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荐8篇)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1

这次县委党校举办的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管理清华大学远程教学函授班培训,对我个人来说,机会难得,意义不同凡响,可谓是我一生中层次最高的的一次干部培训了。不仅圆了我年轻时的大学梦想,还使我通过老师们的博大精深的精彩演说,典型的个案分析,了解到当前人们都关心的政治、经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形势以及一些热点问题,可说是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每一堂课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将所有的感触都完美地表达出来。此次短期培训,我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本职业务方面的提高,首先,本人作为财政扶贫会计初次接管这项业务,对于什么是互助资金以及如何管理这项资金不太了解,通过山东省扶贫办副处长梁学惠老师精彩的讲解,知道了互助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运作方式、分配形式以及互助资金的使用原则等等方面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管好用好互助资金起到重要作用。对照先进地区的扶贫互助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我们寿县瓦埠镇的互助资金使用效果由于种种原因,扶贫效益远未发挥出来。瓦埠镇处于瓦埠湖畔,这里的经济属于欠发达地区,还有不少农民未脱贫,农民很需要这样的互助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希望能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

其次,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文广教授关于中低收入群众的小额信贷的讲解,了解了中低收入的内涵和小额信贷的具体对象,以及当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单位的基本情况,哪些是正规银行,哪些是金融中介机构,对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一个基本认识。

再次,通过扶助资金管理软件网络版使用说明,了解到互助资金的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为我们从网络上进行扶助资金电算化操作提供了统一的会计模式,从而能看到互助资金的使用全景,这样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壮态,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同时也为互助资金的网络监督和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是工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在这次课程安排中还特意为我们安排了本职业务之外的一些内容,如清华大学王传利老师为我们讲了执行力与领导素养这一课,深入浅出,寓意深刻,其中讲到了一个关于人的“面子”的问题,令我们记忆犹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懂得敬重他人,理解他人,就很容易处理好很多问题,如果不懂这一问题就会常常受阻,正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所说的那样,“面子这一问题很难懂,然而却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学会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以同事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水平。

医学部心理治疗博士韩菁为我们讲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

康方面的问题,也很有时代感,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都很大,如果我们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很容易搞得身心疲劳,累坏身体,从而影响工作和健康,所以每个人都需用学会处理工作与压力的问题,以顺应现代化的的工作节奏。

最后中央党校教授思明为我们讲了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公平正义社会这个很好的课题,对于我们当今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法制社会,意义深远,尤其是教导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提高法制思维,学会运用法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授以典型的个案分析,最后又引经据典,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澄清了我们以前很多方面的认识误区,提高了我们对于现行政策的解读能力。对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后衷心感谢清华大学远程教学函授班的所有领导和老师,我们将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2

资金互助合作社是以互助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其业务范围包括引资助农、组织培训农民开展贷款、赊销、生产、文化科技合作等。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对缓解农民的信贷约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资金互助社的长期稳定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但需要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 由此保证长期安全的资金流, 使资金互助社能够平稳地运行。本文旨在探讨资金互助社的信贷风险管理, 从当前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及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二、资金互助合作社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 从全国范围来看, 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状况总体良好, 尽管各地的资金互助社拥有各自不同的章程及运作程序, 但归纳而言,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信贷风险管理:

(一) 农村熟人社会的信息对称性

农民面临的主要信贷约束为信息不对称, 这是农民不易从农村信用社获得借款, 尤其是非生产性借款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农户具有高度分散性的特征, 农村信用社很难获得农民贷款的真实信息, 并且监管成本很高, 由此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农民的信贷约束。而资金互助社发放的小额贷款则未涉及到此类问题, 相反, 强烈的信息对称性极大地降低了资金互助社的信贷风险。由于农村是熟人社会, 村落内甚至邻村各农户的生产、生活信息完全透明化, 资金互助社很容易利用熟人社会网络进行贷款监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贷款的真实用途无法隐瞒。农民向资金互助社申请借款时的借款原因与实际用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并且当获得贷款后也不会轻易改变款项用途。二是贷款的按期足额还款率较高。这同样源于农村熟人社会的信息对称性。除因外出打工等特殊原因外, 逾期还款在农村中被看作不诚信的重要表现, 农民将背负极高的道德成本, 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会按期甚至提前还款。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依旧存在借款需求, 会在还款的同时继续申请借款, 以再次获得所需资金。因此, 资金互助社所利用的农村熟人社会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其信贷风险的管理力度, 由于村民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性, 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成本大大降低, 使其信贷业务运作成本与风险相应降低。

(二) 担保制的建立

资金互助社的担保制相比于农村信用社的担保制较为简单, 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民的抵押物缺乏等面临的信贷约束。担保制依旧是资金互助社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 尽管程序方面较为便捷, 但担保的力度和效用却高于农村信用社。这与上述的由于农村熟人社会引发的信息对称性以及农民由此产生的强烈自我约束性密切相关。内部信用评级的建立基础为农村熟人社会内部的高诚信度, 高度的信息对称性使得村民不会冒着降低自己诚信度或降低担保人诚信度的高风险而逾期还款。因此, 担保制在更大程度上加大了农民按期足额还款的自我约束力, 为资金互助社起到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效果。

(三) 限额制的建立

资金互助社发放的贷款对象为农民, 性质属于小额贷款。这就存在着一个量的问题, 即小额的额度具体为多少, 对于借款理由的不同, 例如生产性借款和非生产借款, 是否需要设定借款最高数额的差别?从各地资金互助社的实际运行来看, 贷款最高限额普遍存在, 尽管具体做法有所差别, 但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贷款最高限额以社员入股金的一定比例确定。二是资金互助社贷款的最高限额不因贷款用途的不同而区分。这使得资金互助能够真正达到效果, 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民的非生产性 (例如就学、治病、婚丧嫁娶等) 的用款需求。贷款限额制的建立不仅使更多的社员拥有获得贷款的机会, 并且极大地增加了资金互助社贷款的安全性。一方面, 贷款限额与股本数量密切相关, 增加了社员入股数量提高的积极性, 使得资金互助社的总股本数量增多, 降低了信贷风险。另一方面, 避免或降低了因单个社员的逾期还款造成资金互助社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 提高了其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因此, 贷款限额制非常有利于资金互助社的信贷风险管理。

(四) 文化的宣传

资金互助社以“互助”为宗旨, 因此其性质并不属于商业组织, 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是一种合作组织。资金互助社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其互助的文化, 使社员能够大大提高组织荣誉感以及集体感, 增强道德观念与诚信度, 以提高按期足额还款的自我约束力。因此, 社员加入资金互助社, 能够通过其开展的一系列生产、文化活动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社员与社员之间形成较强的凝聚力。绝大多数贷款的社员都意识到若不按期足额还款, 不仅自身的诚信度降低, 并影响了资金互助社的正常运行, 更为关键的是, 影响到其他社员借款的需求, 并由此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利性。因此, 资金互助社宣传自身文化的同时, 加强了社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逐渐理解了互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我约束力, 有利于资金互助社信贷风险的降低。

三、资金互助合作社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 各地资金互助社整体上运行状况良好, 信贷风险度较低, 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由此易引发信贷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贷风险管控力度较低

