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务员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精选5篇)
中共沙市区委党校蒲晓春2011年6月3日
所谓的公共行政道德修养,是指公务员依据公共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道德品质方面自觉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等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公共行政道德境界。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反省、约束和激励自己;一是指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反省所逐步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
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接受教育和个人修身养性积累而成的,同时又是通过教育和修养而不断提高的。公务员是社会道德关系的协调者,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教育者。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共行政道德教育是公务员的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教育部是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真正的教育,其目标就在于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促进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使公共行政道德规范转化为行政者的心理需求,培养成为政者的职业良心,激发其公共行政道德责任感,焕发饱满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使公共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其行政行为选择中的自觉和习惯。简单地说,就是公共行政道德人格的养成和完善。
一、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过程
作为公务员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公共行政道德人格是由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组成的。公共行政道德人格的完善经历了一个由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到确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道德习惯是公共行政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
第一、提高对公共行政道德的认识。公共行政道德认识是指公务员对公共行政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共行政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力。公共行政道德认识是公共行政道德素质的主导方面和基础性构成。它要求公务员摆正自己与公众的道德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公共行政道德原则,以及勤政爱民、廉洁自律、团结协作等公共行政道德基本规范要求,确立自己人民公仆的角色和地位,把握衡量行政行为道德尺度,克服官本位及个人利益至上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克服非道德意识、反道德意识,抵制各种伪道德,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和敏锐的道德判断能力。把满足公众需要作为基本的公共行政道德准则,为公众为社会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公共行政道德认识主要是通过公共行政道德理论学习和公共行政道德实践活动得以提高的。
第二,陶冶公共行政道德情感。公共行政道德情感是指公务员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它是在公共行政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公共行政道德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公共行政道德情感最基本的要求是热爱本职工作,有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其核心是公共行政道德责任感。必须培养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培养敬业精神和乐业意识,使之具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和崇高情意,形成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道德良心,培养自己的荣誉感、幸福感、耻辱感及罪恶感,崇尚道德榜样,向往高尚的道德理想和崇高的道德境界。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政宗旨。这是高效行政的内在道德动力。公共行政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外部教育灌输、主体行政实践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三,锻炼公共行政道德意志。公共行政道德意志是公务员履行道德义务、进行道德选择、实施公共行政道德行为时所具有的调节意识、有效地克服自我内心和外在环境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往往受到个人欲望冲动、临场处事的心态、亲朋好友的羁绊、不健康力的阻挠等自我内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种种阻力。道德意志锻炼的关键是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抵制各种诱惑。要磨砺公务员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积极履行公共行政道德宗旨的能力和毅力,使其在行政实践中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抵制诱惑、抗拒腐蚀、战胜邪恶的勇气和能力,特别是对私心杂念和不正之风的抵制力,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廉洁清正,保持自己的职业道德良心和道德责任感。把追求公共利益目标放在第一位,对非分的财物不动心,不伸手,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歪风邪气所左右,不为权力金钱所腐蚀。具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力,才能排除内在的和外在的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做的行为决定,更好地履行公共行政道德义务和责任,有效地克服公共行政道德的失范和行政行为的越轨,把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付诸实现。这种能力和毅力是经过长期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在现代行政环境中,更需要坚定的道德意志,克服私欲的诱惑和侵扰,抵制腐败环境的浸染和引诱,始终把握行政权力运行方向的正确性。
第四,确立正确的公共行政道德信念。公共行政道德信念是公共行政道德意识和公共行政道德情感的结晶,是公务员在公共行政道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强化了的道德认识,是公务员对某种道德理想炽热而真诚的信仰。道德信念是公共行政道德品质的核心。它意味着公务员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理想,升华为坚定的、持久的道德信念,把为公众服务、谋求最大公众利益的公共行政道德义务变成发自内心的真诚信念,并自觉按照这一信念来选择符合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约束和抵制有悖于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不盲目附和、听从权威,不屈从于现实的不正之风或邪恶势力而与之同流合污。公共行政道德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对其行政行为起到坚定而持久的作用,成为比道德情感更深远更牢固的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和动因。公共行政道德信念越坚定,行政行为的良心感、义务感、正义感、荣辱感就越强烈和鲜明,道德行为就越自觉、越持久、越能经受住考验。
第五、养成良好的公共行政道德习惯。公共行政道德习惯是指公务员在长期的职业道德活动中,在公共行政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信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所产生的自觉遵守道德要求的定型化的、自主化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直接目的,就是将公共行政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逐渐地养成道德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公共行政道德品质。公共行政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最后完成,也在于养成道德习惯,使公职人员逐步习惯遵守道德要求,逐步步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当然,良好的公共行政道德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靠长期艰苦的道德磨练。从日常细微和行政事务做起,养成克已奉公、尊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把诚信、公正、廉洁植根于内心深处,使其成为一种自然的、定型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使自己在监督缺失或监督不力的时候,也能自然
