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共13篇)
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几年来,我院在卫计局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加强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管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现就2016年我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根据xxx市医疗废物收费文件,我院委托xxx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双方经协商后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协议所称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院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转运制度等。加强治理,专人负责,保洁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的日常运作;各临床科室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治理工作。并对所有制度在全院加强学习,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认真执行。
二、设置了医疗废物的监控管理部门。由护理部、院感科监督,依照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制定医院医疗废物治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垃圾分类,明确人员职责;完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建立应急组织;建立健全收集及运送废物的有关交接、登记的手续,每天由产生医疗垃圾的科室相关人员与保洁人员共同登记医疗垃圾产生的数量或重量并记录到台账,送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并认真登记到转移联单,保证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三、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运送人员的知识培训。在全院进行了医疗废物相关法律知识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学习,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重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防护和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流程及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上报流程知识的学习使医疗垃圾能更加规范的在院内运送,保障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了环境。
四、加强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全院新购进了医疗废物收集袋和利器盒,医疗垃圾均用黄色桶装,利器进入利器盒。所有医疗垃圾按要求分类包装运送并标识清楚,每日下午四点半至五点由科室交院内暂存点处交接登记。
五、加强了医疗废物暂存点的管理。我院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了区域内标识,各种制度上墙,均参照要求执行。每次医疗垃圾运出后对暂存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暂存点外标识清楚,明显。
六、我院医疗垃圾全部使用专用转运箱密封,转运箱内容物不超过箱内容量的3/4,不含血水及污水,箱口盖严无泄漏。
七、医院禁止外来人员到各科室或垃圾点收、买、挑、捡各
种垃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杜绝任何人私留、私卖垃圾。
2016年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均送至xxxx进行集中处置,有效的保证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来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1.1 对象
医疗卫生机构5053家, 其中, 三级医疗机构82家, 二级医疗机构275家, 乡镇卫生院545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7家, 民营医疗机构 (包括个体诊所) 3463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27家, 采供血机构34家。
1.2 方法
统一制定监督内容和检查表, 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地市执行;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数据收集、汇总、统计;以书面形式反馈检查的有关情况。
2 结果
2.1 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总健全率为90.26%。各级 (类)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率差别较大, 采供血机构健全率最高, 为10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低, 为65.20% (表1) 。
2.2 监控部门或人员设置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废物监控部门或人员总设置率为87.57%;采供血机构设置率最高, 为10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低, 为62.56% (表2) 。
2.3 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培训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有相关培训记录占68.59%。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最好, 达到97.76%;疾病预防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较差, 分别为63.44%和62.56% (图1) 。
2.4 医疗废物包装符合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疗废物包装总符合率为68.59%。各级 (类) 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差别较大, 采供血机构最好, 为100%;民营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机构较差, 分别为62.81%和59.47% (表3) 。
2.5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总符合率为78.31%, 较2008年有所提高。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提高幅度达26.73%和36.19% (表4) 。
2.6 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符合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总符合率仅为63.86%,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好一些, 分别为91.60%和88.24% (表5) 。
2.7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有1845家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3208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而自行处置医疗废物, 集中处置率为36.51%。
3 讨论与评估
3.1 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所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总健全率为90.26%, 说明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予以了高度重视。但还存在较大差别, 特别是疾病预防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健全率仅为65.20%, 还有少数单位制度建立不完整。建议这些单位应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修改, 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3.2 监控组织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医疗废物监控部门或人员的设置率为87.57%。其中,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采供血机构设置率在95%以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医疗废物监控组织或人员的设置还有一定差距, 揭示了这些单位对设置医疗废物监控组织或人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日常监管我们还发现有些单位不经过院务会讨论而仅以口头指令哪些部门或人员负责, 形成一个单位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 造成对医疗废物管理断层、断节、断面的不利状况。这些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置医疗废物监控组织或人员, 强化医疗废物监控工作, 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3.3 相关人员培训有待加强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较好, 有相关培训记录的达到97.76%。而疾病预防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较差, 分别为63.44%和62.56%。揭示了有些单位对医疗废物相关人员培训重视不够, 认识不清, 法律意识淡薄。
3.4 医疗废物包装亟需提高质量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5 053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疗废物包装总符合率为68.59%, 各级 (类) 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差别较大, 采供血机构最好, 为100%;民营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机构较差, 分别为62.81%和59.47%。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 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好, 使用的医疗废物包装符合率就高, 经济效益差, 符合率就低。日常监督检查发现, 由于环保部门提供的包装物收费高, 许多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购买, 并反复使用, 为医疗废物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建议环保部门降低包装物成本, 使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统一的符合标准的包装物, 消除医疗废物的安全隐患。
