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春节的作文600字(精选10篇)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甘肃的春节
小时候,偶尔脑海中有一星半点的过年的记忆,都是模糊的,直到今年我亲自经历了一次,给我留下了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美好记忆。
大年三十,是过年最忙也是最快乐的一天,这天要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接先人,到了晚上当一轮弯弯的月亮从天边升起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吃起了水饺。
我的最爱是正月十五的踩高跷和花车游行了。高跷不拘形式,花样繁多。从创始于清朝同治年,可是历史悠久呢!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说是以滑稽著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国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还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那一天一大早,我不顾外面正春寒料峭,迫不及待地穿好新衣,叫醒大伯和奶奶一起去城里,兴奋的我在昨晚激动了好久,奶奶把高跷描述得活灵活现,又听说高跷还配有一些丑角,扮相丑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乐,这可令我蠢蠢欲动。我一路上蹦蹦跳跳,今天城里的人似乎特别多,都是来看表演的吧!“来了,来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声,我骑在大伯的头顶,看见了远处出现了几个红绿色的小店,下面支着好长两根木棍,一晃一悠地向前走着,行人都退到一旁。马路上十分空旷,都是为他们准备的呢!近了,远处的身影渐渐清晰了,一大批浓妆淡抹的演员,他们乐呵呵地笑着。一边迈着超大的步子,一边向路边的人们挥手作揖,高跷下面还有好多人敲锣打鼓,四周喜气的声音响成一片,营造出了一番欢天喜地的气氛,那些演员一看见小朋友,总会散落一些糖果,懂点儿事的小朋友也会含糊不清地说声谢谢。我看见了可高兴了,大伯也立刻凑上去,演员看见了如天女散花般将糖从二楼高的地方扔了下来,我伸出手接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里,笑着说:“谢谢叔叔!”不一会儿,花车来了,上面的图案象征了许多吉祥的寓意,有“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看着美丽的花车,大家的心情也处在了沸点,紧随其后的秧歌队也是热闹非凡。
我们老家甘肃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趣?有空一定要来看看啊!
春节
“呯啪!呯啪!”天空中顿时五彩缤纷,逐渐亮起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如一个百花园。哦!原来是春节到啦!大家都在放鞭炮呢!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春节的来历吧!今天,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从前有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年”见了,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人告诉了村民们,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在除夕的那天晚上,大家都要摆上大鱼大肉的,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和家欢聚,互相祝贺鼓励。我家在除夕那天要摆上饺子,因为饺子象征着团聚,象征着团员。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我家除夕的.那天晚上十二点,我和爸爸出去放烟花。一开始我很害怕,因为爸爸买的烟花是用手拿着放的,而且一开始还冒着火花,我怕烧到我的手,但又一想,这不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胆量的时候吗?再说还那么好玩。所以就大胆地放起烟花来。一个、两个、三个……我越放越高兴,越放越胆大。花必有凋谢之时,我的烟花很快就放完了。我不免有些失望。正在这时,我们村里的人都出来放烟花啦,那景真美,好像画上去一般,太美啦!于是,我和爸爸一边看烟花一边称赞道:“好美、好响、好多的烟花呀,简直像仙境一般。”各式各样的烟花向天空冲去,然后再绽放出笑脸,她要和星星一起来装扮天空。
贴春联
在一年里有许许多多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元旦、国际妇女节、重阳节……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被成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为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候,春节曾传说是指节气之一的立春,也是被视为一年中的开始为新年。
新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贴在门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对联,增添喜庆的色彩,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有一年,我和爸爸在外公家贴对联儿,等贴好后,外公笑得前俯后仰,他说:“你们父子俩儿贴得高低不一样,还把春联给贴反了!”额!我们俩听了外公的话才醒悟过来,连忙把春联给揭了下来,又重新贴了一对春联。
