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的教学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的教学(通用14篇)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1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在这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并没有出现过轰轰烈烈的事迹,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我能看见许多大人们身上所没有的品质,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就感到欣慰和满足。

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记得那天刚上课----讲解试卷,一向学习成绩不错的马同军同学这次考得很差,我就批评了他几句,所以当着老师的面他就把试卷撕了,并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教学。当时我很是生气,但转念想了一下,不能耽误上课,下课后为此我找了他,“平时老师都尊重每一位学生,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既然老师都尊重你,你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尊重老师呢?也许有时候老师的口气是重了,感觉有些伤害你,老师可以向你道歉,那你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尊重老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诚心的道歉吗?”马同军默默无语,神色虽如以前,但能感觉到他也在思考。“这次生物没有考好,应该考虑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必须要去努力的,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啊,就你平时的学习应该考得更好一些。回去想想,我是真心的想让你的潜能发挥出来,变成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就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逐渐的,他有所转变,班级的纪律好了许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的交流,细水长流,心灵的交流贵在诚心,用我的真心放在学生上,才能让我更了解学生更走近学生,他只是我桃李中的一个,曾为其付出了许多的日夜,他也带给了我宝贵的教育经验。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美丽,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不过自己懂得生物教学方面的知识还不算太多,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个教师。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老师不仅要关爱幼儿的成长, 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 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的兴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启发与诱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使他们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恰当的成语故事教育, 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为他们日后接受学校教育、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在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 成语属于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有三字的, 也有四字的, 四字成语比较多一些,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形象鲜明、生动简洁, 其中, 蕴含着一个个小故事和典故。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孩子们由于年龄的成长, 对于成语典故也都颇有兴趣, 当看到一些动画片里的成语故事, 或者听到大人们在谈话的过程中提到一些成语, 孩子们就会不自觉的模仿, 看到孩子们有学习成语的欲望和兴趣, 我们决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为幼儿们开设成语故事教学, 让幼儿在听成语故事的过程中, 更多的了解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以便于增长知识, 提高各项能力。

一、让幼儿在学习成语中感受快乐

1. 选择成语要注重实用性以及趣味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因此, 在针对幼儿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中,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寻找那些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的成语, 这样, 既方便幼儿的记忆, 也便于幼儿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季节性的成语, 如四季如春、秋色宜人、骄阳似火、春暖花开、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等等, 此外,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描述心情方面的成语, 如开怀大笑、喜上眉梢、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迫不及待、心急火燎等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智慧启迪以及品德教育方面的成语, 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在成语教学过程中, 老师先为幼儿讲述成语故事, 让幼儿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增进对成语的理解, 然后, 老师再请幼儿们回答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让幼儿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同时, 幼儿也可以用一两句话, 阐述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或解释成语意思, 最后, 再将这句成语进行实际应用, 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语故事讲解过程中, 我们最好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使用频繁、实用性强、趣味性强, 孩子们容易理解, 或者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并且容易掌握的成语。

2. 有计划、有意识的学习成语

有计划、有意识的学习成语故事, 可以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环境的不同, 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成语故事, 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更深刻的体会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有助于幼儿通过学习新的成语, 提高对环境以及事物的表达能力, 幼儿们在看、听、学以及实际感受中, 理解成语故事中的意义, 同时, 我们也可以让幼儿们将一些成语, 画成美丽的图画, 通过画成语故事, 促进他们成语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在绘画的过程中, 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促进孩子们想象力的提升。另外, 在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中, 还要帮助孩子们有意识的记忆成语。大班幼儿在阅读和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 普遍兴趣很高, 因此, 我们不但要引导幼儿理解成语故事, 应用成语故事, 还要帮助幼儿在阅读中记忆, 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不断强化成语知识, 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如进餐前、起床后, 给幼儿们一些提示, 通过画面、动作或者语言, 让幼儿们温习一下今天学习的成语, 帮助幼儿记忆成语。

