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推荐7篇)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1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政务环境最优化,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根据省“八统一”工作要求,完成1618个“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明确事项名称、办理依据、申报材料等重点要素,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全覆盖。围绕部门机构改革,积极做好窗口审批事项调整、承接工作,共涉及18个市级部门102个事项。按照上级部署工作要求,完成事项颗粒度细化工作,梳理入库孙项63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调整至2265项,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打造政务大厅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建设大厅服务、大厅管理、决策分析、镇乡联动四大功能模块,对接“一窗受理”云平台、好差评系统,实现政务服务环境标准化、入口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评价标准化。根据上级关于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出台《关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标准化现场管理,制定推进方案,成立工作推进组,强化工作落实,9月完成试点区域现场标准化建设,确保在年底完成大厅现场标准化全覆盖。同时,设立“兜底窗口”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健全投诉机制,加强各类投诉件的处置,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聚焦“一窗通办”集成化,推进“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继续优化并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通办”工作模式,巩固“无差别受理”改革成果,投资项目、商事登记、其他综合、出生“一件事”综合窗口及23个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行“一章受理”。推进“一件事”改革,全面梳理我市涉及的41项全流程“一件事”办事指南、流程对比图、材料对比表,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对外公布。重点围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率先在绍兴市构建“一窗受理、多证联办、网上流转、城乡通办”的诸暨模式,实现全市8家助产医疗机构及市镇两级服务大厅“一窗办、全城办”,改革经验得到绍兴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目前,已累计办理1155件,减少申请材料89%,办事时间从至少40个工作日提速至最快1小时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聚焦“一证通办”便捷化,积极推进涉民领域改革

依托“一证通办”信息共享平台,拓宽数据采集面,完善部门数据仓,扩充共享信息库,多举措推动主要事项办理的信息数据共享需求。省级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实现总数324项,其中行政权力类235项,公共服务类56项,企业服务类33项,实现率为91%;

除省级民生事项外,另有143项事项实现“一证通办”。绍兴市要求的104个“一证通办”事项,实现102项(2项诸暨无权限),实现率为100%。政务服务网网上申报电脑端、浙里办app移动端、综合性自助机自助端均实现与“一证通办”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同时,“一证通办”系统横向推进教育、司法、金融等领域推广应用,纵向延伸实现市镇村三级审批窗口全覆盖。通过推行电子证明、网络核验等方式,实现“无证明”革新,合计取消证明材料132项,占取消证明总数的57.6%,共调用共享信息153万余次,减少证明材料877万余件,同比减少71%以上。

(四)聚焦营商环境再优化,持续推进涉企领域改革

1.持续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完善“承诺制”管理平台系统功能,优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打好标准地、承诺制、服务代办、流程优化、中介联合体提速、全流域区域评价等改革组合拳。2019年以来,除开发区外,全市新出让“标准地+承诺制”土地34宗,面积50.26万平方米,新上承诺制项目33个,总投资36.18亿元。承诺制项目从土地摘牌至施工许可最多30天实现率99%,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最多90天”实现率100%。

2.持续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联动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改革,重点突破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公布常态化企业开办服务单位名录60家,线下设立企业开办专区,线上全面应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实现材料精简50%,环节减少1/3,时间缩至1个工作日,提速200%。截至目前,共受理办件2016件次(含两个环节以上),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8.06万家。此外,推行企业注销便利化,已有336家企业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完成注销。

(五)聚焦在线政务一体化,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围绕“一网三端”办事体系的构建目标,强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功能,优化办事网点电子地图,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个性化需求应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移动办、自助办。3085项政务服务事项中,开通网上办3071项,开通率99.55%;

实现掌上办3051项,实现率98.9%;

跑零次3076项,实现率99.71%;

可即办2870项,实现率93.03%;

承诺压缩比为98.58%。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发完成综合性自助服务机,在所有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配置全覆盖。完成“好差评”、“刷脸办”系统建设工作,率先实现“一窗受理”云平台评价信息与省“好差评”平台对接,上传评价信息2480余条。通过电脑端唤醒pad进行人脸第三方认证,实现“一证通办”系统“刷脸办”功能应用,并在涉企证照通办区域试运行。按照绍兴市统一工作部署,聚焦“杭绍甬”一体化战略部署,合力开展“杭绍甬”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工作。开设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2个,规范个人12项、企业30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申请材料、示例表格等内容标准,为办事企业与群众提供优质的跨区域政务服务新体验。

(六)聚焦政务服务“全城通办”,深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政务服务全市域可办的改革目标,推动政务服务纵向横向全面贯通,配置完善“一窗受理”云平台,完成438项事项“全城通办”。加快服务资源整合,通过事项下放、服务下沉、窗口前移等形式,梳理明确9个部门187项事项延伸下放至各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加快实现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城乡通办”,“全县通办”比率达52.52%。围绕企业办事不出开发区,建成经济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于7月底正式启用;

指导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与店口镇便民服务中心合署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以示范型创建为契机,推进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镇级便民服务主阵地作用,打造村级“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网格员服务”的便民服务模式。我市创建完成15个绍兴市示范型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占绍兴市总数的1/3。2019年完成115个村“一站式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创建,通过率为97.5%,累计创建数已达228个。通过“就地受理、远程办结”,实现129项高频涉民事项村级受理。1-10月,全市2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办件总量达70.5万件,较去年同比增长33.67%;

