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抗战有感的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抗战有感的(精选14篇)

观抗战有感的 篇1

不堪六十四年前,国仇家恨两相牵。

强项未舐刀头血,铁骨只抵俗世寒。

横刀盛世空宰畜,跃马荒川妄牧山。

虏肉梦中席地食,寇血聚友仰天干。

霜刃日日勤砥砺,青锋夜夜壁上悬。

待得后生雪耻日,坟前擂鼓好升天。

台湾自古华夏地,炎黄子孙血脉连。

同根同种同荣辱,共休共戚共悲欢。

曾经强寇狂蹂躏,至今犹有误国奸。

圣土岂容贼践踏,虎狼窥视民生悬。

十三亿众挥戈矛,荡垢涤瑕复河山。

华夏一统千秋业,长城内外尽欢颜。

巨龙腾上重霄九,四海升平带笑看。

衰卧北疆心尚烈,舆图夜展目瞠红。

群倭搅浪挟腥雨,众虏翻尘土蔽空。

狐假虎威相谄媚,狼拥狈势欲称雄。

磨牙嗜血耽耽顾,秣马厉兵蠢蠢中。

回首悲情思辛丑,顾眸忧患忆卢沟。

仁心切勿轻宵小,圣意应知用刀兵。

读史尚怀汉武帝,掷书犹谑宋襄公。

黄浦江边涌烽烟,四行仓库弹痕斑。

区区倭贼赚半壁,痛此常怀谢晋元。

《南京条约》怒目观,报国无门妄禁烟。

倘使徐公如乐毅,剑指沧海竟张帆。

冤魂数万似成昨,明月秦淮画舫多。

美酒香濡廊下水,伊人犹唱太平歌。

渔夫抛网似平常,舟旅无眠望渺茫。

逝者如斯浮日月,听涛酹酒松花江。

四百万人一恸泪,至今涕迹未曾干。

观抗战有感的 篇2

导演细田守通过此片展现了育儿的不易,展现了父母,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母性光彩。花作为单亲母亲,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导演把普通的,大家有普遍共鸣的事情,通过精简的动画表现出来,细致入微的母爱在《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得以挚诚的传递,作者用魔幻的基色,恬静的画风,构筑了一个亲情与成长的故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教育子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世界上也有许多父母虐待或者抛弃自己的孩子。而大多数父母,都为了自己的孩子奉献毕生心血,导演正是为了与观众产生共鸣,才创作了《狼的孩子雨和雪》。母爱是斑斑银发中的柔软,父爱是弯弯脊梁中的刚硬。 因为爱,因为情,他们用青春作赌注,去搏我们的美好未来。是什麽让矫健的步伐更易成步履蹒跚? 是什麽让笔直的脊梁更易成型如弯弓? 是什麽让黑亮的头发更易成白鬓苍苍? 谁的美丽易谁的梦? 谁的无悔易谁的爱? 谁的青春易谁的幻? 谁的博爱易谁的泪? 父母用青春做赌注换取我们的美好明天,我们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 希望我们每一个子女都能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珍惜那份血浓于水的情缘。

狼人意味着两条人生的路,究竟是成为狼,还是成为像父亲一样融入社会的人。两个孩子,两种性别,两种性格,两条人生道路。花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培养两个孩子,是让他们以后做人还是做狼,雨和雪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艰难的选择。我们在感慨不同的性别、性格所更倾向于接受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之时,其实更应该感慨的是,作为他们的母亲———小花,只有一条人生的道路。当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和她的儿子, 都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她却只能选择一条一个人扛起生活所有重担、为孩子成长付出所有的母亲之路。小花的坚毅的生活态度让人钦佩。相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选择。父母会纠结如何培养孩子,孩子会纠结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等,希望我们在做人生选择题的时候,都能够谨慎,不要让自己后悔。