二、灵活运用成语, 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1. 串联数字成语, 增强成语记忆

给孩子们讲成语故事, 目的是让孩子们将成语运用于生活之中, 通过孩子们更好的运用成语, 感受成语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为了让幼儿更快的记住成语, 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提高日常生活中幼儿们对成语的使用能力, 我们巧妙的运用数字来提高孩子们对成语的记忆。如我们让孩子们按一到十的顺序各说出一句成语, 这样, 更便于孩子们对于数字成语的记忆。如“一”的成语:一帆风顺、一心一意、一往情深、一望无际, “二”的成语:三心二意, 二龙戏珠;三的成语:三心二意, 三山五岳;四的成语:四季如春, 四面埋伏;五的成语:五谷丰登, 五福临门;六的成语:三头六臂, 五颜六色;七的成语:七上八下, 乱七八糟, 七老八十;八的成语: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九的成语: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十的成语:十全十美、十万火急, 一目十行等等。在春节的时候, 我们将一到十的成语串联起来, 教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将吉祥数字成语作为吉祥话在走亲访友的时候说出来, 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 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热情, 还普遍受到了家长们的夸赞。

2. 通过十二生肖, 增强对动物成语的记忆

在针对幼儿的成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小动物, 编排成十二生肖动物成语, 这样, 不但有利于孩子们记住十二生肖, 了解十二生肖的的相关知识, 还有利于孩子们记住相关的成语故事, 增添学习兴趣。如关于鼠的成语: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关于牛的成语:牛郎织女, 对牛弹琴, 牛毛细雨;关于虎的成语:生龙活虎, 虎头蛇尾, 骑虎难下;关于兔的成语, 狡兔三窟, 守株待兔等等, 还有龙腾虎跃、画蛇添足、龙马精神、亡羊补牢、猴年马月、闻鸡起舞、人模狗样、金猪报喜。我们把十二生肖的成语连接起来, 让一些孩子们秀一下, 进行成语故事表演, 为孩子们增添了不少自信和欢欣。

通过每周一次的成语故事的学习, 孩子们开始有探究的欲望, 他们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还掌握了大量的成语, 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成语, 孩子们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思维、记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了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妍竹, 李培玉.优化语言教育环境, 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年05期.

我的教学故事 篇3

在我刚到学校报到时,村校长就一五一十地向我介绍了这个班的情况:“二十三个孩子,二十个孩子的爸妈在外务工,他们由爷爷奶奶带着,不但生活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十五人及格,语文十人及格。语文连日记都写不好,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一句话的日记很普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年轻气盛的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我雄心勃勃,准备要在这里大显身手,让这个班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困难比我想象的要多,改变比我预期的要难。但我坚信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我问孩子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他们洪亮地回答:“那么从今天起,把你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等爸爸妈妈回来看,好不好?”“好!”“当然了,你们也可以把老师当做妈妈,把日记写给我,好不好?”“好!”虽然回答得很整齐,但很多孩子还是犯难了,因为他们不会写作文,好多字也不会写,我鼓励他们:“没关系,开始的时候,写一两句就可以,不会写可以用拼音。”

那些稚嫩的日记里,留下了我和孩子们的足迹,渐渐地我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许多感人的事情:

“因为舍不得家里的动画片,今天上学我又迟到了。”——我写给他的是:是不是很后悔呢?上学前不要看电视啦!我叫爷爷奶奶监督你哟!

“因为在家里煮猪食,同学们都笑我是大花脸。老师今天还给我洗了脸。”——我写给她的是:乖孩子,你辛苦了,没有人笑你!

“今天放学回家,我又看见了一条蛇。”——我写的是:嗯,不错,这个“又”字用得好,你天天都看见蛇,好危险!路上注意安全。不过,你可以再想一想,你看见这条蛇的具体位置是哪儿,这条蛇多长、多粗,什么颜色,后来它又去了哪里?