3.5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78.31%的医疗卫生机构已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五大类进行收集, 但分类收集率还不高, 特别是民营和疾病预防机构符合率较低, 主要存在混类收集的情况, 损伤性废物混于感染性废物情况较多见。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同时与分类收集点包装物标示不明确有关。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法定要求必须执行, 要提高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质量则必须强化对医务人员分类收集意识和责任性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3.6 医疗废物贮存设施还需完善
监督检查结果显示, 505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总符合率较低, 仅为63.86%, 主要问题是有些单位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设备、选址不符合卫生要求, 如有些单位受条件限制将暂存间设置在医院走廊里, 暂存间未形成封闭状态, 造成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及流失隐患, 需进一步整治和完善。
3.7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需进一步提高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4〕29号 【发布日期】2004-05-18 【生效日期】2004-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4〕29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管理,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贮存和处置,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2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尽快落实建设用地及配套资金,择优确定项目业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原则上一个地级市建设一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合理运输半径内接纳处置辖区内所有县城医疗废物。在长沙和衡阳各建一个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含长沙、衡阳两市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长沙市和衡阳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在2004年底前建成,其它市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2006年底前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成以前,市州、县市区政府应分别组织制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置方案,确定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方式和处置单位,并于2004年6月20日前将处置方案同时报省环保局和省卫生厅。
二、从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单位,必须具备与其处理能力相适应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并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其处置设施建设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列入《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由省环保局会同省发改委直接或委托市州环保局、发改委负责组织。从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单位应依法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原则上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但允许按照自愿原则,跨地区与有关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签订服务协议。
三、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04〕16号)中所列的技术规范、标准、管理法规、规定和文件为依据,从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活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集中处置单位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及时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不得拖延,严禁只收费不服务行为。要负责对本单位从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定期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档案。
四、医疗卫生机构和不能自行安全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对其产生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及时交由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并填写和保存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禁止提供或者委托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经营活动,禁止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生活垃圾或者向环境排放,或者不按环保要求擅自进行处置。
五、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自行按下列基本要求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六、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违法转让、买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不及时收集、处理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生活垃圾或向环境排放或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监管检查和责处职责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实行收费制度。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74号?雪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出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费收费管理办法。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按照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取处置费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费系重要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由省统一制定收费原则和收费标准。各级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加强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费的监管,对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五月十八日
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迎园医院由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置。②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⑧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嘉定区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④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嘉定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⑤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⑥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⑦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
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①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
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县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②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⑧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迎园医院由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置。②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⑧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嘉定区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④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嘉定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⑤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⑥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⑦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
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①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②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⑧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导致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废物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职责
1、做好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上报。
2、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工作中的责任。
二、预防控制措施
1、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日常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