地、习惯性地选择与行政目标一致、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善的行政行为。
二、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道德是以勤政和廉政为核心的公共行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统一体。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公共行政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实践和体验,使公务员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分善良与丑恶、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丰富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道德情感,加深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涵养,使其遵循社会主义公共行政道德的原则要求和规范标准,提高职业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完成对公共行政道德由认识、情感、信念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转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此,公共行政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重点应放在确立正确的公共行政道德观念、培养勤政和廉政等公共行政道德品质上。目前,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是勤政和谦政的关键所在,因而,公共行政道德教育和修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权力道德;即围绕着权力观、利益观的确立、来树立公仆意识,培养公务员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其公共行政道德素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目标。行政价值目标是行政权力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公共行政道德方面的体现,是时代精神和人民意志的反映。行政权力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行政品质以及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和轨道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决定着权力行为选择的方向和道路。行政权力主体应当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刻认识自已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
第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及政权性质的人民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有一些干部在领导岗位上不是想着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而是只图对自己、对家庭的回报。还有的干部认为,做“官”、当领导,关键是要有人看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甚至只对少数人、个别人负责。这些都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必须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权力,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不以权代法,不以权压人。要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利益,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严于律已,乐于奉献。
第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社会主义公共行政道德的核心,就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像郑培民、任长霞一样心系百姓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恪守为民之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善谋为民之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人心的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替他们排忧解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做人民公仆”的道德理想,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公仆。
第四,培养敬业的爱岗精神。国家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公务员自身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工作敷衍、浮躁、不求进取的消极态度,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公平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履行工作职责。
第五,要把公共行政道德教育与其它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人格塑造的惟一内容,而是主体多层次发展需要的一个方面。公共行政道德教育和修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名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运作。要全面提高公务员各方面的素质,必须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建设,为公共行政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有些地方出台的公务员行为规范中,对公务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有没有“第三者”、对老人是否尽了赡养义务、对子女照顾如何等家庭生活“细节”,都作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这对公共行政道德自律意识的养成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第六、还要重视对传统公共行政道德的继承和弘扬。文化具有传承性。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道德建设,不能也不可能跨越传统的公共行政道德。要依据时代精神,借鉴、吸收传统公共行政道德的积极因素,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行政观念中有许多糟粕,特别是严重的官本位意识所带来的官贵民贱、重上轻下、重身份和等级、讲特权和待遇等观念。对这些旧官场中的痼疾要彻底摒弃。在传统的公共行政道德中,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继续和发展。例如:以整体为导向的行政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以民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强调“德政”与“仁政”等。传统公共行政道德还重视官员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清正谦明的行政风范,要求官员先正其身,尔后正天下,强调官员的道德榜样作用,这些至今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三、公共行政道德修养方法
公务员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途径是从公共行政道德认识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信念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入手,培养高尚的公共行政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公共行政道德人格。当然,在以上各个环节中,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进行公共行政道德修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学习
