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学习内容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PT学习内容(精选8篇)

PPT学习内容 篇1

关键:将目标落实到人

1.材料人员的管理责任:

(1)择优选择。进场正确计量、验收,降低采购成本;

(2)合理安排材料储存,及时组织材料供应,减少资金占用;

(3)限额领料,控制消耗,做好余料回收;

(4)周转材料及时回收,提高利用效率。

2.技术人员管理责任:

(1)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降低质量成本;

(2)走经济和技术结合的道路;

(3)减少一般事故,消灭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降低事故成本。

二、项目目标成本计划的组成定义:根据市场信息和施工项目具体情况(施工总体方案和优化的施工方案措施),对未来的项目成本可能达到的控制水平及其目标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所做的书面计划。

目标成本 直接成本 包括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用及其他直接成本 有明确的载体,并能以货币或实物的数量来表示

间接成本 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财务费用等 大部分没有明确的载体,是整个项目需要承担的成本

三、项目目标成本计划编制的方法

步骤 要点 结果

1.数量复核 按照中标工程量清单子目逐项计算工程实物量及金额。《工程数量复核表》

2.工程单价分析 按照工程量复核后的工程量清单子目逐笔测算 《工程单价分析表》

3.工程两算对比 比较中标价与直接成本分析价 《工程两算对比表》

4.间接费用分析《间接费分析表》

PPT学习内容 篇2

关键词:PPT课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

———《礼记·学记》

PPT课件因其支持媒体类型多及易学易用的特点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PPT课件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动性和可持续性。但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出现以课件播放为主线, 教师为导演, 学生为观众, 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过程具体感知的现象。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模式成为单线程模式, 即师→生信息流动, 缺乏生→师、生→生之间教学信息联系, 教学过程的“预设”太强, 缺少真实的“再生”。

杜威认为:“知识是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刺激而做出探究的结果。”因此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学习知识的满足。而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播放会减少学生对教学积极的参与,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版“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学习, 被动接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无法落实。

为了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最大化, 克服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与过程过度预设、过度干预、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的弊端, 增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知识的再生性与创造性, 我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及不同教学内容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自主播放PPT课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播放PPT课件, 教师基本不干涉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内容,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语文教学内容一般以难度较大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主, 充分利用PPT课件大容量、快节奏的优点, 是教者实施次数最多的一种方式。在备课时教者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一份导学案, 其教学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 同时教者还要制作一份具体教学内容PPT课件, 其教学作用主要解惑和拓展学生思维。在导学案设计中, 我一般将它分为“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自主探究”及“课后自主提升”三个栏目, 尽量避免在传统模式教学下学生“吃不下”与“吃不饱”同时存在的现象。而PPT课件主要作用是“承前启后”、“化解矛盾”, 即强化课前自主预习效果、推动课堂自主探究、促进课后自主提升。

以小说《祝福》为例, 我实施教学的基本进程如下:

(1) 通过多媒体教室 (一人一机) 局域网络将本课教学课件和导学案下发到每个学生机中, 用投影仪呈现PPT课件的结构与PPT课件基本的操作方法。

(2) 学生结合导学案与教材自主浏览课件, 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也可以通过教室局域网络向相邻同学和教师请求学生协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可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面向全班做难点解析。

(3)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进度和内容, 当场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和教学疑难。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不要过于追求一些知识的细节, 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偏离教学内容主线, 影响当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4) 学生通过教室局域网络提问系统向教师提问,

(5) 在适当时机教师下发导学案的参考答案。相邻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批改和评价。

(6) 抽查部分学生的导学案, 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作业情况, 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教程特点: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速度和学习内容的顺序, 师生与生生互动频繁, 整个教学节奏较为舒缓,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但此类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很大, 在课堂中有少数学生做一些与教学无关事件, 如打游戏、聊天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室网络终端设置阻止常见的网游网站和在线聊天工具的地址,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巡查,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目的性。

教学结果评价:全体学生都完成本课导案中的“基础篇”, 目标达成率100%, “提高篇”有近80%以上学生进行了尝试性学习与训练, 多数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学案中的提高阅读训练, 效果明显。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异非常明显。

