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材质报告(精选5篇)
1、降香黄檀
俗称:海南黄花梨
产地:原产于中国海南岛,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越南,缅甸,巴基斯坦。
构造特征:散孔材至半环孔材。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主为傍管带状(多数宽1~数细胞)及聚翼状。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3 列,4 列偶见)。新切面辛辣气浓郁,久则微香;结构细;纹理斜或交错;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0.82~O.94 g/CM3。胸径可达80公分,弦向直径最大208μm,平均114μm;数甚少至略少,2~1 2 个/mm2。黄花梨从幼苗生长开始,约15年后开始结心材,20年树龄的树径17~20厘米,心材直径只有2~5厘米,野生黄花梨至少要经历100年才能成才。而成为制作家具的材料,则需要至少300~500年才有可能
特点: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始终位列四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形优美枝叶婆娑,分叉较多,枝叶伸展面积大,但是成长相对缓慢。色金黄而温润,有屡角的质感。心材极耐腐,切面光,纹理美致,且香气经久不灭,是名贵家具、工艺品等上等木材;心材入药可代替进口降香;木材的蒸馏油香气不易挥发,可作定香剂。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能制作各种异形家具。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黄花梨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其实任何木材都拥有“鬼脸”,海南黄花梨生长在海南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期非常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心材,当它遇到恶劣的生长环境的时候,便会形成特有的节疤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脸”花纹。这些“鬼脸”花纹在比较其他木材的“鬼脸”花纹则更完整的多,清晰的多,形状也分明的多,因此海南黄花梨就受到了世人所推捧。
2、交趾黄檀
俗称:大红酸枝、老挝红酸枝、红枝、红木、老红木、海紫檀
产地:主产于老挝、泰国、柬埔寨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常带黑褐或栗褐色深条纹。管孔在肉眼下略见,含黑色树胶;轴向薄壁组织颇明显,主为同心层式细线状(宽1~4 细胞,与射线交叉局部略呈网状或梯状),稀翼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亦然;射线组织同形单列(较多或甚多)及多列(2 列成对或2~3 列)。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1.01~1.09 g/CM3。弦向直径最大244μm,平均1 04μm;数甚少至略少,2~1 3 个/mm2。
特点: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加工性能好,刨面光洁。主要用作高级家具、桌子、椅子、凳子、装饰单板、工艺雕刻、乐器等。
3、檀香紫檀 俗称:小叶紫檀
产地:檀香紫檀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迈索尔邦地区、缅甸地区所出产的紫檀最优。在植物学界中公认的紫檀只有一种,即“檀香紫檀”,俗称“小叶檀”,真正的产地为印度南部,主要在安德拉邦,其他产地的不能称之为檀香紫檀。
构造特征:生长轮不明显。心材新切面桔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划痕明显;木屑水浸出液紫红色,有荧光。管孔在肉眼下几不得见;木纤维壁厚,充满红色树胶和紫檀素。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不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无或很微弱;结构甚细至细;纹理交错,有的局部卷曲(有人藉此称为牛毛纹紫檀);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1.05~1.26 g/CM3。树高20米左右,最大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成材需要在800年以上。
特点:檀香紫檀为紫檀中精品,密度大棕眼小是其显著的特点,且木性非常稳定,不易变形开裂。其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精雕重器多为皇家御用之品,在古代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曾经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就包括了紫檀木。小叶紫檀除了本身的稀有之外,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保健价值,“木种之皇”小叶紫檀会散发出一阵阵的淡淡香气,由于紫檀要上千年方可成材,是集日月之精华,更是补平衡阴阳的佳品。
4、巴里黄檀
俗称:花酸枝、花枝、紫酸枝
