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技术培训 篇1

作业 1第一章

1.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2. 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 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骗码.会议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 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雷击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 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内容。P21

8. 简述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的内容.

答:香农-施拉姆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出了研究改进,在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施拉姆模式的内容是传播的循环模式,不仅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

9. 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 P37

11. 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二章

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2. 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 8 个内部阶段。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 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 S→R,而是 S→AT→R。试述S→AT→R 的含义。AT 是主动同化刺激 S 于结构 T 的结果,A 是大于 1 的系数,刺激 S 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 T,才能成为 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 R。

4. P56

5. 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 3 个层面。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 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7. 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8. 学习资源具有哪几类形态?

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

9. 试述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

麦克卢汉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贝茨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

10. 试述教学媒体的四种选择方法。

(1)问题表型是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

(2)矩阵型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它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4)流程图型是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的按序列排列的步骤。

11. 简述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

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来知觉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的以及生成意义的过程。

第三章

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

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

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

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3.P123

5.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6.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

7.P146—148

8.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

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 A/D 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

9.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

10.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

1、扛起摄像机

2、装入录像带

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

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

5、扭动摄像机的开关,进行录制

第四章

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

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P192

3.简述 S-P 表的使用方法。

对每一学生行,从左向右数,使数过的问题个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然后划竖线,即竖线左边的问题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数。最后把每行的竖线依次在行间用横线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成为 S 曲线。对每个问题,从上往下数,使数过的学生数等于该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该元素下边划横线,即横线上边的学生数等于该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依次用竖线将横线连接起来,构成阶梯状曲线称为 P 曲线。

4. P207

5. P225

作业 2

第五章

1.P272

2. 试从功能上分析 4 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

听者型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者型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

3.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基本形式:普通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特点:普通计算机教室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能够集中监测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以及联机测试、为个别学生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学习情况与分析数据。

4.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

功能: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或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屏幕上。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选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 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

5.P29

56.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

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

7.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

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大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收系统。

8.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

种类:阴极射线管投影器、液晶投影器、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

第六章

1. 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2. 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哪几方面?

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的如何学习知识;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 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包括 9 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

4. 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前期分析、策略、评价。

5. 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 4 个步骤。

规则、收拿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

6. 加涅提出的 5 种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7. 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为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学习者的起点状态。

8. 使能目标分析。

在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第七章

1.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从划分标准来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系统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用词上的差异。

2. 行为目标的编写。

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首先应明确陈述内在的心理变化,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4. P368

5. 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

回忆性题目要求学生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也可以用之间的话释意性地陈述知识。识别性题目要求学生以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

6. P374

7.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 4 个阶段。

8.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的分类。其基本结构: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课程或学习材料,认知结构的加强。

9. 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认为信息加工搓成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 8 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对应着这 8 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9 个教学事件,这也是教学活动的 9 个步骤。

10.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媒体的教学性能。

11. 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第八章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制订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2.试述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内容:课题的申报和审批、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评估和验收、成果奖励和推广。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算管理方法。

3.试述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像;指导反馈评价。

4.试述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

1、设备设施及其它物品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规整制度;

3、积极创建设备设施保管环境,达到防水、防潮、防生、防盗、防雷击、控温、控湿、防静电、防生物损害等有关技术指标规定的保管条件;

4、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借用制度,办理借用和归还手续,对设备覆历书要进行认真查阅;

5、做好建帐立卡等财务工作;

6、做好库房管理,物品要摆放有序,定期盘点,保证帐卡物三项内容一致;

7、对易损、易变质物品要妥善保管,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物品,应按照要求条件保管,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及易挥发物品;

8、要防止设备设施挤压、损坏、发霉等情况发生;

9、要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事关重大的问题,要有书面文字材料;

10、库房及设备设施种地,非保管人员和工作人员未经充许,不得随便进入。

5.试说出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1、大型、精密、贵重设施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机操作。操作使用后,要认真填写设备覆历书,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检修,对责任事故,必须查清原有,进行及时处理。

2、根据设备设施性能及其技术特性,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防止负荷过重和设备的滥用。