影片中狼男一直守着自己是狼人的秘密,花一直守着自己的家人是狼人的秘密,雪和雨一直守着自己是狼人的秘密,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心中的秘密。我家有四口人父母和弟弟。父母本来都在单位上班,后来由于国家制度改变,父母双双下岗,弟弟出生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是很好。我比弟弟大七岁,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懂得了节约。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漂亮的文具,漂亮的衣服,从来没开口跟父母要过,因为不想给父母压力,一直都很节省。然而在心里会想为什么自己家穷,为什么父母没有钱呢。大约十岁的时候,和姥姥去大舅家玩,和大舅聊天的时候, 大舅说“即使父母不是有钱人,他们把全部的爱给了你,为了你的幸福他们竭尽全力,而你,为了他们的幸福,竭尽全力了吗? 为了自己的幸福竭尽全力了吗? 如果没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别人呢”。听了舅舅的话,我心中的“狼”消失了,感觉很惭愧,为自己曾经的想法感到羞耻。以后,我要为了家人的幸福而努力,而拼尽全力。在你们的人生中,在内心深处是否也存在着一匹“狼”呢,你是否曾与人分享过你心中的秘密呢?

摘要:《狼的孩子雨和雪》是日本动画导演细田守执导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12年7月21日在日本上映。导演细田守通过此片展现了育儿的不易,展现了父母,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母性光彩。

观抗战电影的观后感作文800字 篇3

故事以李宗仁来到徐州为开头,全社会大为关注,体现出全国抗日热情之高,宗仁激昂地演讲和蒋中正亲临徐州并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表明国民党当局急切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该心愿很快会在台儿庄实现了。

在这部剧中,其战争之惨烈,伤亡之严重,在向我们诉说先烈的壮烈事迹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以下有三个镜头:在一个阵地上,川军的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几乎打光了(六七千人哪!),只剩下一名重伤员、一名通讯员和他们的师长,伤员对师长说:“师座,我不想当俘虏。”他指了指师长的枪说“帮帮我。”师长听后感到内心强烈震荡,他含着泪用他那颤抖的手握着枪帮他结束了生命,也满足了伤员最后的愿望。他又让通讯员去发封急电(电台在后方)又将他珍藏多年的怀表赠予通讯员作纪念。只留下他孤身一人对抗百名日军,当敌人冲上阵地时,他冷静地吸了支烟,然后从容自杀。他的灵位前有一面千疮百孔的锦旗:“天府子弟,抗日报国。”和一把蒋中正亲自奉上的宝剑。

一名长官见七八名士兵用担架抬着一具尸体便问道:“站住,你们抬得什么人?”打头的一位士兵回答:“是我们营长。”“你们营还剩下多少人?”“就我们几个了。”(800人哪!)只见他们有的头部受伤,有的互相搀扶,有的失去胳膊……长官见状说:“你们下去好好养伤吧。”众人答谢,一瘸一拐的走向后方。长官望向战场,叹了口气。

敢死队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冲去,一阵激烈的枪战开始了,经过殊死搏斗,最后敢死队占领了阵地,原本几十人的队伍只剩五六人,通往阵地的道路排满了日军和敢死队员的尸体。一名队员正展开一面青天白日遍地红旗时,一名受重伤未死的日军军官枪击中了那名队员的右手,其身后的队友们开枪射杀了日军军官并帮助他展开旗帜,象征阵地夺回。之后,我方凭着敢死队突击的战术奇迹般的夺回了全部阵地,打了场胜仗,了解了老蒋的愿望,使李宗仁一战成名,大大提升了抗日士气。

76年后的今天人民安居乐业,大家生活幸福安康,有些人已经忘记了76年前的一场战役中所发生的故事,也有的人不在注意它的意义,但大家要想想为什么我们至今仍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面对东边军国主义复苏的日本正野心勃勃盯着中国,南边还有那个在南海叫嚣不止的菲律宾(你们也不想想越南的下场?)和在身后为他们撑腰的老大--美国,我们如果没有坚固的国防技术和雄厚的经济资本可以吗?答案很明确:不可能。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国防,提升经济水平,只有如此,历史才能不会重演!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篇4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有感 篇5

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高兴和欣喜,更多的则是教训和经验。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之所以屡屡受挫、难以控制局面,是因为其没有争取到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屡次迁就国民党,致使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伤亡惨重。第二,要认识到切实组建和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关系到中国抗战力量能不能结合起来,以最强的实力给与侵略者以反击。然而,国民党的独断和唯我意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屡遭破坏,使中国军民饱受战争折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实现。第三,要注重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必须全面的联合和发动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第四,要积极的借助和利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大力争取国际援助,尽量孤立日本,加速抗战胜利的进程。