尽管资金互助社能够利用农村熟人社会进行自我监管, 但资金互助社必要的监管依旧需要进行。目前, 各地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办理程序尽管有较为详尽的章程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含有许多的人为因素。一些急于放贷的资金互助社往往人为地放宽了担保人的数量或资格, 这往往造成了逾期还款的出现。而资金互助社又无法寻找到相应的担保人, 引发了信贷风险。同时, 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后, 资金互助社要对一些重点对象 (例如贷款数量相对较大) 采取定期的监管行动, 以确保贷款能够按照实际用途执行。单一地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自我监管是不完全可靠的, 外部监管一方面能够使得资金互助社及时掌握借款人资金使用的实时情况, 当发现资金用途与借款理由不符时予以纠正或及时收回贷款, 以降低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借款人的自我约束力, 使其按照借款用途使用资金。需要注意的是, 应仅对重点借款人进行定期的监管, 同时注意平衡监管成本, 即信贷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发生成本的关系, 使得资金互助社能够在尽量低的运行成本下安全运作。安全运作的另一个前提是上述的规范的贷款办理程序。因此, 即使资金互助社由于农村硬件条件有限、自身资金有限等原因没有规范的办公场所或专业的技术人员, 但其依旧需要进行制度化管理, 降低人为因素, 尤其需要避免“人情款”的出现, 使资金互助社的贷款风险降低。

(二) 股本总额较少且贷款季节性强

目前各地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股本总额较小, 由此发放的贷款总数较小。受此限制, 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无法进一步发展, 因此无法更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借款需求, 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农民增收, 促进新农村建设。此外, 资金互助社的借款需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即在农忙时期贷款的需求量猛增, 贷款供不应求;而在农闲时期则因需求少而无法发放贷款, 这同样给资金互助社的业务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并无法惠及更多的社员。季节性借款需求同时造成了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流动不畅, 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流。该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农村社会、经济的背景、农业生产的特性以及农民的投资、消费习惯密不可分。不容忽视的是, 资金互助社只有在保证贷款需求度极高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高利率吸收存款, 否则容易引发更大的信贷风险, 给资金互助社造成损失。此外, 针对借款需求的季节性特征, 资金互助社可以通过按季节调整贷款利率的方式, 定向引导农民在非农忙时节贷款。

(三) 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资金互助社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存在着很大区别, 因此从原则上来说, 资金互助社与农村信用社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 其贷款对象主要为乡镇企业、有预期资金流的个人等, 贷款质量与盈利性比资金互助社高。但在实际情况下资金互助社依旧受到农村信用社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的硬件设备、各项运作较为规范, 而当资金互助社逐渐发展壮大后, 尽管其自身资金实力远不及农村信用社, 但依旧需要套用农村信用社的一系列规范、规程运作, 由此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并影响其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因此, 农村信用社对资金互助社, 尤其是逐渐发展并规范后的资金互助社的影响是存在的, 资金互助社相比于农村信用社处于弱势地位, 地方政府应对规范后的资金互助社以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补贴, 以更利于其健康发展。

(四) 信贷业务盲目扩大

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身的组织, 其健康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资金互助社亦是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其并非仅具有单一的信贷功能。在资金互助社成立的初期, 开展的业务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确保资金安全以及稳定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不容忽视的是, 目前一些地方的资金互助社在成立初期, 出于对高利润的信贷业务的追求以及蓬勃的事业激情而盲目扩展信贷业务, 例如提高贷款限额、简化贷款手续、扩展贷款范围等, 使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信贷风险大大提高。一些地方的资金互助社由此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甚至不得不解散。此外, 需要指出的是, 资金互助社的个别社员入会目的不纯, 或在并不熟知互助合作社的互助文化前提下加入组织, 由此盲目进行信贷申请。这就要求资金互助社在办理这些社员信贷业务时需要格外注意, 不仅帮助社员进一步了解信贷的有关章程, 更需要及时识别目的不纯的社员, 杜绝资金互助社被内部少数人控制, 严防合作社异化, 使组织能够免除或缓解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资金互助社在农村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在成立初期, 应以稳定运行为主, 切忌盲目扩大业务范围, 以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宛晨, 段泽宇.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5) .

[2]、王苇航.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8) .

[3]、康蓉英.关于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运作的研究[J].理论导刊, 2008 (12) .