3、根据各种设备设施的不同要求,设置并保持相宜的环境和条件。

4、建立一套合理使用设备设施的规章制度,以达到管好用好的基本要求。

5、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工具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领用。

6、一般常用仪器、工具,根据工作的需要,发配给有关人员,并建卡一式两份,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一份。

7、一般材料和消耗物品应凭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用。对空白录音带、录像带、刻录光盘和计算机闪存等应专项管理,领出和交回要登记和销账。

6.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 4 种渠道。

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媒体教材;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英特网中接收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它资源信息。

第九章

1.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答: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分析: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传统教育活动一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进行的,这种教育形式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二是不同时间,相同地点;远程教育一是发生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借助于电视网络直播;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媒体进行学习,例如 VCD自学文字教材,访问网上资源.穆尔的”两大家族”第一家族即传统面授教学,在这类教育活动中,师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语音和形体语言进行,无需借助其他媒体和手段,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第二家族即远程教学,师生分离是其基本特征,师生间的交流通常要跨越时间,空间,需借助媒体等来实现.霍姆伯格的观点传统教育的特征是程度最高的”连续面授”,而远程教育是非连续面授的教育.

教育技术培训 篇2

1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优势分析

首先,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具备突出的优势与价值:即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而言至关重要, 而这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言, 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举例来说,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及其技术的应用, 模拟真实性的说话情境。在课堂教学展开说话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性的情境, 使学生以既定的话题为中心, 展开丰富的讨论。在此过程当中, 通过对多媒体设备模拟功能、以及视频功能的应用, 将原本意义上与课堂教学活动差距较大的真实性话语情境引入课堂中。通过此种方式, 学生所感受到的说话情境将更加的鲜活与真实, 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在思维的活跃性方面可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学生若遇到同类的生活场景, 则在表达方面将更加的丰富与完善。同时, 以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为例, 若单单从口头表达的方式入手, 向学生描述古诗文当中的情境, 学生的理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进而使得学生感觉文章言之无物, 无法获取真实性的情感认知。而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引入, 教师可以以幻灯片的方式, 向学生展示与古诗文所描述情境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从而使学生在对文章说明对象、顺序、特点的理解方面更加的深刻提高学习质量与水平。

其次,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外辅导过程当中具备明显的优越性。常规意义上来说, 对于学生所开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大多建立在课堂教学以外。同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辅导活动在学生与老师方面更加的分散。同时, 课外辅导活动的开展还受到了空间及时间的明显限制。而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 则能够极为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以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 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 融会贯通,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实时通讯工具的方式, 与教师进行沟通, 并配合学习软件, 进行全面的自测与训练。

2 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各方研究学者明确指出: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是现代意义上, 建立在图像、影视载体下的知识所无法起替代的。特别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形成与发展进程当中, 文字载体所积累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均是极为突出的。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 除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生临其境”之感以外, 还需要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点拨学生对关键性的文字内涵进行分析与理解。特别是针对部分发散想象性特征突出的文章内容而言, 教学过程中也不可一味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将直观的图像资料映射至学生脑海当中, 因为这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反过来说, 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同样的文字想象出不同的画面,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特殊理解。并且, 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 还能够明显的加深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因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于多媒体设备, 通过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来完成与学生的互动, 而还需要通过对板书、对面部表情、对语调语气、对肢体语言等充分的应用, 实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纠正学生存在的不正确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对教学方式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3 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一点:在传统教育技术缺点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矛盾对立的状态下, 不能一味的对传统教育技术实施抛弃, 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技术策略。最合理的措施在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其目的就在于:为教学提供可靠服务, 并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 寻求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化配置,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武, 杜立梅.教育技术的“三整合”培训模式[J].教育探索, 2001 (11) :33-35.

[2]陶遵适, 孙若萍, 徐淑霞, 等.教育技术:系统方法与媒体技术的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3) :22-24.

[3]谭本远.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4) :97-99.

[4]汤跃明.教育技术专业实施艺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1 (4) :183-185.

[5]吴群志.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56-57.