瑶族的婚礼是这样的:瑶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对象,父母不加干涉。“赶歌圩”“坐歌坛”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把爱慕之情都流露于歌声之中。“拿篮子”是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又一重要方式,双方在“拿篮子”“送篮子”中互相接触、了解,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再通过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亲。瑶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两不辟宗”“男从女姓”三种。瑶族女子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她们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为“郎”。“两不辟宗”俗称“两边走”,即婚后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男从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从女家姓。
而瑶族的礼服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喜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长衫之分。
瑶族的节庆活动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是瑶族隆重的“盘王节”。节日里最热烈的场面要数跳黄泥鼓舞,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瑶王。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双手拍击,公鼓则是竖着拿在手中,用左手敲击,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舞姿雄健洒脱。跳黄泥舞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指挥和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合着母鼓的鼓点变化的。因此担负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黄泥鼓敲响之后,几位装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着鼓点穿插其中,边歌边舞,高潮时,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队把母鼓紧紧围在当中,犹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时和公鼓对应敲打,整个舞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谁知刚一跨进玉姐卧室的门,我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玉姐趴在床头,肩膀一抽一抽地颤动着,原来她在低声地啜泣。我这时才想到舅妈红肿的眼睛,肯定也是刚哭过的。哎!母女俩在一起相依为命地过了这么久,突然就要分离了,谁能舍得呢?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个庄重而又神圣的日子。但对于舅妈和玉姐来说,那一天似乎来得特别早。玉姐出嫁那天,仿佛连天都亮得比平时早。舅舅和舅妈一大早起来,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就朝着亲家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们不会忘记“算命先生”的叮嘱:娘家父母必须向女儿出嫁相反的方向走,直到完全听不见迎亲的鞭炮声和唢呐声,这就是我们这儿农村的“躲亲”风俗。风俗乎?迷信乎?人们无法知道,但又不得不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为了玉姐和健哥的幸福,舅舅和舅妈早饭就没吃便远远地躲开了。我仿佛看见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双眼满含着眼泪,一边留恋地回头张望,一边又惶急地向远方走去……
我想:如此“躲亲”,与其说是一种风俗,倒不如说是一种迷信!请乡亲们好好地想一想,这种“躲亲”与新郎新娘的幸福又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算命先生”愚弄人们的一套把戏罢了!希望明智的父老乡亲们尽快地革除这种愚昧的习俗,传承那些具有高雅文化底蕴的“民风民俗”吧!作文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曹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
白马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此外,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也是他们重要的节日。在节日里,白马人都要跳他们的传统舞蹈--跳“曹盖”。他们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白马人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种舞蹈又被称为“十二相舞”。
以上就是白马藏族的的民风民俗,大家是不是很向往去白马藏族的看一看呢?