二、学生根据教材与导学案制作PPT课件

为了进一步放开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我让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主要依据自己制作PPT。此教学方法适宜运用于短小精悍的文本, 如现代诗歌、古代诗词等。下面我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此类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目标实现的主要依据, 而且是学生制作PPT的基本思路, 因此我精心准备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导学案。此导学案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的具体要求, 还指导学生制作PPT时的一些基本要领, 课件的大致结构、主色调及课件制作的基本技巧等。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减少学生收集PPT素材方面的时间消耗,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认为必要的课件素材, 如:作者简介、康桥情结、写作背景、名家论诗等, 还包括一些精美的图片和略带忧愁的音乐。当然为了体现学生课件的个性化, 我也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教学的基本进程如下:

(1) 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局域网下发导学案和课件制作素材压缩包。

(2) 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歌并研读导学案的知识能力要求。

(3)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智能排列顺序制作PPT, 在这个过程中依次完成导学案的相应要求。

(4) 巡视学生学习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生———生互助系统与师———生提问系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学生通过网络共享系统相互播放对方的PPT, 提出对方要改进的内容。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6) 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进程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制作PPT为主线, 充分发挥学生对诗歌的个性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与探究性。为了防止学生“不劳而获”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此教学内容的课件, 我在实施教学时关闭了学生机与互联网的连接, 学生所用课件素材全部从教者提供的素材包中获取。

教学结果评价:由于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功能, 导学案完成非常出色, 更令人叫绝的有些学生通过PPT更传神地体现出诗歌表达的审美境界和康桥对作者心灵之重, 有力地感染了读者, 另外有些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总结也独树一帜, 令人惊叹。但此类课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学生制作的课件较为零乱, 图片、文字和色彩组织很不符合人的视觉要求, 还有些学生只专注于某一张幻灯片的制作从而影响了其本课的学习进程。

三、学生根据教材制作PPT课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因此为了让学生体验自己做“小老师”的感觉, 我尝试了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制作教学PPT课件, 想让他们通过PPT向观众介绍此文章及相关的教学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实施此教学方式时我以一些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浅显的散文为主, 也涉及新闻报道、学生课外阅读文本等, 如《想北平》、《前方》等。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首先要把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并打造本课PPT的基本框架结构, 为学生制作提供一个抓手, 它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思维有拓展的空间, 充分体现本课的教学特色。

以《故都的秋》为例, 我制作的PPT框架主要包括以下纲目:名人笔下的秋、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笔下的秋 (南方秋的缺憾、北方“十分的秋意”———秋晨、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北方人、北方的果树、我爱北方的秋) 及你心中的秋等几个模块。

本课教学大致进程是:

(1) 通过局域网发放本课教学目标和PPT框架文件, 并用投影仪演示PPT框架文件的知识结构。

(2) 指导学生制作本文PPT的步骤: (1) 学生研读教材 (最好在课前预习完成) ; (2) 学生播放本课PPT框架结构, 了解制作的重点; (3) 制定每个框架下知识目录 (细化框架知识结构) (4) 从教材和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课件素材 (杜绝从网络上抄袭别人的课件, 一定要体现制作者对教材的个性理解)

(3) 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4) 学生之间相互播放对方的作品, 相互取长补短。

(5) 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教师展示这些作品, 作出必要的点评。

教学进程特点:因要在一课时间内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完成PPT, 教学过程较为紧张, 学生之间制作的速度与质量差异非常明显:有些学生对散文理解很有灵性, 有些学生显得有些浅薄, 有些学生能很好把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内容有机融合, 有些则显得呆板。特别是“你心中的秋”, 有些学生观察别具匠心, 笔下的秋天很传神、很真实, 体现了学生较高的感悟自然的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

教学结果评价:通过本课自主学习, 学生在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的同时, 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由于此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效能差异很明显。但无论如何通过此类探索性学习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 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置外语学习于内容学习之中 篇3

【关键词】CLIL;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路径;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16-02