“前几天放学后,老师给了我一本《西顿动物故事精选》,真是太好看了,这几晚我都没有看电视,一直看到很晚才看完。我想好了,期中考试我再次进入前三甲的话,不要玩具,我要爸爸给我买书。”——我写的是:爱看书的孩子一定有出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日记本越来越厚,他们的习惯越来越好;最开始许多孩子日记里拼音比汉字还多,渐渐的,拼音消失了;最开始我给他们的留言比他们自己写得还长,渐渐地他们日记里的话越来越多;最开始孩子们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渐渐地,他们居然能够笔下生花了。

这,就是那些年我在一个山村学校的作文教学故事。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4

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也指有寨子的山村,如今引申为不正规的,盗版的意思,一般用于某些品牌东西的假冒货。我,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似乎“山寨”和我扯不上什么关系。可世事弄人,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却又猝不及防。事情还得从这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开始说起。

“初一13-18班的历史课由龙子宇老师担任„„” 顿时,原本安静的会场由一片愕然声打破了,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在我还以为是同事和我开玩笑的时候,校长又重复了一遍:“初一13-18班的历史课由龙子宇老师担任„„”在那片杂乱声中,这个声音显得异常的刺耳。教历史?美术老师教历史?这不是开玩笑吧!会后,校长和我解释了这个工作安排,因为原来的历史老师请产假,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学校觉得我还能吃苦,就让我试试,希望我能理解。说实在的,美术专业毕业的我,一直教“副科”美术,如今让我教“主科”历史,我能胜任吗?教不好岂不是误人子弟?虽说我已从教十余年,但毕竟历史不是我的本专业,加上历史学科有考试压力,仅凭自己平时的那丁点儿历史皮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于是,便开始了我这个“山寨”历史老师的边学边教的教学探索之路。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这个学科,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这个科目。学生有了兴趣,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起始课,诱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是主科中的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必须上好起始课,纠正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提高历史学科地位。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将我的课程全部调至周四、周五,我先“流窜”到同级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班级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同行是如何开展历史教学的,看他们是如何和学生分析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我就如同学生般,坐落在教室的角落,做记录、做笔记,生怕漏了哪个细节。听完课后,我再回忆同行上课时的情景,再结合自己的思考,精心准备第一节课。从听课、研读大纲、备课、做练习、查阅资料,整整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第一课的教案备好了。这个时候,我又回忆起我高中时受大家所喜爱的、有“故事大王”之称的历史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总能以不同的历史故事来吸引我们。是的,一般人的理解,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不然。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关键看老师如何把握。历史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 2 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一、二、三,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让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感兴趣,对历史人物、事件有自己粗浅的看法。我为何不根据这一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接着,我又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幽默段子。记得上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我穿插了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此外,我还经常在学生面前“露两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地图或一些文物器具时,我总能信手涂来,搏得同学们的一阵喝彩声,都说历史老师画的真好,每次我总暗暗发笑,他们那里知道,我这个历史老师的身份是“山寨”的,美术才是我的“正版”啊!为了掩饰“山寨”的真实身份,虽说我下了不少苦功夫,毕竟是“山寨”,好几次我也差点露馅了。有一次,我在课堂中讲解“文景之治”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汉文帝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这下可把我给难住了,这个可是教材里没有讲到的,我不能随便把学生给敷衍过去,但这个知识点我还真的不知道,还好我急中生智,于是大声对学生说:“这个同学提问的非常好,他不但重视课本中的知识,还关注课外的知识,我希望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关于他刚才提出的问题——汉文帝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此外,汉文帝当 3 政时推行了哪些政策,我想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回去,作为我们的课后作业,大家下一节课告诉老师。”课后,我赶紧查阅了相关资料,感谢学生又给我上了一课。当然,关于我这个“山寨”历史老师的辛酸苦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

我的教学故事 篇5

这是一节难忘的课,我们全体师生一同陶醉在幸福欢乐的氛围之中。

“叮铃铃……”——随着上课的铃声我走进了教室,环视一下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我神秘地一笑:“今天我也来给大家变一变魔术!”说着,我便出示一张“白纸”,又用水彩墨水调好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装饰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惊呼!