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我知道的不多,但有一些我是知道的,甚至是印象深刻的。比如说,藏民族的天葬风俗。是我在看电影《可可西里》的时候知道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风俗。片子的开始就是一个缉私队员的葬礼,尸体被裹上了白布,然后在一个荒凉的野外,一个人挥舞着一把大刀,一刀刀的劈下去,有很多飞来的鹰在四周盘旋,镜头很隐晦,只是拍摄了参加葬礼的人们的面目表情,我当时有些没看明白,因为我不知道那个人在砍什么。在片子的结尾处,我又看到了相同的场面,那是缉私队长日泰的葬礼,日泰的尸体经过清洗以后,然后用一块很大的白布裹好,所有的缉私队员为日泰送行,那情景和开篇如出一辙。
后来我对这个仪式感到很特别,尤其是那群盘旋的鹰,我上网才查到了这个仪式确实有特别的说法。原来葬族人民崇尚天葬,他们认为在各种安葬的方式中,天葬是最高的礼遇。一个人死去,然后尸体经过清洗,被送到天葬场,这个场应该是那种比较开阔,容易吸引鹰飞来的地方,然后由天葬师来解剖尸体,他会用一把大刀将人体肢解成很多小块,甚至连骨头渣最后都要用酥油蘸了,然后分给前来觅食的雄鹰,直到尸体的所有的碎片都被鹰分食而光,这个仪式才算结束。在藏民的眼里,如果鹰不能完全吃光遗骨,那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预兆。所以他们会想出很多吸引鹰的办法,比如涂抹酥油的办法。鹰吃完了遗骸,然后展翅高飞,这个藏民的灵魂也就溶化在了蔚蓝的天空里。
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风俗很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忍受,但藏民们世世代代都采用这种安葬的方式来慰籍亡灵。之所以这么做是与他们的信仰密切相关的,他们渴望灵魂的飞升,而不是肉体的保全。如果你也能跟随他们的信仰去思考问题,就不难理解这个风俗的合理性。也就不会感到少见多怪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风俗。
度过了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地球转了三百六十五圈,我们企盼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月,终于迎来了这欢庆的日子——新年。新年好,新年忙,过大年。我们家乡有这样一首民谣:二十七炒炒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过大节。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个值得欢庆的日子,没有中国人不熟悉的词语就是“春节”了!春节要干的事情很多,可以说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干上上网、聊聊天这些闲事了。
盼望着,盼望着,除夕夜终于来临了。去年的除夕夜,爸爸妈妈给了我600元压岁钱,我用它买了一双早就在国商大厦看中的溜冰鞋。溜冰鞋的鞋面是红黑相间的,四个牛筋耐磨滑轮被不锈钢鞋架固定着。它立刻成了我最喜爱的玩具。
春节快到了,我不知道将怎样度过这个春节。我记得往年过春节都很有意思。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选烟花、礼花。然后晚上可以尽情地放烟花,或者看别人家放的礼花,那场景自然热闹非凡。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的日子。我们一家要在这一天开始大扫除了。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们要花一下午的时间来大扫除。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春节作文600字(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春节作文1在我的家乡客家,大年二十五就开始准备春节的东西了,我们每天都很忙碌,但每天都很充实。
在客家,大年二十五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招待客人的各种零食,和准备各种大年三十晚要吃的腌菜,然后把家里所缺的,例如:盐呀、酱油啊、和炸猪肉啊……
除此之外,在老家的人要准备:铺好家人回来要睡的床啊!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啊!
到了年二十八这天,在家的人就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了,因为还有两天就准备过年了。他们要打扫屋子的上上下下,包括一些小角落。我们客家人打扫屋顶有个妙法:用香蕉的大叶子绑成扫把,这样,打扫屋顶就方便多了。越是高的屋顶,用的香蕉叶就要越长。
在不知不觉中,就迎来了除夕,除夕真热闹!家家的程序几乎一致。早上,大人杀鸡、宰羊。但鸡一定不能杀雄鸡,因为雄鸡吃不得。为了晚上的年夜饭,中午就将就将就吃了。晚上,家家赶做年菜,你若坐在街上,定能闻到香喷喷的煮饭味。在吃年夜饭前,孩子就用柚子叶煲水冲凉,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干干净净,顺顺利利。孩子们吃完饭后,就可以和兄弟姐妹出去买烟花爆竹,不管多小的孩子,都可以跟去,这是一年里最放松、最自由的时候。买完烟花爆竹回来后,就可以向自己家人讨要利是。大人们冲完凉后既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并且要在12::00前把脏衣服洗完。12:00准时,这时便是最热闹的时刻了!鞭炮开始放,放个响当当,不许间断!
到了年初二,我们客家有个习俗,客家话讲:拉外婆。意思就是一家人回娘家。
美好的日子就是过得如此快,一眨眼,春节就在年初8结束了,子女们又回到了上班的城市,回家休息几天。正月17日,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上班,一切又恢复成平常的样子。
我的春节作文2春节是什么,春节是父老乡亲期盼儿女回家团圆的节日;春节是海外游子跨越山海与家人团聚的节日;春节是小孩们翘首以盼的节日。