【作者简介】陈巍,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0)教师,英语教育硕士。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过于偏重对词汇、语法的学习,而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仍不够重视。这种孤立的语言教与学的实践方式,有碍于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流派(即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简称“CLIL”)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芬兰诞生以来,迅速风靡全球,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其内涵。近二十年来的应用实践表明,CLIL已经显现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鲜明优越性。它完全跳出了传统外语教学的窠臼,通过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的互为语境化,为二语习得创造自然的社会认知语境,体现了外语教学法的社会文化转向,为我国的中学英语外语教学展现了全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笔者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Unit 3 Amazing People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 & Reading I: The curse of the mummy为例,探讨CLIL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与方式,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内容目标:掌握阅读策略——预测,并掌握部分与木乃伊相关的词汇,熟悉木乃伊诅咒的不同解释。(2)认知目标: 了解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发现者——Howard Carter的个人简介;掌握在图坦卡蒙墓穴发现后的一系列离奇死亡事件;从课文中学习目前对这一系列离奇死亡事件的三种解释。(3)交际目标:在辩论“是否相信木乃伊的诅咒”时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汇报发言时,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小组成员对历史不解之谜的研究;能够用英语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探索精神的理解。(4)文化目标:了解埃及金字塔中关于木乃伊诅咒的传说;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所谓的木乃伊的诅咒;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Step 1 Lead-in

1.Play a game to guess some amazing people.

2.Discussion: What kind of people can be called “amazing people”?

3.Introduce a famous explorer Howard Carter to students.(In which,vocabulary study is based on CLIL:explorer;adventurous;curious;jewels;persevered;mummy;curse.)

4. Play a short video:The curse of the mummy.

(意图:紧扣文章主题Amazing people,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和竞争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自然地习得生词;通过播放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热情。这个教学过程与CLIL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Step 2 Reading strategy — Prediction:Can you predict what is likely to be talked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意图:通过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既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又通过阅读书本的阅读策略指导,学会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技巧——预测,读标题可预测文章大意,读第一段可知细节。)

Step 3 An analysis of the text(T: We came back to the year of 1922 to follow Howard Carter to have an exciting adventure. Lets start our adventure.)

Task 1 Make a resume about Howard Carter (Paras 1-3 An introduction to Howard Carter)

1.Fast reading & discussion: What kind of personality do you think an explorer has to have?

2.Listening (Paras 1-3 ):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listening material.

Howard Carter ( —1939)

Character: Education:

Hobby: Occupation(job):

Greatest discovery:

3.Careful reading: Finish the resume

Task 2 Report:How did the curse show its power?(Paras 4-5 Strange deaths after the discovery)

1.Fast reading: Team members of our adventure.

2.Careful reading: Show the report.

Task 3:Debate—Do you believe the curse of the mummy?Why or why not?(Paras 6-8 different explanations)

1.Careful reading

coincidence(some people)/ the result of the mummys curse(others believe)/ virus(scientific explanation)/ The curse of the mummy remained a riddle.

2.Summary

(意图:在文本解读与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Carter,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转化成一次去埃及寻宝探险之旅。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发现图坦卡蒙的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性信息,将历史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综合起来,以体现CLIL的内容学习与语言综合进行的“双聚焦”(Dual-focused)的教学主张。

接着,学生扮演记者角色,报道离奇死亡事件。通过快速阅读,学生找出探险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并了解图坦卡蒙之墓的发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将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语言能力转化为对历史史料的了解、探究的工具。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符合CLIL用目的语学习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主张。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将自己的历史知识用目的语表达出来。CLIL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目的语自主编码并输出话语的语言教学理念得到了落实,学生的目的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自然获得了语境载体。)

Step 4 Group work

1.Task 4 Presentation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unexplained things

2.Conclusion

Significance of exploration & proper attitude to historical relics.

Albert Einstein once said,“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one can experience is mysteries. They are truly the basis of all arts and sciences.”

Step 5 Homework

1.Watch the film The mummy returns and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views.

2.Preview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article.

三、不足与困惑

第一,如果笔者在课前能够运用Widowson的“前语篇”(Pretext)学说,让学生结合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这本教材中关于UFO或野人或百慕大三角洲等神秘事件,选取一个未解之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在进入文本教学之前交流研究结果,那么必将促使学生把目的语(英语)的运用与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有效地综合起来,CLIL所倡导的语言学习理念将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第二,学生在运用目的语(英语)进行涉及具体的非语言学科的学科知识表达时存在困难是必然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前瞻性地预见学生的这些困难,并创造性地采取相应的预案来规避和积极应对这些困难,尚需要教师做出努力,而不可以将这些困难的存在归咎于CLIL本身,因为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00(1):60-92.

[2]盛云岚. 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 山东外语教学,2012(05).