我趁势借机提问学生原因。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最后得出答案:是因为我事先用白色的油画棒在白色的卡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有颜色的彩色墨水涂在事先画好的白色卡纸上,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从而导入本课——“蜡染”。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个个都很想成为“小小的魔术家”,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回家去能给家人“炫耀”一番。

可是我并没有急于向学生演示制作的过程,而是先进一步来引导学生:“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过了片刻,司宪同学的小手开始怯生生的举了起来:“因为先用蜡笔画好了,涂彩色墨水的时候水就吸不进去了。”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你真的好棒!”。

我又顺势向学生介绍了蜡不溶于水的道理,然后通过视频播放了一些有关蜡染的资料,与学生共同欣赏,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在学生设计前通过视频又演示了作画步骤,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我的教学故事 篇6

我们常说语文来源于生活,可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呢?其实语文的乐趣就在于生活的乐趣,关键在于你会发现。

记得开学的第一堂课,也是我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有人说我要树立威信,第一节就很重要,最好是严肃一点,可是我却笑着去的,因为我不想与他们拉开距离,首先我与大家打招呼,其次是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特别是自我爱好与兴趣,因为我觉得作为老师就应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吸引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上好课。

记得上《稻草人》这一课时,这个时节正好是水稻快要成熟的时节,我就联想到农民伯伯们有一个好朋友,好帮手,让我们的庄稼有一个好的丰收,基于农村的孩子,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平常的时候都见过,可以让他们从生活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或者是请教家长,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让他们觉得好玩的事。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依然是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是由他们身边的故事着眼,拓展其它有趣的童话故事。一个是讲到小女孩渴望圣诞节出现的幸福时,希望在圣诞夜能拥有共同的幸福,我联想到外国的平安夜与圣诞节的由来,假设童话里呈现的场景,甚至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做了简要的介绍,发现孩子们一样很憧憬,从他们那纯真的脸上,我也能体会到他们也渴望有那样的欢乐,再对小女孩处在那一刻时的情境进行描绘,因此孩子们也更能体会到小女孩那一时刻的心情。印象最深的还是上《花边饺子里的爱》这一课,我灵感的第一来源不是问他们是否都吃过饺子,因为对于物质生活丰厚的今天,这对于孩子来说吃饺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能更难体会那个时代的情感,我插播的是一节电视广告“妈妈洗脚”。这节广告家喻户晓,孩子们即使没有很仔细的看过,但都知晓,因此我再用多媒体给予视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联系生活实际,他们更易明白饺子里充满的爱。特别是有一次去其他学校观摩有一个老师讲这一课,他把饺子带到了课堂上,只说是今天请同学们吃饺子,那一刻孩子的眼睛都泛着亮光,他们在想怎么可能呢?这是在上课,大家都议论纷纷,视线都不愿远离,老师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品一品,只不过是品课文。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师也是其他学校的,是来交流上课的,给予学生与他不熟悉,是为了调节气氛,为彼此都熟悉,过后他说了他上课的中心:“语文来源于生活,不脱离生活,重在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对于刚出来的我们更应该不断的摸索怎样上好语文课,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有一个大的优点,我们与学生的年龄更为靠近,更易了解他们,更易于他们沟通,因而可以从生活中,从她们的角度来吸引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他们会更有成就感,思维能力才会提高并且产生新的动力,才会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7

一、故事的选择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

( 1) 故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特点?

( 2) 故事中语言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2.根据学习要求选择。

在平时的教学中,故事出现在教学的什么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故事,在选择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1) 故事是否图文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图文结合的故事文本,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 2) 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 , 教育意义是否鲜明,能否做到寓教于乐?

