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2025-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精选8篇)

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篇1

如何写教学叙事

叙事长期而又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

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像。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教育叙事术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教育叙事的优点: ●易于理解

●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

●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 ●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 ●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育叙事的局限性:

●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 ●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 ●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 ●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 ■教育叙事按写作文本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

2、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

3、陈述式 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5、点评式

所谓“点评式”文本,就是叙事研究报告中,请他人对其中某些环节或某些细节进行点评。这样做,可以引起读者对这些地方的注意,并且这些观点还可以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争鸣。点评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处,表达出点评者对这篇教育教学叙事的总评价。

6、质疑式

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篇2

数学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数学教学事件、教学行为的描述与分析, 表述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发觉或揭示数学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数学教育叙事研究的进行要求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学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 既要有对整个数学教学环节的关注, 还要有对某个教学细节的评价和反思,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教学冲突、自己的教学顿悟和思想火花等都是问题的可靠来源。在进行教育叙事时, 数学教师要经历“施教--发现问题--评议及反思--撰写教育叙事--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时, 不仅写出自己在教育事件中的处理办法, 还要写出理论依据, 尽量详细地描写自己在教育事件中的思想动态、应对策略等。

教育叙事怎么写 篇3

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教育个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教育叙事的优点:第一,易于理解;第二,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第三,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第四,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第五,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第六,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教育叙事的局限性: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简接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也许是当局者迷吧,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篇4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者佚名)

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 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作者佚名)

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案例——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教师如何写教育叙事 篇5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 南安市实验中学 陈金缺

作为初中生,如何写好叙事散文呢?

一、要扣紧主题选材组材。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叙事散文也不例外。“形”指的是材料、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神”指的是主题,“形散”说的是取材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比较自由,“神不散”说的是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有人通俗地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比喻为“用一根红线串起一串珍珠”,这就是说,叙事散文无论写人叙事如何形式自由灵活,无论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都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主题进行选材、组材,所选的材料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如冰心的散文《忆读书》侧重叙事,文中叙述了自己接触、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荡寇志》等许多往事的经历和收获,写作的材料众多且时间跨度长,阅读的收获众多且体验角度不同,但文章始终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主题展开。又如海伦·凯勒的散文《我的老师》侧重写人,文中叙述了安妮·莎利文老师教“我”识字、教“我”认识自然、教“我”理解“爱”等诸多平凡琐事,从几个不同角度选材,但文章始终以时间为序,围绕老师给自己的教育和帮助、对自己的影响这个主题选材、组材。同学们刚学习写作叙事散文,构思或拟提纲时,就要先围绕主题选好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结构严谨而自然,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叙事散文为了表现主题或抒发情感的需要,在行文上往往体现为有一条鲜明的叙事线索,或抒情线索,或两者兼有。线索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人物,或事物,或时间,或地点,或行踪,或情感,或特征等,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合欢树》以时间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经历为线索,这些线索与文章表现的主题关系紧密,是作文的行文思路。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这一点也是值得模仿学习的,扣紧线索写人叙事,围绕主题把精选的似乎不相干的典型材料勾连起来,思路清晰有助于鲜明地表现主题。

二、要详细描写典型事件。

散文表达作者情感理趣的载体是典型材料,包括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等。叙事散文主要由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一件事的几个方面或几件典型的事例组合而成,侧重写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思想情感,侧重叙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揭示事件蕴含的情、理、趣。散文中的典型材料指的是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事物本身特点的、能给人教育或启迪的材料,如生动的场面、恰当的环境、形象的话语、传神的动作、逼真的表情、细腻的心理等,其中的细节描写最能生动地展示人物形象特点,起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要学会恰当处理材料的详略,能突出主题的材料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为行文衔接的需要,只需几笔带过,要略写。详写指的是对能突出主题的具体的典型事件或典型细节进行描写,精雕细刻,使文章富有特写感、画面感,使人物和事件深刻感人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如果写几件典型的事例,要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也要突出细节描写,使文章有层次感、立体感。如朱德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全文紧扣“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重点详写了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善良俭朴”、“身传言教”、支持“我”外出求学、支持“我”参加革命等典型事件和细节,突出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全文紧扣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重点详写了父子回家奔丧、变卖办完丧事、南京车站离别、回忆父亲往事等生活琐事,作者用父亲“穿道买橘”这个细节具体

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在特定背景下刻骨铭心的特殊感受,把感情推向高潮,引发读者的共鸣。又如乔安娜·斯特朗等的散文《苏珊·安东尼》,作者精选“投票斗争”和“法庭辩护”两个典型事件进行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苏珊·安东尼坚持信念、坚毅自信、从容镇定、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的崇高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且感人至深。同学们学习写作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时,要恰当处理详略,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主题。