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六十余年,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深远。首先,我们要全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他人肆意践踏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第二,在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家间问题和分歧时,我们要尽量在平等基础上以对话、磋商和谈判的方式进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搞好团结,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中起来,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第四,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发扬抗战时期不畏艰难坎坷,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观抗战有感的 篇6

这堂课犹如一部精彩的电影, 让我的脑海不断地浮现出一个个片段;又似一顿味美色鲜、营养丰富的大餐, 令我不停地咀嚼、回味。迟钝的我终于品出了其中一些滋味, 领悟了一点曾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理念。曾老师纲举目张, 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气呵成地把一个“仁”字演绎得出神入化, 让学生学得如痴如醉。

1.巧换课题, 初识“仁”

曾老师在板书课题时, 把“人”写成“仁”, 问学生可否。学生答案不一。显然, 这一换, 不仅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探究的欲望, 更是凸显了穷人的本质“仁”——这节课要探讨的中心。接着老师出示“仁”的解释:仁者, 人也, 最初仁、人只当一字, 后来两者才有所区别。

最后, 老师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解读:善良, 助人为乐, 拥有同情心, 贤惠, 对孩子慈爱。可见, 孩子们对“仁”有基本的认识。

2.走进人物内心, 感知“仁”

桑娜是《穷人》一文的主角, 渔夫和西蒙是配角,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她们的仁爱, 曾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生配合读十二到十九段, 看似平常的读却起了一箭三雕的作用。其一, 快速理清了桑娜矛盾的心理。①桑娜担心丈夫安危, 苦等丈夫归来。②抱邻居孩子回家, 怕丈夫回来责怪她。其二, 训练了学生的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感受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感受到她那不仅爱丈夫、爱孩子, 宁愿自己受苦、受折磨也要救助孤儿的仁爱之心。其三, 为寻找文中各种冲突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突出了教学重点, 摒弃了平常教学中繁琐、零碎的分析, 可谓省时高效。

环节二, 老师引导学生找冲突。在冲突中学会写作技巧, 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如:①桑娜怕养不活孩子还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②怕丈夫责骂又盼丈夫回家。③屋外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整洁。④西蒙明知自己快死了, 用头巾裹住孩子, 却又没有把孩子送去桑娜家。①②③这几个冲突让一个富有同情心、拥有大爱的穷人跃然纸上, 而冲突④又让学生体会到西蒙不愿拖累别人,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美德。这是“仁”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让“仁”的内涵渐渐丰富, 具体可感。

环节三, 曾老师出示课后生字, 然后展示孔子的话:仁者不忧, 让学生在生字中找出能代替“忧”的字, 并说出原因。学生的思维活跃, 表达贴切, 令人惊喜连连。有的说, 仁者不怨, 因为仁慈的人做好事从没有怨言;有的说, 仁者不虑, 仁爱的人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有的说, 仁者不哀, 因为仁慈的人心怀天下, 把一切事物看成是美好的……这个环节, 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更是学生思想的升华。“仁”字的内涵像清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为他们插上彩色的翅膀, 飞跃到了人性的至高点, 欣赏着、享受着爱心乐园的美妙风景。

环节四, 解读列夫•托尔斯泰。曾老师先让学生读诗人雨果写的诗《穷人》, 发现与托尔斯泰写的《穷人》内容一样, 然后让学生讨论:列夫•托尔斯泰是抄袭他人作品吗?他改写成小说有什么好处?看起来是题外话, 但实质是托尔斯泰那种追求“仁”思想的展示。曾老师还通过托尔斯泰青年才俊与老年贫困丑陋形象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他穷尽毕生为别人造福, 自己却贫困潦倒, 一无所有的美德。最后老师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 在荒郊野地里, 一个长满青草的大土堆, 与他世界大文豪的身份极不相称。可茨威格却盛赞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这一个个巨大的反差足以撼动人心!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塑造出“穷人”这样的“仁”人, 是因为他自己就具有这样的仁心。所谓“心中有佛, 皆是佛”啊!

3.引经据典, 诠释“仁”

曾老师学识渊博, 从上课伊始直至结束, 思接千载, 视听万里, 中间不时相机出示古今中外对“仁”的看法, 特别是我国古代圣贤有关“仁”的经典语录。如《孟子•离娄下》中的“仁者爱人”。古人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孔子说的“仁者不忧”, 孟子说的“仁人无敌于天下”“仁者荣, 不仁者辱”, 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这些散发出人性光辉的话语铿锵有力, 简明扼要诠释了“仁”的本质就是博爱, “仁”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学生怎么不会信服呢?怎么不会愿意去实践“仁”呢?