毕业答辩ppt内容 篇4

毕业论文答辩的PPT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

01

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

02

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03

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04

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05

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

06

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07

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毕业论文答辩PPT幻灯片演示效果与内容设计问题【2】

完成毕业论文后,如何在答辩中把写作思路展示给导师,一般来说,这是本科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因为论文答辩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论文能否通过,答辩能否顺利毕业。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现在都采用电脑幻灯片演示的方法辅助答辩,每个学校都有这种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论文的写作上。

对于论文答辩时如何准备、怎么演示却基本上忽视了,以致于学生在答辩现场演示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本人又不易觉察,答辩效果因而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影响以后的顺利毕业。

可见,答辩的演示其实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受到重视。

同时,我们发现,有关论文写作的研究有不少,而针对答辩所产生的问题的研究却极少涉及。

基于此原因,笔者收集了一些学位论文答辩演示的实例语料,结合自身参与答辩的经历及论文指导积累的经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优缺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对毕业生了解论文的答辩演示技巧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同时,本研究也对论文指导教学起借鉴和参考作用。

本次评析采用的都是真实语料,是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某班学位论文答辩所使用的幻灯片演示所做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主要对论文答辩电脑幻灯片演示的视觉效果及内容设计等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论文答辩演示的视觉效果

在答辩的现场,打开文件给答辩委员的第一印象是幻灯片的视觉效果。

在软件设计上,微软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设计模板,即幻灯片的背景画面。

31位同学都充分利用了这些模板,几乎无一重复。

这些背景画面使观众在幻灯放映的过程当中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幻灯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向观众展示答辩的主要内容提要,它只是整个答辩过程中的视觉辅助手段,不可以喧宾夺主,更不可以影响到放映的效果。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选用模板时,为了画面的新颖和漂亮,选用一些过于花哨的背景画面,这些画面遮挡了文字部分,使观众很难分辨清楚,反而影响了放映的效果。

例如,范艳同学的幻灯就是画面旁边的装饰性花朵太大,遮挡了部分文字;而曾俊同学的则是背景画面有些花哨,使文字显示不清楚。

其他大部分同学的背景选择都比较清晰,有些同学没有采用任何模板,在形形色色的画面中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幻灯片视觉效果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文字部分的展示。

幻灯片只是整个答辩过程中的视觉辅助手段,它应当向观众展示的是答辩的内容要点,而不是答辩的讲稿。

然而,浏览这31个幻灯时我们却发现,为数不少的一部分都是大段的文字堆积。

一些是在标题下成段的文字,一些甚至没有标题,只是几段话堆在一起。

当大量的文字放在一页幻灯上,字体不可避免的变小,这样的视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观众更不可能有耐心去看,也不可能看得清楚了。

结果就是不但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可能造成答辩委员心理上的反感。

同时这样很容易造成跟着幻灯上的文字照着读的情况,这也是在口头答辩中要极力避免的。

在这31个实例中,以上所说的情况并非少数,尤其是在背景介绍或者文献综述部分,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比如陈舫、邱丽和周桐等同学的幻灯文件中,连续七八页都是没有标题的小字。

在周彤同学的研究方法和计划这一部分里,各段其实是按步骤分出的(…then…next…finally…),如果把各段的要点分条列出,然后在答辩时进行口头阐释,效果会好得多。

应该说大部分同学的幻灯文件都可以像这样进行改进。

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应该是害怕在现场由于紧张而忘词,所以才把想说的话全部都写进去了。

最根本的还是要认识到幻灯片的功能,准备充分,应该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顾奎同学的幻灯文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文档清晰、简洁。

在答辩的过程中(笔者在场),他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再加上逻辑清晰的幻灯片的辅助,取得了相当好的现场效果。

另外,其他一些同学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出关键词,使之更醒目,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二、论文答辩演示的内容设计

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问题、假设、内容、背景、方法、文献综述、参考书目等等。

各位同学的研究内容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都在以上范围之内。

1.内容的选择。

论文答辩的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把书面提交的研究论文中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有必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

研究问题应该是答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大部分同学的问题都在3~7个左右。

有些同学先提出一个大问题,然后细化为几个小的研究问题,这种安排非常不错,也更有利于引导听众的思路。

另外还有个别同学用research issues的形式来代替research questions,提出了6个研究任务(可以理解为研究的目标),虽然没有以明确的问题形式提出,但是后面有每个任务的所需文献和具体内容的解释,有利于听众的理解。

当然,在答辩中最好还是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要提到的是,陈琳同学的研究任务过于广泛,所涉及的理论和文献也很多,超出了一篇学生论文所能涵盖的范围。