学习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有效途径。真正了解的东西,才可能成为坚定的内心信念,进而用这种信念指导行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知行统一。道德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没有道德知识就不可能有道德行为。道德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学习和思考的结果。一方面,要学习政治、法律、哲学理论,学习现代科技,学习历史文化,学习文学艺术,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公共行政道德修养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持和浓厚的文化依托。这也是做好执政工作、防止发生腐败现象的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要学习公共行政道德理论从理论上懂得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高尚与卑劣等,激起培养自己公共行政道德品质的愿望。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道德发展规律,把握公共行政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形成科学的道德知识系统,使自己在复杂的行政生活中不致迷失方向,在众多的公共行政道德选择中不致茫然不知所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要注意在课堂上学习,在书本上学习,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新观念,新道德。同时还要向道德楷模学习,汲取其道德营养,以充实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内省
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相统一的功夫,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就是要去恶存善。《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我反省。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断清洗、克服错误的道德观念。自省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养方法,应该注入更高的自觉性和更广泛的新内容,并予以发扬光大。内省的关键首先在于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已,在内心深处用公共行政道德标准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既认识自已品行上的优劣善恶,又在省察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我修养的方向。其次要严于自我解剖和自我改造。日省已身,随时认识并改正错误,改过就善,向先进看齐,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对一切错误的道德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坚决抛弃,才会有道德上的自我提高。在解剖自己方面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具有更高的自觉性。这就是说,不是出于外在压力而去作被动的检查,而是主动的自我提高;不只是独善其身,更要有兼善天下的胸怀;不仅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修养品德,更要将修养成果讨诸实施行政行为当中,表里如一。
3.积善
最微小的东西往往最能显现人的道德品质。积善就是强调公共行政道德修养要在“微”的地方下工夫。个体的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积累 和深化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善是指精心地培育自己心中出现的良好的公共行政道德品质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勿以善小而不为,不弃小善而成大善,积众善而渐成大德。如广州在公务员中倡导开展“社区假日义工”活动,公务员每年累计做义工应不少于20小时,并将之纳入公务员晋升、职称评定考核内容。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陶治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勿以恶而小而为之,小恶会酿成大恶,必须重视小节问题。事实上,一些人的腐败堕落,往往就是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的,要自觉地防微杜渐,防止因小节不保而酿成大错。要认识到道德修养是为我而不是为人的。要谨小慎微,见微知著,越是在最隐蔽最微小的事情上,越应该加强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于人所不知、人所不见的隐蔽事情,对于那些人们认为毫不显眼的细微问题,要牢牢把住公共行政道德关口,自觉地加强修养,培养道德习惯,在细微处追求公共行政道德的自我完善。
4.慎独
最隐蔽的时候往往最能考验人的道德意志。慎独就是强调公共行政道德修养要在“隐”时候下功夫,即在独处时,在远离别人、远离监督时,也保持自己的公共行政道德信念,保持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慎独”一词来自《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或比较细小的事情,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强调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人的自觉要求。无论是人前人后,都应当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大量违纪问题的发生多是因为权力监督机制的薄弱,也正是因为当事人缺乏一种慎独的自觉性。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在他的一份悔罪书里,特别提到自己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做到慎独,“自我约束能力差,违法违纪行为都发生在8小时以外”。慎独可以锻炼公务员在公共行政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控制、自我主宰能力。长期的磨练会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道德人格的提升。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
5.自警自励
自警就是要经常警戒、提醒自己,对自己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告戒自己恪尽职守,不要做危害公共利益、违背公共行政道德要求的事情。江泽民同志曾谆谆告诫有些干部:“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已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自警一是要以自己过去的失误、错误为戒,二是以他人的错误尤其是反面典型为戒,警惕重蹈覆辙。自励即经常激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继续模范地遵守公共行政道德准则和规范,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鞭策自己不满足现状,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6.道德磨练
公共行政道德实践的锻炼是公务员公共行政道德修养中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贯彻言行一致的修养原则,使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使道德修养不致流为空淡。只有在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的自觉磨炼,才能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克服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公共行政道德品质。道德修养本身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不能闭门思过。要把“修”和“行”结合起来,躬行实践,自觉把道德理性运用到公共行政道德实践当中。在财富、地位的诱惑面前,经受考验,坚持人格理想,展现高尚的道德风范。要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在复杂的道德关系实践中,在冲突的利益选择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增强公共行政道德责任感,超越私心,消除杂念,净化品格,提高自己的公共行政道德品质,把外在的强制约束化为内在自觉,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成就自已的公共行政道德人格。
7.述廉
述廉是党和国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国家公务员一年一度述职的同时,将自己的勤政廉洁与否在群众和考证人员面前进行总结和报告。“勤廉情况自己谈,是否勤廉大家评”。实践证明,述廉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落实。通过述廉可以对公共行政道德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也是加强公共行政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行政道德;公务人员;失范;对策