4.心灵积淀, 抒写“仁”

在课至尾声时, 学生已感受到了鲜活的仁义之心, 积淀了厚重的“仁”之内涵。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滋润。看看他们对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吧!

“托尔斯泰死了, 从此我们成了孤儿。”

“托尔斯泰, 我心中永远的太阳。”

这是学生们的心声, 是的, 托尔斯泰会成为永远照耀他们心灵的太阳。他们会因为托尔斯泰, 因为《穷人》一课而成为一个具有博爱之心的仁人, 成为一个温暖别人、点燃别人的太阳。

观《山子的一家》有感 篇7

黄家湾九一贯九(1)班罗杰

曾看过许多可谓“感人”的电影,可是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回像《山子的一家》一样,令我难以忘怀,现在眼前还会不时地闪现电影里面的情节。它就如纤纤细手一样拂过我平息的心弦,在我心中留下久久的回声。

山子的家庭很贫困,母亲患有精神病,时好时坏,山子还小,在上学,就靠父亲那坚实的肩膀撑起家里小小的一片天。可是,这小小的一片天有一天也轰然倒塌了。爸爸的乍然离世,无疑是雪上加霜,另这本来就很困难的家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幼小的山子不得不承担起重任,这让人不得不为山子感到心疼。

逆境不但没有使山子屈服,反而造就了他坚毅的品格。他从来就不怨天尤人,即使面对精神失常的妈妈,艰苦的生活环境,突如其来的噩耗也不例外。他总是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他与生命奋斗,为生活而奔波,他把痛苦化为宁静,把哭泣化为力量,化为奋斗的源泉,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奇迹。他在奔跑,他在努力改变自己的一生,让奔跑后的轨迹,成为雨后的彩虹,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他的精神是一首无言的歌,激励着我们前进,是一种生命的艰辛,不经风雨的洗礼,怎能得到雨后的彩虹?是的,苦难是一种损失,但更是一笔财富。在无数次打击中奋斗,获得的是生命的洒脱。

苦难更好比是一条河流,一条波澜壮阔的河,一条波涛滚滚的河。人好比是一个驾船行驶在河里的水手,可能随时被它吞噬掉。因为,不是每一个水手都会乘风破浪,只有那勇敢的水手,才会获得新生。

有人说起点很美,因为它孕育着希望;有人说终点很美,因为他体验了成功,而我却说这中间的过程最美,因为它主宰着一切,包括困难和痛苦。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观抗战有感的 篇8

界山雪先生笔下的西部,表征的是伟大的地球母亲大慈大悲的无限香心!西部最先从海洋中升起,是地球的长子。地球母亲对西部寄予了她最大的厚望,并给予了西部众多的馈赠。她让宇宙父亲常年向这里降临瑞雪,让瑞雪在太阳的照耀下,慢慢消融,流向四方,润泽万物。她也把全世界最庞大的青藏高原和最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放在这里,把富饶的四川盆地和辽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放在这里,把深厚的黄土高坡和浩荡的黄河、雄迈的长江的源头放在这里。然后,她让雪豹在悬崖峭壁上游走,让雄鹰在如洗的蓝天上飞翔,让骆驼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跋涉,让哈密瓜和葡萄在坎儿井边飘香。地球母亲在西部最先创造了一个奇特的、充满梦幻的无限丰富的世界。这里是全世界所有生灵们的最早乐土,他们的儿孙们从这里开拓,走上四方,布满了大地,让大地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界山雪先生笔下的西部,表征的是伟大的地球母亲推动人类奔上文明的沧桑记忆!地球母亲为了让人类改变愚昧,成为“神仙”,她在西部,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会的大通道。她让汉、藏、维和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以及俄罗斯、印度、犹太、波斯人等在这里交换丝绸、交换茶叶、交换瓷器、交换自己没有的稀罕玩艺儿,也交流宗教信仰、交流哲学、交流科学,他们的眼晴都闪烁着像太阳、像月亮、像星星、像钻石、像金子一样的光芒,他们都热血沸腾,最大化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种大交流大融会中,人类的文明迅速提高,智慧以核烈变的速度进行,为今天人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开通了场景宏大的时空隧道,留下了与日月争辉的历史印记,其中中华民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领头作用!