[4]、李明贤.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8 (2) .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 企业 资金 管理

1. 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僵化,观念陈旧。我国实行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方面,相当一部分 业经过改制以后成为了股份制、私营、个人合伙等性质,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 一些介业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存在着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 管理思想落后,企业管理者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甚至将家庭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混为一谈,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 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1.2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1.3管理薄弱。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导致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企业的内部管理差,资金管理松弛,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和无效使用。资金严重紧缺和资金的无效占用并存是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产消耗过高、普通设备闲置,大量在职人员处于停业、待业的闲置状态,造成材料、以及劳动力的浪费,造成资金的浪费,还有许多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生产经营中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现有资金应该投向哪里。如何去投,效益如何,资金能否充分利用,资金使用中,占用在各种形态上的资金如何管理等问题上,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施和制度,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投资分散、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又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状况。

1.4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2. 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1加强资金协同的管理。资金是企业发展运行的“血液”,所以企业要保持良好的协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资金运用的协同效应。资金协同的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之间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各部门业务经营资金有统—、合理的规划;三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金要进行相互调剂、相互融通;五是企业内外部资金利用和投放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六是与企业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双赢局面。特别是与竞争者的协调,会起到单纯竞争起不到的作用。由于企业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因而,每一个要素的贡献大小都取决于其他要素的支持与配合的程度。现代协同理论认为,协同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有序,从而放大系统的功效。

2.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把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2.3注重信息反馈,加强资金事后控制。对资金除进行事前的预测、规划控制,以及使用中的事中控制之外,资金的事后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之后,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及时地反馈到决策部门,看资金的筹集与资金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规划是否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否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符合计划或预算,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销售预测来合理安排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可根据资金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證资金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要根据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来评定其工作业绩,并与其利益挂钩,真正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2.4深化改革,建立资金管理体系。要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及运作体系。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某些分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吃大锅饭的弊端。但目前,在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上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办法,是资金管理的当务之急。实行资金统一管理,是用好用活资金的重要保证。采取高度集中,统一调控的方法,实行统一开户。对重点项目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资金支出上实行一支笔到底的审批办法,严格结算纪律,严格收支计划,严格审批权限。这样,既减少了层次,又缩短了过程,不失为融通内部资金,提高效益的好方法。实行资金有偿负债管理。树立全负债式资金管理意识,借助利率杠杆,实行全额信贷。各单位占用的资金全部作为借款,所取得的收入作为减少借款,按日结算借款帐户余额,用借款积数计息,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浮动。这种方法,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结束语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4

各镇政府、各互助资金协会:

2009年,我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实施以来,共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8个,吸纳会员1747户,其中贫困户会员1054户,入会率49%,贫困户入会率59%;收交基准互助金68.575万元,协会资金总量达到426.575万元,其中省级配套226万元,市级配套96万元,县本级配套36万元;累计向协会会员借款1601人次555.144万元,借款占资金总额的130%,其中贫困户会员借款297.974万元,占借款总额的69.8%。用于扶持种植业借款172.684万元,养殖业借款352.51万元,商业及运输业借款3.4万元,其它行业借款26.55万元。收回借款占用费14.1347万元。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及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有效地解决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运作提高互助资金运行质量,根据省市部门的指导意见及我县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现就进一步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有些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日常管理不经常,管理混乱,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镇政府及各互助资金协会要高度重视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切实转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协会管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努力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进一步严格程序,规范运作。

当前,我县互助资金协会整体发展不够平衡,存在管理不规范、工作不深入等问题,部分互助资金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另有部分互助资金协会存在明显违规现象。对于这些协会停止运作和 需要重点整改的互助资金协会,相关镇要认真查找根源,解决有关问题,于4月20日前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县扶贫办。同时,协会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按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章程及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要严格按照麟游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章程,强化协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协会的章程及财务管理制度,协会管理人员带头并严格执行。县扶贫办将定期督查检查,严格按照协会管理章程和制度执行,县扶贫办将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情况纳入全年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开展培训,提高监管能力。

