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语言,打造如水的课堂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妙的语言,打造如水的课堂

精妙的语言,打造如水的课堂 篇1

【编者按】

“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对知识更容易接受。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具备较高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这里不但包括教师口语表达能力,也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课堂上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肯定、一个真心的表扬和一句善意的批评,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语言

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

一、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

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 “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 “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 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二、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课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

“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

“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

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孩子们纷纷争着和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孩子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地思索后,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 “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就这样,贾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三、情感性语言:春风化雨,一吟一咏润心田。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为了拉近时空距离,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待乐曲结束后。王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修建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略一停顿后.王老师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情感已被激发起来了的学生们.和王老师一起深情地呼唤道:“邱——少——云!”紧接着,王老师以更为饱满的感情,再次激发着学生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们以更为洪亮和更为深情的声音呼唤道: “邱——少——云!” 王老师动情的语言.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们整节课都处在深情怀念伟大战士邱少云的氛围中,以至在王老师于铃响后喊“下课”时。竟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好像还都沉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此情此景,令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

四、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而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教学效果,更是常常只提问和激励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而且流畅的学生,而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问题经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却不是这样。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时,刚开课不久,王老师叫同学们读课文.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学生读后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 “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 “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道: “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 “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 “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 “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 “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

由此可见,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问形成良性互动。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想,特级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

【编者按】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教育学生?是不是眼中只有孩子的成绩?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更重要,下面这篇笔记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为了改变孩子

教育案例:

3月16日放中午学时,我班的小张与二班的小强发生了冲突,小强的手受伤去了医院包扎。

解决过程: “李老师,你们班的小张与二班的小强不知为什么两人打起来,滚进小沟里了,二班小强手划破了,刘老师已经把他带到医院去了,你赶紧到医院去看看。”这是中心校负责人田老师给我打的电话。“好的。我明白了。谢谢你!”我急忙打电话给二班刘老师,“我在医院,小强的手缝了四针,具体情况,我们下午到学校后过问,再作处理。”“我还用过来吗?”“你忙。现在不用过来。下午到学校去再说。”

我对小张可没少操心。就在前两天,我还到小张家去家访过。那是他与二班另一个孩子发生冲突,事情虽不大,但他很有“威信”,眼睛一瞪,那个孩子就不敢给老师讲具体情况。这是在放午学回家吃饭的路上,被我发现了。我正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进行家访,让小张彻底改正某些坏习惯。家长非常配合老师,也非常客气。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小张也认识到到了自己的错误。我还交给家长教育小张的方法,当然是鼓励为主。小张呢,本期表现进步很大,各方面的习惯也在朝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天是怎么了?我越忙,事情好像就越多。(上完课,我忙着回家做准备进视频会议室,主持晚上的“家校零距离”第二期视频研讨会呢。)

下午上课前,我赶紧请上小张的家长,一起到了学校。经了解,在放午学回家的路上,小张和小强两人一同回家,小强说了小张的QQ号,小张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制止小强说,小强以为小张在路上拦住他,要打架,就用力一推,两人一起掉下了大约一米高的水沟。小张在下,小强在上。小张没事,小强反倒有了伤口。我看了出事地点,倒吸了一口凉气,下面全是石头,好险啊!这么高掉下去,下面个孩子居然没事,上面个孩子受伤,真是奇怪。我在庆幸之余,也想让小张吸取教训,从内心深处彻底改掉坏习惯,学会谦让(说实话,从我五年级接任这个班以来,小张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是学校最有名的调皮大王,刚接任这个班时,他还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亲自教育过。从我接任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习惯,毕业离开母校。现在,小张正一步一步地朝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小张虽然进步大,好习惯的养成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反复抓,抓反复,直到小张养成好习惯为止。我对小张家长说:“本来这件事,小张不负主要责任,但是,既然事情发生了,多多少少都与你有关系,你必须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学会遇事冷静,多开动脑筋想问题。你是聪明的孩子,知道事情该怎么做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小强的医药费2:8开或3:7开。你们付小头,他们自己负担大头。”双方家长欣然同意。下来以后,我还单独分别找两位家长谈了当时情况的危险性,同时特意留下小张的家长,我们共同制定了一套帮助小张端正学习态度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案,小张的家长十分感激。