1.行政道德的概述
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行政工作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公务人员必须具有当好“人民公仆”的基本道德修养,才能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迫切需要。公务人员的品德修养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他们的道德实践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观察和评价政府。通过加强行政道德建设,规范公务人员的言行,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引领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的迫切需要。由于公务人员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言行举止、道德取向,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而且成为社会效仿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全社会道德规范的伟大实践中,公务人员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就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要求政府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政府力量对调节经济的积极作用。
2.我国行政道德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党政机关的现实情况来看,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但由于我们曾经片面的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主,市场经济也使得社会主义行政道德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特征,把所有的事物都商品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得以蔓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行政腐败问题日渐突出。
3.我国行政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3.1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要求通过竞争来实现利益的激励和平衡,通过市场公平竞争,谋取利益。但是与竞争相伴随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运行中的分散决策,是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因而出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相背离的现象。市场竞争又必然导致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这种重利行很容易使一些见利忘义,产生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致使在国家公务人员中产生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现象。
3.2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层面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诱使一部分人价值观发生变化,个人私欲攻心,享乐主义盛行。这种以享乐为基点的世界观与个人私欲有着自然的亲和力,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的国家公职人员因为手中有权,如果没有自觉的律己意识就极易受这种世界观的影响,极有可能因个人私欲导致个人主义,再由个人主义滑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最后不择手段地以权谋私和走上腐败的道路。
3.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权力的无限扩张性决定了对其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却未能跟上,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被忽视,行政监督体系还不完善,而对行政人员主动接受监督方面的教育、培训长期滞后,致使他们不善于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加剧了行政道德失范的进程。
3.4社会物质利益分配不公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破除了旧时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同时新的利益分配方式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可能出现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利益群体付出与所获得的回报并不具有等同的关系。长久以来我国行政人员的工资收入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就以我国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仅处于稍高于温饱状态的水平。追求比吃饱和穿暖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毕竟是和平时期每个人的客观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不排除部分行政道德素质低行政人员心理失去平衡,铤而走险以权谋私,导致行政道德的失范。
4.行政道德示范治理对策
4.1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尽快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文件,如《行政道德法》、《反贪污贿赂法》等等,立法要坚持从严惩治原则,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与行政道德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力求做到条文明确又具体,惩治细则界线分明,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使行政道德规范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形成既有法律制裁相威慑又有行政处罚相约束的完善机制。
4.2加强行政道德的监督机制
政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具有占有性、扩张性和排它性的特性。因此,行政权力越大,越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權力的滥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职能,扩大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力。
就行政监督的有效性而言,主要应依靠以下几方面的监督。
4.2.1社会监督
组织监督包括施政机关体系内部的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其具体的监督形式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与考核鉴定、检举揭发与专门审查。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团体对施政机关行政道德的监督,它往往表现为社会舆论监督。对行政道德的监督方式又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施政机关内部上下之间的监督,各部门之间、前后程序之间、同事之间的监督。行政复议、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也属于政府内部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施政机关外部对施政机关道德建设的监督。
4.2.2司法监督
《宪法》规定,检察院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享有监督的权力,法院通过行政讼诉或刑事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或犯罪行为进行监督或惩处。
4.2.3群众监督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群众监督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听证、建议、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
4.2.4舆论监督
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实施监督。此外,还有党的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等。
4.3要正视利益补偿