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管理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协会、项目村必须要有热情、能干、敬业的带头人,项目的实施才有切实保障。各镇政府及村协会要高度重视国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要将加大对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及工作管理能力。县、镇、村要结合实际,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的培训。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运行管理专业性强,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各镇和各村互助协会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一是指导部门和镇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互助资金的目标、宗旨、原则;互助组织的建立;互助资金运行管理;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内、外部监督与监测;项目管理培训等;二是互助资金协会管理成员的培训。培训互助资金协会的组织管理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熟练进行账务处理和监测,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等;三是互助协会会员的培训。培训互助协会章程、财务管理规则、协会规章制度和资金运行程序,对会员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等。

四、强化协会账务的监管力度。

由于有些协会领导不力,业务人员水平较低,加之对业务人员的检查、培训不经常,有些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记账不规范,账务混乱,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各镇财政所业务人员对协会账务要进行规范整理、加强审计和监督,财政所业务干部定期对协会业务人员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现任协会业务人员水平,按照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由协会理事长负责借款的审批过程,会计负责日常财务运行,出纳负责现金和信用社存款的保管,并且实行理事长、会计、出纳、协会公章分开管理的办法,相互监督,使扶贫互助资金健康运行,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问题,切实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对协会账务进行核对、张榜公示,让更多的会员直接参与协会的工作,提高会员入会的积极性。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5

杨劲松

[摘要]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资金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经济效益

一、资金预算管理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各方面、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通过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让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目标、增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的资金,如果企业没有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其资金循环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周转。资金的缺乏将会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会对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产生影响,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这样看来,企业资金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密切相关。企业通过实施资金预算的计划管理,可以完善对企业资金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参加资金预算的编制。企业可以把资金预算计划下达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让各个部门、员工参与资金的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也可以对资金的实施情况与资金预算计划作对比,其对比的结果作为奖励或处罚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资金能够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筹资管理、资金的投资管理、资金的灵活调动和资金的内部控制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对资金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的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将资金预算计划与实施情况作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差异企业要采取改善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

从编制形式上看,现阶段部分企业并没有单独编制企业资金预算计划。一些企业虽然编制了企业资金预算计划,但将资金预算计划和经营预算计划混合在一起,资金预算计划的具体内容也仅仅包括资金额度需求、周转次数、预计税前利润等几个项目,预算与理论脱节,缺乏科学性。从编制内容上看,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般运用历史的数据,没有运用企业未来的预测数据,没有对企业的未来经济活动作评估,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运用的指标缺乏客观性。企业的资金预算流于形式,部分企业的资金预算仅仅是将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没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这样企业编制的资金预算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目前,一些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在企业中没有得到运用,一些企业用的是比较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

2、资金预算缺乏全面性

企业资金预算的准确合理依赖于企业其他项目预算的科学合理的编制。例如只有企业的经营预算编制的比较合理,才能对企业原材料的需求、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做出合理估计,从而影响到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企业的其他部门参与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程度有限,也没有具备良好的预算编制能力,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预算缺乏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对企业的资金预算的编制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员工对企业预算的编制的认识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编制较好的资金预算。一些企业在编制企业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只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企业的销售人员参加,没有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有全面的了解,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缺乏合理性,这样企业在执行其资金预算时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只有企业在对其他方面的预算编制的较为合理时,企业的资金预算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3、资金预算管理缺乏执行力度

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没有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执行不合理的资金预算时会出现困难。为适应企业在执行其资金预算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求企业的资金预算具备一定的弹性,这也是资金预算与资金计划的一个重要区别,缺乏弹性的标准缺乏执行性。企业在执行资金预算时可能存在严肃性欠缺、计划外因素多等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资金预算的执行、调整以及控制。企业的财务部门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将相关资料交给企业的管理层,但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做出相关的处理。一些企业对资金预算编制、调整的权力没有进行划分与制衡,一些业务的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简单,超过资金预算或无资金预算的项目由于资金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资金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严重削弱。部分企业没有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设置激励和惩处制度,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没有认识到执行资金预算的重要性,使企业的资金预算形同虚设。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预算的编制