2、强化学习,提高责任。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废物的相关要求,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检查,以提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在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一旦发生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立即按要求采取如下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在48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组织医务人员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污染扩大。
3、尽快确定流失、泄漏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4、大范围泄露污染时,应尽快对污染区域进行封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立即清理现场泄漏废弃物,对污染的地面、物品以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酒、浸泡或擦拭消毒,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相应消毒处理。
5、对处置医疗废物意外事件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6、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机构负责人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由于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处理措施,记录存档,并在12小时以内向卫计局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永济市各级各类共252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 公立医院2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妇幼保健院1家, 社区卫生院5家, 乡镇卫生院13家, 专科医院7家, 小型医疗机构 (包括村卫生室, 诊所, 门诊部) 223家。
1.2 调查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 结合平时常规检查, 制订统一的“医疗废物处置现况调查表”, 由各级医疗机构如实填写。
1.3 调查内容
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医疗废物的周产量、分类情况、交接情况、贮存情况, 有无专人负责等等一些处置情况。
2 结果
2.1 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的贮存情况
调查显示, 57.3%的医疗机构没有标准的医疗废物暂贮间, 这些暂贮间门口没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和禁止吸烟、饮食等警示标志, 窗户无纱窗, 未能做到防蝇、防蟑螂、防渗漏、防水浸。暂贮间无专人管理, 没有清洁消毒记录。
2.2 医疗废物分类情况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将医疗废物分为5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调查显示, 能够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严格分类的医疗机构占78.5%, 按要求用专用医疗废物袋盛装医疗废物的为32.1%, 有警示标识及科别、类别、日期者为29.1%, 一次性医疗用品毁形消毒处理者为45.8%[1]。
2.3 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
永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正在筹建中, 故而各医疗机构均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要求分类收集, 再消毒焚烧, 最后填埋。调查显示, 2家二级医疗机构均设有国家检验合格的焚烧炉, 但本医疗机构及周围1 km内的医疗机构每天运送的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存在问题:大多由清洁工用运送生活垃圾的垃圾车运送, 清洁工无防传染措施, 也无转运交接记录。其他医疗机构均在本单位自行处理医疗废物, 均采用简单的焚烧处理, 这种不完全的焚烧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消除病菌的目的, 甚至还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有个别 (9家) 个体诊所仍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这种情况很危险, 病原菌借助生活垃圾有机质繁殖更快, 容易造成病菌的蔓延。调查252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每周产生的情况, 总量为6 300 kg, 平均每家每周产量为25 kg[2]。
3 讨论
调查显示, 永济市医疗废物合理处理率为44.5%, 医疗废物未能安全处理, 处置方式尚不完全规范, 尤其是未能做到集中处置,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3.1 全市未建立起集中消毒, 销毁处置医疗废物的场所, 部分医疗机构擅自处理医疗废物, 其收集、转运、贮存不太规范没有按要求分类收集, 甚至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使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合要求, 没有警示标示, 医疗废物盛装过满, 或没有使用专用的包装袋和容器, 有的针头等利器未做毁形直接送入焚烧炉;无专用的运输车辆, 运输途中存在泄漏污染现象, 有的医疗垃圾暂存点不能防渗漏, 不能清洗消毒, 而且距生活工作区域比较近[3]。
3.2 2家医疗机构的焚烧炉仅供121家医疗机构处置医疗废物, 其余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得不到妥善处置, 由各机构擅自处理, 大多数采用焚烧处置, 由于焚烧技术要求高, 自行操作又不规范, 很难达到安全卫生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感染性医疗废物, 如得不到有效控制, 将会造成病菌的蔓延, 给人们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3 缺少专人负责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 造成医疗废物暂存时间过长, 超过48 h, 缺少污染防控和卫生安全措施, 增加了外源性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以及医疗废物流失、扩散的可能性。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登记率仅占32.1%, 其余的医疗机构处理医疗废物无登记本或登记不全, 或无交接登记本。
3.4 医疗机构安全意识薄弱。相当多的小型诊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意识薄弱, 其往往比较重视医疗质量和效益, 而医疗废物的处理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反而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尤其是总务后勤人员缺乏医疗感染检测专业知识, 消毒与隔离观念薄弱。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再者考虑产生的量较少, 往往更倾向于自行处理, 而且处理时间远远超过48 h, 有的甚或1周处理1次, 致使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快, 使疾病的传播危险明显增大。
4 对策与建议
4.1 争取政府大力支持, 迅速建立起全市医疗废物处理场所
医疗废物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而备受社会关注, 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则是保障公民健康的一大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应迅速调集人力、财力, 建立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场所, 同时应增设配套设施有专用的医疗废物运送车, 建立卫生的医疗废物贮存点。且各医疗机构均设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等, 且必须有交接记录, 医疗废物处理登记。
4.2 加大医疗机构及各环节从业人员的培训
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是实施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相关传染病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既有利于保护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 也有利于提高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加强培训,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 有针对性地学习政策、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做好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盛装、标识、运送和登记, 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提供有力保证。
4.3 做好对公众关于“医疗废物”的正确理解的宣传
加大对医疗废物正确理解的宣传, 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公众对医疗废物的了解, 提高公众的卫生环保意识, 打好对医疗废物有效管理的社会基础。使公众了解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正确处置的必要性, 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环保意识, 这对于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推动全面的环保无害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4.4 加大执法力度, 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4.4.1 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职能, 考虑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 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理的各个环节纳入管理体系。
4.4.2 加强对医疗单位为主体的源头管理, 对整个医疗废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减少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使用, 坚持废物分类收集, 安全运送。
4.4.3 监督机构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对其违规违法行为要从严处罚, 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扩散造成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 坚决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保障我市人民群众远离医疗废物的危害, 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06-04.