( 3) 故事文本中的句型 、 语法是否和我们的课本内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故事的改编与创作。

英语故事有很多,可有时真正适合你的学生和你的那节课的故事却少之又少, 所以在前期故事选择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原有故事进行适当的改编。 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这时的老师就成为编剧。

二、故事教学的实施

1 .导入环节 。

故事的导入环节是英语课堂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一探故事究竟的欲望。 常见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 1) 谈话式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已学过的知识点为话题来引入故事的教学。

( 2) 歌曲导入 。 通过演唱和故事内容相关联的歌曲直接导入故事。

( 3) 猜谜导入 。 通过猜谜的形式猜出故事中的人或物,从而导入故事。 导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简洁明了,要直入主题。

2.故事的教学环节。

这一环节是故事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 故事每个环节的呈现也要采取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把故事听下去的欲望。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环节:

( 1) 整体感知故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视听手段整体感知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或磁带的播放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故事, 既可增强学生观看时的注意力,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力。

( 2) 梳理故事环节 。 在梳理故事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排序,画简笔画等方式梳理、了解故事发展的经过。 在梳理环节老师还是要引领孩子去说,去描述故事,把话语权交到孩子手上,特别是对话较多的故事,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角色的语言并告诉大家。 在故事梳理环节的同时,教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操练。 这时的提问不局限于故事,可以提些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这时学生的回答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3) 故事表演环节 。 表演故事是帮助学生内化并产出新内容的过程。 可是每个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然后背诵并表演故事, 在表演时注意学生语音语调的培养, 最后表演改编故事,这时就是学生在对原有故事的理解上再构新的故事,能力强的学生, 他们已不能满足于表演原有的故事,这时老师在激励的同时更多的可以协助完成。

三、故事教学的情感升华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故事时会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也就是所说的寓教于乐,我们不能为教故事而教故事,情感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 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而我们的情感教育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自己感知总结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老师告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对故事教学实践的困惑

故事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尤其是最后的表演环节,学生们往往带来很多惊喜, 每个学生都投人到故事学习中,创造性地运用学过的内容。 但在故事教学实践中我还有一些困惑:

1.故事教学选材于书本外,对于这样的文本,我们的处理到何种程度合适呢?

2.书本外的故事如何与我们的书本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呢?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8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故事的主人公是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的发展扣人心弦,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本故事基本以一般现在时态贯穿始终,涵盖了不同人称以及主语为单、复数形式的一般现在时态形式。在六年级的复习阶段,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与突破一般现在时态中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一难点的故事材料。故事本身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保持冷静,多动脑筋,一定能想出摆脱困境的好办法。

本堂课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同时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设计了该故事的多媒体课件,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围绕任务设计要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利用学生熟识的话题,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动脑及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接着,我又问:Do you like stories? Do you like animal stories?然后,我让学生看课件,猜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两幅只留下一小部分的动物画面。学生也很积极,在猜中后点击画面,猴子出现时伴随着调皮的笑声,显得机灵又可爱;鳄鱼出现时伴着凶猛的吼声,显得阴险狡诈。然后,我揭示今天的故事主题: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1.tif>

(二)利用课件,分散重点,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整堂故事教学分成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侧重,教学方法、目的,训练内容各不相同,对学生的训练也是层次鲜明、层层递进。

第一环节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为主,我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层层设问,引人入胜。伴随着音乐和欢快的鸟叫声,我开始了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画面。我有目的地提问,以学生回答为主,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T: What can the monkey do? What can’t the monkey do? What about the crocodile? 学生给出许多答案,如:The monkey can run( jump/ climb the tree...).It can’t swim. The crocodile can catch animals(swim/fast...). It can’t climb the tree.此时,我作出总结并设问:The monkey can’t swim. The crocodile can’t climb the tree. How can the baby crocodile get the monkey’s heart? 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自然过渡到故事的下一个部分。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7.tif>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5.tif>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3.tif>