全市村级系统办件达9.6万件,较去年大幅提升,同比增长82.25%。

(七)聚焦党建引领工作,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团队

1.强化使命担当,打造机关优秀团队。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总抓手,积极开展“初心之旅”“党课下基层”“三服务”调研、对照《党章》《准则》《条例》检视整改等各项活动,通过应知应会一周一考、党员讲微党课、工作体会交流等做法,在学习领会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方法,落实导师结对,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中心党支部被评为2018诸暨市直机关“五星级”党组织和第二批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

2.提升队伍素质,争创窗口一流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修订完善《2019窗口考评细则办法》,加强对窗口的督查考评。定期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满意率抽样回访和督查通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多形式开展党员先锋队、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各类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窗口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同时积极邀请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等专家,为500多名窗口工作人员开展服务礼仪理论、实操系统培训,有效提升窗口服务。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政务服务办将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集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以标准化、信息化推动审批全覆盖、服务更高效、办事最便捷,全面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搭桥梁、强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涉企审批服务,加快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1.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提质扩面,探索工业投资改扩建项目、商住项目、国有平台项目等试行承诺制审批改革;

通过强化事后监管与信用评价、优化审批流程、健全服务机制等措施,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式监管”利企审批新模式。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审批监管3.0平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压减至80天以内。积极协同推进涉企领域配套改革,重点落实水电气网协同报装改革,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间。配合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容缺受理审批改革,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2.优化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简化审批环节,优化系统流程,提高办结率。深化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梳理整合20个行业27项“一件事”清单,优化完善审批流程,并推进改革向镇乡(街道)延伸。围绕政务服务“杭绍甬”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营业执照跨区域异地办理一体化。

3.优化完善“中介超市”建设。按照“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间”要求,梳理完善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明确中介行业主管部门,清理备案中介人员资质,开展中介机构备案登记,完善中介一张网建设,建立公开透明、开放竞争、便捷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全面开放中介市场,大力培育中介机构联合体,实行中介机构等级评定,强化中介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1.构建“一网三端”办事体系。线上推进“业务办理专区”建设,线下加强“自助服务区域”配套,完善形成一体联动、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优化办理流程,加强宣传引导,以考核促应用,实现办理便捷度、网上受理率、在线申报率“三提升”。加强政务自助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部门自助终端功能向综合性自助机整合。全面推广“好差评”系统应用,统一公积金、社保、不动产等部门地市级系统评价模式,实现政务服务全闭环。

2.拓展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杭绍甬”政务服务一体化。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线下专窗,规范政务服务标准,统一物流递送服务,推进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47个事项长三角地区通办,100个事项三地可办,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提供优质的跨区域政务服务体验。

3.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应用。加快“一证通办”信息共享平台3.0版更新迭代工作,进一步增加共享证明数量,提升电子材料提取稳定性、应用时效性、数据正确性,实现共享材料由电子证明向版式化电子证照转变。重新梳理、比对颗粒化后证照库事项及材料,加强窗口端、pc端、移动端“三端”共享应用,提升“一证通办”事项比例。开发完善“刷脸办”平台,以“刷脸”替代“刷证”,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化。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明确我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数,严格执行省“八统一”标准,规范审批流程、材料、时间、收费等重点要素,结合事项颗粒化工作要求,完善线上线下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细化办理情形。深化“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统筹协调,督促“一件事”落到实处。着力优化出生“一件事”一窗受理,实现7个事项“一次受理、一并办理”,积极推进殡葬“一件事”镇村联办,通过系统整合、流程再造,实现“零跑腿”。

2.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现场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指导培训,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提升工作整体执行力,巩固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成果,并由市级向镇村延伸扩面。通过新增、调整、优化部分政务服务大厅的标识标志,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时间成本,提升政务服务的质效。

3.完善政务大厅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大厅服务、管理、决策、统一监控等系统的上线,构建政务服务数据统计分析、监督管理于一体的集成应用系统,推行政务服务入口的统一化、取叫号及服务评价的智能化、大厅人员管理的智慧化、大厅服务决策的科学化,实现市、镇两级中心统一管理。

(四)进一步深化基层“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1.完善政务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工作。以“一窗受理”云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纵向横向全面贯通。拓宽“全县通办”事项范围,实现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市域范围通办;

推动民生事项向下延伸,力争200个以上事项村级可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在客运服务中心设立政务服务专区,增设综合自助服务机,打造政务服务“顺路可办”。

2.继续规范镇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事项、服务、管理、场所等四方面工作,完善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重点打造2至3个标杆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围绕“枫桥经验”提出的“五年行动计划”,突出开放式元素,进一步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环境。继续完成20%的百个“一站式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创建目标任务。围绕“服务+智慧”理念,结合政府数字化转型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智慧社区”转型升级。

(五)进一步强化机关建设,加快建立更一流的服务团队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巩固党建阵地建设,多形式创设活动载体,提升“公共服务先锋队”党建品牌影响力。完善中心各类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机关评先评优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引路、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积极上进、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全面落实部门分管领导坐班制度,加强窗口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业务技能培训,推广业务能力考级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好的全科型审批服务队伍。利用视频监控、指纹考勤、日志式考核系统,通过日常巡查、专项督查、绩效奖惩等形式,优化督查考评,强化行风效能,争创微笑服务岗、业务比武能手,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风清气正的优质窗口形象,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满意度。