预算管理各个组成部分中,预算的编制无疑是整个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起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置多级的资金预算编制,每级的预算编制都由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下级的预算编制要向上级汇报。通过建立多级的资金预算编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促使预算目标更科学,有利于落实预算编制的责任。如果企业存在子公司、外派机构,企业可以要求其子公司和外派机构将经营状况、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的现状反馈到企业,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其资金的管理和预算的编制。企业应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于企业的资金可能会发生突然的变化,资金预算的编制也会随着变化,是一个动态的编制过程。企业可以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来编制企业的成本预算、利润预算、销售预算以及现金预算,通过这些预算的编制,可以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预算的编制需要进行修改和讨论。企业的各部门将初步完成的预算编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修改和批准后,部门可能会对预算编制进行再调整,这样形成一个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过程,才会与企业的现行状况更加相符。如企业可以在每年11月份上报下一的全年资金预算,每月26日上报下月资金预算,上一日上报明天的资金预算。企业还应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高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现金流量表,有利于企业掌握资金的现行状况,掌握资金的流向。

2、加强资金预算的考评和激励工作

资金预算的考评对资金预算管理尤为重要,没有资金预算的考评,企业的资金预算可能会流于形式,资金的预算管理将成为空谈。对于资金的预算,企业应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督。资金的预算考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执行预算情况的评价和考核。通过对资金的预算考核和评价,可以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应积极的落实资金预算计划,将资金预算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的向企业汇报,有利于企业了解其资金运行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资金预算的考核和评价是企业下一次的资金预算的基础,它为企业下一次资金预算的编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际经验。资金预算计划给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提供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明确要达到的目标,为评价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提供了考核标准。资金预算计划执行的好坏是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资金预算计划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将资金预算计划和资金实际运行情况作对比,肯定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成绩,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企业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可以对员工实行公平、公正的奖励或处罚,调动企业各个员工的积极性。例如企业的二级单位各部门的用款计划上报给二级单位财务部门,财务部上报给公司财务部,财务部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资金计划,汇总后,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平衡全公司的资金计划,报给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同意后上报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批复后具体执行。然后企业对二级单位按月考核,分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分别考核,计划准确率在90%-110%之间当月不扣奖,每超过计划的1%,当月扣考核单位3分.通过这样的考核制度,可以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行为准则

对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控制,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要以《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作为财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企业的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企业相关预算编制制度的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资金预算编制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打下基础。财务人员还应在平时注重收集、整理、分析企业的相关基础数据,这样可以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利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平时应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可以使其了解和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编制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进行对账,对于未达账项要了解其原因。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应掌握资金筹资、资金运用的相关知识,为资金的预算管理作贡献。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并敢于制止和揭露违规行为。企业应设置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工作作用。

4、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其借助网络技术,将财务公司结算柜台向外延伸到成员单位的电脑终端,变传统的财务公司柜面结算业务为电子结算业务,使得成员单位足不出户即可高效、安全、便捷的办理结算业务。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资金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使得银行与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资金管理业务流程规范统一,从而使结算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不论在哪里都可以通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TMS系统)了解各个企业的结算信息以及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包括资金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不变原则,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预算控制原则,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领导、集中运作、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