后来,小张有了明显改变,也知道学习了,成绩进步很快。

精妙的语言,打造如水的课堂 篇2

一、平时准备如水常流。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是教师队伍中流传的一句行话, 但在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 教师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若“一桶水”光溢流不引水或光引水不溢流都难以保持活水常流。只有常引常流常换常新, 才能适应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对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农村品德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教师能根据地区差异, 联系教学实际, 以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和利用, 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极发展自我。如本案例就能让学生从身边事体会到农村的变化, 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农村、农业、农民密不可分, 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灵活利用各种“滴水”资源, 才能提高“一桶水”的含金量, 使自己头脑中“活水常流”, 在驾驭课堂时灵活自如、水到渠成。

二、把握目标如水柔情。

有效的品德课堂, 可以说是只有打动学生的情感, 才能有良好的品行构建。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就是爱, 教师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池之水, 任你四方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将“情感”排在三个分目标中第一个分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分目标中, 起关键性作用的还是情感。当老师的都知道, 在促进学生品德意识的形成中, 认知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过多地注重知识传授, 并不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行动中获得情感激发与情感体验, 才会真情投入地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案例1]《我的家乡在哪里》 (人教版四下) 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尤溪地图。

师:尤溪是养育我们的地方, 你们对尤溪了解多少呢?

学生介绍尤溪经济发展情况, 说尤溪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金柑之乡”、“中国革基布名城”, 并且, 进入“全国食用菌生产十强县”、“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等等。

师:看到同学们为自己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劲儿, 我很想知道, 大家究竟爱尤溪的什么呢?

生1:我爱尤溪地大人多, 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素有“闽中明珠”之称。

生2:我爱尤溪的山山水水, 境内林海茫茫, 溪流众多, 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县。

生3:我爱尤溪的名人, 朱熹是最令人羡慕的人物, 尤溪被称为“朱子故里”、“海滨邹鲁”。

师:同学们说得很多, 也说得很好, 尤溪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尤溪和福建、福建和中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课件演示:尤溪县政区图套叠在福建省政区图中, 福建省政区图套叠在中国政区图中。

生4:尤溪是福建省的一部分, 福建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生5:无论是生态山水的尤溪, 还是魅力海西的福建, 都是我们的家乡。

教学中, 教师的一句“大家究竟爱尤溪的什么?”这句话触及了学生的心灵, 情感的激发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 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由此可见, 如水柔情的教学是实施品德学科教学目标的保证, 是引导学生情感和谐发展的关键。

三、追求常态如水自然。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小学品德课的教研也渐渐风生水起。近年来, 我校以常态教学研讨为重点, 把回归常态当作是品德教学的必然追求。

如水自然的品德课堂, 就好像“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一样, 它不追求课堂的至纯至美, 允许课堂含有“杂质”, 留有缺憾。如水自然的课堂是有味道的, 虽然咸了点, 或苦了些, 但滤去盐分和苦涩后, 那还原品德教学本真面目, 扎实、真实、平实、丰实、朴实的课堂依然十分鲜美而富有生命力。

[案例2]《从看电视说起》 (人教版四下)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 刚才《看电视引起的风波》的小品表演, 再现了小波为看电视和爸爸闹别扭的场景。看了之后, 你们认为小学生该不该看电视?

生1:我认为该看, 像少儿频道、少儿节目就是让我们小学生看的, 看电视对人的成长有好处。

生2:我认为不该看, 看电视多了对眼睛有伤害。看书比看电视好。

师:大家的意见一时还难以统一, 下面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 为什么家长对大家看电视不放心呢?