今年过年我回到了我们老家建德大同,那里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以前的家乡只有凹凸不平、坑坑哇哇的石子小路;以前的家乡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店;以前的老家只有简陋的矮平房,甚至连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也没有。如今的家乡一切都在改变,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便利超市,左邻右舍都盖起了崭新的楼房,一家家独立又美丽的庭院更是城里人羡慕的`地方。
回老家过年就是热闹,每家每户都会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庭院里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门庭上挂起了红红的大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洋溢着过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年夜饭大人们都是精心准备的,也是不折不扣的一场“盛宴”。在今年的年夜饭上真是五味俱全,让人大开眼界,有我喜欢的传统菜“鸡蛋果”有家乡的特色菜“肉圆子”有八珍玉食的“佛跳墙”……对于我这个爱吃美食的人来说简直饕餮大餐。
在农村过年的最大乐趣就是可以尽情的燃放烟花,劈劈啪啪的爆竹声为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而年夜饭后玩各式各样的烟花也成了我们小孩们最期盼的节目,当然玩耍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安全的。
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年味,家乡的美食,让我想到了日益强大的祖国,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在日新月异,越来越好。而家乡多姿多彩的年味更是我们孩子们最期盼,最流连忘返的。
我的春节作文3我的故乡在农村,保留着老式的柴灶,今年我跃跃欲试想亲自烧柴火。
大年三十,过年那热闹的气氛到达了高潮。鞭炮“劈啪噼啪”“嘭嘭嘭”的响声从不停歇。大人们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准备食材,我呢,则溜到灶前烧火。
我用铁夹夹起一团旧棉布条儿,用打火机点着,放到灶的“肚子”里。一旁的妹妹怕火灭了,急忙递来一根砖头大小的柴,“啪”一下盖到火苗上。小火苗被这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和重柴扑灭了。我和妹妹重重地叹了口气,不过烧火的兴致丝毫未减,我们发起了第二次尝试。
我把点燃的棉布条儿轻轻叉在细树枝上,慢慢放进灶里。等火势稳定下来,继续往里加柴。妹妹凑到洞口,嘟着小嘴,小口往里吹气,火势更旺了,灶心里光芒万丈,一条条金红的火柱顶着铁锅,锅里的水也开始冒泡泡。一条条火舌像贪吃的小娃娃,它抱着柴,一遍遍地舔啊舔。灶心的柴火不断发出“劈啪噼啪”的响声。一阵阵热气扑面而来,温暖着我。外面寒风凛冽,我窝在灶前烤火,是多么惬意呀!
我突发奇想,捧来一个金黄的大胡柚,打算烤柚子吃。把它横叉进铁钎,放到火里烤。过了约二分钟,柚子的下半部分黑得似炭,而上半部分却仍是金黄,如一个小星球,一半“白天”,一半“黑夜”。反个面再烤,又五分钟,这个乌黑的“小行星”里的汁已烤了出来,冒出一个个小水珠,落在柴上,立即消失不见。把胡柚一刀切开,一股柚香奔进我的鼻子。皮虽已成炭,但果肉还是金黄,尝一口,清香带着幸福感一齐下肚。
这,就是年的味道。这,就是我的春节。
我的春节作文4“红红火火过大年。”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到处都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今天一大早,我被那兴奋的心情叫醒了,迫不及待地想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看到床边一大堆新衣服,我开心极了!马上跑出房间,去把还在睡觉的爸妈叫醒,不料,弟弟也早醒,他见到我兴奋地跳起舞来!我们来到厨房,嗨!没想到爷爷已经开始准备年中饭,厨房也沉浸在了忙碌中。
我现在得先贴对联,我早就贴过,前几年的对联都是我贴的。我在对联后面先粘上了双面胶,并分出上下联,go!我又撕了那叠双面胶外壳,从上到下,我确定好了位置,小心翼翼地从上一直贴到下,成功。一会儿,我便把对联贴完了!
接下来,我准备去超市购物。来到超市,喜气洋洋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非凡,到处都挂着红色的小灯笼。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想,春节不是应该吃饺子嘛!于是,我左一包,右一包,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小零食,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的。
夜幕也降临了,可以开始放鞭炮了,这里是城市,不可以放那些飞上天的鞭炮,不过我先拿出了“石头鞭炮”,它很小,扔在地上就会发出声音,我扔了一颗。“啪”哇!好玩,我接二连三地扔出去,就不停地“啪—啪—”不时还溅出一些小火花。第二个是“仙女棒”这是一种长长的条儿,我迫不及待地点燃了一根,哇,真的很像仙女棒,金色如同一朵菊花一样绽放,还可以凭空画出圆、方……形状!虽然没有放大鞭炮,但是已经满足了!
啊!今年的春节真快乐呀!真期待明年的春节!春节,明年再见bye!
我的春节作文5每年春节我都是在奶奶家过的,那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早晨,我被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惊醒了,翻身一看,床上就剩我一个人了,爸爸妈妈呢?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出门去找爸爸妈妈。刚走出院子,就看见爸爸正在贴对联。只见爸爸把一个“福”字倒贴在大门上。
我惊奇地大喊起来:“爸爸,爸爸,你怎么把‘福’字贴倒了?”
爸爸慢条斯理地说:“‘福’字就这样贴呀!”