界山雪先生笔下的西部,表征的是伟大的地球母亲超度人类痛苦的心灵圣地!西部,是全世界离天最近最崇高的地方。这里的天最蓝、山最高、地最净、泉最甘、雪最洁、空气最清新,是全世界的净土圣地。当您的人生取得辉煌的时刻,您自豪您兴奋,但当您走进西部,走进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您的心会很快沉静下来,您会把自己看作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变得谦逊起来,于是您的人生您的事业便有了更高更远更踏实的目标。当您的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刻,您痛苦您消极,但当您走进西部,走进苍茫的喀拉昆仑山,您的心会很快兴奋起来,您会重新找回热血男儿的冲动,把自己看作与山峰一样高大,变得刚强起来,于是您的人生您的事业也便有了更高更远更踏实的目标。西部,是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去的地方。去了,请把鞋子脱掉,让脚亲吻大地,大地会给您能量;去了,请把帽子摘掉,让头沐浴甘泉,甘泉会给您智慧;去了,请到戈壁滩上睡一觉,戈壁滩上的绿洲会告诉您生命的珍贵!西部,您每去一次,心灵便会净化一次,便会更加接近宇宙父亲用大爱铺设的天路!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 篇9

看《国王演讲》这部电影,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看了众多部电影以来自认为最精彩的电影。

这部J精彩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患有口吃的王子放弃了希望,经过一场失败的演讲过后,王子拒绝了治疗。王子的妻子特意给他找了一个偏门的口吃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医生。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把王子给治疗好了,王子有了自信,从此成了口齿凌厉的国王,而莱昂纳尔·罗格医生也与国王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看完影片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国王的演讲》当中,不能自拔。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影片中的国王一样,总是放弃了对明天的希望,糊涂地浪费了今天。不敢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扬起对新生活的激情。只有拥有了信心,才能走出生活的低谷。莱昂纳尔·罗格医生就是国王心中的那一束光芒,永久点燃那熊熊热火。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新闻,是一个小孩本来学习成绩很好,可由于在考试时太过于紧张,没有信心,所以结果跌了十几名。多可惜啊!从中可以看出,自信心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所以啊,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当中,我们都应该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态又来源于自己的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快乐。

拥有自信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国王的演讲》带给我的道理。

观《我的长征》有感 篇10

题目: 观《我的长征》有感

学院: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2班级

姓名: 鲁占龙

学号: 19109640102

观《我的长征》有感

“这是我最痛苦的一次经历,也是我最幸福的一次经历”

-----题记

第一次知道红军长征,是在小学时的课本上,那是一篇叫《金色的鱼钩》的文章,当时看完这篇课文,才知道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也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而感动。如今,看了《我的长征》才明白,那不仅仅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光辉岁月,更是一段气壮山河的精神,一种长征精神。

电影讲述了一个老人对自己长征的回忆。老人叫王瑞,在长征时还只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着父亲,姐姐和姐夫参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跟随党中央开始了漫漫长征路。瑞伢子跟着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但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这艰苦的长征途中,瑞伢子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被敌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在长征的过程中使他不断长大,使他对党信念更加坚定。

长征途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他们不仅要受到敌方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要受到病魔、饥饿的艰苦折磨。但是面对困难,勇敢的红军战士没有畏惧,一个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前仆后继。这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言语所能概括的了。这是一种信念,是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无所畏惧,他们甘愿献出生命,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在长征中,未满年龄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党。当党组织问及他用什么保证他的入党信念的时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话:用我的生命和灵魂。这简短坚定的回答不仅是瑞伢子当时的真实内心,也是当时每个红军战士,每个共产党员的心理写照。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事业做斗争。

到了贵州遵义,下雪的那个晚上,似乎应了那一句中国古老的谚语:瑞雪兆丰年。那个晚上的遵义注定了是会名垂青史的遵义!在遵义召开的会议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生命线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当瑞伢子给毛主席梳头发聊天的时候,聊到自己的爹死在大渡河时,毛主席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的画面。我相信这是王瑞在影片开头中深情讲述的最幸福的回忆之一。而毛主席和普通战士以及所有红军战士之间的那种真挚感情,我相信是信仰让他们彼此之间拥有这种感情的!共同的信仰升华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所有的红军战士都是亲人!正是这种信仰、这种感情使他们一起搀扶着走过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