产地:主产于热带亚洲,柬埔寨、老挝等地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常带黑褐或栗褐色细条纹,构成丰富的美丽花纹。管孔在肉眼下略见,轴向薄壁组织与木射线相交呈明显的网状花纹,主为细线状(宽1~3 细胞),与射线交叉大部呈网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在放大镜下未见或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3列)。酸香气无或很微弱;结构细;纹理交错;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1.07~1.09 g/CM3。弦向直径最大326μm,平均144μm;数甚少至略少0~1 2 个/mm2。个体高度在9~25 m,大者可近35 m高,胸径一般为50~60 cm。心边材区别极明显,边材灰白至灰褐色,宽2~3 cm;
特点:中国北方称之为“老红木”,广东、广西称之为“酸枝”。木材具光泽。新切面微有酸香气,久则无特殊滋味;划痕不明显;结构细而均匀,材质重,硬度中等大。
5、大果紫檀
俗称:缅甸花梨、缅泰老花梨、东南亚花梨
产地:主要产自中南半岛(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西部和新加坡等地)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桔红、砖红或紫红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至明显;木屑水浸出液浅黄褐色,荧光弱或无。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者较大(但占生长轮的比例较其他种小),在肉眼下可见;常含黄色沉积物。轴向薄壁组织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傍管带状/聚翼状及细线状(宽1~4 细胞)。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略明显或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浓郁;结构细;纹理交错;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0.80~O.86 g/CM3。弦向直径最大269 肛m,平均1 27 pm;数甚少至略少,1~1 5 个/mm2,树干高度20-30米,直径23厘米左右,也有较少30厘米以上生长20年以后才长心材,成才需要100年以上。
特点:材质硬重,密度高,放在水中,没水、不沉底。有浓郁的果香味,新切面香气更加明显,香气悠远醇厚,不张扬;大果紫檀木纹清晰,结构细匀,某些部位有明显的虎皮纹,断断续续很是美观,颜色偏红,木纹是淡红色的,整体看好像肉色;另外,大果紫檀经水浸泡后,浸出液呈现明显的蓝色荧光。大果紫檀是在黄花梨(即降香黄檀)几近断绝的时候作为补充一种名贵木材,据专家研究发现,花梨木的香气可以稳定中枢神经系统,有全面性的平衡效果,对于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6、卢氏黑黄檀
俗称:大叶(紫)檀、马达加斯加黑酸枝、海岛性紫檀
产地:主产于马达加斯加北部、东北部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新切面桔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管孔在肉眼下几不得见;轴向薄壁组织在放大镜下明显,主为同心层型的细线(宽1~2 细胞),且排列规整。木纤维壁厚。木射线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不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酸香气微弱;结构甚细至细;纹理交错;有局部卷曲;
技术参数: 气干密度0.95 g/CM3。弦向直径206μm,平均149μm;数少至少,1~4 个/mm2。全干干缩率:径向3.7%,弦向6.7%,体积10.5%;抗弯强度215.7Mpa;顺纹抗压强度77.5 Mpa;硬度12.5N。
特点:卢氏黑黄檀因木材结构极致密,木材硬重而均匀,是著名的工艺用材。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黑紫相间,直至浅交错,结构缅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也是一种十分珍贵家具及工艺品用材。
7、东非黑黄檀
俗称:紫光檀、非洲黑檀
产地:主产于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莫桑比克)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黑褐至黄紫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轴向薄壁组织较少,在肉眼下通常不见,主为离管型,星散聚合、细线状及聚翼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亦然,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2 列)。无酸香气或很微弱;结构甚细;纹理通常直;略显油性;边材窄,呈白色至淡黄色;心材呈深紫褐色,伴有黑色条纹。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1.00~1.33 g/CM3。弦向直径最大133μm;平均72μm;数少至略少,5~14 个/mm2。半径多为20-30厘米,也有40-50厘米的,长度2-3米,出材率不高,一般低于20%,高端家具出材率为6-8%。
特点:原木外形难看,扭曲而多中空,加工也比较困难,出材率低。材质重,硬度很高;强度、抗震性能高,抗腐蚀性高;非常稳定,不易翘曲变形。密度大,是当今最重硬的木材。其切面滑润,棕眼稀少,肌理紧密,油质厚重。木纹清晰而富有变化,被人们称为“帝王之木”。用紫光檀制作器物,无需上漆,便显现出一种幽幽的自然光泽,鲜艳无比。紫光檀变化莫测的黑色花纹似名山大川,如行云流水,胜碧玉琼瑶,令印象派大师自叹不如。适合于:珍贵工艺商务礼品、佛像、佛珠、手链、手镯、配饰、办公摆件、老板金笔、汽车挂件、手链、乐器、十二生肖、高级家具等。
8、非洲紫檀木
俗称:绍氏紫檀(红花梨)