三、要重视首尾呼应布局。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严密、主题突出的一个标志。精美的散文尤其要讲究开头和结尾的布局设计,开头一般起引领下文、点化主题的作用,结尾一般起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开头、结尾还要讲究语言的修饰,利用引用名言名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方法,力求句式整齐、错落有致,增强语言的审美力、感染力,使人耳目一新、提高阅读兴趣。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开篇点题,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一句则寄托无限思念,照应开头,耐人寻味。好的开头、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这值得同学们效法。

[学生范文]

爱还在我身旁

南安市实验中学 初二年五班 郑伊欣

走过记忆的夹缝,恍然间身至浓秋,看见早上和曦的阳光倾泻,凝在宽大的枇杷叶上,像露珠调皮地滚了滚。风起,无数的小花从叶的指缝间漏下,飘飞,旋转,汇集成你的模样。

你从来都重男轻女,却独独在爱我这件事上,真的很用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你我都回到记忆中的模样。我还扎着小辫,踮起脚也够不到你的肩。你对着我笑,释放的温度和太阳一样令人想接近,温润依旧的眸子里,映出了小小的我。你那早已生出一层层老茧的手拉着我,我们沿着街走,一起去散步……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你?”你花钱很拮据,连一块钱都精打细算,却拿出老本半点不含糊地为我买最好的钢琴,找最好的老师,告诉我“谁说女子不如男”。你会在我考好翘起小尾巴时严厉地说:“骄兵必败”;会在我失意沮丧时拍拍我的肩,“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最真最好的自己,就够了”;会在我迷茫无助时摸摸我的头:“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会在……

想起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那段文字: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钱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后……小时候的我也总想着长大后要为你做很多很多的事,但正如书中所说“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等我要一点一点地回报你对我的所有爱时,你却只留下了对我的爱,永远地走了。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以为终至天明,但原来是梦。梦停在最美好的瞬间。四处的风在涌动,花亦翻飞,幻化出无数你的模样:你一脸认真,鼻尖上架着老花镜,一字一句为我改作文;你一脸专注,变着花样地煮我爱吃的菜;你身体尚健壮,牵着我去晨练并嘱咐我要乖要好好学习……花朵聚集,又被风吹乱,最后送至天边,像无数闪耀的星星,凑成你最温暖的模样。爷爷,我想你了,你能听见我的话吗?现在的我,足够成为你的骄傲了吗?你,会不会像我想你一样,深深地,深深地想着我?我微笑,却不免湿了眼眶。爷爷你放心,我会谨记着你的教诲,带着你所有的爱,全力以赴地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件事,继续坚定地一直走下去,一直到足以让你满意,足以成为你的骄傲!

多想瀑布逆流而上,多想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多想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多想你能感受到我对你的爱,多想时光倒流,你还在我身旁……

爷爷,你的爱会伴着我,一直一直地在我身旁,直到到达我心中的那个地方!

陈金缺点评:

教师教育叙事 篇6

一、教学工作,锐意进取

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经过进修学习,已经具备比较系统坚实的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把所学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贯坚持面向全体、夯实基础、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遵循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施行情感教育、兴趣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成绩突出,2012年中考数学平均成绩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名中居第三名。能身体力行出公开课,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优的教学模式,深受上级领导和教师们的好评。

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及时掌握数学学科的发展状况。能够在教育教学中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很多数学教学课件,把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获得了很多教学荣誉。

2009年10月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所出的《二次根式》一课,表现突出被评为优质课;2011年6月在绥化市组织的中小学优秀教研成果评比中,设计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被评为数学学科教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6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被绥化市教育学院评为一等优质课。

二、科任工作,播撒爱心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秉着爱生如子的原则,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把爱心奉献给他们,让“爱”成为教育的“武器”。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亲切的称呼我为“爱心老师”。孩子们对我的感情却异常深厚,我知道是我的爱让他们感动了,也是爱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科研工作,潜心钻研

任教以来,我工作到实处,为了更快的找到适合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模式,我积极与同行探讨,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老教师共同磋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在新课改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1年5月参加的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经望奎县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在课余时间,我也把教学、科研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成论文,与大家分享。2011年6月撰写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一文被绥化市教育学院评为一等科研成果;2012年6月《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文在绥化市中小学优秀科研成果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二等科研成果。2012年12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一文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师范(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分中心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四、注重提高,强化素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自学、武装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数学通报》、《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使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2009年10月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新一轮中学教师数学学科岗位培训。2011年12月参加“国培计划(2011)”——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成绩合格;2013年7月通过全省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五、热心帮带,共同提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数学教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课余时间积极帮带青年教师。2009年10月到2011年6月,帮带青年教师石磊,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帮带青年教师高啸天,使他们成为学校数学教学的骨干,在2013年学校组织的“构建高效课堂分科研讨展示大赛”中,获数学组优秀奖。