教育技术培训 篇3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变迁,并对2008年标准中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维度和能力指标进行了解读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尤其是在教育技术培训时面临的核心问题——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教育技术标准;汉语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65-04

一、引言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中规定:国际汉语教师应“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应“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汉语教学的作用”,“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但是标准中对于国际汉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解释不够充分。标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者有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为目的,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过程,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在讨论如何培养汉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之前,需要回答“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而“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则是学界已讨论多年的问题。在此部分,笔者主要通过回顾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变迁,标准对美国师范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现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解读,来试图解答“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这一问题。

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是一个主要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制定机构,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为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NCATE)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认证方面提供指引。通过NCATE认证的推动, 美国很多师范教育项目采纳这些标准开发教育技术课程,从而使ISTE所制定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影响很大。

ISTE所制定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刻画了教师“应掌握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早期的标准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刻画成一系列的技术能力。Zhao、 Kendall和Tan 在一些州级教育技术标准里也发现了类似的导向。他们把这一类主要关注教师技术能力的标准称为“技术导向标准”,如1995年公布的北卡罗莱纳州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把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分为九类:计算机操作技能,设置、维护、故障排除技能,文字处理/桌面排版,报表/图像,数据库,网络,远距离通讯,媒体通讯,及多媒体互动。ISTE在1993年公布了《师范教育计算机/技术课程指导》,包括13条具体的指引,涉及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操作及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利用技术促进专业能力及技术使用中的公平、道德规范、法律、人文等方面的问题。相比北卡罗莱纳州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完全以技术能力为分类标准,ISTE的1993年指引加入了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内容,但指引仍然体现了强烈的技术定位色彩。这些技术导向标准以及在这些标准指导下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批评。

在技术导向标准的指引下,美国很多师范教育项目要求他们的师范生要修读至少一门技术课程。这些技术课程主要向师范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而不是使用教育媒体或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另外,这一类的技术教学课程和师范生的师范教育课程,比如教育学和教学论课程,和中小学实习的经历脱节。这些师范教育技术实践的假设是,师范生只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就能把这些技术知识和能力和他们在教学论课程或者学科专业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和能力结合,从而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技术进行教学。但是批评者认为,这样会导致教师教育技术实践只关注教师技术能力,而忽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技术。教师有意义地整合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知识和他们的技术能力同样重要。教师的技术知识不是附加在教师的知识体系上的知识,而是教师知识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中有意义的技术整合必须以内容和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和信念为指引。Milken Exchang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这个组织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增加以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并没有改善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使用。该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以上学者们对早期ISTE标准指引下以技术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技术培训的批判。

ISTE在1998年、2000年及2008年制定的新标准里,已经反映了学界对早期标准批判的反思。特别是在新世纪的2000年及2008年版的标准里,ISTE更强调高层次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把技术产品与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联系起来。陈维维和沈书生称2008标准反映了一种“能力本位的技术观”,也即技术的应用回归到其本原目的——促进学习和人的能力的培养。Zhao、Kendall和Tan把这类主要关注教师使用技术完成教育任务能力的标准称为“教育导向标准”。在此,笔者主要以ISTE2008年公布的标准(以下简称2008标准)为例,试说明现行ISTE标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导向。2008标准包含5个一级标准,每个一级标准下各有4个、共20个绩效指标。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及教师创设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能力

2008标准的第一条与第二条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教育任务,就是通过创设数字化时代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创造能力。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及反思性思维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要鼓励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方面,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字化的工具和资源,设计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学习及评价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追求个体的自主成长。

2.注重教师数字化社会的公民能力及素养

2008标准与之前的标准最大的区别是,不再直接定义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及操作能力,而侧重描述教师作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能力和素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2008标准的第三与第四条里。第三条主要定义了教师作为数字化社会公民应具备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并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作和学习的楷模。第四条则侧重于描述教师在数字化时代的社会责任及公民素养,并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些责任和素养包括安全地、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技术,如尊重知识产权,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机会,示范并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文明规范,通过数字化时代的沟通合作工具,示范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3.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和领导力