产地:红花梨多分布在尼日利亚至安哥拉之赤道的非洲常绿多雨林地带,主要生长于热带西非和非洲东部地区,以尼日利亚、喀麦隆、扎伊尔、加蓬、加纳、刚果、赤道几内亚、纳米比亚、安哥拉等国家为主要出口国。
构造特征:散孔材,心材材色变化大,新切面血红色,露大气中,由于光线作用很快呈紫褐色。有时径切面具深色(或黑色)条纹(生材断切时,心边材是不能区分的,稍后才显出边材色浅心材为赤色)。表皮薄,基本为灰褐色,小片状脱落。管材性质:纹理直并略交错。
技术参数:大乔木,可达30m左右,直径60-100cm,有些具宽板根,但不高。木材中重,基本密度0.55-067g/m³,气干比重0.72g/cm³。
特点:红花梨是中国民众最喜爱的木材之一,因其鲜红、美丽的颜色和或直或略的纹路吸引了很多国内用户,在国内市场交易活跃。其颜色红褐中略微带紫,涂上生漆后显现古铜色,带有一种古朴的美感。红花梨具有光泽亮度,略微带有一股香气,从横断面看木心与边材颜色区别极为明显,木心显砖红色且具有深色细条纹。这种木材拥有不错的胶合性和握钉力,干燥性能良好,耐用性能良好,耐久性能极佳,防腐性能较好,是用于雕刻、高级家具、高级细木工、胶合板、刨切微薄木、地板用材、乐器、精密包装、玩具等产品的不错选择,其很好加工,切割流畅,锯削光滑,切面平整。
9、刺猬紫檀
俗称:与安氏紫檀同称为非洲花梨木
产地:主产于热带非洲。其他产地:冈比亚、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马里、塞内加尔、莫桑比克北部等非洲国家都有出产,这六个国的才是正宗的刺猬紫檀,属于国标红木,加蓬等国家出产的都不是刺猬紫檀,不属于国标红木,是非洲花梨木。
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略明显或明显。心材紫红褐或红褐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肉眼下可见。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在放大镜下明显或可见,主为带状及细线状(多数宽2~4 细胞)。木纤维壁薄至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香气无或很微弱;结构细;纹理交错;
技术参数:气干密度O.85 g/CM3。显心材,边材淡黄白色,胸径宽度1.2~1.5cm;弦向直径最大290 μm,平均177 肛m;数甚少至略少,2~7 个/mm2。枋木长2-3米,直径12-40厘米,40以上的较少。300年成材(亚花梨在100年左右)
关键词:节子,影响,捡量方法,材质选择,探究总结
木材质量的提升, 与木材本身的材质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我们要进行材质的强度环节与重量环节的分析, 以确保木材材质的提升。
1 节子缺陷的不利影响及其相关优化措施
木材某方面的缺陷是不利于木材产品等级的提升的。如使木材失去完整性, 增大不均匀性, 减弱耐久性, 减少使用年限, 降低甚至失去原有强度, 加工中影响木材的经济出材率, 降低锯材质量, 提高生产成本, 但合理利用则可大大降低木材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时还可提高木材的利用和经济价值。
1.1 从木材检验方面来论述, 材质还包含有立木外观和立木结构两个方面情况。
从立木的外观看, 优质木材的条件是树干高达、通直, 尖削度小、少节或无节子, 无损伤, 树皮完整, 无病虫害, 树基不膨大。从立木的内部结构看, 生长年轮宽度均匀、木材不偏心、无心腐、虫眼、开裂等缺陷。木材的各项缺陷的存在不仅影响或者改变木材的正常性质, 而且直接影响木材的使用价值。木材通常都有各种缺陷的存在, 使木材的性质、外观等收到很大的不良影响, 降低了木材的材质, 甚至是木材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 木材缺陷是木材检验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各种木材缺陷中节子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木材缺陷。
节子的种类。节子就是包含在树干或主枝木材中的枝条部分或死枝条的基部。按节子与周围木材的连生程度, 分为活节和死节;按节子的性质可分为健全节、腐朽节、漏节。节子在树高方向和树干横断面的分布很不均匀的, 一般节子在树干梢部较密集, 大多数表现为外部节子;在树干中部比较均匀, 且多数为隐生节, 在原木表面上不显露。当部分尚可以从外表凸起的特征分辨出来;在树干下部的优良材质部分, 节子特别少或没有, 如果有多半为内含节。在木材等级评定的的过程中, 节子是评定木材等级的主要因子, 据统计90%的木材的等级取决于节子, 由此可以看出节子对木材材质的影响极大。
1.2 节子能破坏木材结构的均匀性及完整性。
活节和死节的硬度较周围的木材大1-2倍, 节子能使周围的木材纤维方向改变、年轮弯曲, 造成木材的纹理不规则、不均匀。另外, 节子还能破坏木材的完整性, 由于节子与周围的木材的材质的伸缩系数不同, 会引起木材的开裂, 在板材中死节脱落而形成空洞。
节子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木材的力学强度。节子对顺纹理抗拉强度的不良影响最大, 对顺纹理抗压强度的不良影响最小, 对静曲强度的不良影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位于危险断面上的节子在受拉区域边缘时对强度的影响最大, 在受压区域时影响较小。与此相反, 节子能提高横纹抗压和顺纹的抗剪的强度。
1.3 节子的捡量的方法对提高木材质量至关重要。
原条多节子部分, 视其节子的密度、尺寸大小可将节子较多、尺寸较大的部分造在一根原木上, 如果能提高木材的等级和木材的利用率可以分造在两根原木上。这样可以提高木材的出材率。节子影响加工木材的出差率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原木和锯材的质量多半取决于存在其上面的节子。节子的对造纸材的影响很大, 节子很难煮, 大径节子会减慢纤维的分离过程, 混脏木浆, 影响纸张的颜色。用该木浆造出的纸张纸粕、不均匀、抗拉强度低。节子能降低旋切单板的质量和出材率。原木内的节子在火柴杆、卫生筷子、铅笔杆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予以除掉, 因而影响出材率。