六、授奖情况

11年的教育教学工作,11年的风雨兼程,洒下汗水、播种希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 2010年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201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教师如何写好板书 篇7

我当教师”活动。教师提前一周时间将装配图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整理出教案交给老师批改,上课时,随机抽学生上讲台讲课。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培养学生读图和手工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既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绘图能力。读图主要是能够看懂机械图样所标注的内容,明白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而绘图尽管对职业中学学生要求不高,而且目前有计算机辅助绘图,但手工绘图作为学生一种基本能力训练还是必不可少。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和手工绘图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总体把握,巧作安排。一是提前多准备一些现成图样。可以是教学挂图,也可以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反复研读典型机械图样,事先设置好有关问题,让学生读图后回答,教师再进行点评。经过多次练习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二是精心挑选部分图形和零件实物,让学生进行抄图练习和实物测绘画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讲解中注意边讲边画,做好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教师应明确练习内容,提出目标,并不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手工绘画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尤其重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看图有益,而且对学生绘图也非常重要。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相似内容来提高其观察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各视图所反映的方位关系,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图样,还可以通过一些补视图、补漏线、纠错、看图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从制图投影基本理论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的概念和模型,然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逐步养成由物思图、由图想物的良好习惯,不断联系实际,明确图和物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经过反复练习可不断拓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主宰的社会,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人际沟通,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

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是否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中职校,必须加强在校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既是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

板书是指教师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又称微型教案,它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板书还应体现学法指导,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好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容,同时也应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如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把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课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共同完成作业。如布置某小组设计一台虎钳任务,台虎钳由若干个零件组成,小组负责人进行总体分工,每人完成相关零件设计工作,最后组合成一台完整的虎钳。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零件有关尺寸是关联的,小组内成员需要互相讨论、互相沟通、互相协调,才能共同确定。通过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团结友爱、互相依赖,最终可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育是人类的永恒的主题,它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善,也在于求美。而最求美的教育意境则是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缘的。”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欣赏和审美的能力。

机械制图以图样为核心,本身就与美存在着重要联系,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机械制图课程就会变得不再枯燥和抽象。欣赏和审美能力是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基本能力。职校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正确辨别美与丑,学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东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和审美能力。如在开始讲授图线时要求图线不仅画正确,而且要“黑”、“圆润”、“明亮”,线条有质感。字体和数字要合乎规范,具有美感。在讲授画物体的正等测图时,可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常见的美学规律,如立体美、整体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等,使学生大脑中想象出该正等测图的图形,进而可让学生去发现美,而后愉快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后面的零件图样教学中,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所有画好的图样不仅是一张图纸,同时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逐步增强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琴.谈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职教通讯,

[2]吴勤保,张户芳.在制图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51.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写板书时的字形、笔顺、习惯动作与语言等,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影响深远。书写好板书是门艺术。

要写好板书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练习基本功

好板书,不是一两天能练好的,平时要多临摹字帖,常用的有楷书、隶书、行书。多练钢笔字,从正楷字开始,书写要认真,注意笔画和字的间架结构。拿粉笔时主要用前三个手指,笔头稍偏上方,粉笔与黑板保持大约45度角;捏笔要松紧适度,太紧,字迹生硬,粉笔易折;太松,笔轻字嫩,不容易看清。粉笔垂直,笔头刮黑板,发出刺耳的声音,或者难于控制,跳成虚线。笔身过斜,则笔画粗浮,字迹不均。板书着笔,贵在轻重适度。偏重,字成鸡肋,笔折粉落;偏轻,字如缕烟,模糊莫辨。也不能起笔用力,收笔随便带过,则头重脚轻,畸形不稳;起笔过软,收笔猛然有力,则气急功亏,笔败字残。用粉笔写板书,运笔要均匀。

二、书写姿势

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有的教师只顾板书,面朝黑板背对学生,既挡住了学生视线,影响了传授知识,又与学生没有目光、思想、心灵交流。我认为应以这样的姿势板书:师左侧朝学生,右侧面朝黑板,教师的目光既能看到黑板,又能随时观察到学生表情,避免挡住学生观看的视线。

三、字体的大小

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板面效果。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

四、板书行列

板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

1. 行列不直的原因。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2. 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