2008标准延续了之前标准中对教育专业成长及领导力方面的要求。标准的第五条指出,教师应利用数字化的工具和资源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并在学校和专业圈子中展现领导能力。

下面笔者将以2008标准中新的导向试图解答“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这一问题。

三、培训什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

汉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也应该从汉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汉语学习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能够为教学提供恰当的媒体、资源和工具,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以定义国际汉语教师所需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

1.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成员,需要具备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

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制定的“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贯穿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明确规定了职前一般性准备阶段的表现、专业性准备阶段的表现、教学实习阶段的表现和职后执教第一年的表现。在一般性准备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没有涉及“II.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和过程”,教育技术主要作为教师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教师的基本标准在“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基础上有所扩展。正如2008标准3“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所描述的那样,应注重数字化社会公民能力的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成员,需要具备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基于此,如果将国际汉语教师同样简单划分为职前阶段和入职阶段,那么在职业阶段的培训,应该使国际汉语教师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如同其他数字化社会的公民一样,这些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必备的,如办公中常用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办公系统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2.作为教师,要具备将信息技术性能和具体教学任务有机结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其更新速度也是一日千里。显然国际汉语教师并无必要成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但却需要根据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及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提高工作质量,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培训的核心应是使教师学会在合适的情境中使用合适的技术。2008标准强调教师使用技术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如标准2“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工具”。从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情景来看,为了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这里,信息化教学资源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媒体素材、课件等教学补充材料等。经常使用的媒体素材主要有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在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如利用Office系列软件中的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因此,在培训时应使国际汉语教师了解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检索、分类、管理的一般方法,搜集整理教学所需的各种数字化媒体素材、课件等教学补充材料等,能进行简单的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培训还应使国际汉语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媒体素材设计、课件设计,如对报刊杂志上的文本类素材进行整理,设计一堂报刊汉语阅读课;还比如对广播音频进行编辑整理,设计一堂广播听力课;再比如对电影视频进行编辑整理,设计一堂视听说课;这类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课,在汉语教学中比比皆是。

3.应掌握并利用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及资源设计多元化的汉语教学环境

数字化时代的教学环境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而伴随着数字化社会不断进展,新兴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工具、教学模式层出不穷。2008标准2“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验和相关评估工具”及3“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对教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培训时,国际汉语教师应首先了解现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会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其次,应通过培训使得国际汉语教师适应伴随着数字化社会所带来的新兴数字化工具及其带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一些新兴的网络教学方式,如利用Skype等通讯工具进行汉语教学,再如利用网络或计算机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再如新兴的慕课(MOOC,也称“MOOCs”)、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等等。

4.应提高数字化时代公民素养及责任意识并成为典范

在这个数字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这一点在汉语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这提示在培训中应该使得国际汉语教师对于数字化时代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重视国际汉语教学在汉语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例如在搜集整理媒体素材时,应遵守各国有关版权的法律法规,再比如在进行课件设计时,涉及民族、宗教、政治等敏感话题,应有所顾忌,灵活处理。

5.应注重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持续发展

以上四点更多地关注国际汉语教师的职前培训,但是国际汉语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及专业发展同样不可忽视。2008标准5“注重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发展”,“通过促进和展示高效应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实践,示范终身学习,在学校和专业圈子中展现领导力”。在入职后的培训中,应着眼于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及领导力的培养。

四、如何培训: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有效培训的原则

为了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更为有效,在进行培训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要将教育技术的培训与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是培养教师具备将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育技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向教师演示如何在真实的国际汉语教学情境中使用技术,是有效的培训途径,使教师通过培训之后举一反三,将所学会的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2.要将教育技术的培训本地化

国际汉语教学的情境千差万别,教育技术环境也大相径庭。只有本地化的教育技术培训才能使教师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地掌握教育技术并运用到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去。本地化的教育技术培训使得教师能对本地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资源、教育技术支持等有所了解,也能对于未来教育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3.要在教育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建立起教师间互相交流、分享的学习团体

建立起有效学习的团体,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联系能使教师更有兴趣地学习、运用教育技术。这将使教育技术的培训变成了终身学习,将教育技术培训与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对教育技术应用进行探索,需要给予其充分的学习时间。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开展讲座,交流经验,也可以通过同事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分享,互相促进,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向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培训中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建立有效学习的团体。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

[2]陈维维,沈书生.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J].现代教育技术,2009(6):18-22.