综上所述, 节子对材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节子的类型、尺寸、密集程度、分布的位置和木材的用途。就节子的类型来说, 活节影响最小, 死节次之, 漏节影响最大。从用途上看, 特种材对节子限制严格, 一般材次之。在造纸材和纤维材中, 对节子不加限制。原木生产时, 合理造材是关键, 应注意看料下锯, 把节子密集或节子尺寸最大部分加工成对节子不加限制的直接使用原木、造纸用材;制材时则应视节子大小、多少、密集程度将节子分散或集中在不同或同一块板材上, 尽量降低节子缺陷的程度, 提高木材等级。另外, 加工利用时可因势利导, 如建筑工艺、家具生产与室内装潢等方面, 可利用节子在不同切面上表现的花纹不同提高木材及其制品的经济价值。
2 减少木材节子的尺寸和数量的技术措施
对树木生长的来说, 节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当时在木材利用上却被认为是一种缺陷, 因为它对树木的利用有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就应该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节子的产生。
2.1 选择优良的造林树种。
不同的树种的分枝特性及顶端优势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良好的用材树种应该具备树干通直、圆满、分枝细小、整枝性能良好等特性, 这样的树种出材率高。
2.2 选择优良的造林苗木。
优良的苗木简称壮苗。壮苗一般是苗干粗壮, 有发育正常的饱满的顶芽, 无病虫害, 抗性强。这样的苗木一般生长旺盛, 顶芽生长优势明显强于侧芽, 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侧枝。
2.3 确定合理的林分密度。
树冠的郁闭是森林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 保证林分的稳定性。在人工林培育中, 幼林及早郁闭可促进林木的自然稀疏, 减少分枝。和理的林分密度能使林木的树干饱满 (尖削度削) 、干形通直 (主要对阔叶树而言) 、分枝细, 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结疤的数量及大小, 从总的来说是有利的。密度对木材的解剖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有影响。一般来说, 密度小使林木幼林期间年轮加宽, 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 对材质又不利的影响。在木材检验中发现也有一些树种, 如落叶松在加宽的年轮中早材和晚材保持一定的比例的增长, 对材质影响不大。对散孔材阔叶树, 年轮的加宽也没什么不利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材质的不同的目的要求, 如云杉乐器材, 要求年轮均匀而细密, 应该在密林中培养。对于纸浆材来说, 如杨树纸浆林中随着密度的加大, 纤维的长度增加, 各种纤维的频率分布趋于均匀, 因此, 加大造林密度也能提高纸纤维的质量。
2.4 加强人工修枝条。
人工修枝是一项重要的林木抚育措施。通过人工修枝, 认为地出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 可以消灭木材上的死节, 减少活结, 增加木材中的无节部分, 提高树干的圆满度, 增加晚材率。在木材检验中提高木材的等级, 从而提高木材的材质。摘芽是修枝的一种初级作业。就是在芽膨大时, 把侧芽摘掉, 促进顶芽生长的一种措施。摘芽也能提高树干的圆满度, 培育无节良材。
2.5 加强森林抚育和管护,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基本概况
第一,自然概况。新平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玉溪市西南部,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北23°38′15″—24°26′05″,东经101°16′30″—102°16′5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受海拔差影响,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
该县是彝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县,全县土地总面积4223km2,其中林地面积315786。67hm2,占总面积的73。4%,林地面积占玉溪市林地面积的30。63%,丰富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是新平的一大优势,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216560hm2,森林覆盖率达60。9%。
第二,社会经济概况。末,新平县共设有村民(社区)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1458个,常住人口28。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1万人,占89。6%。工业总产值861216万元,农业总产值123646万元,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8626万公斤,其中林业总产值9233万元,仅占1。4%。农村农民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大部分地区林、牧、渔业产值偏低,仅占农业产值的42。7%。
二、新平县主要非木材林产品