“为什么要倒贴呢?”我说。
“从古至今,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以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听了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院子里响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也和妹妹拿着爸爸为我们准备的鞭炮。首先,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香点燃引线,然后一边双手捂住耳朵一边跑进屋里,只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的引线。“嘭”的一声鞭炮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和妹妹高兴得又叫又跳。
转眼到了晚上。丰盛的佳肴摆满了桌子,全家人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祝福。吃完年夜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八点钟,晚会开始了,我和妹妹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机,不舍得离开半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神奇的还有魔术,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
春节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度过,我喜欢过春节。
我的春节作文6今年春节,我是在爷爷家过的。虽然因为疫情,活动范围有所限制,但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也足以让我感到快乐了。
年二十九,按照习俗要贴春联。一大早,我与大伯一起去买春联。一路上,我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瞧瞧,细看看,发现路边的小摊上全是卖春节有关的物品。哇,我突然发现,街道边的树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挂起了一个个红灯笼,整条路望过去,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整条街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与团聚中。大伯带着我买了春联、大福字,还挑了许多小红包。
回家后,爸爸与我一起贴春联,一人贴一边,爸爸三下五除二就贴好了,我还在慢吞吞贴着。他下来一看,立马看到我贴的福字,大声笑着说:“错了错了,要福倒!福到!”我还纳闷呢,没毛病啊,春节来了肯定“福”就到了呀,我贴得可整齐呢!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伯连忙过来告诉我:“福到福到,福字要倒着贴才叫“福到”呀。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于是,赶紧跑过去重新把福字倒过来贴。
大年三十,我们准备包饺子。奶奶和好了肉馅,叫大家一起来包饺子,我拿出一片面皮,放了一勺子馅,迫不及待地闭上眼睛用力一捏,哎呀!满手都是馅料,其他人哄堂大笑,我的脸都红了。奶奶告诉我,她们小时候过年包的饺子里面都没有肉的,穿的也是打补丁的衣服,还是现在的日子好,吃的好,穿的好。
转眼到了晚上,我与爷爷放烟花。一点燃火引,天上瞬间炸开了花,五颜六色,好看至极。弟弟和我还在数着天上烟花的形状,这朵上去是圆形的,这朵上去是三角形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我们都看花了眼睛,就连空气中那股硝烟味都充满了喜悦。
每逢春节前夕,在外工作、学习的人们都会忙着赶回家乡和家人团聚,也因此有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春运”。所有的家庭都会在春节到来前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有的家庭还会买来美丽的鲜花把家里装点一番。在我家,除夕那天上午一家人贴对联,挂红灯笼,准备年夜饭……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华灯初上,亲戚朋友们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快乐、最热闹的时候了。大家举着酒杯相互敬酒,相互祝福,一边吃着丰盛的饭菜,一边讨论着一年当中发生的事情,展望着未来一年的美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每年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会齐齐坐在电视机前守候着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内容总是那么丰富:有美妙的歌舞、有妙趣横生的相声、有让人心惊肉跳的杂技、有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有让人拍手叫好的魔术……精彩纷呈的节目,总能吸引到我们。
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我和爸爸就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一起来到屋外的空地上尽情地放着烟花。此时,邻家的烟花也纷纷绽放。各式各样的烟花在空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五光十色,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把我的家乡——地卢村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
听说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粉团,学着外公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个尖尖的顶,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团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团子扔给外婆,想让外婆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团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哥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外婆的样,把团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团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蒸团子咯!”一声大喝,笼子来了,我们把团子一个个放进去,白嫩嫩的团子便一个挨一个挤在了笼里。
盼着,盼着,“新出炉的团子来咯!”众所期盼的声音终于到来,一笼冒着白烟的团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给团子“化妆”,点红。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笼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一手一个,吞了下去,两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机!”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她的萝卜丝团子,迅速往嘴里一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老姐发现手一空,我便兜着两个团子逃之夭夭。
【民俗春节的作文600字】推荐阅读: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09-26
春节民俗作文高一05-28
中国春节民俗介绍01-06
春节各地民俗文化有什么07-12
端午民俗的作文600字01-10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09-16
最美的春节作文600字02-27
春节的话题的作文600字06-25
有趣的节日春节作文600字05-26
春节晚会的作文600字02-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