[3]刘志波,许惠芳.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J].现代教育技术,2008(9):32-36.

[4]Zhao, Y.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echnology: Framing the question. In Y. Zhao (Ed.), What should teachers know about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M]. Greenwich, CN: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3.

[5]Milken Family Found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used in teacher education[DB/OL] .http://www.mff.org/edtech/article.taf?_function=detail&Content_uid1=131, 2010-3-25.

[6]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2000). 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S) for teachers[DB/OL]. http://www.iste.org/Content/NavigationMenu/NETS/ForTeachers/NETS_for_ Teachers.htm 2009-7-10.

[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acher Education (ISTE). (2008). ISTE Standards: Teachers.http://www.iste.org/docs/pdfs/20-14_ISTE_Standards-T_PDF.pdf,2014-3-5.

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篇4

周作勇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次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技术的一期培训。这次培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认识

在“规划主体单元”模块的培训就让我感觉到: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规划主体单元”模块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我们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技术”也有了新的认识,“现代教育不再是某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全面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研究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模块,使我懂得要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教育技术培训小结 篇5

通过一个来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我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伙伴。在现代和未来的教育中,教育不再是指学校教育,它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师的眼光不仅限于课堂,更要放眼社会。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有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不断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能力,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终身受益。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教师只须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课前在网上多使用“拿来主义”,将已有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只要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就应该说是所需的;如此一来,教师减少了因学校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或课件教学,而免去自制课件所需大量时间,从而间接地减轻了工作量,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之中,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此的优势,对于教育教学和教师来说,无疑是有益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丰富想象、减轻学习难度。如在教学分数“平均分”的概念时,使用已有课件可将一个圆分成所需的平均份数,简单明了、直观形象,很容易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上的图形能根据其运动而展开丰富联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喜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上的课,容易接受新知识,便于学习的提高。

教育技术培训论文 篇6

5.1辅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系统主要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辅助系统,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通过知识章节目录检索相关内容,并提供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为确定培训内容和相关参加教师提供支持,如通过测试将教师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确定参与培训教师名单,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检验教师参加相关知识模块培训的效果。

5.2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模式进行自主测试(不限次数),系统显示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向教师推荐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直接进入学习模式,根据知识目录选择相关知识学习。

5.3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分析

通过教师年度的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开展分析。对教师的评价分析包括如下方面。5.3.1个人评价分析主要以个人分析报表形式展现,内容包括个人的成绩分析,即最高分、最低分、本人全校排名、在本院排名、同职称中排名、同学科中排名;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即各个知识模块的得分情况分析。5.3.2整体评价分析主要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正态分布分析、平均值分析,异常值分析。5.3.3分类评价分析主要对教师以职称、学历、学科为分类维度开展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整体掌握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

5.4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的结果与教师发展评价挂钩,其测试的最高成绩自动同步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数据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考核中的一级指标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部分的成绩。通过与教师发展评价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为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提供制度保障。

6应用效果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中医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系统应用1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1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实现了精准培训,避免了重复培训和过度培训。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将教育技术的年度继续教育主题由4个增加到6个,平均开班人数由100人降低到40人,教师参与率由72%提高到了95%。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聘请主讲人员,降低了相关培训经费。

6.2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知识库的应用,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全校范围内统计100%的任课教师参与了知识库的使用,其中参与测试2次、5次的人数分别达到了40%和18%。图书馆教育技术相关书籍和期刊的借阅率具有大幅提高,以《中国电化教育》期刊的借阅为例,由月均借阅3人次,提高到了月均15人次。各个教学部门教师提交的教育技术类期刊的征订类别由2种增加到8种,涵盖了国内主要的教育技术期刊。

6.3促进了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知识库根据教师的测试推荐学习资源,为不断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教育技术中心不断增加学习资源,促进了存量资源的使用和新资源的开发,通过一年的应用实现资源累计访问13人次,新增资源357个。6.4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精准培训、调整知识分类系数等方式明显优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应用后有效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教育技术指标评价项的学科差异,实现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成绩分布状态与全校教师的整体成绩分布状态一致。

7结论

通过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可以有效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学习的需求。培训知识库的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制度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捋顺了教师、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关系。动态的知识更新满足了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知识学科分类系数的设计保证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更加客观,而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化评价的培训方法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1):29-30.