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初期练习,可在书写完毕后,走到最后一排观察整体布局,哪里歪了,下次多注意一下,慢慢就规整了。

五、板位设计

板位就像装修房子一样,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不能胡乱地堆放在黑板上。优秀的板书应当字迹美观、图文并茂、重点﹙醒目﹚突出、疏密有致,布局均衡,不仅给学生树立摹仿的榜样,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否则,随心所欲,不严于律己,将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

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

板书布局是指如何利用板面问题,常见的板书布局有:(1)中心板:以黑板中心为主板,两侧留有少许板面,以供辅助板书用;(2)两分板:板面一分为二,左侧为主板,右侧供辅助板书用;(3)三分板:以黑板左侧为主体,中间部分为副板,右侧则为机动;(4)四分或五分板。

2.板书的形式要多样。

相应内容多样化。(1)提纲式: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板书的字、词、句、章节、段落内容的概括,有代表性,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且必须正确,按教学顺序依次书写;(2)表解式:把所授内容,按归属关系,用大、中、小括号相应囊括,使其层层展开;(3)图示式:采用边讲边书的形式,内联外延,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掌握;(4)表格式:把应比较的项目列于一侧,比较内容由学生填答。如复习课则可用此类,较系统、有联系。通常位于左侧上边,字写得比较庄重、醒目。推演区因内容较多,又要随写随擦,所以应单辟一区,以左右之中为宜。绘图区不一定太死,可根据图的多少和难易而定。备写区是处理临时情况用的,通常靠右,以免干扰其它区。

3. 主次分明。

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应准确地把板书内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明确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录。需要分层次时,应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六、板书设计的要求

1. 要有鲜明的目的性。

一是每节课的板书在设计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是为了板书而板书,在设计板书时,重点突出哪些问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心中有数;二是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都要认真考虑,并要在板书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2.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板书的设计一是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如语文课的论说文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就要尽量体现其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而文学作品的教学,在板书设计时则要尽量体现出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数学课中的几何内容的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就要考虑图形的安排;而代数内容的教学,在设计板书时则要考虑算式的排列。二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对象,板书设计也不能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多带一些形象性的特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突出逻辑性的特点等。

3. 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必须简明、醒目、凝练、集中,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求对教材内容要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字用词一定要仔细斟酌,要尽量精练,哪怕是一个字,也尽量不要多写,这样既能清晰醒目,又节省了书写的时间。

4. 要有清晰的条理性。

板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因此板书一定要做到眉目清楚,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次序井然,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对教材内容一目了然。

5. 要有周密的计划性。

在设计板书时,一是要考虑对板书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具有条理,如何形成整体等等;二是要对黑板的板面加以计划,如课题的位置、基本板书的位置、辅助板书的位置如何安排等等;三是对整个板书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时间和步骤也要进行计划,以便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6. 要有适当的灵活性。

一是说每节课的板书虽然都要精心设计,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有些概括性的词语或提法,可尽量采用学生自己使用的词语或提法,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也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学生往往对写得一手漂亮板书的老师比较有好感。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练习,相信你的板书会越写越好。

摘要:记得初当教师的时候,也很怕写板书,虽然在课下经过精心设计,写出来的板书还是横不直,竖不齐,面对学生总有些尴尬。经过多年经验,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板书,业务水平,方法

参考文献

[1]葛香兰.如何发挥板书的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篇8

关键词:教育叙事;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79-02

自17世纪起,教育研究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寻求最普遍的、一般的教育规律,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描述教育现象发生的因果关系,形成一套标准的教育科学技术与操作体系。不可否认,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这种片面追求科学化的研究范式由于缺乏对教育研究中人的物化及人文关怀,教育理论失去了对教育实践中的吸引力,使得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陷入了困境。为了探求一条能够合理地通过剖析教育现象,揭示教育事件背后的本质,“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随之,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研究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20世纪 90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介绍及倡导下,叙事研究进入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范畴,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生根发芽。如今,叙事研究在中国教育界愈演愈烈,“叙事在国内学界己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一、教育叙事研究内涵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研究者着眼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一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下的教学情境的叙写,将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呈现给读者,促使广大读者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中获得教学经验的改善,改变其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诉求在于,它不只是关注教育中的‘理’和‘逻辑’,而且关注教育中的 ‘事’和‘情节’。”通过叙述这些能引起教师及学生觉醒的故事情节,吸纳更多的参与者进行教育工作反思,促进教育实践的变革。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有别于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并不是无生命的物质世界,而是具有生命意义的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世界是体验的世界、意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因而,教育学应有自己的研究逻辑,目的在于以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独特个体的精神世界。”教育叙事研究强调通过真实地描述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面向事实本身”,循着教育发展的路径,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应有如下特征:

(一)文本的非虚构性。

教育叙事研究,表面上看是研究者讲故事的过程。然而,这里的“故事”并非是虚构的,它不同于文学上的故事,而是叙述者的亲身体验或研究者到“现场”直接采集的材料,将教育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事件呈现给广大读者,不可凭想象甚至胡编乱造出来的纪实性事件。非虚构性不仅显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也昭示着教育叙事研究是叙事者通过真实地描述教师或学生教育生活的状况,使其身临其境,重新唤起原初经验,并促进自身在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教学经验的改善。叙事者在撰写“故事”时,其心声常常是自然流露的。同时,还应认识到,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非虚构性”并不是纯科学意义上的绝对真实,只是相对于文学虚构而言。因为,教育生活是社会生活,更确切地说是人的精神生活,而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叙述教育生活的文本将会打上个人理解和重构的标志,这不仅无可避免,也恰恰体现了叙事研究的共性。

(二)教育伦理性。

教育叙事研究并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规定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做,而是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什么是教育及应该如何教育的过程。教育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借助故事的手段叙写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及教育生活,强调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而且关注人们教育经验的存在意义,这就要求故事本身必须包含某一需要关注和探究的问题。由于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叙事研究的伦理教育性要求叙事者和研究者应当具有厚重的价值观色彩,具备价值判断的能力,能从教育生活“故事”中发掘对教师及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彰显“课程”的“教育性”。

(三)强调意义的彰显性。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事业,是智慧与智慧的对话。因而教育的叙事研究应发掘故事背后隐含的意义,引导教师、学生辨别乃至发现原本未曾看到的事物或不够清楚的事情,重回教学现场,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明晰地反观自身,用以启迪和照亮未来的生活道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这种深层次发掘,使过去被忽视了的表面上看似琐碎实则蕴涵重大意义的东西重新为人们所认识,也使那习以为常、平淡无奇的学校生活重新焕发全新的活力和丰富的意味。

(四)实践性。

“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活动,所谓影响人就是要改变人 的身体、心理、精神和道德的面貌,换句话说,教育活动是实践 的,是“行重于言”的,教育研究对教育现实必然有着强烈的干预性。”教育叙事研究本身不仅仅是追求叙事本身的生动、文字的美感,其真正的使命还在于帮助教师、学生或研究者自己有所发展、有所提升。叙事研究的任务不只是讲故事和写故事,更在于通过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教师和学生觉醒和变迁的故事,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其最终指向教学实践本身。

三、教育叙事研究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叙事是教师将外来知识与个人经验性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育意识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理性认识自我。教育叙事,教师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重构经验,而且有助于形成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一)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理性认识自我。

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与同事进行专业经验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性的互动能让教师聆听业界人士的专业声音与观点,感知自己的心声,激励教师更高的专业意识,反思教学经验,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教育叙事研究重视教师的声音及观点的自由表达,促进教师认识自我,特别是认识自我的生活阅历、思维风格、文化底蕴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发展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反思 自身的教学实践效果,从而建立起自信心与教学效能感。“教师进行叙事研究,不是为了认识他人或他物,而是为了进一步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故事解释着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将向何处去。”

(二)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经验。

一名教师从新手型教师向成熟型教师,再到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需要教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其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一种实践性技能,离不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重构。杜威曾指出,“人类的思想始于经验,结束于经验”。可见,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教师形成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而且还不断地促进教师创造实践知识。因为教师的教学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与监控才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因此,教师的经验是其在专业 实践过程中持续积累的一切经验的集合。正因为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中包含着来着教学实践的经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必须在教学现场中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说故事的方法,不断地反思、体悟自身的教学案例,提炼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学经验。

(三)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师一般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与教条,忽视了自身经验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教师由一个教学实践者退化到教学执行者,教师只是以执行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师本身具有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都被隐藏起来了。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论后,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改革的热潮,教师迅速从执行者身份向研究者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接受教育理论的“容器”,或仅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操盘手”,他们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贡献。目前,伴随着学术界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很多中小学教师或主动或被动地介入了教科研,纷纷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申请各级科研课题,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让教师都去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引导教师把课堂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关注课堂实践、寻找问题并进行反思。而叙事研究在其本质上就是教师关注并反思教育实践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2]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8(1):10-16.

[3]程方生.质的研究方法与教师的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4]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99 -201.

[5]王丹.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J].教育研究.2006.10.

[6]陈振中.论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理论经纬.2005.9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下一篇:收获笑容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