[2]李宝珍, 关心花, 高广梅.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 2007, 6 (1) :52.
一、医疗废物产生地收集点
1、各医疗废物产生点应从方便收集出发设立收集点,可设立在污染物处理间,亦可在治疗室附近设置专室。
2、收集点应设醒目标识,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3、禁止医疗废物在非收集点倾倒、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
二、分类收集
1、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物专用锐器盒内。
2、在盛装前,应对包装袋或锐器盒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4、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5、临床科室产生的少量化学性废物应由相应采购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临床科室产生的大量化学性废物应由产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行处理。
6、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121℃,102.9kPa,20-30min)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患者的体液(如胸腔积液、腹水)及其他排泄物倒入下水道,由医院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8、输血器、血袋单独收集,按感染性废物回收统一处理。
9、放入包装袋或者锐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0、医疗废弃物分类参照卫生部、环保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三、转运与交接
1、转运
(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确保封口紧实、严密。
(2)封口后若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并再次封口。
(3)运送人员需进行适当防护:包括工作衣、口罩、手套。
(4)运送车辆应易于装卸和清洗,防渗漏、防遗散、无锐利边角。
(5)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的医疗废物打包装入黄色塑料转运箱,加盖上扣后送至暂存地。运送时间应避开人流高峰,运送路线从病区两头污物电梯。
(6)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转运箱是否破损、泄露,有破损的转运箱严禁使用。
(7)医疗废物应当放置在运送车辆内密闭运送,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8)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2、交接
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和运送人员应共同清点废物种类、重量(数量),由运送人员统一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部门及医疗废物类别、重量(数量),交接人员分别签名,用三联单形式。
四、暂存
1、医疗废物不得逞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暂存地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分开,具有防雨淋的装置,并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以及防鼠、防蚊蝇设施,张贴“生物危险”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工作场所。
2、回收站工作人员防护具包括工作衣、鞋、口罩、手套。
3、应将所收集的废物按类别堆放。
医疗废物处置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接触医疗废弃物的医务人员 编写者: 审核者: 版次: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5-30 执行日期: 2007-6-22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中心医务人员使用,未经中心业务办同意,禁止翻印 目的: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一、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4.可疑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的废物需消毒,可放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小时。无法消毒且不会在运送中造成污染的物品(损伤性废物除外)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特别说明的地方写明具体情况。
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9.中心实验室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对污物楼梯及其他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记录。11.中心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12.医疗废物存放点或污物桶能上锁,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每日工作结束上锁,以防失窃,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预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应急办报告。处理结束后写事情经过与今后的预防措施,交业务办备案。
二、医疗废物分类
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文件要求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具体情况,对中心医疗废物进行分类: 感染性废物(黄色专用垃圾袋)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注意:
1.垃圾桶上标明“感染性废物”并有专用标示; 2.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污物入双袋,袋口封紧;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在科室内消毒后装双袋,袋口封紧;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入黄色专用垃圾袋后入专用硬质器盒)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入锐器盒 2.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注意: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玻璃类需消毒后放入
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 2 — 2.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放射性废物,如:同位素闪烁液放黄色专用桶送指定地点 血压计,温度计废弃后送设备科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说明: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登记内容为日期、科室、医疗废物来源及种类、数量和重量,交付者与接受者双签名。
2.登记本保存三年
3.医疗废物必须由市卫计局指定单位接受,并依照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4.禁止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四、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产生废物者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部门废物收集员定期将部门内固体废物按要求集中;部门废物收集员出科室前在收集袋上填全标签内容;填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废物处置室专人收集需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废物处置专职人员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废物专职保管人员按要求进行保管,待指定单位回收;废物处置专职人员与指定回收单位共填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后勤妥善保管第一联医疗废物转移联单。
— 3 — 参考文献: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3.《关于本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弃物临时处置意见》 4.《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
1 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概述
中国政府作为《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签约国,有责任承担起进一步削减和控制危险废物及其副产物环境污染的重任,按照国际公约的要求控制各类环境污染物,严格的标准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焚烧过程是产生POPs副产物的重要来源,实现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是中国推进履约进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医疗废物的产生
医院及医疗机构是医疗废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大量含有塑胶类材质和氯元素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后的处置过程易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1.2 医疗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潜在的危害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结果,一方面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闲置,另一方面医疗废物随着生活垃圾等途径进行不安全的填埋或者任意流失,医疗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潜在的危害仍然十分突出。医疗废物的塑料等含氯产品和其他传染性或有毒有害物质的量比普通垃圾要高,焚烧过程中容易产生PCDD/PCDF、HCB、PCB和其他微量污染物,其中PCDD/PCDF、HCB和PCB作为人为无意生产和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列入《公约》附件C,要求各缔约方采用最佳实用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尽可能减小这些物质的生成和排放