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写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在我而言,长征是我们英雄们的拼搏之旅,他们用生命热血给我们换回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许我们的英雄离我们这一代已经很远,因而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大多数人早已遗忘了我们的长征精神,忘记了我们的革命先辈当年的艰难历程。

我认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不应该遗忘我们的英雄,遗忘我们的历史,遗忘我们的长征精神。相反,我们要发扬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长征精神,让我们的英雄魂永存于世,让世人铭记那段我们英雄们特殊的人生历程。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今天,我们已成了笼中之鸟,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逃避。在这些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影片的最后是已经高龄86岁的王瑞在看望红军博物馆回忆讲述我的长征。所有他曾经亲身经历的细节。他说希望今天的人们幸福的回忆多一些,痛苦的回忆少一些。我相信所有看了这部影片的人,找到自己信仰和理想的人,也会在将来拥有很多幸福的回忆的。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观抗战有感的 篇11

近代社会女性主义和中国哲学引起了全球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儒家哲学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之间的联系。我将特别关注孟子的观点以及吉利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性视角的著作《不同的声音》,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吉利根提到了许多研究,如提到了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和她自己的研究,两者之间有个很重要的对比----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处理道德的问题方面。在追求人人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同时,社会科学也发现了一些性别差异,比如长久以来,在男权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了从男性观点出发看待生活,而吉利根将妇女的观点和声音融入了心理学理论,构建起了平等的两性对话的平台,使女性心理学说得到了发展。

二、吉利根对男女对道德观念的比较

作者发现女性把道德定义为实现关怀和避免伤害的义务问题,与男性对公正及权利探讨时表现出那种抽象的“形式逻辑”成为强烈的对比。她在书中勾划了女性关怀伦理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确保生存而关怀的自我需要,在这个阶段道德是社会强加的约束;到第二阶段,女性对前阶段批判为“自私”而产生对他人联系的责任,试图对依赖者进行保护、甚至排除对自我的关怀,在这个阶段,女性的关怀主要在他人身上,“善”被看成为取决于其他人的接受,因此吉利根描绘的女性角度,其重点在于照顾,责任和关注,根本上和男性的观点不一致。男性的观点更强调普及应用以及公正的规则,这个适用于所有的人。在本文中,我想说明的是,孟子就像吉利根所做的女性的研究一样,构建了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基于对他人心底的关心,对他人的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孟子建立了一种政府哲学,认为市民之间需要公平公正。在孟子的哲学中认为,我们应该找到关爱和关心之外的一些关于公平的并不偏颇的规定。

三、孟子和他的女性观点

孟子强调了他的女性视角,他认为道德最终是建立在其他人对女性的关心和关爱中。李陈阳,在她的奠基作里写道,他认为仁,是支撑儒家的核心道德观,是和孟子所写道的关爱出发点一致的观点。孟子写道:一个有仁德的人是一个会关爱别人的人。再一次,他的著名观点中指出人们看到一个小孩普遍的自然的反映就是喜欢上这个小孩并且对这个孩子感到怜爱,这是对孩子天然的关爱,使孩子不受到伤害。孟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倾向来保护和关心别人的本能。在他很多著名的文章中,孟子指出所有的人类都有一颗同情的怜悯之心,当这个怜悯之心完全且充分建立的时候,就能成“仁”者。这种怜悯心和羞愧心,以及判断事物的是非感,组成了现在所有人类的四端,这些美好的品质可以被充分培育和熏陶,借此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四海之内的所有领域,没有被教育过的人,不能够很好的关爱别人和侍奉父母的。

对孟子来说,道德是关爱、保护和责任观点下很明显的方式。一个有着充分的道德观念的人是四端被充分培育的人,这样的人可以保护“四海之内”的人。没有道德的人不会很好的照顾和服侍他自己的父母。和孟子不同,吉利根认为照顾其他的人是人类的天性(尽管这种天性需要被培养)吉利根对于所强调的关爱是人天生倾向的结果还是文化或社会因素的结果,她表示了中立的态度。然而,孟子和吉利根对于女性观点的反映是一样的,他们理解了道德的生活是对他人循环往复的照顾,关心和责任感。另一个和孟子关于道德观点相类似的女性的“关爱”道德观是,他们同样强调对于道德评价的背景了解。和男性的观点不同,这些通过建立某种分层次级别的权利或规则的方式解决了道德的困境,同时或多或少机械的被运用来决定什么应该被做。孟子强调这个困境的特殊性,即是一个人可能发现自己在这个困境之中,并且这个需求是多变的而不是由规则所支配来决定什么必须被做。