诸暨市政务服务办公室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2

2006年, 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将制造业列入重点领域。围绕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制约, 在机械基础件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与自动化及装备技术、可循环钢铁流程与装备技术、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技术、基础原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方面部署了一批前瞻性科技项目。

《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制造业各项科技项目全部部署落实;企业成为制造业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大幅度增减;突破了多项关键共性技术, 填补了国内空白, 摆脱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多项产品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 达到国际高端产品的先进水平;绿色制造技术快速提升, 增强了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相关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显著增加, 为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3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4

2019年,我县民政工作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工作,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现将我县2019年全县民政工作完成情况及2020工作谋划拟定如下:

2019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履行基本民生保障

1、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工作。我县城乡低保保障对象xx人,共发放低保保障金xx万元。为使低保对象做到“有进有出”、低保标准“能升能降”,不断加大动态管理力度。2019年以来,我局对各乡镇低保户进行了低保动态审查审批,经核查,给予退出低保保障xx人,今年共新纳入xx人,我县低保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要求,我县规范了临时救助工作,提高临时救助的精准性,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低保户及边缘家庭人员因病、因灾、因上学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xx人给予了临时救助,共发放救助金约xx万元。

2、五保及养老事业发展工作。一是完成五保供养资金日常他发放工作。目前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xx人,其中分散供养xx人,集中供养xx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生活补贴资金xx万元。二是对全县xx所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近期将协调县住建局对工程进行验收,并办理消防备案或消防许可,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改制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及服务质量建设提升工作,县民政局成立督查组深入乡镇敬老院进行督查指导,各乡镇敬老院管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四是推进“xx老年公寓”项目建设。该项目已进入签约阶段,项目总投资x亿元,占地约xx亩,建设标准为xxxx张以上床位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建成后,将极大的提升我县养老事业发展层次。

3、儿童及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全县孤儿xxx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资金xxx.xx万元;全县享受重残护理补贴共计xxxx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xxx.xx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xxxx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资金xxx.xx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共救助xxx人次,累计救助金额xx.xx万元。

4、社保兜底工作。根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民政局主要承担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及社保兜底工作。出台了《xx县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的工作方案》,细化的“社保兜底”措施,加强扶贫力度,巩固扶贫成果,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社保兜底任务。

二、推进基层服务创新,加强社区建设工作

1、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今年我局加大了对社会工作师考试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在全县各个乡镇及社区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全县共有xxx名考生报名参加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二是开展考前培训和辅导工作。今年邀请xx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家,在xx县委党校开展“xx市201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第三期)”,为全县考生做精心的考前辅导,不仅提供了专业备考指南和备考建议,同时也增加了考生的考试信心。三是规范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目前我县注册志愿者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xx%以上,并成立“xx县志愿者协会”,进一步推进和引领我县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志愿服务登记工作。

2、社会组织登记和管理工作。目前共登记社会组织x家,其中社团x家,民办非企业单位x家。社会组织变更法人登记的x家。同时,做好全县社会组织年审工作,目前年审工作已全部结束。

3、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一是开展“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及村居委会缺额成员补选工作,截止到xx月x日已完成x个乡镇xx个职位的补选工作任务,选齐配强了村(居)两委班子。下一步继续完成补选后续工作,对补选上来的村干部进行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对出现村(居)民委员会缺额的及时进行补选。

二是开展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边督边改、即整即改”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履行职责,以《xx市民政局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为抓手,依照整改清单,逐项抓好落实。

三是加强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大厅)建设。经济开发区和xx个乡镇都建有便民服务大厅,本着服务经济发展、方便客户和群众的宗旨,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管理体制。

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形成协调有力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制机制;聚焦社区需求、瞄准社区问题,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掌握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方法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照顾、社区参与、社区融合、社区发展、社区矫正、社区康复等服务,有效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五是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按照安徽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评估指标要求,指导城关镇青年社区和凤凰镇芮集村做好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协商成效等方面工作,为在全县推行协商工作奠定基础。

六是按照关于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工作的通知》(x民基字〔2019〕xx号)要求,我县以创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开展了全县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工作。

三、完善社会事务管理

1、婚姻登记及收养登记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办理结婚xxxx对,离婚xxxx对,补结离婚证xxxx对。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窗口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今年共办理收养登记x个。

2、殡葬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活动。二是开展“私坟乱葬”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全市关于“私坟乱葬”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大对辖区内xx、xxx风景区“私坟乱葬”的专项治理工作。

3、地名勘界工作。一是完成xx县与颍上县行政区划界线x年一次大体检工作。二是完成xx县与xx县、xx县、xx区、xx区行政区域界线检查任务。三是有序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

四、加强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今年,在局党组的带领下,民政系统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民政事业发展,以总书记对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严格执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继续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并与机关效能建设及民政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工作举措,相互协调推进,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通过着眼于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与各股室站所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增强领导干部的“四个意识”方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干部学习培训,持之以恒地开展好作风建设。

2020年工作思路

我县民政工作将继续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推进公墓二期建设工作;

二、实施xx老年公寓项目;

三、加快探索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5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政法委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平安**、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新成绩

(一)维稳工作“**经验”广受好评。推进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全省个,我市只有**1家),牵头整治涉众金融、物业小区、教育和“三新”领域问题,打造了“P2P网贷金融专班人民来访接待大厅”“教育咨询服务大厅”“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创新项目,有效压降矛盾基数。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风险评估、重大风险预警等6项机制,提升维稳工作法治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大统筹、大维稳”格局形成,“**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以及兄弟城区的高度评价。