[2]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9(5):498-501.

[3]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84-86,92.[4]吴学会,祁建松,李佳恒,等.中医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监测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医教育,2016,35(3):16-19.

[5]田萍.混合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18):154-156.

[6]王洋.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9-30.

[7]吴青青.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构建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73-74.

[8]卢启飞,邵加,赵治平,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135-138.

[9]陈娉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14):121-122.

[10]常志英,崔维淼.高校教育技术“反转”培训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21-23.

教育技术培训 篇7

培训的阶段性演变

参与访谈的教师几乎都参加了“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三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对其中的变化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由“听—看—做”, 其发展的过程是一场革命, 伴随而来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继“九五”模块考试, “十五”的I n t e l未来教育和学科整合之后,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当进入更高的层次。从培训内容上看, “九五”期间,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元素, 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九五”偏重于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十五”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对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十一五”更偏重于教育理论, 对应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有了更细致的指导, 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有了提升。从教师职业素养角度说, 当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是继计算机操作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之后, 更高层次的、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能力培训, 其目的是使教师形成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能力。由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培训, 培训目的由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向了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现状

参加学习的都是来自各个区县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 或是信息技术修养比较高的学科教师, 他们对目前普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得比较清楚。在访谈中, 他们普遍认为, 与十年前相比, 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程度, 还是教师的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所提高, 能够自制一些教学课件, 也能借助互联网搜索有用的资源, 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成绩来说, 许多教师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多,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不足。

教师教育理论的整体修养明显存在不足, 因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 还存在着理解不透、应用效果不佳、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只把技术手段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 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 (2) 不管是否需要, 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成为一种潮流, 课上得简单、机械, 缺少与教学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

第二,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 甚至流于表面。

大多数教师都只是仅仅从技术的层面或浅层次来使用信息技术,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走向教育技术的趋势问题。首先, 大多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以做课件辅助教学为主要形式。其次, 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 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之间协作的优势。再次, 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不够,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许多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 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提升。

在制作课件的手段上, 大部分教师还停留使用P P T上。虽然经过了“十五”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的培训, 但并非所有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工作中都能及时使用这些软件, 久而久之, 也就遗忘了。很多教师还是固守着自己最“拿手”的P P T。

此外, 一些教师反映信息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信息技术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决定了课堂教学, 更多强调技术和形式。而学科专家认为课堂教学是首要的, 信息技术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二者各自都存在融合不透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专家、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理解不同, 缺少统一的思想。基层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期待“十一五”培训

在访谈中, 教师们普遍提到了对“十一五”培训效果的期待, 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形成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对于新一轮的培训, 学科教育思想的提高与教育技术能力本身提高的融合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从大的教学模式来看, 基于目前的硬件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 不应该盲目追求模式变化的新奇, 而应该更充分地改善和优化目前已有的教学模式, 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合理。很多理念只有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形成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因此, 只有应用教育技术并不断总结, 才能形成教育教学模式。技术的学习应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相结合, 这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一样的, 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更应该在学习、掌握、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我们通过培训, 可以督促各个学校以学科为单位, 探索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技术, 形成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究竟能在学科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基层教师的反馈。

对培训具体工作开展的设想

下一阶段北京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工作应该如何实施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观念、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观念。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不是本次培训的重点, 重点是要让教师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激发教师在实践中应用, 并给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因此提高基层教师的认识十分重要。“十一五”的培训一是要继续不断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是要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三是要强化教师的自我实践体验, 形成个性特色。