生3:因为自己经常看的时间太长, 家庭作业就忘记做了。

生4:自己老是爱看娱乐性节目, 浪费时间。

师:现在大家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 请说说看。

生5:我觉得该看, 但要从时间上、节目上限制自己。

生6:我也觉得该看, 但必须先完成作业后再看电视, 并要注意保护眼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也很在理。是啊!看电视要讲究科学和合理, 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希望一定做到时间要限制、内容要选择、身体要保护。

以上师生对话简洁但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由此可知, 老师、学生、教材三者平等真诚地交流互动, 能使预设让课堂教学走向有序, 使课堂生成让教学更具灵性。

精妙的课堂开场白 篇3

——学习特级教师课堂开场白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亦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也就难以进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位特级教师精妙的开场白: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根据歇后语进行扩展想象”的作文课时,一开始就把师生带入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今天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特别是我们这所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为什么我们这所学校这么有名气?因为老师好,校长治校有方。提起我们的校长和老师,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刚才我把你们的老师和校长夸了一通,我夸他们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什么?(学生: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精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一本《歇后语大全》就有这么厚。(用手比划)今天老师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教师投放幻灯片,学生念读“猪

鼻子插葱———装象”等多个歇后语)

于老师的课堂开场白已不是单纯的沟通情感和拉近距离,而是因地制宜地运用歇后语夸赞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营造了一种和美、和畅、和顺、和谐的美好教学氛围,为下面说歇后语和写歇后语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开场白,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起到示例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执教《陶罐和铁罐》一文。他的课堂开场白温情而幽默: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发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并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靳老师以学生为本,一见面就调好入境的弦,定好感情的调,生动诙谐的语言,假与真的巧妙运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地展开,语文的魅力,老师的底蕴就在这一刻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这样的导入,真是激情不失温润,睿智不失诙谐。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导入新课可谓是“大雪无痕”:

师:我姓孙,咱孙家有个名人,他叫孙悟空。大家知道他有什么本事吗?

生:他会七十二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生:他武艺高强,斩妖除魔。

生:……

师:你们还知道我们孙家有哪些名人?

生: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生:孙武,他曾经写过一本有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生:还有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

师:是啊!咱孙家出过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等。每次提到他们,我心里特别自豪。你们家都有哪些名人、伟人呢?

生:我叫姚奕迪,姚明是我心中的偶像,他现在在美国的NBA打球。

生:我姓章,我们这个家族中出了革命家章太炎,我到他的纪念馆参观过。

生:……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名人在成名之前都是些什么人呢?

生:伟大的人。(众笑)

生:老百姓,一般人。

生:普通的人。

师:对!之前他们都是普通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他是一个扫路人。

孙老师与学生似朋友间的聊天,无拘无束地聊,快快乐乐地聊,坦坦荡荡地聊,聊得踏实,聊得有趣,毫无雕琢之感。要达到如此境界真得下一番苦工夫。从孙双金老师身上我们得到以下启发:第一,得精心寻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孙双金老师选择了“孙悟空”这一小朋友特别喜欢的形象,又巧妙地把话题引入孙家祖先名人,再让学生谈自家名人。谈着,聊着,学生的紧张情绪没有了,学生与老师的

距离感也消失了,进入了“零距离”的心理状态。第二,开场白内容与教学内容力争紧密相连。当我们听学生谈到名人产生于普通人之时,不禁会问:孙双金老师有何用意?往下一听,豁然开朗:哦,原来是导入新课。真是浑然天成,妙哉,妙哉!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导入新课亲切自然、引人入胜:

(屏幕出现课题及图画)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的课叫《二泉映月》,大家回去都读了,是吧?其实啊,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还有一点,如果我不说,可能你不一定知道:《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这个可能我们不一定清楚,是吧?除非你去过无锡,去过惠山。可实际上在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自己大声地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读完了做一件事情: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行吗?(学生:行!)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好了,开始读吧。

一堂好课就如优美的旋律一样,升腾跌宕,委婉动听;一堂好课也像乐曲所表达的内涵一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王老师从发现一道风景入手,让学生寻找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这就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学生的心湖漾起了“想读”、“想找”的情感涟漪。

总之,课堂开场白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却有难言之妙。教师只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人物:【于永正】

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经典片段】: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师板书:于永正)你们应该怎么叫我?

生:于老师。

生:于爷爷。

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师:(立正)到。还有谁愿意叫的?