公务员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实际力量,从严格的意义上来把握,公务员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尽管他是由 一个个具体的自然人表现出来。公务员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组织系统,是一支贯穿国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政府机构的行政队伍。如前所述,领袖也是属于公务员范围 的。因此,在公务员职业范围内,他所从事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均为国家政府的公共行政事业,所以,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优良低劣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的质量,以及政府的社会公众形象。
我国是有着一支十分庞大而显赫的公务员队伍组织的人民共和国,仅各级各部门公务员队伍组织中,县处级以上的领导 干部就有40多万名,其中有几千名省厅局级高级领导干部,有几百个执政党中央委员,他们的直接领导对象却是13亿社会公民。[17] 如何将今天的中国始终处在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状态中,怎样才能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富裕起来,怎样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使所有社会 公民充分享有应得的福祉,公务员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与时代责任。
从一般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上来认识,公务员应该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的性质,也 就是说公务员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实际运行者,本质上应该是具有社会公民化性质即为人民服务性质的。然而,在我国政府行政的历史过程和现实发展中,公务员属 性却并不尽然地完全表现出社会公民化性质即为人民服务性的方面,而且恰恰相反,大都具有普遍的异化性质,即单一的人身依附性和官僚主义属性。这就意味着,公务员原本是代表社会公民执政、为人民谋利的,但却成为仅代表和仅服从上一级行政官员,仅为上级谋事和为自己政治前程思考的行政人物了;另一方面,他们又 成为政府公共权力的化身,以官僚的形态居高临下地对待民众、管理公民,“公共权力和人民大众分离”[18],民众成为了被管理、被支配、被驱使甚至被奴役 的对象。
公务员本质的异化,最容易形成国家政府机构内的特权阶层,并借助政府的力量,使其超越于人民大众之上,成为特殊的社会公民。这就 必然造成:一方面使公务员成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滥用权力者。邓小平说:“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 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只能在形式上搞一些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 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过去我们一个党委书记,比如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公社党委书记,有现在这么大的权力吗?没有啊!现在有极少数人拿着这 个权力侵占群众利益,搞生活特殊化,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还好像是理所当然。”[19]另一方面使公务员成为政府腐败的直接作俑人和 行为者。政府的腐败,乃至于国家的衰弱,并不在于国家或政府机构本身,根本上还是在于人,在于国家政府的官员,在于国家政府的具体行为人和执政者。公务员 是人,在经济还处于有限发展的今天,社会物质利益分配还存在巨大差异的时代背景下,私利与公利显然还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时,人的自然倾向力最容易倒向私利 的一方。因此,身处社会公共权力的执掌位置,当权力与利益并举时,权益交换、权钱交换就最容易使公务员弃公共利益而不顾,将公共权力用于为自己或以自己为 中心的小集团的利益上。只要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一个过程,只要国家政府还作为权威机构存在,公务员作为特殊社会公民的事实就难以变更,公务员就可能会成为腐 败的载体。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写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 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的腐败案 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仍然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20]
为此,公务员本质的异化,直接的后果就是使政府失信于民,使国家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人民信赖政府靠什么,就靠的是政府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府又由谁来办 实事、办好事?具体的行为人说到底,就是各级各部门的公务员。所以,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经预言道:“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21]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多数成员就是当今中国国家政府中的实际领导者或公务人员。换句话说,中国今天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政府的问题,而政府的问题 根本还在执政党的公务员身上。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 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22]与此同时,从个体道德行为实践来看,公务员本质的异化会导致公务员个体的道德人格裂变。所谓“道德人格裂变”,也就是指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的个体行为心理的倾向性在变革社会的矛盾冲突下,而导致的普遍性的行为心理失衡和理想价值失落。道德人格裂变的结果,往往会直接造成双重人格乃至病态人格 的产生。
公务员的客观存在是以国家政府为依托的。国家政府在社会公共权力领域的权威性质,不得不使公务员本身就具有国家权威的象征意义。在理论上,公务员的职业本质应该是具有社会公民化性质的,但实际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由于一方面具有国家政府的权威性质,而另一方面却必须接受国家机器内 部严密组织机构的管理,致使公务员的道德人格在客观上具有双重性。
这是因为,国家政府的权威性不只是来自于国家机器的现存力量,而且来源 于国家机器的传统惯性,即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实现或执掌国家机器而采用的一系列严密的等级明确的组织形式和强力手段。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人员,无法与 现实的国家机器分开,也不可能与传统的国家机器相割裂。
因此,公务员就必须一方面身处国家机器内,严格地遵循着国家机器内严密而等级明确 的组织程序的既定安排;另一方面对社会公民执行着国家政府的法令法规,用强力的手段指导着社会公民必须在国家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有序地生存。在国家机器内,公务员必须毫无条件地听从或服从于上一级领导及领导部门的指示和决策;面向社会公众领域,公务员必须根据国家政府的要求,按照统治程序将公民有效地制约在 合法的社会管理秩序之中。
这两方面具体表现在公务员的实践行为领域就凸显为两大特征:一是公务员的服从性,这涉及公务员职业生涯的延续问 题;二是公务员的政绩性,这直接决定着公务员个体的利益得失。公务员的服从性,作为一种职业品质,必须是对上级唯命是从,对上级的服从,严格关系到普通公 务员的等级升迁;公务员的政绩性,作为一种职业效应,往往会使公务员凸显出得以被赏识被提升的行政能力。前者容易导向公务员形成对国家机器中各级领导的 “依附人格”,后者又常常会使公务员自我确认为国家政府的抽象化身,而形成一种被扭曲的“官僚人格”。
这样的双重性人格,在今天,给公务 员带来的伤害是显现的。在国家政府机构内,一旦正常升迁秩序遭到破坏或者机会不够,公务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在私利的冲撞下,公务员的利益指向性就 会导向社会,在“官位”利益失落时,就力图从社会经济的利益上找回损失,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务员“病态人格”。更有甚者,将这样的病态人格扩张到一种“负人 格”效应,即面对民众,坑、蒙、拐、骗、诈;面对生活,低级、庸俗、腐朽、奢靡;面对社会,受贿、嫖娼、算命;面对职业,钱权交易、阿谀奉承、卖官鬻爵、腐败堕落。所以,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必须通过对公务员道德品质状况的伦理审视,倡导公务员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它真正关系到国家政 府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政治生活的良性发展。正如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写到的那样:“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又说:
“督促领 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23] 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地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 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 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24]
三、公务员道德人格的理想追求
正 是由于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它所要求的道德人格,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要超越或高于一般社会职业人群的,这原本应该是不需争论的事实。从一般的伦理意义上讲,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人性素质的标志。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 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25] 这里所表达的思想,说明了人格完善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所谓的“兽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与任何自然物几乎无差别同源、同一的那种本原性。而人与自然 物,尤其是同有机生命——禽兽相区别的界限,也就是人类进步程度的表示,就在于不断地摆脱或远离兽性,增进和完善人性与人格。换句话说,人类增进人性,减 少兽性的种种努力,都最终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提高。
道德人格,就是具体的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 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道德人格标志着个人人格的道德性,同时也标志着整个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道德人格在一定的意义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真正脱离了禽 兽或远离了禽兽,由此而具有多种层次。那种丧失了最起码的人类道德,处在最低道德人格层次或低于最低道德人格层次的人,可以称之为“衣冠禽兽”,也就是说 他丧失了人格。
公务员的道德人格,是道德人格的特殊方面,根本上是由其从事的国家政府领域的职业实践活动所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26] 为此,公务员道德人格,就是公务员职业实践对公务员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公务员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公务员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的统一。公务员道德人格显然不是先天的,而是具体的个人进入国家政府行政实践领域,并在其职业活动的道德实践中,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本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 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而逐渐形成的。
公务员道德人格的高低、好坏,不仅对公务员个体的人格品行和道德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而且对国家政府的行政作风,以及社会风气也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但凡针对国家政府权力机构的职业实践人,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无论是普通 民众,还是统治者、执政党都有着他们所希望追求的道德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就明确地将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把“仁义”最完美地实现出来的 “圣人”作为执政者的道德理想人格。而封建地主阶级却希望管理国家的人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忠君孝亲”、“私欲净尽”的“正人君子”。在西欧,17世纪的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从个体人本主义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出发,认为君主是最理想的人格化身,因为“在君主身上公私利益得到最密切的结合,君主的行动同一个团体的 人相比,更能前后一致”[27]。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站在反私有制的立场,却认为判定国家政府管理者道德理想人格的标准应该是,主张财产公有、爱好 劳动、彼此友善、关心整体并充满积极精神、符合科学和理性。
公务员道德理想人格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与过去的社会形态中的国家政府管理者 的道德理想人格在发展的意义上,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在历史的作用性上,无论过去和现
在,中国西方都有着共通性,这就是:看一种道德理想人格,究竟是 进步的、积极的或高尚的,就应该看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最少受惠者的利益。是,就是进步、积极和高尚的,反之,就应当给予摒弃。因此,对今天公务员道德人格的理想性把握,就不能仅仅止于公务员名称与形式上的时代意义,而应看公务 员道德人格的内涵属性。
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务员,是人民权力的执行者和行为人,从至高的角度来讲,他们应该充分体现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充分体现国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这犹如党的十七大所强调的:“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 的积极促进者。”[28]
由此所构成的道德理想人格,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仆”人格。其人格内涵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热爱社 会主义祖国,坚持集体主义,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大公无私、襟怀坦白,充分具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正如毛泽东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 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9]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道德修养篇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可见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基。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道德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为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帮助各位考生提升道德类主题申论作文的深度和文采,中公教育专家特整理了以下道德修身的名言警句,以供考生参考。
1.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义】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2.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释义】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人进行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3.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释义】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4.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释义】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5.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宋·胡宏)
【释义】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释义】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7.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释义】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8.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义】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9.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义】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10.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