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当危险即将出现时,除了音调和语速上的变化外,还配以惊险音乐,继续设问:Is the monkey going to die? 学生的心也被揪紧了,议论纷纷,开始担心猴子的安危。随着石头砸向鳄鱼的声音,揭示了故事的结局。聪明的猴子让学生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对于故事已经完全理解了,阅读理解这一教学重点目标也顺利完成了。

(三)多媒体图片与练习相结合,突出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本课教学训练的重点,我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故事的分解图片并配以适当的练习,以突破第三人称单数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呈现问题:Does the monkey like bananas? Where are the banana trees? How can the monkey get there? Is the crocodile clever?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时而讨论,时而表演。在这样一种轻松、活泼、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思考,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探究性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适时进行情感态度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故事教学的最后,由学生讨论读完故事的体会与收获。除了从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目标外,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When you are in danger, please keep calm. Use your head, then you will have a good idea.

三、课例探究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最大限度地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愿意说,愿意学习,努力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融传统的语法教学于故事教学中,变枯燥单调为生动有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故事为载体,把枯燥单调的语法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寓教于乐,一举两得。同时,我又有计划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同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令他们思维摩擦和碰撞的场所,为他们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合理选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将语法教学融于故事教学中,应针对某一语法现象,选择相对应的材料。并且,故事的难度要适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作用,声、色、形相结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激起了他们思考与交际的欲望。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内容和想象空间,使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无定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也让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应科学、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我的教学故事 篇9

遵义县喇叭镇喇叭中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

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我的教学故事 篇10

刚教学时,由于不当班主任的缘故,我不善于也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很长时间我都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我认为教师与学生没有必要交流,除非他犯了错误。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班有一名男生,上课的反应很迟钝,学习虽极刻苦,但成绩很不梦想。又由于他个人卫生较差,所以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甚至没人愿意与他同桌。按常理说这样的学生应当很自卑,但他不,他极乐观,总是面带微笑,对任何人都很有礼貌,还从不怯与教师交谈。那时的我表情冷漠,学生们都很害怕我,上课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好象与我之间隔着很厚的墙。学生们的成绩不好也不差,我也对此熟视无睹,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更不必细说了,我甚至从没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但我经常觉得他好象是对我欲言又止,我并没在意。

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我看了看学生的成绩,都很正常,但他的成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竟然得了高分,这对于他是绝对不可能的成绩,要明白他从没得过及格分。我很生气,因为我在平时极其强调并要求学生必须不能作弊,要真实。没想到他竟敢!我没细想立刻把他叫到办公室。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竟然面带微笑而来。我很生气,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最终说:我多么期望这是你自我的真实成绩。他最终哭了。

我的教学相长故事 篇11

求轨迹问题,我出示了第一个例子:

例1,已知动点P(x,y)到定直线l:x=-3与定点M(1,0)的距离相等,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这个题目有明确的几何等量关系,只要代入坐标运算就可以得到方程y=8(x+1),这是以点(-1,0)为顶点,2P=8,开口向右的抛物线。这种根据几何等式列出代数方程的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直接法。这个题目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动点的轨迹是抛物线,接下来,我从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准线、焦准距p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如果我们根据条件可以确定轨迹类型,再去求相关参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定义法。

我们举了第二个例子。

例2,△ABC中,已知A(-2,0),B(2,0),且AC、AB、BC成等差数列,则点C的轨迹方程是 。

在提问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轨迹是椭圆,都在下面忙着写算,我巡视了一下,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是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运算,而不是应用定义法。

当学习习惯了一种方法时,不会主动寻求简捷的方法,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现成的等量关系:AC+BC=2AB,即AC+BC=8,给出的等量关系,只要用坐标代入就可以算出,这一点对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有相同的表现。

分析其中的原因,表现在思维上的抽象层次不同,用定义求解,更多的要借助于心智技能,而坐标代入求解,则是操作技能为主,从题目所承载的知识类型来说,坐标代入计算是程序性知识,而定义法则是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要回答“是什么”,它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间的联系,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方面,由于定义法求解,需要对相关概念、知识间的联系要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定义法求解,通过练习后,能使学生在今后有意识地运用定义求解,掌握定义求解的一般程序,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加强综合分析能力。