1.3 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设施的污染控制
全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缺乏统一的协同处置机制,无切实可行的规范进行管理;同时,尽管各地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但医疗废物处置在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从管理和技术角度科学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行为。
2 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与存在问题
如何确保在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在医疗废物处置设备进行检修或不能正常运营时,或者某一区域突发疫情等应急情况下,医疗废物能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客观的严峻形势下,需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推进这项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共性问题,因此探索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项目十分必要,科学、规范的医疗废物协调处置模式和机制的构建将能保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并促进医疗废物可持续管理。
2.1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技术和能力差异大
河南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设计处置规模4.69×104t,实际收集处置医疗废物3.71×104t/a,占到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65%。随着医疗废物实际处置量逐年增加,部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处置能力已超负荷或接近饱和状况,面临着急需扩大处置规模的压力。同时,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等小门诊、医疗诊所仍存在医疗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或经费紧张等原因,部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或未做任何处置随意丢弃。
2.2 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河南省对医疗废物已实施全过程管理,但仍存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收费参差不齐、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以至于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收集袋的分类标识及存放不规范,或者未能将其按实际床位数增收的或按其医疗废物收费标准增收的处置费提交给医疗废物处置企业,部分偏远山区、农村等地产生的医疗废物尚未实现全部收集和无害化处置,以及因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涉及卫生、环保等部门交叉管理时责任、权利划分不明确,缺乏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细则和健全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2.3 缺乏医疗废物不同处置技术分布不均匀
河南省19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中,主要以省辖市为单元进行布局,其中有8家采用热解焚烧法,11家采用非焚烧处置技术(干化学消毒法、高温灭菌处置法),这三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各有利弊,缺乏统一的协同处置机制。部分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自动化程度低,环境风险较大;部分采用热解焚烧法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运行不稳定,二恶英排放检测值不同程度的高于欧盟排放标准,易产生二次污染。如何结合三种处置技术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协同处置机制是河南省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研究的关键问题。
3 加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构建措施
新医改背景下结合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片区划分建议方案,并针对医疗废物处置常态下存在的问题、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因故障停运或检修期间以及应对区域突发疫情等情况下的协同处置需求,分别构建了不同的3种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共提出2种协同处置措施。
3.1 全省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片区划分建议方案
河南省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建议可划分为豫西南、豫东南、豫北及豫中等四个协同处置优化片区,原则上可考虑优先选择以片区为单位解决河南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因故停运或检修期间、应对突发疫情等情况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企业自主选择为前提,以实现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为目的,构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和规范全过程监管。
3.2 加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
3.2.1 常态下的医疗废物处置协同处置模式
重点鼓励河南省2家危废处置中心加快申请医疗废物处置资质,依托河南省2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代为处置,即以河南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与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之间的协同处置模式,属于侧重于医疗废物处置常态下的一种协同处置模式。
该模式为解决医疗机构所产生的特殊医疗废物目前得不到安全有效处置的问题,此类特殊医疗废物主要包括因受现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技术局限而不被消纳的,或者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经营许可证范围之外不能接纳的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医疗废物;重点侧重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非焚烧设施、焚烧设施设施故障或检修期内,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与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之间的协同处置模式;某一区突发疫情应急状况下,也可以考虑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与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之间的协同处置模式。
3.2.2 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
针对现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布设和规模大小主要是以地级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单位而规划建设,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置造成一定的局限和障碍,不利于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并易增大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在不同地市之间构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是对地市级城市为单位建立和运行集中处置设施的一种灵活、有效的补充,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作用,确保正常运营条件和应急状况下医疗废物得到快速、有效和安全处置。
该模式是一种跨区域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结合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适用范围为: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在不同地市之间构建医疗废物的协同处置模式;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设备故障或检修期间和突发疫情等应急状况下,均可考虑的协同处置模式;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正常运营条件下,结合医疗废物处置未来需求,可考虑统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划建设的协同处置模式。
3.3.3不同处置技术之间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
通过对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置技术与焚烧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综合评价分析,从技术层面、减少二恶英排放、区域协同、提升技术水平等多方面提出相应的协同处置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范围是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所采取的不同处置技术之间的协同处置模式构建,重点是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与非焚烧处置设施之间的协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设备故障或检修期间和突发疫情应急状况下,均可考虑的协同处置模式。
3.3 协同处置模式
3.3.1 鼓励焚烧处置设施与非焚烧处置设施之间开展技术层面的协同处置。