新平县通过近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确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快了新平县恢复和改善生态建设步伐,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林分质量。但由于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平县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和国家财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县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发展其他替代产业来解决群众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大力发展非木材林产品是提高林农收入很好的途径之一。
第一,野生食用菌。新平县具有上百种森林野生食用菌,其中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菌种有松茸、羊肝菌、黑虎掌菌等。另外产量较高的还有牛肝菌、沙松菌、干巴菌、鸡枞菌、黑木耳等,年总产量在几百吨(干片),产值上千万元。但目前这些野生食用菌的采摘、收购和销售均处于无序状态,由于采摘不合理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破坏性相当大,直接影响着当年的产量。不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方针下,新平县野生食用菌资源产权逐步明晰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源破坏的局面,而如何使产销链中的盈利朝向链条的终端倾斜,改变野生食用菌采集户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底层的局面,打破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桎梏,是新平县明确资源权属后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竹子。新平县种竹、用竹历史悠久,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竹产业积极性高,且具有传统的金丝笋及竹筷加工的产业基础。据调查:“八五”末期,全县竹子有hm2,“九五”开始,新平县委、政府把竹子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展种植。全县营造1333hm2竹林,竹林面积达到1。633万hm2,预计到全县竹林面积有望达到2。333hm2,投产面积达到1。667hm2,竹笋和竹材产量分别达到250万kg、1000万根。
第三,核桃。据统计,新平县有适宜(海拔1700m—2300m)核桃生长的土地资源1211万hm2。新平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多年来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山区群众重视,并达成共识,核桃生产发展初具规模并取得巨大的成绩。截至,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投产面积0。53万hm2,占总面积的40%。
第四,松脂。新平县境内有丰富的天然林采脂资源,全县12个乡(镇)均有采脂资源云南松和思茅松分布,全县有云南松中龄林面积49401hm2,幼林面积53689hm2,有思茅松中林面积3358hm2,幼林面积1457hm2。全县可采脂云南松4638万株。思茅松181万株。按云南松年株产松脂1。5kg、思茅松年株产2。5测算,全县中龄林理论年平均可产脂量约36000t,实际产脂量仅为4995t,松脂的增产潜力很大,但多年来松脂产量总是在一定量上徘徊。
三、新平县非木材林产品市场化分析
(一)市场价格
目前,大多非木材林产品的价格比如野生菌、竹笋、核桃等的终端价格以国际市场上认定的的价值为依据,以国际竞争市场价格为准。初次交换过程中,其交易价格中资源的价值量往往被收购商忽视不计,采集者获得部分只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其价格往往是终端价格十分之一,其利润大部分集中在商家的手中。
新平县林权改革进行之后,其非木材林产品的模式已有自由采集向承包管理转变。在实行林权改革的.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者对林下资源有着绝对的所有权,为提高自己的收入,承包者会尽力保护这些非木材林产品,并努力提高它们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其价格在承包管理模式下比自由采集模式下高出一些,并且资源破坏相对较轻。当然,这些非木材林产品的价格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收获高峰季产品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二)商品链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及距离市场的远近不同,以及交通状况的差异,非木材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状态也有不同的特点。在距市场较远且交通不便的地方,村民采集并加工后一般是直接出售给到村头和路口收购的中间商,很少拿到集市上或县城的农贸市场出售,主要由于路途较远,费用较高,并且来回要占用很多时间,但出售价格均较低廉。而对于那些离市场较近的社区来说,村民采集加工后,大多数农户直接将产品背到市场上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销售价格相对于前者稍高,因而村民可获得较多经济收益。
