并不都能“入画”,除了“删”,还要“就”,由此才有可能创作出“领异标新”的作品。“临时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叶圣陶语)我想,小学习作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深入观察生活,要“胸中亦有千竿竹”,也需要这样一个帮助学生“培竹”“选竹”的过程。这样才能“胸有成竹”!
“寻找春天”系列习作训练,我没有让孩子们包罗万象地去写,而是尽力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怀揣一颗童心,主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起交流、沟通,共同撷取春天里最动人最夺目最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基于此,“感春”“寻春”“赏春”“留春”系列片段训练,我采取中国画写意“散点式”透视教学,通过诗意的语言、隽永的意境、到位的点拨,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请看片段指导——找寻春天:
师:在春天的公园里,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春天在迎春花里,她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生:春天在柳树冒出的新芽上,像新生的婴儿。……
师:你听到什么了吗?
生:我听到小鸟在啾啾,好像说春天来了!……
师:在春天的田野里,你找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油菜花穿着金黄色的衣服,一个个婀娜多姿!
生:紫色的蚕豆花像展翅的蝴蝶,真美!
生:春天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师:是啊,孩子们笑得真开心!比春花灿烂,比春花芬芳!满目的田野风情,你想到什么呢?
“春天的公园”、“春天的田野”和“春天的校园”组画重现,不就是告诉学生春天就在我们眼里、耳朵里,在我们的手心里、鼻子里,在我们的心坎里?春天无处不在!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蒙太奇”的表现方法,在对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在关键处启发,在“愤”“悱”处锤炼。不仅“观”,而且“察”;不仅“赏”,而且“味”“说”“写”“评”,在师生和谐的沟通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当学生找寻到“祖国生机勃勃的春天”时,我没有给予主题的渲染和强化,而是促其深入思考,有效杜绝“面面俱到”、“人云亦云”以及“流水账式”叙述的“庸俗化”弊病。
三、“生活化”习作研究必须表现生活,不能“脸谱化”
“从说到写”“由述到作”是传统作文教学一条重要的原则。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表现当下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这是“生活化”习作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
习作,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应用表达的需要。小学生习作,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如何有效运用准确的语言去表现生活,写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感,这是“生活化习作”研究有效性的本质体现。《野炊》习作指导,我没有停留在“你做了什么”的层面,也没有定格在“整队——出发——野炊——感受”这一司空见惯的“公式化”“脸谱化”的框架内,而是指导学生抓住野炊过程中“生火”、“去土豆皮”、“炒西红柿”、“师生共餐”等富有生活味的镜头,展现野炊生活中最动人的画面,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写具体,写细致。请看片段指导——生火:
师:你对野炊的哪个画面印象最深?
生:生火。
师:你怎样生火的?
生:我把草点着了,不知什么原因,一会儿火又熄了,我就使劲吹,吹得满头大汗。
师:你怎样把草点着的呢?
生:我先抓一小把草,右手打着火,然后把草引着,再放到灶膛里。
师:火怎么会熄灭的呢?你又是怎样吹的?
生:大概是草一下子塞得太多的缘故吧。灶膛里全是浓浓的黑烟。我就趴在地上,侧着头,对准一堆火星,使劲吹,好不容易吹着了,眼泪也呛下来了,鼻子里吸进了好多黑灰……
对小学生而言,野外“生火”是好玩而有趣
的,细节的准确刻画有助于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我从孩子们脸上久违的红润和眼神里闪烁的激动与兴奋,真切感受到习作教学弥散的魅力!
吴立岗教授指出,小学习作教学必须抓好“双基”,这里的“双基”,一指观察,二指阅读。他十分强调观察在“训练作文”中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观察实物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产生写作的激情,也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并且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他们的语言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我以为,对“观察”的理解,我们应该有一个往复和回归的过程,即习作前观察生活。指导习作;习作后还原生活,修改习作。以还原生活画面或生活事件为媒介,引导学生主动对习作进一步进行加工、删改、调整,探求用词的准确性、表达的顺畅性、思维的条理性,逐步达到用词的生动形象,表达的恰如其分,甚至叙述的精要,角度的新颖,再现的艺术,思想的含蓄和深邃等。请看片段评析——切西红柿:
师:炒菜前,你怎么切西红柿的?
生:用刀反复切。
师:怎样切是反复切?
(再现学生“切西红柿”的画面)
生:旋转着切。
师:还可以怎样切?其他同学呢?
生:按照“十”字切!
生:还可以拦腰切。
品词,需要重锤敲打,需要唤起生活的体验,这样的描写,才是准确的,也是生动形象的,独到可感,如临其境!
在指导三年级小朋友写《我的自画像》时,我力避“脸谱化”的俗套结构和语言,启发学生抓住自己区别于其他小朋友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写:可以重点写我的形象,粗至我的外貌,细至我的头发、皮肤、声音、走路的姿势等,也可以重点写我的兴趣爱好、我的成长经历、我的理想追求等。
再如,在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日记”取名字时,我就千方百计地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懂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属相、性格特点来考虑,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来思考,可以从自己所买的本子出发思考,也可以从古诗中得到启发,还可以和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总之,学生每次习作时,我都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才有个性,才会与众不同。
四、“生活化”习作研究必须回归生活,不能“形式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反思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要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如何有效实现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我觉得,首先要改革习作教学的命题方式,使习作命题“回归生活”;其次,要把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习作目标“回归生活”。并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请看拟题训练——“春”系列:
师:同学们,“找寻春天”你们今天都用了哪些题目?
生:《春天无处不在》。
师:你想表现什么?
生:因为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想把在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生:我写《春雨》。春雨能滋润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生:《寻找春天的足迹》。
生:《春天的小曲》。春天里最动听的是鸟儿的歌声,我喜欢。
师:真好!还有吗?
生:《春色满园》。
生:《春之风情》。
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我以为,好的文题能激发孩子们的习作热情,顺利打开他们的习作思路。教师“诗意”语言的引领,不仅能调动孩子们的情感,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而且能敞亮他们的心扉,点燃智慧的火花,触发“习作期待”!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孩子们“诗意”的表达,没有为“形式”而做秀,没有为“形式”而无病呻吟。流淌的是真情,收获的是多彩!
“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与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叶老这段话,不就是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回归生活”吗?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说过,“作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面对今后社会生活的能力等。”可见,习作教学应成为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助跑器,使习作训练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自我需要,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心灵走向现实,从学校走向社会。
【《习作一》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反思07-16
习作6教学反思06-10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6-21
《积累运用五-习作教学》教学反思06-03
四年级习作四教学反思10-20
《猜猜他是谁》习作教学反思10-12
第五册习作《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11-24
《给××的一封信》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