(二)网贷平台风险应对成效显著。积极应对P2P网贷平台风险,推动“hb金融”“xn”等网贷平台稳步清退。目前,全区纳入清退的平台借贷余额、总投资人数量同比分别下降**%、**%。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同志的批示肯定。

(三)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平稳化解。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全年辖区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人数同比分别下降**%、**%,实现街头政治、大规

模群体性事件和暴恐袭击事件“零发生”。开展社会矛盾问题个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处置龙瑞佳园小区交通出行、蛇口集装箱码头劳资纠纷、大陆庄园土地争议等重大矛盾风险,全年处置涉稳隐患**宗,成功解决**宗,化解率达**%。

二、坚持打防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获新战果

(一)大案侦破捷报频传。侦破“套路拍”“黑物业”“套路贷”“碰瓷”敲诈勒索犯罪团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全年打掉涉恶犯罪集团*个,九类涉恶刑事案件立案**宗,破案**宗,刑事拘留**人,逮捕**人。深入开展“线索清零集中攻坚”行动,办结**类线索**条,办结率**%。指导落实涉黑涉恶积案“清零”工作,人民法院受理扫黑除恶案件**宗**人,审结**宗**人,其中“校园贷”案件**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年至一年三个月不等有期徒刑,有力震慑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

(二)“打财打伞”纵深推进。查封、冻结、扣押涉黑涉恶资金全市领先,其中侦破“***”专案,刑拘**人,扣押涉案资金高达**亿元。坚持刀刃向内,深挖彻查“关系网”“保护伞”,去年以来累计立案查处**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移交司法机关**人,彰显了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一查到底、一网打尽的坚强决心。

(三)行业治理强劲有力。开展12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将打击锋芒指向黄赌毒、涉众金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其中侦破黄赌毒案件**宗,逮捕犯罪嫌疑人**人。今年,在专项斗争带动下,全区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刑事治安总警情同

比下降**%。

三、坚持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迎来新格局

(一)社会治理**经验屡获肯定。巩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初步形成社区治理标准化规范化体系,率先探索出了一条特大城市基层治理之路。今年以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同志两次批示肯定**经验,要求全市推广。

(二)“块数据”“网格化”工作初显成效。探索利用“块数据”创新社会治理,逐步打破省、市、区、街道等各级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壁垒,初步整合了公安、国土、住建、市场监管、出租屋等**余个政府部门、社会平台数据资源,将全区**万人口、**万家企业落到了**万栋楼房、**万间房屋之中,社会治理要素一清二楚。依托“块数据”应用平台,有效破解企业虚假地址注册以及重点群体服务管理漏洞等难题,助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再提速”,确保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全覆盖”。推进“网格化”管理改革,理清网格员的职责定位,科学划分网格,初步建立了权责相匹配的基层治理机制,有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今年,我区“块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被列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省级试点单位。

(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亮点纷呈。开展“**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践创新项目遴选和专家评审”,投入**万元资金,培育“社区居民共治共享体系建设”“精神健康社区分级管理”等重大创新项目,吸引了一批优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

会治理创新项目“百花齐放”格局。

四、坚持夯实基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新高度

(一)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越织越密。投入**亿元资金,升级改造“雪亮工程”“科技护城墙”等工程,建成一类视频监控探头****个,二三类视频监控探头****个,助推社会治安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扩大公共安全视频共享应用平台覆盖面,推动公安、环保、水务、城管等公共视频系统接入区、街道综治中心,实现治安防控资源下沉。截至目前,全区运用视频研判系统,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名,查破案件***宗。

(二)平安细胞创建工作取得佳绩。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治理行动,实现校园重大案件“零发生”。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区***家学校全部完成创建任务,其中**家学校获评市级以上安全文明校园称号,领先全市各区。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培育了“为了明天,我们携手共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特色项目,**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公益联盟被团中央吸纳为“青年之声”首批成员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伙伴”“好帮手”越来越多。

(三)特殊人群救治救助全面落地。创新精神障碍患者“五位一体”服务管理体系,推动特殊人群落地管理,实现“不漏管、不脱管”。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在**家试点社康中心协助开展“免费服药下社康”民生项目,打造了“15分钟免费服药圈”。

五、坚持统筹协调,法治**建设进程实现新跨越

(一)智慧政法平台换挡升级。深化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工作,建成纵向贯通省市区街、横向联通政法各单位的“政法网”。优化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个主流程、**个子流程,率先应用电子卷宗保全、网上“秒批”换押等新技术,案件流转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3分钟,速度提升8倍,全年累计流转案件**宗,提升了办案质效,促进了司法公正。今年9月,中央政法委***同志专题调研我区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要求全市推广**做法。

(二)法治城区示范大步迈进。深入开展网格化改革、民生微实事、企业廉洁风险等课题调研,并推动了民生微实事“1+7”文件等一批政策落地,得到**书记的多次批示肯定,为区委区政府相关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促进政府决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法治城区示范建设向前迈进。同时,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加快民商事案件速裁、“侦捕诉一体化”、公安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6

(一)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责任科室担主责的责任体系。公共文化旅游场所坚持安全有序开放,落实预约限时消费、错峰实名入场等要求,避免人群聚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引导并监督消费者加强个人防护。针对疫情冲击,为100家文旅企业拨付“真金白银”444余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态。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惠及38家旅行社,暂退总金额576万。减免业务暂停期间责任险保费,为所有旅行社共节省保费10万元,助力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网络培训等服务型平台企业,已开展线上公益讲座9场,线上传统文化公益活动207场。