四、孟子和他的公正观点

科尔伯格认为,在人类道德发展的最后阶段,涉及到接受“正义的普遍原则,互惠和人权平等。”他还认为,女性达不到这个最后的阶段,她们会停留在道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和好心帮助别人的同样的事的较早阶段。他假设这是因为传统的女性都留在家里,并没有进入社会的舞台。对于科尔伯格的文章来说,孟子很有可能是被认为在说谎。孟子和有着“帮助别人等同于好心肠”的女性相同的观点,但是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男性”观点方面即政府如何治理好国家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事实上,孟子发展了一些的如何拥有关爱的基础和信任的哲学。评论家普遍认为孟子的政治理念为他自己的哲学的分支和他自己的道德哲学奠定了基础。孟子认为,正如绅士在他周围的人之间施行“仁”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统治者是真正给他的臣民施行“仁”的人。一个人如果能通过影响和改造别人,使“仁”生效,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国王,而他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国家的大小。一个推广“仁”的国王将成为一个成功的国王,人们都会转向他都会臣服于他,正如水往低处流,动物往野外走一样。

五、小结

这里有两个对此问题的答复。第一个,女性视角——对于许多受访女性和许多的受访男性来说,他们都关心他们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责任。第二点,男性的权利观点——可能被一个社会契约隐藏的假设所隐含,两者却在原则上被分开了。事实上,西方历史思想表明导致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链是个人权利识别,只要他们是自主的,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么众生是值得被尊重的。

摘要:吉利根在她的著作《不同的声音》中认为,男性和女性对道德的理解方法是根本对立的。男性的方法强调的是公平正义以及“层次结构”的应用规则。相反,女性的方法则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本文介绍了吉利根通过学习思考儒家道德观来进行批判的方法。书中提到孟子的“女性化”的角度是建立在关心和责任之上的,孟子从这一政府哲学中承认了公民对司法公正的需要。吉利根在本书中提到的“女性化”的关怀和“男性化”的司法公正没有固有的不相容性,这可能是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结论。

关键词:女性视角,关怀理论,道德论,公正观

参考文献

[1][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肖巍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Didion,Joan.The Women′s Movement.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July 30,1973.

[3]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

观《隐性的翅膀》有感 篇12

我虽然看过许多的电影,但都是在电脑上或电视上看的,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昨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学生在南油影剧院观看了电影《隐形的翅膀》。

这部电影是讲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志华。她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她在一次和同学放风筝时,有位同学的风筝飞到了电线上,志华想用木棍把它挑下来。不辛被电击倒。被送到医院抢救。后来生命虽然抢救过来了,但双臂却被截肢了。当志华醒来后,她发现自己没有了双臂。她想再也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和玩了,她接受不了这没有双手的现实,就想去自杀,但被父亲救了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她不想自己成为一个废人,她想和正常人一样要读书、写字。要帮助父母做事。也要考大学。于是她苦练脚功,后来学会用脚吃饭、写字、画画。用脚切菜、炒菜和煮饭。这些对一个没有双手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第一次高考她没考上,但她并没灰心,她又去重读,在那时她开始学骑自行车,没多久她又学会了用肩膀骑自行车,后来她又被游泳教练选上学游泳,她一直刻苦训练,把别人喝茶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游泳和复习功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获得双丰收。一是游泳比赛获得了全国第一名,还要去参加世界残奥会比赛。还有就是她终于考上了大学。

观《永远的小平》有感 篇13

——观《永远的小平》有感

看纪录片时,我一直在用最初的想象期待着期待着介绍邓小平丰功伟绩的解说词和关于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巨大变化的宏大场面,但一个半小时下来,我看到的则是出乎意料却震撼我心灵的温情叙述,浪漫与淳朴,亲情与理智,理解与坚持,一位伟人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简单也同时烘托出了伟人背后的不平凡。