利用财、银的直联技术,将财务公司资金结算向外延伸到外部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无需开设异地账户便可为所有成员企业办理资金收付的相关业务。由于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异地结算没有任何的资金汇划费用,所有的异地支付业务都等同于本地业务。同时,成员企业也无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实体结算账户,就能够随时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对外资金收付,对提高资金业务处理的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将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在资金信息系统中建立外部银行分账户、财务公司账户与企业内部的多级的资金核算账户的对应关系,在实现集团整体层面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层面资金集中的实现,并能够将各项资金收付信息实时核算到企业所属单位的内部资金核算账户,实现了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资金收入,不仅能够进得来、分的清,还能够出得去、分的清。为集团各个层面明晰其资金管理责任,细化资金核算,强化内部管理,构建集团公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资金核算体系,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以流程的形式体现扁平化管理的思想,将权限在流程中体现,资金管理人员的岗位角色设置在业务流程中,结合内控办法,每个管理岗位的操作人员只能在事先设定的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并必须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的管理控制节点,体现集团总部及企业的管理监控要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操作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探讨了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的概念以及资金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接着分析现阶段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相关对策。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工作还不够完善,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以及企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法律监督能力和审计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将会越来越完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晓慧,《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会计之友,2008.31 [2]姜亮,《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经界,2009.1 [3]原晋英,《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财经论坛,2008.5 [4]何宏伟,《浅谈企业资金的预算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8.10 [5]汪雪松,《探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长三角,2009.3 [6]李晓春,《加强现代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探析》,财会研究,2009.10

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6

为了保证被拆迁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做好拆迁管理工作,房屋拆迁实行补偿安置专项资金存储制度,现就补偿安置资金的存储和支付的管理,依据拆迁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建设单位申报拆迁项目,补偿安置资金必须全额存储。

二、申报拆迁项目时,按建设单位出具的房屋产权登记中心提供的拆迁范围内所有产权房屋产籍注明的面积、结构的证明,并按房地产市场价格测算补偿安置资金的额度,由建设单位按补偿安置资金的100%存储到指定的建设银行,受件人根据建设单位持建设银行开具的存款证明,再办理拆迁的其它事宜。

三、对被拆迁人实行货币补偿的,由建设单位持货币补偿协议书及要求返还补偿安置资金的手续,到市拆迁办,由分管审批处长和主管主任签字审核,再由财务核准,当建设单位出具收据后,市拆迁办财务为其开具支付凭证,由建设单位到指定的建设银行领取。

四、对被拆迁人实行产权调换的,要根据回迁房屋建设的工程进度分期支付补偿安置资金,回迁工程进度基础完工支付20%,主体施工每完成1/3支付10%,工程封闭后支付20%,工程竣工后支付20%,产权调换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完毕后,再支付剩余补偿安置资金和全部利息。支付补偿安置资金前,建设单位向市拆迁办递交返还补偿安置资金的请示,由管理处处长派人检查回迁工程进度,经管理处长、主管主任审核签字,再由拆迁办财务核准,建设单位出具收据后,市拆迁办财务为其开具支付凭证,由建设单位到指定建设银行领取。建设单位在领取最后一笔补偿安置资金时,为使建设工程配套完善,要求建设单位提交由市开发办出具的《住宅功能质量准入证》,否则不予办理。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7

一、近几年我们对经建专项资金管理的方法

(一)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拨付建设资金

我们在确保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执行专人、专帐、专户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把资金拨付关口,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拨付建设资金。对未启动项目及时协调相关单位创造项目运行条件,督促其尽快付诸实施;对已启动工程项目预拨20—30%的工程启动资金,并按工程进展情况适时追拨资金;对实行财政审核报帐制的工程项目,在资金拨付至50%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完整的阶段性报帐资料,实施财政审核报帐后再行拨付;对竣工验收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前,预留一部分工程尾款,待财政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结论确定后再予以拨付,即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逐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财政审核制,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上报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取得相关资料,对工程预算和投资额严格审核把关,防止和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二是积极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土建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参与工程招投标。三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制、承包责任制等“六制”管理办法,保证了资金安全运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经建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施思想站位有偏差,如自己随意变更项目地点、增加投资规模等现象。