我接下来又给出了下面一道题:

例3,与圆(x-1)2+y2=1外切,且与y轴相切的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是 。

我画出了示意图,给出了答案:y2=4x。正准备讲下面一题,一个女生提出了疑问:如果动圆画在y轴的左边呢?下面马上有同学附和,应该还有x轴,我立即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心里咯噔了一下,我重新画图,匆忙间,画出的动圆与定圆内切了,学生马上说画错了,我连忙擦去,又重新在左边画出动圆,显然还应该有x轴的负半轴,答案应该是y2=4x(x≠0)或y=0(x<0)。我说,如果将与定圆“外切”改为“相切”呢?那么轨迹就应该还有x轴的正半轴。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晚自习上。

题目:已知动点P(x,y)到定直线l:x=-3与定点M(-1,0)的距离相等,

(1) 求P(x,y)动点的轨迹方程。

(2) 记定直线l:x=-3与x轴的交点为B,基问题(1)中的轨迹上两点A、C满足条件:|MA|,|MB|,|MC|成等差数列,求弦AC中点的横坐标。

(3) 设问题(2)中弦AC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kx+m,求m的取值范围。

前两个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比较顺利,第3个问题学生运用:联立方程、韦达定理、中点公式、中点在抛物线内部等知识也可以得出结果。这个问题一般性解决采用三字诀“中、垂、交”,以前也分析过,现在学生能顺利解决,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已不存在什么问题,我很高兴和满意。

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譬如黄俊情同学,他在这个题上已经花费了很长时间了,还是没有弄出来,过来问我,我没好气地说:“根据条件表示将k用m表示,利用中点在抛物线内部的条件就可以求出m的范 围了。”“不是啊,老师,你看……”他边说,边在乱七八糟的图形上继续重复画着线条,我说估计不行吧,他回到座位上,他和石磊又叫我过去,又解释了一会,还是说不出具体的理由,我有点不满地说:“别在浪费时间了,还是用原来的两种方法解吧。”

回到办公室,两人又跟过来了,还有蒋佳骏。蒋佳骏向来数学很好,脑子也灵,反应快,他说:“老师,这种做法对的。”于是他向我解释起来。过中点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交于D、E两点,过这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法线,两条法线的纵截距分别为t1,t2,则t1

这个问题对一般的椭圆适用吗?这是我们他们提出的一个疑问,几个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适用。”

我用几何画板通过演示,发现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这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如何说明以(x0,y0)为中点,当x0不变,y0变化时,m值一定介于t1与t2之间呢?

我用几何画板作图,却很难作出以给定点为中点的弦来,所以无法用几何画板实现随机动态演示。

我想将问题进行先进行一般化,设抛物线y2=2px上两点为A(x1,y1),B(x2,y2),其中点横坐标为x=x0,如果弦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kx+m,求m的取值范围。为计算方便,取p=2, x0=1进行验证,求得m的取值范围(m1,m2)。

接下来将问题转化为,如果弦AB的中点横坐标为x=x0,证明AB的垂直平分线的纵截距的范围是(m1,m2),且正好是过A、B的抛物线的法线的纵截距。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不通过计算而说明AB的垂直平分线的纵截距介于过A、B的抛物线的法线的纵截距之间呢?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就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捷径。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上面的问题:第一, 教师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如何应对呢?如果学生指出来了,如何面对自己事先并未察觉的错误,并充分运用错误资源呢?

第二, 学生提供了一种独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作为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思维的创新,难免自以为是,否定学生,如何避免因自己的无知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呢?

第三, 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视角反思师生双方各自的价值取向呢?譬如,从习惯的角度省思学生的思维启动的动力,或教师应对此类问题发生的一般解决方案,是否合适?