在谭芬同学的答辩文件中没有任何可以看作是研究问题的部分,只是理论部分加上一些译例的`分析,应该说,这篇答辩演示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研究方法跟研究问题一样,也是论文中不可省去的部分。

同学们在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是不清楚什么是研究方法,常常把不是方法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列出,这些都属于研究方法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再深入讨论。

从这些实例来看,研究方法很明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郝隆平、谭芬同学的文档中缺少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甚至陈杰同学虽然专门做方法论方面的论文,都没有讲到自己的论文采用了什么方法。

范华同学的研究方法被放在了introduction当中,并且没有明显表明,听众如果不注意就很难找到。

罗惠同学的文件中虽然有研究问题这一部分,但细看下来,这一部分的内容实际相当于一些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理论的解释,根本没有提到任何要用到的方法。

由于时间的限制,答辩时可能没有时间做全面的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但是完全不提这一部分的内容又使得整个展示不够完整,所以,对这部分的内容有选择的点到为止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结果使口头答辩变成了对某个理论讲解的课堂,这是没有搞清楚论文答辩的目的造成的。

例如,胡林同学的幻灯片共有30页,其中大量的篇幅都是讲解关于SI,CI以及anticipation的内容和各种公式,并在现场发了两张handout来辅助她的讲解。

利用handout和图解的形式固然很好,但是,却没有搞清楚听众已有的知识和答辩的主要目的。

由于时间的限制,胡林同学的展示最终被答辩委员打断,应该说效果并不理想。

其他很多同学的答辩也多少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大的篇幅,在此不在赘述。

由于在口头答辩之前,同学们已经递交了书面的论文,所以,有些同学的幻灯片中没有参考书目这一部分也不为过。

如果想列出参考书目,让听众了解你的知识背景,那么最好是将参考书目分类列出。

但是大多数列出参考书目的幻灯片都属于不加分类的罗列,字体又很小,这样的话就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用了。

还有一些同学(李琳等)在论文演示中加入了关键词定义这个部分。

如果这些词是常用的普通含义的词汇(如文化、幽默等),就没有必要加这个部分了。

如果研究所涉及的关键词不常用,或者有特别含义,那么加入关键词释义是合适并且必须的。

例如,在李兰静同学论文中的一个中心词“androgyny”,这个词既非常用,在研究中又有其特定意义,所以有必要给出其定义。

李兰静同学没有在开头,而是在稍后的部分对其进行了解释。

在现场答辩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前进行解释,这是没有事先预料听众的反映造成的。

2.内容的安排。

决定了论文答辩各部分的内容之后,就要来看怎样安排它们的顺序了。

一般来说对顺序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合乎逻辑,有利于听众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就可以。

在具体操作中,大部分同学都采取“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参考书目”这样的顺序,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不同选择,大多数都思路清晰,但也有一些不够清楚的。

比如,赵雨洁同学的幻灯文档,整体的结构是“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的优缺点-研究动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和简要计划-研究的个案-方法-参考书目”,看起来比较混乱,让人找不到重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

有不少同学在第一张幻灯中会给出展示过程的提纲,听众对答辩有整体的把握,比没有提供的效果要好些。

胡友蕾同学利用电脑技术,在第一页幻灯,即研究题目的旁边列出了部分提纲,并提供个部分的链接。

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听众可以随时了解其提纲和展示的进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束语

述职报告ppt内容 篇5

1、为增强社区凝聚力,__居委会严格执行每周一例会制度,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例会,安排本周工作重点:与“双报到”单位对接学校活动,撰写20__年活动方案;完成本周活动宣传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做好社区微信公众号的发布;传达城市管理“门前五包”会议要求,定期督查巡视辖区商铺门前五包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拍照存档;做好“复工开门红”专刊文章报送。

2、为了让辖区居民感受元宵佳节的节日气氛,社区两委成员联合西城实验学校共同走访慰问辖区党员、重病患者,可爱的小学生们将自制爱心汤圆送到他们手上,并在寒冷冬日为他们送上实实在在的温暖与节日祝福。

3、开展社区居委会成员补选候选人提名工作,采取居民小组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方式进行候选人提名,并及时张贴《__社区第十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补选公告》。