(2)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不充分,出现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的“三边工程”,导致拖延工期,不能按时交付使用。如我县的抗旱应急工程项目在实施中,绝大多数乡镇都如期建设完成,但个别乡镇却拖延实施2年,究其原因就是工程地址随意确定,地质资料不掌握。

(3)普遍存在着预算约束弱化、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项目单位高估冒算,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其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财政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评审,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决算审核时缺乏技术依据。

三、加强经建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建设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

(1)要做好正确的投资估算。本着合理控制投资项目的成本费用,节约资金的原则编报好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各申报项目单位在发改部门及财政各职能业务股室审核批复后,要填制专项资金项目登记卡。对于项目可行性和可信度差的项目,财政一概不予受理。只有工程前期准备充分,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好项目。

(2)各项目工程单位要及时搜集整理资料,包括批复文件、立项文件、年度计划,随时整理,随时归档,准备一个完备的项目工程档案。

(二)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1)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切实强化财政监督与管理工作职能,严格执行《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把加强资金管理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资金源头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阶段就将资金来源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留缺口。要防止项目概算不足,资金来源不落实,拖长项目建设工期,对财政投资项目,必须加大监督力度,督促落实配套资金,否则,对自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单位,缓拨或停拨财政资金,并限期筹措。

(3)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财政部对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提高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又制定了一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和法规,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债转贷地方政府管理办法》等。防止随意扩大工程规模、变相搞概算外工程。

(三)建立长效监督、检查、审核制度

(1)加强监督,跟踪检查。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全程监控,一是财政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招标、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掌握工程建设实底;二是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部门每拨付一笔资金都要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用途,并监督项目单位按规定用途支用;三是定期组织监察、财政、计划、审计等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规范资金支出行为。

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8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刊登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政设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为做好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补贴资金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农业部负责项目组织管理,财政部负责预算资金落实与监督管理。

第三条 补贴资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公开,指补贴政策、办法公开,补贴资金操作过程透明。通过公示、公布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充分了解补贴政策等信息。

公正,指资金分配、机具招标、补贴对象确定等全过程公正。在申请人多于当年能够享受补贴的人数时,按照事先公布的优先补贴条件,公正确定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在县或乡镇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农民直接受益,指保证补贴资金全部补贴到农民身上,做到资金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使补贴的农业机械切实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确保农民受益。

第二章 补贴的对象、标准和种类

第四条 补贴的对象是农民个人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

第五条 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标准:按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进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制定。

第六条 补贴的农业机械应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且经农机鉴定机构检测合格。主要补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作业机械:

(一)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

(二)农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整、种植、植保、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

(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后处理机械;

(四)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

年度重点补贴的机具种类,由各省(区、市)根据农业部的项目指南确定。

第三章 补贴资金的申报与下达

第七条 农业部根据中央财政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国家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重点及各地的需求状况,制定并下达补贴资金年度项目指南。项目指南内容包括:补贴机具种类、补贴区域、补贴资金额度及工作要求等。

第八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下达的项目指南和各市县申报情况,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报农业部。《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内容包括:实施区域、补贴机具种类和规格、补贴标准、补贴机具数量、补贴资金结算方式等。

第九条 农业部对各省(区、市)上报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进行审核、批复,并按照国库直接支付的要求,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批复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经农业部批复下达的《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报农业部审批。

第四章 补贴资金的发放程序

第十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批复,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年度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及供应厂商。

第十一条 省级和项目实施区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媒体及乡村张榜等形式,向农民公布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供应厂商和补贴数量、补贴金额、优先补贴条件等。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区内的农民购买补贴机具时,须通过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向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购机申请表。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优先补贴条件进行审查,确定购机者名单和数量,经张榜公示后,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合同,并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汇总结果,统一与中标企业签订供货意向协议。

第十四条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购机者向供货方购机,购机时农民应提交购机补贴合同,并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款交款提货,供货方出具购机发票。

第十五条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对购机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

供货方凭补贴合同和发票存根向省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结算申请。

上一篇:在全县内部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信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