2.培训方式。“十一五”的培训应分学科、学段进行, 充分考虑教师层次水平、学科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这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方便参与培训的教师互相交流和讨论, 特别是同学科培训易于资源共享, 共同提高。在开展培训工作时, 可以采取教师分块, 即同科教师相对集中培训, 这使得培训更易于开展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和探究活动, 范例也可以更多地体现学科特色, 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育技能广度。在培训形式上, 应突出体验、研究和提高, 即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研究, 在研究中提高。

3.培训时间。有的教师反映在培训中觉得时间很紧, 消化知识需要晚上回去加班, 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采用“十五”培训用的周末培训方式比较好, 但周末最好用1天, 让教师有休息和反思的时间。微格教学是对教师一节课的不同环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评价的科研方式, 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如果能再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 对教师的教学促进会更大, 也就会更受教师们欢迎。此外, 也有教师提出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等因素, 最好能够劳逸结合。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 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化。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2000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发布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发出“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由此可见,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一、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逐渐受到各高校领导的重视,教育技术培训也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部分。首先,教育技术培训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其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其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其次,教育技术培训是完善教育技术工作的需要。教育技术工作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需要践行的工作。教育技术培训,可以转变教育技术研究、开发新媒体是鉴于技术专业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陈旧观念,改变教育技术与教学脱离的情况。另外,教育技术培训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教师参加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也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掌握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适应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

1. 忽视了高校教师学习的特点

高校教师是成年人,而且是在职人员。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培训不同于青少年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人学习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很明确,而且不同专业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很多高校忽视了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设置统一的培训时间、系统的培训内容、面授的培训方式。成人是以自我导向学习为主,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需求来自主地建立学习目的、寻求学习资源。所以,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位教師进行指导,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且高校教师事务繁忙,几乎很少有长的空闲时间接受连续一期的培训。培训的学习内容太多,培训时间太短。这样,教育技术的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培训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很多高校都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来建设多媒体教室、修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的地日益完善。如何使用这些设施就成为一个问题,很多老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很少,如何应用就更不得心应手。所以,及时地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好多高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就是教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使用,只注重对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和设备的使用的培训,对教育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很少。这就导致了参加培训过的教师不能透彻地理解教育技术知识,只会简单的操作,不能讲教育技术真正地整合到自己的专业课当中。另外,培训的内容更新较慢。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很多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得不到及时地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3. 对培训效果评价方式不完善

当前全国没有统一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每个学校的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和评价标准。大多学校都是自行组织培训,培训主讲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他们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还要拥有培训师应具备的能力,并要在实践中将二者结合。[3]培训人员大多是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他们本身的素质也不高,也没有经常进修学习,不能很好地胜任培训工作。 另外,针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大部分院校都是采用上机和笔试来评价培训效果,有的院校甚至不进行测评。在培训过程中,每个培训科目的时间比较短,培训完成后,没有统一的考试评价要求,培训的质量只能是由培训中心自己把握。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既不能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也不能准确的测出教师的学习结果。培训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建议

1. 实行混合式培训模式

针对高校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要改变传统的单一面授的培训方式,可以实行混合式的培训模式。首先,可开展专题讲座。高校教师生活和工作中事务繁多,几乎很少有连续的时间去专门学习,而需求不同。所以,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去学习。其次,开办网站交流平台。对于上网方便,计算机应用能力强教师,开设网站平台。平台要包含大量的学习资料,交流工具和学习辅助工具,教师之间通过平台可以进行答疑和共享,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网页上一一列出,方便教师随时查看。另外,传统的面授也是不可缺少的。面授、网站和讲座同时开展,建立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切实做到使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2. 政策上给予支持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4]要想调动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高校要从政策层面上对教育技术培训予以重视。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职称挂钩,比如把教育技术培训证书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获得教育技术培训证书可免试计算机考试等等。高校还可以开展教学示范课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等活动,把评比结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联系起来。通过评比,教师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氛围。另外,学校可以设置与教育技术相关的科研课题,鼓励各专业教师开展研究。从而,提高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3. 重视培训评价,提高培训质量

上一篇:高级工程师职称查询下一篇:财务经理交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