以实现河南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为目标,结合非焚烧
技术具有处置后产生的残渣不具有危险特性和完全不排放二恶英,且运营成本较低等优点,当焚烧处置设施需要检修无法正常运营时,以减少二恶英排放为前提,鼓励与非焚烧处置技术构建协同处置模式。可优先考虑选择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作为焚烧的替代技术,非焚烧处理技术不能处置的医疗废物再考虑就近交由具有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的单位处置或者省危废处置中心处置。
3.3.2 鼓励相邻地区建设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实施对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
鼓励相邻地区建设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尤其是中小规模医疗废物的处理设施,原则上在条件合适的地方应优先考虑非焚烧技术,并加强与非焚烧技术配套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而大规模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原则上优先考虑焚烧技术,促进相邻区域间焚烧技术与非焚烧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区域间的协同处置模式。
4 结语
总之,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的构建,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化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需要,强化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企业法人制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理设备认证制度,拓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和加强政府监管等措施,积极推进医疗废物处理的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工作,不断提高我省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的技术和设备制造水平,积极探索医疗废物处置过程的污染减排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08).
[2]王宇,胡惠华.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现状的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1(04).
许可告知单
一、设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二、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行政许可申请书
一、危险化学品处置、危险废物转移
市内和跨市转移:
1、《河北省危险废物转移申请表》(一式三份);
2、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
3、所在县区环保部门出具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考核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产废单位要做出限期整改书面承诺;
4、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的处置协议;
5、接收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6、运输单位《危险废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员的相关资质复印件
7、危险废物转移路线
跨省转移:
1、《河北省危险废物转移申请表》(一式三份);
2、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当年《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排污许可证复印件;
3、危险废物接受单位情况介绍。
4、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与接受单位、运输单位签定的处置、运输意向书;
5、危险废物产生及接收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以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6、危险废物接受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7、运输单位《危险废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员的相关资质复印件,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8危险废物转移路线;
9、再次申请危险废物转移须提交转移、处置危险废物总结报告; 10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11、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它材料。
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
1、《河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3、申请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新建项目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复印件;已建项目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文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及排污许可证复印件,近一年的环境监测报告;
5、3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技术人员三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证明材料(申请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
6、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允许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投入危险废物运输的车辆运营证,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复印件;
7、包装工具图样及文字说明,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图纸及文字说明;
8、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的图纸(包括厂区平面布置图和设施设备分布图)及文字说明;
9、危险废物处置工艺及其说明,处置技术和工艺的适应性说明;其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置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10、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消防部门的证明;经营剧毒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公安部门的证明,经营危险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经营安全生产评估报告证明;
11、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2、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提供填埋场所的土地使用权证明材料;
13、厂区、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危废处理设施、防治污染设施照片。
14、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15、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它材料。
三、医疗废物经营许可
1、《河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3、申请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新建项目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复印件;已建项目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文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及排污许可证复印件,近一年的环境监测报告;
5、3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技术人员三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证明材料(申请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
6、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允许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投入危险废物运输的车辆运营证,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复印件;
7、包装工具图样及文字说明,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图纸及文字说明;
8、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的图纸(包括厂区平面布置图和设施设备分布图)及文字说明;
9、危险废物处置工艺及其说明,处置技术和工艺的适应性说明;其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置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10、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消防部门的证明;经营剧毒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公安部门的证明,经营危险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经营安全生产评估报告证明;
11、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2、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提供填埋场所的土地使用权证明材料;
13、厂区、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危废处理设施、防治污染设施照片。