(二)融合互通抓好文旅“三区创建”

1.聚焦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惠民。一是加大创建示范区宣传力度。7月,印制1万个宣传购物袋、3万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宣传单页,广泛发放,提升创区知晓率。二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完成80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与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在文化馆基层服务点举办文艺小分队送戏活动,丰富基层服务点文化生活。结合基层服务点建设,提高农家书屋使用效率,广泛发动农家书屋管理员、阅读爱好者参与“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我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活动中进入“全国百强”。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7月底,举办第30届广场纳凉晚会启动仪式,在幸福门广场举办专场演出5场,各镇、街以辖区文化广场为阵地,举办纳凉晚会20余场。7月,启动环翠区文艺小分队进基层送演出活动,完成送演出88场,超出计划8场。文化馆、图书馆尼山书院开展名师公益讲座、蓓蕾艺术培训、名师公益讲堂、国学春秋季公益课程、国学冬令营、国学夏令营、传统文化进社区和学校等线上、线下公益培训和公益讲座546场。四是做好示范区验收迎评工作。对照最新发布的创建标准,逐条整理创建示范区成果档案。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动员会议,各成员单位、各镇街分管负责人参会,部署验收迎评工作重点。抽调人员成立8个检查组,到8个镇、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给相关镇、街,抓紧时间整改到位,确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

2.聚焦验收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促进消费活力。发动涵盖旅游、影视、文创产品、文化体验等100多家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累计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1批次171万元。为抗击疫情对文旅经济的负面影响,特针对环翠区景区发放两期景区定向消费券,共计15万元,有效提升景区购票率,增加了客流量。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今年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1个,总数达到39个,有5个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了威高民俗邨非遗产业园,并采用“互联网+非遗资源”等模式衍生创意设计,非遗产业正在朝着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新的文旅消费热点。

3.聚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持续推进华夏城和仙姑顶景区提升,里口山4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修建停车场,增设儿童休闲娱乐项目,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功能。在旅游产业升级、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张村镇王家疃村进行指导提升,已于8月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合六大样板片区乡村旅游资源,已编制完成8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印制手绘地图5万份。打造旅游监控中心,实现辖区内5家景区监测管理,将辖区监测信号集中接入并与市监控中心互联,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组织全区30余家精品民宿,于6月22日成立环翠区精品民宿协会,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对全区民宿资源进行引导与整合,加强民宿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打造环翠精品民宿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在全市精品旅游观摩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精准招商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加紧推进了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47个在建文旅项目,总投资达70多亿元,其中单体投资过亿元的高质量文旅产业项目12个,有华夏城景区提升工程、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生肖街、栖霞街、天和美术馆、北海艺术园区、轻户外运动小镇等。在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营业的基础上,强化招商引资,新引入一批“大好高优”的文旅项目,推进已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积极跟进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争取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

(四)凸显特色推广全区文旅资源。一是组织开展了“2020‘好客山东·冬享环翠’贺年会暨环翠文创集市年货会”,40余家商户参加活动。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市局举办“2020‘环翠献礼幸福威海’(威海)城市礼物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助推7家企业20余件文创产品进入复评,荣获三等奖、文化创客奖的好成绩,全面助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三是配合市局举办“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5.19’中国旅游日(青岛)主题活动”,组织5家企业代表威海市参加“胶东有礼”文创商品展,展会产品得到了一致好评和热切关注,展会现场成交多单文创产品,其中药石文化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会议中心的部分厨具、茶具也准备采用该公司的麦饭石产品。四是组织区内10余家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30余场,受益社区(村居)60余个,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可达1000余人。五是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文旅商品进景区活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10余场国家级艺术活动,在侨乡美术馆、阳光美术馆、佳润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5余场,为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品宣传搭建平台。六是走进吉呈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半月湾景区、仙姑顶景区和“侨乡号”游轮,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在佳润文化艺术苑区开展为期12天“薪火相传·画说威海”佳润文化青年美术创作营公益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实现研学、写生培训等多栖发展。七是在仙姑顶景区开展“文旅环翠”2020仙姑顶七夕鹊桥交友旅游文化节暨“唱响七夕、情满环翠”威海情歌盛典赛《腾舞中国》威海青少年舞蹈大赛、文旅环翠2020第二届威海市民武术文化节暨环翠区老年体协太极拳业务骨干培训展演、文旅环翠2020仙姑顶第三届才艺大赛“树立文明新风、展示才艺风采”威海仙姑顶盛鼎之赛暨《文旅环翠》威海仙姑顶才艺大赛系列活动,推广宣传我区特色文旅资源。八是在品乐坊商业综合区举办“端午传情匠心2020”威海环翠文旅消费系列活动,8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统一的展销方式,为消费者营造出一种可逛、可赏、可买的“活动+消费”新消费模式。九是在一战华工纪念馆举办2020环翠文旅名品展,活动发放宣传单页5000多份,2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1.景区功能亟待提升。目前,我区共有a级景区6个,其中5a级1个(华夏城),4a级2个(仙姑顶、海滨侨乡号游轮),3a级3个(伴月湾、里口山、羊亭河)。我区景区除华夏城外,其他景区业态单一且多年不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旅游形式基本以“上车、下车、观光、拍照”为主,景区消费水平不高。