4、龙湖水晶郦城和恒大金碧新城三期分别举办“告白大作战”和“相亲大会”活动,旨在创建和谐社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同时为疫情之下的烟火生活增添新的色彩和趣味。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居民庆祝元宵节的热烈氛围,也体现了__社区独有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婉约的气质。

5、开展__学习教育会议,组织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学习《关于作风简单粗暴漠视群众利益典型问题的的通报》相关文件,通过集中学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处置,督促大家绷紧廉政之弦,长鸣警示之钟。

6、为全面加深与“双报到”单位济南西城实验学校的共商、共谋、共建,竭力做好“校社共育”,__社区按照学校全覆盖、居委会全参与、服务群众全方位原则,组建“社校e家”联盟,整理__社区“社校e家共创未来”项目方案,组团式开展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推进“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联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校利益共同体。

7、__社区党支部督促党员积极参加“学习强国”在线答题,坚持每日登陆。

二、社区网格

1、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沿街环境卫生管理,创造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城市环境,__社区网格员对临街商铺、辖区单位巡查走访,开展“门前五包”宣传工作,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在走访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讲解“门前五包”责任内容,号召广大商户、单位自觉履行责任,做好“责任区”的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宣传工作,为济南市“门前五包”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城市管理人人参与的观念深入人心。

2、社区网格员定期更新辖区周边疫苗接种时间安排,在小区出入密集位置及时张贴接种提示信息,持续营造疫苗接种的浓厚氛围。__社区率先垂范,当好疫苗接种的“指导员”,营造氛围,当好疫苗接种的“宣讲员”,优化服务,当好疫苗接种的“暖心员”,驰而不息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3、居民反映洗手池热水管、太阳能热水管不通热水,居委会网格员“接诉即办”,多次入户了解实际情况,为居民分析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积极协调地产、物业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将问题消除在网格。

4、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根据政策变化随时开展重点地区及外省入鲁返鲁人员摸排、跟踪随访工作,每日通过公众号进行宣传引导,及时上报重点人群管理情况统计表;

5、各网格群内每日转发疫苗情况信息、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主题公益广告等各类重要通知,力争做到应知尽知。

5、__社区网格员按照网格化管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环保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本网格内的垃圾桶和垃圾处置点进行日常巡查。

三、为民办事

1、春节期间恒大金碧新城三期一户居民家中下水道堵塞,导致下水道往外溢水,社区工作人员在接到居民投诉电话后,主动联系居民了解进展,积极协调物业、维修人员及时处理,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为避免后期再次发生反水的情况向居民出谋划策。一系列的暖心之举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居民到居委会当面致谢,表示感激之情。

2、对接物业公司主管工作人员安排近期主要工作,要求物业公司务必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沟通中明确表示:1是督桶员要穿着督桶员服装,佩戴袖标;2是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居民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厨余垃圾量;3是落实督桶员职责及培训工作,提高督桶员的分拣水平;4是要维护好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对破损的设施及时更换,同时就“门前五包”等问题传达街道指示。

针对近期居民集中反映电梯故障、严重影响出行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物业立足社区实际,细化服务标准,迅速整改存在的问题。

3、根据前期掌握的居民疫苗接种情况,联系已到期但未接种加强针的居民及时接种,确保疫苗接种“一个不少打,不漏打”,全力以赴提升辖区接种率,让疫苗接种有“速度”更有“温度”。

4、针对居民反映个别业主在电梯内抽烟的行为,居委会联合物业工作人员在电梯内张贴“请勿吸烟”的文明宣传语,呼吁大家文明乘梯、安全出行,相互参与、相互监督,共同携手爱护公共卫生环境。

参加各类会议

1、社区两委成员参加__街道20__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2、参加__街道20__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

3、参加__街道20__年工作动员大会

4、参加__街道__学习教育总结会

5、参加__街道今冬明春党员集中培训暨书记讲党课会议

6、社区两委成员参加__街道“机关内部一次办成”业务培训会

四、热点问题

近期居委会在走访辖区住户过程中,排查出房屋私自加装隔板改为群租房的情况,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居委会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城管执法部门第一时间整改,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深挖彻查,形成高压态势,让违规群租现象无生根发芽之势。后期居委会将加强巡查,严防严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减少执法成本和群众损失,保障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工作计划

短期完成

1、制作整理各个业务口服务工作牌、工作台账、办事指南,尽快安排一楼值班人员到岗到位;

2、对接西城实验学校及社区志愿者团队,开展“四点半课堂”延时服务;