生:(大声)于永正。

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场笑声)

师小结:名字是给人叫的。你们可以叫我于老师、于爷爷,也可以对我直叫其名。这不是没礼貌,因为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总之,你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风格:平凡的问候,真实的赞美

【经典片段】:

老师的问候

学生的赞美

同学们真精神!你们怎么应答?

改一个字,老师更高兴。

老师真精神!

老师更精神!

同学们真可爱!

像刚才一样改一个字?

老师真可爱!

老师真可亲。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关照”换一个词?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人物:【窦桂梅】

风格:顶着阳光,一路走来

【经典片段】:

师: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

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精妙的语言,打造如水的课堂 篇4

一、规范为基, 融入情感化的语言

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教师应在使用科学规范的教学语言的基础上, 融入富有情感化的语言, 营造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1. 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课堂时间宝贵, 要求教师能够用最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因此, 教师的语句应避免烦琐啰嗦, “少说废话”, 即所说的“言简意赅”。但是, 语言简洁并不是一味地削减语言的数量, 而是要求教师做到重点突出, 抓住关键, 用高质量的语言去表达内涵, 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2.注意语言的严谨性。教师肩负着身为垂范的重任, 不能为了形象、生动而随意地歪曲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既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去准确无误地传递教学信息, 不绕圈子,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灵活生动的口语去解释、化解教学难点。只有将这两者高度统一, 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悟教师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3.注意语言的逻辑性。教学中, 诸多知识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层次和条理科学地输送给学生, 尤其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环节的衔接,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避免环节的简单拼凑, 实现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的过渡, 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自然的整体。

二、通俗为要, 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不难想象, 如果教师的语言每天都是同样的句型、单一的语调, 那么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又何谈积极思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 教师应遵循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等通俗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帮助学生掌握要点, 理解和内化语言。

比如在教学中我发现, 有些学生容易将“拔”与“拨”、“厉”与“历”、“竞”与“竟”等字写错, 提醒多次也不见效。为此在课堂上我结合易错字设计了这段形象话的语言:同学们都听过《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 一只小白兔种了一只很大很大的萝卜, 可它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动。于是, 它喊来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动手来拔。所以, “拔”字是“扌”加个朋友的“友”字多一点, 那“友”字上的一点就是那只大萝卜, 同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拔萝卜三个字。而“拨”字, 是“扌”加头发的“发”字。想一想, 用一根头发能拔动大萝卜吗? (学生大笑) 所以, 这个“拨”只能轻轻地“拨拨灯芯”。同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拨灯芯三个字, 形象化的语言加上清晰的对比, 这节识字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 可以化平实的内容为生动、形象, 通俗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三、幽默为辅, 加入风趣化的语言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的话告诉了我们,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体现着教师高度的智慧和睿智。小学生活泼好动, 课堂40 分钟, 很难做到从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因此,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加入幽默风趣的语言, 就像是为教学增添兴奋剂一样, 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例如, 有一次在教学中, 我在黑板上出了两个题目, 请二位同学到黑板前做题, 凑巧的是, 这两个同学的字都由下往上的斜着写的, 又小又丑, 非常难看, 甚至有几个同学都哑然失笑了起来, 这时我顺势说道:“同学们别看这些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 诗意却浓的很。”学生不解。我指着黑板上的字笑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时间, 同学们个个都捧腹大笑。我以“诗意却浓”这四个字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 待我补充说明后, 幽默感也就油然而生, 这不仅使得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好习惯。

幽默是金。幽默的语言如同是空气清新剂一般给学生大脑洗了个澡, 创设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 消除了学生的厌倦情绪, 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解颜启齿, 开怀大笑。之后进入教学正题时, 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地去倾听, 跟随教师的节奏。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 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同样无止境。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们, 应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 以科学化的教学语言吸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打造出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摘要:教师的语言表达决定着师生间的人际交往, 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神圣使命的重要工具。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做到规范、严谨富有逻辑, 又能融入情感化、形象化、风趣化的语言, 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杨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与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39-40

上一篇:金钱观的名言警句下一篇:作文:《读书------到底为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