2.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尤其是旅游酒店和风貌街区方面,辖区内仅有四星级酒店7家(威海卫大厦、蓝天宾馆、海景花园、阳光大厦、塔山宾馆、抱海大酒店、百纳中心大酒店),床位1544个。三星级酒店12家,床位共4790个。缺少大体量、高品质、国际化、品牌化的品牌连锁酒店,没有一家酒店具备承接500人以上会议的能力,旅游承载力低。而且设施老化、性价比低,对游客没有吸引力。现有的东城路美食街、新威附路文创街业态单一、档次较低,无法拉动人气。

3.旅游淡旺季现象亟待改善。我区旅游“夏季热、冬季冷”,“白天热、晚上冷”的现象非常突出。从历年的接待情况看,每年“五一”到“十一”,酒店入住率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7—8月份,入住率能达到98%以上。11月至来年2月,星级旅游酒店的日均客房出租率仅为20%左右。旅游服务主要集中在日间时段,夜间服务时间短,服务设施少,同时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特别能够吸引年轻人这个夜间活动主体的夜经济集聚区,留不住过夜游客,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就连市区人气最旺的东城路,夜间消费也超不过十点钟。

4.文创产业亟待提升。除华夏文旅外,我区比较有特色的文创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油画小镇,虽然初步形成了“三区一线”的发展格局,但是大多数机构还处于初创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耀江影视传媒中心虽然已注册影视传媒企业或工作室18家,但也未形成聚集效应。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力度亟待加大。目前我区的双馆建设还在进行中,人均图书数量和人均图书借阅量偏低,部分村居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不高。

二、“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2019年1月5日,根据《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区旅游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旅游局更名为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调整为区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以新部门名称对外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文化旅游产业指标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住宿企业共17家(含市管星级旅游饭店6家、区辖星级旅游饭店4家);

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共10家(含区辖星级旅游饭店2家);

旅行社57家。全区现有文化企业710家(其中规模以上22家),印刷企业67家、书报发行单位56家、数字影院7家、歌舞娱乐与电子游艺场所23家、网吧48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市级18个、区级40个。环翠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我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大幅增长,高标准建设3个市级公益文化空间、8个区级公益文化空间,所有村居儒学讲堂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历史文化展室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及总分馆制建设,共建设80个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8个镇街共建设了11处城市书房,在全市建成最早、覆盖率最高、数量最多,并实现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向基层延伸。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至年末,环翠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和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家(电子科大(威海)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威海佳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昆嵛电视广告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个(威高民俗文化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艺甸园写生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环翠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区属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华夏城、仙姑顶、侨乡号、半月湾、里口山、羊亭河)、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9家、省级旅游强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全区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四)文化旅游项目业态不断丰富

立足旅游特点,坚持以引进促发展、以环境引客商,充分运用“文化+”“旅游+”的创新动力,引导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体育、海洋、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旅游与工业融合,打造了宝飞龙钓具、山花地毯等7个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宇王鱼鳞胶原蛋白、九日食品等4种产品获评“礼尚威海”特色旅游商品。围绕旅游与农业融合,建成城郊休闲农业园区16个,发展采摘品种18个,2019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500万元。围绕旅游与商贸融合,规划建设了威高广场威韩特色商业区,整合提升了老港、海港、威胜等传统韩货商场,九日进出口、韩品在线、大韩家等电商平台投入运营,打造游客来威购买韩货的首选之地。围绕旅游与文化融合,积极探索“文化+旧厂房”模式,新上了艺甸园写生基地、佳润文化创意园区等10个项目。华夏文旅入选全省“文化企业30强”。围绕旅游与体育融合,每年协助举办威海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事;

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建成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和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举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首届威海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打造我市继铁人三项后第二张体育名片。围绕旅游与海洋融合,打造了侨乡号游轮海上观光休闲航线和华夏城神游海洋文化基地;

规划建设了10个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北海旅游开发、钓鱼台山庄、华夏城获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围绕旅游与健康美丽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国际健康美丽产业基地,引进了梨花整形美容等中韩合作医疗机构8个,3家已开业运营,其中美辰口腔是威海市第一家民营二级专科口腔医院。引进了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恒大御景半岛酒店、北海文化艺术产业园、天和美术馆、希尔顿欢朋酒店等单体投资过亿元的文旅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70多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成后将助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文化旅游营销宣传不断加强

创新推出各类营销模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全方位开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推出“全域旅游看环翠”“环翠四季游”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环翠文化旅游。拍摄环翠旅游宣传片,印制中英韩俄四语旅游折页,印制环翠乡村旅游攻略、特色菜手册、旅游商品选购指南等宣传品。持续开展庙会、模特大赛、美食品乐荟、文化惠民消费季、民俗旅游文化节、中俄韩国际旅游节、国际海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以节会带动旅游。高标准举办5·23国际合唱节、国际油画双年展、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青花釉里红作品展、中国美术博士作品展、当代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高端、大型文化展览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俄罗斯哈巴、布市设立了环翠区文旅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通了两市直航威海的旅游包机13个,来威旅客突破两千人,为吸引外国游客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启“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商紧密结合,打造“星旅众享平台”,上线企业70余家,发展平台用户达到4512户,游客浏览量91万次,带动消费百万元以上。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纳入5家景区、6家星级饭店、31家旅行社、9家特色商店,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全产业链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威海”。发动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每年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50余万元,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活力。持续打造并推进旅游精品线路12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8条,印发宣传手册5万份,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六)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羊亭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认定,华夏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认定,华夏文旅集团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入选全球主题公园界“奥斯卡”奖,中国油画小镇全面推进,打造油画特色社区、学校、酒店13处,开展高层次论坛活动130余场次,环翠文旅品牌更加闪亮。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26座、改建厕所4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每年年初与全区60余家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a级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采取日常检查与重要节点安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消除,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督导企业限期整改完毕。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文化和旅游行业投诉,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文化和旅游安全氛围,组织旅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督导文旅企业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口号。实现了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树立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的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