14、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15、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它材料。
三、许可条件:
1、危险化学品处置
①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回收利用、处置危险化学品的设施、技术和工艺; 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③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④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它条件。
2、危险废物转移
①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单位; ②已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 ③合法排污企业。
3、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①有防雨、防渗的运输工具;
②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 ③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
①有3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验的技术人员;
②有符合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危险废物货物运输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③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以及经验收合格的贮存设施、设备;
④有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标志和要求; ⑤有与所经营的危险废物类别相适应的处置技术和工艺;
⑥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⑦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填埋场所的土地使用权。
四、许可程序:
1、受理:所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同意受理或需补齐补正;
2、审核: 对经办人所拟初审意见进行审核,现场勘验申报内容,作出审核意见;
3、审批:对拟初审意见进行审定,初审意见或审批意见;
4、办结:初审意见或审批意见,送达。
医疗废物
生活垃圾
损伤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医用锐器,包括载
1.被病人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污染的玻片、玻璃试管等
物品(棉球、纱布等)
2.废弃的血液、血清、体液等各种废
弃医学标本等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毒种保
存液等
4.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或一次性医
疗器械(口罩、手套等)
黄色利器盒
双层黄色包装袋
每日有科室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分类,由专人负责运送
出科前工作人员与转运员一起核对并填写《医疗废物登记本》
医疗废物暂存点
医疗废物处置机构集中处置
一般性废物、办公废物
黑色包装袋
甲方:邳州市戴庄镇卫生院
乙方: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及市物价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制定的收费标准,经双方协商,对甲方经营、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达成如下协议:
一、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范围和种类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
二、医疗废物的交接
1、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将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移交给处置单位废物运送人员时,应与运送人员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上签字确认。
2、医疗卫生机构交予处置的医疗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交接并共同填写。
3、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
4、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交予运送人员时,应对医疗废物种类、数量的真实、准确予以确认后双方签字,视为乙方接受。
三、甲方责任
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隔离,且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
2、医疗废物由专人收集,不得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合包装,严禁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医疗废物混合包装。
3、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最大容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0.15m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0.08mm);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由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包装袋应印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4、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运送前就地消毒处理。
5、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将处置费划入乙方银行账户内。
四、乙方责任
1、持有环保部门发放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向甲方提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原件复印件。
2、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和要求,使用规范医疗废物收运车辆收集运输医疗废物。
3、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和减量处理,并将处置后的医疗废物残余物安全填埋。
4、对甲方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双方约定的接收时间上门接收,收集医疗废物的同时将医疗机构贮存场所清理干净。
5、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告知甲方,但医疗废物接收时间不超过48小时。
6、及时、快捷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五、处置费用、付款方式及收费变更
1、根据市物价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市卫生局核定的床位数、门诊量,核定甲方的处置费为6250元/年(大写:陆仟贰佰伍拾元整/年)。
2、每次付款前,乙方将处置费发票通过挂号信或直接送达的方式交付甲方,甲方在当月底前将处置费通过银行划到乙方账户,支票或现金可以当场交付(或按甲乙双方商定的其它方式结算)。
3、如遇国家、省、市出台新的收费政策及标准,处置费用作相应调整,并签订补充协议。
六、违约责任
1、甲方处置费未在规定时间内汇到乙方账户,且无正当理由的,乙方将于第二日起停止对甲方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接收、处置,同时向当地环保和卫生部门报告。
2、甲方未按规定包装,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或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拒不按规定重新包装、标识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3、乙方不按双方约定时间收运医疗废物的,甲方可以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4、乙方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时,未及时清扫贮存场所现场的,甲方在书
面告知乙方的同时向当地环保和卫生部门报告。
七、其他约定事项
1、付款方式为每年付一次,6250元整/年(大写:陆仟贰佰伍拾元整/年)。
八、协议期限
1、本协议有效期自2013年9月6日起至2014年9月5日止。期满后,双方续签协议。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邳州市戴庄镇卫生院 乙方: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联系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82385927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工行营业部(工营)银行账号: 银行账号:***5868
浅谈廊坊市医疗废物的处置策略
摘要:医疗废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特殊废物,这些废物主要来自于病人的生活废弃物、医疗诊断、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它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它有害物质如不能有效控制,会给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危胁.作 者:闫焱 YAN Yan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河北廊坊,065001期 刊:科技传播 Journal: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4)分类号:X7关键词:环境 医疗废物
【2024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07-11
医疗废物处置SOP09-16
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12-01
医疗废物工作汇报06-04
医疗废物管理05-29
医疗废物管理自查报告06-07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问题09-15
医疗废物人员职责10-01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06-12
15医疗废物管理制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