英语故事教学的“三条策略” 篇12

1.找准“故事眼”,突破教学重难点。学习一篇故事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被称为“故事眼”。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那么,如何确定“故事眼”呢?这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把握。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学的重难点,寻找切入口。课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寻得一条关键的认知线索,进而找到“故事眼”。

2.创设故事表演情境,促进词句理解。初次接触英语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词、句,如何教好这些词、句是故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实际教学中,若将这些词、句挑出来单独教学,容易使它们成为支离破碎的语言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在设计教学时保留完整的故事情节,令学生在真实的故事情境中体会相关的语法知识。表演作为故事教学常用的一种辅助方式,是对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3.改、续、编故事,拓展语用能力。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在掌握原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创造性改编,可以只改变故事的结尾续讲故事,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由学生自主发挥。

故事的教学反思 篇13

《争论的故事》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本文文体简单,寓意深刻,如果对文章进行细致繁琐的分析,反而容易将教学内容弄得支离破碎,令人咀嚼无味。因此,教学中主要抓住故事中的对话,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如:第一层次,抓住兄弟俩争论的内容反复练读,初步感受他们争论得很激烈;第二层次加上提示语读。课文中的插图很好地在再现了兄弟俩的争论场面,把他俩争论时的表情、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这样的话学生应该能更好地体会当时争论的程度,更快地进入人物角色,朗读得也会更到位,能够把争论的场面再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兄弟俩的互不相让;第三层次,分角色读,这个时候,学生不由地进入情境,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做起了动作。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生生的合作和评价,激发学生想更高的朗读目标迈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成语故事的教学 篇14

段旭辉

教学目标 :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3.明白帅帅讲故事改词儿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揣摩帅帅讲故事突然停住时的内心活动,体会帅帅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大王的故事》,内容可精彩啦!你们愿意学吗?板书课题:故事大王的故事

二、助拼音读文,要求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把生字标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读。

gù kè dîu wèi lì wàng cí 故事 客人 智斗 有味 流利 忘记 词语 2.指导读准字音,说说该怎么分辨?

学生甲:“忘”是后鼻音,“词”是平舌音。学生乙:“利”读“lì”,不读“nì”。学生丙:“斗”读“dîu”,不读“dù”。3.去掉拼音读字,点学生进行扩词练习。4.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味”字右边的“未”上面一横短,不要写成“末”。“利”字“禾”旁的一撇,应变形写成一点。左右结构的字:故.味.利.词。上下结构的字:客.忘。独体字: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2.点学生朗读课文。

二、整体入手,感知内容。

1.读课题,这“故事大王”指的是谁?(课文第句话)2.再读课题,后面这个“故事”指的是什么? 3.自读课文,说说帅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学生质疑,师生交流探究。

1.学生甲:帅帅讲故事为什么忽然停住了?

在文中画出解答这个疑难的句子:原来,为了不刺痛这残疾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

2.学生乙:“流利的声音忽然停住了。”这时候,帅帅看到了什么?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帅帅讲着讲着,发现了驼背的小宁宁坐在一旁。他心里会想:我如果说驼背的虾将军抡起大刀,肯定会伤害小宁宁的自尊心,我该用一个怎样合适的词语来代替它呢?

四、课文拓展延伸。

如果帅帅讲故事没有改动词儿,结果会怎么样呢?驼背残疾的小宁宁听到“驼背”这个词,一定会想到自己,会很伤心很难受,弄不好,别的小朋友还会嘲笑他。

第三课时

一、看拼音写汉字。

gù shi wàng jì

liú lì()()()cí yǔ kè rén yǒu wèi()()()

二、比一比,再组词。

故()斗()和()敌()科()利()司()帅()味()词()师()妹()

三.、填空。

()的声音 惊险的()3()的眼睛 威武的()

津津有味: 忽然:

2016年12月31日

上一篇:三位一体面试技巧下一篇:团队协作培训教案