其中,给我映像最深刻的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年轻时灿烂的笑容,圆脸明眸,在八路军老战士们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之后,她就这样无怨无悔的跟着丈夫,用最体贴细致的关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58年。老人在叙述是发音并不清楚,想起曾经跟随丈夫的脚步,小平每解放一个地方,就带着孩子们赶到那个地方,一路上颠簸坎坷,可回忆起来,老人的脸上却溢满幸福的笑容,“砍头我也要跟着他。”就是这种坚持和感情克服了条件艰辛,消除了最初两人之间的习惯差异,造就了对彼此的绝对信任和默契。

在邓小平的家人评价卓琳时,每人都不约而同的讲到卓琳的本分和她对小平的关怀,不去到外面工作,不在外面出风头,陪在丈夫的身边做他的秘书,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料理得有规有矩,本来就紧张的开支却舍得为丈夫买烟买茶„„无数小事让我对卓琳敬佩万分,也更加相信真情的存在和力量。有这样的贤内助在背后默默支持,工作自然不受干扰。

观抗战有感的 篇14

剧情并不是很复杂, 记录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平常的一天:起床、洗漱、上班。唯一不同的是, 地灯的灯柱是一个穿衬衫打领带的男子, 梳洗台的镜子由两只胳膊举着, 餐桌和椅子是三个趴着的人, 衣架也是一个女子, 一只手举着主人的包, 另一只手托着主人的外套, 腰上挂着雨伞, 嘴巴含着钥匙, 指挥交通的是悬挂的人, 交通工具也是由人力代替……不管是主人公, 还是充当生活各方面的人, 他们的脸上都面无表情, 也没有任何的对白。只有咚咚咚的与地板的撞击声异常清晰。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 却也是体现了本片的主题。作为主角的男人整理好领带, 顺从地趴在地上, 成了被人践踏的地毯。另一个人踩在他的身体上, 却一点怨言都没有, 那么, 进去的那个人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无从得知。

人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着别人, 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别人棋盘中的一颗棋子。每个人在别人的世界里或多或少扮演着一个角色。然而, 在这个角色扮演中,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提到陈胜起义时用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说我们穷苦百姓就该有穷苦的命, 而那些贵族们就生来是贵族的命吗?这句话在当时给民众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也使得这次起义得到了成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这也是第一次中国历史起义中涉及到的平等观念, 为后来刘备、项羽灭秦提供了有利条件。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记录的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追求自由的故事。简爱追求的爱情, 不是财富地位的相等, 而是两个人互相尊重。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 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 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 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 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作者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在当时英国社会引起了轰动。时至今日, 这本书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平等自由, 向来都是人们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哪怕头破血流。电影想要告诉观众们的便是这样, 你也许觉得别人是比你低下的, 可是你想不到, 在别人看来, 你也是低下的。人们都一样, 享受着同等的权力与待遇。

“所谓壹刑者, 刑无等級。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 犯国禁, 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有功于前, 有败于后, 不为损刑。有善于前, 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 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 有不行王法者, 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 (《商书·赏刑篇》)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商鞅针对国家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刑法方面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主张“一刑”, 统一刑法标准并平等适用刑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措施的颁布, 立刻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这一政策的实行, 打架滋事的情况少了很多, 社会也稳定了许多。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欣欣向荣, 最后发展成一个强国。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 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 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 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的主要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哲学通信》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动摇了封建统治, 激励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墨子提出“兼爱”“非攻”。所谓兼爱, 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爱人若爱其身”, 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辱贫,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 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 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 因此, 从兼爱的思想中, 引申出了非攻。

自古以来, 政治家们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保证公民的权利, 使得社会繁荣稳定, 国力日益增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宗教也有许多宣扬平等的观点。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伊斯兰教《可兰经》中也有对平等的论述, 基督教徒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

不自由毋宁死。在中外历史上都有很多关于追求平等的名言。可见, 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有所停滞。

导演在把参加影片制作的名单放在结尾的时候, 很多人不会注意到在谢幕的最后, 地灯的灯柱将戴在他头上的灯罩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头也不回地走掉。他是去干嘛呢?是厌恶了自己一直被人雇佣, 还是去寻找自己的自由了呢?影片戛然而止。导演也没有详细的说明, 给观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这大概也是这个短片如此成功的原因吧。

摘要:不自由毋宁死,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追求着自由与平等。本文通过只有7分钟的短片《雇佣人生》引发了对平等自由的思考。通过史实论述观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都不要忘记:平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上一篇:行政法答案解析下一篇:药膳与养生保健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