新平县非木材林产品的商品链主要如图1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平县非木材林产品主要流通渠道有三条。一是农户直接到消费者,如果农户距集散交易地路程短,且交通便利则通过此渠道。二是由本地少数村民充当的中间商,当农户的采集量少,且运输成本高时唯有直接出售给当地的收购商,由他们集中后转让给高一级别、实力较强的收购商。三是通过加工企业出售的流通渠道。农户直接通过企业的流通渠道出售。
(三)存在的问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权属不明晰,非木材产品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度缓慢,集体林还是集体共有、集体共管,林地产权不清,经营主体不明。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广大村民没有得到山林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造成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林地的流传困难,成为林业企业租赁的制约因素及实施集约化、规模化产业经营的障碍,影响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2、经营管理粗放,掠夺式采集盛行。林农还没有把非木材林产品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只是把非木材林产品当作副业收入,林农对如何科学地采伐,科学地保留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以及非木材林产品的丰产栽培技术知之甚少。村民每年采集野果、竹笋、野生菌、松脂等以增加其经济收入,但是,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存在着缺乏可持续利用的采集管理方式,过量和掠夺性采集盛行。
3、信息闭塞,缺少信息市场交流,农户和中间商难以把握。农户一般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起主导地位的总是上一级的中间商,而处于低层的农户并不能直接获得最新最准确的外部市场信息;没有形成信息网络进行相互监督和反馈机制,就不能进行从农户到消费者、从初级产品到达终极市场的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如此,农户往往会因信息的匮乏与落后,在市场交易链中处于劣势,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收益分配的不均等,最终致使农户的市场地位低下。
4、产品进入市场前的环节过多,农户从中获益小,市场化程度低。从新平县非木材林产品的商品链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非木材林产品从出产品到最终的消费市场至少要经过农户和三个级别的中间商,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农户卖给当地村民消费的。这必然致使参与利润分配层次过多,最终减少了各层次所得的利润比例,而农户还是处于利润分配的最底层。
农户采集的大部分非木质林产品只是作为劳动密集性产业,出售的是原始资源。由于分散经营,缺乏有效组织,所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及无序竞争。当处于减产小年时,提早采收,影响产品质量;而当丰收大年时,则竞相压价,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规模的无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村民增收的主要障碍。
四、提升新平县非木材林产品市场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对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做好产业规划。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巨大的自然与市场两方面风险。针对非木质林产品市场主体缺失、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现状,要健全相应的组织,特别是建立一个能让农户充分参与的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
第二,抓好重点生产基地建设,组建企业集团。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户、专业村的劳动示范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与千家万户林农连接起来,建立公司与林农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带动基地能力,加速产业化进程。
第三,结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体系和林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林农在明晰林权、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扶持和培育民营林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非木材林产品的增产。加强县、乡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对农民技术员的技术培训,把林业适用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林业经营者,努力满足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兴办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中介机构,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积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促进非木材林产品的销售。新平县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定规模的非木材林产品交易市场,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又可以促进产品流通,还能有效解决非木材林产品销售难、销价低的难题,促进非木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报告名称:对酸枝木材的市场调查