【释义】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11.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宋·杨万里)
【释义】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12.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
【释义】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原标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道德修养篇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这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法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认识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我们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同时也需要思想道德上的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 修养
学生:马骥 攀枝花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310102048
从小学起,我们除了文化课的学习之外,就在不断地学习思想品德教育,但是一味的对文化课的重视,使得我上了大学之后,也从来没有意识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上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之前,也完全觉得这门课是多余的。但是在这个学期,我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了思修课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认识有了很深的改观。
首先我觉得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使得我们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转变。就我们身边来说,经济利益趋势已经超过了思想道德界限。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涉外企业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热点目标,国营企业即使有正式录用名额也不受他们青睐,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积极主流与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当然经济发展格局没有问题,这个就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自己把握住度,要看清形势和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利益,而扔掉了道德底线
艰苦创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我们所称道,也将在校园里发扬光大。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的学习,使得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一味的追求时尚,从对衣服,明星,化妆品这些奢侈品的追求向,转向了对思想道德方面更高的追求。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生动的教学形式,方法,切入实际,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走向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和就近企事业单位签署长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竭诚服务,甘于奉献,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奉献自己的爱心,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与阅历,进一步提高自身觉悟意识与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大学生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加以研究,道德修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充实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大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系统工程必将取得长足的成效.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旧有模式,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透过内因影响其行为,虽然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是由内因决定的,但内因的形式有赖于外因的长期作用。加之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相对来说外因对他们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由此可见,人的良好的道德心理也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作用以及舆论导向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反之,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道德沦丧。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教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道德修养和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道德体系。可以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
说了那么多,其实除了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以外,我们有许多其他途径,来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说加强一些先进性的学习,以达到我们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俗话说的好,氛围造就人群,只有我们身边充斥着思想道德学习的氛围才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思想教育方式也要变化,尤其是现代大学生,是浮躁的一代,不能完全沿用过去的思想教育方式。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着重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降低了。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积极扬弃过程,它既需要自己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外界的帮助。接受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自我教育,也可称为自我修养,它表现为一种自我主观积极努力、勇于进取的状态,表现为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儒家学说中提倡的“慎独”就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例如进行自我总结和鉴定,通过分析解剖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立座右铭,针对自己的弱点或根据自己的愿望把名人名言置于床边、案头,朝夕相望,就能起到激励、督促、潜移默化的作用;记日记、写读后感等也不失为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论公务员公共行政道德修养】推荐阅读:
公务员的道德修养06-28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会议礼仪06-08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09-09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法资料09-16
公务员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07-19
公务员职业道德复习参考题10-26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纲解读11-01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复习题09-20
公务员职业道德理论测试试卷三10-16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