(一)环翠区特色街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95亿元,打造栖霞街历史文化街区,生肖街特色风貌街区、新威附路特色风貌街区,北山街特色街区等特色街区。

(二)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总投资30亿元,张村镇域以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为建设重点,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重点构建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游、亲子游、体育赛事、文化挖掘、产业培植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区;

羊亭镇域重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三)环翠区中国油画小镇。总投资30亿元,打造“一线三区”格局,“一线”就是31.5公里的环海路,“三区”就是益海路艺术核心区、北海油画产业区、半月湾创作休闲区,同时发展壮大写生创作、展览展会、交易流通、教育培训、关联产业、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

(四)环翠区clubmed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总投资20亿元,位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环海路以西山东老村地块,占地约245亩,项目分为阳光海岸、养心谷、林溪谷、悦泉谷、林语谷、地中海俱乐部六大功能板块。

(五)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5.5亿元、占地3020亩,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基地、威海民俗文化馆等9个项目,争取利用3年以内的时间,打造一个集生态培训、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华夏文旅威海国际生态度假区。

(六)望岛综合商业集群。总投资160亿,一期利用三角地块打造恒大商业中心,主要建设五星级酒店、影城、商业街、写字楼等;

二期打造威海万达城市综合体;

三期打造富力商业中心。

(七)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总投资7.5亿元,位于环翠区羊亭镇海峰路路北,海利达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1.59万平方米。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重点工作

1.聚焦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在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8个方面继续完善我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材料准备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及要求,在全域全景图、旅游道路标识、游客服务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编制环翠旅游攻略,通过发放宣传易拉宝、摆放道旗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丰富得分细节,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

2.聚焦5·23歌咏会,打造文旅品牌。为进一步擦亮“歌咏之乡”文艺品牌,以此契机推动我区国际性合唱艺术事业发展,以合唱音乐为纽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力推介中国合唱音乐文化,拟于2021年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举办2021中国(威海)国际合唱节暨环翠区第48届5?23歌咏会。计划进行开幕式、专场音乐会、中俄韩三国合唱音乐会、全国合唱团比赛展演(分中老年组和青年组)、走基层惠民演出、合唱指挥大师班、闭幕式等活动。通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宣传报道,营造活动的热烈氛围,成功打造集合唱领域专业示范、推广合唱优秀作品的展示平台和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友谊建设的文艺集汇地。

3.聚焦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巩固惠民成果。一是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两馆都要按国家一级馆的要求打造。二是用好用活农家书屋。按照“百姓点单、按需制单”的要求,对79个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与农家书屋工作相结合,定期进行图书流通,增加图书的可读性,提高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使用效能。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实施一村一年五场戏工作,开展第48届5·23歌咏会、第31届广场纳凉晚会、环翠区文艺小分队送演出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推进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做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服务项目社会化运营工作,引导、支持各类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文化站运营管理、文艺骨干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

(二)常规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高品质发展基础。积极对接市文旅局及行业商会、协会、专业招商机构等资源,多渠道开展精准招商和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争取年内落地更多优质项目;

强化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的栖霞街、恒大海上帝景特色街区、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轻户外运动小镇、恒大御景半岛酒店、温德姆酒店、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积极主动对接,做好跟踪服务;

对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和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早日落地。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服务文旅企业。年底做好政策兑现,大力开展调研,深入走访一批文旅企业,根据需要修订完善我区2021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走访一批文旅重点企业发放和解读,指导推动相关工作开展,确保政策精准发力。

3.继续做好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工作。根据创建省文旅消费示范区工作情况以及上级精神要求,制定2021年工作方案,继续通过产业协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途径全面做好消费季各项宣传推介工作。同时,通过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丰富的精品文旅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途径,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参与活动,为企业搭建良好的消费平台,为群众创造有利的消费渠道,提高文旅惠民消费季的社会认知度,营造全民消费的良好氛围。

4.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一是做好培训工作。组织环翠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发动各镇街选取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公益性文化培训,普及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对非遗项目的认可。二是做好非遗活动。引导非遗企业与其他县市区加强交流,互动办展,促进提升区内非遗产品在全市的知名度,在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节日、非遗日,开展非遗产品展销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三是做好常规工作。按要求完成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对已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手艺人进行传承人评定。制定环翠区非遗保护规划,开展非遗摸底、调研、调查、编撰、出版等工作。计划邀请高校专家、知名手艺人等来我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定期培训,开展产品提档升级、市场研发等,推进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四是做好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根据省厅文件要求,计划设立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等工作。

政务服务办公室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篇7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2007年底, 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 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其中旱田仍保持95%;水田达92%, 比200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发展目标。此外, 畜牧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还从国外引进了甜菜、马铃薯、芸豆和其它杂粮等经特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103台。