3、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提醒社区70岁老人、符合条件的第三针加强针剂居民及时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4、社区服务用房基础装修已完成,继续打造党建活动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长期完成

1、落实好垃圾分类等工作;

2、开展“红网里的民生故事”特色活动;

3、继续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

4、壮大志愿者队伍,继续吸收热心居民;

贸易实务的小组PPT内容 篇6

第一组:CFR伍建光、王伟旋、黄小邦

第二组:CIF韦秋燕、韦晓妮、罗俏莹、陈澄

第三组:FCA覃日晖、罗黄桂、贾长宇、滕广绕 第四组:CPT韦春妹、冯诗尹、张艳娇、赖丹

第五组:CIP韦宗鹏、唐成兴、李信、刘维

第六组:EXW黄小红、陆宇、李育晋、黄荣思 第七组:FAS邓秋燕、杨旋、欧丽娜

第八组:DAP刘蓝、覃靖雯、梁荧、胡绍喜

第九组:DAT谭毅、田维富、廖翊钦、黎建树 第十组:DDP韦媛、卓秋玲、苏礽舅、陈国飞

如何确定“恰切的学习内容” 篇7

对于教材来说,教师应是积极的开发者。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我看来,更为紧要的事还不是用教材教,而是开发教材。开发教材首要的工作是深入解读文本,充分发掘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价值。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材中蕴含的种种学习价值进行筛选,找出最具学习意义的东西。最后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一系列活动把自己的劳动对象化于教学内容,制作出学生能够消化和吸收的,又饱含智慧成分的教学内容衍生物,并借助适当的方式和媒体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衍生物。这个工作不仅在课前,而且贯穿课的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中的调节也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课的实际进展,对教学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做适当的调整。这有赖于教师良好的课堂决策能力。“我觉得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环境和教材有些糟糕。和我们上小学时所用的语文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是有进步,但进步得比较慢。虽然达标了,但还不能算出色。”有人呼吁:“我们现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权威’、‘统一’,不容置疑。从现在教材的编写质量来看,到了把教材也从‘神坛’上拉下来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批判的眼睛审视教材,找出它的不足,弥补它的不足,抑或将这种不足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直接加以利用。

教师还要做教材的知音。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步入作者的心灵,聆听作者的心跳。一篇冰冷的教材,在我们的脑海中神奇地焐热了,复活了。文字的高尚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升华着我们的思想,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身在其中,我们有缘品尝文本的滋味,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我们不仅在为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工作,而且在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这种体验越充分,教材就变得越鲜活,越有灵性,我们传递给学生的也就可能越多。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许多老师上课时身在课文外,缺乏应有的激情,问题多半出在这里。

教师面对的“本”不限于课本,还包括教材之外的许多东西,比如教育、教学理论,比如和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包括许多和教材不相干的东西。这种占有越充分,对教材的理解就会越深刻,对教学要求的把握就会越精准,对教学的处理就会越自如。这样的教师,面对课程的现实生成过程会表现出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成为终身学习者,永远占据知识的制高点,成为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有位教育家说:“知识通过积极的思维得来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由此引申开来:“知识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过程得来,才能增进学生的智慧,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书籍,尤其是教材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像崇敬神灵般崇敬眼前的每一种课本。犹太人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从小爱书。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要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书籍是增进我们智慧的不竭泉源。走进书本,即是走近哲人,走近大师,走向成熟和高尚。这种观念一旦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就注定他们会一辈子和智慧结缘。孩子一旦和智慧结缘,就肯定会远离野蛮和愚昧。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如何定位呢?一句话,是“帮助学”和“主动学”的关系。我认为,教学是教与学两个过程协同运动的矛盾统一体。学是教学这个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教学在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的衍生物。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学习过程的机制与一般学习过程不二。所以,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看成人,看成智慧成长过程中的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尽可能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展开我们的课程,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只有当教师的教的行为根据新的学生主体观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之后,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会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也是主体,是教的主体。教的客体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生和教学内容(包括教学中产生的知识衍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是学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主动地教,着眼点要放在更有效地促进学上。要认真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和措施,要努力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要主动地寻找自己在教学中的立足点,要自觉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激励者。在更多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的伙伴和向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言,其作用不是主宰,而是主导。要把学生导向省时高效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要甘心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并且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热情地帮助他,在学生需要指点迷津的时候及时地指点他。