调查时间:6月8日——6月11日
调查方法:走访沙拉湾酸枝木的调查
调查对象:沙拉湾农户调查木材实际情况和办理文件的实际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木材的基本知识,木材的发展前景以及木材在市场的运用,之后对木材产业销售的合理化建议,确认木材存在的真实性,和文件的真实性。了解合作方的信誉问题。
通过此次走访,我对木材的性能、用途、加工工艺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跟潘生的走访调查,通过自己的观察及询问,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搜索,我从整体上掌握了木材的价格以及木材销售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了木材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价格等。通过自己对调查得到的知识细心地整理,撰写了此篇调查报告。
一:关于木材存在的真实性问题:
(1):6月9日上午,我们到达沙拉湾与办理文件的木材机
构进行了洽谈,确认了文件的存在,但是对方给的文件我们无法确认真假,(由于语言的差异)此文件以拍摄图片回来有待进一步确认。
(2):中午,我们到了沙拉湾的一个县城,与农户进行了洽
谈,也看了少量的木材存在,并与农户进行吃饭,当中了解到木材存在,关键在于资金购买问题和收购木材的价格问题,农户需要现金购买,可潘生这边确实是资金没法跟上,而滞留了大概有100多立方的木材,如果确实没现金跟上可能造成农户将木材卖与他人的情况,那
潘生这边的木材指标文件投资可能会无效。
(3):晚上,我们与当地农林局的人进行会谈,当中可以看
出潘生在此次销售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4)6月10号早上,我们探讨了木材的销售计划包括价格
如下见附表:
4:同时与两个福建的客户见面,但是当中可以看出客户的目的是看木材,但是到了当地却没大量所谓收购的木材存在,只是少部分十几根,可能会造成客户的不信任。
结论:木材存在的真实性是明确的,如果所谓木材的来源文
件指标证实属实,那陶老板只存在购买木材的资金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是关键在于他的客户的真实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要不会造成木材滞留的风险,但是考虑到酸枝木现在的市场行情,木材量是越来越少,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客户的购买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收购还是有利的。
第一部分 木材加工厂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木材加工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木材加工厂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木材加工厂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木材加工厂行业发展
(二)木材加工厂市场前景广阔
二、木材加工厂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木材加工厂行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木材加工厂工业技术水平
(三)……
三、木材加工厂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木材加工厂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木材加工厂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木材加工厂国际市场调查
(二)木材加工厂国内市场调查
(三)木材加工厂价格调查
(四)木材加工厂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木材加工厂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木材加工厂市场竞争调查
二、木材加工厂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木材加工厂国际市场预测
(二)木材加工厂国内市场预测
(三)木材加工厂价格预测
(四)木材加工厂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木材加工厂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木材材质报告】推荐阅读:
材质单管理规定06-01
木材加工厂环境报告11-14
产品材质证明书01-07
木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01-18
识别不锈钢的材质09-14
木材供货合同07-09
买卖合同木材01-12
木材买卖(订货)合同06-10
进口木材操作流程01-09
木材检验国家标准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