1.2 农机装备水平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 农机更新换代以旱田用大功率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和水田用中型拖拉机为主。全年实现了农机更新总投入10.4亿元, 其中国家财政购置农机专项补贴资金6720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7321台 (件) , 其中新增了大中型拖拉机5552台,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864台, 水田搅浆整地机3601台, 机动水稻插秧机8837台, 玉米收获机248台, 其它农业机械 27219台 (件) 。年内组织实施了46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 总投资1.6亿元, 通过国际招标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242台 (件) , 于2007年8月底之前全部到达项目农场, 用于农业生产。由于购置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 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垦区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水平。

1.3 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新突破

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机5844台, 配套农具7456台 (件) , 各种水稻联合收获机5329 台, 其中半喂入水稻收获机803台。此外, 投资2829.5万元, 从日本引进了水稻钵育摆栽机、水稻钵育播种机94台, 购置国内外钵育秧盘65.4万张, 分别在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效。

1.4 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大见成效

继续贯彻了省人民政府[2006]89号《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要求, 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少、精、强的管理人员重点抓此项工作。截undefined止到2007年11月18日, 垦区共出动大型农业机械5843台, 其中拖拉机3475台、联合收获机 2368台, 完成农机跨区作业95.9万hm2, 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农村秋整地的进度。

1.5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举办圆满成功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暨第三届北大荒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展览会, 是庆祝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一系列活动之一, 由省农委和省农垦总局承办, 具体由总局农机局和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负责落实。8月17日农机展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农机展占地总面积3万m2, 其中室外展场面积2万m2, 室内展馆1万m2。此次展会的突出特点:一是参展的机械设备种类齐全、品牌众多、大型化、科技含量高。从旱田到水田, 从粮食作物到经特作物, 从种植业到畜牧业, 应有尽有, 许多是目前最高档次的, 如参展的拖拉机最大功率达367.7kW, 联合收获机227.3kW。二是国外参展的企业比较多, 国际化程度高。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农机展参展商190家, 参展机械种类42种, 共计2900台, 贸易成交量1647台, 成交额12605万元, 共有来自省内外的2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会。

1.6 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首先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 大力宣传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垦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宣传, 使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农场总投资的60%~70%是用于购置农业机械, 而且农牧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懒于农业机械, 如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不佳, 根本谈不上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 更不可能获得农业抗灾丰产丰收。二是又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各分局和农牧场严格按标准对照和检查工作, 管理标准不断细化和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有13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兵农场行列, 有20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9个农牧场被授于继续保持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4名同志被评为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个人。三是强化了农机基础设施“场、库、棚”建设力度。全年总投入近1.15亿元, 改建和新建了场、库、棚75.9万m2。垦区绝大多数农牧场的农机“三库一场一棚”建设实现了设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外观美观大方, 已成为新时期农牧场“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壮观亮点。四是强化了农机队伍的技术培训。年内总局、分局和农牧场共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29718人次, 在农机正确保养维修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1.7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效果明显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总局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7]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精神, 坚持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 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 “垦区农机专项行动隐患排查与整治”, “五整顿、三加强农机专项整治”, “拖拉机登记、驾驶员发证专项清理整顿”等活动。一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年初总局农机局和各分局农机局签定了《2007年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分解了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二是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力度。年内总局分别集中培训了农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监督外业人员120人、110人。各分局和农牧场农机部门培训了管理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5633人, 培训农机驾驶员82503人次, 印发了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册22140册, 到中小学讲农机安全课230次。还继续开办了《黑龙江垦区农机化信息网》, 通过网站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 刊登农机安全宣传稿件60余篇。三是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各级农机管理和农机监理部门, 认真贯彻国家、省“五整顿、三加强”精神, 农机局和农垦农机监理站组织2次农机安全大检查, 多次参加了总局安全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全年共计纠正农机违章8574台次, 清理“黑车”5353台, 清理“非驾”1605人, 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用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持证率和挂牌率均高于95%;四是积极换发了农机“2005式”新牌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网络速度慢的困难, 已完成换发牌照90%, 完成换发驾驶证95%, 此项工作已走在全省的前列。

1.8 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明显

根据年初制定的农机新技术推广计划, 着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等15项新技术和新机械, 实现了农机节本增效6.5亿元。重点投资近3000万元, 引进了日本全套水稻钵育摆栽设备和技术, 在5个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今后推广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9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创新

继续完善和推广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四不出区”和“六不出组”的经验, 壮大和扩大了农牧场农机“110”快速流动服务队, 逐步规范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关于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现正和垦区工商物价局、总局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协商中, 待条件成熟后开始核发。

2 2008年农机化工作思路及目标

2.1 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繁荣垦区作为首要任务;增加农业投入,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高农场和职工的收入;继续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 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千方百计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 使农机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继续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 促进职工农民双赢;继续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机“三库一场”建设, 明显提高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 坚持高水平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工作目标

全年农机更新换代总投入10亿元, 新增国内外农业机械3万余台 (件) ;水旱田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其中水田达到93.3%;继续从国外引进一批大型现代农业机械, 组织实施30余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全年农机作业节本增效6.5亿元;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06.7万hm2;农业航化作业面积66.7万hm2以上。

虽然垦区农机化工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垦区农机化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如大宗作物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农机更新换代有效资金满足不了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机用油价格上涨幅度大, 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等。

2.3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上一篇:换位思考活动下一篇:小考语文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