感悟课文内容学习习作方法 篇8

一、质疑问难,探索神奇景观

许多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能闻名于世,是通过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考察、探险,才让人类有了新的发现。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峽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交流互动,拟定思考题,让学生质疑“三问”: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①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长504千米;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②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神奇?为什么?(①范围广、形态多。可以从三个“从……到……”感受到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②生物多样性。如“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问难和课堂小练笔,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观察景物,彰显习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景观的文章,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后巧妙构思,布局谋篇,用情感和心血写出来的。文章中的语言与写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作者巧用习作中的“四法”来描写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1.按顺序写文章法。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头过后”的顺序写观潮的全过程。2.先写响声再写景法。第3自然段,先写声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再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犹如“万马奔腾”……描写景物生动优美,使我们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壮观景象。3.先静后动再静法。首先写观潮时,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等待观潮,描写了江面的静态;再写潮来时奔腾咆哮的动态奇观;最后写了大潮过后,江面恢复平静的静态。这也是写观潮由“静——动——静”的变化全过程。4.巧用修辞描写法。(1)巧用比喻。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隆隆”的响声;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潮来时声势浩大,气势非凡的景象。(2)巧用衬托。用“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等词语描写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而衬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描绘美景,突出人文景观

广阔无垠的草原,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成群的牛羊,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们,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彩图。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老舍先生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场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突出的“五美”来学习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1.描写草原的景物美。(1)颜色美。用“一碧千里”“平地和小丘都是绿的”,把羊群比喻成给绿毯绣上白花;把小丘的线条比喻成“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2)令人心情舒畅。课文用“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明这种境界让人心情快乐;(3)拓展思维。想象“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的意境。2.描写草原的广阔美。在“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的所见所闻,用三个“一百五十里”正面说明草原的广阔;用“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从侧面描述了初入草原的情境;从“听不见”“看不见”“忽飞忽落”……进一步衬托了草原的广阔意境美。3.热情好客的情感美。用“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赞美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情感美。4.主宾之间的真情美。从“都是从几十里外……来看我们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敬酒”“回敬”……“歌声……更响亮……更感人”等词语,突出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和蒙汉之间的团结友爱的真情美。5.用诗句巧赞美。结尾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真挚的感情美。这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描绘了全文的情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观察见闻,学习描写技巧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爱鸟,保护生态环境,让鸟儿快活地生活,让大自然成为鸟的天堂。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作家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听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和习作的技巧,做到“六要”。1.要整体观察榕树形态。作者第一次观看“鸟的天堂”,他远看高大茂盛的大榕树,却没有看到鸟;再近看榕树的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2.要重点描写景物。用“又”“伸进”“垂到”“卧”等一连串的动作来描绘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是作者远看看到的大榕树全景。3.要有序地观察景物。作者第一次观看大榕树是先远看,再近看大榕树的茂盛;第二次观看“鸟的天堂”是先远看大榕树的茂盛;再近看榕树上各种各样鸟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鸣叫、飞翔、扑打翅膀的动态情景。4.要描写景物的静态与动态。(1)第一次看见河面、大榕树是静态。(2)第二次看见“鸟的天堂”是动态的:鸟声、鸟影;有叫的、飞的、扑的鸟,生动地描写了鸟的动态,突出鸟的欢乐和可爱。5.要描写景物的生动。(1)用“数目不可计数”描写大榕树的枝干多。(2)描写大榕树的茂盛:绿叶多。(3)描写颜色绿得美。翠绿的颜色明亮。6.要“点面”结合来描写。作者第二次描写“鸟的天堂”,首先整体“面”上描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再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在“点”上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鸟儿数量、种类众多,而且能感受到鸟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五、巧用修辞,凸显景物特点

要把景物的文章描写得生动、形象,作者常常会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巧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呢?1.恰当“引用”。文章开头引用人们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结尾又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抒发荡舟漓江的情趣。2.巧用“对比”。文章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独特美——静、清、绿;用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相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的特色美——奇、秀、险,让人感觉到确实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3.巧用“比喻”。用“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来比喻桂林的山各不相同,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来比喻桂林的山真秀,色彩明丽,令人目不暇接。4.巧用“排比”。用“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用“桂林的山真奇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进行课堂小练笔,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词语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勤于练笔,生动描绘景观

上一篇:【必备】难忘那段时光作文下一篇:卷烟营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